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新进教师汇报课评课稿
2012年新进教师汇报课评课稿
敬爱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感谢你们的掌声鼓励。说“点评”,我很惭愧。实事求是地说,我仅是代表学校教研室、语文教研组,将我们集体的智慧与在座的各位交流交流。
美丽的《太阳花》拉开了汇报课的序幕,袁老师把握住了阅读教学的规律,课堂设计从整体到局部,最后又回到整体,并且有意识地渗透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如:学习“五颜六色”这个词,袁老师先让孩子补充省略号省去的颜色,接着提问“用一个词来形容呢?”孩子马上齐声回答“五颜六色”。袁老师追问“生活中还有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孩子畅所欲言,有甚用“五颜六色”说出完整通顺的句子。袁老师联系课文,进一步补充呈现五颜六色的太阳花的图,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顺势过渡到“美美地读”,无痕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乐老师重视语文教学的读、说相结合,多次结合课文内容搭建孩子说话训练的平台,如“松鼠求狼放自己时可能会说些什么?”“请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大灰狼是怎样欺负其他小动物的。”不仅提高了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有助于孩子理解文中角色。
声音甜美、心灵手巧的王老师为我们送上了一节用心良苦的《乌鸦喝水》。王老师请孩子扮演乌鸦,理解“到处”;师生合作演示“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这也是巧妙理解词语的方法之一。
前面三位教师都是现在执教一年级的,后面的三位全在五年级任教。
何老师结合“课后习题”拟定表格,孩子通过完成表格,理清课文内容,还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追求了高年级“读写结合”的理想境界,为孩子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邓老师——作为本次汇报课唯一一位男士,最大胆。因为邓老师敢于放手,并伺机渗透方法,充分实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至今还记忆犹新“学习新词,理解词语”环节:邓老师先让孩子在小组内互相提问,解决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又先请学生释疑;还解决不了的,最后才由老师帮助。这种方法很适合高学段学生学习生字词,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严谨的唐老师带领孩子一次次贴近文本,安排较多的时间、机会给孩子读文。课堂中写作方法的合理渗透,更是一大值得学习的亮点。
诚挚感谢六位老师带给我们的精彩。接下来,我们结合这六节课,谈谈有关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说得不妥之处,望见谅。
1、老师疏于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目标设定的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导致确立教学目标时不恰当,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太高,如:一年级目标中涉及到,学生借助拼音进行阅读教学;最早在二年级才开始默读。一年级《太阳花》复习字词时最好先出示有拼音的,再去掉拼音,注意完成的梯度;课文的呈现也加上拼音;读书时,不提出“默读”,只要求“不出声”或“小声”,更不要在阅读时附加太多的问题。(再者,教学形式应服务于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的任何教学形式都要从完成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策略与方法,这是最基本原则。)
2、一、二年级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课堂中(特别是语文课),一定要安排课中休息,可律动、游戏,随教师安排。(《乌鸦喝水》中有一个欣赏音乐视频的环节,遗憾的是播放时已经快下课了。)
3、一年级学生唱读现象严重,有的老师还“范唱”。我们得重视培养孩子的朗读习惯。朗读就像说话一样。(记得上次在长沙听课时,窦桂梅老师听到长沙孩子唱读时,她模仿孩子拖长音,反问“难道你们湖南人都是这样说话的?”)
4、课件不是万能的,不能替代板书、文本;不能花哨、闪动,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更不能让孩子合拢书,只看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知识才能放到课件中,并且文字最好用楷体予以规范。
5、课时观的问题。这次四节课是第二课时,可有些导入却像第一课时。
6、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正因为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所以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因人而异,要能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反馈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要有对学生的出色表现加以肯定,又要有针对性地给
学生以提醒或纠正。课堂上我们早已强调不能物质奖励——给学生脸上贴星星、红花、发东西等;不能笼统地齐声表扬“棒棒棒”等。语文课上,我们要学会用准确的、生动的语言评价、激励学生。
7、注重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关注文本。(《松鼠和狼》中,“心地好”是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里孩子较难理解的词。当学生在前面说到“我扶着老奶奶过马路,心里很快乐。”老师在表扬孩子乐于助人时,可补充强调“你真是一个心地好的孩子。”)《乌鸦喝水》中,孩子在讲述可以让乌鸦喝到水的其他办法时,说在瓶子上打洞„„教师尊重个人体验,肯定了,可违背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可否追问“当时可以打洞吗?与乌鸦现在的办法比哪个好?”
顺便提到,拓展也要适度,《太阳花》的拓展可不可以换成“你喜欢太阳花吗?为什么?”先搞懂文本,搞扎实了,再拓展。
8、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教师要给时间、给机会,让学生读,学生一定会让老师一次次惊喜。)特别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不管是哪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从读入手,以读带讲,尽量做到在读中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指导朗读时,请慎用“带着„„的语气读”类似的话语,也千万不要一开始就齐读。那究竟如何指导读呢?我们举三个例子,仅供参考:
(1)先联系实际体验理解,再读。如《松鼠和狼》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孩子交流完自己什么时候烦恼后,教师抓住情感体验——“狼
也很烦恼,所以很生气,它会怎么说?”请一名学生读文。如读得一般,则评价、引导“有点儿生气了。谁比他还生气?”再请一至两名学生读,最后“我们一块生气地来读一读”。
(2)教师不要过早、过多分析文本,强调如何读,可借助学生逐步引导。如《乌鸦喝水》第一自然段后两句的理解朗读:我记得,当时有个孩子已经带着自己的感悟读得较理想了,教师可依照孩子的朗读及时评价,悄然指导 “我从你读的 ‘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感受到了失望;‘怎么办呢?’问得也不错。”这样或许比生硬地讲解意思,要求学生用“高兴”、“失望”、“疑问”的语气来读,效果更明显。
(3)渲染氛围,调动情趣,读中悟情。如《爱国诗人屈原》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重点句的理解朗读可否这样处理:屏幕呈现出这句话,教师深情引读:当屈原的才华遭到嫉妒,自己被楚怀王疏远时,他在《离骚》中写道:(此时,师示意学生看屏幕接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屈原对真理的坚持招来仇视而被革职、放逐后,他在《离骚》中写道:(学生再接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屈原流亡荒野,无法报效祖国时,他悲愤地呼号:(学生接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师引领学生一遍遍的朗读后,再让学生说说对屈原这句话的感受理解,会不会更水到渠成呢?
9、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不够深入。《塞翁失马》一课就较多地照搬了《教师用书》上的相关设计。如果老师能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
学生,将其内化成自己的生成或许会更好。
10、高年级三篇课文教学都牵涉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但都缺少了对概括方法的引导。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一种终身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小学阶段学习方法主要依靠老师的引导和总结,学生才会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内化为自己的方法。
11、《爱国诗人屈原》是高年级学段的一篇略读课文,要求一个课时完成。所以咱们必须抓主要,长篇短教。有“舍”才有“得”,不可能面面俱到。现在想想过去经常提的“一课一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12、建议大家在讲解课文时找准切入点,以一个问题统领全文,“牵一发而动全身”,避免把课文掰得太碎,讲得太细。
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我们的评课更是如此。谢谢大家给予我这么久的宝贵时间。
第二篇:新进教师汇报课总结
新进教师汇报课总结
本次新进教师汇报课听评活动圆满结束。各位教师都进行了充分地准备,讲授认真,教学效果较好。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所有参评教师都很重视此次活动,准备比较充分,授课思路清晰,前后衔接紧密,教师听课积极。
二、所有授课教师都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分组讨论、课堂提问、让学生上台演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龙传琦、彭旭两位老师使用了发放学案——让学生分组讨论——展示答案——教师分析总结的教学方法和程序,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积极思考,相互协作解决问题,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很好。他们两个也因此取得了这次汇报课前两名的好成绩。
四、年青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虽然课堂组织和语言表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他们态度积极、准备充分、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加上知识面广,又充满青春的朝气与活力,授课效果也很好,很受学生欢迎。如赵相君、丁莎莎等几位青年老师,她们口语流畅优美,已经能够比较自如地驾驭课堂,相信他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会逐渐成熟起来,成为教学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
五、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如曾丽琼等,也非常敬业,他们娴熟的课堂组织调度能力、把握课堂节奏的能力、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能力,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熟练程度,都值得青年教师好好学习。
总之,本次新进教师汇报课活动非常成功。下一阶段我们还将举行学区优质课大赛,希望各年级组认真准备,选拔出教学能力强效果好的教师参加。
2014.10.19
第三篇:英语汇报课评课稿
英语汇报课评课稿
这是由xx老师在县90学时培训学员汇报课上所执教的PEP4Unit4Part A Read and Write读写课,重点是对red、blue、yellow等四会单词以及两个句子的把握。这是一堂很成功的英语课。
本堂课的课的教学亮点:
一、教师素质很好,教学基本功扎实。
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能用英语熟练驾驭教学。徐老师发音到位,英语口语流利,语音素质棒。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就像是在享受美妙动听的音乐。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本课的教学观念新颖,设计构思精巧,体现师生互动,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教学观念。
1.在课前热身环节,徐老师由歌曲引入,放松了学生们的紧张情绪,同时也暗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将与字母有关。
2.在新知呈现环节,徐老师处处渗透词汇教学时。
目的达到,落实有效。最值得借鉴的是徐老师在教字母与单词书写的时候,运用了视频教学过度自然,并且呈现方式多样新颖,让学生乐在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徐老师在引入的时候用了一个变脸的方法,给旧单词加一笔或者减一笔,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3.在巩固操练环节,徐老师不是单一的要求学生抄写几次。而是在篇章中写,对课堂教学是一提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是一提升。还有听音填写字母,锻炼了学生的听写能力。
对于本堂课,我有一点愚见:如果在引入的方式上能用多种方法会更好。
第四篇:英语教师评课稿
小学三年级英语课观课稿
宋林平老师的这节课非常成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这节课亮点很多,听了这节课,我受益匪浅。开篇儿歌的朗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单词的熟悉程度。让学生迅速地进入英语学习的氛围。而且儿歌的训练还为后面单词的操练做了很好的铺垫,通过熟悉的儿歌操练单词,学生朗朗上口,印象深刻,兴趣也很浓。
宋老师很注重难点的分解,将难点在各个环节中各个击破,以及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如:dinner is ready.这句话有两个生词,一下子教下来学生肯定很难接受,宋老师就在开始的时候,通过课堂常用语are you ready?将ready输入,学生对于ready一词的发音已经不成问题。dinner is ready.这句话也就容易多了。再如chopsticks一词是一个合成词,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讲这都是一个难点,何况是三年级的小朋友,但是宋老师却巧妙的将儿歌four,five,six,pick up sticks.拿出来。sticks学生已经很熟悉,并且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不仅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儿歌。起到一个相辅相成的作用。对于我们听课老师来讲,除了耳目一新,佩服他的设计之外,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宋老师的每一步教学总是问后面的教学做铺垫的,儿歌是这样,句型也是如此。如:她复习了句型:what can you see?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个句型,为后面单词的引出和操练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give me____.这个句型,她则通过食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运用语言的环境,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给我们充分展现了情境教学的魅力。这一点在其他单词的教学上也有很好的体现,所以说宋老师的课除了让学生学会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宋老师的媒体做得也很棒,put_____ in the _____.put_____ on the____.这一句型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讲还是很难的,宋老师则通过生动的媒体,化解了这一难点,同过盘子和碗两件物品,将不同的东西放进去,盘子用on,碗用in,媒体的演示一目了然,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不仅能说而且会用。
总之宋老师的这节课容量还是比较大的,但是由于她善于分解难点,因此学生的反应还是不错的,学生都愿意讲,愿意说,学习的欲望很浓。这节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尤其注重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不断惊叹,惊叹她设计的巧妙,惊叹原来他之前读的儿歌还为后面做了铺垫,惊叹她连课堂用语都能为后面做铺垫,惊叹她心思缜密,惊叹她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同时不断创造新的兴奋点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让学生觉得上她的课是开心的,让听课的老师觉得听她的课是一种享受。做她的学生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小学三年级 英语课观课稿
杨国英
高柳镇水曲小学
2012.5.16篇二:英语评课稿
英语评课稿
本节课的内容部分,整节课教师很好地贯彻了英语教学提倡的交际性原则,并且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及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下面我们谈一下对这节课的看法,首先谈一下这节课中的亮点: 1.教师的教学热情很高涨,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同学间的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优化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课堂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教师真诚的爱生态度和行为对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极为重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热情、积极、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那么,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鼓励,从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刘老师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就很好体现了这点,他与学生打招呼的方式以及语气非常热情,把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很好地调动了起来,一下子就把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也了,形成了个良好的开端。而且这种热情教师能带入每个教学环节,使得课堂的气氛变的较为轻松。2 导入部分新颖自然,易让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起着“引子”的作用。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可以抓住学生、控制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利用有趣的图片和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名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单词,让学生很自然的描述他们的情况。3 教学思路清晰,活动形式多样。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教师必须善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设计英语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这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和体验。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情感和策略上的调整,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主动的学习方式,促进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4 另外,叶老师的本身基本功也很扎实。教态放松,带有比较夸张的语言,表情及动作,比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但是,这节课也有其存在问题的地方:
叶老师在制作课件中,让学生训练问题的屏幕有点暗。1a听力部分,cirle内容应放在课件中。2c pairwork 时间过长。
以上便是对叶老师这节课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王老师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tpr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着教师利用游戏引出新词教学,自然有效。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师还注意利用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蒋莹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有歌曲,谜语,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
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堂课上,王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的在习得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本课中值得探讨的地方:
1、本堂课中,老师在布置任务前或句型操练前,未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导致学生操练时场面有些混乱。
2、教师语言不是很丰富。其实这也是我们较多老师的一个毛病。我们说当我们老师有足够多的input(输入)的时候,学生才能有out put(输入)。这可能就需要我们老师平时多多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一、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带新。orange, apple, watermelon, peach, pearit tastes good.colour song_________ applesit tastes good.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a green pear, two等。并与和活动相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说的主动性,让操练更有意义。王老师还采用的编的形式,把单词融入句子中进行操练,以句子为中心的单词教学对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思维都有很大的作用,在这
样循序渐进的操练中,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新知,更让学生获得了成功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注重语言输入的同时,及时输出。warm-upcolour songguessing gamechantlet’s find our friends 总得来说整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设计思路清晰,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活动设计对学生各项技能的训练到位,学生对单词的听说能力和认读能力强,目标达成度高。] 执教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1,游戏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tpr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着教师利用游戏引出新词教学,自然有效。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师还注意利用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季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有歌曲,谜语,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
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堂课上,张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的在习得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本课中值得探讨的地方是,在本堂课中,季老师在布置任务前或句型操练前,应该更明确,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示范。同时,我们老师还可以增加课堂的足够多的input(输入),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的out put(输出)。
本课时是语音教学,主要学习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并在掌握发音规律的过程中了解拆音,拼音和分类等语音知识,并要掌握单词书写和辩认词形,我在教学中是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来让学生发现单词和拼读规律,并进一步熟悉发音,并说出其共同字母,通过一些拓展来达到所学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我力求做到多模仿、多比较、多归纳。通过大量的单词输入,让学生通过模仿、比较、从中归纳出元音字母在闭音节词中的发音。为了做到大量输入,我总是每教一个新单词,就将学过含有相同字母并且发相同音的单词一一呈现出来,让学生试着去拼读,去感知该字母在闭音节中的发音。之后出示例句让学生朗读,以检测他们的掌握情况。长此以往,学生基本能掌握字母的拼读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用音、形、义相结合的正确方法识记单词,从而使学生初步独立的拼读的能力。当然为了避免教学枯燥性,我们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采取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
很多老师感觉三年级pep新版教材的新增板块let’s spell教学存在诸多困惑,而且甚至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是何老师生动活泼有效的课堂教学为大家指明了教学方向。简单而又有趣的导入让学生从无意注意转移到有意注意,何老师还特别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一板块内容较散,“读词,拆词,拼词,描词”容易让学生厌烦、疲劳,何老师能巧妙地用故事串联法将原本较为枯燥的教学内容有意义地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教学难点分散、前置,图文结合,过渡自然,逻辑清楚。别具匠心的“读、拆、拼、描”,使学生掌握了拼读和辨析能力,培养了学生有意义的朗读。让孩子们小组合作贴词、拼读,关注了每个孩子的需要,又培养了小组合作精神。
总之,let’s spell 是新教材的一个新版块,需要老师们勇于尝试,不断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启发,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2013年3月27日,我镇在道滘四联小学举行的小学英语三年级let’s spell的教学研讨活动。市教研员邓宁霞老师、道滘镇英语辅导员把陈锦爱老师、各校英语教师以及水乡片部分镇街英语老师100多人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帮助我镇小学英语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新修订的《pep小学英语》(三下)教材,尤其是对新课型let’s spell的教学研讨。首先,我镇四联小学的刘玉荷老师与新城小学的冯燕珊老师合作上为大家带来了一节let’s spell常态课。
在课例观摩后,是这次活动的重头戏,邓老师一个多小时的关于单词教学的讲座。这不仅是一场精彩的教法培训,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安静而投入的会场是我们对邓老师辛勤付出的回报,热烈的掌声述说着我们的感恩。
本次活动启用了市教研室倡导的用复写纸做记录的“无声评课”方式,让我们这次教研活动又得到了一笔宝贵财富——来自老师们的一叠厚厚的评课记录。
活动结束前,邓老师要求我们写下今天收获最大的三句话,看着老师们有的喋喋不休地讨论着,有的埋头写着收获,还有那喜悦的脸庞,无不在述说着我们的收获和学习的快乐?? 期待着我们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会有更精彩的教学表现,期待着我们的下一次学习,期待着我们与邓老师的下一次相聚?? 2013年3月25-26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湖州市小学英语三年级新教材培训活动。期间,我聆听了来自5所不同学校的优秀教师所带来的精彩的课堂,和教坛新秀沈峰峰老师带来的精辟点评,更有幸听取了省教研室郑文老师所做的关于《pep三下教材板块设计与教学的建议》的报告。
作为一名工作不久的新教师,这次的培训我收获颇丰,这不仅仅让我是看到了其他优秀教师的风采,更主要的是帮助我解决了一些语音教学的疑问,了解了自身教学的不足的同时,让我明晰了语音教学的重点和思路。首先,先分享郑文老师讲座的精华:
一、对于语音方面新教材各个年级要求
三上:26字母名称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篇三:小学英语优秀实用教师评课稿
所谓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本堂课,教师在整个清晰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优选活用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今天的这堂课,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是can句型与词汇的掌握,教师是充满活力的季教师,因此各种方法的选用就显示出相当的贴切与有效。开始部分的儿歌sing,sing,sing a song.dance,dance,dance with me.write,write,write a letter? 非常有节奏;展开部分的ask and answer、find partners能够贴近学生;动作表演action,表情模仿imitation,唱歌,观看卡通片watching video,贯穿始终的情景表演(situation)等方法更是有效地促进、巩固了教学。
(二)新颖多样
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教师必须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本堂课该教师安排了多样的学生活动,其中有个人、小组和全班性的,有教师指导性的,如小对话的教学,老师就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也有需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如:talk about the pictures.活动均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并能够安排在一定的语境和情景中进行,突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和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体现了交际语言教学的思想。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季教师适时、适当地用了录音机、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goofy形象的出现尤其受到学生的欢迎,巧妙的是该段的播放是穿插在学生的思维完全被激活的状态下的,climb的掌握是学生急切需要的,学生是为了更好的拥有语言材料而在观看这个片段,因此,媒体地运用显得相当自然和到位。
三、活跃的气氛中展现良好的教学素质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外语系张连仲教授曾这样指出: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应看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学生言语交际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合作精神和学习与交际策略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今天我们在课堂感受到的,最强烈的就是飞扬在整个课堂上的师生的激情。季教师夸张到位的肢体语言climb、run、swim、skip学生感受真切;丰富的脸部表情sad、happy、angry强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口琴的吹奏更是增色不少。同时,季老师也营造了良好的、平等的课堂氛围:与学生一起skip the rope、play the basketball、climb on the floor,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多么快乐的地方;当有一位学生模仿goofy反复不成功时,老师俯下身贴着学生的耳朵耐心地个别辅导,直到清晰地发出这个音为止,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真诚与投入。其次是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音纯正、语调自然,口齿清晰,极富感染力,几乎是完美的完成了一个老师应表现的素养。
季延峰老师的这堂课获得了上海市一等奖的好成绩,这给我们宝山的英语教学无疑是极大地鼓舞,衷心期待我们的英语教师队伍中继续涌现如此优秀的青年教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两位教师的导入设计了不同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求知兴趣。王老师带领学生随着 舒缓的音乐踏进了动物乐园,先让学生感受动物的可爱,运用事先准备好的宠物进 入新内容的学习。陈老师先是和学生在自由交谈中与学生交朋友,邀请大家到她家
做客,进而导入房间的样子学习房间名称,借助形象的课件向学生展示各个房间的 样子,真是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两位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不同的课件内容,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展示所 学知识,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新知识的训练,形象而直观地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英语教学以听、说、读为主的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快速地记忆单词,进入 情景进行对话练习。
三、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内容
两位教师的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达到了英语教学口语化的目的。从熟悉 的小动物、房子的样子,以日常生活用语为主,从生活需要出发,使英语知识生活 化,口语化。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培养了学生说英语的意识,用英语的能力。
除此之外,两位教师还各自有不同的教学风格。
王老师的课
1、轻松自如
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英语口语流利,给学生创造了良好说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 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英语语音,体验英语语音。这一点非常好,值得我学习。
2、教学扎实
王老师整堂课的思路非常清晰,活动扎实有效。在新课教学中围绕几个动物的名称 展开扎实有效的训练,以猜谜语游戏、词图搭配游戏、运动会入场式等把课推向了 高潮,使学生学的很有劲,也很扎实。
3、活动设计有层次性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5608)步感知了单词的写法,然后运用手中的单词卡多种形式的对比练习,学生很快掌握了动物名称及单 词的认读。拓展部分运用所学内容自由对话,挖掘学生创造使用语言的能力,从教 师的语言输入转为学生的语言输出,符合语言的习得规律。
需要探讨的地方:
1、对学生的小组活动需加强指导,所布置的任务不够明确,小组活动合作性不强。
1、整堂课放手给学生的时间少,如果能增加生生对话,小组活动,可以给少数性
格内向羞涩的学生提供更多口语练习的机会。
2、课件制作不够精致,猜谜游戏学生看着动物猜失去猜得意义了。陈老师的课
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教学目标明确,英语口语流利,备课充分,练习方式多样化。本节课单词多,知识密度大,陈老师就选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结合学生的实际 生活(自己的家)激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培养学生自信心,达到了学以致用的 目的,培养了语言交际能力,遵循了实用性原则。
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1、课堂教学缺少学生操作性活动,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活动能够促使学生获取 知识,主动运用英语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基本上没有小组操 练新单词和新句子,教授新课时,一问一答都是以“教师为主,个别学生回答”,关注学生的面不够。
2、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细节,比如:游戏之前没有讲清楚游戏规则致使学生 不能很好的完成;“snack”教学时应注意让获得零食的学生说说该生词,体现英
语学科说的特点。
3、拓展部分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是否考虑让学生自己设计理想中的家的 样子,然后运用所学加以描述,这样会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总之,我们的英语教学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教学过程中 注意细节的处理和发音的准确性,评价机制要公平竞争,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确 定教学目标时以实际运用为出发点,在学中用,用中学。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大华二小季延峰老师参加上海市英语教师教学评优的参赛课:oxford english 2b unit 4 《in the park》第二教时let‘s talk.季延峰老师是我区英语教师队伍中相当优秀、相当有活力的青年教师。本堂课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一名青年男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充满生机的教学魅力。今天我想从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与设计,教学方法与过程,教学效果与教师素养四个方面进行点评。
一、合理的设计中体现明确的教学目标 1.课的开始,教师询问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做的事情:can you sing an english song? can you dance? can you walk? can you swim? 由此自然地展开本课的话题,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进入比较真实的交际场景,学生在回答的同时会唱的就唱了起来,会跳舞的就扭了起来,全体学生在笑声中开始进入兴奋状态。2.接着老师以运动会sports meeting为话题,继续进行交流,what can you do in the sports meeting? i can play? in the sports meeting.谈谈运动会上各人擅长的项目,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运用情态动词“can”表达某人的ability,并恰当地给予拓展,即在问答句中加入了“地点”。在这个操练环节中,老师给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操练语言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在众人面前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听课的老师能从他们脸上看到一种成就感。3.然后教师将话题自然地从sports meeting 讲到了其中的一个项目:skip the rope,恰当地引出了新单词skip.当学生与老师一齐沉浸在i can skip like this.这样跳、那样跳地时候,老师手中舞动地绳子不小心失手飞到别处去了。这时学生为老师要拿到这根绳子而想尽办法:you can fly.you can stand on the chair.you can jump.you can play football.you can play basketball.体现了信息差、交际性。老师也按学生所讲的一一进行了尝试,但都没有成功的拿到挂在树上的绳子。此时,学生的思维完全被激活,老师适时地让同学看了一段动感十足、喜闻乐见的迪斯尼动画,片段中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各种场合的climb,学生马上就将新词汇运用到刚才没有解决的问题中去。两个重点单词skip climb的教学就这么顺利地解决了。4.最后,2008奥运会这一素材的运用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教师将学生分成yao ming team and michael team,进一步操练已学句型。在加油助威声中,相信英语学习对于这批孩子来说已不再是形式、负担,他们完全enjoy it.接着,在i love beijing,like sam and may?的儿歌声中结束了本堂课的全部教学。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极好地与生活、社会、世界结合在了一起。篇四:英语评课稿
初中英语评课模板
老师的这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英语阅读/对话课。老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在本
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很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基本完成情感目标。2.本堂课教学重点突出,在活动中突破了重难点,发展了学生能力。不仅解放
了学生的耳与口,还解放了学生的眼、脑、手,不但完成了听与说,还练习了学生的读和写。
3.教学设计形式多样。先图片导入,简单自然,做好了课前热身活动。后师生
对话,小组讨论,设计了听力、填表、朗读课文/对话,完成了语言输入到输出。4.教师关注教学方法,整堂课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借助多媒体,不断运
用实物、图片、肢体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5.教学活动设计丰富多彩、有趣。师生对话、小组活动、分角色、个人活动等。6.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体现了“学为主体,较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7.板书设计别出心裁清晰自然一目了然。8.教师运用了激励性语言,适时表扬与激励。
本堂课达到了教学要求,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探讨的地方: 1.本堂课summary中两个语言知识点,如果附上例子来讲解与回顾,更贴近实
际,有助学生更好地使用。
2.本堂课,教师在布置任务时未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导致学生现场场面有点
儿乱。
3.教师语言素质较好,但教学语言还有待丰富。这就要求我们英语老师平时多
阅读书籍、报刊,丰富课外知识面的同时,为学生做好榜样。
总之:课堂是师生共度的一段生命历程,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为此付出努力,让我们的课堂弹奏出更美的生命华章。篇五:小学英语教师评课稿 英语评课稿
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吴晓群老师对小学六年级的教学原则把握的比较准确,对教材内容熟悉,对学生分析到位。因此,在教学整体设计上,能通过语境的创设,主题鲜明的活动和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效结合,在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其主要亮点是: 1.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基于学生需求,适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吴晓群老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等,引起学生的兴趣。2.在复习单词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单词中语音字母的发音,如:drink等单词。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是非常必要的,为学生养成整体拼读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3.教学活动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在安排上,从感性到理性,从体会到应用,循序渐进,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环节非常清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运用what can i do?的句型,并能做出相应的回答。首先教师设计情境,进入主题。学生通过听教师描述猜东西的方式将学生引入情境中。然后,通过猜字游戏,图片描述等加强筑固主题。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应用学习到的语言。以上活动的完成,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其过程自然流畅,层次清楚。教师没有使用过于繁杂的语言和过于热闹的活动,在简洁明快的教学氛围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使学生在自然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语言使用的能力。
第五篇:评课稿
评课稿
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这一节课在最后安排了学生表演的形式,也很不错,学生把课本上学习的语言内化以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也是规范学生语言的一个途径。表演的情况,由学生自己来进行评述,也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前几天,我们一行在南坪中心校,跟四位老师学习了四节课,很有感想和收获。前面多位聊友对这几节展示课都做了客观的评价,下面我就略为补充谈谈自己的想法,不当之处请各位指出探讨。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的师生关系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的职能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教师是“以精神振奋精神,以气质影响气质,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因此,注重师生互动上的融合是最能感染和影响学生的重要基础,教师的自身审美情趣、观念与行动不自然地在课堂得到一定的展现,因此师生互动上的融合更易在与学生的思想碰撞中激起火花,达到师生双方身心愉悦的效果。
黄维陆老师《云南的歌会》一课中就特别关注了与学生的互动。从开头抓住“美妙有情的歌声”浏览课文,找出依据;到现实中的演唱会与云南歌会的不同,去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及将文中环境描写一段去掉与否的探讨;还是学生谈这篇文章的收获,都充分展示了这一点。
在黄慧老师《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中,对课题的解读,抓住“泊”字的字形,并让学生从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去解决这些疑问;对过去、现在的罗布泊的画面的展示,用文中词句给画面配上解说词,去表述画面的内容;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哭泣的心灵”的写作指导等等,无不体现出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
这样做不仅让师生互动起来,而且有声有色,不是做表面的虚假文章。课堂要焕发出活力、有生气,而且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接受知识较为轻松。我觉得这两节展示课给我们提供了较好的范例。
二、在师生互动的阅读中,老师还特别尊重每一个同学发言的权力,以人为本。
以往公开课的课堂中往往发言提问,是优秀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语言能力得到培养,而性格内向或基础差的学生基本上被剥夺了发言权,甚至连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没有了,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心必然受到损害。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无暇顾及这部分学生。
但是,在这几节课中老师特别尊重学生的发言,在《云南的歌会》中,老师提出:从人物外貌“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中能读出什么时?其中有个同学回答“生机”,还招来了同学的一片嬉笑,但黄老师并没有一口回绝这位同学的发言,而是认真倾听,给了这位同学表现自己的机会,结果黄老师激趣活拨的语言,让这位同学受到了感染,放松了情绪,充分思考后终于回答了这个问题。试想如果黄老师在听到这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答案时,不去点拨、鼓励,或者迅速提问下个同学,或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这个同学很可能会因为这次回答的阴影而影响以后课堂发言的积极性。
在这几位老师的课堂中也都充分展示了这一点,对学生的评价也是灵活多变,恰到好处,这无形中也给予那些在课堂上胆怯发言的同学一个无声的鼓励。
三、在教学中,能把握学生充分读书的度和个性朗读的美。
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读文本是基础。学生因读而发现领悟;教师因读而认识把握。课堂上如果不让学充分读书,他们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只能是盲目和无的放矢的。在这几节展示课中,蒋大浩老师的“学生初读——师范读(如果用录音效果更好)——生再读——齐读——自由读”用去近二十分钟,这篇短文有了这读的基础,怎么可能不好分析人物形象呢。黄慧老师“学生初读——速读——用欣喜、惊叹的语气美读过去的罗布泊——用痛苦、惋惜的语气品读现在的罗布泊”。有了这样恰到好处的朗读点拨指导,怎能不培养学生对环境的珍视感情,怎能不激起学生“哭泣的心灵”的感情涟漪呢。从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上可以看出,这几节课对学生读的时间还是把握得比较好的。
另外,关于这几节课,我还有几点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见谅。俗话说:旁观者清,找别人的不足容易,真正叫我自己上还不会有这么好。但是为了我们八年级语文老师的共同进步,所以我还是要谈几句:
每次听公开课都佩服人家老师水平高、学生素质好,就这几节课而言,每节课都是用一课时,如果我们平时这样上课,学生是否真的能接受这么多知识。这样的课是否实用,这也是一只困惑我的问题。另外,蒋老师语言的感染力有待加强;《端午的鸭蛋》课堂思路不够明晰。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和思考,有许多不当、不全面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开篇创设情境:上课开始时,提示学生啊:“我们快过什么节了?”(学生答出圣诞节和新年),随即打开课前布置好在墙上的彩灯让联系生活,闪烁的灯光把学生带到了节日氛围中,紧接着,教师话锋一转,设疑道:“拧下一只灯泡,剩下的还亮吗?”教学内容从生活中切入,亲切自然,饱含着人文的气息。
二、温故知新巧提问:出示手电筒,你了解它的电路吗?这应该是前面《电流和电路》知识的复习,但不是单调的提问,而是让学生上台板画手电筒的电路图,让学生动手动脑,活泼新颖。
三、用肢体语言—手拉手表示串并联:这是我见得最新颖最贴切的类比串并联的的首尾相接和首首相接,尾尾相接的方法。物理规律能这样表演出来,让人叫绝,这么直观的方法让学生体验“串并联”,多么易于学生接受啊!
四、注意细节:学生动手连接电路,教师提示学生操作中,应断开开关——安全和节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庭电路需要这样做。为学生服务,为生活服务,这不是我们教育之目的所在吗?
五、竞争、交流与合作:教师引导学生连接电路中赛速度,但快的还是要帮助慢的,让学生上台演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实验的结论。
六、照应:学过了新的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回来探究那串彩灯的连接方式,通过拆下部分灯泡看它们是否相互影响来推断,这灯不仅是给人看的,还可以摸!教学活动始于彩灯,终于彩灯,如此,完美谢幕!
七、生活:引入新课、复习旧课、实验操作、解决问题、应用举例、多媒体资料中人体的电流——心电(图)的测量,都围绕生活展开,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进生活新课标理念。八、三维目标:综观一节课,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人,在探究过程中学到了知识,锻炼技能,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无形中受到多方位的启迪,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影响深远。
一、精心设计,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老师在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无现象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猜想以下用什么方法证明?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在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老师没有泛泛地讲,而是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相关的题目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呆板受教的状况,一开始就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书本的距离,学生带着渴求知识的状态自主学习
二、别具一格的引导过程,突出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喜欢逐条讲深讲透,把自己所知道的内容一字不漏地传给学生,使学生学得被动、枯燥,这正是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灌输知识,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当前所进行的化学课改必须摒弃的。***老师的这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在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由学生说出实验方案后,由学生实验,出现的现象由学生分析解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盐和中和反应定义的得出都大胆放给学生,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让他们在“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知识。,三、师生、生生互动,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节课问题的设计较好地体现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如:在学完中和反应后,让学生讨论:做完化学实验后形成的酸性或碱性的废液,是否直接倒入下水道中,应怎样处理?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自然地将中和反应知识迁移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再如在学生自学完溶液PH的测定方法后,由学生测定了十几种溶液PH.以及,在学完本节课内容后,让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这样同学们兴趣高涨,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组内相互合作,同学们从团结合作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适时,适当的点拨和评价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出重过程和方法教育。
我认为:本节课在开始时,实验氢氧化铜、氢氧化铁跟酸的反应,有点不妥。因为学生对氢氧化铜、氢氧化铁这两种碱不是很熟悉。若将该实验在探究完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后完成,用它明显的实验现象,来巩固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得出盐和中和反应的定义,就更加完美了。
一、注重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杨老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能不断地鼓励学生,给学生以勇气。以无私的爱心、童心去包容学生,用甜甜的微笑面对学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动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遵循学生的发展认知规律
1、旧知引入新知。课堂伊始,教师对A 部分的食物类单词进行了复习。接着,借clock展开对话,“It‘s 10 o'clock.I’m hungry.Can I have some„?Have some„。”通过这样的free talk活用旧知,把学生带入到一定的情景中,并以一句 “ I have so many food.I‘m full,but I’m thirsty.Can I have some water?”过渡到新知。新旧知识相联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新知引入新知。杨老师在用旧知引入新知时,还能利用新知引入新知。如:从drink the Coke到drink the juice.利用刚刚学过的单词Coke来引入drink the Coke,继而也引入了drink the juice.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新知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注重创设真实贴切的教学情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带入到真实贴切的情境中,将每个单词在一定的情境中呈现。如:前面讲的 “I‘m thirsty.Can I have some water?”呈现 “water”,而后以a bottle,a cup 这样贴切学生实际的教具,依次呈现了 “coffee”,“milk”,教学了 “pour the water”这一动作。又如:show the milk,教师又是在Listen and do当中呈现,而不是生硬地把它搬到学生面前。
四、注重形成色彩明朗的视觉刺激
从教师的课件到板书,我们不难发现,杨老师是花了一番心思的。在课件中出现的chant “ Water,water,I like water.” 等,教师就根据不同饮料的特征,设置不同的颜色,给学生形成明朗的视觉刺激,从而为教学服务。在板书的设计上,教师也关注到了这一点,通过几种亮色带给学 生视觉上的冲击。这个可以做一点补充说明,我们杨老师在大学里主修的是美术专业,所以有着特别的视觉观察力,审美能力,她把这一点带到了她的课堂当中,把 美的享受带给了大家。
五、注重培养英语学习的应用能力
在课堂结束,教师设计了一个Group work,要求学生操练所学单词,运用所学语句:I like„。Can I have some„? Have some„。此活动设计一方面能巩固所学,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其次,课文中的Let‘s do,经杨老师巧妙设计,以一个Listen and number的形式得到了应用,注重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练习中。看似简单,内容却丰富。
那么英语教学,我本人会比较注重学生“说”的这一块,这也是英语学习应用能力的一方面,在课堂中,我们的老师都能引领着学生进行师生对话、生生对话,那么在课后,我们是否也能注重学生的口语交际呢?又怎样培养学生课后口语交际能力?这是我从最后这点引申出来,想和大家一起探讨的一个问题。
总之,杨老师的这节英语课上得还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不断学习优秀老师的先进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谢谢!
关于毛冬珍老师所开《摩擦力》公开课的评课稿
本节课的亮点有: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本节课运用了幻灯投影片的三幅图片所展示的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摩擦的情境,引发学生对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即科学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课堂生态化。
渗透科学方法的教学,组织了科学探究。本节课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大胆采用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组织方案交流,然后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实现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本节课选择有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开展探究,内容适当,时机把握较好。
注重了对三维目标的渗透。主要体现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如利用课堂即时资源桌子和学生手掌,让学生用手掌在桌子上摩擦,并交流他们获得的即时体验。又如: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每两位学生桌子上安放一套实验器材,让更多的学生有了体验的机会。
值得商榷之处有:
教学引入阶段: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固然可以,但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来说并不起多大作用。可否请一学生用力去推讲台前的那张大的实验台桌。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先问推桌子的学生:你对桌子是否施加了推力 桌子被推动了没有呢
然后面向大家:回忆一下前面学的内容,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根据大家的回答,桌子受到了推力,桌子应当会改变运动状态或发生形变。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桌子受到了推力既没有发生形变,也没有改变运动状态,这是为什么呢 请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这样创设的情境,让学生用已有知识去解释这个现象,却解释不了,从而产生认知矛盾冲突,心理上就有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就比较自然的引出新课题的学习。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需求。
有关摩擦分类的教学:本节课的设计是先给出定义,然后让学生来举例。我认为,学生的认知总是先有感性认识,然后才有理性认识。建议先让学生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现象,然后进行分类,最后给出一个初步的定义。
有关探究活动:探究课一般有完全探究和部分探究之分。本节课欲进行完全探究,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等完全由学生来进行。结果在时间安排显得有些忽忙和不足。建议将完全探究改为部分探究,几个影响因素的探究可以分给几个小组来完成,然后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来实现全体学生对探究结果的共同体验,分享探究成功的喜悦。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中,还是存在着教师自已“讲得较多”的毛病。应当放手让学生说,多抽几位学生说。教师穿插的语言要简洁,进行富有启发性的简短提问。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彰显他们的交流能力。
教学中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本节课将一学生的实验结果不作交流分析,随意改动。教师科学态度的不严谨必将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坏影响。当我们的教学预设与学生实际不一致时,应当及时调整自已的教学方案,充分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展开教学,对此展开讨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讨论与交流,学生就会理解做这个实验为什么要匀速拉动小车了。
这一课,有着很浓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分在里面,学生第一次接触国歌,对国歌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每周一学校都会有升旗仪式,学生对这种场面很熟悉;陌生的是往往忽视升国旗、奏国歌时应注意的事项。
当国歌奏响的时候,让学生分成不同的角色来扮演不同的人物、学唱歌曲,让学生自己用形体动作表达歌曲的内容;学生一起动手来制作国旗等一系列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来了解我们的国歌,加深学生对国旗国歌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这节课的内容和其他单元课的内容比起来,不是特别容易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己实际参与进来的活动不多,但上起来比较有特点,属于是“春雨润物” 似的慢慢地把知识点渗透给学生,主要是这课受题材所限,音乐是庄严肃穆的音乐,歌曲是优美抒情的歌曲,没有欢快热烈的音乐节奏,没有可供学生充分活动起来的因素,所以要让这节课的内容上得充实、饱满、学生愿学爱学,不是特别容易。
在这节课中,教学内容主要分成了三大块,第一部分:聆听《国歌》音乐,感受《国歌》音乐;第二部分: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并让学生根据音乐自己创编动作;第三部分:教师学生共同制作国旗。学生前半部分聆听国歌部分,要求学生必须在一种特定的场合和气氛中感受音乐,所以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包括设计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分成不同的角色,扮演不同的人群表演观看升国旗奏国歌时候的情景,都是围绕着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来亲自体会和感受国歌的庄严这个目的来服务的。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互。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的人群,可以使本来比较严肃的话题,通过学生自己的表演能够变得轻松一些,同时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2.让学生自己创编舞蹈动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与集体间的团队合作精神;3.师生共同制作国旗,通过学生自己实际活动参与,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也能够增强合作意识。
一节课能够通过教师的精心组织、设计与安排,使内容变得充实活泼生动,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学习的欲望,从而让每个学生印象深刻,这应该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今后努力和学习的方向。
语文课文《登山》评课稿
最近,我有幸听了杨小秋老师上<<登山。>>一课,不禁被她那精湛的讲课艺术所折服。在这堂课中,杨老师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注意做好“三字文章”,即立足“趣”字,倾注“情”
字,落实“读”字,整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一、立足一个“趣”字
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就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上符合学生的心理,谈学生所喜乐见。
比如:深入体会列宁上山时的心理、动作、神态是本文的重点,亦是难点。杨老师设计了学生们到教台前“演一演”、“访一访”、“评一评”的形式,请左边的同学扮巴果茨基,右边的同学扮列宁。下面的同学当评委。学生明确了当时列宁的动作与神态。首先由观看的同学评,最后杨老师又采访了扮演列宁的学生,说说当时你心里想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的“演演”、“评评”、“访访”中,深切地体会到了当时的列宁的心理、动作、神态、不知不觉地化解了难点。
二、倾注一个“情”字
课文语言文字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这正是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如何“披文入情”,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意境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呢?杨老师把情感目标贯穿课文的始终。教师的导语充满了激情,教师的范读更是声情并茂,语言文字的理解在情感带动下进行感悟。如:让学生感受这是一条“危险小路”时,杨老师先让学生边读书边看图,并结合图注上相应的词语,在看看、读读、想想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这条小路之险;然后再读课文,从列宁和巴果茨基的行动中感受小路之险,用“一一”画出描写小路危险的词句。由图到文,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感受到小路之险。为了让学生完全入情入境,杨老师巧妙地设计了让全体学生起立、背手、扭头、闭眼听“小路险情”的课文话外音。
那紧促的音乐,夹杂着巨石滚落悬崖的声音,学生自然地进入“危险”的情境中,从学生强烈的反应中可见,此时学生与其说在听音乐,不如说是在亲身走“危险的小路”。通过“临其境、观其行、闻其声”这样一个心理历程,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文章的情感相统一。在谈感受时,有的学生发自内心地说:“听了以后,我真是毛骨悚然。”有的学生吓得哆哆嗦嗦地说:“我觉得天昏地暗,腿脚发软,一步也不能移动。”还有的学生心有余悸地说:“我有一种随时要坠入深渊的感觉,真是太可怕了!”„„“危殓”之情,溢于言表,学生的感情体验可谓是水到渠成。
在经历那“危险的旅程”之后杨老师随即出示图片,展示了“美丽的日出”景象,并配有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的情感由原来的“害怕”一下子变得欣喜无比,也情不自禁地齐声朗读起来,完全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勇敢者才能饱此眼福”„„学生感慨万千。整堂课学生时而喜;时而忧;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情深意长,情感起伏跌宕。
三、落实一个“读”字
教育专家于永正曾经说过:“语文教学就是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这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杨老师正是这样做的。借助朗读,让学生肆意宣泄自已的情感,真正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杨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读的能力。读,贯穿本课教学的始终,读的方式多,读的面积大,读的要求逐渐提高,使学主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寓言、精髓以及言外之意。在这堂课上,我们的确看到了由于杨老师精心引导学生而掀起了学生的情感波澜,这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