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实验小学钟鸿裕
纵观现行的师大版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
第二篇:注重培养中学生五种良好学习习惯
注重培养中学生五种良好学习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那么中学生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阅读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二、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三、观察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四、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五、练后反思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课前预习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等等,总之,成长中的青年学生,一定要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正确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这节课由我给大家传授和介绍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同学们: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问题。
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学习。大家的脑子差不多一样聪明,成绩却不一样,为什么有的同学总能考100分,而有的同学成绩却老是起伏不定?究其原因,其实是有的同学对学习方法知道得太少,或者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许多人在“学”不进去,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一筹莫展时,往往责怪自己笨。其实,只有不学的孩子,没有笨的孩子;只有不会学的孩子,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一时的学习成绩,而是能否学会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多同学对学习没有信心,不感兴趣,进而厌烦学习,表面上看来是自己没有领会知识,没有学懂,没有学会,成绩差。实质上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会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活动造成的。由于缺乏学习方法,越到高年级,知识越多,这些同学就越学越难,最后导致对学习完全丧失信心,厌恶学习,逃避学习。
那么,是不是没有适合这些同学的学习方法呢?不是。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关键是要正确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习,说是掌握知识,其实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与学习。这时候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课堂知识学习,也不是应试性的学习,而是学习方法的学习、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这里,我将教给大家怎样排除学习上的畏难情绪,怎样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重要性: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有利于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有利于同学们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3、有利于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4、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
(二)必要性:
1、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年龄阶段和特点的需要。
在小学阶段,同学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谁在这个阶段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谁的智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开发,谁的学习就会积极主动,谁就奠定了学习的基础。
2、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需要。
方法就是我们征服未知的工具。伐木工人用斧头一上午只能砍一棵大树,但用电锯十分钟就完事了。如果我们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即使我们每天刻苦学习,也不会取得好成绩。因此,我们会经常看到那些整天抱着书本。戴着厚厚眼镜的人,一上考场常常被打得一败涂地。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对。
3、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实现小学素质教育的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小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了 良好的学习习惯,今后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由于解决了“会学”的问题,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摄取知识和更新知识,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二、当前同学们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学习方法同学的特征:
1、学习无计划
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但学习不良的同学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他们一般总是“老师要我干什么就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2、不会科学利用时间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同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而有的同学虽然看似忙忙碌碌,实际拖拖拉拉。有的同学不善于挤时间,他们经常抱怨“每天就是上学、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哪里还有多余的时间?”这些现象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表现。
3、不求甚解,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指不假思索地重复,多次重复直到大脑中留下印象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学习。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
4、不会听课
这主要表现在课前不预习,对上课内容完全陌生,无法带着疑问去学,听课时开小差,不让自己的思路与老师保持同步。
5、不会阅读
这主要表现在不善于选择阅读书目,完全凭个人兴趣或者是完全听从老师、父母的安排,没有阅读重点,阅读之后没有什么收获。
(二)具有不良学习习惯同学的特征:
1、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
2、没有养成记录每天要做的作业题的习惯。
3、没有时间观念,导致学习和做作业没有时间规律,效率低下。
4、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
5、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意识,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
(三)造成同学们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好的原因:
1、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不少同学在方法上顺其自然,看不到科学学习方法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尝到正确方法所带来的甜头,因而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对各科学习特点认识不足
学习方法具有适应性,这个适应性是指对各阶段、各学科的学习特点的适应。这需要同学们对目前的学习有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同学家长说:“我的孩子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好,可到了四五年级成绩就上不去了,我们心里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这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同学们的学习方法没有及时调整,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学习特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还有的同学经常问:“我语文成绩不错,可为什么就学不好数学呢?”原因就在于他没有认识到不同学科学习的特点。
3、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
对自身认识不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没有客观、清醒的认识。二是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认识不清。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状况、生物周期等都有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如有的喜欢呆在书桌前看书、有的喜欢 4 坐在大树下看书,有的人喜欢利用白天学习、有的人喜欢利用晚上学习。其实只要学习效果好,这些方法都无可厚非。
4、缺乏学习的动力
动机缺乏的同学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其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一个丧失了学习动机的同学,必然不会注意学习方法,不会养成良好习惯。
5、没有坚强毅力和恒心
掌握和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需要有一定的自制力。特别是纠正一些不良的已经形成习惯的学习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有的同学有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愿望,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废,造成有目标而无结果,有计划而无行动。
三、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应该做到的十个方面
(一)主动学习、专心学习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学校要配合老师进行课堂常规的训练,培养自己认真听课的习惯。
2、排除干扰,静心学习。现在有些父母这边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业,而一边又跟别人聊天或者看电视,甚至在家里打牌或打麻将,同学们要学会找个地方让自己安安静静地学习,使自己有一个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同时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养成专心学习的习惯。
3、别人不督促也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
(二)课前做好预习
课前预习对于学习新的知识十分重要,如果上课前对即将要学的内容进行预习,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它 是学习中重要的一环。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提前预习课程。每天都要对将要学习的课程作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预习时,采用边阅读边思考的方法,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标上记号,写下自己不懂的地方与问题,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问题, 以便上课时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这样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
3、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的学习。
4、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作不同的标记,如:重点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并在旁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5、预习时要集中精力,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1、课前做好准备,自觉检查课本、课堂练习本、作业本及必需的文具是否都准备齐全。
2、课堂上认真接受老师指导,专心致志地参与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3、勤于发言,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争论,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发言时说话完整,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仪态端庄。
4、上课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多思、善问、大胆质疑。遇到疑难问题,及时举手发问。
5、在接收到老师的指令后,应该快速作出反应。比如快速打开课本、快速从位臵上站起、快速整理学习用品等。
6、善于倾听同学的发言、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乐于交流,交流时目光专注,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不嘲笑别人的错误。
7、主动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课外考察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四)上课认真听讲
上课时,要集中注意力,使自己的思维紧紧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
1、要理解老师讲的内容,积极思考或回答老师的问题。
2、要独立思考,辨别哪些自己听不懂,并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3、要把老师讲课的要点和补充的内容与方法记下,以备复习用。
4、老师讲到哪里,就听到哪里、记到哪里、想到哪里,思维一定要活跃,要考虑为什么是这样,老师的思路是什么。
5、不懂的或不清楚的,下课一定要问老师,为什么?
6、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五)书写应养成的良好习惯
1、做作业时要专心,不边玩边写,不边吃边写,书写时先想好再下笔。
2、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3、书写时要注意保护好视力,要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
4、爱惜作业本,不乱涂乱画,养成写字垫纸的好习惯,不随意撕作业纸,保持作业本的清洁和完整。
(六)认真做作业,及时改正作业错误
1、从小培养自己做作业时独立思考习惯。
培养自己独立的学习能力,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抓起,从自己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不靠。自己能做好的事,自己去做。看书、做作 业不要非要父母坐在一旁监督,作业要做到自己按时独立地完成。碰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才可以问别人,使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2、养成每天记录作业题的好习惯
一个同学每天如果能养成记下老师布臵的作业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意味着自己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己的人生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应从上小学一年级起就给自己买好记事本,用来专门记录老师交待的事情和老师布臵的当天作业题。
3、从小养成自己做完作业、自己检查的习惯。
我们做完作业后,必须认真仔细地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数学要看一看计算是否准确,单位换算是否搞错,应用题的算式列得可对,训练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立即改正过来;语文要看看字是否写错,作文写好后自己读一读,看语句是否通顺。
4、对当天学习的内容及时复习巩固,需要记忆的字词句段篇、概念、公式以及单词、语句、名人名言等理解深刻,记忆准确,养成记忆的习惯。
5、独立、认真、按时完成老师布臵的各类作业,完成作业时要做到精练反思,不抄袭别人的作业。未完成作业的,应主动向老师说明理由,并及时补上。
6、作业本、练习册、试卷下发后,先查看老师的批改,对老师指出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不放过一个错字或错题。要建立错题集,做好错题记录,找出错因,及时订正。
7、作业尽量在校内完成,做作业不懂的可以问老师,尽量不要问同学,毕竟是在小学,同学也不怎么懂。
8、做完作业后,养成整理桌上学习用品并收拾好自己书包的习惯,把学习资料在书包中分类、有序放臵。
(七)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从小注重习惯养成 作息时间表,其实就是给自己订生活,学习规矩,即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休息。因为爱玩是我们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自己玩的权利。我们不玩痛快,学习时就不会集中思想,也不会精力充沛。
(八)认真制定计划
在家长、老师指导下制定清单式的生活、读书、实践活动计划,制定切合个人实际的每周、每月、每学期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并认真执行,完成一项计划就打一个“√”。
(九)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1、每天睡觉前都要反思:“今天,我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怎样学的?还有什么问题?”。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在头脑中简单地回顾一遍。回想今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2、建立成长记录袋。对作业本、试题、笔记、改错本以及受到的奖励、获得的荣誉等做好积累,并时常翻阅自己的成长历程记录。
3、及时记录生活感悟,养成至少写2分钟日记的习惯。每学期结束,认真反思与总结,分析学习中的得与失,确定今后努力方向。
(十)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为什么有的同学半个小时就能做好的作业有的同学却要做上好几个小时?为什么有的同学不花什么力气成绩就很好,而自己成绩就是上不去?除了跟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等有关外,还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关系。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我们应该按照以下的方法去做: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全身瞩目地听课。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能让我们的知识一点一点地增加。老师布臵了作业,就认真把握时间及时把作业完成好。如果在学校还没完成的话,就回家继续做,不做完作业不玩耍。我们的作业如果做得快,那有多大的好处啊!做完了作 业,我们可以看一看电视、影碟、出去玩一玩,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玩一玩电脑、上上网。所以我们做作业,不要拖拉,要抓紧,要学会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达尔文说过:“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会生存》一书中写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学习就是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具有调控自我学习心态和监控自我学习过程以及思想学习目标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会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方法,摈弃失败的、无效的学习策略方法。也就是说,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只有学会学习的人,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同学们,相信今天的授课内容能使大家受到一定的启迪,同学们一定要牢记我教给大家的整体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我们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能将爸爸妈妈从紧张的学习辅导中解放出来!使自己成为一个身怀绝技的学习高手!此外,要想学好,还要对自己有信心,同时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不要把它当成自己的负担,只有在快乐中学习,我们才能学得更轻松,变得更聪明,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快乐和自信!
2009/04/30
第四篇:注重流动人口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流动的花朵”悄然绽放
楚雄州禄丰县金山小学 李云楠
目前,人口流动已成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我校流动人口子女就达85%。他们象一群候鸟的孩子,随自己家长漂泊在不同的城市之间,读书问题是他们童年面临的最大困难;他们象“没有春天的蒲公英”,每天漂泊在城市的边缘。由于流动人口子女的差异性(反映在主体方面主要有生理上的差异,个体结构上的差异,认知风格和智力上的差异;反映在客观上,主要有流动人口人员子女生长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差异)造成多数流动人口子女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还有一些卫生、文明习惯等明显有异于城市孩子,不少孩子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阴影,使得他们在其他学生中显得较为另类、弱势,容易受到歧视。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作为新时代与新世纪的教师们,我们播种希望,我们播种激情,我们播种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约•凯恩斯说过: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搭建飞翔的舞台,铸就精彩的人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作为一个教师该如何缩小流动人口子女与本地学生在学习习惯上已存在的差距,使流动人口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流动人口子女接近或达到本地人员子女的综合水平,让这些“流动的花朵” 悄然绽放。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让家长成为孩子的第一严师——造就良好习惯的保障 首先应该了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学习习惯的不良。众所周知,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不少流动子女的家长认为学校是教育孩子的场所,教育孩子的任务是老师的,他们的任务只是把孩子送到学校。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关注只是停留在语言上,没有付诸行动。我曾经留过一页的写生字作业。一个孩子只写对了4行,其余的全错了。当我和家长沟通的时候,我说孩子昨天的语文家庭作业做的不是很好,他的妈妈告诉我说:“孩子都做完了,我觉得还写的很认真。”实际上家长根本没有去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很多家长的监督,督促工作不到位,例如,对于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家长说:“你的作业做完了吗?”孩子说:“都做完了。”很多家长就认为,做到这样,他们就做到了对孩子学习上的督促任务。作为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现在的主要任务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学习如何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孩子习惯培养这一块,家长应完成的部分就成了空白。孩子处于学校严,家里闲一紧一松的状态。这样的教育环境,很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想使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习惯得到明显的改善,家长必须在思想上高重视,同时付诸于实际行动。给孩子真真切切的监督和帮助,家校合力,让他们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学校是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的先进单位,也是中国妇女联合会授予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先进学校”。我校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积极配合,让 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我班黄磊同学,每天上学准有没带的学具和作业。他有时还不完成作业。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我班黄磊同学进行了家访。他父母来禄丰打工。因为收入少,只租了间小平房,住着三个大人和他,还有一个1岁半的小弟弟。屋子里面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更别提什么课外书及书桌了。孩子的学习用品被装在破旧的编织袋里,屋子里乱糟糟的。我找到了他的家长,把孩子的情况与他的家长进行了交流。
作为老师,我帮助黄磊建立记事本,将每日作业,第二天所需物品记在本上,并且要求他完成一项,划掉一项。每天晚上检查记事本上的事情是否完成,并对照课程表收拾书包。
我要求家长协助我的是,给孩子准备一个放学习用品的架子或箱子,检查孩子的记事本和督促孩子检查第二天所需物品。经过一个月的配合教育,黄磊基本养成了检查记事本和对照课程表收拾书包的习惯,从而改掉了丢三落四的毛病,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
二、让多彩的活动成为自信的翅膀——造就良好习惯的点金石 许多学生的成长并不能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而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展现个性,学有所长。我们要积极激发流动人口子女成功的需要,形成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实践行为,使流动人口子女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提高一次即成功一次,使流动人口子女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要全面分析流动人口子女的个性,分析学生潜能没有充分发挥的原因,努力 调动学生内因的力量。尽可能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流动人口子女以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的机会。每一个流动人口子女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都能够在某一方面优于其他人。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一个施展身手、显露才华的机会和舞台,使他们打破以往的自卑,建立应有的自信,获得成功的愉悦感。如举办文艺汇演让爱唱歌的孩子一展歌喉、让舞蹈爱好者翩翩起舞;举办体育运动会,让体育健将一展身手;开展书画比赛、书画上墙,让有书法、美术特长的学生的作品成为校园的装饰品,更让他们感觉“我真棒”;举办校园基尼斯让有绝活的学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开展“故事大王比赛”、“评选校园十佳歌手”、“编制班级小报”等等„„其实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体育却很棒,通过运动会,为班级争取了荣誉,他找回了自信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时只要我们加以引导就会促进他其他方面的进步。所以我们更应该尽可能多地给更多的流动人口子女提供亲自实践的机会和成功的机会。让流动人口子女的各种能力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流动人口子女参与什么实践活动,就发展什么能力;参与活动的程度和水平决定了流动人口子女能力的程度和水平。因此我们要为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创造适合流动人口子女全面学习与个性发展的成功机会。让流动人口子女在活动中张开自信的翅膀,飞向一个又一个新跳战,从而促成积极向上的习惯养成。
三、让课堂成为张扬个性的天地——造就良好习惯的基础 流动人口子女是富有个性、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他们身上焕发 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只有把问的权力交给他们,把读的时间还给他们,把讲的机会让给他们,把写的安排纳入课堂,才能让他们带着己的知识、经验、兴趣、灵感参与课堂交流,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成性和丰富性。只有张扬流动人口子女个性,允许流动人口子女对文章多元解读,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向教材、向教师挑战,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才能促进不断创新思维的习惯养成,才会让我们的教学倍增生命色彩。
我们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应注重在质疑中凸现流动人口子女的个性,培养创新的思维方式。俗话说:“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应引导流动人口子女对知识进行大胆质疑,往往会让流动人口子女迸发出闪亮的思维火花。如教学古诗《村居》,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时,有学生质疑:“老师,那画上的纸鸢好像断了线,这是怎么回事?”我鼓励学生们说说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三四月份天气朦胧,所以看不清线”有的说:“孩子放的风筝太高了,人们光顾看风筝不看线” 一时间教室里议论纷纷。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们对整首诗的理解深入了,望着孩子们一张张洋溢着兴奋的小脸,我激动不已。我知道他们真的走进了课文,因为只有这样,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才会烙上自己独特的个性。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让流动人口子女敢于质疑,并在“释疑”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独特体验,习惯成自然了之后,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了,知识量也会更加的丰富,因此,提供张扬个性的天地,使学生善于发现、思考,处处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这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四、让课堂成为展现灵性的广场——造就良好习惯的关键 主动性是产生灵性的温床,是产生灵性的基础。如果教学中认为流动人口子女基础差只是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灵性也就没有了。所以,我们作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去左右流动人口子女,应多给他们开放、自由的课堂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这样既能让流动人口子女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又能让流动人口子女体尝到一种成功的快乐。有了表达自由、思想自由、行为自由,流动人口子女的灵性才得以挖掘,而培养流动人口子女的这种主动意识、自由意识的习惯,教师一定要给流动人口子女时间自由,做好“引导人”,而不是“主宰者”。
比如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时,我在引导读悟体会“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时,我问同学们:“你能读懂什么,愿意把它讲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这时一位学生却这样回答:“我读懂了只要用心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只有用心学习,才能学到很多知识。”多么有分量的“用心”呀?在孩子的心中的理解更是胜过了所有。很多时候往往一段话,学生却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常常会让作为教师的我们惊叹不已。要注意调动流动人口子女主动性,要尽可能地顺应儿童的特性,尽可能唤起流动人口子女的经验,调动流动人口子女的潜能,激发流动人口子女的情感,积极而富有创意地投入到活动的空间去,使课堂真正成为流动人口子女畅所欲言、自主学习、灵气十足的课堂,成为一个真正有意义的课堂,久而久之孩子们在充满灵性的课堂中,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那么教学会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让课堂成为显现人性的舞台——造就良好习惯的信念 追求尽善尽美、坚持不懈的学习习惯,会让人们一辈子受益无穷。这也正是成败的分水山岭。成功者做事追求最佳境界,永不放松,永不轻率疏忽。学习的过程是艰难的,坚持不懈的学习过程更需要理智与信念的支撑。在学习中, 知识的快速流动和扩散,使得要不断的学会学习,而这种良好的习惯养成来自我们激情的课堂。在教学中,我深深感悟到这种教会学生“坚持不懈”的教学理念,这是造就良好习惯的信念。在教学中,我深深感悟到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给学生一双审美的眼晴,引导他们欣赏生活、珍爱生命、感知人生的真、善、美,培养明是非辩美丑的能力,培养健康纯洁的情感,形成高尚的人格,这是造就良好习惯的坚定信念。
众所周知, 流动人口子女具有好动、好奇、懒散等特点,教师只有设计有趣新颖的教学活动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大多老师都觉得这篇文章太深奥,用词也拗口,教学中不太有趣味性,因此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也是比较肤浅,在课堂上常常分心,掌握也往往不尽人意。而我们教师就要打破这种局面,首先要创设和谐亲善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积极的、充满人情味亲切融洽的师生关系,播放一首《春天的故事》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其次让学生找出描写动作的词,然后说说有没有动作的经验,再尝试做做动作,让学生体验 90高龄的邓爷爷植树造林的信心。再类似的学习环节中,学生不在觉得课文那么深奥,对新词生字的掌握也更加的深刻,同时被邓爷爷认真执着、坚定的精神所感染,此时再让学生依靠自己检查解题这类小事做起,鼓励流动人口子女学习自信心,培养他们坚韧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
同时,教师也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教育水平。
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一种被激活的状态。教室里,时而争论热烈,时而笑声朗朗。学生的心灵一次次沉浸在来自课堂人性美的熏陶中。很难想象,循矩蹈规、心如止水的学生能体会到课中品之有味的人性之美。所以说,只有在课堂中,从小培养流动人口子女一种坚持不懈、勇于追求的毅力,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人性才能散发出自律的迷人光辉。
六、让“帽子工程”成为学习的加油站——造就良好习惯的动力 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评价,使流动人口子女获得前进的动力。教育的理想目标在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流动人口子女的先天素质、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发展潜力等方面千差万别。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精细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多种多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评价特点不同的流动人口子女。只有适合于每个流动人口子女特点的评价,才能取得最好的评价效果,才是高质量的评价。生 活中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爱抚的手势„„都会让这些弱势的流动人口子女产生成功的愉悦。当一个流动人口子女在某一方面取得了哪怕是一丁点进步时,我们都应该及时的告诉他“你进步了,你成功了。”平时尽可能的多而且真实、富有个性地鼓励流动人口子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成就感,才会不断获得进步的动力。“教育既可以发展人的才能,也可能抑制人的才能”,可见,教育评价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为每一个流动人口子女创设成功的机会。为了让流动人口子女获得前行的动力,我们在每个学期末尽可能都给每一个流动人口子女颁发一个甚至多个奖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颁发“三好学生”,学习成绩好的颁发“学习星”,遵守纪律,思想表现好的颁发“行为星”,讲卫生、爱整洁的颁发“卫生星”,善于组织、管理的颁发“优秀干部”,爱劳动的颁发“勤劳奖”,学习进步的颁发“学习进步奖”,体育优秀的颁发“体育健将”,绘画能手、小小书法家等等,通过帽子工程的实施,让每个流动人口子女都感觉到自己是成功的,只要继续努力,只要不断往前行,老师、同学都看得到我的付出与收获。同时更让家长感到孩子在校有进步,而不断的对孩子抱着美好的期望。
七、让特殊关注成为坏习惯的校正器——造就良好习惯的金钥匙 对于总是崭露头角,出怪异动作的流动人口子女我采取给予特殊关注,些关爱给他们,多些理解给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温暖,这温暖来自集体,让他们在爱中改变自己!
我班许涛总是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他课上总是随随便便的 说话,小动作特别多,而且爱接话茬,其实他特想与众不同,他这样表现自己认为很潇洒。别的班级像这样的学生也有
一、两个,走路像螃蟹一样横行霸道,头发油花花的,老师批评他时,他居然有些了不起的和老师顶撞。上学期的他,着实让我和其他老师头疼,我一再的找他谈,谈后效果甚微,我还找好同学督促其进步,也只是三朝两晚,今天进步明天退步。
这学期,我首先找到了他,他向我说了自己上半学期的确让老师费尽了心血,老师并没有放弃我,我觉得对不起老师,我想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我一看,今天的他果然有改变,衣服整整齐齐,走路也端正了,看到他的改变,我觉得很舒服。我更加坚信:过了一年,他长大了,从心里希望改正缺点,在我的鼓励与关注下他一定会融于班集体之中。从此每逢做作业时,我总是在他的作业本的右下角根据一天的变化写上一句话:今天进步很大,做操很用力,作业字写得很整齐,而且上课能认真听讲了,希望你绝不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努力吧!”每天我都在关注他,每天针对其优缺点给予一小段评价,指明今后应怎样努力。果然,许涛在我真挚的关爱下,做任何事都显得很积极,如听讲坐姿很端正,对同学说话显得很客气,走路也端端正正了。他在老师的关爱下渐渐改变自己,从而使自己向好的同学看齐。这不,这个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的同学,他的行为习惯也在渐渐的趋于好转,而且,能主动捡起教室地下的纸,他开始关心集体了,相信他会越来越进步。班集体的学生看到他居然有了这么大的进步,同学们更加团结一心,互相随时提醒着,把你的红领巾系好,上课要 专心听讲„„在这样的集体氛围中,同学们能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吗?
八、让榜样成为润物细无声的雨露——造就良好习惯的灯塔 在流动人口子女养成教育方面,我们应给“差生”树立榜样,这样比一味的说教效果要明显很多,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不经意间,我在讲桌上写字时墨迹印过去了,我反复擦拭,都没有擦干净。这时传来了杨俊淳的声音:“老师,那支笔是油印的,得用汽油来擦。”我没有说什么,又使劲地擦了擦,还是没有擦干净,于是我无可奈何的放弃了。
下午,我刚进教室,就闻到了汽油味,怎么会有汽油味?我突然想起了上午他说的话,我一看教室,果然讲桌上只有一点点的字印,我一想准是杨俊淳擦的。这时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告诉我他是怎样神奇的清除这些难看的墨迹的。我为这个小男孩的细心而欣喜,也为他的关心集体而高兴,于是,我当众表扬了他,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学习他这种对集体默默无闻的精神。
第二天,我又趴在桌子上写字,发现桌子上一丁点字印也没有了,原来杨俊淳又给擦了一遍,我被他的爱干净、对事情认真负责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灵机一动,我们的作文课不就是让写一个值得我学习的人吗?他就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们耳濡目染,我把题材一说,大家纷纷说他的爱干净、对事情认真负责的行为习惯,以及热爱集体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把他的神情、动作、语言表现出来就更加形象了,同学们的这次作文很成功,并写出了自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 要用实际行动来关心集体,使我们的集体更进步。
九、让期待成为回春的妙手——造就良好习惯的佳期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别人来代替,这是幼儿园小朋友都明白的事情,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却很不容易。
我在期待中等待他的到来,这朵“流动的花朵”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把他留给溺爱他什么都不要他做的爷爷奶奶。今天他是否能独立完成作业,因为每次他都要回头,或者悄悄的等待,等别的同学做好了,老师给会的同学判了以后,他顺手牵羊,把别的同学的作业本一抄,然后自然的交了上来,这样他还很洋洋自得,以为自己学得还可以。其实我早已发现了他的这个小伎俩。
我并不想伤害他的自尊心,更不能当面揭穿他,于是在小测验时,我说:“你的书写不算太好,你到前面来做吧!别让其他同学打扰到你,你专心把字写好”。于是我就顺理成章的把他叫到了讲桌前面来做题,这下他就没有机会再拿别人的抄了,于是他专心的做了起来,我一看,拼音部分他做的还行,理解和运用部分就不知道如何做了,说明他已经产生了一种抗拒的心理,我不学,只要到合适的机会一抄,就大功告成了。这次,他没有这个指望了,急得直冒汗,小测验完毕,它趴在桌子上大哭起来。我轻轻的走过去,抚摸着他的头说:“你的感受怎样?”他抽抽噎噎的说:“我什么也不会做。”“为什么你不会做呢?”“因为我没有认真听讲,我的作业是照别人的抄的。”“不是自己真正掌握的,能行吗?”“不行,我接受了教训,得自己有真本领,我错了。”对了,我语重心长的说:“吸取教训,努力学习,不怕不会,就怕不学。”只有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你才能掌握知识呀!才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呀!
这次事件后每天,他都能认真听讲,我都在期待着他交作业,期待来的是他真诚地向我请教,然后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相信他会努力奋进的,他也会优秀的。
从此,全班同学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课认真听讲,自己的作业独立完成,大家逐渐养成了这一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培养流动人口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差生”,更应重在平时,只有重视平时一点一滴的教育,才能使流动人口子女逐渐进步,使流动人口子女举手投足都有内涵,都有魅力,这样社会中有素质的小公民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文明,进步。
总之,教好每一个流动人口子女是老师的天职,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面对新教程改革的我们,就要以各种新姿态承诺于未来。就像这句话所说的:“回首过去可警策现在,而把握现在便可承诺于未来”。的确,我们要对未来承诺,就是要对流动人口子女习惯负责。把自由、自信还给流动人口子女,把成功、快乐还给流动人口子女,把做人的应有的毅力还给流动人口子女,帮他们找回属于他们需要的习惯,造就流动人口子女精彩的人生。
第五篇: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1.预习习惯。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提纲,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指导学生如何使用网络资源、英语词典和其它工具书开展预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发现疑难问题,为课堂学习做准备,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渠道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听的习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小组合作交流中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指导学生认真听示范发音,由词——句——篇,认真听音、朗读、模仿。
3.说的习惯。教师利用任务型教学,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敢于表达,仪表大方、音量适中。要允许学生存在某些语言错误,学生表述完后,教师方可指出纠正,提醒学生注意讲英语的姿态,要面对听者,举止要自然大方,要养成良好的说的习惯。
4.读的习惯。引导学生乐于阅读,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适时对学生开展“朗读”和“阅读”训练。“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节奏、语感,也有助于“说”的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流利地、大声的、富有情感的朗读课文,语音、语调要基本正确;“阅读”培养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概况大意、理解词义,预测故事情节等基本阅读方法,熟练掌握认读、略读、跳读多种常用阅读策略。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养成默读习惯,遇到语言障碍要根据上下文猜测,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
5.写的习惯。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英文书写习惯,从26个英文字母入手,快速书写单词、句子,重规范,抓笔顺,合理使用四线三格,字母书写要稍向右斜,斜度一致,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
6.做笔记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做笔记的习惯,针对初中阶段语言知识点多,指导学生及时认真的把重难点记录下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增强记忆,课后进行再梳理,有效的避免知识的遗忘和杂乱无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