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油市中心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永兴县油市中心学校
关于学习杜郎口经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杜郎口中学——一所普通的农村乡镇中学,在校长崔其升同志带领下,励精图治,锐意创新,历尽艰辛,孜孜以求,走教改创新之路历时八年,终于闯出了一条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之路,他们“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办学理念,独具特色的“自主三三六”教学模式,该模式遵循“先学后教”、“有疑则教”的原则,确立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而引起了全国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彻底改革与新课程不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现状和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把我校学习杜朗口经验的活动引向深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我校课堂教学的彻底改革,从而,推进教学创新,全面实施新课程,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关于学习杜郎口经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学生在校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上在课堂上度过,课堂教学是学生成人、成才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课堂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
1、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实行“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解、释、疑时间一般
掌握在10分钟左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编、点评、总结、释难。
2、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要处理好这一教学方式与传统接受式教学方式的关系。接受式教学方式主要是继承传统,探究性教学方式是发展传统,主要为学生培养能力奠定基础,二者的有机结合和合理利用将促进学生健康协调全面发展。
3、大力推广学案教学,为进一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都要实现教案向学案教学的实质性过渡,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让学案取代教案。
三、课堂教学操作的基本要求
1、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3、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
4、实现“三会”:会学、学会、会用;
5、发展“三维”: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
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主。
五、加大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调控力度
1、加大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力度。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等情况,每个组6-8人,每个组都要有学习优秀者,一般按学习成绩编号排序,让后几位上黑板展示,前几位进行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提高学习效率。
2、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一节课教师讲解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0分钟。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改变教师作用,由教、领变为启发、督促、帮助。
3、加大学生练习方式的调控力度。让学生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每个学生必须做到六行并举,即“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能评”。
4、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力度。充分地让学生展示、袒露。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
5、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树立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的观念。加大学生课内外预习自学的支配度。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把学生预习自学成效纳入评课标准。晚自习一律不准上课和讲评。
6、加大检查落实的力度。教师要为学生的预习提供目标设计,把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想全想好,能应对学生思维的多种可能和各种突发问题。加大对学生作业、随堂练习、随堂笔记、单元检验试卷
等的检查力度。
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步骤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外地经验与本土经验相结合,百花齐放、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各学部部分班级试点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实行滚动推进,力争用2-3年的时间全面推广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使我校全面转入素质教育良性发展轨道。
第一阶段:学习讨论阶段(2012年9月份)
主要是制定学习推广杜郎口经验的具体实施方案,开展学习与讨论,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杜郎口经验,准确把握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施素质教育的结合点,深刻领会杜郎口经验的要义,切实做好思想与观念形成共识和计划实施的准备。
第二阶段:研究探索阶段(2012年10月份)
在借鉴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学情、教情、校情,研究探索油市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雏形。
第三阶段:试点准备阶段(2012年11月份)
根据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小组的实施方案,确定首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班级,试点班级的所有教师、研究小组的成员进行集中培训、研究、学习,为实践试点阶段作好准备。
第四阶段:实践试点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4月)
各学部选择部分班级进行试点。一是侧重于对杜郎口经验中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和人才观的认识与实践,二是对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三是不断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
第五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3年5月-2013年6月)
通过部分班级的试点总结经验,发现典型,加强暑期教师的培训学习,根据试点的情况把学习杜郎口经验向本土化迁移,为2013年下期全面推广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做好充分准备: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培训师资,探究学习,掌握模式;开设论坛,暑期练兵,积极准备。
第六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9月开始)
在学习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出富有我校特色的管理模式,培养一支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力争在三年内做出成效,探索一条具有油市特色的教学改革创新之路。
油市中心学校
2012年9月
第二篇: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校实际情况,针对新课程改革,特拟定以下课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顺应教育教学形势发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全面提高教师整体队伍综合素质,结合我结合我校发展现状,遵循“成就教师,发展学生,打造名校”的办学思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目标,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转变教学方式,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为重点,逐步完善以“导学案”为载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鉴于我校实际,本在课改工作方面,我们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以学校为主阵地,以课标为突破口,逐步转变教师原有的旧的教学观念,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组织领导
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教导处为核心,成立课改业务指导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
长:段春辉
副组长:王硕浩
袁英才 组
员:全体教师
四、具体措施和要求
1、召开课改专题会议,明确课改的重要性,要求各科任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课改,积极响应课改号召,从自身做起,提高业务素质,探究教育教学新模式。
2、召开教研组长会议,研究制定课改教研 计划,分工负责,落到实处。
3、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新课标,谈体会。
4、要求教师以新课标为准绳,建立以“问题设计---自主学习----探究合作----展示交流”为特征的新的教学模式认真备课,科学撰写教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确保课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5、以新一轮继续教育为配合,提高教师整体业务水平和能力,认真写好课改心得体会,和教学反思,并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6、在课改业务指导组的督导下,以教研组为单位,抓好教师互相听课,互相评课工作。
7、抓好本校示范课和公开课工作,要求每个教研组,安排两节公开课,并做好评价记录。
8、以备教改检查为依据,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在课改中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实施情况,比如各科任教师在课堂上角色的转换、教学方式变化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等,并做好会议记录,及时向教师反馈。
9、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具体的评价措施,为课改服务。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南 社 中 学
2016.9
第三篇: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火烧寨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教育的“三个面向”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搞好新课程改革工作对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深远意义,从而真正实现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这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具体工作措施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组教学”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以合作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该模式中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在分层教学、分组学习和分类指导下实现的。
(2)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完全外塑的结果,而是一个在认识、实践中主动建构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主体参与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引导他们投身教学实践,使其“精神丰富”“道德纯洁”“体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丰富,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2、建构自主评价课程体系
(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的课程模式中的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更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权威。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的个人知识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比重也将大大增加,教师从知识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
(2)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改变了,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做出调整,在探究性课程上,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靠个人力量解决课堂所有问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及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新课程增加教育者间的互动关系,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的组织形式和专业分工。
三、积极参加课本开发,通过开发提高自己
1、新课程文化是一种共建的、合作的、发展的文化,需要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保证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应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2、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探索水平,教师必须成为现代研究型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研究教学,还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而且还要研究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有效性。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
异性教育转变;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静态占有者向动态研究者转变。
四、加强新课程与培训者的充电意识
1、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化,中小学教师的要求呈多元化趋势,我们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以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当前教师的培训要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关注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理论依据、内容结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帮助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提高适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个人主观能动性。
2、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专题培训、研讨,总结已经的理论,开展教育科学的研究,形成系统理论,提高继续教育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新课程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将十分复杂,而且可以预测。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的学习场所。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以适应新的变革。
第四篇: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汇报稿)
------辽中县冷子堡九年一贯制学校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我校作为沈阳市辽中县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一直十分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六年前就提出了“以课程革新为突破口,构建素质教育体系”的课题研究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改革实验,通过课程的革新、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已探索出了一条素质教育的新途径。近年来,我校多次派骨干教师参加了省内外的省、市级和我们辽中县教育局组织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学术研讨会和现场观摩会,外出学习的领导和老师先后在校内举办培训讲座,帮助全校教师了解国家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推动了全校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探索教育改革实践的热潮。观念的转变,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校的实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就我校课改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课改的措施
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新课程理念;从实践层面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在国家新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理论的指导下,从实践层
面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着重研究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选择性与均衡性。
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研究,以现代人的素质需求和学生的认知方式为依据,开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综合化的方向研究。
开展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科学、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新设立的综合课程的教学探讨,进行加强学科间联系,重组课程内容的研究。
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实践活动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开展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题研究。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重点搞好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根据我校实际,选择七年级各学科为我校课程改革的先锋团队,应用教育信息中心提供的工具和资源,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实验,探索并逐步推广信息技术条件下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二、师资的培训。
实施课程改革,首先要进行教师观念的变革,通过培训使教师明确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学习掌握科学的课程管理方法,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课程研究、开发和执行能力的队伍。全体教职员工都要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先
培训后实施课改”。课改工作中教师观念的变革是最重要的,为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要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
学校制订校级培训方案,培训内容:①中小学新课程标准解读;②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等;③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④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⑤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培训形式:请进走出、专题讲座、学术沙龙、参与式活动、大组学习、讨论、座谈等。
教学研讨。
教师教学理念的真实体现在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无疑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
(2)公开教学。上实验课、示范课。对比课、重点探究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新课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
(4)教学活动评比。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三、课改的组织
为加强实验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学校成立课程改革领导
小组。该小组由校领导、骨干教师组成,负责本校实验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实施。
组 长:喜春军赵树权
副组长:喜平年英贺
组 员:张士新何荣新朱大可孟德江陈大伟孙敏张桂秋
制度与管理,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学校在管理和指导课程改革实验中建立相关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操作,用制度来加强管理。
(1)例会制度。课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改的组织研究、管理协调和实施。每半月召开工作会议,分析、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方法、措施,并规划和部署下阶段工作。
(2)培训制度。每月组织专题性学习,形成不断培训,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改进教学方法,确保课题实验健康发展。
(3)家校联系制度。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组织学校开放日活动,组织家长听课,召开家长座谈会,听取家长、社会对学校课程改革的意见与建议。
(4)评比奖励制度。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形式多样的参与式评比活动,如评比优秀课、优秀案例、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对新课程实验中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奖励。
四、课改的评价与考核:
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作用,它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
(1)学生评价。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通过学生档案袋、平时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信心、兴趣等方面。在期末考试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作改进。采用书面考查与开放性考查(开卷、口试、动手操作、调查实践、情境体验等)相结合的方法,并探索允许学生有两次或两次以上考试机会,以好的一次作为学生的成绩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主体上,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的状况,把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相结合,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
(2)教师评价。摒弃传统的师评模式,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评价与考核教师教学工作时,主要观其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在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科研时,把教师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评价中,注意教师个体差异;注重专业和个性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校的课改工作与兄弟学校相比,起步晚,经验少,在课改这块天地上,还有很大的需努力的空间,今后,我们一定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使我校课改工作蓬勃开展,直至全面成功。
2011.08
第五篇: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2018.8.29
2018—2019学第一学期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育办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新课程实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1.严格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要求,以新的课程标准组织本次实验,为新课程体系的完整积累经验。
2.完善开发和整合我校课程资源,特别是加强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的力度,开发适合我校师生的校本课程。
3、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与考试制度,逐步形成、完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改革,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机制。
4、以素质教育的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为导向,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校的教学模式,构成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特别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大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教研新模式。
5、加强德育探索与实践,开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德育新渠道,努力开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人文教育等校本德育课程,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德育体系。
6、构建具有组织管理、学术支撑、操作实施功能的新课程推进组织体系,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形式,以促进全体教职工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支实施新课程的优秀教师队伍。
三、实施新课程理念评价
(一)对教师的评价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只是知识传授者的“单一角色”。而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贯彻教学设计的“五核心原则”就必须从“单一角色”向“多元化角色”转变。
1、教师是给学生一个独立探索知识的空间和多元化信息渠道的提供者;
2、教师是丰富生动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者;
3、教师是课堂研讨氛围的营造者;
4、教师是学生的探索计划的指导者;
5、教师是学生探索过程中的鼓励者;
6、教师是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合作者;
7、教师是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者;
8、教师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
(二)对教学手段的评价
(1)是否成为既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又是学生的学习工具;(2)是否给学生构建了一个自主科学探究的平台;(3)是否扩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4)是否实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5)是否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6)是否给学生课后通过网络自学加以指导和创设了条件。
(三)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
1、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是否体现出来;
2、是否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3、教师与学生能否交融情感,体现师生互动;
4、学生是否主动参与;
5、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否有体验,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
6、学生能否独立思考,能否发现问题,能否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7、学生是否有创新思维的火花,是否能提出探究性问题,是否有独到见解。
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研活动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力开展“合作激励”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关注教师自身发展,提高老师整体素质,不断把老师个人智慧、经验转化为老师集体的财富。实施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应由“教教材”的传统方向向“用教材”的理念转变。
1、各学科实行集体备课制。在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基于校本教研,针对教材不同章节的地位及作用,实现“设计——实施——评价——反思”的教学循环。
2、邀请课改专家和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亲临指导。
3、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做到教师每周至少互听一节课,加强教师间的相互观摩、交流、提高。
4、认真抓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做到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5、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6、每学期教师小结课改的经验,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做到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7、大力推行“导学案”的使用,各年级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于本班学生的导学案。
五、加强教师培训工作,保障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和指导思想。《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是指导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各课程标准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依据,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组织老师和有关人员加强学习。
2、成立培训组织,制定考评细则 ①成立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务处为组织单位。②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定点定时定人定主讲,并定期进行检查及考核。③把课程培训做为今后几年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并将具体培训情况记录到教师的业务档案中。
3、组织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坚持“不培训不上岗”、“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按年级分学科、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教师参加新课标的培训学习。
4、具体安排培训内容 ①要求教师要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的目标以及相关政策、措施。②学习研究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评价方法、教学评价标准、学生评价标准、学科评价标准、学生学业评价标准。③了解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④学习研究教材的编写思路、学科教学方法,备写导学案。⑤探索学生日常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六、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工作 校本教研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要坚持 “以研促教、科研兴校”的发展理念,在全校营造学术研究氛围。
1、加强课程的组织管理,成立课程工作领导小组和课程开发工作研究小组,前者以校长为组长,把握方向,后者以教研组为单位,负责落实,并对老师进行相关培训。
2、具体实施中坚持教研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做到“研有物”、“研有质”,一切围绕学生的学来开展,不做空洞研究。同时,教研要广面积,做到人人有方向,人人有课题。
七、做好实施新课程理念、标准、评价工作的宣传、总结工作
认真贯彻教育办有关课程改革的精神,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地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能力。学校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业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作为评价的重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内容包括:个人成长过程各个阶段的表彰、优秀作业、作品、好人好事、反思与体会、成长的规划等,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作为今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依据之一。
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从四个角度进行宣传即对教师宣传、对社会宣传、对家长宣传、对学生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家长、全社会广泛深入宣传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意义、内容及阶段成果,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良好社会氛围,及时了解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全社会对实验工作的理解、支持。通过宣传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新课程在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新变化而引发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了解新课程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和挑战,掌握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通过校园网,供大家学习参考,并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通过各级各类各层次的课程改革会议以及家长会与校本培训会等,加深教师、家长和学生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在校园醒目的地方悬挂与课改有关的条幅标语,定期出有关新课程活动的黑板报等方式营造新课程改革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