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课改论文
围绕信息 自主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适应时代的新目标,新要求。在信息社会,在提倡创新,张扬个性的今天,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从中识别、区分、筛选,组合信息,这种实用性的阅读技能越来越重要。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掌握这种高效而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浩瀚的书海中有所选择,有所吸收。
一、自主阅读,搜集信息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人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在教学中,我尝试从几个方面引导他们开展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在教学中,我尝试从几个方面引导他们开展自主阅读:
1、课内外想联系,开放课堂,开放教材,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使课文的内涵跟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这样,课文就“只是一个例子”,学生在次基础上深入,探究,获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课本”读厚了。如学习《九寨沟》我让学生依据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学生找到许多描写九寨沟的文章,包括旅游的介绍文字,有的把九寨沟的图片资料都打印了出来。这样的阅读,筛选,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他们惊喜地认识到知识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获取,不再是光听老师耳提面命了。这样就为他们自己学会了读书,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学会方法,养成习惯,只有当读书成为一种自主活动,学生才会去粗取精,淘沙见金。
2、书本与生活相联系。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要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可以启发自己的想像与创造,开阔心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如十六大会议、申奥活动、足球比赛;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体味、比较、分析、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生活与大自然是学生更为广阔的课堂。有首诗写道我们走出去了/在大自然为我们准备好的路上/读小苗/读小草/读着翅膀/读着蜻蜓/读着小鸟/读着想像/读着积雪的梅枝/读着黄绿绿树间的田野/读着无饰的图画/我们走出去了/用我们的眼和脑/在读着大自然/一本又一本的新书。
二、合作探究,组合信息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社会,也是合作的社会。没有极强的团队合作、相互学习的精神,仅凭个人很难做好一件事情。所以现在提倡合作学习,一起分享成功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我结合书本生活,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方向,合作学习,然后把搜集到的信息加以组合,即进行专题研究阅读。如《挚爱亲情》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阅读有关父爱,母爱,师爱以及其他描写亲情的文章,并且摘抄下来,然后小组交流,分门别类,整理编辑。其中收录了《我的背影》,《我的母亲》,《红莲》,《一碗阳春面》等经典名篇。还有诗歌《妈妈的爱》。有一小组收集了许多老歌《妈妈的吻》,《草鞋》,《好爸爸、坏爸爸》《外婆的彭湖湾》,还有则搜集了童话、童谣;有的小组推荐了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电视剧《母亲》等,学生通过合作阅读,积累内化大量的语言材料感受着,体验着,感动着,震撼着。不用说教,他们从中感悟到的东西可以够他们咀嚼一辈子。这就是教育的本义,教育的真谛。
三、体会创新,加工信息
学会自主搜集,学会组合迁移,还应该学会创新。在阅读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体会,感悟,意会,或是从中受到启迪,引起共鸣,引起思考,这时会情动心动,欲有感而发,这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这些信息,思维,想法灵感加工,创造,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这是更深层次的交流。如《挚爱亲情》中学生有感于亲情的伟大,感于父母深恩,感于祖辈厚爱,应使他们的情感更热烈,拿起手中的笔,或写或画,写出自己心中情思,拿起手中的相机,或拍或摄,记下生活中珍贵的瞬间。用眼、用心去观察、体会;用行动去体验,去回报。比如写父母二十年前后的肖像,自己过生日时与父母时的对比。然后结辑成文,再来交流再来感受。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洗礼。
第二篇:小学课改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的动力
提起新课改,我做一名村校教师,感到头疼。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推广,我们作为一线工作者,不应该麻木,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课改不断向前发展,那么我们新课改的动力从何而来呢?
第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国家。是一个经济与科技竞争的世纪。国家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经济的竞争与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传统教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改革才是硬道理,新时期国家的教育方针,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育改革。有效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目的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落实教学改革,着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二,上次学校带领我们在书香中心小学参观学习,使我感触很深;书香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是学习和生活的好地方,老师热情大方,对工作认真负债,课改走在我们的前面,我听了一堂魏老师的课改合格课,教学效果非常好,老师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使用多媒体课件,我亲身感受到课改的必要性。
第三,结合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课改也是必要的,我们学校的学生的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老师都是以传统的讲授法上课,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课改才是硬道理。
总之,新课改是国家的政策,新时期的需要,我们要努力学习,做好课改工作。
第三篇:课改论文
落实“生本课堂” 提高学生素质
日月中心学校 曹正华
初识“生本”,是在08年的县学科培训中,县教研室李老师在一次报告中提到了郭思乐教授创立的“生本教育”。尽管当时李老师说,“生本”理念、“生本”教育适合包括普通中学、职业教育乃至学前教育等的任何环境下的班级教学,可是对我来说,“生本”教育还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后来,在全县大力倡导理想课堂建设的背景下,在我校积极推进课堂改革的环境下,特别是由中心学校创立的“四步课堂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教学的顺利实施以后,我在课堂教学中也逐步落实“生本”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中逐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特别是在一些练习课上,我注重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让学生小组内主动讲解学生板演的题目,再加上小组内星级评价的落实,每个学生都希望给自己的组内加“星”,在习题课的课堂学习中,表现还是比较积极,比较踊跃。后来,我发现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却不是很理想,许多学生在题目的讲解中,往往都是“照本宣科”,把黑板上的解题过程读一遍,就算完事了,个别稍好点的学生在题目的讲解中也仅是“就题论题”,题目的解题过程中应涉及的知识点以及注意事项等往往都不能及时落实到位,到头来还是我再来重新讲一遍,自我感觉这样的课堂就是“浪费时间”。
为此,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好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一直困扰着我……,我不断地查找网络的相关资源,不断地在郭思乐教授的博客、荆志强的博客等一大批名师的博客中寻找着答案。直到上学期的5月份我们的校本培训中张校长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快乐,为了每一位教师的幸福”结合我校实际的关于落实“生本”理念的理想课堂建设的那次报告,使我受益匪浅。比较详实的理论,比较具体的课堂模式,也更加坚定了我“生本课堂”的落实和“生本理念”的进一步贯彻实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生本”的理念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有了较好的体现,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以及先学生探究后教师点拨等的原则也基本得到了落实,特别是从这一学期初以来,我校的“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到“四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升华,更好的指导了我的“生本课堂”教学的实施,尤其是前面的校本培训中一些老师对理想课堂建设中自己“生本教育”的实施,对我在“生本课堂”中存在的困惑也给了很好的借鉴。
上学期,我们语文组一行16人到县二小听了两节县级课堂教学研讨课,其中一节是习题课,一节是新授课,在整个的课堂授课中,老师点拨的时间一共没有超过5分钟,学生们自己做题,自己讲解,小组讨论等都运行得很好,学生们的课堂主体性得到了极好的发挥。回来以后,反思自己的“生本课堂”,自我感觉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我们组的学校教研组会议上,我和其他老师讨论了好几次,有时候我都感觉原来上的好好的课,对比之下,突然不会上了。同时,我也在深深地思考,整节课老师的点拨不会超过5分钟,这样的“生本课堂”是好课堂吗?带着这个问题,我彷徨了几天,我在思索着……,紧接着就是县教研室来我们学校进行的三课型达标验收。说实在的,当那天下午,落实到我第二天要讲课时,回顾二小的听课,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我都不知道所谓的“生本教育”究竟应该怎么去上,所谓的“生本课堂”究竟应该怎么去讲。
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我没有按照县二小模式”去走,心想还是“跟着感觉走”吧。我事先设置了前置性作业,以及课堂授课中的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整个课堂授课中,学生都在我创设的情景,我预设的题目的指引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我也在学生进行完讲解后适时的点拨着。整节课堂中学生都在不停地忙碌着,对学生小组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我也在及时的指导着。
就在前几天我和其他老师又去听了两节市级课堂教学研讨课。在这两节研讨课中,学生们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等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而老师也能适时的在学生讲完之后予以点拨或者评价,学生们都能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而这似曾相识的一幕幕,使我突然坚定了自己对“生本课堂”思路和模式的诠释,也更加坚定了我的“生本之路”。
一路走来,自己的“生本课堂”的教学,有过迷茫,也有过彷徨,有过课堂上学生对同一问题激烈的争执,也有过学生对疑惑问题得到解决后的欢愉。在今后的“生本课堂”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切实落实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进一步激励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不断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在课堂授课中,适时对学生的讲解做出点拨和评价,努力营造“四步为阳光生态课堂”,继续深入推进我校的理想课堂建设。
有感前置性作业的有效性
日月中心学校 贾永梅
--、习作指导案例研究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就是通过学生自学,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我们把学生先学的内容叫做“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也较前置性研究或前置性作业。两个多月以来,我一直尝试课前布置前置性作业,识字教学这样,阅读教学这样,习作教学也如此。现将自己这段时间以来在习作指导方面的做法以及取得的点滴成绩和同仁们一起交流。
一、《给——的一封信》习作指导 之收效
《给——的一封信》是小学语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内容,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书信这一载体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书信格式和写法,课前我让学生用心读习作要求,认真看例文,识记书信格式。督促检查前置性作业很好的完成,力争每个人能做好。课上指导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书信的写法,在合作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书信的书写要点。然后,我又把书信的格式编成儿歌:称呼顶格写冒号,另起空格来问候,正文写事条理清,祝语另起空两格,署名日期别忘掉。引读成诵,之后激发表达热情,指导学生用“我手写我心”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风姿。最后激发写作人情,提笔写作。一节课多一点的时间(占用下一节十几分)全班48名学生有20人完成习作,待第二节课结束48人都上交了,我一一检查,只有三名学生的习作称呼写错了,而其他45名学生的习作格式完全正确。
虽然他们的习作内容还不够详实,但是能够用心表达,流露出了真情实感,而且提笔后不在眉头紧皱,直咬笔头,真的值得欣慰,比起上几次习作进步多了!从教三十年以来,我曾经多次执教过书信的教学,书信的格式,学生常常不能掌握,为此,我一直头疼,没想到生本理念中的前置性作业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前置性作业我真有一种相识恨晚的感觉。
二、看图写话《变废为宝》习作指导之感悟
《变废为宝》是小学语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内容,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了解图上内容,写出精彩的文章,课前我也布置了前置性作业,然而,由于事情比较多,忘记了督促,也没有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草草上了这节课,结果,课堂上出现了两种结果,认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同学课堂上侃侃而谈,前置性作业完成不好的则无话可说,对于习作要求也不能很好的把握,对于图画的内容也不能连贯的描述。写话时结果可想而知了,一部分精彩绝伦,一部分前言不搭后语。一部分学生一节课多一点就完成了习作的表述,而另一部分直咬笔头,却怎么也无从下笔。
两次习作指导,只因为前置性作业布置的是否有效,以及完成好与坏,效果截然不同,真的不得不令人反思呀!前置性作业可以让学生有准备的走进课堂,进行有思考的讨论;前置性作业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前置性作业可以让学生感受发现的快乐,体会学习的乐趣。可见,生本理念中的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不仅适用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对于习作指导也同样奏奇效呀!习作课堂上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前置性作业,交流时,讨论时就犹如无源之水呀,无话可说呀!由此可见,前置性作业是十分有效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好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和检查,以便在课堂上,静观花蕾枝头现,静待山花烂漫时,静享花枝俏!
小学语文生本课教学反思
日月中心学校
贾永梅
一、转变教学行为。
真正的语文课堂是基于学生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
1、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1)、首要是找准学生的认知的特点。
第一节课日月中心学校的岳启顺老师充分地体现了这一教学规律,他在检查学生资料收集方面,预习方面的检查做得都很到位。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语文习惯。
在这一点上,三位老师做得都很好。由于所授年级是六年级,他们都充分地给予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由此我想到了,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中低年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让他们逐步学会自我学习。
(3)、质疑问答。在这三节课中都有着重要的体现。
岳老师主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语文进行质疑问答;第二节课的高永兰老师主要抓住课题进行质疑问答;第三节课许宗芬老师主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我很重要”进行质疑问答。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怎么去质疑,怎么通过阅读进行解决。
2、留给学生的时空,让孩子们亲近语言,亲近文本。关注生本对话,注重反馈,引导学生读书,适度拓展,建设开放,有活力的教学课堂。对于这一点,三节课中岳老师的这节课变现尤为突出。她留给孩子们大部分的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并且让学生学会写实与联想在写作中的运用,并加以练习,让孩子们活跃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并激起耀眼的光芒,学生当场的回答让在座的老师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3、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进行有效引领。
专家讲了三个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课文内容一读就懂的不讲;讲了也不懂的不讲。
4、教师需要浓墨重彩的是:疑难处引领,思路方法引领。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从低段到中段到高段,抓住学生认知的阶段性进行有效的引领,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一个台阶。
二、促进内涵发展。
作为语文学科应该促进语文内涵的发展,内涵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发展语言,发展思维。
1、读写结合发展语言。在岳老师的《黄河大合唱》这一课的教学中,他就结合课文的写实和联想的段落,让学生进行语言的发展。
2、语言训练有层次。
3、紧扣课后题进行语言训练。在我们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课后题其实就是提示课文的重点,在教学时把它融入到阅读教学中来。
4、激发想象,发展思维。在岳启顺老师的《我很重要》一课中,他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想象面对友情、亲情、事业我很重要这一主题。
三、提高课堂实效。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年段特点突出,贯穿教学总过程。
2、教学内容精当。我们一本书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多,我们可以把这些知识分到各个单元中,然后在分到各篇课文的学习中,让每节课有
一、两个学习的重点我觉得就足够了,这样化整为零可以让学生学起来不那么困难。解读文本,准确把握教材、文本价值,取舍文本,落实语言训练点是十分重要的。
3、教学环节简约。
(1)、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比如我们二年级的阅读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检查预习,学生能读通、读顺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贯穿一些词语的理解和积累就可以了。
(2)、注重取舍文本,落实语言训练。
(3)、简简单单教语文,合理运用资料、课件和问题。最后,专家给在座的所有教师提出了三点建议:
1、学习理论,提升素养。
2、转变行为,发展内涵。
3、研究课堂,提高实效。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要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2012、7、5
第四篇:课改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礼雅小学 杨秋月
新课程改革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学会合作,体现社会发展需要人们进行广泛多方面合作的特点。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是在合作的基础进行的。对小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小学生健康心里的表现。“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乏身影。这种教学模式,是孩子们交流与表达的一个平台,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是形成语感、培养合作精神的肥沃土壤。因此,培养小学生正确地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正确地合作学习呢?
一、“定向”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开始.1、所谓的“定向”即确定这课的重点—因为目标明确,同学们就可以驾驶自己的思维的汽车向目标行驶。在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教学中,我们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后,提出学习的目标,利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学生独自定向,势必缺乏广度、深度,思维必定缺乏广阔性,思维的汽车也定将受阻。只有发挥学生群策群力的作用,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合作参与定向,所定的“向”才具广阔性、深刻性,才具有学习、思维的价值。我们说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那么,定向就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开端,它为学生进一步开展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合理组建成员,建立合作学习常规
2、在众多的合作形式中,学习小组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因此小组的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一般安排4---6人,最好是4人一组。分组要灵活,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综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较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担任。组长按学习的要求,组织小组成员交流、讨论、朗读、争辩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轮流让每个组员当一当组长,展示展示他们的领导和组织能力,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
在每次合作学习中,可由小组选出一名本组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合作成果。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每次要求的不同,代表的变化,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本组代表,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
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各组侧耳倾听、仔细观察,及时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在巡回中就如何清楚明白地表达交流等巧妙指点,有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辅导,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
二、发挥合作功能,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并非所有内容所有时间都要合作,它需要具备一定吸引力,是有价值、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根据我们语文教学的特点,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让学生合作参与。
1、预习合作
课前预习,可以淡化教学难点,减轻课堂教学负担。小组合作学习,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如小组合作查阅相关资料,组内交流,大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例如,布置预习《田忌赛马》时,先激发学生预习的愿望。我说:“战国时期齐国举行赛马比赛,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可是在孙膑的帮助下后来却输了。这是为什么呢?在预习的过程中,不明白的字词在小组内解决。另外,你们小组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帮助田忌取胜?”学生感觉很有趣味,很自觉地做着预习工作,小组长更是积极自读、督促组员。在检查预习效果中,每组对字词掌握都过关,并出现了思维火花。如有一组积极地探究合作,说到帮助田忌取胜时这样提出:科技发达了,可以让田忌的马腿进行转基因,变成豹子腿,那齐威王的马只能望尘莫及了。此想法令人拍案叫绝,学生不由自主为他们小组鼓掌。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小组合作完成了预习任务。
2、课堂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营造积极探究的氛围,激发学习热情。
在课堂学习时,学生常会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是一个艰苦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此时,教师应先让他们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在充分讨论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结合小组其它成员思路,常常会相互受到启发而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跳水》一课理清人与猴子的联系能帮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用示意图表示,学生异常活跃。整个教学中,学生不
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学会了在集体中相互协调、团结探索的规则和方法。
3、课外拓展合作
课外学习情况的互检互助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延伸。俗话说:“熟能生巧。”合作学习仅在课堂中培养、训练是不够的,还应该把它延伸到课外中去,让学生时时不忘合作的精神,互相 间能长久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合作的方法、技巧。这也为小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合作的氛围,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课外 我就指导学生针对平时的学习情况(如预习、复习、作业等)开展过“二关”互检互助的合作学习活动。第一关是同桌关,让同昩间相互合作,通过 口头、书面、表演等形式相互检查,指出足,并合作必进、提高。第二关是语文组长关,要求学生在过第一关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学习后,请各组语文组长进行检查,指出不足,再次合作改进、完善。对此活动学生兴趣很浓,久而久之,学生间互检互助,互助互学的合作学习就形成了一种风气。当然,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还要注意一个重要的前提,即有无合作的价值。只有在仅当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的情况下的合作,才具有其合作的价值和意义。假如一个人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此时合作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了。
三、讨论是学生获得合作学习成功喜悦的重要方式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讨论是思维的交锋,提出问题,发动讨论激思。组织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讨论是学生相互合作
和众人之臂,从多角度,多方面认识、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活动形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让学生相互合作,展开讨论,学生能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发表各自的看法,没有心理障碍,自然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讨论中,思维也就活跃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能找出多种答案,甚至是创新地发现解题的方法或答案,并从中获得合作成功的喜悦。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科利亚的木匣》时,针对“科利亚为什么开始没有挖致匣子,后来又 为什么到了?”这一难题,学生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这位老师没有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结果,在全班交流时,有个小组竟创造性地将数学中的线段图(如下图)引进语文課堂来分析、解决语难题。步子大小:这一创新发现,令在场听课的教师们始料不及,以至为他们出色的表现鼓掌。此时,学生合作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 就不言而喻了。而这一 切当归学生的合作讨论。在这方面笔者也作了不少尝试,实践告诉我:在独立思考前下,让学生针对一些重难点问题或心得体会等内容,开展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合作讨论,能充分发挥学生间优势互补、互帮互助的群体合作的作用,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训练。
总之,有效的合作学习不是轻易就能达成,这需要教师对合作团体的组成精心安排;对合作团体的活动精心组织;对小组成员的合作习惯精心培养;对合作活动的时机精心把握;对合作中的多种因素精心处理.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实践,去反思,去提升,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有实效!
第五篇:课改论文
实 行 课 改 的 点 滴 体 会
去年年底,我有幸聆听了校长给我们传达的太谷县的教学模式,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太谷的24字教学模式——“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自此我们展开了大规模而又常态的教学改革。
今年年初,我们学校所有老师都开始行动起来,彻底地个改变了以往熟悉而又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有的只是教师的引,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目标的严格落实。无论是第一环节的温故互查,还是以后环节的设问导读、应用实践、拓展延伸,一直是学生在动,是学生在二人合作小组中完成。这样的小组合作是真真正正的在合作,或校对答案,或交流方法,或帮助后进生,学生的汇报语言流利,声音响亮,归纳总结条理清楚,叙述完整。教师学生角色定位准确,主体和主导恰到好处。教师没有一句废话多余的话。一直穿行于学生课桌间,巡视检查学生的情况。学生紧跟学案上的过程,积极探究,或练习,或思考,或动手操作,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动的状态中。最终,学生获得的是实实在在的能力。以前,也听说过“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个性化体验、个性化阅读”;还有什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类的句子,但背会了都不一定清楚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回才真正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并不是用来说的,是用来做的。
这次学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导学案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也给我们的管理和教学提出了挑战: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驾驭新的课堂。我的理解是:教师功夫在课外,轻松在课堂。学生轻松在课外,收获在课堂。听了激动,看了心动,还要付诸于行动。我决心以这次课改为起点,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尝试、探索,把这次学习活动不断地引向深入,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当然,任何学习都要批判的接受,我们要取其精华,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博取众长为我所用的同时,还要有自己的创新精神,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新一轮的课改开始了,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我坚信: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前面定是一片艳阳天。
课改论文
实行课改的点滴体会
彭西小学牛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