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深切感到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感到无比的自豪,同时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期中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纲要》中提及的“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作为教师不仅仅只是将我们的目标关注在学生科目成绩上,通过成绩的高低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更多的时候老师更应当去关注一下学生的成长轨迹,才能更有效的知道学生需要的“路线”,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中,不是只有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要会学习,必须先学会做人,品德的教育不可缺少,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品行端正,道德高尚,在思想道德方面也很优秀的人,相信这才是育人的根本。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重任的我们,[ ]必须时刻不忘记时刻学习,善学钻研,具有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真正去热爱这份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从自身所从事的事业中感受到快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产生事业上进步的动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师。
第二篇: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近段时间,学校组织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受鼓舞,感受、感触颇深。《纲要》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现结合学校工作,谈谈自己的认识。
纲要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减轻课业负担,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课程设臵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改变教师的教,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转变现有的灌输式,积极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其实,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课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我认为学校更应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纲要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应。不要搞一刀切,全部不留作业或规定死写作业时间,而是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变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有效抑制过重课业负担。
总之,作为一名校长,我觉得不光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争取考出好成绩让家长满意,心中更要有一杆秤:我们培养的是国家的孩子,祖国的未来,孩子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这才是向社会、向国家交上的一份满意的答卷!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教育的本质特征、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素质教育。早在全国解放初期,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就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素质教育概念明确提出并逐步推进。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决议把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概括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强调,要“切实把素质教育这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教育规划纲要》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三个坚持”,即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德育为先是由德才关系中德育的重要地位决定的。首先,德统帅才发挥作用的方向。人的行为是有价值取向的。才能是人的行为得以展开的资质和凭借,这种行为为谁服务,是由品德决定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语)才体现德,德统率才。“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 ”(爱因斯坦语),人的才能要给人类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需要提升人性,完善人格。其次,德提供才成长的动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激发着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推动总能力的提升。崇高的人生目标,使人站得高,看得远,从而能开风气之先,引发展潮流。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这是对德育为先原因的最好说明。
能力为重是说在知识和能力之间,要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人改造自然,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能力的大小,知识只是前提和条件。知识多的人能力不一定强,关键是要把知识内化为能力。上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学过程应该是接收与发现的统一,教师应该有设问、询问、提问,学生学着问、学会问,教学才是做学问。教学应重视知识的应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天赋,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全面发展是因为人是德智体、知情意的统一体,因此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品德,高强的能力,而且要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要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要有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等。
作为教师,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教育全过程;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新纲要,得到了一些启发,体会如下:。
学习了新纲要我体会到国家对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感觉到我们作为小学教师的重大责任。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用自己炽热的心去培育祖国的花朵,我们要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小学教育是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还要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俗话说: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一学就会。只有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渐渐地养成好习惯,长大才不会走弯路。现在社会的青少年犯罪例子比比皆是,这是需要反思的,这都是从小缺乏正确的教育的缘故。我们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能够更好地正确发展,学校还应该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孩子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针对日益突出的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教育规划纲要》强调,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这样使很多失学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得到了保障,也促使我们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要不断得到提高,学会因材施教,关心弱势儿童,使小学教育更公平,更人性化。
学习《纲要》后,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责任,为孩子们的人生打好基础,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教书育人的同时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根据《纲要》精神将家长工作的重心从“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使家庭成为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近期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通过学习这本书深受鼓舞,感受、感触颇深。2010年是国家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第一年,,《纲要》的主要内容是: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有必要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发展任务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体制改革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保障措施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
《纲要》在战略主题部分指出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段,阐明了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什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的是教育的民主平等,“有教元类”、“一视同仁,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指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规格。推动全员育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当中,应抓住“三全”不放,在办学的体制、机制、育人途径、模式上积极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突破。对于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应着力加强。
我做为一名教师,始终要坚持党在新时期下的教育方针,以高度负责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能力培养的有效模式和途径。坚持全面发展,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富有个性的人。坚持全面发展,就把握住了素质教育的方向,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宗旨。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坚持能力为重,优化产业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才能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我们要转变观念,要改变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和办法。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因此,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作为一名校长,也让我意识到身上肩负的责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教育强则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作为此中一员既感到责任之重大,也感觉到推动自身发展的动力。以下就给学生、教师“减负”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下认识:
纲要包括了要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对未来10年的教育发展有非常明确的规划,给广大教师呈现了一幅中国教育未来的蓝图。就教育减负和教师地位问题,我觉得提得很及时,很到位。当今学生减负口号喊得很响,但是真正执行起来,却遇到了重重阻碍,学生的课堂作业是减少了,但额外作业多了;学生的书包没有减轻,资料的种类多了;学生的活动时间更少了,各种辅导增加了。。我觉得,学生的减负确实应该从家长的思想方面开始做工作,而这份纲要作出了一定的制度保障。“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此次,我欣喜地看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里有这么一段。经常可以看到个子小小的小学生背负着重重的书包、回家的作业要做到晚上10点、大量的作业需要家长陪同协助才能够完成,小小的年纪本应满脸阳光快乐健康的生活,但严重的课业负担往往使孩子失去应有的活泼天真和灵性快乐。如果从童年开始就背负这么重的压力、个性特长被抑制、兴趣爱好得不到发展,身心健康被忽视,很难想象这样的人将来可以社会中成为一个健康而积极的人,可以担负社会和时代赋予的责任。减负,从娃娃抓起,势在必行。减负,不应只是一种口号,一种形式,更应该在机制体制上下功夫,真正给予青年少全面健康成长的时间与空间。
此外,我觉得老师的地位问题也是一个深受关注的问题,现在的老师难当是一个普遍的认识,如何确保教师能够在教育岗位上安心教书,更好发挥作用,从这份纲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总之,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管理者,更要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能力,为未来的远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近段时间,学校组织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作为一名教师,我对于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了更深的认识。
纲要第一章就提出了,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实际的教与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这样既充分的发挥了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此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高。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思想、专业、生活辅导,可以将以往的重教的方式改变为引导式的教育。突出个性化、亲情化的辅导,在学生中建立导师制。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两位教师负责。导师制使老师与学生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的目的。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复杂多样,学习、生活、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加,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为了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可以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和服务中心。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长、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以此增强学生抗压能力、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
时代在前进,教育在发展。高等教育即将要进入到一个新的转折期和上升期,也正是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教育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和性格,其次在于发展智能、培养人才。我想作为教育工作者,自我要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平等地对待、赏识他们,不断的为他们提供成功机会,让他们逐渐的实现人生的价值。把孩子们引出误区、走出困境、重树自尊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这才能真正的达到教育的根本。
第三篇: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2010年10月12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在参加集中学习会的同时,还进行了自学。通过学习,我深受鼓舞,感受、感触颇深。《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关乎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教育规划纲要》处处体现着党和国家重视和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释放出“不破不立”的改革信号。下面,我简要谈谈自己的两点学习心得:
一.领会纲要精神,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涵
通过学习,我感觉《纲要》的每一条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很清晰,应该说把握住了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脉搏。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纲要》中提及的“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国家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种高度是体现了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知识社会,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关键因素。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公平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资源建设质量,确保教学质量及育人质量。
二.结合我校实际,大力发展继续教育
这次纲要将构建“终身教育立交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将努力形成“学习型社会”作为三个战略目标之一,突显了党和国家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当今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产业、职业、行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对劳动者的素质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空前激烈的人才竞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及时了解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和趋势,并将其运用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以不断地提高和创新,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国家强盛的动力,也是个人发展的必需。21世纪的教育应当是不断造就人、不断培养人、不断发展人全部潜能的过程。作为指导未来十余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终身教育立交桥”的提出和实施将使各种教育形式衔接、各种培训方式并举、各类学习资源互相融通(资/料来.源,于:gzu521学;习/网 ]gzu521.com,为全民终身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方便。作为一所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立足满足群众教育需求,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落实纲要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整体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先自知。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不忘记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学习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
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师。要讲究教育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学相长。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到理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尊重人、理解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相辅相承的教育原则,既要坚持原则,公正无私,又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在教学上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创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强化支持服务意识。总之,学习《纲要》,就是要把纲要精神植根于具体的工作中,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四篇: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根据省、市、县政府组织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宣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求,我校在9月底和10月初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全教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所作的重要讲话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体教师都写了心得体会,认为这次会议意义重大,是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切实把教育的重要性摆在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感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下面把我镇教师学习《纲要》的体会简要归纳如下:
一、认为《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纲要》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教育现状,描绘了2010至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体现了国家意志,回应了群众关切,是一份指导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新世纪继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之后的又一个支撑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中提到很多针对当前教育问题的观点做法,给大家的印象深刻,如再次重申教育公平,并强调在保障权力平等的基础上,同时重视受教育质量的公平。明确政府职责,一把手直管教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行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革除旧制弊病,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增加学校办学自主权,逐步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克服行政化倾向。
二、领会纲要精神,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涵。
《纲要》的每一条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很清晰,应该说把握住了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脉搏。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及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纲要》科学系统阐述了以下教育发展要素:
三、落实《纲要》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整体素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先自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时刻不忘记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学习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
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应当不断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师。要讲究教育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学相长,努力创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强化支持服务意识。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新的起点,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总之,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就是要把《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植根于我们的具体工作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周海林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第五篇: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近段时间,学校组织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受鼓舞,感受、感触颇深。《纲要》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现结合学校工作,谈谈自己的认识。
纲要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减轻课业负担,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课程设臵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改变教师的教,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转变现有的灌输式,积极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其实,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课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我认为学校更应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纲要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应。不要搞一刀切,全部不留作业或规定死写作业时间,而是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
效率,同时改变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有效抑制过重课业负担。
总之,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不光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争取考出好成绩让家长满意,心中更要有一杆秤:我们培养的是国家的孩子,祖国的未来,孩子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这才是向社会、向国家交上的一份满意的答卷!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教育的本质特征、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素质教育。早在全国解放初期,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就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素质教育概念明确提出并逐步推进。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决议把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概括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强调,要“切实把素质教育这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教育规划纲要》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三个坚持”,即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德育为先是由德才关系中德育的重要地位决定的。首先,德统帅才发挥作用的方向。人的行为是有价值取向的。才能是人的行为得以展开的资质和凭借,这种行为为谁服务,是由品德决定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语)才体现德,德统率才。“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 ”(爱因斯坦语),人的才能要给人类生活带来幸福和
尊严,需要提升人性,完善人格。其次,德提供才成长的动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激发着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推动总能力的提升。崇高的人生目标,使人站得高,看得远,从而能开风气之先,引发展潮流。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这是对德育为先原因的最好说明。
能力为重是说在知识和能力之间,要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人改造自然,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能力的大小,知识只是前提和条件。知识多的人能力不一定强,关键是要把知识内化为能力。上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学过程应该是接收与发现的统一,教师应该有设问、询问、提问,学生学着问、学会问,教学才是做学问。教学应重视知识的应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天赋,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全面发展是因为人是德智体、知情意的统一体,因此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品德,高强的能力,而且要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要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要有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等。
作为教师,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教育全过程;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新纲要,得到了一些启发,体会如下:。
学习了新纲要我体会到国家对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感觉到我们作为小学教师的重大责任。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用自己炽热的心去培育祖国的花朵,我们要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小学教育是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还要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俗话说: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一学就会。只有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渐渐地养成好习惯,长大才不会走弯路。现在社会的青少年犯罪例子比比皆是,这是需要反思的,这都是从小缺乏正确的教育的缘故。我们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能够更好地正确发展,学校还应该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孩子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针对日益突出的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教育规划纲要》强调,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这样使很多失学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得到了保障,也促使我们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要不断得到提高,学会因材施教,关心弱势儿童,使小学教育更公平,更人性化。
学习《纲要》后,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责任,为孩子们的人生打好基础,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教书育人的同时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根据《纲要》精神将家长工作的重心从“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
平等合作”,使家庭成为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近期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通过学习这本书深受鼓舞,感受、感触颇深。2010年是国家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第一年,,《纲要》的主要内容是: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有必要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发展任务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体制改革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保障措施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
《纲要》在战略主题部分指出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段,阐明了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什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的是教育的民主平等,“有教元类”、“一视同仁,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指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规格。推动全员育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当中,应抓住“三全”不放,在办学的体制、机制、育人途径、模式上积极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突破。对于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应着力加强。
我做为一名教师,始终要坚持党在新时期下的教育方针,以高度负责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能力培养的有效模式和途径。坚持全面发展,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富有个性的人。坚持全面发展,就把握住了素质教育的方向,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宗旨。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坚持能力为重,优化产业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才能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我们要转变观念,要改变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和办法。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因此,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
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作为一名校长,也让我意识到身上肩负的责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教育强则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作为此中一员既感到责任之重大,也感觉到推动自身发展的动力。以下就给学生、教师“减负”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下认识:
纲要包括了要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对未来10年的教育发展有非常明确的规划,给广大教师呈现了一幅中国教育未来的蓝图。就教育减负和教师地位问题,我觉得提得很及时,很到位。当今学生减负口号喊得很响,但是真正执行起来,却遇到了重重阻碍,学生的课堂作业是减少了,但额外作业多了;学生的书包没有减轻,资料的种类多了;学生的活动时间更少了,各种辅导增加了。。我觉得,学生的减负确实应该从家长的思想方面开始做工作,而这份纲要作出了一定的制度保障。
“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此次,我欣喜地看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里有这么一段。经常可以看到个子小小的小学生背负着重重的书包、回家的作业要做到晚上10点、大量的作业需要家长陪同协助才能够完成,小小的年纪本应满脸阳光快乐健康的生活,但严重的课业负担往往使孩子失去应有的活泼天真和灵性快乐。如果从童年开始就背负这么重的压力、个性特长被抑制、兴趣爱好得不到发展,身心健康被忽视,很难想象这样的人将来可以社会中成为一个健康而积极的人,可以担负社会和时代赋予的责任。减负,从娃娃抓起,势在必行。减负,不应只是一种口号,一种形式,更应该在机制体制上下功夫,真正给予青年少全面健康成长的时间与空间。
此外,我觉得老师的地位问题也是一个深受关注的问题,现在的老师难当是一个普遍的认识,如何确保教师能够在教育岗位上安心教书,更好发挥作用,从这份纲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总之,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管理者,更要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能力,为未来的远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近段时间,学校组织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作为一名教师,我对于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了更深的认识。
纲要第一章就提出了,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实际的教与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这样既充分的发挥了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此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高。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思想、专业、生活辅导,可以将以往的重教的方式改变为引导式的教育。突出个性化、亲情化的辅导,在学生中建立导师制。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两位教师负责。导师制使老师与学生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的目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复
杂多样,学习、生活、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加,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为了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可以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和服务中心。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长、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以此增强学生抗压能力、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
时代在前进,教育在发展。高等教育即将要进入到一个新的转折期和上升期,也正是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教育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和性格,其次在于发展智能、培养人才。
我想作为教育工作者,自我要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平等地对待、赏识他们,不断的为他们提供成功机会,让他们逐渐的实现人生的价值。把孩子们引出误区、走出困境、重树自尊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这才能真正的达到教育的根本。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的一些认识
通过学习《教育规划纲要》,使我对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现就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不断深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得出了十分重要的结论。
一是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二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
三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必须始终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四是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五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教学,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四是进一步增强了信心。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关键。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是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着力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提出实施方案,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加大投入,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切实把《教育规划纲要》贯彻好、落实好。要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要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引导他们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
-------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感觉《纲要》的每一条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很清晰,应该说把握住了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脉搏。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纲要》中提及的“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国家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种高度是体现了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知识社会,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关键因素。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公平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资源建设质量,确保教学质量及育人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师。要讲究教育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学相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到理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尊重人、理解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相辅相承的教育原则,既要坚持原则,公正无私,又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在教学上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创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强化支持服务意识。
总之,学习《纲要》,就是要把纲要精神植根于具体的工作中,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按照2011年3月25甘肃省教育厅《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远程专题培训计划》的要求,我在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 甘肃平台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收看专家对《规划纲要》解读的视频讲座,我感到这份广集众智以凝聚共识,力求完善的纲要处处体现着党和国家重视和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切实把教育的重要性摆在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感到作为一名中学校长身上的担子更重。根据学习重点,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一份指导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新世纪继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之后的又一个支撑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中提到很多针对当前教育问题的观点做法,给我的印象深刻,如再次重申教育公平,并强调在保障权力平等的基础上,同时重视受教育质量的公平。明确政府职责,一把手直管
教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行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革除旧制弊病,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增加学校办学自主权,逐步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克服行政化倾向。
二、领会纲要精神,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涵。
《纲要》的每一条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很清晰,应该说把握住了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脉搏。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及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纲要》科学系统阐述了以下教育发展要素:
1、《纲要》科学地提出了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臵的保障措施。
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教育家。那么一流的教育如何实现呢?我认为教师是实现一流教育的真正主体,其地位值得突出。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办出一流的学校,才能建设一流的教育。
2、《纲要》科学地提出了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学校制度。
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方面,明确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
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学校制度的实质就是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这是引导和鼓励学校自主整合资源、轻装上阵,努力办出品牌,打造特色,真正办出优质教育,让人民满意,避免因循守旧。
3、《纲要》科学地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
源,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
4、《纲要》科学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条件,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基本教育方式,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环节。
三、落实《纲要》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整体素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先自知。我们应时刻不忘记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学习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应当不断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师。要讲究教育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学相长,努力创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强化支持服务意识。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新的起点,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