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对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教法的几点心得
浅谈对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教法的几点心得 摘要:新的课改理念引起了教学模式的革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入了全新的境界,所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教法心得
新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在许多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热热闹闹,教师无可奈何;学生夸夸其谈,教师无言以对„„”,这些都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掩盖了真实的教学结果。
随着课改的深入,老师们都已经意识到,“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但不可否认,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人结合平时的教学和自己的反思,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做了这样的实践:
一、注意强化问题情境,营造宽松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许多数学问题本身就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的,因此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或提供一定的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和提出。平等、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土壤和阳光,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把情感活动和感知活动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探究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求知欲往往是从“?”开始的。一个好的数学问题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探究热情,从而使其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如在《分数的认识》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创设氛围,引出课题。大屏幕出示:两个小朋友分苹果。要求:问每个小朋友得到了多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然后提示课题。引导质疑,自主探究。师:看着“分数”这个数学新名词,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学生会提出:如什么是分数?分数是指一个数吗?分数应该怎样表述?怎样表示分数?分数有什么用?„„
(1)师:今天我们采用自学加小组讨论的方法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同学们围绕刚才我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先自学课本,然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指导。(3)组织全班交流、汇报。最后师问:在自学的过程中你们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吗?
像这般:问题由学生提出,方法由学生寻找,规律由学生发现、总结的学习方式能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这正体现了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突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话动形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话动形式并不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传递接受式)的纵向结构。即激发学生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的程序;而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横向结构。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一学生答、众学生听”为“学生自己的学、自己的示范、自己尝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话动”和“学生相互间问答、学生小组讨论、全班集体同步学习”的各种组合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每一个程序,让上、中、下三类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全部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新模式,强调因材施教,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强调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结合.;注意反馈和矫正的环节在教学中的作用;强调以多种教学渠道把单一的技能训练与综合能力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注重学生整体索质的提高,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师范专业素质、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结构。
三、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理解过程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长方体、正方体角的特征、边的特征,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就能较完整地归纳出长方形、正方体的特点。然后我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进行多次的练习,整堂课气氛十分活跃,通过游戏,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们学得很开心,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但学得快,而且记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加强合作与交流,让课堂充满活力
“1+1>2”的整体性原理,揭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那什么时候进行合作与交流?怎样合作、交流才自然、有效?这是困扰我们教学的难题。我们来看一个《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教学片段,我是这样设计的:
1.用阴影部分或直线上的点表示下列各分数:
有1/5,2/5,5/5,1/2,2/2。
2.汇报、点评。为什么这样表示?从图中看,有什么区别?
3.每个人拿出一张圆纸片,用圆的阴影部分表示5/4。(学生操作,因为一个圆无法表示,所以想不出来。)再提示:你们同桌之间可以合作一下,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4.汇报5/4的意义。(教师指名一名学生回答,还有很多学生举着手。)那你们前后四位同学一起交流一下吧!
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两次合作的机会。当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当问题有难度或提出问题有很多人举手,需要共同讨论时的合作交流才会引起共鸣,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真情流动。
五、注重教研意识的培养,学会思考,开展自主学习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联系。在自主学习中,更多的是靠孩子的觉悟和反思,当一个人只有觉醒了,才能真正的自主。而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我们帮助学生回顾自己学习数学的过程,检查数学学习的行为、情感体验和数学学习策略,检验学习结果,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予以评判,认清自己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间题,学会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心理,从而获得研究数学学习的一些方法,养成教育研究的习惯。在理论学习之后,配之以大量的观摩教学,再组织学生试讲,让学生经历“学习”“模仿”“反思”的过程,鼓励学生谈感想,谈设计思路,通过创设互相借鉴、研讨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六、知识学习与减轻负担之间的关系;
老师是天底下最无私的人,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学习好,但有的老师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减轻课业负担和学生的情感态度对学习的作用。
我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做的,老师决不做;作业时,能说的不写,能少写的不多写,能简写的就不要教条。如,作业多时,书写就简单点,计算题只写答案,但要求自己做,不能抄。为避免抄袭,先采取小组检查,错题进行更正;然后再抽样检查,即挑一个有代表性的题,当堂测试,对了,就视为是自己做的;错的,就有可能是抄袭的或还不会,老师视情况给予警告或讲解。这样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可学习效果并没降低,学生也乐学。
我总是想办法把学习变成追蝴蝶一样的快乐游戏,把数学课堂变成学生表演的舞台。
如,口算练习时,一个一个说叫开火车;抽查测试时,有时让做对的同学当检查员,检查其他同学,检查员就会有一种自豪感;有时由老师亲自检查,做对的同学可以列队站在座位外边休息,这叫“大浪淘沙”等等。
这些做法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也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学生乐学数学,也促进了数学的学习。
【1】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
【3】易良斌.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4】熊川武《学习策略论》,江西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1.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让小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确定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主要依据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同时还应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考虑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并照顾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3.小学数学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知识。
(2)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使学生受思想品德教育。4.小学数学教应完成的三项任务:
(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算术知识、几何初步知识、代数初步知识和统计初步知识等。
(2)培养一定的能力: ①计算能力。②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③初步空间观念。④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重视对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选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原则:
(1)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需的数学最基础知识。(2)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技术发展的需要。(3)要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
6.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编排的原则: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当分段,螺旋上升。
(2)突出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注意各部分知识间纵、横两方面的联系。
7.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符合的两个基本特点:(1)小学数学教学要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2)小学数学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特点。8.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想方法。
(2)结合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①敏捷性; ②灵活性 ;③独创性。
9.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2)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注重直观与发展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原则。(5)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10.、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种方法:
(1)讲解法;(2)谈话法;(3)练习法;(4)演示法;(5)实验法;(6)阅读法。
11.几种综合教学方法:
(1)引导发现法(2)尝试教学法(3)自学辅导法
12、.六因素单元教学法:程序教学法
13、.备课的基本要求:
(1)认真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备大纲)。(2)认真钻研教材(备教材)。(3)了解学生(备学生)。(4)组织教材,选择教法(备教法)。(5)备自己。(6)教具学具的准备。
14、.学期授课计划的拟定的内容:(1)提出全学期总的要求。(2)对学生情况作简单分析。(3)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4)确定本学期的重点研究课题。(5)安排本学期的教学进度表。
15.课时授课计划的内容:
(1)教学内容或课题。(2)教学目的要求。(3)教具、学具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准备。(4)拟定教学过程。16.新授课的组织方法:
(1)检查复习。(2)导入新课。(3)传授新知识。(4)巩固练习。(5)课堂作业(6)课堂小结并布置课外作业。
17、.练习课的组织方法:
(1)宣布练习的内容和要求(2)作练习前的指导。
(3)课堂练习。(4)练习评讲。(5)布置课外作业。
18、.复习课的组织方法。
(1)宣布复习的内容与要求(2)复习。(3)练习。(4)评讲。(5)布置作业。
19.、检查课的组织方法:
(1)提出检查要求。(2)检查。(3)收集检查结果。20.、讲评课的组织方法:
(1)检查情况小结。(2)阅看试卷。(3)重点错误分析(4)订正错误。(5)布置作业。
21.上课的基本要求:
(1)有明确切的教学目标。
(2)恰当地组织教材。(3)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手段先进。(4)注意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6)课堂教学组织严密、紧凑,效率高。
。22.、常用的导入设计法有:
(1)创设情境,激发动机。(2)巧设悬念,启迪思维。(3)开门见山,简捷明快。(4)操作实验,建立表象。
23.、新授知识的教学设计应注意:
(1)抓教材重点,突破难点。(2)精心设计提问,优化课堂教学。(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4)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24.、练习课的教学设计应注意:
(1)针对性
(2)层次性
(3)思考性
(4)趣味性
(5)多样性
25.小学数学的整体知识结构:
(1)认数与计算①整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分成四个阶段)②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分成四个阶段);③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分成四个阶段)④百分数的认识。
(2)量的计量;
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②重量单位:千克、克、吨;③容量单位:升、毫升(包括体积单位);④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
(3)几何初步知识
①认识平面上最基本的图形及其面积计算;②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及其体积计算
③球的初步认识。
(4)代数初步知识
;
①用字母表示数;②简易方程(ax±b=c,ax±bx=c);③列方程解应用题。
(5)统计初步知识 ①简单的统计表;②数据的收集和分类处理;③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6)应用题
①基本应用题(也就是简单应用题);②复合应用题(以三步计算为主);③分数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④百分数应用题。
(7)比和比例
①比的意义和性质;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③解比例,比例应用题。
26.统计的初步知识的知识结构:
(1)统计的初步知识
(2)数据的收集和分类处理
27.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3)鲜明性原则
(4)实效性原则
(5)实用性原则
28.小学数学评价的内容:
(1)对学生的评价内容
①学习状态的评价②学习心理的评价
③学习成果的评价
④思维品德的评价
(2)对教师评价的内容
A.教师素质的评价
①政治素质、思想素质②文化科学素质、业务理论素质
③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④教态、板书
B.工作能力的评价 C.教学过程的评价
D.教学成果的评价
(3)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组织
①课堂结构安排
②教学密度③驾驭课堂能力
D.教学方法
E.学习方式
F.学习态度 G.教学手段
H.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的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
数学概念的教学教法
1、以旧引新法、2、直观引入法、3、区别比较法
三、数与代数教学的目标与原则(一)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二)原则
1.过程性原则 2.现实性原则
四、数与代数的教学方法
(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二)加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三)重视数与代数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
五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教法(一)、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目标
1.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2.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3.培养思维能力。(二)、原则
1.现实数学原则、2.自主学习原则、3.渗透原则、4.“再创造”原则、5.反思原则、6.教育性原则
(三)、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方法 1具体情景中学习2要准确把握“尺度” 3在操作中完成
(1).知识的“内化”、(2).在对比中区分、(3).在联想中创新、另外,渗透、迁移、说理、猜测、估算等教学方法
六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教法
(一)目标
1.使学生具备一些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知识。
2.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进行合理推断、并进行交流的能力。
3.培养他们从随机(或统计)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在面对不确定情景或大量数据时能作出合理的决策。
(二)原则
1.突出过程,以统计过程为线索处理统计与概率的内容 2.强调活动,通过活动体验统计的思想,使学生建立统计的观念 3.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安排内容
(三)、统计与概率的常用教学方法
1、加强学生的参与性、2、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3关注不确定现象的教学、4、培养学生获取数据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七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教法
(一)目标 1.综合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中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沟通联系。2.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从中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数学学习情感。(二)原则
1.创造性原则、2.开放性原则、3.层次性原则、4.情商教育原则 A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常用教学方法(一)激活活动兴趣类
1.情感沟通法、2.情境渲染法(二)提高活动能力类
1.操作训练法、2.想象创新法
(三)活动评价反馈类
1.自我评价 2.小组互评3.教师点评 4.分层评价(四)实践类
1.调查、2.体验法
(五)信息整理类
1.文献查阅法2.筛选法、3.比较法、4.归类法
2009年小学数学教师考试理论参考试题及答案
二、填空题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5、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6、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7、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8、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9、课程标准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1、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2、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3.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饿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4.《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15.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16.“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
17.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8.在第二学段的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19.要初步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0、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领域。
21、小学数学教材广义地说包括(教科书)、(练习册)、(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音像教材)、(辅助教学软件)等;狭义地说,仅仅指(小学数学教科书)。
22、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线索),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充分提供学生感兴趣的、与儿童的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23、编写小学数学教材的依据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4、小学数学教材的最小的组织单位是“课”,它包括(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和一个练习)。它是逻辑上相对独立的、而又较为完整的具体课题。
25、教材的较大组织单位是“单元”,它是指在(知识系统)和(逻辑关系)上较为完整,在(技能、思维训练、能力培养或应用上)相对独立的部分。
26、每册教材由若干个大单元组成;每个大单元由若干个小节组成;每个小节又由若干(例题)和(习题)组成。
27、教材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
28、在某一部分教材中,关系全局、直接影响其他知识点的学习的那些知识,叫做这部分教材的(重点);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或者易于引起混淆或误解的教学内容,叫做教材的(难点);对于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有着决性作用的教学内容叫做教材的(关键)。
29、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是现代化社会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数学的(内容、语言、思想和方法)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0、数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语言和工具。当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一切科学技术部门与生产、生活中。并且,出现了各门科学为了自身的完善而逐步(数学化)的趋势。
33、数学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是对经济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进行(定量)研究的基础;是一切重大技术创新的基础。
3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突出体现它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5、数学课程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智力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6、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是由于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认识世界;使学生(思维清晰)、(推理严密),并善于(独立思考)。
37、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8、《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39、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变化和发展)。
40、小学数学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41、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算加减法以
(三)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
(四)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两)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
42、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
43、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饿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4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5.在第二学段的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46.要初步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7分析教材的目的是为了把握这部分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各个知识点的(地位)、9作用)和(前后联系),弄清这部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除以上基础知识方面的分析研究外,还需分析在这部分教材的教学中要达到哪些(能力培养)的要求,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和(德育、美育)等非智力因素,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三、简答题。
1、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2、怎样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呢?
答:(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3)了解统计的多种功能。
3、对于应用问题,《标准》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答: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题材呈现形式多样化(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强调对信息材料的选择与判断(信息多余、信息不足„„);解决的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可以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及其解题分析。
4、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什么?(8分)答: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5、推进小学数学校本研究经常采用哪些基本策略? 当前,在小学进行校本研究,通常可以采用如下策略:(1)以教学实践和课程实施为重点,进行教育叙事研究。
(2)从单纯的课例设计,向“教学方案”和“教学案例”的方向拓展。(3)以校本行动研究为手段,推动校本教研的开展。(4)整合校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
6、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教学内容划分为四大领域,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
7、数感主要表现在?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8、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答: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9、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
答: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10、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
答: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11、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
答: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12、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
答: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13、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与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意义如下 重点
关系全局、直接影响其他知识学习的那些知识 主要的教学目标; 难点
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或易于混淆和误解的内容
教材的难点一般也构成了教学的难点 关键
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有着决定性作用的内容
除知识外,还包括解决难点的途径与方法
14、从宏观到微观,对教材的分析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分析全套教材;结合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分析一册教材;对即将开始教学的一个大单元(或小单元)教材的分析;对一“课”教材(一个练习和练习前的基础知识)的分析;对一节课教材的分析。
15、分析研究教材中的习题,进行练习设计时,应达到哪些要求? 答:内容上的针对性;形式上的多样性;思维角度的多变性;训练要求的差异性;训练过程的循序渐进。
16.“实践与综合应用”综合性特点反映在什么地方?(P119)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首先,要促使学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其他数学知识领域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从整体上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其次,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要解决的现实数学问题往往交织着多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因此,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综合性还常常表现为多学科的综合。
17.“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哪几个方面有所侧重?(P120)答: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侧重:
①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强调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领域的综合应用和整体把握;
② 在数学思考方面,强调经历探索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③ 在解决问题方面,强调经历提出、理解、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④ 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强调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应用,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18.“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中选取什么样的主题和素材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题和素材。一般来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题材能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近,对完成任务比较有信心;游戏性题材有较强的愉悦功能,对学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设计和制作类的活动任务性比较突出,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这些内容都能比较有效地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但同时也应注意,要将学生兴趣引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要有数学味道
19、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20.“统计与概率”教学实施中如何注意内容选择的现实性?(P104)答:“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1.如何把握“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度”?(P114)答: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仔细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认知的现实状况,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同要求,不能过多地加深学习的难度,使学生产生厌恶感。课堂上如果学生提出了超出目标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大部分孩子难以理解的,就应该鼓励学生把它放在“问题银行”里,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以后再来解决,而不能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影响了大多数孩子的学习。低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统计”, 既要让学生感觉要解决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还要让学生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论述题。
1、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1)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2)关注教师的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3)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4)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5)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6)关注教师学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
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有哪些特点。
答: 其一是基础性: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基础性,二是“标高”的基础性。其二是层次性:内容标准的层次性,是指“标准”的实施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分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其三是发展性:内容标准的发展性,是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注解。其四是开放性:任何人在实践中的创造、发明,都是丰富和发展内容标准的必要素材;任何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重大的科技进步,都将被内容标准及时地吸收。
3.在代数教学中,我们往往碰到学生计算不过关的问题,你有过什么困惑?你是怎样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 【答案】学生对题目好像一看就会,一动笔就出错,对此教师感到非常困惑。其实这是因为学生缺乏数感和符号感的意识,只会机械的生搬硬套和死记硬背,缺乏具体情境的体验,这是过去传统教学方法导致的结果。根据新教材、教法的改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生心算、口算的能力,先动脑、动心、动口,再动笔;同时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4.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四个目标是一个密切的有机整体,他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谈谈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认识? 【答案】)(1)小学生数学素质多维评价指标,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指标上的发展,促进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也促进其综合应用数学能力的发展;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水平及综合应用数学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也仍然是不容忽视的评价主体之一。在教师的评价上,我们着重关注的是如何让教师既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又善于捕捉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评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基于此认识。
(3)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后归宿,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无疑是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学生敢“创”,乐意去“创”,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才会利用丰富的想象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而这活跃思维的产生,就要求教师给予他们良好、充足的活动空间,以足以支持思维的活跃性和持续性。
5、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答: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案例分析。
请分析如下案例: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教师普遍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种解法。对于各种解法的优劣,教师很少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的观点。分析要点:
1、这种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允许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是正确的。
2、从科学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
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策略,实现方法的最优化。
阐述小学空间与图形课程内容的特点和课程教学风格的变化趋势。
(2)“空间与图形”是使学生在空间观念、合情推理和演绎论证、定量思维等方面获得发展的重要素材;观察、操作、测量、实验、猜想、设计、欣赏、推理和论证的训练以及合作学习、探索性活动等等都应成为“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重要形式。其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将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篇:教材教法心得
养成长期观察的良好习惯
通过聆听教研员的做课《我们来养蚕》和讲座《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长期观察的习惯》,我受益非浅。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现在的课堂不再是以往的课堂,教师讲,学生听。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科学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一名老教师更要更新观念,改变以前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更主要的是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和意图,这样教师才能灵活运用教材来教学,尤其是长期观察的课课,教师要有耐心的指导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让学生在班上展示汇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意味着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教师“教”向学生“研”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学生们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在科
学探究的活动中,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做计划、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把所学的科学内容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长期观察的好习惯呢?
一、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做到双备既备学生又备教材,对学困生给予特别的爱,争取上好每一节科学课和实验课。
二、多积累一些素材与科学有关的一些图片和资料,在课堂学习、应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身边可探究的问题,积累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把生活经验转化为课堂知识。
三、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实验,多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并鼓励学生收集身边可利用的实验器材,让人人参与到实验中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让学生从实践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学到更多的知识。
四、培养学生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让学生做好相关记录。总之,培训活动虽然结束了,接下来我要做的是把所学到的知识授予同仁并大胆地应用到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及时反馈,不断提高。培训之后我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思想意识上树立较强的终身学习意识和科研意识,要奋发图强,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完善自我,我明确只有作好充分科学教学的
准备,进行精心地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会一如既往,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于“科学”教育事业上,使自己真正起到一个科学教师的作用。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培训心得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培训心得
周 静
5月2日至4日,我和同校的四位数学教师有幸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在麓山国际实验小学组织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培训会”。全国各省市县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300多人汇聚一堂,我也是第一次接受了历经十年之后对原课标实验教科书进行修订后的培训;第一次看到了人教版采用了大开本教材,第一次学习了教材修订的解读”与“典型课例展示及点评”的完美结合。因此,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第一天,认真听了北京市特级教师,课标修订组专家储瑞年老师《对数学课程和数学教学的再思考》的专题报告中,他主要是以学习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为主线,通过实验稿与修订稿的对比,让我们宏观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依据与原则、数学与数学课程、课程目标、核心概念、课程内容的增减与调整、实施建议这六大方面的理论知识。接下来是人教社小学数学室卢江主任,对新教材(1-6年级)》教材修订的整体解读,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陶雪鹤主编对《义务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的详细介绍——点面结合,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教材内容的变动、编写特点以及科学的教学建议,而且让我们感受到了修订教材既高度关注了学生的“学”,又明确了教师的“教”,同时给与会教师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第二天听取了来至不同知识领域的四堂示范课和专家对观摩课精彩而又中肯的点评。这让我对本次教材培训有了更深的体会:
体会一:通过比较数学课标更趋理性
在储瑞年老师对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深刻解读中,无论是课标修订稿的表述还是课标具体内容的设置,都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课标》明显的进步。例如,课程目标中,将双基拓展为四基,这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同时,新增加的双基(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虑的,是对创新性人才的基本要求。又如,在课程内容的增减与调整中,《标准》对于统计内容做了较多调整,使三个学段内容学习的层次性更加明确:将第一学段的统计图、平均数的学习移到了第二学段,将第二学段的中位数、众数移到了第三学段。这样做有三个原因:一是使三个学段的层次更加清晰;二是明确统计内容的学习重要的是数据处理过程的经历、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统计知识的学习。因此,在第一学段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虽然从知识容量上似乎有所削减,但从提供案例的要求和标准上来看,对于数据分析观念的体会并未减少。对于种种调整与完善,我认为《课标》和《实验稿》的精神还是一致的,它需要我们在关注变化的同时,更要关注什么是不变的,实际上就是对于数学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于学生发展的真正关怀。
体会二:数学教学要考虑孩子的需求何在
课程改革,我们大部分老老师都追求素质教育,追求高效课堂,追求课堂的热热热闹闹,结果发现孩子能力不仅仅没得到发展,连基本知识也没能很好掌握。分析其原因,从教者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对数学学科本质内涵的把握不够和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不够。当然,从教材的角度分析,教材的编排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手足无措的主要原因。
从本次培训中,听了《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读写》、《解决问题》以及实践课《有多重》等几堂修订教材实验区教师的示范课以及刘加霞教授的课后点评。从教学中,我发现教师非常重视让学生学会记录整理数学信息,并画图理解数学信息,选择合理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经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刘老师的点评中,我深知一堂课要设计好,教学环节要处理好:主要要看教师是否考虑到孩子对知识点的需求。例如,北京市西城区皇城根小学梁凝老师执教的一上《分类与整理》,以解决问题为载体,以气球分类活动为主线,将简单的统计表与象形统计图教学有机整合,同时渗透了一一对应思想、集合思想,让我们感悟到分类的意义与价值。而刘老师提到,在最初出示的气球扎成一把一把的,然后让孩子去分类,孩子有分类需求吗?他是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还是自己按自己的需求去做呢?如果把这些气球杂乱无章的放着,要问有多少个,孩子是否有需求先分类再去数呢?又比如华中师大附小董艳执教的《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以解决“三种颜色的纽扣分别有多少粒?”这些问题为载体,学习40、27、33这三个百以内典型的两位数,整个过程是一成不变的“用小棒摆,用计数器拨,写出来,读出来”这种模式,孩子有需求吗?这样训练下去孩子对数学还有兴趣吗?回想我自己的教学,我每次都会预设每节课怎么上,结论尽量让孩子自己得到,重视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但这些行为往往是我们自己设计好,希望孩子往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做,很少真正的去考虑孩子对这个知识的需求何在。
两天充实紧张的培训,带着几分回味,几分思考,几分收获,我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如何达到刘老师“为学生之需而教”是我努力的方向。
第五篇:小学英语理论新课标教材教法试题
一、填空题:
1、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____实际语言运用能力____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___学习兴趣____、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__体验___、__实践__、__参与__、__合作___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___积极的情感 ____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参考答案: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学习兴趣、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积极的情感
2、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_激发和培养__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__习惯____和形成有效的__学习策略___,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___合作精神___;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____综合语言运用能力_____;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__中西方文化 ______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答案:激发和培养、习惯、学习策略、合作精神、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西方文化
3、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__语言知识__、__语言技能_______、__文化知识______、__情感态度__和__学习策略__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_文化意识_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__情感态度__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_学习策略_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参考答案: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
4、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___听___、_说_____、_读____、_写____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____理解的技能_____,说和写是__表达的技能______;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___综合性语言____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听、说、读、写既是__学习的内容___,又是___学习的手段___。语言技能目标以学生在某个级别“__能做什么______”为主要内容,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参考答案:听、说、读、写,理解的技能、表达的技能、综合性语言、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手段、能做什么)
5、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__语音___、___词汇___、__语法___、___功能____和___话题_等五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
6、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_认知策略_、_调控策略__、___交际策略__和___资源策略__等。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参考答案: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
7、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_广播影视节目__、___录音___、_录像资料__、___直观教具和实物_、___多媒体光盘资料___、__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___、____报刊杂志__等等。
参考答案: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
二、简答题:
1、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六大基本理念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2、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请列举英语课程标准提倡的八大评价建议。
参考答案:
(一)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二)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三)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四)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五)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六)注意3一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七)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八)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