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一、呈现充满激情的课堂
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激情来自本身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三点:
1、立足文本,读中感悟。
语文这门学科不像其它科目,它必须立足于教材。每一篇文章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可以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开挖的资源太多大多了。但语文课终究还是语文课,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因此语文具备了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怎样来体现这两大特征呢?读中感悟是一个好法子。以教学《鸟的天堂》为例,我首先让学生先读读赞美大榕树的段落,然后问:你是如何体会到的?学生划下自认为美的句子,并注上旁批。全班交流时,边读边品:卧字好在哪儿?近看、远看都写出了榕树的什么?不可计数指什么?并在黑板上画一画,让学生读一读,师生一齐分享点点滴滴的感受,体会作者用字的巧妙性。可以说品读课文精彩片断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只有读透了才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读出来,最终使教学资源师、生、文本在对话中得以开发利用。
2、关注需要,善于激趣。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
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适时点拨,情感共振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雪趣》这篇课文通过对雪后操场上雪景和孩子们在雪地中尽情玩耍的描述,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思想感情。教学中,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把学生带入作者情意和文章的内蕴中:孩子们,当我们送走秋阿姨后,冬爷爷就会来临了。你们喜欢冬天嘛?喜欢在雪中做什么游戏呢?能讲述一下你们快乐的往事吗?这样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此时对雪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得到升华,思想受到教育,文与道并行,相得益彰。
二、关注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
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以《问银河》为例,我让一部分学生对美丽神秘的银河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让另一部分同学扮演银河来回答他们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并通过课前布置的查找银河的资料来告诉孩子们真实的银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这种宽松融洽的氛围内,通过游戏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情境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曾总结出这样的情感推进的发展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这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三、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
学好语文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如我在教学《让我们更健壮》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进行体育活动和做游戏的情景,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讲述自己快乐的经历。我就相机把他们说到的体育项目的名称写在黑板上,进行识字教学。同时渗透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教育学生要多锻炼身体,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壮!将来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如我在教学《画鸡蛋》一课时,我问学生鸡蛋是什么形状的,大多数学生说是椭圆形的,这时他们也就认可达芬奇对老师说的话了,是呀,鸡蛋
都是椭圆形的,为什么老师却一直让达芬奇画鸡蛋呢?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就采用了实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鸡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状,最后点明老师让他画鸡蛋是来训练眼力和绘画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训练才能扎实过硬的。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中,通过生动的画面,学生体会到下雪时的高兴心情,理解了小画家们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第二篇: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
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
在上语文课的时候,不仅要解决难懂的字词。而且字里行间处处包含着哲理性的思想,需要老师去点拨,而不是灌输。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领会其中的思乡奥秘。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在山的那边》中,有“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山是重重艰难险阻,海是理想境界。用信念凝成的海是指要达到理想境界需要用自己的信念去克服困难,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这里不需要你去告诉学生这是什么一回事,而是需要你用生活事例去点拨、启发他们心中那幼小的心灵,感受获得知识的欢喜。
我上了一堂不太成功的作文课,为什么说不太成功呢?因为我只简单地讲了怎样写作文的一些步骤已经你们作文出现了那些毛病。反应很冷漠,就像水灌输到两头空的水管一样,一边流入,一边流出。应该想过滤器,营养先吸收,那些没用的再排出去。另外在讲课中也有知识贫乏的毛病,除了我准备到的内容,我不知道还要讲什么,也不敢再讲什么,生怕多讲了出错。我也知道一些写作大家,如:鲁迅、老舍、辜鸿铭、郭沫若等人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方法,如果也拿出来讲讲,既生动形象又让同学切实掌握到一些有用的写作方法。事实胜于雄辩,学到了知识也感受到了大师的力量。
声音的好坏是毋庸置疑的,不在于喊,所以不在于大声喊,这样反而很累,效果也不好。声音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特点是震撼力和穿透力,也有起伏性,能够不时惊醒那些想思乡流离在外面的同学,让他们都投入到课堂的气氛当中。有研究表明,一堂45分钟的课,学生最多集中精力25分钟。为了最好的提高上课效果,标准的普通话是必须的,经过严格师范教育而走上岗位的教师,普通话一般都是无可挑剔的。但是重点是个别词语的发音,有的老师贪图一时的悠闲凭自己的猜测来判断,往往会造成失误,给学生予误导。因此,凡是遇到自己觉得有疑惑的字,一定要勤于查字典。
上一堂好课,除了掌握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有生动延伸,可以说没有延伸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这就要求语文老师有渊博的学识素养和敏锐的思维能力,能够把知识贯通,学以致用。博学是重要的,在备课的时候,因为你的博学可以很快地联想到这节课的相关延伸,从而查阅,做好准备。在讲课的时候,因为你的博学,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可以灵活地贯通,没有死胡同。敏捷的思维是重要的,因为你的敏捷可以很快从众多的事件中得到一般性的规律,从而给学生予启迪。就像是七色彩虹,简单的几种颜色有无穷的变幻。最忌讳的是老生常谈的的模式,讲那些平凡而枯燥的道理,还美其名曰:强调。殊不知学生在家里也可能“享受”过这样的“强调”,这样就会造成厌学的情绪。这不仅是课堂的失败,更是教育的失败。
课堂的提问、举手发言至关重要,这是师生互动,老师了解学生,学生接受知识的最好方式。最好是在课堂上用极其引导性的语言煽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想发言,想讨论个究竟,让他们充分地开动脑筋。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主导课堂,可是对老师的引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一个有力的引导加上含有思想性的点拨,很难想象课堂会精彩。
师威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幽默的老师,威严的老师,他们都有共同点:讲话有份量。课堂的纪律有保证。事实上,上课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上法,但是内涵、精神是相同的。我们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也要保持前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
2006
第三篇: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每个语文教师都喜欢听好的语文课,也都希望把自己的课,上成是好的语文课,让学生喜欢,也让自己痛快。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课呢?虽然我们很少听到纯粹的好的语文课,但总结大半辈子听过的或上过的语文课,我以为能给人新知、给人启迪、给人愉悦、给人振奋从而让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的课,还是会有些共同的特征。作为一种努力、一种目标、一种理想,力求把我们的每堂课上成好课,或使每堂课具有一堂好课特色的若干亮色,还是应该的。因为这样的课,学生既投入也轻松,老师也既愉快又得意。
怎样判断一堂大致算是好的语文课呢?
从课堂教学的结构看,它的各个环节的设计应体现着教师精心准备过的匠心。课前的导入、问题的提出、课文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等,应具有完整的、有机的、谨严的时段结构,也具有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的逻辑结构,能给人详略得体、张弛有序的整体美感,也没有什么大的遗漏或拖泥带水的尾巴。那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学生仍被搅得云里雾里的课,常常是由于课堂结构混乱造成的悲剧。有时我们备课时在课堂结构上稍一用力或略作调整,效果可能就会大不一样。
从教学目标的设定看,它应是明确的、单纯的、实实在在左右着我们的教学的设计,自觉地或自然地控制着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与新问题的生发、讨论,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指向,都在为着引导我们的学生去感受文章独特的深刻的思想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切忌漫无目标的“互动”、瞎忙。
从教师的教学语言看,它应是准确的、简洁的、明白晓畅且生动形象的。讲解时,应是富有逻辑性和煽情性,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力量和语言的魅力;与学生对话应是平等的温文而雅的,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民主和教师的亲和力;提问的设计和疑难的解决应是富有启发性的,看去也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充满着教师的教育睿智。
从教学过程看,它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单向传递,而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将各种有关的信息要素激活,在多向传输的过程中,主体的思维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研读文本、质疑问难、切磋商讨、热爱读书、学会读书。教学的最终目标指向,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生自己生命的乐趣和生活的需要。
从板书设计看,它应该既是简洁的也是提纲挈领的,能用较明快的文字清楚地揭示出课文的结构和思路,直观到文章的内涵。
语文课堂是我们对学生实施人的培养的最重要的舞台,在这里可以展现我们对一个个高尚灵魂精心打造的过程,当然也可能会在我们拙劣的演技下,使学生精神疲惫、慧智丧失、灵魂扭曲,那么我们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因此我们要十分珍惜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良机。这个珍惜不是那么容易被每个人所关注的,而一个有正直良知的教师是不得不考虑的。
一堂好的语文课须依赖于教师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教育机智,更依赖于教师丰厚的人文底蕴和深刻的思想见地,另外如经验和善于对经验的总结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必须努力把自己的课上成好课,因为我们很容易(事实上也常常是)把自己的课上成不好的课,而一堂不好的课就是对学生的折磨,对语文的美感的戕害。
第四篇: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
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可,所支持,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不仅仅在课堂上。在新的历史条件,要想做一个称职的、优秀的,尤其是受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那究竟该怎样来上好语文呢?结合这些年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这些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首先,储备于平时。
“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对教师知识拥有量的一个比喻,可以看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具备很多知识,尤其是语文教师甚至应该是一个“杂家”。不但要有教学用的语文专业知识,如语言学、文字学、修辞学、文章学等,还要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而且要对其他各门类知识的了解和涉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多读书、多学习。读叶圣陶、夏沔尊、于漪等语文大家的作品,向当代优秀的语文教师学习,向魏书生、李镇西、韩军、李海林等学习。读专业书刊,订阅一些上档次的语文专业杂志,了解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比如《语文学习》、《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等。读非专业书刊,尤其读大量地文学书刊,这是为进行教学实践的需要,可以使教师学
识渊博,这样一旦有教学需要即可信手拈来,让知识服务于教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赖和崇拜,“亲其师,信其道”。其次,准备于课前。
每次上课前,对于所要导学的内容都要熟稔于胸,绝对不打无准备之仗。
反复诵读所要学习的知识或文章,仔细揣摩,全面地、多方位了解尽可能多地发现知识点,结合编者的选遍意图,提炼出最主要的导学目标,据此设计出教师导课的努力方向。导学目标一旦确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要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方案,来完成导学目标。此外,还要大量阅读与此次授课相关的资料、图片、背景知识以及其他介绍,去粗取精,选择对教学有用的材料。
除去充分准备所要导学的内容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对于所要学习的文本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会不会对所导学的内容产生共鸣。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呢?如做游戏、竞赛、接龙、分组、才艺比拼等,每一个环节要用多长时间,由几个人活动,都预设出来。知识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会问怎样的问题,怎样分层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步入文本之中去欣赏,去感悟,哪一类问题由什么水平的学生解决。全面地,深层次地站在学生的出发点上对所学进行预设思考。
另外,决胜于课堂。
所有的准备都是为课堂导学服务,教师与文本对话业已完成,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已经通过预习也进行完毕。课堂导学是完成导学目标的主阵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抓住课堂导学这个环节。
通过由浅入深式的缓缓行进,带领学生进入文本,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主动地进入到文本情景之中去,去品位、去感受。教师逐步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生与生互动,师与生互动探究答案。这样一来情感体验就会全面,达到学习的目的,下面以经典篇目《变色龙》为例来谈一谈。
导学进行之前,布置好预习,先让学生预习好有关的知识。上课开始让两名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介绍,比一比谁知道地多,记得准确,布置学生出声朗读课文,读后提出较易的问题,本课的人物有哪些,故事情节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很简单,在班级内讨论解决不需要教师处理。接下来的问题是:奥楚蔑洛夫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是怎样认为的?文中的环境描写在第几段,有什么作用?军大衣的脱和穿有没有深层次的含义?你怎样看待当时的社会现实?由浅入深的逐一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来研读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一旦解决基本标志着学生对文本的掌握。在导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尽量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去,教师进行
巧妙地艺术地点拨,整个过程要营造民主地课堂,这样对于文本的理解会更丰满、全面。
最后,巩固于课后。
语文学习不能不掌握住知识,掌握知识是肯定的事实,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后时间如何运用有一个准确地科学地指导。依据教材上的练习题及其他相关的资料,设计出精当的作业,这是为巩固知识而做的努力。写作类的习题有两种巩固模式,一种是片段练笔,另一种是根据所学的文本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命题写作练习,可以是日记和作文的形式。从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去巩固,当然这里也有情感体验融入其中。有布置,有批改,有反馈,这样对于学生的促进作用肯定是很明显。从文本出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的指导,也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下面以经典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来谈一谈作业的设置。学习完本课之后,可以布置两个方面的课后作业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第一,查找阅读莫泊桑的作品,课下去图书馆或者上网寻找相关的作品,对莫泊桑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第二,布置一篇命题日记:“在去巴尔赛岛的船上,一身西装革履的于勒出现在菲利普夫妇的面前。”展开丰富的相象,进行续写,尤其是回来时的景色应该怎样描写,一定结合课文内容来写,设想故事高潮和结局部分。
语文教师若做到以上几点的话,那么所上的语文课就会更有效果和价值。我们知道每一篇入选教材的文本都经过编者的仔细推敲,是很优秀的篇章,语文教师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文本中间去,去研读,去探索,去发现,在把这种收获和体会在学生身上得到延伸和拓展,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惬意的事情。经过这样一堂堂语文课的学习,语文课就有趣多了,在加上大量的阅读,慢慢地学生自己就会学习语文了。
第五篇:怎样上好一堂小学语文课
怎样上好一堂小学语文课
泗水县苗馆镇赵家村小学
蒋燕
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旷神怡;就像欣赏一首名曲,久久余音在耳。那么怎样才能讲好一堂课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体会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国教育学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我国古代也有“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重要阶段,也算是一个人一生学习的起点,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可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学生获得好成绩的关键。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专心听讲、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勤学好问,积极发言,出声早读、勤查工具书、阅读书报、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学会分析、讲究效率、珍惜时间、自主学习、团结合作、创新意识等等。当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反复性,它不仅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更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反复的强调、长久的坚持,想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注意以下几点:
1、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含很多方面,它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能力提高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专心地听、说、读、写,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大量阅读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反思的习惯、勇于创新的习惯等。
2、严格训练,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一心向学”的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教师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形成,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
3、以身作则,给孩子作榜样
模仿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孩子来说,能否引起模仿,取决于教师、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表现。因此孩子在校学习时,教师应做好指导、监督等工作,上课决不能心不在焉或接听电话,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讲话,及时解决有关问题。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应以身作则,自觉学习,如读书、看报等,能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共同学习则更好。大人不应该一方面要求孩子专心学习,另一方面自己又在起劲地玩扑克、看电视、猜拳行令等。这样既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给孩子的过失留有借口:你都没做好凭什么严格要求我,使习惯培养为空话。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每一堂精彩的课都离不开老师的精心设计,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有一个整体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俗话讲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要获得精巧务实的教学设计,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1、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案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备教材:备课前,教师应反复通读教材,用心解读教材,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在本阶段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出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切不可在对课文内容还不熟悉的情况下,盲目看教学用书对教材的分析,禁锢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二是备学生: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不能脱离学生
实际,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前应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接受能力等特点差异,关注共性、突出个性、有的放矢。三是备教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在备课时,应把如何教法写清楚,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情和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最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
2、学生在课前预习上要有准备
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被大家看重,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要落实预习环节就必须做到:要让学生认识预习的重要性,如:可以开展以预习为主题的班会,让大家谈对预习的认识;在课堂上多表扬认真预习的同学,让这些同学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谈预习对学习的帮助,引导大家认清预习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开学初,教师应专门抽出时间对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要落实预习的检查环节。可制一张预习检查登记表,由组长根据预习要求逐项对照检查,由语文课代表和老师临时抽查,负责人对每位同学的预习情况在表上登记,使每位同学每一课的预习情况一目了然。对预习完成认真的同学进行表扬奖励,完成不认真或未预习的同学要提出严肃的批评或适当的惩罚,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自觉性。
三、提高老师自身素养
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可爱、思维敏捷、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教师具有广博的学识、丰厚的理论和高超的教学技艺,是上好一堂课的保障,也是高效课堂对教师的内在要求。
1、苦练基本功
俗话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连基本功都不过关的教师,谈何赢得学生的信赖和佩服,谈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因而教师应做到内强素质,外练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多研习教育专著,熟悉新课标和教材教法;多学习名师的教育随笔,观看他们的课堂实录,领悟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要勤练三笔字、普通话、课件制作等教师基本功,以提升我们的教学素养。
2、会读书,多读书
很难想象一个仅靠几本教参和辅导资料、词贫味乏的老师能将语文课上得很生动,想要纵横千万里,驰骋天地间,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就要静下心来多读点书,多点文化沉淀,俗话说,博大才能精深,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良好的基本文化素养,想要让自己的课堂如行云流水就成了虚妄之谈。教师要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脑子中建立一个“活书库”,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这样才不会成为一个只会用文章学原理来解读课文,以追求“机械得分”技巧为目的的“教书匠”。
四、构建和谐课堂
语文课堂应该是富有情趣的,富有诗意的,师生沟通应该轻松活泼。它不需要严密的逻辑,也不需要一步一步无懈可击的证明,应该是那种沐浴着阳光,倘徉在浪漫的沙滩上慢慢去享受的感觉。在任何针对学生展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认识的主体,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思想状态、情绪变动都是影响我们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高效率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想让学生处于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就要把他置于一个愉快、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去,也就是说教师要努力构建一个和谐课堂。
“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和谐课堂就是 “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和谐课堂的构建,教师是主要的参与者,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把握课堂规律,辅以各种教学手段,努力构建一个和谐教学课堂。
1、努力创建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是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根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严师出高徒”等所谓的教学方法和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暴露出它们的弊端。单纯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权威已严重忽视学生的个性、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谐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平等地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尊重和信任,教师和学生应
该是平等、民主、合作的伙伴关系。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2、努力协调良好的生生关系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从某些方面说明了什么?说明一个人单独的能力很强,可是合作互助能力却欠缺。我们过去课堂中就过于强调学生独立思考。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应体现: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教师可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合作表演节目,合作完成练习等,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总之,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以“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基石,以“精设的教学过程”为阶梯,以“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为保障,以“构建和谐课堂”为催化剂,才能真正成为一种吸引学生的磁性课堂,才能真正让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处于一个最佳状态,才能真正算得上一堂好课。
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激情来自本身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我将把上好每一堂课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孜孜不倦的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