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有感

时间:2019-05-15 14:1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有感》。

第一篇: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有感

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有感

我有幸读了西方教育名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一本书,此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这是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书中提到一个被勒令退学的孩子——比利,因为他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而被勒令退学了。

其实,教育是一门神秘的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无论古今中外不乏许多大器晚成的伟人,中国就有齐白石,年少时只能以木匠为生,五十岁时开始学习绘画,终成一代国画大师;而外国就有爱因斯坦,年幼时数次不及格甚至零分,也没阻碍他成年以后智力的蓬勃发展,“最伟大的发明家”桂冠无可分非议的属于他。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一块玉,一块可雕之玉,对他们一视同仁;并要坚信在爱的滋润下,“另类学生”终有一天都会成就自己,成为社会可用之材。无论进步、落后,都不要让我们的学生经常生活在否定中。一个学生如果很少得到表扬和激励,总是受到副面的评价,就会

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进而自暴自弃。关注缺点,只会让学生在充满挑剔的眼神下,变的越来越不自信、甚至绝望;关注优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殷切希望,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取前进的动力,奔向成功的彼岸。据说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鱼夫在深海里打捞到一个硕大的珍珠,他无比兴奋,因为珍珠实在很大,但美中不足的是这颗黑珍珠上有一个白点,鱼夫不满意。拿到家后小心的剥掉白点,就在鱼夫细心而谨慎的剥离下,珍珠越来越小,到最后鱼夫泪流满面——珍珠没了。其实,鱼夫的心态和我们的选择思路有着相同之处,就是错误的钟情于缺点,更可悲的是总跟在缺点后面,只看到学生的缺点,无法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实际上人从愚昧到觉悟、由混沌到开化,总有一个过程。教师决不能因为学生的暂时混沌,便将其看扁看死;也不能为了让学生所谓的早日开化、醒悟,而不惜违背教育规律去拔苗助长。教师要坚信学生将被唤醒的必然,要学会等待。等待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积极发现的过程。学生的品质、智慧、浅能,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得以显现。这种显现,往往稍纵即逝,我们要有灵动的心与锐利的眼光,善于于无声处听即将响起的惊雷。教育,自其诞生之始,就注定是一门关于唤醒的艺术。然而,唤醒,离不开对话。对话,不止是语言的勾通,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或许可以提及“牧师”这一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牧师与教师的工作一样,都以净化他人心灵为己任,只不过前者以上帝的名义,后者以知识及技能的名义。在牧师的字典里没有“命令”,只有“对话”。因为在其眼中,教徒、教友或求助者与自己一样,都是上帝的子民——倘

若对话,双方永远平等。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勾通与交流,不也正是民主的、平等的对话吗?因为,他们都是真理的子民。教师在课堂内外,不妨以诗歌般温暖的话语、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使学生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发挥到极致。

同时,唤醒需设置情境。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所以,教师要创造对话双方共同探讨的平台,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提出怀疑与批判,但决不居高临下,要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即使有错,也以各种方式来维护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求对话得以持续。这并非敷衍,而是一种宽松。这样才让对话双方有足够的空间互动,在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唤醒,心灵潜能得以发掘……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所以这本书值得一看。

第二篇: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有感_1900

【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有感】

摘要: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来,不断在思考如何教好学生的问题,而主要的方法除了摸索、实践外,更多的是来自书中,从书里有时我能得到新的教学理念,有时甚至能激发起新的教学灵感,最重要的还是引导我在教育的路上不断前进。

关键词: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培养品德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是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学困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学困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忽视和泯灭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学困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这本书值得一看。另外,我向大家推荐《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它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

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

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原来学生该怎样去教。

关于读书方法的选择,真是因人而异,所以我根据自己的喜好,向大家推荐几种,仅供参考。

1.顾颉刚读书法。顾颉刚(1893-1980),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其读书方法开创了中国近现代阅读理论和实践的新格局。归纳起来,可称之为“三要读书法”。①要有正确的读书态度。读书时要善于批判继承传统的读书法,敢于怀疑圣贤和经典,还要自觉吸收现代科学方法,不断反省和总结自己的读书方法。②要有独特的读书方法,即批判性阅读、活读。③要做好五件事。第一,养成读书的特殊兴趣;第二,要分清书籍缓急轻重;第三,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第四,不可有成见;第五,要广涉群书,又要精专。

2.陈从周的杂读法。我国著名建筑家陈从周教授在谈到读书方法时曾说,我除了读专业著作以外,最喜爱读杂书,尤其是钟爱历代文人的笔记。要分门别类地做摘记,这样方能由杂变“纯”。正如搞园林一样,“一木一石,残砖碎瓦”,皆为造园必须之品,为学也是如此。他还说,读书,搞学术,要有的放矢,围绕一个问题,由一点可以引申到很多点,正如蜘蛛网,千丝万缕,离不了中心的蜘蛛。如此持之以恒,便可在这个领域中得其梗概了。

3.快速阅读法。这是一种从文字中迅速吸收有用信息,提高阅读速度的读书方法。此法为美国教育学家比尔.科斯比和苏联著名学者奥.库兹涅佐夫等人提出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近年来此法已在苏美法等国推广使用。此法包括三种方式:第一,跳跃式阅读。读书时不要逐句逐段,而是跳跃式开头、读领头句、读结尾。第二,扫描式阅读。即阅读时视线要垂直移动,“瞄准”重要字词句便行。第三,组合式阅读,即群读。它要求新闻记者时,不是一字字地看而是一组组地看。做到群读,需要经过不断地训练才能达到要求。采用快速阅读法要注意以下要领:①不要重复阅读;②阅读时不要出声;③要集中思想,边阅读边理解;④阅读时要采用记忆的方法。

总之,世上没有一种万能的、最佳的、具体的读书方法,需要在长期的阅读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补充、完善,方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本文结束=====TXT&DOC=====2010/12=====

第三篇:读教育名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有感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

胡维华

时光飞逝,走上教育这条路一晃也有了十几年,教过的学生也有了上千个,形形色色的,什么类型的都有,有调皮的,有成绩差的,有单亲家庭的,每个班里总有几个问题学生,面对这种学生,总是很无奈,根本无从下手,也曾经试过关爱,但终究放弃,有时候甚至很讨厌那些学生,曾幻想要是班里没有那样的学生有多好。最近我看了一本名叫《每个孩子都能成功》的书,我开始反思,有时候孩子出现的这些问题是不是大人们的责任更大一些?正象文中所说的,世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所谓天生的“学业残疾人”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了这本经典的教育专著。托马斯先生发现:孩子学习有困难,本质上是他的学习方法压根儿跟你不一样。托马斯先生在书中具体分析了很多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最后归结到是孩子在很有限的几个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得很多孩子在天生的才能和潜能被打压了,从而产生了很多不适应学校教育的“差生”,“学习上的残疾人”,当这些标签无情地贴到孩子的身上时,孩子们就真正地成为了学业残疾人了。

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几乎天天都在制造大量的“学习残人”,这些所谓的“学业残疾人”,很大程度上是家长、老师给他们不太一样的称谓而已。这些学生却带着这样的称谓在学习生涯中艰难地跋涉,使他们永远走不出失败的阴影。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个比利在我们身边又何尝少呢?我也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刚进初三的时候物理只能考个2、30分,他的父母花钱给他请家教,专职辅导他,结果还是一样。在她父母的诉苦和强烈要求下,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他特别关照,课余还根据他的一些个性进行额外辅导,一个月下来还进步不少,这让我看到了希望,他也找到了方向,经过共同努力,期末考试,他得了78分,居班里中游水平。看着《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想着身边经历过的事例,不正是书中认真探析的一种重要的

教育现象吗?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看完书中介绍的学习方式,我觉得对待那些所谓的差生,首先:要耐心探求,找出他们为什么差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开发非智力因素,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差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逐个突破。其次:要理解、尊重、宽容,善待差生,相信他们不是学习能力差,而是教育方法不当,我们要改进教育方法,细心探索原因。

人们常说:“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 孩子总是活泼好动、天真无邪的。他们的喜欢或爱好除自身就有的外,与家庭、社会的影响息息相关。那些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小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等是先天和后天而形成的。当他们在入校的第一天又是何等地激动,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们充满了期待,期待着能在四周走动走动、能了解一些事物,她们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们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她们经过学校的一段学习生活后,发现自己就像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们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她们眼睛里充满了迷惑,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却被认为是“痴呆生”、“差生”。她们那种天真无邪、活动可爱的童趣看不到了且给家长、老师还加上一个不好听的“名字”。

其实,教育是一门神秘的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无论古今中外不乏许多大器晚成的伟人,中国就有齐白石,年少时只能以木匠为生,五十岁时开始学习绘画,终成一代国画大师;而外国就有爱因斯坦,年幼时数次不及格甚至零分,也没阻碍他成年以后智力的蓬勃发展,“最伟大的发明家”桂冠无可分非议的属于他。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一块玉,一块可雕之玉,对他们一视同仁;并要坚信在爱的滋润下,“另类学生”终有一天都会成就自己,成为社会可用之材。无论进步、落后,都不要让我们的学生经常生活在否定中。一个学生如果很少得到表扬和激励,总是受到副面的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进而自暴自弃。关注缺点,只会让学生在充满挑剔的眼神下,变的越来越不自信、甚至绝望;关注优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殷切希望,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取前进的动力,奔向成功的彼岸。可是我们有时候只看到学生的缺点,无法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实际上人从愚昧到觉悟、由混沌到开化,总有一个过程。教师决不能因为学生的

暂时混沌,便将其看扁看死;也不能为了让学生所谓的早日开化、醒悟,而不惜违背教育规律去拔苗助长。教师要坚信学生将被唤醒的必然,要学会等待。等待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积极发现的过程。学生的品质、智慧、浅能,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得以显现。这种显现,往往稍纵即逝,我们要有灵动的心与锐利的眼光,善于于无声处听即将响起的惊雷。

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所以,家长和教师要创造对话双方共同探讨的平台,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提出怀疑与批判,但决不居高临下,要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即使有错,也以各种方式来维护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求对话得以持续。这并非敷衍,而是一种宽松。这样才让对话双方有足够的空间互动,在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唤醒,心灵潜能得以发掘。

让我们低下身子,耐着性子,学会唤醒,学会等待,不妨以诗歌般温暖的话语、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使学生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发挥到极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第四篇: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心得体会

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心得体会

朱李小学 徐海燕

近来读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我的内心受到很大震动,心情久久不平静。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

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经过这样的折腾,不知道孩子内心会受到什么样的伤害,她今后的路又如何?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生学习是有差异的,但他们并不是我们认为的痴呆、木那,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

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他们都是鲜花,都期待阳光的照耀,他们都是小草,都等待雨露的滋润,教师就应该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他们。我们也应该认真反思一下自己了。

第五篇:《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谈阅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的体会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阅读学习教育名著,是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最终目的是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基于此,我也阅读了一部分名著,有文学方面的,也有教育教学方面的。就在前不久,朋友推荐了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特郎先生的《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教育名著,读后,我真是受益匪浅。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独具匠心。无论是对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由于时间仓促,我只是粗阅了一遍就感觉收获了很多,对于读教育名著也有了一些新的看法。正象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家庭教育,它是一个全世界都很重视的话题,中国的老百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热切关注和探讨着这个话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作者从宏观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衰。体现在家庭教育上是以孩子为本、以孩子的健康发展为本,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家庭教育,孩子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基础的、广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读的时候能够沉下心来,回想一下自己进行教育时的点点滴滴,能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那么做到这些的话,你一定会有所得,会有所悟的!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托马斯-阿姆特郎先生进行了15年的调查研究,最终写成了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证实了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

书中关于一个叫比利小孩的故事.谈到他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但因为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而被勒令退学。使我联想到托马斯先生在书中的具体分析,就是很多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最后归结到底是——现今的学校教育很难适应孩子们,老师们仅仅重视的是孩子们很有限的几个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得很多孩子天生的才能和潜能被打压了,从而产生了很多不适应学校教育的“差生”,“学习上的残疾人”,当这些标签被无情地贴到孩子的身上时,孩子们就真正地成为了学业残疾人了。在今天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几乎天天都在制造着大量的“学习残疾人”,只是我们中国人给他们贴上的标签不太一样----“差生”,现在叫的好听一点就是“后进生”。他们带着这个标签在学习生涯中艰难跋涉,永远走不出失败的阴影。例如书中的比利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却因为学习不好被学校认为是“问题学生”。

回想自己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学困生”问题,有过成功的案例,但也有一些是让自己觉得失败的示例。想想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小孩,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份教育的情怀,“有容乃大”的胸怀,有了这样的胸怀才可以做真教育!学校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每个学生同一个尺度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有些孩子会因为无能为力而放弃。对于一些学生考一百分是她的最佳成绩,而有的学生考七十分就已付出了最大努力。作为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得到了提高,要把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要给每个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途径,要为每个学生设置可实现的目标,使学生真正体验到通过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自信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中托马斯先生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即使是那些有特定学习残疾、阅读困难症、好动症、功能紊乱性读书困难症、数学滞塞症等学习有障碍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托马斯先生发现:孩子学习有困难,本质上是他的学习方法只是跟你不一样而已。

在书中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上学去是多么地激动。她对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充满了期待。然而,实际情况并非象她的想像。她发现自己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和朋友们画画、唱歌和戏水、堆砖游戏,在学校却必须要恪守规则,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要盯着书本上那些她不喜欢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流露出自己对学习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却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从此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当家长遇到自己的孩子不听话时,当老师碰到令人头疼的学生时,我们应该能寻找到一个好的方法去教育他们,给他们增强自信心,而不是推置门外。

看完这个小姑娘的故事,不由得让我想起我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生宁柏,2岁半时已经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19岁的他就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讲师!在众多人的眼睛里他成功了。可他三次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却不敢跨入考场, 多次参加TOFEL考试却以失败告终,2005年,宁柏却抛开一切,选择到五台山做了一名僧人,据说现在他已成为一名高僧,并对佛法有深刻的研究,同时对星相学,易学也颇有建树。这能说他失败了吗?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培养一个心理健康、性格坚强、能够适应现代生活的孩子,那是家庭最大的幸福。教育和引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思想,改变重知轻德、重智轻能的倾向,重视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子女的全面发展;掌握科学教子知识,实现教育角色和教育方式的转变,从单纯教育者转变为共同学习者,从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增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使每个学生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不要再让她体验觉得自己无能的失败,学习变成了令他们害怕的事情。让他们对学习增强信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在是以孩子为本、以孩子的健康发展为本的家庭教育上。

众所周知,人的一生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的进步的影响是终生的。家庭同样是一所伟大的学校。根据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对教育的说法,我们也可以认为:家庭教育其意义就在于奉献;家庭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家庭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实现家庭教育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教育和引导家长拓展家庭教育空间,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促进三教结合,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就这些教育现象做了分析,揭示了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应如何去发现并利用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孩子用七种不同的方法提高学习成绩。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对差生的家长以及优秀的家长,都有好的帮助。看了这本书,你就会知道,所谓的“学业残疾生”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的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独有的一种学习方式,老师和家长只是没有认识清楚而已。而且,很多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习恐惧症或厌倦上学,是因为没有认可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偏见忽视了。从而失败的教育就导致了学生的失败。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什么是成功?在很多家长眼里,就是要第一的成绩,那么如果说能上清华、北大算成功,中国接近13亿人就是个失败者?由于对成功的错误定义,造成了

许多学生的真正失败。他们由于没考上大学或考试成绩不好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瞧不起自己,有些学生干脆放弃学习,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成为了不可救药的学生。

我认为,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但这种成功是其个体意义上的成功,是某一方面的成功。一个学生考了80分,他成功了吗?单看这一个分数,我们是无法判断这个学生是否成功。如果,这个学生一贯不完成作业,次次红灯高挂,但是本学期通过个人努力和大家的帮助,有了学习兴趣,付出了自己的努力,那么,这个80分就是他非常大的成功。相反,如果班里过去的第一名由于沉迷游戏,而考了80分,那真是危险的失败。现在的素质教育,已经不再考试,而是把单纯鉴定教学效果检验学习成绩的手段,变成了诊断和激励相结合的全兴评价体系,孩子们对考试不再恐惧,使每个学生对自己都充满了自信,并激发出他们对学习强烈的求知欲望。

因此我们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是真正引领学生走向成功的教育!

下载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心得体会 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心得体会 海口市海瑞学校杨尤 原文地址:http://blog.cersp.com/index/1834714.jspx?articleId=19143610 近段时间,我......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它揭示......

    读教育名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有感_26333

    读教育名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有感 今天我有幸读了西方教育名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一本书,此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这是他进行了15......

    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心得体会范文

    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心得体会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经过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了这本书,他的......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这学期,学校布置了读专著谈体会,我专心阅读了教育专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范文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书体会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著名的美国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事实上,,没有自然所谓的常失败的人,就如一个可爱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黄州区宝塔中学何刚 毕业十载有一,转眼间,已从二十多岁的嫩小伙进入而立之年。娶妻生子,养家糊口,过着与大多数中国人一样的生活。当年波涛浩荡般的梦想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