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本人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半年的教学工作对学生情况基本有所了解,从总体来看,差别不大,比较均匀,但略有特色,虽然采用了同样的教学方法,但教学效果却不一样。为了更好的完成今年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这班的学生出色的、出类拔萃的学生比较少,所以在上学期的学科竞赛中成绩比较低。主要原因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能力题,课堂练习题设计中也没有该类型的习题,家庭作业中也没有布置拓展思维的能力题,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这方面的教学,所以竞赛成绩不太满意。在上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看图列出算式”掌不够理想,特别是对图中有文字提示的图,不能准确理解题意,也就不能准确列出算式。如:停车场停着9辆汽车,图中的一个小朋友说:“又开来了6辆”,问题是:一共有几辆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都理解成:原来的9辆车中就包括已经开来的6辆,所以算式列成:3+6=9。再如:时间连线题,在“快乐的周末”中把对应的活动和时间连起来,有一部分学生判断不出在什么时间应该干什么,不会看图,不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图,例如:早餐图和午餐图,有的学生分辨不出哪一个是早餐图,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当时教学时没有作为重点去讲解,只是让学生做一做而已,结果问题很多,说明备课时没有备学生,有一种“想当然”的做法,再者就是没有讲解清楚每一类型的图的真正意思,教学没有到位,没有让学生学会怎样去看图,平时的教学中没有注意到每位学生掌握的情况,有一部分学生掌握了,正好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回答对了,而有一部分学生做错了题,却没有追问“你是怎样想的?”,所以在综合测试中这两部分出错比较多。上面的两例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反思,很值得思考与借鉴,也是自己今后教学中的一个宝贵经验。
二、教材分析:
本册书的重难点: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 内的加法和减法”,掌握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掌握100以内的加 法和减法,要求准确率要高,计算速度也要快。
三:具体计划与措施
1培养训练优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称中习题设计上要多渗透能力题,给优秀生提供训练的机会,培养训练提高优秀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业中也要布置该方面的习题,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在课余时间要求多做一些拓展思维的能力题,并及时给予奖励,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点滴积累,才可能有更多的收获。再者,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数学逻辑思维需要慢慢培养,本人有信心做好这项工作。
2、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关注每一位学生掌握的情况。对于同一个问题,给每一个学生思考的机会,不管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多追问几次“说一说你的想法”、“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呢”。如果回答对了,给予表扬;如果错了。一定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其他同学能帮一帮他吗?”,“这次你明白了吗?”,把“错误”作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抓住“错
误”不放过,找到出错的原因,直到学生真正弄清楚搞明白,最好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书面练习题及时订正,同桌互相检查,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当堂掌握所学的知识,避免出现上学期的情况,总以为学生都掌握的比较好。
3加强“看图列出算式”的教学。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特别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让学生会看图,能准确理解图的意思。尤其是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课堂上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教会学生会看图,能准确说出每一幅图的意思,然后列出准确的算式。特别是有文字提示的图,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看图,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理解图的准确意思,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弥补上学期教学中的不足。对于做错题的学生一定要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及时订正。还要安排好阶段性的复习。及时巩固复习重难点知识,查缺补漏,练习题的设计要科学合理,要全面。给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发言表现的机会,特别是要有能力拓展思维习题,在回答不同问题时,所叫的学生也要有层次性,体现教学要“面向全体,让人人都学会不同的数学”。
5、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的好与坏。备课是关键,既要备教学内容,又要备学生,所以要在备课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气,这是重中之重,尽量抽出一切可能的时间来备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改进和提高。备课时要找准重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去教学,但是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多琢磨、勤思考、多总结、勤反思。
●多琢磨每一个教学内容该如何去教学,用什么样的方法能让一年级的小学生轻而易举地学会知识。
●勤思考。思考学生对每一部分知识已经掌握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思考哪些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在做练习题时要多留心多给予帮助。
●多总结。阶段性的总结教学工作,调整教学进度,总结某一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如何,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怎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及时改进,查缺补漏。
●勤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掌握的情况,尤其是学生掌握的情况,哪些知识还掌握的不够理想,及时进行弥补。
6、学生的口算还算可以。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准确率和口算速度都比较低。在训练方法上还欠妥当,说明训练方法和训练时间以及训练效果都有问题。例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开火车口算、视算,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口算题,训练时间要从开学坚持到学期末,每天根据教学内容都要进行相应的口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改进,有的学生口算比较慢,要及时找原因并尽快让其改进并提高。
7、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通过翻阅各种教育杂志,了解教育信息和各种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第二篇: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转眼新学期开始了,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水平,我在本学期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本班学生数学
(一)学习情况分析
班级学生6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及格率100%、均分93分、后进生转化50%。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持久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乘法的初步认识,1~6的乘法口诀,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义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6、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7、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8、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策略,发展推理能力。
4、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
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
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
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加强基本训练,打好计算教学基础。选择多种口算方法如视算、听算、限时计算等,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二》一文来自!
<
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习中去。
9.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和及时进行检验的学习习惯,特别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
10.作为教师首先以身作则,以饱满的精神上课,以良好的教风影响学风,做到认真研究教材,挖掘生活素材,如多种形式的图片、卡通等,设立“动手、动口、动脑”等合作交流的栏目,备好每一堂课,顾及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高40分钟效益。
时间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单元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练习一
4课时
2月26日
第二
单
元
第三单元
P10、11 主题图
1课时
3、1——3、5
例1;练习二;几十减几(例2)
3课时
3、8——3、12
练习三;数学应用(例3);练习四
5课时
3、15——3、19
整理和复习;练习五;图形的拼组;练习六
5课时
3、22——3、26
第
四
单
元
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七
3课时
3、29——4、2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3课时
4、5——4、9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加法;练习八;摆一摆,想一想
3课时
4、12——4、16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练习九
4课时
4、19——4、23
第六
单元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练习十
3课时
4、26——4、30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练习十一
4课时
5、3——5、7
“五.一” 劳动节
5、10——5、14
第六
单元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练习十二;解决问题
4课时
5、17——5、21
练习十三;整理和复习;练习十四
4课时
5、24——5、28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小小商店
3课时
5、31——6、4
第八单元
找规律
4课时
6、7——6、11
第九单元
统计
3课时
6、14——6、18
第十单元
总复习
5课时
6、21——6、23
机 动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进入20xx年春季学期,一年级的学生们也有了一个学期的学期基础,所以教学过程也更加容易了,为此我制定了这个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取得最大进步。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引导新生入数学之门,依据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知识,针对低龄聋生特点,采用多种手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建立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45人。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少数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跟不上,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学生们都是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为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与代数(共5个单元)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八单元——探索乐园(找规律)。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第一单元——位置;第二单元——认识钟表;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会用>、<、=等符合和词语来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个、十、百数位的名称,识别100以内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4、结合具体物品感受100以内数表示的量。
5、能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6、能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8、图形的认识: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它们拼图。
9、图形与位置: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10、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结合具体事例,了解整时刚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叫大约几时,初步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11、在现实情境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1元=10角,一角=10分;结合熟悉的购物活动,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五、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认识钟表和人民币。
六、教学难点:
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图形进行比较和排列。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八、教学安排
周
教学内容
备注
1
一、位置
2
二、认识钟表
3—5
三、100以内数的认识
6
四、认识人民币
7—10
五、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1—16
六、认识图形
17—14
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5—16
八、探索乐园
17—18
复习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年级(5)、(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习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习,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习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平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观察图形,100以内数的认识,有趣的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三)。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观察图形
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课时安排:
一、加与减(一)…………………………………… 9课时
二、观察物体………………………………………… 2课时
三、生活中的数……………………………………… 7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3课时
五、加与减(二)………………………………… 8课时
数学好玩……………………………………… 2课时
六、加与减(三)………………………………… 11课时
总复习………………………………………… 5课时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0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9人。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习。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与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与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与笔算两部分。同样,除了认数与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与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与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与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与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与笔算的训练,培养与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与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与学具。
7.常到教室做课外辅导,为学生决绝疑难问题。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 指导思想
为了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2.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3.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4.提高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 学情分析
1. 基本情况:班共人,男生人,女生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人,中上等生约人,中等生约人,中下生约 人,后进生约人。
2.我所执教的215班均属普高班,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三 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必修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两章:第四章《三角函数》和第五章《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的主要内容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弧度制、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二倍角的三角函数以及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等。难点是弧度制的概念、综合运用本章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及恒等式的证明周期函数的概念,函数y=Asin(x+)的图象与正弦曲线的关系。平面向量主要内容是向量及其运算和解斜三角形,向量的几何表示和坐标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平移公式,解斜三角形是本章的重点,而向量运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斜三角形等是本章的难点。
四 教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 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五 教学及辅导措施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 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 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 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 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 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六 优、差生名单及辅导措施
1. 对于优生:学生自愿成立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不定期的开展活动,围绕数学竞赛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原有基础上,稳定班级在数学学习钟的尖子学生,进一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
2. 对于待发展生: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基础差异和个性差异,耐心细致的进行个别辅导,有问题随时解决,并多予以鼓励。在作业中体现分层。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七 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 课时
| 内 容
| 重 点、难 点
|
第1周
| 5
| 任意角和弧度制(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
|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
第2周
| 5
|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
| 诱导公式的探究。运用诱导公式。
|
第3周
| 5
|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5)
| 两角和与差的公式及其应用与求值、化简
|
第4周
| 5
|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3)
正、余弦函数的图象(2)
| 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和差化积公式
正、余弦函数图象的画法
|
第5周
| 5
| 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4)
| 三角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函数思想。
|
第6周
| 5
| 函数y=sin(+)的图象(2)、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2)
| 用参数思想讨论图象的变换过程。用三角模型解决一些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难点:实际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
|
第7周
| 5
|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2)
|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反三角函数的表示
|
第8周
| 5
| 三角函数单元复习
| 知识点的复习+练习卷
|
第9周
| 5
|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
| 向量的概念。相等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加、减法的运算及几何意义。向量数乘运算及几何意义。
|
第10周
| 5
|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
|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会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表示向量的模与夹角。
|
第11周
| 5
| 平面向量的应用举例(2)
| 用向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向量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
第12周
| 5
| 向量平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 向量平移的公式
|
第13周
| 5
|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3)
第三章小结(1)
| 以11个公式为依据,推导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等公式,会进行三角变换。
|
第14周
| 5
| 期末复习
|
|
第15周
| 5
| 期末复习
| 分章归纳复习+3套模拟测试
|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是很牢固,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粗心,计算方面还有待加强提高,解决问题还需个别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教学:实践活动。教材编写的特点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重难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根据教材以上的编写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措施
1、态度习惯。
找个别学生谈心,使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部分家长联系(包括优生与后进生),主要从更上一层楼的角度,与家长进行沟通。
2、知识能力
利用中午等时间进行必要的辅导,(为不增加学生负担,辅导的同时适当减少书面作业)
发动优生进行互帮互助,采取先学生自愿结对,后教师统筹安排的方法,给每一位后进生找到自己的帮助人,为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
初步想法如下:
(1)为保证有互助时间,对相关学生采取适当减免书面作业的优惠政策,使后进生有被帮的时间。
(2)对优生进行鼓励,如果自己所结对子有进步,学期结束开学评比“互帮互助积极分子”给予奖励。
3、检查习惯的培养。
教师利用上课时间,进行一步一步的指导,从培养学生检查意识开始,不仅知道检查的重要性,更能把检查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对学生的作业力争面批。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1)班共有学生66人,男生39人,女生27人。一年级(2)班共有学生64人,男生34人,女生30人。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本班级学困生有 李翰、高兴、李睿萱、韩文卓、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
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来自农村进城务工的流动家庭,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出外打工,在外面随便找个学校让孩子就读,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而且也发现有个别同学计算能力较弱,有好大一部分同学遇到较灵活的思考题,有畏缩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学数学中得到快乐,发展思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找规律,总复习。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总体设想:
本册教材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根据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以及阶段性目标进行设计的,注意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本册教材增加了“位置”“图形的拼组”“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五个单元的新教学内容,“位置”和“图形的拼组”是新的关系图形与空间观念的内容“找规律”是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培养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的内容,“统计”是“统计与概率”正式教学的开始。数学课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和知识化验,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13年春第二学期)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8)班现有学生64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二)、20 以内 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 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 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 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 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 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第四篇: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状况分析
这学期一(1)班有学生31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但是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课堂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还要加强,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时候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在学生书写,以及描述数学问题的时候应该比上学期有更高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排特点:
(一)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知识。
(三)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关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
(四)介绍有关数学背景知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五)加强口算和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六)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逐级递进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
(七)实践活动,特色鲜明。
(八)形式多样,直观形象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从生活实例中感受认识更多数的必要性,能读写100以内数,理解数的组成,能说出100以内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会用100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
3、会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能解释估算的结果。
4、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生活中时间的作用。
5、能辨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会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会用这些图形拼图;能认识生活中的这些简单图形,并从中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美。
7、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活动中,体会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一致性,学习寻找简单平面图形的共性。
8、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会进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统计活动,完成简单的统计图表
(二)解决问题
1、能积极地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与同伴解决问题的合作体验,有初步的合作意识。、能在算法多样化的探讨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5.、能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旨过程和结果。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我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也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
学生的积极参与。我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我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曙光满族小学
张国新
2011-2-19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二学期
春节过后学生的第二学期就要开学了,下面一起去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范文,欢迎借鉴!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年级(5)、(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习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习,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习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平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观察图形,100以内数的认识,有趣的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三)。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观察图形
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课时安排:
一、加与减
(一)…………………………………… 9课时
二、观察物体………………………………………… 2课时
三、生活中的数……………………………………… 7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3课时
五、加与减
(二)………………………………… 8课时
数学好玩……………………………………… 2课时
六、加与减
(三)………………………………… 11课时
总复习………………………………………… 5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