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暨课堂教学改进策略培训心得体会周至一中朱鸿琰
通过两天的培训学习,各位老师的讲解以及他们的具体做法,使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体会到新课程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它为我们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
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让学生真的动了起来。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周至中学的何昌锋老师的讲话,让我明白了:管理学生,要运用智慧,要让学生心服口服,要会放权于学生,这样才会管的灵活,才会管的轻松(师生都没有负担),学生才会在条理中真正的成长起来。只有发自内心了,才会取得成绩。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的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权建峰老师和陈涛校长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只有灵活的变化和适合的方法,才是教学的的关键,否则,不但浪费了时间,还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今年我带的虽然是高三,但却是普通班,学生基础非常薄弱。这些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此时已普遍失去了自信心和希望,自暴自弃,准备混日子来结束自己的学生生涯。了解了学生们的心理后,作为班主任,我觉得首先是要恢复学生们的自信心,而不是教给学生多少书本上的知识。我通过早晨励志、写励志语、每周的长跑、同学们分组颁奖并自制奖状、语文、英语诵读比赛等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并且一定坚持到底,仅一个月,同学们的面貌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富有生气、团结友爱、有人认真的开始了学习。但学生毕竟是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出现泄气的情况,而且还会蔓延,这个时候我又会重换方式和方法励志,我开玩笑的将自己比作打气的人,将学生比作气球,每次气球泄气了,我都会义无反顾的为他们打气、加油。现在,我仍然在坚持,虽然学生们进步很大,但我觉得他们还
能做的更好。
在教学上,我很认可陈校长的观点,如果一味的只追求教学的进度,而忽略了学生们的基础和接受能力,那将没有任何效果,反而会逐渐让学生丧失刚刚恢复起来的一点点自信心。所以,我心在上课,有时候可能只是针对某个问题和学生讨论、讲解弄清,每节课争取都要有收获。坚持到现在,学生们也形成了一定的习惯,配合的也越来越轻松。直到现在,听了陈校长的讲解,我才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课堂带来无穷的乐趣。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
新课程暨课堂教学改进策略培训
心得体会
学校:周 至 一 中
姓名:朱鸿琰
时间:2014年4月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梅街中心学校
吴艳
作为一名年轻的新教师,对于新时期新环境下的教育形势还并不能很好的认识与把握,好在教体局与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了新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感触颇深,尤其是新课程的改革这一块。为了培养更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人才,近年来,我国顺应世界教育改革趋势,不断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和教材多样化。
一、新的课程理念,呼唤新的评价观念
教材改革要取得真正的成功,光强调课程的调整和教材的更新是远远不够的,它还要通过课程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甚至需要全民的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必须伴随相应的评价制度的改革,要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关注学生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二、角色的转换,挑战传统的教师工作性质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是综合化,强调每个学科彼此建立联系,跟科技发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同时强调跨学科的、建立在各个学科之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挑战。要求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成为能给学生思想以启迪、方法以引导,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的民主型教师;成为与教材编写专家、学生家长共建新课程的合作型教师;成为拥有先进教育观念与独立人格,引导学生走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的研究型教师。
三、新课程改革中注重多方面关系的协调发展
学科教育与综合教育的关系:对过去重知识传授的做法不完全加以否定,课程改革强调教育的综合化和学科的综合
化;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关系:现在有一种“科技万能”的倾向,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背离了人类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就会产生巨大的消极力量;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研究不同人才成长的不同规律;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教育向社会延伸,学校在充分利用所在社区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社会体验和经历的同时,也承担着影响、推动、指导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四、全新的课程标准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悄然隐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国家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全新意义上的“教学大纲”。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2、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3.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4.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5.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
6、为教师教学创造较大的空间
课程标准规定教学所要达到的阶段性目标,不强调知识点的先后顺序,只要能达到规定的目标,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没有严格的规定。这样就给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有利于教师拓展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总而言之,新课程的改革引发了我国中小学教学领域一次深刻的变革。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探索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及教育教学的专业水平。
2011年7月17日
第三篇: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培训体会
通过学习培训,我得到很大的收获。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
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资助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坚持立足实际,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在这次学习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此次课程改革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巨大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它要求教师要根据教育事业的需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角色,总结教学经验,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有5个角色:教师、家长、朋友、学生、心理辅导员。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是一个研究者,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
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在此要强调的是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对学生的评价应反映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行为表现、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思维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数学思维水平和品质;在能
力方面要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和态度方面,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景,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意识等。在评价过程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例如测试、作业、课堂练习等形式,评价的结果一定要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体现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新的理念所蕴涵的思想方法、教育观念、以及评价机制,转变我们以前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相信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四篇: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作者:汪庆文 文章来源:彭场实验小学 点击数:4345 更新时间:2007-6-6
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
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将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中资助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坚持立足实际,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已经看到了新的变化,并且有了较深的体会。
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三风”的建议,为推动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制定了新“三风”,即校风,“创造新天地”教风,学风“今日事、今日毕”教师的地位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中,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第54页的第5题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把图上的文字读一读(左上图)再分四大纲讨论图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班里交流,接着学生自已上来表演:一人扮演“我”,后面有8人,(让学生随便上来,直到符合图意)从而了角这队人分成哪两部分,然后让学生列式计算,这样问题很快角决了,不需要老师去讲解,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参与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也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和谐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他们将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学生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地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新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照此要求,我们任意道远,确需动力!
第五篇: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今天再次学习“加强中小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年行动方案和“推进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使我领悟到了实施素质教育,加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从而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形成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以下是我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1、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合作学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2、上课:变“走教案”为“导学案”
教学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应实施学案导学。在有效课堂二十字模式“预习指导,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精讲点拨,达标检测”下,以导学案为抓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也要进行改革,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的学习,真正意义上实践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3、变“教师说”为“学生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算理,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无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我班有几个学困生,他们的学习习惯非常差,应培养他们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1)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2)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3)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4)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