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时间:2019-05-15 14:3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将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将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第一篇:将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将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江西城市职业学院魏雅姝

[摘 要]当代大学生信息量大、思想活跃,在丰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加重要。但当前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传统大学德育模式的不足,使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被忽略的珍宝。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是一个“理解”和“建构”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求在思想、内容和方法三方面进行的变革。

[关键词]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德育的中心工作。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16号文件)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并从国际竞争和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大战略高度进行强调,表现了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

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大学生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教育内容的失衡影响了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应试教育普遍提高了学生的智力,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非智力能力的培养。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各种困惑、冲突和抵牾,虽然民办院校领导大多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教育效果甚微。这反映在学校教育的一元价值倡导与现实社会多元价值取向的冲突上,反映在传统的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与外界日益丰富的渠道之间的对比上。

一、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1、民办高校大多数学生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都能给予积极的关注,但部分学生在得失、利弊、是非、荣辱的判断与选择上容易产生困惑。在面对社会不良现象时,由于他们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强,容易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产生危机。

2、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遇事有自己的观点,但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钱”崇拜已漫天而来,部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被扭曲,展现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道德是非标准模糊,不良思想的影响,使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前途产生了困惑和疑虑,意志不坚定和缺乏生活经验的大学生极易做出非理性的判断。

3、民办高校的学生大多能够理解学校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目的,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积极地配合学校的管理,但与公办院校环境条件反差较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缺乏诚信。如在学习中有作业和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等;日常生活中有恶意拖欠学费、骗要生活费等。

4、民办高校的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刻苦认真。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处境,清楚自己在社会竞争中的位置,但是有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毅力,不会利用时间。甚至一些学生认为大学生活就是无聊的生活。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给予性模式

给予性模式是以塑造和提高人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为根本目的,对受教育者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该模式以理论和知识体系为中心,强调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视知识为真理。而教师被视为学科专才,向学生提问的最终答案往往掌握在教师手中。

给予性模式一般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自上而下由内到外的理论灌输,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大学时期青少年的思想认识有所发展,可是还未成熟,给予性教育有助于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便于塑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意识。所谓“人不学,不成材”。但这种模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教师唱主角,学生对知识被动接受,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就教师而言,民办院校兼职教师较多,专职教师较少。不能否认,兼职教师中不乏水平较高工作认真负责的好教师,但部分兼职教师心存较普遍的临时观念和雇佣思想,往往只教书,不育人,上课时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置若罔闻,致使学生行为放纵,愈加难以管理。

2、选择性模式

选择性模式是以社会所认同的价值观和价值规范为德育目标,运用感知觉能力、环境诱导、自我领悟等方式,使学生自我生成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以学习技能为中心,重视学生思想道德能力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选择性模式基于人是有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中的人,而教育是一个自由生长的过程。价值澄清学派的支持者认为,任何强制或灌输的方法都不可能达到“把价值体系变成我们内心的信念”的目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是要给学生灌输一种新的价值观,而是要发展已有的价值。因为给模式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视,强调自觉性,所以收到很多人的重视。但选择性模式过于强调“自由意志”。思想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说是被给定的。生活在社会中就得

按照社会上的一些规则处事。但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什么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一直有种特殊的优越感。部分学生从小养成了不爱学习的习惯,有的甚至还有厌学情绪,学习没有明确目标,如果随着他们的“自由意志”确立思想政治方向、价值观念,不但很难成型,而且容易发生扭曲。

三、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存在的问题

1、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课堂教育。将政治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内化为情感和意志,外化为行为和习惯。欲要修其性,必先正其行。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才能产生好的结果。课堂教育传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能马上被现实证实是正确的,往往让学生觉得“所用非所学,所学全无用”。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身教有时胜于言传。民办高校辅导员的教育、传达和沟通,是民办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方式。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认清自身的示范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民办高校限于生源问题,很多学生缺乏高远的目标。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目标是个人前进的指路灯。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同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社会的现实状况,使他们用正确的价值观来确定各自的人生目标。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局限于思想政治类的课程,虽然这类课程在民办院校作为必修课普遍开设,但在部分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或多或少对思政类课程有一定的抵触,这就让本来唱主角的思政课有曲高和寡的感觉。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各类课程,尤其是文科课程中广泛进行。利用校园活动、公益活动、网络传播全方位开展。

3、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喊口号的成分较多,缺少以情动人的力量。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平衡发展的过程。德育的情感性对思想教育的过程和质量有很大影响。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说的空话、大话、套话太多,学生不仅不愿接受,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应该实行人性化教育,将尊重贯穿其中,以尊重赢得尊重。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思想,待学生如朋友。走情感路线,真正做到动之以情。

四、将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1、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主要指以生活为载体,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进行教育、学习,以“做人”为本质,从自我教育出发,关注学生实际生活需要,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检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内容以“养性”为核心,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导向作用;以生活教育为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引导学生自我感知、深入体会和认真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和谐统一教育与环境。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比较,生活化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与教师共享决策权;教师逐步走出“至高无上”的学科专才地位,被视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教学中强调生活和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自己构建生活目标,进行自我管理;多元化接触知识,灵活理解、运用知识、敢于提出质疑。

2、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础

第一,强调教育的目的由知识技能型人才观向创造型人才观的转变。民办高校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约翰·弥尔顿曾说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与时俱进的现实生活所需要的有用人才。这种人才能尽社会义务,而绝不是漂亮的摆设和装饰。”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正符合这种要求。可对于怎么生活,却是困扰广大学生的大问题。史铁生说过:“怎么活的问题,恐怕是伴你终身的魔鬼和恋人。”斯宾塞更是指出:“怎么生活?这是我们的主要问题。„„这个既是我们需要学的大事,当然也是教育应尽的大事。”孔子强调“因材施教”实际上也是一种生活化的教育。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可见,教育生活化普遍受到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中坚力量,更应在生活中进行。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生活过程、良好品德形成过程是统一的。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无意识和有意识两部分,人的言行举止是无意识和有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样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也是与无意识和有意识密切相联系的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思想道德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教师可以从身边事着手寻找思想道德教育素材,从身边人入手进行实际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逐步学会判断和选择,遇事能冷静思索,进行合理、恰当的分析。俗语说: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又说:活到老学到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无际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一个人生活的周围因素会影响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物质决定意识。人的思想观念的产生,意识形态的发展,最初是与人的物质活动、交流密切联系的,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交织在一起的。人普遍具有模仿、从众等心理机制,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生活中进行,在封闭式的教育环境中是无从实施的。

五、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要求及手段

1、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要求

第一,要有开放的意识。蔡元培给大学下了一个定义:“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民办高校的学生在“研究高深学问”方面显得不足,但他们敢想、敢做,关注社会问题,更愿意了解生活中的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出象牙塔式的大学校园生活环境,从封闭的状态走向开放,重视实际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学问”的涵盖面不应该单指书本上的知识,还包括生活中任何一个有意于提高自己的知识。引导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探求知识,还应该将家庭、社会融入其中。学校、家庭、社会三合一形成有益的教育合力,重视社会实践,结合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这也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措施。

第二,从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人的现实生活需要,让学生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亦然。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注重灌输、说教,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法就是法,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民办高校学生对公共课的重视程度不及专业课。往往一本思想政治课本被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后教师大呼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高喊教师讲课味同嚼蜡。马克思主语是方法论,不是现成的教条。如何走出课堂结合社会生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认真研讨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也曾说过,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孔子讲“和”,现代社会强调“和谐”,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放在和谐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才能让民办高校学生和谐发展。

2、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手段

现代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特别是网络的普及,更加速了信息的流通,方便人们的交流。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各有千秋,我们可以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形成自己的特色,坚持环境育人。二是对现代传媒和现代交往进行有效的引导。三是待学生如朋友,发挥教师和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四是引导学生建构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尺度。五是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六是帮助学生树立面对现实的自信心。七是不回避学生提出的敏感话题,并予以客观的分析、正确的引导。

参考文献

[1]黄建榕,刘社欣,冯小宁.德育新模式:德育环境化[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

版,2001,(5)

[2]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五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3]文艺文,论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A].道德与文明,2006,(1)

[4]徐中玉,大学语文[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卓承芳,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与对策[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2007,(6)

[6]张士展,论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加强措施[J].中外教育研究,2009,(3)

第二篇: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问题一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内涵界定

(一)本体论层面:从生活出发并回到生活(逻辑起点问题)(二)价值论层面:“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三)方法论层面:通过实际的生活开展教育 问题二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其复杂性的内在要求。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问题三 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征

(一)整体性特征(二)开放性特征

(三)实践性特征 问题四 划清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与“去政治化”的界线 问题五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现路径研究

(一)教育目标:树立现实化的思想政治目标

(二)教育内容:确立具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三)教育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四)教育原则:坚持实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 21 世纪初学者们针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生活带来的弊端,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哲学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应充分认识到生活的本体性地位,以生活为基点来考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关注人的内在需要和主体体验,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引领生活并最终融入生活,成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作为一种理念和方法,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和依据。李明焕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中首次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进行了阐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向马克思主 1 义“人本论”和“生活观”的回归。柳礼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述评》一文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依据是经典作家的人学理论、回归生活世界观和以人为本理念。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内涵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总的来说,是和脱离生活的尤其是理想化、知识化、工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而言的,它强调应充分认识到生活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不可忽视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根基这一本体性的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无视其生活根基而坠入了理想化、形式化、知识化的迷雾,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其应有的生命力和有效性。所以,生活化就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返回到现实生活,找回本来面目,并以生活为基点来考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所有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一)本体论层面:从生活出发并回到生活(逻辑起点问题)

从生活出发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生活、理解生活,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中找到其生长点。人的生活从本质上来说是实践的、变化的。现如今人的生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维护其在现时代条件下的合法性,就必须时刻关注生活的变化,根据变化了的生活的需求做出积极的调整。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思想政治教育从生活出发,最终不可避免地还要回到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回到生活是指“高于”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回到“生活”,使人过更美好的生活,“高于”生活,不是说思想政治教育高于一切生活,而是指用思想政治教育所指引的美好生活引导一般的生活,使人过上更好、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从生活出发,并不是简单地迎合现实生活,机械地反映生活,滞后性地品评生活,而是要积极正确地引导生活。按陶行知的说法,就是要用“前进的生活”引导“落后的生活”,大家一起“过前进的生活,受前进的教育”,而且要用每个人自己善的生活引导其非善的生活。这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活的改造,对落后的生活和落后的个人的改造。这样,生活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点。“从 2 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实现良性互动。生活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蓬勃发展的不竭源泉和现实动力。当然,这里的生活起点及其过程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在实际生活中作为“终点”的生活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生活,而是被改造了的、前进了的生活,是新的教育的起点。

(二)价值论层面:“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价值论层面的理解,林德宏教授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理解“以人为本”,他认为,人是自然界进化的最高产物,人是宇宙中唯一的创造主体,人的价值是最高的价值。人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处理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最高标准。应以人的发展的标准作为评价人类言行的尺度。从这个意义上讲,“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是目的,人是关键强调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①

“以人为本”就要求在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强调彻底摒弃对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则、教条的无条件顺从,以听话和服从为目的,“目中无人”的教育模式,从而真正把人、人本身的发展和完善置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更加明确地把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开发人的潜能作为学科的宗旨”。

关心人就是关心人的生活,关心人的现实需要。需要是人对客观外在事物的渴求和欲望,是人的生命存在、发展、延续的客观要求,是对客观的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主观反映。

尊重人主要是尊重人之为人主体性地位。人不是机器,不是被奴役、被宰割、被控制的对象或工具,人是人的世界和社会的主体,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尊严。这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主体意识”,并将其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努力激发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发展人、开发人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的素质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却经常遗憾地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却似乎仅仅是以一种对人的外在改造、规范、约束力量的面目出现,对人的发展、开发总是不那么关 ①林德宏:《“以人为本”刍议》,《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第5页。

注。在大中学生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对政治教育的抵触情绪,根本原因在于这种政治教育是外在于学生的束缚,而不是教会学生了解和保护自己的政治权利和提高自己的政治能力。相关学者曾指出,德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依附德育、独立德育、自由德育。我国当前正处于独立德育初级阶段。因此,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人、开发人的主要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由依附人格向独立人格的转变,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品德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人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三)方法论层面:通过实际的生活开展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应主要遵循的方法论原则上,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要把实际生活过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途径,在生活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生活开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从生活中走开,也无法从生活中走开。从生活中走开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与个人真实生活无关的活动,无法参与个人生活的充实与丰富,与个人生活异质,理所当然地受到个体当下生活的拒斥。

通过实际的生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以人们的现实生活经验为其基本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的引导下不断丰富、积累、扩大生活经验和反思经验的过程。

通过实际生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纵向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受教育者在学校教育阶段的生活中展开,而且要在人一生的生活中展开,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从横向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人的不同生活——他们的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他们的经济生活、公民生活、文化生活等等——中进行,具体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不仅要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展开,而且要在学生的校外生活中展开。我们在谈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时经常讲到“5+2=0”(即五天的校内学习生活的效果被双休日的家庭生活或其他社会生活抵销),说的就是校内生活的教育和校外生活的教育不一致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向社会生活的深层渗透。在具体操作层面,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将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与能对人的思想道德发 4 生教育影响的一切活动密切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世界,在生活中找依托、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社会学认为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社会化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能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并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从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在人们物质利益意识、自我实现意识、自主意识和平等意识日益得到强化的今天,人们从心底里强烈要求人格和地位的平等,希望自己作为个体成员存在价值能够得到尊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模式,进而从生活出发,采用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巧妙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度”,才能发现并解决人们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使受教育者从被动地适应社会,到主动地自我创新,最终达到全面的发展。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生活科学的、有机的联系起来,才能发挥其无限的生命力。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疑是中国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其重要原因就是思想政治生活化的缺失。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承了历史的伦理道德教育,并受苏式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影响,形成了远离人的主体发展需要的模式。这种模式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远离了人的生活,教育目标只注重方向性,缺乏时代性、层次性和生动性。教育目标过高而未能符合受教育者的智能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假、大、空”的弊端。其表现为理想化、圣人化,没能做到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结合,导致教育具有较多的封闭性,不能符合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需要。教育内容在纵向上缺乏必要的层次性:多讲理想少讲现实,多理论少规则;在横向上理论性、原则性过强,缺乏实践性、灵活性,不能引导受教育者在活生生的社会背景下去运用去思考,这种状况一度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与人的心灵产生了隔阂。教育形 5 式采取灌输式教育,把教育者看作唯一的主体,忽视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把他们视作消极被动接受的客体,严重挫伤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种灌输教育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容易扼杀人的创造力和主体性①。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其复杂性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道德体系、道德规范对人们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和本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适应人的思维发展规律,有目的地对被教育者施加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以期改造人们的思想,进而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集中统一,强调命令和服从,在教育上要求“我教你听,我打你通”。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交流障碍,并且由于这种隔阂的存在可能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而通常人的思想都是多元的,好比难以定量的多元函数,即使用很科学的手段来转化人的思想,也不能象转动旋钮调节机器转动那样灵敏和准确,而必须对人们思想体系中的各要素,以及影响人们思想系统的社会、家庭,政治、经济、领导、同事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地巧妙协调,使各种要素发挥出最大的合力方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而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促使家庭和睦,同事和气,社会和谐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也是对影响人们思想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最优整合的调节剂、润滑剂。它对排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交流的障碍和隔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并且也是使每个社会成员实现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有效途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活化,能够使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时,化深奥的道理为浅显的谈话、化严肃的质问为风趣的聊天、化无视的冷漠为热切的关怀。最终使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既简单而更具人性化。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其本质在于服务于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生活的主体性的人,这正符合国际教育目标的要求。“学会生存”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心思想是指教育是为了人类适应生存的需要而服务 ①钱同舟:《回归生活世界 重建德育模式》,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版第3期。

的;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提出“学会关心” 主题,即人类教育要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关心人类本身。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仅仅充当服务政治、经济、文化的工具,更应成为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有待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两个主要方面,对人的素质教育也就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文化教育,这就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的素质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仅局限于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而应全面关心他们心理、生理、智力、非智力因素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提高,并引导人们把各种素质整合为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整体素质。人的多方面素质的内在统一的契机就是所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只有在生活的感悟与滋养下才能实现这种统一,因为“一个人是通过共同的生活过程来教育自己的,而不是被别人所教育的”①。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人的德与才、知与识、理与情、智与能的各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才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每个公民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要发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整合社会中的各种有利教育资源,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空间,营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氛围,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自我教育,互相教育。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调动人们的“爱心”来增强凝聚力,发挥人们的“自我教育”来增添原动力,用人们自我意识形成的“制度”来强化约束力,用人们中的“典范”发挥影响力,用人们的“改革”力量强化创造力,用“激励”增强竞争力,用“文体活动”激发向心力。生活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越发显现在社会环境上,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和社会环境之间形成了良性的有机循环。

三、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征

(一)整体性特征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版。

“人的生活即是一个总体,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的每一种形式、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都无法脱开其他形式、环节或方面而独自发展。单独抽出任何一种形式都会使生活世界落入抽象,都会使其走向片面”① 生活的整体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其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整体性的生活血脉相连。“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②,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而又回到生活,不是撇开生活“另立门户”的教育。

其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不只是知识性的德性,而是知、情、意、信、行构成的德性,“这种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③这种整个的德性是由德行确认并体现在德行之中,是生活实践中具体可感的德性,同时,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整体生成的,而不是先生知、次生情、再生意、后生行的,因此,我们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里要贯彻整体性原则,主张将知、情、意、行融会贯通于受教育者的生活之中。

其三,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还表现在,这种教育是贯穿在人的所有生活之中的。如前所述,这种生活不是从空间上被肢解的生活,也不是从时间上被切断的生活。不能仅把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专门的时间、专门的地点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的专门的教育,而在这些专门教育之外,则听之任之。对个人来说,这种教育是全程教育、终身教育。

最后,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还体现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接受教育,在生活实践中“互相感化、互相改造”。不能搞那种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而教育者超然于教育之外,仅以“道德”的化身和代言人出现。

(二)开放性特征

开放是生活本身固有的特征,人为的封闭和禁锢只能是对生活的窒息,使生活成为一汪死水,失去生命的活力。只有在不断流动,在不断地开拓和创造中,在向 ①② 李文阁:《回归现实生活世界一哲学视野的根本置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2页。《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290页。③ 《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160页。

外界不断敞开的过程中,生活才能不断得到更新,才能永葆生机。既然生活是开放的,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正视生活尤其是受教育者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变化,不能因循守旧、一味采取排斥和简单否定的态度,而应该在客观理性的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对受教育者的生活进行指导。现实的社会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具体到受教育者的微观生活也经常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对于这些变化和新情况,我们所要做的不是简单下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结论,更不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免受这些变化的影响而杜绝和外界生活的通道,现代社会条件下,再象过去那样试图封闭人的生活,阻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的做法也是行不通的,是与时代精神背道而驰的。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程度,不仅新的信息技术将造就一座座-无围墙的学校。而且,整个人类之间的交往已逾越了国界,走向全球,“地球村”和“世界公民”已不再是梦想,已经成为我们身边活生生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型、封闭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是不可能并且不明智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正视生活的变化,并善于捕捉其中蕴含的教育机会,让受教育者清楚地了解现实世界,认清世界的本来面目,熟悉当代世界各种生活方式与各种价值观念,使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或某一环境中,能够“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从而在日新月异的生活中受益、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绝不能使孩子免受生活逻辑本身带来的那种不可避免撞击,而应当激起他对自己生活的思维”。同时,还应该主动敞开受教育者的视野和交往空间,给他们提供了解和认识生活实际地参与各种有意义生活的机会“凡是与教育有关系的人,都应当聪明地拉着孩子的手步入人的世界,不要蒙上他们的眼睛,使他们看不到人世间的欢乐和苦难”

(三)实践性特征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专门的理论专修所能实现的,因为“理论专修”只能学到僵死的教条,也不是脱离生活,苦心修炼,道德能力所能实现的,因为脱离现实生活内容的道德能力是不存在的。“生活不能只是思,生活是需要过的”生活的实 ①① 苏霍姆林斯基著,蔡汀译:《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2页。

践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人的思想品德不能在纸上谈兵的讨论中、冷眼旁观的点评中自然的形成,必须经由切身的生活体验、感悟,甚至在生活中栽上几个跟头才有可能真正形成。

“政治学博士未必就能成为政治家,伦理学家也不能断言就是有道德的人”知与行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从主观方面讲,知向行的转化至少要有下面几个条件:行的意愿、行的毅力、行的能力。这几个条件离开实践的磨炼都是不可能成就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将“道德”视做一种”实践一精神”,认为人的思想品德既是一种心理素质,又是一种行为习惯,更是一种行为能力。亚里士多德也认为,良好的道德并不来自认识而是来自行动,“不论公正还是勇敢,都不是自身是个什么样子,而是行为者在行动中有个什么样子。第一,他必须有所知;其次,他必须有所选择,并因其自身而选择;第三,在行动中,他必须勉力坚持到底„„公正和节制都是由于行为多次重复才保持下来。这些事情,只有在恰如公正和节制的人所做的那样做时,才可以称为公正的和节制的”①。

贯彻实践性原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引导人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做什么,也要告诉人们为什么这样做,更要教会人们怎样做,特别要教会人们在面临与所学、所知的理想信念不一致的冲突时如何坚守、应对。最后这一点在现实社会中恐怕是尤为重要的。客观地讲,我们以前的教育对人们面临生活中的冲突时的选择、坚守应对能力的培养重视是不够的,以致于很多学生在走进社会生活之后,就开始怀疑自己在学校所受的教育的真实性与可行性了。这不能不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悲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我们这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仅仅等同于对人们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养成,也不能理解为仅在教育过程中引进几次作秀般的活动,它更强调的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体验、感悟与能力的培养。正如陶行知所言,“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拿做来教,乃是真教”,“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为学这里的“做”即是实践。所以,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单纯的说教、灌输是软弱无力的,必须坚持在“做中学”,在“做中教”,让受教育者到生活实践中去演习、操练,去感受、体验,同时给以适时的指导,这样才会真 ① 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译:《尼各马科伦理学》,《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2一33页。

正有效果。当然,这不是要取消专门的知识的学习,而是强调更要注重在实践中习德、育德、养德。

四、划清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与“去政治化”的界线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①作为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活动,任何统治阶级都力图用他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影响全社会的成员,使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年轻一代成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从而巩固其统治。这就决定了在任何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种客观存在。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政治性原则,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具体表现。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和重要条件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传家宝,也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次强调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思想政治工作一条不可动摇的基本方针原则。②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出现了淡化政治的倾向。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手段,为了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极力倡导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再加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人们在趋利价值导向下出现了道德滑坡和行为规范失调的行为,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向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方面倾斜,对人们品德行为的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反而被边缘化了。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正如邓小平所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 ①②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讲解》,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版。

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①邓小平强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铁的纪律这些优势,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长期教育的结果,它的形成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始终不渝地对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在现阶段更不能松懈。今天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只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毛泽东曾经指出:“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微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②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关系到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方向的一个原则性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去政治化”的最主要表现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简单等同于德育。不可否认,思想政治教育有道德教育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都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的,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具有德育的功能,它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我国,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同党的奋斗目标相一致,就是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动员和激励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演变为只教人们分清善恶、辨别是非、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规范的功能,而应该在理想信念教育、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发挥其独特优势。

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只会损害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坚持与时俱进,站在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个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政治立场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把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到积极、健康的发展轨道上来。

五、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现路径研究

①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版。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版。

(一)教育目标:树立现实化的思想政治目标

所谓现实化就是教育目标要“贴近受教育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避免理想化。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现实化并不是平庸化,它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注意理想与现实的结合。教育目标过高往往会使大多数受教育者失去信心,我们都曾会有这样的感觉:飘在天空的云朵再美,我们也不会徒劳地去努力摘下它。同样教育目标过高也会使受教育者失去追赶的信心,从而产生无望畏惧的心理。教育目标当然也不能仅限于人人都容易达到的水平,这样也会消磨受教育者的斗志,正如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天天吃到口的美味也觉得不如以往甘甜了一样,教育目标过低也不见得就是好事。所以,我们提出教学目标的现实化,一方面要避免传统模式的理想化、可望不可及状态,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使它陷入平庸化、唾手可得境地。教育目标现实化就是要使教育目标既体现理想性、先进性,又体现现实性、普遍性;既关注人的精神追求、国家利益,又考虑人的现实生活利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与现在的双重目标。

概而言之,应该将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践基点放在“广大中间地带人群”,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其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要从“广大中间地带人群”的实际出发,适应他们的需求和可能达到的标准。脱离大众实际的过低或过高的要求,尤其是那种脱离大众现实生活状况的“高、大、全”的理想化教育目标,是不可能收到预期效果的。其二,围绕这一基点,生成一个由基本性要求、导向性要求和升华性要求组成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

(二)教育内容:确立具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所谓具体化是指教育内容要充实丰富,不能空洞贫乏;要有层次性变动性,不应整齐划一雷打不动。简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体化就是要求教育内容因时因人而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要剔除落后于时代的旧知识,增添反映时代要求的新因素。比如,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一味要求受教育者要听话顺从,而应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地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要随机变动,例如我们在非宗教场所要求要破 13 除迷信,不能求神拜佛,在宗教场所就不能盲目宣扬这样的内容,要注意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另外根据不同人的个性特质,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授予他们不同的知识,对于胆小怕羞者要多传授勇敢大方和勇猛豁达的精神;对于鲁莽者要多告知谨慎、三思的道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体化还要求多层次内容的内在统一,我们的教育既要重点宣扬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又要强调生活常识、做人道理、行事规则。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不让人感到索然无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体化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可感可知可践。

(三)教育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所谓多样化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多种手段方式施教,在生活中找依据。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法单调,仅借助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施教;仅利用了课堂阵地,而没充分开发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设施实施教学,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吸引力。如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通过网络阵地传递教育信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生活场景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式教育,如利用各种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庆祝、参观及志愿者服务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要注意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课堂教学与活动参与的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孔不入”。使受教育者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生活的场景中潜移默化地受教育。

(四)教育原则:坚持实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认为,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能仅仅靠抽象的思想政治品德知识的学习或机械化、模式化的行为训练,还必须经由受教育者切身的生活体验去感悟、去生成、去发展。离开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只能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①

实践化是指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引导学生的主体参与,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促发受教育者的主体体验。因为只有当人们从内心体验某种价值,产 ①杜威:《教育上的道德原理》,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47页。

生认同、敬畏或拒绝、厌恶情感时,才能理解教育的实质。突显实践化的教育原则,创设受教育者主体参与的条件,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人们生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林德宏:《“以人为本”刍议》,《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第5页。

[2]钱同舟:《回归生活世界 重建德育模式》,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版第3期。

[3]李文阁:《回归现实生活世界一哲学视野的根本置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2页。

[4] 苏霍姆林斯基著,蔡汀译:《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2页。

[5] 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译:《尼各马科伦理学》,《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2一33页。

[6]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7] 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讲解》,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版。

[8]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版。[9]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版。

[10] 杜威:《教育上的道德原理》,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47页。

第三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充分发挥青年作用 建设“三增”幸福社区

之龙华社区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学生义务家教方案

一、活动目的为充分发挥共青团团结、凝聚和服务青年的职能作用,扎实全力落实 “三增”幸福社区,建设“三最”龙泉、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为切实落实关爱帮扶龙华社区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学生,高校志愿者将以进社区的方式,为社区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学生开展义务家教活动,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使社区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自信,引领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学业上的进步。

二、活动时间

拟定2011年5月15日开始,每月开展四次,奇数周由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志愿者队伍开展活动,偶数周由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龙泉校区志愿者队伍开展活动。

三、活动地点

拟定龙华社区二期义工之家

四、参与人员

团委工作人员、大面街道龙华社区工作人员、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龙泉校区志愿者、四川师范大学龙华校区、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儿童(20-30名)

五、活动内容及流程

(一)前期准备及相关安排1、5月11日确定参加活动名单--高校志愿者、社区留

守儿童和困难家庭学生;

2、志愿者到社区乘车路线—乘坐899路公交车(龙泉总站始发点)到龙华2期下车;

3、团旗一面、横幅、留守儿童之家牌匾;

4、协调义务家教开展场地--拟定龙华二期义工之家(硬件设施:桌子、椅子、写字板、黑板笔、黑板刷、投影仪、饮水机、电风扇或者空调);

5、志愿者帽子、衣服、照相机、志愿者活动登记表(团区委);

(二)活动流程1、8:50学生点名;

2、9:00---9:40品德教育;

3、9:40---9:50课间休息;

4、9:50---10:30 功课辅导;

5、10:30---10:40 课间休息;

6、10:40---11:20 功课辅导;

7、11:20---11:30 学生点名后放学回家。

共青团龙泉驿区委员会

2011年5月10日

不妥之处请

第四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姓名:高莹

学号:2009405303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涉及到思想领域还有政治领域,思想上要积极上进,政治上也要提高觉悟,做合格的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 政治 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是一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和社会工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工程”。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业等方面的进步明显,成才愿望强烈。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既有赖于其自身的智力因素,同时也有赖于其自身其他因素如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因素。高素质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对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决定作用。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将逐步确立自我,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指出的:“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说,完成这一人生途中的重要转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产生各种困惑和问题,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问题。因此,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对学习如何做人有强烈的内在需求。这种内在需求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加强素质教育,首先和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基础工程”抓好,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实,学生全面成长的目标才能实现。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民心工程”。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期待。

中国特定的国情,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同时由于当代大学生又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他们的成长,更是牵动亿万家长的心,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方面需要,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教育要为人民服务,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战略任务。发展高等教育,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不仅表现为高校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而且表现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要求,更成为一项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人民满意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民心工程”。把这项工作做好了,人民群众满意了,高校工作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肯定,我们党就会得民心、顺民意。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今天在校和即将迈入大学的青年,到2020年正处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在今后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他们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担当突击队的作用;十年之后还将在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担当主力军的作用。能不能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扛下去?能不能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决定的因素在于这一代年青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实现。我们曾有过因忽略和放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导致党和国家事业受到严重影响的深刻教训。历史和现实昭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

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的“社会工程”。任何成功的教育都是综合各种因素形成的,任何失败的教育有可能因为一个因素的缺失就会造成恶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需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出现大问题都会导致教育失败。纵观近年来发生在高等学府的一些事例,从北京某高校学生刘海洋无故伤熊到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疯狂杀死几名同学,如今又出了南京大学一封“辛酸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信”。到底是谁扭曲了刘海洋们的人格、泯灭了马加爵们的人性、淡去了不孝儿子的良知?家庭、学校、社会均难辞其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样,是一项民心工程、希望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高等学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其他各门课程也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街道、社区、村镇等要主动配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

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对策和措施。要从多方面入手,其中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正确的自我意识以及正确的权利义务观。自我意识方面要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从而自强自立,人的价值就在于社会的需要,人类社会是由你我他每个人组成的,因此对他人的奉献,复合机体、国家、人类的需要,就是一个人的价值所在。培养大学生的权利义务观,提高自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是相对而言的,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享有权利的同时就要履行义务。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高度的法律意识和自我意识,才能承受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洗与磨练。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参政意识还有利于在以后的人生路走得更好,可以摆正心态勇往直前的积极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 黄朗,黄含.用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环境[J].河南社会科学,2009(1).

[2]陈跃,白美云.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J].当代青年研究,2009(11).

[3]李洪雄,朱廷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教育,2009(1).

第五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特点,是指高校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与传统教育方式方法以及与社会上其他部门教育方式方法所不同的地方,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整体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其生活化传导的内容既包括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又包括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还包括其法制、道德伦理以及生活的基本规范与要求,涵盖了大学生人生发展特殊阶段所需要的所有内容。其生活化的途径既包括教学育人,又包括管理育人,还包括环境育人。这种整体性还体现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自从大学生入校始,学校就从指导思想、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构建了完整、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案,从一年级开始至毕业离校,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教育举措来落实和得到保障。(二)多样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一个整体设计,它体现在大学生在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涵盖了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多方面素质需求。因此,这种生活化的手段和方法注定是多方面、多形式的。它既包括课堂的教学手段,也包括课余的文体娱乐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方式方法上,既包括文学方面的,也包括艺术方面的、心理学方面的、教育学方面的;既包括历史的、政治的,也包括社会的、道德的、伦理的教育等。这个过程是综合化的、多样化的、立体性的渗透、推进和影响的过程。(三)发展性

生活就是一个朝着更高、更完善的方向不断发展和生长的过程。“生活的目的,不在于作为终极目标的尽善尽美,而在于永远持续的不断改善、不断成长、不断精炼的过程„„生长自身才是唯一的道德的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是一个模式、一种套路的机械实施,它是在总体指导思想指导下,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和学生成长需求而不断作出科学调整的动态完善过程。这里所说的发展性,既包括时代的发展需求,即党和国家根据现实的需要对人才培养教育的总体指导思想的变化,也包括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校不断提升教育工作手段方式方法的发展完善过程。(四)人本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是为追求时髦的语言和花哨的形式而创造出来的应景式的教学套路,而是时代发展、形势所需、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其生活化的着眼点、立足点、方式方法等均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这种人本性最主要的体现是将知识和素质以最易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的方式传导给学生,使学生以最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春风化雨般地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符合学生接受教育规律的要求,极大提高了教育的成效。(五)生活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课堂教育,也有生活教育,是教育和生活一体化的结合。我国大学生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学习与生活基本在校园内实现,足不出校即可衣食无忧,即可集中精力投身于学业,因此,在大学生的整体教育过程中,体现出了教育中有生活、生活中有教育的特点,例如,无论是在课堂的学习中,还是在所进行的课余活动中,甚至是在随意漫步于校园中或在食堂的就餐中,大学生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学校为了育人所营造的无处不在的文化氛围。在这里,可以说,无处不是教育,无处没有教育。大学点点滴滴,处处都体现出了生活即教育,教育生活化的特点。

卢雄

整合性特征

整合是与分化相对应的一种理念,它是指把分门别类的一系列要素紧密联结在一起,构成具有整体效应的结构。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再现现实生活或直接等同现实生活,而是重新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达到实效最优化。它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基本要素的重组,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促进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升,构成具有整体效应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合力。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要素,通过人际互动、主动参与、体验感悟等方式促进他们成为有道德的人。同时,还要把学生个体看作一个整体,整合各种因素,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实现和谐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更应着眼于满足大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这正是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整合性的体现。

主体性特征

主体性既是人的本质性特征,又是大学生展示自我的核心。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要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更要关注他们的人格完善与能力发展,通过激发他们的主体性,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索、去创造。它贴近生活,更能体现人文关怀,以激发学生们的内在创造力。作为一种自主式的教育模式,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处于人生特殊阶段的这一群体,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贴进他们的心灵。当然,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要使大学生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而失去其独立性,而是以价值主体的身份积极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体现其主体意识。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强调尊重他们的主体个性。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体现了对大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可和生命的尊重,体现了对大学生成长的动态把握,即关照他们的过去生活、现实生活和将来生活,真正对人生意义的生成具有终极意义。它要塑造的是能够充分享受和体验生活、有着丰富精神内涵和生活感觉的青年,注重在教育内容上与大学生自身生活经验相联系,有鲜活的人文气息和生动的感情色彩,能融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生长性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联系生活只是实现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条件,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最终目的。杜威认为,生活即有机体与周围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人就是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获得身心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能取自当下的生活,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发展生活,一让社会生活更好地延续。生活的特征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不断成长。生活就是一个朝着更高,更完善的方向不断发展和生长的过程,永远没有终点。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继续不断的生长过程,在生长的每个阶段,都以增加生长的能力为其目的。因此,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它本质上就是生活的过程。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处于不断生长之中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和变化的生活实践。“生活的目的,不在于做为终极目标的尽善尽美,而在于永远持续的不断改善、不断成长、不断精炼的过程,„„,生长自身才是唯一的道德的`目的”,开放性特征

开放是生活本身固有的特征。人为的封闭和禁锢只能是对生活的窒息,使生活成为一汪死水,失去生命的活力。生活只有在不断流动、在不断地开拓和创造中,在向外界不断敞开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得到更新,才能永葆生机。既然生活是开放的,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正视生活尤其是大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变化,不能因循守旧、一味采取排斥和简单否定的态度,而应该在客观理性的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对受教育者的生活进行指导。现实的社会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具体到大学生的微观生活也经常出现一些新的情况。控制型、封闭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是不可能并且不明智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正视生活的变化,并善于捕捉其中蕴含的教育机会,让大学生清楚地了解现实世界,认清世界的本来面目,熟悉当代世界各种生活方式与各种价值观念,使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或某一环境中,能够“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从而在日新月异中受益、成长。同时,还应该主动敞开大学生的视野和交往空间,给他们提供了解和认识生活、实际地参与各种有意义生活的机会。“凡是与教育有关系的人,都应当聪明地拉着孩子的手步入人的世界,不要蒙上他们的眼睛,使他们看不到人世间的欢乐和苦难

实践性

“生活不能只是思,生活是需要过的”。②生活的实践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人的思想品德不能在纸上谈兵的讨论中、冷眼旁观的点评中自然的形成,必须经由切身的生活体验、感悟,甚至在生活中栽上几个跟头才有可能真正形成。贯彻实践性特征,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引导大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做什么,也要告诉大学生为什么这样做,更要教会大学生怎样做,特别要教会他们在面临与所学、所知的理想信念不一致的冲突时如何坚守、应对。客观地讲,我们以前的教育对人们面临生活中的冲突时的选择、坚守应对能力的培养重视是不够的。以致于很多大学生在走进社会生活之后,就开始怀疑自己在学校所受的教育的真实性与可行性了。这不能不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悲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依靠单纯的说教和灌输是柔软无力的,必须坚持“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③这里的“做”即是实践。这可以让大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去演习、操练,去感受、体验,并同时给以适时的指导,这样才会真正有效果。当然,这不是要取消专门的知识的学习,而是强调更要注重在实践中习德、育德、养德。

下载将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XX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地理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青年学生,引导他们树立科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用新媒体 抢占新阵地 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突破 据调查,当前首都师范大学学生使用QQ占95.1%,使用微博占83.5%,使用微信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纲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纲(讨论稿)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精神,确立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16

    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显得突出和重要,主要是一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大学生虽然独立性,自主性强,但他们毕竟涉世未深,社会生活经验有待丰富,因而需要正确的思......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述 摘要 大学生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他们的思想行为符合国家民族的利益将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实中,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取向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所以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总结 营销105团支部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综合培养教育学生的有效手段。近年来,这项工作在总结经验基础上,不断探索前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思想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