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⒈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很多学生因为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
⒉ 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研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
⒌ 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参入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要学”。
⒍ 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对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式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进度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时间是从2009.9.1日开始到2010.1.29日,去掉第一周军训及国庆长假,共有教学周19周,教学内容是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时间安排 内容
2009.09.07-----2009.09.2
2009.09.28-----2009.10.1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2009.10.19-----2009.10.32009.11.01-----2009.11.0
2009.11.09-----2009.11.22009.11.23-----2009.12.2
2009.12.28-----2010.01.1
2010.01.18-----2010.01.2第三章 相互作用 1——3节内容 复习迎考 第三章 相互作用 4——5节内容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课题研究 复习应考
四、采取的措施:
1、摸清学生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组织,完成教学任务。
2、抓好课堂效率。上课力求高效,精讲精练,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成绩。
3、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单元复习和测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4、做好训练,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能分组实验要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定要演示,要认真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6、加强集体备课,群策群力。
第二篇: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选自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对实际物体建立一个最简单的物理模型—质点模型。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描述质点运动时必须明确所选择的参考系。为了准确的、定量的描述质点的运动,还要建立坐标系。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础知识,教材中逐步展开这些内容,最后介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本节介绍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不仅是这一章学习的基础知识,也是以后力学各章学习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在实践中有广泛的、重要的应用。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提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2)难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四、教学突破
课前师生收集丰富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身边熟悉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有关物理概念,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究和思考。
五、教学流程设计
(一)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反映物体运动的视频,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请同学们思考回答:这些场景中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在物理学中,什么叫做机械运动?举例说明。
2.对学生的举例分析给予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总结机械运动的概念。
3.指导学生分析视频资料,指出: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诗人可以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描绘气势磅礴的瀑布,画家也可以用美丽的画笔描绘出动感十足的情景,那么,我们怎样描绘物体的机械运动呢?即怎样地描述物体上各点的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呢?
(二)物体和质点
教师活动
1.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要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都具有大小和形状,在运动中物体的各点的位置变化一般说来是不同的,所以要详细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多媒体展示三幅图),在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图片中,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注意地球同时又在自转,所以地球的各部分离太阳的远近在不断变化。
2.分析:地球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约为12800km,与太阳相距1.5×108km,也就是说地球直径约是它与太阳距离的万分之一。当我们讨论地球的公转时怎么看待地球?有什么巧妙的方法?
3.指导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想到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采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即不考虑物体各部分的差异,把物体简化成为没有大小、形状的点,或者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4.可见,引入质点是为了使物体的位置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使物体的复杂运动转化成点的运动。
5.总结得出①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即没有形状、大小、体积而具有质量的一个点,质点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②质点是人们为了使实际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引入理想化模型,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尽可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物理学上经常用到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抽象。
6.进一步说明:物理学对实际问题的简化,必须从实际出发,撇开不考虑的(只能是与当前考察无关的因素),和对当前考察影响很小的次要因素。
1.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研究地球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大小而引起的地球各个部分的差异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把它视为一个点。 忽略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把地球看作一个点时,能够忽略地球质量吗?
听讲,记录,认真体会,理解引入质点的意义。
3.讨论①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②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③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关于质点简化的条件
一个物体能否抽象成质点,并不是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大小,这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①平动的物体一般可以看作质点
做平动的物体,由于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用一个点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的大小、形状就无关紧要了,可以把整个物体当质点。
例如: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身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相同,当我们把汽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它的运动的时候,就可以把汽车当作质点。当然,假如我们需要研究汽车轮胎的运动,由于轮胎上各部分运动情况不相同,那就不能把它看作质点了。
要注意的是:同一物体在不同情况下有时可看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到上海,研究火车的运行的时间,可将火车看成质点,而火车过桥时,计算火车过桥的时间,不可以将火车看成质点。
②有转动但转动为次要因素
例如:研究地球公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③物体的形状、大小可忽略
再如:乒乓球旋转对球的运动的较大的.影响,运动员在发球、击球时都要考虑,就不能把乒乓球简单看作质点。
(三)参考系
1.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
2.让学生观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①得出什么结论?②就图1.1-4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
小结
①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一个物体一旦被选为参考系,就认为它是静止的。在选定参考系后要假定自己站在参照物中去观察物体的运动,即“参考系上长着观察者的眼睛”。
②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同一参照系,比较才有意义。
③在运动学中,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选择参考系时应以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在没有特别说明时,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例如,描述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而静止不动的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
(四)坐标系
1.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人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2.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3.总结:①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坐标系是在参考系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概念,是抽象化的参考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条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就能准确表达物体的位置;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同一平面运动,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当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需要建立三维坐标系。
①一维坐标:描述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即物体做一维运动时,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如图1-1-1所示,若某一物体运动到A点,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A=3m,若它运动到B点,则此时它的坐标XB=-2m(“-”表示沿X轴负方向)。
(五)巩固练习,交流和小结
教师活动
出示课堂练习;
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知识;
组织各小组成员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教师对该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肯定和评价。
学生活动
按照要求完成课堂练习;
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回顾本节知识;
在相互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做好书面总结;
听老师总结,补充修改自己的书面总结。
现在是不是感觉物理网为大家准备的高一上册物理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计划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2
期中考试过后大家就要回归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了,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教学计划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不知道大家都理解了吗?
一、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弹力
知道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特点,理解重心的位置与质量分布和物体形状有关;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会确定弹力的大小;知道胡克定律并能熟练运用胡克定律求解弹力的大小;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弹簧组劲度系数讨论不作要求。
教学计划具体安排:苏教版高一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计划
二、摩擦力
知道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并能确定摩擦力的.种类及方向;理解滑动摩擦力,理解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材料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会综合力学知识求解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问题;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教学计划具体安排:必修一苏教版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范例
三、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知道什么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掌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并用来解决平面问题;能用平衡条件分析物体受力及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平衡问题;能结合受力分析,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物体的平衡等知识解决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力学平衡问题,如联系交通运输、体育竞技、人体骨骼、医疗保健等。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3
一、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先进教学理念
本学期中,我们高一备课组的全体教师,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学习新课改的教学理论,力求强大的理论为指导,把高效课堂的理念应用到教学工作中,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全体学习,集中讨论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积极参加学校和教研组开展了的讲座和教研活动,我们高一物理组的全体教师,要求能认真学习,利用教研活动和备课时间,进行讨论。并且能够根据学习的内容,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力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第二、以理论为导向,进行教学实践
在这学期,我们备课组的全体教师,在一起讨论了并解决了很多问题。总结收益大的有:教师怎么样指导,立足于课堂教学,克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习惯方式?怎样突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动机和行为?怎样合理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怎么样合理设计课堂提问?怎样处理导与学的关系?通过这学期的学习讨论,很多教师都注意改变课堂,不做无效提问,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高效课堂的理念指导,进行有效教学。通过理论学习,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高效课堂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我们每一位高一物理教师,还自已大量阅读教育书籍,切实改变教育观念,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力求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得更好。
二.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互助互学,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前提。对于我们备课组来说,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必须加强学习,互相交流,通过搞好集体备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把握好新高考要求,正确了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我们备课组坚持每周三第7节课在物理组办公室开展集体备课。
第一、每名教师都养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
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实际上我们也是针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因此,每次周三的集体备课,主备课教师的备课内容包括两部分:对上周教学内容的总结和下周的课程内容如何教学。通过集体讨论,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
第二、积极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听课和集体评价
集体备课、集体听课和集体评价是我们这学期高一年级物理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的主要方式之一。其长处在于,教师有了互相切磋教学问题的伙伴,教师之间可以分享备课资料和课堂教学技巧,可以共同分析教学情况,共同磋商教学改进策略,以加强教师对自我教学的关注和改进,同时也可以学习同伴的教学经验。与此同时,通过组内互相听课,包括同一年级,取长补短;跨年级,学习经验;也组织听其它学科的,取道于他们的新方法,新理念。然后通过教研活动或集体备课时间进行讨论。大家互相查缺补漏,信息交换,经验共享。要求每周至少听一节课。
第三、积极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
本学期,为了让新教师快速成长,壮大物理组的力量,本组积极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通过“老带青”、“结对子”,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求。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通过老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新教师的汇报课等方式,促使新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带动了整个高一物理教学的发展。本组结对学习分组如下:
李XX——刘惠利 史军录——冯少辉 刘君侠 王金会——赵洪斌 董亚珍
三、坚持听评课
每周至少听一节课,并认真评课。
四、坚持业务学习。
业务学习笔记至少1万字左右。
五、加强校本研修
学期末应撰写解题报告。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学生现状制订教学计划,狠抓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搞好基础知识、基本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大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下学期高一物理教学计划通过本学期物理教学,达到学生三基过关,能力增强的目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教材上的习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辅导资料上的习题,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研究好《考试说明》、教材
在高一物理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者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知晓本科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的水平,在遇到教学难点时,要适当延长信息传输过程的时间,采取让学生分步达到目标的思路来突破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还要研究初中教材,了解初中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教材和学生实际状况,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切不可操之过急,要科学把握教学要求,循序渐进。
2.加强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①在教学中,要注一是在教学中,要注意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形成与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概念和规律的由来。讲授概念要让学生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规律要让学生掌握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②要重视概念、规律之间的比较对比,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区别、联系、对比,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用学科语言来表达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③要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使学生对概念和规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让概念和规律准确、深刻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的`烧夹生饭。
3.坚持直观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采取抓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来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规律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许多物理模型难以理解,不可想象。针对这种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好学生的学习能力
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象、插图、阅读材料、注释。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②指导学生听课。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听,不懂的要仔细听,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③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链,且容易遗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如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
④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如伽利略的关于力和运动的理想实验),控制变量法(如牛顿第二定律),物理归纳法(如牛顿第三定律)等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得更加深刻,同时学生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这样做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5.重视学生的知、能训练,搞好习题课的教学
①训练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训练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上来。
②训练要扎实,例题、练习的设计应该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高一学生的实际,高一阶段的习题主要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不要急于将综合性比较大的题目拿给学生。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例题和练习的数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
③作业布置检查落实到位。首先必须要求学生交、交后教师必须批改、批改后必须讲评、讲评后必须要求学生自己订正,这样才能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对自己布置的作业检查落实不到位。久而久之会打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的积极性,有的甚至抄作业。
④在讲解例题或练习时,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和使物理过程图景化上,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要注意引导学生作反映物理过程的示意图,这是将物理习题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
⑤要加强规范化的训练,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对此高考也有明确的要求。如在要求计算题时: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因此从高考的角度看高中物理的规范化要求应当从高一教学时就严格抓起。具体来说应抓好以下几点:
(1)要求学生画完整的反映题目物理情景的示意图。
(2)要求学生对字母、符号的书写要规范化。
(3)要求学生解题时必须有文字说明。
(4)要求学生必须写出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总之,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
6.组内教学要做到四统一:
统一教学进度和知识深度,统一作业,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知识检测。
四、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及进度表
①上学期高一物理教学内容:
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选修3-5动量
②具体教学进度安排:
第1-3周第五章曲线运动(单元考试)第4-8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考试)第9-10周期中考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11-15周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16-18周选修3-5动量
第19-20周期末考复习
第21周期末考试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5
老师想要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就必须有针对的去教学。
一、基本情况分析:
⒈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学生因为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
⒉ 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研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⒌ 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参入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要学。
⒍ 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对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式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采取的措施:
1、摸清学生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组织,完成教学任务。
2、抓好课堂效率。上课力求高效,精讲精练,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成绩。
3、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单元复习和测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4、做好训练,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能分组实验要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定要演示,要认真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学期人教版物理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6
认真落实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观念,跟上课改发展的新要求。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落实学案导学和分层教学,深化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评价、反思,落实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落实三讲、三不讲的教学原则,使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手段落实到课堂实践中。参照联合校整体高一教学进度计划,结合本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高一物理教学内容是:期中考试前完成物理必修2,期末考试完成物理选修3-1第九章。
本学期我们将集中精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扎扎实实备好每一节课,落实到每课有教案、学案、课件,为组内的课题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学习方法指导的有效性研究,进入到课堂实践、反思提升做好一切准备。
2、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做实学案导学,精心设计学案中的每一环节,帮助高一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学案设计既要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又要结合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的实际情况,增设自我拓展栏目,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讨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包括新授课、复习课以及试卷讲评课,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加强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密切师生关系,做学生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加强课后辅导答疑和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克服所教班级较多、学生较多等不利因素,加强教学效果的反馈调查,及时调整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4、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正确认识课堂管理的重要性,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向课堂管理要效率。加强课堂的设计和组织,保证杜绝无案上课现象出现;课堂提问切中主题,讲求参与度,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课堂小结做到简洁精练,课堂教学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体现课堂教学内容有层次性,增强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信心,提高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规范教学行为,实行学案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备课、上课、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等各个环节中高标准、严要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5、加强集体备课。按照学校的要求每周二次集体备课,不让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充分发挥全组教师的智慧,深入细致地学习《课程标准》和《教学评价标准》挖掘教材,保质保量地完成各备课组制定的集体备课任务,在备课重坚持做到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注重研究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做好记录。特别体现出集体备课的相互促进的作用和有利于教学实际,有利于形成教学风格个性,有利于促进教研组内的良好向上的气氛、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的隐形作用。
6、加强学科竞赛指导,争取使学生的竞赛成绩有所提高。
一、精讲精练
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作为教师首先就要讲清楚,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听懂,学生只有会自己解题才能说明已经听懂了,所以要对题目编排、讲解优化组合,而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力。
1、精讲: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这也是课改的要求。教学时应注意:
①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
②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
③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
④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⑤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物理表达式应该相同。
⑥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其次,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2.精练: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最高的效率获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回家作业保证每一次都能让学生认真仔细的完成,决不盲目图多。
二、及时的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三、对于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四、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但是余要吸取过去一年的教训,与学生搞好关系决不是与一部分学生亲密无间,而是要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五、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1.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生主动式互动教学,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过程,而是学生主动获得学习经历的过程,教师以一个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教师以话题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总结出结论。甚至可以像说相声一样,与一名或多名学生在讲台前探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但是问题是如何指导学生的考虑从正确地思路出发,不然时间有限,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
2.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信息技术是工具,是平台。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是很重要的。可以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料,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很好的信息获得途径。多媒体又是课堂教学的先进手段,通过视听,可以把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即时的反映出来,一些重要的板书、表格和图片、例题很方便的就可以在教室里面展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又可以把实验演示的活灵活现,物理模型也可以通过课件分析的透彻有余。但是多媒体设备我认为不是用来投影简单的上课讲稿的。所以我上课用多媒体设备主要是用来展示多媒体课件和媒体资料。
新的开始,新的面貌,期待新的成绩。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7
一,教学要求
(一)教材加工: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现行普通高中课时计划》和教育部最新发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的相关规定,高中物理一班物理教材是上学期教的。为了贯彻新颁布的教学大纲精神,新教材的写作意图和编排特点,以及适应未来高考“3X”的实际需要,增加并不难。在高二开设选修课的前提下,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对高二物理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也就是说,侧重文科的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第二卷(必修),而侧重理科的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第二、三卷的一部分(必修和选修)。认真学习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注重研究学生思维特点、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因素。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科学选择教学方法。高中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避免过分要求和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规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初中物理学习要逐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二)教学进度
本学期共20周,实际授课时间17周,按每周2课时计算,共34课时。期中练习安排在第11周,期末练习安排在第21周。每章的`建议教学时间如下:
一开始,一个课时有数千次激动人心的经历
第一章描述了5小时内物体的运动
第二章研究匀速直线运动7小时
中期审查和实践
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8课时
第四章是如何求3课时的合力和分力
第五章研究了10个课时的力量与运动的关系
期末复习和练习
二、学生现状分析
对于高一新生来说,物理课程的学习要求在知识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比初中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学习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学生要经历一个从初中到高中的适应过程,作为老师要耐心的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或场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和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认真选择课堂例题和练习题,不求尽善尽美,不求难与丰,但求精与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训练的基础。
第三,教育改革措施
1、新课阶段以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为重点,完成课本习题和相应的补充题,每章结束时进行一次单元自测。
2、认真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组织集体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难度标准。
3、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和专题研究。研究的内容应该一个一个地实施和创新。此外,根据自身特点,比较了以教学、自学、训练、开放为主的四大系列教学方法。找到他们的关节。
4、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和兴趣,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
7、做好研究,落实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8
一、学情分析:
初中生所学的关于力和运动的知识有:
1、运动的描述中有参照物、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生了解到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速度来描述,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大小来表示,没有严格区分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的概念;长度、时间单位及其测量学生也有了了解。
2、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了惯性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二力平衡及平衡条件;知道了重力的产生、方向、重力作用点重心,会用公式计算大小;知道了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对大小有了定性了解。
二、以往教学中的难点:
1、运动的描述:对于速度、加速度、矢量等概念的理解。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概念,注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物理的科学思维方法。
2、匀变速直线运动:灵活运用公式图像处理问题的'能力。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播种做法和行为,培育态度与精神),重视良好做题习惯的培养。
3、相互作用:对弹力、摩擦力方向、大小的理解应用;矢量合成法则的理解应用。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和作用,多联系生活实际。
4、牛顿运动定律:对运动和力关系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精选练习题,加强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指导思想:
1、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
2、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
3、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进行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及时反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帮助,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9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进入高中,物理知识还停留在初中水平。很多同学认为初中物理好学,从而忽略了高中物理的学习。
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材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的基础。这部分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物理情境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认真学习20__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为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做好热身,按照新课程标准做好高中物理教学,让每个学生的高中物理素养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防止学生在即将到来的新高考方案中受挫。
2.认真学习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注重研究学生思维特点、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因素。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科学选择教学方法。高一学习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避免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初中物理学习要逐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与初中生相比,物理课程的学习要求在知识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学习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学生要经历一个从初中到高中的适应过程,作为老师要耐心的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搭建学生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和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认真选择课堂例题和习题,不求尽善尽美,不求难与丰,只求精准度和生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训练的`基础。
4.加强教学和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想学”。
6.重视实验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再现知识发现的过程,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采取的措施:
1.认真组织集体备课,认真编写学习案例。令状
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成绩。
3.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单元复习和测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4.积极组织组内人员多相互进行听课、评课,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5.加强实验教学,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能分组实验要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定要演示,要认真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能力目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速度的引入;
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图表、v-t图、及思考与讨论;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桥梁,也是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中比较难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还抽象。对加速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及物理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节的难点。
三、几点想法
1.关于概念的建立过程
在建立加速度概念过程时,基于加速度太抽象,让学生首先感受。让他们感受的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从而自然地引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必要性。
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从何而来?提供现有数据给学生,还是学生自己做实验获得?我兼顾了两者。本节课的关键是对加速度的理解,开始不宜通过实验来自己获取数据,否则会喧宾夺主。在提供数据时考虑到学生对数据的可信度,提供了身边的学生感觉到的百米起跑和电动车起步,去消了学生的'对数据的质疑。而在最后又通过纸带让学生自己来获取和处理数据,以期他们对加速度有更深入的理解。
2.问题的设置
思考与讨论
1:主要是引导学生建立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关于表格我没有自己填入,是想引导学生养成对多数据的对比和处理列表和做图的习惯。在练习3中让学生自己列表和填表,进一步渗透这种思想。
练习1:主要是加深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以区别加速度与速度和速度变化量的意义。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思考与讨论2:引导学生体会图象在反映加速度的优点,加深对v-t图象的理解,如何从图象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教材和高考对这一点有很好的体现。
练习2:由思考与讨论2的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使学生对加速度有感性的认识,同时对加速度的矢量性做一个强调。第一问的设置暗示学生不要把物理学成物理。物理中图象的信息量要远大于物理中图象的信息量。
练习3在以上表述过。
3.暂时淡化三个问题
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与速度方向的关系,由什么来决定待引出牛顿第二定律再研究;第二,平均加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第三,曲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的快慢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1
【教材分析】
本节讲述功率的概念,功率公式的应用。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要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公式P=Fv的意义,要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有所理解。
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
关于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与汽车的最大速率之间的关系,最好采用课后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以便通过分析汽车由开动到匀速行驶的物理过程,使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
2、P=W/t,P=Fv的运用
㈡过程与方法
1、P=W/t通常指平均功率,Δt→0为瞬时功率
2、P=Fv,分析汽车的启动,注意知识的迁移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
投影仪、投影片、录相资料、CAI课件。
【教学过程】
㈠、新课导入
教师: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与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功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身边生活寻找做功快慢的事例,并思考机械与人或畜力做功快慢的差异。)
预测学生所举事例可能有:
1、人上高楼(如8层楼)时,乘电梯比走路要快得多;
2、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
3、挖土机与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务,人花的时间要长得多;
4、从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机比人工要快得多;
5、……
(列举生产、生活中发生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功率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无处不在,研究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物理现象,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物理规律研究的价值,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人们十分关注做功的多少。然而不同的机械或人,其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
(分析一些生产事例、工作场面,或展示一些做功快慢不同的图片。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通过多媒体手段更生动地展示这些画面和情景,使学生对做功快慢的情形有更为形象和具体的认识,从而为建立正确的“功率”概念打下良好基础。)
教师:在建筑工地上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把1t的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方式一:搬运工分批搬运,需时间3h
方式二:用一台起重机提升,需时1min
方式三:用另一台起重机提升,需时30s
上述三种情况下,把货物由地面运到三楼时,请思考以下问题:
1、用不同的方式,对货物所做的功是否相同?
2、所用时间不同,三种方式中做功的快慢是否相同?
结论:对重物所做的功相同,但所用时间不同,说明做功快慢不同。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关事例,形成初步共识:人们选用机械来做功时,不仅要考虑做功多少,还要考虑机械做功的快慢。如挖掘机做功比人快;大卡车比拖拉机做功快;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起重吊车比搬运工人做功快;抽水机比辘轳提水快,等等。研究做功的快慢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做功的快慢。)
教师:不同的机器或物体做功有快有慢,如何来衡量做功的快慢呢?请同学们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做功快慢?讨论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认识:
1、选择相同时间,比较做功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就快;
2、选择做相同的功,比较做功的时间长短,时间长的,做功就慢;
3、类比“速度”的`定义方法,用做功和完成这些功所花的时间的比值来定义“功率”;
4、……
(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可能有问题或不完整,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补充完善自己的认识。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类比如“速度”、“加速度”概念的定义方法,体会比值法定义功率概念。)
㈡、新课推进
一、功率的含义
1.定义:功W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功率。(板书)
2.定义式:P=W/t(板书)
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板书)
4.单位:(板书)教师请一位同学正确地说出定义式中各个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或焦耳/秒(J/s)(板书)
W→功→单位:焦耳(J)
t→做功所用时间→单位:秒(s)
换算关系:1kw = 1000w?1w=1J/s(板书)
说明:用已知物理量的比值定义新的物理量,是建立物理概念常用的方法。使用该方法能够进一步揭示和表述被探究对象的某些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像我们已经研究过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定义的。
5. 功率是标量,功率表示做功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快慢。(板书)
6. 讨论与交流:
小实验:把一段粉笔放在书的封面上,打开书的封面形成一个斜面,并使粉笔开始下滑。请同学仔细分析一下,在下滑的过程中粉笔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些力做正功?哪些力做负功?哪些力不做功?如果斜面的倾角增大,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倾角增大时,功率是否也增大?
提示:
⑴比较不同倾角时的功率,应注意粉笔开始下滑处的高度应相同。讨论功率时须指明哪个力的功率。
⑵实验的分析讨论,要注意所分析的是某个力的平均功率。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做功分析,可利用功率的定义式,在理论上进行推演,使思维更加严密。
7. 一些常见机械做功功率
⑴汽车发动机5×104W~15×104W
⑵摩托车约2×103W
⑶喷气客机约2×108W
⑷人心脏跳动的功率1.5W左右
⑸火箭的发动机约1×1013W
⑹万吨巨轮106W以上
⑺蓝鲸游动的功率可达350kW
⑻人的平均功率约1×102W
⑼优秀运动员短时间内的功率可达1000W
二、功率P与力F、速度v的关系(板书)
1. 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推导(板书)
教师:一部汽车载重时和空车时,在公路上以相同的速度行驶,试讨论这两种情况下汽车的输出功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预测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⑴载重汽车与地摩擦力较大,牵引力也大,由于行驶速度一样,故相同时间内,载重车的牵引力做功较多,所以载重汽车的输出功率较大;
⑵载重汽车行驶得比空车慢,因此功率较小;
⑶载重汽车比空车费力,因此载重车的输出功率较空车时要大些;
⑷……
说明:上述分析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功率与力和速度有何关系。学生分析可能会出现片面和不完整回答,教师要参加到学生的讨论分析中,帮助、启发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得出正确的答案(1)。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牵引力的功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功率定义式进行推演,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教师: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其牵引力大小为F,运行速度为v,试求此时汽车牵引力F的功率为多少?
(注意引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应用功和功率的定义式进行分析和推导。)
2.公式:P=Fv(F与位移s或v同方向)(板书)
即力F的功率等于力F和物体运动速度v的乘积.。注意F是速度v方向上的作用力。
分析讨论:由v=s/t求出的是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代入公式P=Fv求出的功率是F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如果t取得足够小,则v表示瞬时速度,此时由P=Fv求得的功率就是F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即当v为平均速度时,求得的功率就是平均功率,v为瞬时速度时,求得的功率就是瞬时功率。
总结:v是平均速度 ,P是平均功率 (F为恒力,且F与 同向)(板书)
v是瞬时速度,P是瞬时功率(板书)
说明: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故此时平均功率等于瞬时功率。
教师:汽车以额定功率在平直公路行驶时,若前方遇到了一段较陡的上坡路段,汽车司机要做好什么调整,才能确保汽车驶到坡顶?为什么?
预测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⑴加大油门,汽车可顺利行驶到达坡顶。
⑵汽车要换档,才能顺利行驶到达坡顶。
⑶……
师生共同分析:
⑴根据P=Fv知,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因遇上坡路段,汽车所需的牵引力增大了,若要保持行驶速度不变,这是不可能的;加大油门,只会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超过额定功率),发动机将因超负荷而过热损坏。
⑵这是一种正确的操作方式,当司机将发动机的速度档位调低后,速度减小了,牵引力加大了,只要牵引力足够,汽车便可顺利上坡。
教师根据课堂需要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如:
⑴汽车上坡的时候,司机常用换挡的方法来减小速度,为什么?
(汽车上坡的时候,司机常用换挡的方法来减小速度,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⑵汽车上坡时,要保持速度不变,应如何做?
(汽车上坡时,要保持速度不变,就必须加大油门,增大输出功率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⑶起重机在竖直方向匀速吊起某一重物时,为什么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越大,起吊速度就越大?
(起重机在竖直方向匀速吊起某一重物时,由于牵引力与重物的重力相等,即牵引力保持不变,发动机输出的功率越大,起吊的速度就越大。)
思考:汽车等交通工具,如何才能获得更大的行驶速度?
教师:由P=W/t求出的是瞬时功率还是平均功率??
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由公式P=W/t求出的功率,反映了该力在t时间内做功的平均快慢,故由公式P=W/t求出的功率是平均功率。?
教师:人力直接做功能否像汽车做功那样快呢?汽车做功能否像飞机做功那样快呢?人如果做功过快,会产生什么后果呢?汽车超负荷运转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人做功过快,会引起疲劳、甚至受伤、生病等,汽车超负荷工作会造成发动机熄火或烧毁。)
教师:奥运长跑运动员能否用100m短跑的速度来完成5000m的赛跑路程呢?为什么?
(奥运比赛是一种挑战运动局限的比赛,人与机器一样,不能长时间超负荷运动,短跑运动员在100m赛跑中,时间不过是十几秒,能以最大的速度跑完全程,此时运动员的输出功率是正常时的数十倍。在5000m的长跑运动中,运动员不可能长时间超负荷运动,因此长跑运动员不可能一直保持百米赛跑那样的速度。)
说明: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身边所熟悉的问题,认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以及概念的意义。
教师:你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以及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是怎样理解的?
①额定功率:指动力机械在长时间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也是机械发动机铭牌上的标称值。
额定功率是动力机械重要的性能指标,一个动力机械的额定功率是一定的,机器不一定都在额定功率下工作。
②实际功率:机械在运行过程中实际输出的功率是实际功率。
实际功率可以小于额定功率,可以等于其额定功率(称满负荷运行),但不能大于额定功率,否则容易将机械损坏。
机车启动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指牵引力的功率而不是合外力或阻力的功率。
③平均功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做功功率的平均值叫平均功率。通常用定义式P=W/t描述,只有当物体匀速运动时,才等于瞬时功率。
④瞬时功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功率叫做瞬时功率。通常用P=Fv表示,必须注意F、v与P的同时性。
很多机械的铭牌上都标有这台机器的额定功率,请同学将家里的电器设备上的额定功率都记录下来,计算家里的每部机器每天要做多少功?要消耗多少电能?哪一部机器最耗电?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
⑴当牵引力F一定时,功率P和速度v之间有什么关系?
⑵当速度v一定时,牵引力F和功率P之间关系如何?
⑶当输出功率P一定时,牵引力F和速度v之间有什么关系?
根据公式P =Fv可知,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牵引力F成反比,如果汽车需要较大的牵引力,就必须减小运动速度。课件展示下列关系:
F一定时,P∝v??(板书)
据P=Fv可得??v一定时,P∝F??(板书)
P一定时,F∝??(板书)
3.推广式:P=Fvcosα??(α为力F与瞬时速度v方向间的夹角)
说明:
⑴当F为合外力时,P为合外力做功的功率;当F为某一外力时,P为该力做功的功率;
⑵在汽车等交通工具一类问题中,式中P为发动机的实际功率,F为发动机的牵引力,v为汽车的瞬时速度。
4.学生进行测功率活动。
教师:如何才能知道在某种运动中自己做功的功率呢?请同学设计一个测量方案,并进行实际测量。
(激励积极思考、设计可行方案,动脑动手,体验科学探究实验方法和感受实验成果的喜悦。)
预测学生的实验方案可能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来进行设计实验)
方案1:学生快速跑上楼,来测量做功的最大功率;
方案2:估算学生自己平时上楼或爬山过程的功率;
方案3:设计沿某一竹杆或树杆上爬一定的高度,来测量做功功率;
方案4:利用跳绳运动,来测量做功功率;
方案5:测算自己举起杠铃时的最大功率(需要同学的帮忙);
㈢、本课小结 先让学生总结,教师后补充,用实物投影的形式显示本节课的内容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以下几个问题: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单位有 W、KW、1KW=1000W
3.功率的求解公式有:P=W/t,P=Fv其中P=W/t和P=Fv可用来求解平均功率,而P=Fv也可用来求解瞬时功率。
㈣、布置作业 (一)请同学们探究功率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汽车以恒定功率起动的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和达最大速度的条件等等。
(二)思考题:
1.质量为m的物体自高处自由落下,时间t内重力的平均功率为,t秒末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2.设飞机飞行时所受的阻力与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如果飞机以速度v匀速飞行时其发动机的功率为P,则飞机以2v的速度匀速飞行时其发动机的功率为。
3.跳绳是一种健身运动,设某运动员的质量是50kg,他1分钟跳180次,假定在每次跳跃中,脚与地面的接触时间占跳跃一次所需时间的,则该运动员跳绳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多少瓦?(g取10m/s2)
【板书设计】
ξ7.3功率
1.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功率
3.公式: 求平均功率
P=Fv→v是平均速度,P是平均功率;v是瞬时速度,P是瞬时功率
4.公式P=Fv
①F一定时,P∝v
②v一定时,P∝F
③P一定时,F∝
【设计说明】
1.本节讲述功率的概念,功率公式的应用。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公式P=Fv的意义,教学过程要尽量地展开学生的学习过程,要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有所理解。
2.功率这一概念日常生活中常用到,如各种家用电器、汽车、火车发动机等都有标称的额定功率,所以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做了简单介绍,以利于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3.关于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与汽车的最大速率之间的关系,最好采用课后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以便通过分析汽车由开动到匀速行驶的物理过程,使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
【设计点评】
1.这节课对 “功率”的概念的教学由浅入深,从功率的初步概念到公式的推导讨论,再到公式应用分析,教学结构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
2.打破了常规概念教学的死板,用类比法得出功率的概念和基本公式,又从学生的练习中推导出另一公式,再从例题练习中理解瞬时功率、平均功率的不同,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状态,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践都体现了 “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3.能理论联系实际,把功率直接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解析一些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学生在课后探究汽车以恒定功率起动的过程,引导有学习兴趣的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2
一、教学要求
(一)教材处理: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现行普通高中课时计划》和最新颁发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高一物理上学期讲授高中物理Ⅰ类必修1物理教材,为贯彻新颁大纲精神,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排特点,同时满足将来高考“3+X”的实际需要,在不增加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高二选修课的开设的前提下,对高二物理的教学作适当的调整。也就是侧重文科类的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侧重理科类的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二册和第三册的部分内容。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中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二)教学进度
本学期共20周,实际安排授课时间17周,按每周2课时计算,共34课时。期中练习安排在第11周,期末练习安排在第21周。建议各章的教学时数为:
开 篇 激动人心的万千体验 1课时
第一章 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 5课时
第二章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7课时
中期复习与练习
第三章 力与相互作用 8课时
第四章 怎样求合力与分力 3课时
第五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10课时
期末复习与练习
二、学生现状分析
对高中一年级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三、教改措施
1. 新课阶段应把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上,并完成课本习题及相应的补充题,每章结束,进行一次单元自测。
2. 认真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组织好集体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好难易标准。
3. 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和专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要逐一落实,并有所创新,另外,根据自身的特点,对教法上以“讲授性为主、自学型为主、训练型为主、开放性为主”的四大系列进行对比实验。并找出它们的最佳结合点。
4. 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和兴趣,指导学生搞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特别应注意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物理知识的能力。教师应开展如何挖掘新教材的能力价值和思想教育内容,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专题研究。
5. 突出物理学科的特点,加强实验教学。对演示实验要求全做,对学生实验有条件的学校要全做,条件暂不具备的学校至少要在课堂上演示,所有学生实验要有实验报告。
6. 加强对联系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成就的习题以及跨学科综合习题的训练。
7. 搞好课题研究,落实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3
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智力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状况的分析)
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很薄弱,但遗忘较多,基础不牢;能力水平较低,综合能力,解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不高。智力水平一般,属正常范围,有个别较差。学习兴趣有个别较高,但普遍较低;学生的学习态度还好,想学好却又不用功。
2、本学年奋斗目标
通过新课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于物理概念,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物理规律,在讲解时要注意通过实例、实验和分析推理过程引出,应使学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达形式和适用范围。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顺利通过广东省的水平测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主要教学措施:(可就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展教学改革试验,抓好形成质量诸环节:因材施教,抓尖子生辅助后进生等方面,结合实际,订出具体措施)
3。1、因材施教,“生动活泼”
在教学中,为使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导以耐心的辅导,作业进行面批,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鼓励和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使他们达到更高的水平。总之,要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各种能力,做到每个知识点都掌握的扎扎实实。
3。2、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强化了对象的针对性,眼睛要盯住全班学生,具体做法是:(1)坚持集体备课,集思广益。(2)每章要有单元测验,阅卷完后,根据学生答题情况,逐题分析,特别“究错”题。(3)对学生要把每次讲评完后的答卷收上来重作分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3、重视复习,温故知新
学习是一个循序而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每章后的物理复习更是如此。复习过的内容要多次见面,学生才记忆得牢固、理解得准确、运用得自如。
3。4、加强训练,提高能力
要求学生答题必须严谨、规范和完善,为此,我们在平时讲解习题时自身做到语言精炼,板书规范,表述完整,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试卷的评分,也从严要求,严格评分标准,注重答题的要点和文字叙述的规范,专业术语和字符的准确。
同时,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学会用示意图建立起思维的平台;训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谨慎操作的习惯;告诫学生在考试时思维的执着程度要适度,即既不要“打水漂”,又不要“吊死在半路上”,解题做到“一快、二准、三规范”。每次考试后,将评分标准及答案张贴在班上,让学生们熟悉,以便提高学生高考答题的质量。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4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从物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物理实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实验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同时能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物理实验能引导学生的物理教学认识;为学生提供物理事实性知识;也能为学生检验、巩固物理知识和理论,验证物理假说提供事实性知识。
3.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和分析物理事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与人合作的情感,在实验过程中经历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实验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等等。
二、实验重点:
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部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有:用打点计时器测物体的速度,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三、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尽量将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实验放手给学生。
3.让学生充分利用家中的材料做一些实用型实验。
四、实验措施:
1.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2.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3.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5
知识目标
1、能够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一个已知力的分力;
2、会用三角形法则求解;
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
2、能够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情感目标
培养分析观察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分析
是力的合成的逆预算,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将一个已知力进行分解,所以平行四边行定则依然是本节的重点,而三角形法则是在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基础上得到的,熟练应用矢量的运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的难点.
教法建议
一、关于的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
是力的合成的逆预算,是求一个已知力的两个分力.在对已知力进行分解时对两个分力的方向的确定,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的.在前一节力的合成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运算规律的掌握会比较迅速,而难在是对于如何根据力的效果去分解力,课本上列举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一个是水平面上物体受到斜向拉,一个是斜面上物体所收到的重,具有典型范例作用,教师在讲解时注意从以下方面详细分析:
1、对合力特征的描述,如例题1中的几个关键性描述语句:水平面、斜向上方、拉力 ,与水平方向成 角,关于重力以及地面对物体的弹力、摩擦力可以暂时不必讨论,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合力产生的分力效果,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现象入手(如下图所示).由于物体的重力,产生了两个力的效果,一是橡皮筋被拉伸,一是木杆压靠在墙面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铅笔、橡皮筋,用手代替墙面体会一下铅笔重力的两个分效果.
3、分力大小计算书写规范.在计算时可以提前向学生讲述一些正弦和余弦的知识.
二、关于力的正交分解的教法建议:
力的正交分解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求解合力的方法,它实际上是利用了的原理把力都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然后就变成了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的问题了.使计算变得简单.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未接触到有关映射的概念,所以教师在讲解该部分内容时,首先从直角分解入手,尤其在分析斜面上静止物体的受力平衡问题时,粗略介绍正交分解的概念就可以了.
教学设计方案
一、引入:
1、问题1: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什么定则?
2、问题2:力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教师总结:如果几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的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那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反之,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
引出课程内容.
二、授课过程
1、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也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师讲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过程,所以平行四边形法则同样适用于.如果没有其它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如图).这就是说一个已知的力可以分解成无数对不同的共点力,而不像力的合成那样,一对已知力的合成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一个力究竟该怎样分解呢?(停顿)尽管没有确定的结果,但在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下面我们便来分析两个实例.
2、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
例题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斜向上的拉力 的作用,该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这个力产生两个效果:水平向前拉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提物体,,因此力 可以分解为沿水平方向的.分力 、和沿着竖直方向的分力 ,力 和力 的大小为:
例题2: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常把它所受的重力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分量 和垂直于斜面的分量 (如图), 使物体下滑(故有时称为“下滑力”), 使物体压紧斜面.
3、练习(学生实验):
(1)学生实验1:观察图示,分析F力的作用效果,学生可以利用手边的工具(橡皮筋、铅笔、细绳、橡皮、三角板)按图组装仪器、分组讨论力产生的效果,并作出 力(细绳对铅笔的拉力)的分解示意图.
实验过程:将橡皮筋套在中指上,将铅笔与橡皮筋连接,铅笔尖端卡在手心处,体会一下铅笔的重力产生的效果,在铅笔上挂接上橡皮,思考拉力 产生的效果?
教师总结并分析:图中重物拉铅笔的力 常被分解成 和 , 压缩铅笔, 拉伸橡皮筋.
(2)学生实验2,观察图示,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用橡皮筋和铅笔重复实验,对比结论是否正确.
教师总结并分析:图中重物拉铅笔的力 分解成 和 , 压缩铅笔, 拉伸橡皮筋.
尽管没有确定的结果,但在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
4、课堂小结:
探究活动
题目 关于“杆的受力分解”与“绳的受力分解”研究
由于日常生活中,我们劳动、学习的工具一般以杆和绳子为主,其他的工具也可以依照其进行分析,研究“杆的受力分解”与“绳的受力分解”具有实践意义。有关内容可以参见备课资料中的“扩展资料”。让同学观察周围的力学工具,对比杆与绳子,分析说明各个物体的受力特点,与其有关的题目可以参见如下:
1、晾晒衣服的绳子,为什么晾衣绳不易过紧?
2、为什么软纸经过折叠后,抗压性能提高?对比拱桥的设计,有什么感想?
第三篇: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5篇)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
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
一、指导思想
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应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以教师本人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学校的现实条件为基础。在“知识与技能”维度,要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有度又有序地安排教学活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运用实验方法、模型方法和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间题、验证物理规律,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间题,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论、交流、合作,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注意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清,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并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二、做好做足的几项工作
1、能努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灵魂。教师不但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志趣和专长,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选修模块,而且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分层教学和分类推进。既要利用新课程选择性的特点为优秀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又要关注学习不理想的学生的困难及其成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2、让学生充分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价值,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5、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的观点,敢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要着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升主动、立的学习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养成协作、分享的团队精神,在探究学习中加深对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的认识,提高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要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小组合作与学生立思考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究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关系,使不同的学习方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防止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学习方式的形式化、表面化、极端化倾向。
6、改变教学行为,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物理新课程蕴含着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对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应该是教师教学行为不断优化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该从传统的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提倡尽可能的采用科学探究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努力改变教师的角色。教师应该从传统的只重视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中走出来,使自己不但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而且也成为一个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和探究者。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制造学生认知上的,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构建并完善认知结构。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往和意义构建的外部学习环境,支持并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促进新意义的生成,使整个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充满着主动探究的学习气氛。
7、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立完成作业,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8、力求课堂教学与创新。
“学生主动式互动教学”,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过程,而是学生主动获得学习经历的过程,教师以一个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教师以话题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总结出结论。甚至可以像说相声一样,与一名或多名学生在讲台前探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但是问题是如何指导学生的考虑从正确地思路出发,不然时间有限,会浪费掉量的时间。
9、搞好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信息技术胜具,是平台。在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是很重要的。可以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料,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很好的信息获得途径。多媒体又是课堂教学的先进手段,通过视听,可以把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即时的映出来,一些重要的板书、表格和图片、例题很方便的就可以在教室里面展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又可以把实验演示的活灵活现,物理模型也可以通过课件分析的透彻有余,展示多媒体课件和媒体资料。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2
【教材分析】
本节讲述功率的概念,功率公式的应用。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要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公式P=Fv的意义,要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有所理解。
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
关于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与汽车的最大速率之间的关系,最好采用课后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以便通过分析汽车由开动到匀速行驶的物理过程,使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
2、P=W/t,P=Fv的运用
㈡过程与方法
1、P=W/t通常指平均功率,Δt→0为瞬时功率
2、P=Fv,分析汽车的启动,注意知识的迁移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
投影仪、投影片、录相资料、CAI课件。
【教学过程】
㈠、新课导入
教师: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与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功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身边生活寻找做功快慢的事例,并思考机械与人或畜力做功快慢的差异。)
预测学生所举事例可能有:
1、人上高楼(如8层楼)时,乘电梯比走路要快得多;
2、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
3、挖土机与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务,人花的时间要长得多;
4、从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机比人工要快得多;
5、……
(列举生产、生活中发生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功率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无处不在,研究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物理现象,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物理规律研究的价值,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人们十分关注做功的多少。然而不同的机械或人,其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
(分析一些生产事例、工作场面,或展示一些做功快慢不同的图片。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通过多媒体手段更生动地展示这些画面和情景,使学生对做功快慢的情形有更为形象和具体的认识,从而为建立正确的“功率”概念打下良好基础。)
教师:在建筑工地上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把1t的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方式一:搬运工分批搬运,需时间3h
方式二:用一台起重机提升,需时1min
方式三:用另一台起重机提升,需时30s
上述三种情况下,把货物由地面运到三楼时,请思考以下问题:
1、用不同的方式,对货物所做的功是否相同?
2、所用时间不同,三种方式中做功的快慢是否相同?
结论:对重物所做的功相同,但所用时间不同,说明做功快慢不同。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关事例,形成初步共识:人们选用机械来做功时,不仅要考虑做功多少,还要考虑机械做功的快慢。如挖掘机做功比人快;大卡车比拖拉机做功快;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起重吊车比搬运工人做功快;抽水机比辘轳提水快,等等。研究做功的快慢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做功的快慢。)
教师:不同的机器或物体做功有快有慢,如何来衡量做功的快慢呢?请同学们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做功快慢?讨论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认识:
1、选择相同时间,比较做功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就快;
2、选择做相同的功,比较做功的时间长短,时间长的,做功就慢;
3、类比“速度”的定义方法,用做功和完成这些功所花的时间的比值来定义“功率”;
4、……
(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可能有问题或不完整,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补充完善自己的认识。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类比如“速度”、“加速度”概念的定义方法,体会比值法定义功率概念。)
㈡、新课推进
一、功率的含义
1.定义:功W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功率。(板书)
2.定义式:P=W/t(板书)
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板书)
4.单位:(板书)教师请一位同学正确地说出定义式中各个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或焦耳/秒(J/s)(板书)
W→功→单位:焦耳(J)
t→做功所用时间→单位:秒(s)
换算关系:1kw = 1000w?1w=1J/s(板书)
说明:用已知物理量的比值定义新的物理量,是建立物理概念常用的方法。使用该方法能够进一步揭示和表述被探究对象的某些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像我们已经研究过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定义的。
5. 功率是标量,功率表示做功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快慢。(板书)
6. 讨论与交流:
小实验:把一段粉笔放在书的封面上,打开书的封面形成一个斜面,并使粉笔开始下滑。请同学仔细分析一下,在下滑的过程中粉笔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些力做正功?哪些力做负功?哪些力不做功?如果斜面的倾角增大,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倾角增大时,功率是否也增大?
提示:
⑴比较不同倾角时的功率,应注意粉笔开始下滑处的高度应相同。讨论功率时须指明哪个力的功率。
⑵实验的分析讨论,要注意所分析的是某个力的平均功率。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做功分析,可利用功率的定义式,在理论上进行推演,使思维更加严密。
7. 一些常见机械做功功率
⑴汽车发动机5×104W~15×104W
⑵摩托车约2×103W
⑶喷气客机约2×108W
⑷人心脏跳动的功率1.5W左右
⑸火箭的发动机约1×1013W
⑹万吨巨轮106W以上
⑺蓝鲸游动的功率可达350kW
⑻人的平均功率约1×102W
⑼优秀运动员短时间内的功率可达1000W
二、功率P与力F、速度v的关系(板书)
1. 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推导(板书)
教师:一部汽车载重时和空车时,在公路上以相同的速度行驶,试讨论这两种情况下汽车的输出功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预测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⑴载重汽车与地摩擦力较大,牵引力也大,由于行驶速度一样,故相同时间内,载重车的牵引力做功较多,所以载重汽车的输出功率较大;
⑵载重汽车行驶得比空车慢,因此功率较小;
⑶载重汽车比空车费力,因此载重车的输出功率较空车时要大些;
⑷……
说明:上述分析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功率与力和速度有何关系。学生分析可能会出现片面和不完整回答,教师要参加到学生的讨论分析中,帮助、启发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得出正确的答案(1)。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牵引力的功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功率定义式进行推演,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教师: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其牵引力大小为F,运行速度为v,试求此时汽车牵引力F的功率为多少?
(注意引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应用功和功率的定义式进行分析和推导。)
2.公式:P=Fv(F与位移s或v同方向)(板书)
即力F的功率等于力F和物体运动速度v的乘积.。注意F是速度v方向上的作用力。
分析讨论:由v=s/t求出的是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代入公式P=Fv求出的功率是F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如果t取得足够小,则v表示瞬时速度,此时由P=Fv求得的功率就是F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即当v为平均速度时,求得的功率就是平均功率,v为瞬时速度时,求得的功率就是瞬时功率。
总结:v是平均速度 ,P是平均功率 (F为恒力,且F与 同向)(板书)
v是瞬时速度,P是瞬时功率(板书)
说明: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故此时平均功率等于瞬时功率。
教师:汽车以额定功率在平直公路行驶时,若前方遇到了一段较陡的上坡路段,汽车司机要做好什么调整,才能确保汽车驶到坡顶?为什么?
预测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⑴加大油门,汽车可顺利行驶到达坡顶。
⑵汽车要换档,才能顺利行驶到达坡顶。
⑶……
师生共同分析:
⑴根据P=Fv知,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因遇上坡路段,汽车所需的牵引力增大了,若要保持行驶速度不变,这是不可能的;加大油门,只会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超过额定功率),发动机将因超负荷而过热损坏。
⑵这是一种正确的操作方式,当司机将发动机的速度档位调低后,速度减小了,牵引力加大了,只要牵引力足够,汽车便可顺利上坡。
教师根据课堂需要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如:
⑴汽车上坡的时候,司机常用换挡的方法来减小速度,为什么?
(汽车上坡的时候,司机常用换挡的方法来减小速度,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⑵汽车上坡时,要保持速度不变,应如何做?
(汽车上坡时,要保持速度不变,就必须加大油门,增大输出功率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⑶起重机在竖直方向匀速吊起某一重物时,为什么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越大,起吊速度就越大?
(起重机在竖直方向匀速吊起某一重物时,由于牵引力与重物的重力相等,即牵引力保持不变,发动机输出的功率越大,起吊的速度就越大。)
思考:汽车等交通工具,如何才能获得更大的行驶速度?
教师:由P=W/t求出的是瞬时功率还是平均功率??
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由公式P=W/t求出的功率,反映了该力在t时间内做功的平均快慢,故由公式P=W/t求出的功率是平均功率。?
教师:人力直接做功能否像汽车做功那样快呢?汽车做功能否像飞机做功那样快呢?人如果做功过快,会产生什么后果呢?汽车超负荷运转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人做功过快,会引起疲劳、甚至受伤、生病等,汽车超负荷工作会造成发动机熄火或烧毁。)
教师:奥运长跑运动员能否用100m短跑的.速度来完成5000m的赛跑路程呢?为什么?
(奥运比赛是一种挑战运动局限的比赛,人与机器一样,不能长时间超负荷运动,短跑运动员在100m赛跑中,时间不过是十几秒,能以最大的速度跑完全程,此时运动员的输出功率是正常时的数十倍。在5000m的长跑运动中,运动员不可能长时间超负荷运动,因此长跑运动员不可能一直保持百米赛跑那样的速度。)
说明: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身边所熟悉的问题,认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以及概念的意义。
教师:你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以及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是怎样理解的?
①额定功率:指动力机械在长时间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也是机械发动机铭牌上的标称值。
额定功率是动力机械重要的性能指标,一个动力机械的额定功率是一定的,机器不一定都在额定功率下工作。
②实际功率:机械在运行过程中实际输出的功率是实际功率。
实际功率可以小于额定功率,可以等于其额定功率(称满负荷运行),但不能大于额定功率,否则容易将机械损坏。
机车启动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指牵引力的功率而不是合外力或阻力的功率。
③平均功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做功功率的平均值叫平均功率。通常用定义式P=W/t描述,只有当物体匀速运动时,才等于瞬时功率。
④瞬时功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功率叫做瞬时功率。通常用P=Fv表示,必须注意F、v与P的同时性。
很多机械的铭牌上都标有这台机器的额定功率,请同学将家里的电器设备上的额定功率都记录下来,计算家里的每部机器每天要做多少功?要消耗多少电能?哪一部机器最耗电?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
⑴当牵引力F一定时,功率P和速度v之间有什么关系?
⑵当速度v一定时,牵引力F和功率P之间关系如何?
⑶当输出功率P一定时,牵引力F和速度v之间有什么关系?
根据公式P =Fv可知,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牵引力F成反比,如果汽车需要较大的牵引力,就必须减小运动速度。课件展示下列关系:
F一定时,P∝v??(板书)
据P=Fv可得??v一定时,P∝F??(板书)
P一定时,F∝??(板书)
3.推广式:P=Fvcosα??(α为力F与瞬时速度v方向间的夹角)
说明:
⑴当F为合外力时,P为合外力做功的功率;当F为某一外力时,P为该力做功的功率;
⑵在汽车等交通工具一类问题中,式中P为发动机的实际功率,F为发动机的牵引力,v为汽车的瞬时速度。
4.学生进行测功率活动。
教师:如何才能知道在某种运动中自己做功的功率呢?请同学设计一个测量方案,并进行实际测量。
(激励积极思考、设计可行方案,动脑动手,体验科学探究实验方法和感受实验成果的喜悦。)
预测学生的实验方案可能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来进行设计实验)
方案1:学生快速跑上楼,来测量做功的最大功率;
方案2:估算学生自己平时上楼或爬山过程的功率;
方案3:设计沿某一竹杆或树杆上爬一定的高度,来测量做功功率;
方案4:利用跳绳运动,来测量做功功率;
方案5:测算自己举起杠铃时的最大功率(需要同学的帮忙);
㈢、本课小结 先让学生总结,教师后补充,用实物投影的形式显示本节课的内容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以下几个问题: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单位有 W、KW、1KW=1000W
3.功率的求解公式有:P=W/t,P=Fv其中P=W/t和P=Fv可用来求解平均功率,而P=Fv也可用来求解瞬时功率。
㈣、布置作业 (一)请同学们探究功率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汽车以恒定功率起动的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和达最大速度的条件等等。
(二)思考题:
1.质量为m的物体自高处自由落下,时间t内重力的平均功率为,t秒末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2.设飞机飞行时所受的阻力与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如果飞机以速度v匀速飞行时其发动机的功率为P,则飞机以2v的速度匀速飞行时其发动机的功率为。
3.跳绳是一种健身运动,设某运动员的质量是50kg,他1分钟跳180次,假定在每次跳跃中,脚与地面的接触时间占跳跃一次所需时间的,则该运动员跳绳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多少瓦?(g取10m/s2)
【板书设计】
ξ7.3功率
1.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功率
3.公式: 求平均功率
P=Fv→v是平均速度,P是平均功率;v是瞬时速度,P是瞬时功率
4.公式P=Fv
①F一定时,P∝v
②v一定时,P∝F
③P一定时,F∝
【设计说明】
1.本节讲述功率的概念,功率公式的应用。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公式P=Fv的意义,教学过程要尽量地展开学生的学习过程,要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有所理解。
2.功率这一概念日常生活中常用到,如各种家用电器、汽车、火车发动机等都有标称的额定功率,所以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做了简单介绍,以利于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3.关于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与汽车的最大速率之间的关系,最好采用课后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以便通过分析汽车由开动到匀速行驶的物理过程,使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
【设计点评】
1.这节课对 “功率”的概念的教学由浅入深,从功率的初步概念到公式的推导讨论,再到公式应用分析,教学结构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
2.打破了常规概念教学的死板,用类比法得出功率的概念和基本公式,又从学生的练习中推导出另一公式,再从例题练习中理解瞬时功率、平均功率的不同,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状态,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践都体现了 “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3.能理论联系实际,把功率直接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解析一些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学生在课后探究汽车以恒定功率起动的过程,引导有学习兴趣的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3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从物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物理实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实验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同时能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物理实验能引导学生的物理教学认识;为学生提供物理事实性知识;也能为学生检验、巩固物理知识和理论,验证物理假说提供事实性知识。
3.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和分析物理事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与人合作的情感,在实验过程中经历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实验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等等。
二、实验重点:
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部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有:用打点计时器测物体的速度,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三、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尽量将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实验放手给学生。
3.让学生充分利用家中的材料做一些实用型实验。
四、实验措施:
1.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2.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3.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4
一、教材说明:
本学期继续使用人教版《必修二》,共三章,分别为第一章《曲线运动》、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同时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学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平抛运动》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第一单元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
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
第一单元第七节:讲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
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四节、第五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
第六节:学习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二、三节:讲述功和功率;
第四、五、六、七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八、九、十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了解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了解研究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
(3)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能应用有关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自然规律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2)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3)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具有团队精神。
3、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3)通过物理规律和概念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4)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四、具体实施:基础+学法+培养兴趣
1、精讲
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晰。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其次,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例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对于提高题,由于主要面对的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以方法指导为主,而一般的习题必须考虑到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并且要结合精练。
2、及时的反馈
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要及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以课后习题为主。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3、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其中要求之一是让学生重视课本。做法:笔记直接做在课本上,课后习题都要在课本上有完整的解答,把课本补充成为一本好的学习资料。
4、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备,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要用真诚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6、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向备课组各位老师请教,尤其要多听老教师的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整合。
7、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1)培养学生的兴趣,从兴趣入手;
(2)指导他们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帮助他们举一反三。
五、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周计划安排表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
1 2、13—2、18曲线运动及习题课
2 2、20—2、25运动的合成及分解、平抛运动
3 2、27—3、03平抛运动及习题课
4 3、05—3、10圆周运动
5 3、12—3、17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6 3、19—3、24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及习题课
7 3、26—3、31圆周运动部分练习及单元测试
8 4、02—4、07行星的运动(清明节)
9 4、09—4、14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及万有引力定律
10 4、16—4、21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及习题课期中复习
11 4、23—4、28期中考试
12 4、30—5、05万有引力定律理论的成就及宇宙航行(劳动节和青年节)
13 5、07—5、12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和单元测试
14 5、14—5、19能量、功、功率
15 5、21—5、26功、功率及习题课
16 5、28—6、02重力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探究
17 6、04—6、09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与动能
18 6、11—6、16动能定理及动能定律习题课
19 6、18—6、23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实验探究
20 6、25—6、3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及习题课
21 7、02—7、07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和位移)
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利用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看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信息,用物理的方法表述出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量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体验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即要动手,又要动脑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体的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打点计时器的巧妙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导作用,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实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并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难点:对纸带数据的处理,会通过纸带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能通过纸带知道物体何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何时做变速直线运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内容
1.打点计时器的认识
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其工作电压为多少?
(2)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使用这种电源时,每隔多长时间打一个点,即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3)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记录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能不能记录时间?
(4)说出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如图1—4—1所示。
(5)解释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4—2所示,它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比,哪一种误差小?原因是什么?
2.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问题1.电磁打点计时器中怎样安放复写纸和纸带?
师总结:将复写纸套在复写纸定位销上,推动调节片可以调节复写纸位置.将纸带从复写纸圆片下穿过即可.
问题2.振针打的点不清晰或打不出点可能有哪些情况?
师总结:(1)调整复写纸位置或更换复写纸。
(2)调整打点计时器。(可能是振动片的振动幅度太小了,可以调节振动片的位置;可检查压纸框的位置是否升高而阻碍了振动片使振针打不到纸带上,可将压纸框向下调节到原来的位置;可能是振针的位置太高,调节振针直到能打出点为止)
(3)可能是选择的4—6V的电压太低,可适当调高电压,但不得超过10V
问题3.为什么要先打开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先工作1—2s再松手打纸带?可不可以先松手再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师总结:打点计时器打开电源后要经过一个短暂的时间才能稳定工作,所以应先打开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1—2s后才能松手打纸带.这样做可以减小误差
问题4.打点计时器打完点后要及时关闭电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师总结:因为打点计时器是按照间歇性工作设计的,长期工作会导致线圈发热而损坏
指导学生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要让学生按步骤有序操作,并打出几根纸带。
(1)怎样从打出的纸带中获取数据?指导学生用列表格的形式把数据列出。
(2)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
(用纸带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除以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根据,求出在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S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t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s的乘积。)
(3)在打出的B、C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如果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那么,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运动的速度较大还是较小?
(在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02s,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很小)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6
认真落实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观念,跟上课改发展的新要求。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落实学案导学和分层教学,深化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评价、反思,落实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落实三讲、三不讲的教学原则,使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手段落实到课堂实践中。参照联合校整体高一教学进度计划,结合本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高一物理教学内容是:期中考试前完成物理必修2,期末考试完成物理选修3-1第九章。
本学期我们将集中精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扎扎实实备好每一节课,落实到每课有教案、学案、课件,为组内的课题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学习方法指导的有效性研究,进入到课堂实践、反思提升做好一切准备。
2、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做实学案导学,精心设计学案中的每一环节,帮助高一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学案设计既要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又要结合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的实际情况,增设自我拓展栏目,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讨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包括新授课、复习课以及试卷讲评课,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加强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密切师生关系,做学生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加强课后辅导答疑和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克服所教班级较多、学生较多等不利因素,加强教学效果的反馈调查,及时调整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4、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正确认识课堂管理的重要性,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向课堂管理要效率。加强课堂的设计和组织,保证杜绝无案上课现象出现;课堂提问切中主题,讲求参与度,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课堂小结做到简洁精练,课堂教学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体现课堂教学内容有层次性,增强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信心,提高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规范教学行为,实行学案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备课、上课、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等各个环节中高标准、严要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5、加强集体备课。按照学校的要求每周二次集体备课,不让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充分发挥全组教师的智慧,深入细致地学习《课程标准》和《教学评价标准》挖掘教材,保质保量地完成各备课组制定的集体备课任务,在备课重坚持做到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注重研究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做好记录。特别体现出集体备课的相互促进的作用和有利于教学实际,有利于形成教学风格个性,有利于促进教研组内的良好向上的气氛、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的隐形作用。
6、加强学科竞赛指导,争取使学生的竞赛成绩有所提高。
一、精讲精练
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作为教师首先就要讲清楚,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听懂,学生只有会自己解题才能说明已经听懂了,所以要对题目编排、讲解优化组合,而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力。
1、精讲: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这也是课改的要求。教学时应注意:
①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
②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
③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
④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⑤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物理表达式应该相同。
⑥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其次,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2.精练: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最高的效率获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回家作业保证每一次都能让学生认真仔细的完成,决不盲目图多。
二、及时的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三、对于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四、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但是余要吸取过去一年的教训,与学生搞好关系决不是与一部分学生亲密无间,而是要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五、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1.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生主动式互动教学,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过程,而是学生主动获得学习经历的过程,教师以一个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教师以话题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总结出结论。甚至可以像说相声一样,与一名或多名学生在讲台前探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但是问题是如何指导学生的考虑从正确地思路出发,不然时间有限,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
2.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信息技术是工具,是平台。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是很重要的。可以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料,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很好的信息获得途径。多媒体又是课堂教学的先进手段,通过视听,可以把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即时的反映出来,一些重要的板书、表格和图片、例题很方便的就可以在教室里面展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又可以把实验演示的活灵活现,物理模型也可以通过课件分析的透彻有余。但是多媒体设备我认为不是用来投影简单的上课讲稿的。所以我上课用多媒体设备主要是用来展示多媒体课件和媒体资料。
新的开始,新的面貌,期待新的成绩。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7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和前一阶段的学习,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并不清楚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他们也不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互作用力之间满足的关系。因此,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入理解,还需要进行定量地探究。
教材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间的关系,使之成为牛顿运动定律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比如拉弹簧、推桌子等引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并且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依存、同时存在的。接着,教材又用实验探究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且,教材上的“做一做”栏目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形象准确地呈现相互作用力在大小和方向之间(包括相互作用力不断变化的情况)的关系。融现代科学技术于物理教学之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能准确地表述牛顿第三定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观察(或)体会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间的大小、方向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运用规律正确分析说明具体实例,培养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
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应该首先通过生活中实例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引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总结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紧接着应用传感器动态地展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然后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在介绍完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之后,通过分析几个实例比如用力压黑板、分析座位上学生的受力等生活情景中的事件,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问题。最后,通过几道趣味性的习题巩固深化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方法:
科学探究法
教学准备:
滑板、一端带有磁铁的小车(两辆)、弹簧秤(20组)、苏威尔DISLab力传感器
课时分配:
1课时
一、教学简析
1.教材分析:
本学期期采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必修1,必修1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全书分为四章,分别是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2.学生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基础尚可,除对少部分同学可相应降低要求,只要求其掌握基本的概念和规律外,对大多物理生应定位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培养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等。
3.教法、学法分析:
针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重知识和重概念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强调学生的课前预习,争取少讲、精练、多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实验的教学,加强物理综合知识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
二、教育目标任务要求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调整意见、体会教材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了解不同学生的主要学习障碍,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2.要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 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对课堂例题与习题要精心筛选,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少、求活,强调例题与习题的教育教学因素,强调理解与运用。
3.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4.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归纳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有关规律,同时着重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实验能力,以及由实验结果归纳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5.结合所学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措施
1.严格执行教学处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每周集体备课,先由上一周安排的每一节教学内容的主备人向全组明确本节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主要例题、课后作业、教学案等,然后由全组教师研讨、质疑、确认,形成共案。全组老师要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规范。
2.制定教学进度。在认真分析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确定课时安排。为实现给全体学生奠定一个扎实的物理基础提供合理的时间保证。必修1物理对于文科学生应突出文科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以便保证全年级在学业水平测试中获得满意成绩。
3.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细化每一章每一节的教学要求,明确课时分配及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对每一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作更深入的分析、探讨,确立突破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各种课型的研究,尤其是探究课。
4.精选习题。针对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精心选择典型习题,做到知识点与习题的对应。分类编排课堂例题、课外巩固习题、小练检测题、章节复习题。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过程。
5.强化作业批改。通过作业批改督促学生端正课外学习的态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规范学生的答题。为课时目标的确定和分类教学指导提供依据。
6.加强学科组老师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听课、评课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精选习题过程中,选题与审题分工合作;对每一节课的重难点进行突破时集思广益。
7.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加强实验教学,能充分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利用身边资源开发有价值的小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认识。搜集多媒体素材,制作课件,提高教学容量与效果。
8.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立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表达能力;举行学科竞赛,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开设讲座,介绍物理学前沿与物理学家生平,让学生明白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进度:略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8
总之物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只有真正做到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相统一,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才能有效地调整教学活动,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学科背景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课程总目标
1.在认知领域方面规定“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从物理学与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一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对人文因素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2.在操作领域方面提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初步学会科学地研究物理问题,寻找物理规律的方法”。对能力培养和科学方法教育规定具体要求。
3.在情意领域方面规定“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课程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②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③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④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影响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②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③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尤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④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⑤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②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③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④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⑤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五章、曲线运动
10-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教学进度表
20xx.09.01
周次 时间 备 注
1 09.01----09.05 初高中衔接,绪论课,1.1——1.2
2 09.06----09.12 1.3——1.5
3 09.13----09.19 单元小结,第一章复习测试、评讲
4 09.20----09.26 2.1——2.3
5 09.27----10.03 2.4,运动会,国庆假期
6 10.04----10.10 军训
7 10.11----10.17 2.3--2.4复习(习题课)
8 10.18----10.24 2.5—2.6
9 10.25----10.31 单元小结,第二章测试、评讲
10 11.01----11.07 3.1——3.3
11 11.08----11.14 期中考试,
12 11.15----11.21 3.4——3.5
13 11.22----11.28 单元小结,第三章测试、评讲
14 11.29----12.05 4.1——4.4
15 12.06----12.12 4.5——4.7
16 12.13----12.19 专题
17 12.20----12.26 第四章测试、评讲
18 12.27----01.02 5.1—5.3
19 01.03----01.09 5.4—5.7
20 01.10----01.16 单元小结,第五章测试、评讲
21 01.17----01.23 期末复习
22 01.24----01.27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四、具体实施:
1.精讲精练
精讲:
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
教学时应注意:
①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
②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
③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
④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⑤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数学表达式应该相同。
⑥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
其次,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于程度非常好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超前性的习题,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例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也就是说例题也要分层。而习题的讲解也绝对不能只管数量不管质量,要和例题一样讲透,将最基本的概念和方法渗透到讲解中。
精练:
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最高的效率获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刚刚已经讲了练习的讲解计划,下面是练习的计划。本人此次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课下作业保证每一次都能让学生认真仔细的完成,决不盲目图多。本学期属于知识内容第一轮教学,所以平时作业以这样的比例布置:60%基础题,25%一般难度题,15%选做题(提高题)。并且课堂练习一般也按此比例进行。适当时候稍加调整。
2.及时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3.分层教学
从高一开始分层,A类学生的选择标准有3条:①物理基础好。②各科发展较均衡,成绩都比较理想。③在可选的+1课程中,物理是强项,起码对物理的兴趣要是这些课里最浓厚的。这样就可以以高考要求来要求他们,而普通学生就以会考要求来要求。这样可以避免大锅饭端不平的现象和好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还有就是为学生将来所要参加的考试提前打好基础,做到教学有的放矢。
4.对于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会考必考内容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5.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要用真诚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根据必修模块Ⅰ的知识属于力学部分的内容,知识难点多,而本学期课时较紧,学生功课又较多等实际情况,高一物理教学目标总体定位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培养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等,而不强调挖掘知识难度,符合会考必修要求。
二、教学计划
本学期高一物理每周安排2课时,完成必修模块Ⅰ教学任务。另各校可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开设如物理学史、生活中的物理学等校本课程。
三、知识内容及说明
一、运动的描述
知识内容
说明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化模型,通过具体事例弄懂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知道参考系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必须选择同一物体作参考系才有意义。用物理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1课时)
2、时间和位移
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能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能用直线坐标系表示位置和转移;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和路程是标量;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会用直线运动的位置坐标计算位移。(1课时)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理解平均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理解瞬时的意义,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1课时)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和构造,理解纸带中的点所表示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位移);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出瞬时速度;明确速度一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获得相关信息。(1课时)
5、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公式、定义、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进行定量计算;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知道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及其区别;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2课时)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知识内容
说明
6、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了解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器材及操作;会运用列表法、图象法(描点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小车运动的特点。
理解速度-时间图象(2课时)
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知道什么是速度-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直接读出某一时刻的速度,也可求出位移;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会应用速度公式对简单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特点及其物理意义,掌握由速度-时间图象判断物体运动性质、运动方向、加速度方向及求解加速度的方法;明确速度-时间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变速运动。(2课时)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概念;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的意义;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公式x= v0+ at2,v0-v=2ax、(1课时)
9、自由落体运动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及其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2课时)
10、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需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1课时)
三、相互作用
知识内容
说明
1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在具体问题中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力、力的作用范围、数量级等知识;能从力的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作用效果四个方面深刻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能在具体问题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知道重力是因为地球吸引而产生的;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力大小的测量方法
掌握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与哪些因素有关,会确定质量均匀分布且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的位置(1课时)
12、弹力
了解弹力是接触力,弹力的本质是电磁力;物体形变的概念和形变种类及特点;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知道胡克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弹簧劲度系数的物理意义、单位(2课时)
13、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定义,产生条件、方向的确定;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由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方向决定;知道滑动摩擦力及其产生条件、会确定其方向;会用f=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动摩擦因数由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决定;知道滚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知道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2课时)
14、力的合成
能从力的作用效果上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理解共点力的概念;掌握矢量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1课时)
15、力的分解
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能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会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法求分力,用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计算分力(1课时)
四、牛顿运动定律
知识内容
说明
16、牛顿第一定律
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1课时)
17、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了解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课时)
18、牛顿第二定律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2课时)
19、力学单位制
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指导学生在计算中采用国际单位,从而使运算过程的书写简化(1课时)
20、牛顿第三定律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1课时)
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导物体的运动情况;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2课时)
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的概念,能推导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会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2课时)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0
学习目标:
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会使用打了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3.掌握△S=aT2的物理含义,知道怎样判断一个直线运动是否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4.知道怎样利用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求某点的瞬时速度。
5.理解和掌握通过打点纸带用逐差法、v-t图象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学习重点:
1.打点计时器的的使用。
2.纸带上数据的处理。
学习难点:
对纸带的处理。
主要内容:
一、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实验原理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4~6V,电源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220V交流电压,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
如果运动物体带动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就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纸带上的点子也相应地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子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在不同时间里,物体发生的位移和速度的大小及其变化,从而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2.注意事项
①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片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②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③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1
一、工作目标
1、加强备课组活动,落实好集体备课。
2、认真执行好“教学常规”中的相关制度,加强组内自查。
3、做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编写合适的导学案、学科作业及考试题目。
4、重视“培优补差”工作。
5、积极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加强对平时教学工作的交流、研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二、具体办法
1、每周一次的备课活动
时间:每周一下午
地点:一楼物理办公室
内容:(1)讲课、评课。
(2)当周的课时进度。
(3)上周存在的问题,下周注意的问题等。
(4)教学中的难点、疑点讨论等。
2、每周集体听课
时间:每周一(最好能够调课到下午第一节)。
主讲顺序:zz zz zz zz zz zz zz。
3、导学案和练案的编写
(1)分实验班和平行班两个层次,两套人马。zz zz zz一组负责平行班,负责人zz zz zz zz zz一组负责实验班,负责人zz。zz负责火箭班教研。
(2)导学案和练案以周为单位,必须在前一周的周四拿出来,由审核人审核后印制,在下周一能够与学生见面。注意格式,用16开的纸,页边距适当调整,在页眉处要标明使用的日期,每天一案。
(3)每周晚自习一测及周末作业的编写另行分工。
4、再次组织组内老师学习教学常规,对照相关规定,我们定期检查。比如教案、作业批改、上班考勤等等。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2
一、教材分析
高一第二学期,物理学科主要完成必修2的教学任务。人教版《必修二》,共三章,分别为第一章《曲线运动》、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上学期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本部分内容是学习的一种新的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方法,并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来解决分析抛体运动和速圆周运动。本部分知识是动力学的基本内容,也是高二学习电磁学的方法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常见力,平衡及牛顿运动定律等。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分析力学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思想如:受力分析、平衡问题及加速问题的分析,为本学期的学习做好了知识和方法准备。
2、由于本学期是学习一种全新的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方法,且学生基础层次差别较大,学生理解仍然会存在一些难度,特别在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的对比选择上存在一些困惑也很正常。
3、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平时不注重题目的整理,只注重做题的数量,一味做题,忽视对知识的系统和规律、方法的总结。
三、教学措施
为能更好的完成下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特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和集体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实现整体优化共同提高。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难点,要提前进行预防,做好学习方法指导,减少学生出错,做好铺垫,降低台阶,提高突破效率。
2、在日常教学中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少讲多练,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平常教学中强调学生做题规范,答题技巧、注意事项,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3、积极听课备课,做好习题的精选工作,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重点知识、易错点、易混点、疑问点加以巩固。避免盲目做题、题海战术的出现。深入研究,定期总结,不断延伸,最终形成一套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
4、定期召集学生座谈,了解学情,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便进行高效教学。
6、加强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包括慎密思考的习惯,耐心演算、规范答题习惯,错题重做的习惯。同时注意学生毅力的培养,养成对问题深究的习惯。
5、针对学生多,差别大,为每个层次学生能学得会,跟得上,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分层次教学,做到授课分层次,练习分层次,作业分层次。同时做好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学法指导。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3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打好知识基础、发展思维、挖掘潜力、培养能力,是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一大课题。所以,高一物理教学计划的制定必不可少。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物理教学计划意义非同一般。本学期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完成教学计划: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稳扎稳打上台阶。
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感到较难,上课能听懂,作业却不会做的现象比比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初中物理学得很好的学生到了高一却束手无策呢?首先,从教材上看,初中物理以观察、实验入手,内容形象直观。高中物理则要求能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抽象出理想化模型,特别要求学生能分析出具体的物理过程,内容比初中更深更广更抽象,进度也较快,而且课堂上反复练习的时间少,使学生学习感到困难。其次,从要求看,初中要求学生大面积及格,教学难度基本控制在教学大纲范围内,对物理问题的解决停留在模仿、套用公式上。而高中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等。
二、教学过程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发散性和辐射性思维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习题讲解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并把物理过程图形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画示意图是将抽象的情景形象化,把抽象的物理过程具体到有形,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在讲解物理习题时,一定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对习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最佳的解题途径,这点在做作业时同样适用。另外,例题选取时,尽量用典型、常见的题,特别能同时温习旧知识的例题最好。我相信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是需要多次强化的。
三、实施大成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在我校已开展多日,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实施“大成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这一精神,关注学生长远发展,教学计划的制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组建物理学习小组,分组讨论。现有的物理教学,其信息的传播主要是采取了两种模式,即教师、学生和教师、学生,限于教师和学生群体之间的彼此影响,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中信息的合理传播应该采取这种模式,即:教师、学生和学生、学生,实现生生互动,这样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留下的疑问快捷方便。在物理教学中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缓解教师辅导资源的相对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讨论,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表达、求助、协调、反思等技能。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是以小组作为整体来评价的,无论是平时课堂内外小组合作学习的及时评价,还是阶段单元测验评价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标准参照评价。避开了只对个人的评价给学生带来的忧虑。
在高中物理课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自己愿意去学、能够学、会学、培养学习兴趣以及改善人际关系、缓解心理压力、合理利用学生资源、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等都大有好处。小组学习方式与其它学习方式一起互为补充,丰富了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上是物理教学计划的内容,在教学中还应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应做出调整,在实施本计划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认真落实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观念,跟上课改发展的新要求。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落实学案导学和分层教学,深化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评价、反思,落实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落实三讲、三不讲的教学原则,使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手段落实到课堂实践中。参照联合校整体高一教学进度计划,结合本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高一物理教学内容是:期中考试前完成物理必修2,期末考试完成物理选修3-1第九章。
本学期我们将集中精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扎扎实实备好每一节课,落实到每课有教案、学案、课件,为组内的课题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学习方法指导的有效性研究,进入到课堂实践、反思提升做好一切准备。
2、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做实学案导学,精心设计学案中的每一环节,帮助高一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学案设计既要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又要结合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的实际情况,增设自我拓展栏目,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讨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包括新授课、复习课以及试卷讲评课,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加强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密切师生关系,做学生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加强课后辅导答疑和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克服所教班级较多、学生较多等不利因素,加强教学效果的反馈调查,及时调整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4、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正确认识课堂管理的重要性,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向课堂管理要效率。加强课堂的设计和组织,保证杜绝无案上课现象出现;课堂提问切中主题,讲求参与度,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课堂小结做到简洁精练,课堂教学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体现课堂教学内容有层次性,增强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信心,提高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规范教学行为,实行学案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备课、上课、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等各个环节中高标准、严要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5、加强集体备课。按照学校的要求每周二次集体备课,不让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充分发挥全组教师的智慧,深入细致地学习《课程标准》和《教学评价标准》挖掘教材,保质保量地完成各备课组制定的集体备课任务,在备课重坚持做到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注重研究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做好记录。特别体现出集体备课的相互促进的作用和有利于教学实际,有利于形成教学风格个性,有利于促进教研组内的良好向上的气氛、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的隐形作用。
6、加强学科竞赛指导,争取使学生的竞赛成绩有所提高。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4
【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及区别,知道在实验中测量时间的方法;
(2)掌握位移的概念,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3)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4)知道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的关系。
【教学重点】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和区别;位移的矢量性、概念。
【教学难点】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教学过程】
1、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和时间间隔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时间轴上一段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间隔(画出一个时间轴加以说明)。
(2)在学校实验室里常用秒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测量时间。
2、路程和位移
(1)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2)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它是用一条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质点始、末位置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3)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4)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质点做方向不变的无往返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学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5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进入高中,物理知识还停留在初中水平。很多同学认为初中物理好学,从而忽略了高中物理的学习。
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材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的基础。这部分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物理情境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认真学习20__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为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做好热身,按照新课程标准做好高中物理教学,让每个学生的高中物理素养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防止学生在即将到来的新高考方案中受挫。
2.认真学习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注重研究学生思维特点、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因素。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科学选择教学方法。高一学习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避免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初中物理学习要逐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与初中生相比,物理课程的学习要求在知识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学习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学生要经历一个从初中到高中的适应过程,作为老师要耐心的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搭建学生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和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认真选择课堂例题和习题,不求尽善尽美,不求难与丰,只求精准度和生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训练的基础。
4.加强教学和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想学”。
6.重视实验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再现知识发现的过程,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采取的措施:
1.认真组织集体备课,认真编写学习案例。令状
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成绩。
3.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单元复习和测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4.积极组织组内人员多相互进行听课、评课,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5.加强实验教学,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能分组实验要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定要演示,要认真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第四篇: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
第一,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
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第二,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第三,说明与建议:
1.建议期中练习前教学进度控制到第二章结束。
2.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首先,是会考要求与高考要求的关系,高一学生的文理倾向并不形成,因此不要过早的向高考要求靠拢;第二,是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关系,特别注意九、十两个月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一定要适当,这套教科书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希望在教学中认真体会,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第三,是知识的形成过程与讲练习题的关系,切忌以讲练习题替代学生的认识过程。
3.对于学生实验,教材中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作用放在了实验的起始位置,请任课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实验内容与进度,注意从一般的实验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以形成良好的实验素质和实验习惯。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2
总之物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只有真正做到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相统一,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才能有效地调整教学活动,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学科背景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课程总目标
1.在认知领域方面规定“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从物理学与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一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对人文因素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2.在操作领域方面提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初步学会科学地研究物理问题,寻找物理规律的方法”。对能力培养和科学方法教育规定具体要求。
3.在情意领域方面规定“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课程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②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③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④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影响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②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③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尤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④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⑤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②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③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④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⑤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五章、曲线运动
10-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教学进度表
20xx.09.01
周次 时间 备 注
1 09.01----09.05 初高中衔接,绪论课,1.1——1.2
2 09.06----09.12 1.3——1.5
3 09.13----09.19 单元小结,第一章复习测试、评讲
4 09.20----09.26 2.1——2.3
5 09.27----10.03 2.4,运动会,国庆假期
6 10.04----10.10 军训
7 10.11----10.17 2.3--2.4复习(习题课)
8 10.18----10.24 2.5—2.6
9 10.25----10.31 单元小结,第二章测试、评讲
10 11.01----11.07 3.1——3.3
11 11.08----11.14 期中考试,
12 11.15----11.21 3.4——3.5
13 11.22----11.28 单元小结,第三章测试、评讲
14 11.29----12.05 4.1——4.4
15 12.06----12.12 4.5——4.7
16 12.13----12.19 专题
17 12.20----12.26 第四章测试、评讲
18 12.27----01.02 5.1—5.3
19 01.03----01.09 5.4—5.7
20 01.10----01.16 单元小结,第五章测试、评讲
21 01.17----01.23 期末复习
22 01.24----01.27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四、具体实施:
1.精讲精练
精讲:
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
教学时应注意:
①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
②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
③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
④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⑤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数学表达式应该相同。
⑥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
其次,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于程度非常好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超前性的习题,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例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也就是说例题也要分层。而习题的讲解也绝对不能只管数量不管质量,要和例题一样讲透,将最基本的概念和方法渗透到讲解中。
精练:
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最高的效率获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刚刚已经讲了练习的讲解计划,下面是练习的计划。本人此次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课下作业保证每一次都能让学生认真仔细的完成,决不盲目图多。本学期属于知识内容第一轮教学,所以平时作业以这样的比例布置:60%基础题,25%一般难度题,15%选做题(提高题)。并且课堂练习一般也按此比例进行。适当时候稍加调整。
2.及时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3.分层教学
从高一开始分层,A类学生的选择标准有3条:①物理基础好。②各科发展较均衡,成绩都比较理想。③在可选的+1课程中,物理是强项,起码对物理的兴趣要是这些课里最浓厚的。这样就可以以高考要求来要求他们,而普通学生就以会考要求来要求。这样可以避免大锅饭端不平的现象和好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还有就是为学生将来所要参加的考试提前打好基础,做到教学有的放矢。
4.对于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会考必考内容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5.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要用真诚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能及如何用图象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的意义;
4、知道公式和图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工具,它们各有所长,可以相互补充。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多种手段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用描点法描绘位移---时间图象,并能从图中获取反映出来的物理信息。
教学难点:
如何分析物理图象而从中获取物理信息。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并且知道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我们引进了质点和位移,一个物体运动时不但其位置在不断改变,其位移在随时间不断地改变,那么一个物体运动时位移和时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1、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阅读教材弄清楚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用投影片出示图表并要求学生回答,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每相等时间内位移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情况,它的运动有何特点:
学生分析后回答: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每2.5s内的位移为50m,每5s内的位移为100m,每10s内的位移为200m??任意相等和时间内位移都相等。
师:对,这种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板书: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如果有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每5s内的位移都是100m,那么这辆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吗?
学生如果回答是,则举一反例让学生分析。学生如果回答不一定,则由一学生举例说明,并在黑板上作图说明。
小结:一物体如果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其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相等。
2、位移---时间图象
师:请同学们以上面图表所给出的数据,以横轴为时间(t)轴,纵轴为位移(s)轴,用描点法作图,看是一个什么样的图象,s与t存在一个什么函数关系?
教师边看边指导,并且改变一组数据(速度不同的物体的一组位移、时间值)让学生在
同一坐标上作图,然后把同学所画的图象在投影仪上打出分析。
学生:可以看出几个点几乎都在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上。
教师:同学们与我们在初中学过的一次函数y=kx对照,s与t有什么函数关系。 学生:s与t成正比。 教师:对,这就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也可以用图象表示,利用图象可以比较方便地处理实验(或观测)结果,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以后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用图象来处理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们就要重视图象的学习。
教师:再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两条图线有什么不同,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小结: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线是一条直线,其倾斜程度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教师:从图象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
学生分析后小结:可以知道任意时刻物体的位移和任意位移对应的时刻,可以知道哪段时间里的位移和一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3、巩固性训练(出示投影片)
(1)请同学们看图,说出各种图象表示的运动过程和物理意义。并模拟其运动的实际过程。
(2)请两们同学上台模拟以下两图中所表示的物体运动过程,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
师生共评:在甲图中,0时刻即开始计时,已经有了位移s1;AB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s与t成正比,t1时刻,位移为s2;BC段表示s没有变化,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CD段,物体匀速运动,位移越来越小,说明CD段物体的运动方向与AB段的运动方向相反,最后回到起始点,位移为0。
所以物理图象主要观测方法是:看横、纵轴表示的物理量;其次看图象,从横纵轴上直接可获取的信息,联系实际,搞清物理情景。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位移—时间图线和物体运动轨迹是否相同。
4、变速直线运动
提问:汽车刹车时、飞机起飞时,其运动特点是什么? 学生:汽车运动越来越慢,飞机运动越来越快。 教师:对,这就是变速直线运动
板书: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就叫变速直线运动。
提问:那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还是直线吗?
学生分析:变速运动中,位移s与时间t不成正比,肯定不是直线,应是曲线。
归纳总结: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一定为直线,这是判定是否是匀速
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的依据。
为大家推荐的高一上册物理时间位移教学计划的内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4
一、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先进教学理念
本学期中,我们高一备课组的全体教师,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学习新课改的教学理论,力求强的理论为指导,把高效课堂的理念应用到教学工作中,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全体学习,集中讨论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积极参加学校和教研组开展了的讲座和教研活动,我们高一物理组的全体教师,要求能认真学习,利用教研活动和备课时间,进行讨论。并且能够根据学习的内容,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力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第二、以理论为导向,进行教学实践
在这学期,我们备课组的全体教师,在一起讨论了并解决了很多问题。总结收益的有:教师怎么样指导,立足于课堂教学,克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习惯方式?怎样突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动机和行为?怎样合理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怎么样合理设计课堂提问?怎样处理导与学的关系?通过这学期的学习讨论,很多教师都注意改变课堂,不做无效提问,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高效课堂的理念指导,进行有效教学。通过理论学习,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高效课堂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我们每一位高一物理教师,还自已量阅读教育书籍,切实改变教育观念,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力求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得更好。
二、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互助互学,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前提。对于我们备课组来说,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必须加强学习,互相交流,通过搞好集体备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把握好新高考要求,正确了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我们备课组坚持每周三第7节课在物理组办公室开展集体备课。
第一、每名教师都养成进行教学思的习惯
教学思包括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实际上我们也是针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思。因此,每次周三的集体备课,主备课教师的备课内容包括两部分:对上周教学内容的总结和下周的课程内容如何教学。通过集体讨论,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
第二、积极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听课和集体评价
集体备课、集体听课和集体评价是我们这学期高一年级物理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的主要方式之一。其长处在于,教师有了互相切磋教学问题的伙伴,教师之间可以分享备课资料和课堂教学技巧,可以共同分析教学情况,共同磋商教学改进策略,以加强教师对自我教学的关注和改进,同时也可以学习同伴的教学经验。与此同时,通过组内互相听课,包括同一年级,取长补短;跨年级,学习经验;也组织听其它学科的,取道于他们的新方法,新理念。然后通过教研活动或集体备课时间进行讨论。家互相查缺补漏,信息交换,经验共享。要求每周至少听一节课。
第三、积极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
本学期,为了让新教师快速成长,壮物理组的力量,本组积极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通过“老带青”、“结对子”,发挥传、、带的作用,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求。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通过老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新教师的汇报课等方式,促使新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很的提升,带动了整个高一物理教学的发展。
三、坚持听评课
每周至少听一节课,并认真评课。
四、坚持业务学习。
业务学习笔记至少1万字左右。
五、加强校本研修
学期末应撰写解题报告。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1.指导思想
按照新课标新高考的要求和教学大纲的安排,以及本届学生的情况,本学期将加强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为高考物理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通过新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于物理概念,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物理规律,在讲解时注意通过实例、实验和分析推理过程引出,使学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达形式和适用范围。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情况分析:
学生方面,今年担任(理科班)1班、8班的物理教学,1班的同学学习成绩一般,学习的兴趣不浓,所以今后将通过个别辅导和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步喜欢学习物理,提高成绩。8班同学成绩较好,成都七中老师上课,我做好课后的辅导和知识的细化。
三.课程分析和教学内容
新一轮教材改革中,一方面继承了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对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的认识过程,精选了每一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面向新时代,要求教学内容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介绍与基础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强调知识和方法获得的过程。
本学期教学中我将理解大纲要求,注意因材施教,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注意循序渐进,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
注意讲清思路,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
注意加强实验,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注意安排练习和习题,这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
四、主要措施及方法:
1、加强研究,学习新课程的各项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分析新课程的变化,全面把握教材,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起点,让所有学生都能跟得上,吃得饱。
2、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分工合作,多听课、评课,互相学习,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全面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做到不备课不上课,上课态度认真,教学方法灵活,认真了解学情,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
3、课堂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精心选题,加强学生对薄弱环节和重点内容的训练;上课注意讲清思路,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
4、注意循序渐进,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
5、在教学中配合班主任做好培优辅差工作的落实。
五、教学进度和计划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初中生所学的关于力和运动的知识有:
1、运动的描述中有参照物、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生了解到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速度来描述,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大小来表示,没有严格区分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的概念;长度、时间单位及其测量学生也有了了解。
2、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了惯性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二力平衡及平衡条件;知道了重力的产生、方向、重力作用点重心,会用公式计算大小;知道了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对大小有了定性了解。
二、以往教学中的难点:
1、运动的描述:对于速度、加速度、矢量等概念的理解。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概念,注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物理的科学思维方法。
2、匀变速直线运动:灵活运用公式图像处理问题的能力。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播种做法和行为,培育态度与精神),重视良好做题习惯的培养。
3、相互作用:对弹力、摩擦力方向、大小的理解应用;矢量合成法则的理解应用。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和作用,多联系生活实际。
4、牛顿运动定律:对运动和力关系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精选练习题,加强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指导思想:
1、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
2、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
3、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进行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及时反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帮助,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7
【教学目标】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的意义;
(4)知道公式和图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工具且各有所长、相互补充。
【教学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变速直线运动s-t图象。
【教学难点】
s-t图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应该是“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面位移相等”的运动,现实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是几乎不存在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其特点是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即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一次函数关系。
2、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不是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为曲线。
(3)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非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是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例1: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关于物体运动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C)
A.只要每分钟的位移大小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匀速直线运动
B.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物体不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
C.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变速直线运动
D.无论是匀速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都跟运动时间成正比
3、位移--时间图象(s-t图)
(1)描述: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的图象,叫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坐标轴的含义: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发生某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4、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
(1)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或某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倾斜直线则表示其作匀速直线运动。
(2)s-t图象中斜率(倾斜程度)大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斜率(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3)s-t图象中直线倾斜方式(方向)不同,意味着两直线运动方向相反。
(4)s-t图象中,两物体图象在某时刻相交表示在该时刻相遇。
(5)s-t图象若平行于t轴,则表示物体静止。
(6)s-t图象并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7)s-t图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5、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为曲线
6、图象的应用:
(1)求各时刻质点的位移和发生某一位移对应时间;
(2)求速度;
(3)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相信大家对于上文为大家所推荐的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模板,一定仔细阅读了吧,祝大家学习愉快。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8
教学计划是整个课程教学标准在具体学期内的具体化,也就是我们常常讲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的具体规划。高一物理必修2教学计划应该怎么设计?
一、学生情况简要分析
高一11、12班,每班64人。11、12班为三类班。经过半年的学习,已完成了必修一的学习任务。11、12班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①矢量的慨念及矢量的运算;
②数学的函数关系及函数图象;
③物理慨念和规律的抽象性和复杂性;
④思维方法的超前性,如极限的方法,空间的关系等;
⑤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等。
要解决这些难点,我认为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把握好进度,宁慢勿快才可能有好的结果;
②加强实验与观察,强调物理慨念和规律是从实验中严格推导出来的。
③教育学生重在理解,大多数物理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④不要随意增加难度,例题和习题的选择都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次,有步骤地提出恰当的要求,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整体框架结构
第一章怎样研究抛体运动
第二章研究圆周运动
第五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三章动能的变化与机械功 第四章能量守恒与可持续发展
2.教材编写特色分析
教材采用沪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二册》。本教材的插图明显增多,所讲知识主要来龙去脉与实践知识相联系,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书后有供学生选做的研究课题示例,对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很有帮助。正文之外还有“阅读材料”“讨论与思考”“做一做”等栏目,以开阔眼界,启发思考。
3.教学实施设计 (1)加强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树立正确的有效教学理念,形成“关注课堂,讲究效益,提高质量”的价值取向,推进有效教学过程管理,整合校内一切资源,推动有效教学的深入开展。
(2)注重有效教学环节的组织与落实。认真做好备课、上课、练习、作业批改与辅导和检测“五有效”的管理,突出有效性、互动性、全员性和差异性特征。明确有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着力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落实集体教学研究活动制度,强化集体备课,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注重对教材、教法和学法的研究。
(4)反思、总结、改进,推进有效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4.德育目标设计
以德治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以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合格学生为目标,强化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五爱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特别是行为规范的养成性教育。
三、主要的教学改革方向、重点及措施
(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物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家都知道,物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这里主要是讲教师的演示实验。但常规的演示实验往往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如实验器材太小,过程进行得太快,使得观察效果不好。而利用多媒体展示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起到了常规教学无法比拟的作用。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概念的理解程度,增强知识的记忆效果,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通过高一物理新教材的教学,我感到与原教材相比,难度是提高了,能力要求也高了,教材比过去更有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鼓励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精神。
四、配合教学安排的课外活动
(1)小制作、小实验;
(2)课外阅读;
(3)科技讲座;
(4)知识竞赛;
(5)趣味游戏;
(6)现场参观;
(7)社会调查。
总之,物理课外活动与物理课堂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特殊的功能,它是对物理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作为一个新鲜事物,教师和学生都对其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形式化、任务化,从而真正做到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9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改进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把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关注物理学科与科技、社会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
一、指导思想
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应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以教师本人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学校的现实条件为基础。在“知识与技能”维度,要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有度又有序地安排教学活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运用实验方法、模型方法和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间题、验证物理规律,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间题,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论、交流、合作,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注意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清,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并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二、做好做足的几项工作
1、能努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灵魂。教师不但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志趣和专长,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选修模块,而且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分层教学和分类推进。既要利用新课程选择性的特点为优秀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又要关注学习不理想的学生的困难及其成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2、让学生充分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价值,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5、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的观点,敢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要着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升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养成协作、分享的团队精神,在探究学习中加深对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的认识,提高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要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究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关系,使不同的学习方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防止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学习方式的形式化、表面化、极端化倾向。
6、改变教学行为,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物理新课程蕴含着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对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应该是教师教学行为不断优化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该从传统的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提倡尽可能的采用科学探究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努力改变教师的角色。教师应该从传统的只重视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中走出来,使自己不但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而且也成为一个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和探究者。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制造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构建并完善认知结构。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往和意义构建的外部学习环境,支持并帮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促进新意义的生成,使整个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充满着主动探究的学习气氛。
7、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8、力求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生主动式互动教学”,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过程,而是学生主动获得学习经历的过程,教师以一个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教师以话题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总结出结论。甚至可以像说相声一样,与一名或多名学生在讲台前探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但是问题是如何指导学生的考虑从正确地思路出发,不然时间有限,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
9、搞好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信息技术是工具,是平台。在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是很重要的。可以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料,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很好的信息获得途径。多媒体又是课堂教学的先进手段,通过视听,可以把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即时的反映出来,一些重要的板书、表格和图片、例题很方便的就可以在教室里面展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又可以把实验演示的活灵活现,物理模型也可以通过课件分析的透彻有余,展示多媒体课件和媒体资料。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0
【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
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20
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10
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
500
30
1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
500
10
2500
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学生现状制订教学计划,狠抓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搞好基础知识、基本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大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下学期高一物理教学计划通过本学期物理教学,达到学生三基过关,能力增强的目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教材上的习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辅导资料上的习题,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研究好《考试说明》、教材
在高一物理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者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知晓本科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的水平,在遇到教学难点时,要适当延长信息传输过程的时间,采取让学生分步达到目标的思路来突破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还要研究初中教材,了解初中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教材和学生实际状况,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切不可操之过急,要科学把握教学要求,循序渐进。
2.加强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①在教学中,要注一是在教学中,要注意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形成与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概念和规律的由来。讲授概念要让学生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规律要让学生掌握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②要重视概念、规律之间的比较对比,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区别、联系、对比,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用学科语言来表达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③要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使学生对概念和规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让概念和规律准确、深刻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的烧夹生饭。
3.坚持直观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采取抓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来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规律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许多物理模型难以理解,不可想象。针对这种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好学生的学习能力
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象、插图、阅读材料、注释。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②指导学生听课。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听,不懂的要仔细听,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③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链,且容易遗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如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
④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如伽利略的关于力和运动的理想实验),控制变量法(如牛顿第二定律),物理归纳法(如牛顿第三定律)等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得更加深刻,同时学生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这样做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5.重视学生的知、能训练,搞好习题课的教学
①训练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训练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上来。
②训练要扎实,例题、练习的设计应该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高一学生的实际,高一阶段的习题主要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不要急于将综合性比较大的题目拿给学生。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例题和练习的数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
③作业布置检查落实到位。首先必须要求学生交、交后教师必须批改、批改后必须讲评、讲评后必须要求学生自己订正,这样才能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对自己布置的作业检查落实不到位。久而久之会打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的积极性,有的甚至抄作业。
④在讲解例题或练习时,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和使物理过程图景化上,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要注意引导学生作反映物理过程的示意图,这是将物理习题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
⑤要加强规范化的训练,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对此高考也有明确的要求。如在要求计算题时: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因此从高考的角度看高中物理的规范化要求应当从高一教学时就严格抓起。具体来说应抓好以下几点:
(1)要求学生画完整的反映题目物理情景的示意图。
(2)要求学生对字母、符号的书写要规范化。
(3)要求学生解题时必须有文字说明。
(4)要求学生必须写出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总之,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
6.组内教学要做到四统一:
统一教学进度和知识深度,统一作业,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知识检测。
四、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及进度表
①上学期高一物理教学内容:
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选修3-5动量
②具体教学进度安排:
第1-3周第五章曲线运动(单元考试)第4-8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考试)第9-10周期中考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11-15周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16-18周选修3-5动量
第19-20周期末考复习
第21周期末考试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能力目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速度的引入;
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图表、v-t图、及思考与讨论;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桥梁,也是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中比较难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还抽象。对加速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及物理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节的难点。
三、几点想法
1.关于概念的建立过程
在建立加速度概念过程时,基于加速度太抽象,让学生首先感受。让他们感受的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从而自然地引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必要性。
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从何而来?提供现有数据给学生,还是学生自己做实验获得?我兼顾了两者。本节课的关键是对加速度的理解,开始不宜通过实验来自己获取数据,否则会喧宾夺主。在提供数据时考虑到学生对数据的可信度,提供了身边的学生感觉到的百米起跑和电动车起步,去消了学生的对数据的质疑。而在最后又通过纸带让学生自己来获取和处理数据,以期他们对加速度有更深入的理解。
2.问题的设置
思考与讨论
1:主要是引导学生建立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关于表格我没有自己填入,是想引导学生养成对多数据的对比和处理列表和做图的习惯。在练习3中让学生自己列表和填表,进一步渗透这种思想。
练习1:主要是加深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以区别加速度与速度和速度变化量的意义。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思考与讨论2:引导学生体会图象在反映加速度的优点,加深对v-t图象的理解,如何从图象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教材和高考对这一点有很好的体现。
练习2:由思考与讨论2的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使学生对加速度有感性的认识,同时对加速度的矢量性做一个强调。第一问的设置暗示学生不要把物理学成物理。物理中图象的信息量要远大于物理中图象的信息量。
练习3在以上表述过。
3.暂时淡化三个问题
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与速度方向的关系,由什么来决定待引出牛顿第二定律再研究;第二,平均加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第三,曲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的快慢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3
一、开学伊始的思考:
新的一轮高一开始,几个问题自然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1、高中物理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三年规划目标)。
高中阶段的学科目标: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打好学生基础、发展思维、挖掘潜力、培养能力是所有物理老师共同关注的课题。在认知领域方面规定“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从物理学与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一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在操作领域方面提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初步学会科学地研究物理问题,寻找物理规律的方法”。对能力培养和科学方法教育规定具体要求。在情意领域方面规定“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打好基础,应对高考。
2、高一目标是什么?
高一是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第一年,这一年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高一是基础,特别是本学期,是入门期。是克服“物理难学”、“惧怕物理”心理的关键时期;在知识上是基础;在学习兴趣培养上;学习方法指导上;在培养规范上;在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上。
3、应当怎么教?(教师的行动)对应新的形势,我们应当怎么教?
新的课程改革的形势和规范办学的形势,今年8月22日会议上教育局提出继续坚持“两个不动摇”。
新课程改革当然不仅仅是更换一套教材那么简单,教师教学方式要实现从“组织教学”到“动机激发”,从“讲授知识”到“主动求知”,从“巩固知识”到“自我实现”的转变,而转变教学方式的目的又在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
这些变化都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欲求有效,必须力求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有效,即学习课程标准、钻研和处理教材、深入了解和分析学情、备课、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实施、对学生的辅导、课后反思……诸环节,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都要做到有效,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4、学生应当怎么学?(学生的行动)。
新的形势下,学生学习方式要转变。要学会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主动求知。自主、合作、探究培养终生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二、具体措施
一、把研、煮、论、思活动常态化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合理的处理、整合教材,吃透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切实把握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2.不论是担任物理教学工作多少年,也不论教学经验有多丰富,随着新形势和新的学生的变化,肯定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教师要经常反思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教学反思——教学改革——教学重建”这几个环节决不能打折扣,还应多听老教师的课,与自己仔细对比,从中学习。主动邀请老师听课指导,详细些好课后记。平时多向其它教师请教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3.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4.教师准备一套初中课本,认真分析相关知识,做好初中和高中在知识上和学习方法上的衔接。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降低起点,不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二、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向45分钟要质量
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课的效率。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每周安排一位教师上公开课,其它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听评课,青年教师做到先听课再上课,力争12名教师尽快成为市教育局教研室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达标教师,并年底推出2---3名优秀教师。打造高效课堂而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力,为此要把握一个原则,即“学生思维在先”的原则。也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学生思维在先与新课程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如何保证学生思维在先呢?充分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先预习,然后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这是高效课堂的第一步。结合学校提出的“五六”模式,提出新授课课堂教学要求:教学中理解大纲要求,备教材、备大纲、备学生、备同步练习。
(1)对一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写出知识框架,弄清有几个定义、概念、规律、定理、定侓和公式。
(2)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活化、拓展、变通、找出生活中的实例,在概念分析、规律总结、定律验证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化推导公式。
(3)在细化每一个知识点的同时全面分析确定和验证知识重点和难点。合理设计例题和练习题,做到取材面广、代表性强、注意举一反三,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注意讲清思路,渗透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4)加强实验,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及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课堂上做到脱离教案,把知识讲活、讲细、讲实、讲新,精讲多练,及时完成课本习题及相应的补充题,这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新课阶段应把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上,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
三、落实有学科特色的集体备课
我们的集体备课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周一次全组集中集体备课,集中集体备课时我们采用提前一周,单课时备课的方式。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细备。高一物理组共12人,分两个级部。每周3节课,我们两个级部分工协作的方式,材料统一、进度统一、计划统一、单元过关统一,每个级部负责一章的导学案编写和单元考试题的命制。另一级部则负责本章的自助餐作业。各级部教研组长负责安排本章的材料编写分工,课时主讲人根据全组讨论的课时计划,将自已负责的课时做出学案或者习题卷,并明确提出至少提前二天,把材料印刷好。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课时主讲人以“说课”的形式把每一课时的教学流程、重难点的突破、习题配置进行讲解。然后通过集体讨论加以完善,最后定稿。最后定稿的打印稿张贴在组内的小黑板上,使每一位成员对下一周的教学安排非常清晰。根据最后定稿,每位成员再进行自己的个人细备,各人细备务求每堂课都有教案,每个教案都有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我们在集体备课时重点放在备学情、备习题、备问题上。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习题配置的广度与深度。每天的说课分级部进行则可以随时随地地对教学的思路、认识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每个导学案和跟踪练习材料要形成电子稿,积累下来,建立档案。
四、及时反馈,把握学情,有效设计
学习的过程又是思维的过程。人的思维分为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如果思维能力存在问题,那么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就会存在思维障碍,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就会受到限制。一要求老师经常与学生特别是边缘生进行交流沟通,二是通过课代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三是利用当堂检测和课前小测。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困惑,找到准确找到教学的切入点以便备课过程中选择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启迪学生的思维。
五、分层教学
今年高一学生比较多,也注定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每个班中成绩差的学生比较多,必须做好分层次教学。一是学习杜郞口中学的做法,与班主任协调,在学习小组的划分上做好学生不同层次的搭配,二是书面练习分层,把基础题和稍难的题分开。分批让学生在课上或课下完成。三是课堂提问分层次,四是对学习优秀的学生适当增加自助餐作业。这样可以避免大锅饭端不平的现象和好学生吃不饱的现象。特别是对于学习最困难学生,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改弄懂的基础知识,必考内容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六、习题选编要求:
在选择习题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来进行选择、设计、编制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控制好习题量,不搞“题海战术”。
(1)习题选择要突出典型性和针对性
习题的选择不能贪多、贪全、习题的选择应典型,既要注意对知识点的覆盖面,又要能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复习课,他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故要达成高效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考察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切忌随意和盲目。
(2)习题选择要强调基础性和可行性
教师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进行习题的选择,即应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可行性,过分简单的习题会影响学生思维的质量,思维活动未得到充分的发展,缺乏其应有的激励作用,难度过大的习题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难以获得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将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所以,习题的选择把握好“度”,狠抓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习题选择要体现研究型和挑战性
选择习题要精,首先要有丰富内涵,教师除注重结果之外,更要注重组题方式和质量,做到“一题多解”熟悉各种解法,多解归一,挖掘共同本质,多题归一,归纳出解题规律。其次尽量设计实际生活中的原型,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选编习题,训练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让学生体验到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让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习题选择要扎根于课本习题
课本习题是经过专家多次筛选后的精品,教师在习题课的题目选编中,应优先考虑课本中的例题与习题,并且对其进行适当的拓深、演变编制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多题一法的习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其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我们不应该“丢了西瓜捡芝麻”,忽视课本习题去搞大量本质重复的课外习题
(5)习题选择要关注热点
建议选择开放性试题,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问题;关注应用性习题的选择,以训练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物理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懂得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关注探究性习题的选择,以训练学生的观察、交流归纳等多种能力。
课堂例题与习题要精心筛选,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少、求活,强调例题与习题的教育教学因素,强调理解与运用。作业本着精留精练、不搞题海战术的指导思想。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完成质量进行分析,对错误解法进行剖析,对不同问题进行归类,对不同的解法进行归纳,并找同学谈话,分析每个同学的得失。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做到小周期,快节凑,快循环,使学生通过作业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让优秀的学生开设物理课外课堂,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定时定点讲述物理错题,克服物理弱科生的思维障碍。
七、规范解答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认真书写,卷面整洁规范
2、语言表述规范
3、解答步骤规范
4、先画图后做题,善于运动图像解决物理问题,规范要作图。
5、审题规范,解物理题要做到不选对象不解题,不列式。
6、认真听讲、积极参与
7、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反思。经常反思感悟自己未能做出来的题目涉及的基本解题方法
8、对错题积累,解题方法积累,感悟心得积累,要经常回头看。
9、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结。
10、勤学好问、不怕困难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4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高一物理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量的概念和定律。
2、教学的难度加大。主要表现在教学函数关系的复杂化、图像的运用、数学知识储备不足等。而且高中的要求较初中有很到提高。
3、空间关系的建立。在初中只有一维的问题,高一物理出现了平面问题甚至立体问题。
4、概念和规律较初中更具复杂性。
首先,要把握好进度,勿图快。因为有一些重点难点把握不是很准。我在上新课之前,会向我的师傅请教,以便制作更好的可见和教案。为了更好地把握重点难点,我在上新课之前,先要听两节老教师的课。从老教师的讲解中体会重点难点,学习老教师是怎样把握重点难点的。尤其在以上几个难点的教学中,我付出了更大的努力。
第二,重在理解,切勿死记硬背。我认为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需要记忆的东西不是很多。必要的物理概念和常数需记忆,而大多数物理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如在加速度的授课中,我就结合汽车的启动和停滞的快慢来让同学们理解加速度的含义,而非让同学们的死记硬背加速度的概念。这样同学们掌握的会更深刻一些。
第三,在教学中,加强观察与实验。在实验课里,我会把一些物理现象总结、归纳的过程和同学们通过探究得到的结论总结,等讲清楚,不草率地给出结论。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是注重讲道理的科学。如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在运用规律进行演绎推理时较注重对条件的判断与分析,不只是套公式。
最后,在教学中我不会随意增加难度。如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可选择一些超前性的习题,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习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切忌总是将综合性题目拿给学生,更不要把高考的试题拿给学生,那样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的具体做法是把同学们根据前几次考试的成绩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同学做不通难度的练习,也就是分类作业。这样才能体现学习的层次性。以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当然在工作计划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望批评指出。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5
1.指导思想
交流教学经验、传承教学智慧、提升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
2.工作原则:实效性、共享性、研讨性、互补性、创造性
3.工作要点:
a、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b、开展推门听课,相互听课制度,相互取长补短;
c、落实教学常规要求;并进行每2周1次单元考试;
d、每学期八次集体备课,把握集体备课基本流程:(1)确定主备人——个人研讨;(2)集体商讨——说课、切磋、完善、确定最佳方案;(3)达成共识,确定教案;(4)个人反思——根据个人执教情况,认真思考,深刻反思、交流、再完善。
e、有效开展公开课、示范课,指定主评,并每人评课交流;
f、积极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适应新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五篇: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
一、教学计划的描述:
上学期由于复习初中内容,这学期继续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继续使用PEP 《必修二》,共三章,分别是第一章《曲线运动》,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共四章。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弯曲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方法目的:学习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能量和守恒的角度培养学生处理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曲线运动》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的第一部分讲述了物体曲线运动的条件和特征。
在第二单元的第二、三节中,阐述了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并用这种方法详细研究了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第三单元匀速圆周运动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和离心现象的例子,分析圆周运动的例子。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知识;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第三单元,第四节,学习天体运动中的万有引力定律。第三章,《机械能》,可以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二节,关于功和力。
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节讲动能,动能定理,引力势能。第三单元第六节和第七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2
知识目标
1、能够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一个已知力的分力;
2、会用三角形法则求解;
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
2、能够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情感目标
培养分析观察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分析
是力的合成的逆预算,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将一个已知力进行分解,所以平行四边行定则依然是本节的重点,而三角形法则是在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基础上得到的,熟练应用矢量的运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的难点.
教法建议
一、关于的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
是力的合成的逆预算,是求一个已知力的两个分力.在对已知力进行分解时对两个分力的方向的确定,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的.在前一节力的合成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运算规律的掌握会比较迅速,而难在是对于如何根据力的效果去分解力,课本上列举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一个是水平面上物体受到斜向拉,一个是斜面上物体所收到的重,具有典型范例作用,教师在讲解时注意从以下方面详细分析:
1、对合力特征的描述,如例题1中的几个关键性描述语句:水平面、斜向上方、拉力 ,与水平方向成 角,关于重力以及地面对物体的弹力、摩擦力可以暂时不必讨论,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合力产生的分力效果,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现象入手(如下图所示).由于物体的重力,产生了两个力的效果,一是橡皮筋被拉伸,一是木杆压靠在墙面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铅笔、橡皮筋,用手代替墙面体会一下铅笔重力的两个分效果.
3、分力大小计算书写规范.在计算时可以提前向学生讲述一些正弦和余弦的知识.
二、关于力的正交分解的教法建议:
力的正交分解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求解合力的方法,它实际上是利用了的原理把力都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然后就变成了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的问题了.使计算变得简单.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未接触到有关映射的概念,所以教师在讲解该部分内容时,首先从直角分解入手,尤其在分析斜面上静止物体的受力平衡问题时,粗略介绍正交分解的概念就可以了.
教学设计方案
一、引入:
1、问题1: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什么定则?
2、问题2:力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教师总结:如果几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的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那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反之,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
引出课程内容.
二、授课过程
1、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也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师讲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过程,所以平行四边形法则同样适用于.如果没有其它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如图).这就是说一个已知的力可以分解成无数对不同的共点力,而不像力的合成那样,一对已知力的合成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一个力究竟该怎样分解呢?(停顿)尽管没有确定的结果,但在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下面我们便来分析两个实例.
2、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
例题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斜向上的拉力 的作用,该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这个力产生两个效果:水平向前拉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提物体,,因此力 可以分解为沿水平方向的分力 、和沿着竖直方向的分力 ,力 和力 的大小为:
例题2: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常把它所受的重力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分量 和垂直于斜面的分量 (如图), 使物体下滑(故有时称为“下滑力”), 使物体压紧斜面.
3、练习(学生实验):
(1)学生实验1:观察图示,分析F力的作用效果,学生可以利用手边的工具(橡皮筋、铅笔、细绳、橡皮、三角板)按图组装仪器、分组讨论力产生的效果,并作出 力(细绳对铅笔的拉力)的分解示意图.
实验过程:将橡皮筋套在中指上,将铅笔与橡皮筋连接,铅笔尖端卡在手心处,体会一下铅笔的重力产生的效果,在铅笔上挂接上橡皮,思考拉力 产生的效果?
教师总结并分析:图中重物拉铅笔的力 常被分解成 和 , 压缩铅笔, 拉伸橡皮筋.
(2)学生实验2,观察图示,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用橡皮筋和铅笔重复实验,对比结论是否正确.
教师总结并分析:图中重物拉铅笔的力 分解成 和 , 压缩铅笔, 拉伸橡皮筋.
尽管没有确定的结果,但在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
4、课堂小结:
探究活动
题目 关于“杆的受力分解”与“绳的受力分解”研究
由于日常生活中,我们劳动、学习的工具一般以杆和绳子为主,其他的工具也可以依照其进行分析,研究“杆的受力分解”与“绳的受力分解”具有实践意义。有关内容可以参见备课资料中的“扩展资料”。让同学观察周围的力学工具,对比杆与绳子,分析说明各个物体的受力特点,与其有关的题目可以参见如下:
1、晾晒衣服的绳子,为什么晾衣绳不易过紧?
2、为什么软纸经过折叠后,抗压性能提高?对比拱桥的设计,有什么感想?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3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高一物理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量的概念和定律。
2、教学的难度加大。主要表现在教学函数关系的复杂化、图像的运用、数学知识储备不足等。而且高中的要求较初中有很到提高。
3、空间关系的建立。在初中只有一维的问题,高一物理出现了平面问题甚至立体问题。
4、概念和规律较初中更具复杂性。
首先,要把握好进度,勿图快。因为有一些重点难点把握不是很准。我在上新课之前,会向我的师傅请教,以便制作更好的可见和教案。为了更好地把握重点难点,我在上新课之前,先要听两节老教师的课。从老教师的讲解中体会重点难点,学习老教师是怎样把握重点难点的。尤其在以上几个难点的教学中,我付出了更大的努力。
第二,重在理解,切勿死记硬背。我认为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需要记忆的东西不是很多。必要的物理概念和常数需记忆,而大多数物理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如在加速度的授课中,我就结合汽车的启动和停滞的快慢来让同学们理解加速度的含义,而非让同学们的死记硬背加速度的概念。这样同学们掌握的会更深刻一些。
第三,在教学中,加强观察与实验。在实验课里,我会把一些物理现象总结、归纳的过程和同学们通过探究得到的结论总结,等讲清楚,不草率地给出结论。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是注重讲道理的科学。如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在运用规律进行演绎推理时较注重对条件的判断与分析,不只是套公式。
最后,在教学中我不会随意增加难度。如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可选择一些超前性的习题,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习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切忌总是将综合性题目拿给学生,更不要把高考的试题拿给学生,那样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的具体做法是把同学们根据前几次考试的成绩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同学做不通难度的练习,也就是分类作业。这样才能体现学习的层次性。以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当然在工作计划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望批评指出。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4
【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及区别,知道在实验中测量时间的方法;
(2)掌握位移的概念,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3)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4)知道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的关系。
【教学重点】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和区别;位移的.矢量性、概念。
【教学难点】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教学过程】
1、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和时间间隔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时间轴上一段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间隔(画出一个时间轴加以说明)。
(2)在学校实验室里常用秒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测量时间。
2、路程和位移
(1)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2)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它是用一条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质点始、末位置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3)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4)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质点做方向不变的无往返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学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高一上期对学生的了解和高一上期期末统考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的基础知识不牢固,
从高一上期的学习情况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不到位而出现能力提升困难。
因此本学期教学过程中重双基工作。学生活泼,学学期学习中老师注意时刻督促,控制学生时间。
二、教材内容,教学主要任务和教学重难点:
1、教材内容:必修二(1-4章)
第一章:抛体运动 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 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
2、教学主要任务:本期吸取上期经验教训,拟定两个主要任务:
一是让学生落实双基,着重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尽量少提升(可以给予部分学生提升练习);
二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中的建模思想,强化学习物理情境--模型--规律---方程--求解五大步骤。
3、教学重难点:本书高考考察内容为前四章,且对第四章的考察分量与前三章总和相当,因此主要内容可分两部分:
一是曲线运动,
二是机械能守恒、动能定理。难点为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的应用。在高考中这部分知识为主要考察点。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养成解物理题五步曲习惯。
2、完成年级分配的物理科班上线人数。
3、期末考试理科物理单科进邛崃前三。
四、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措施:
1、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仅争对少部分进行能力提升。
2、进一步强化物理学的`建模思想,强调物理解题五步曲的应用。
3、高一物理教研组实行集体备课,落实五统一。
4、落实堂清、日清、周清、月清工作,特别是日清和周清工作,要求学生过关,迫学生练习过手。
五、教学时间分配:
周次时间内容课时
一2.25--3.3复习上期主要内容评讲期末试卷4
二3.4--3.101-1曲线运动;1-2运动的合成分解4
三3.11--3.17小船过河、绳物模型专题分析4
四3.18--3.241-3平抛运动规律及实验4
五3.25--3.31复习,第一次月考,阅评卷4
六4.1--4.72-1圆周运动2
七4.8--4.142-2向心力向心加速度;2-3实例应用6
八4.15--4.213-1天体运动;3-2万有引力定律4
九4.22--4.28复习,第二次月考,阅评卷4
十5.2--5.53-3万有引力定律4
十一5.6--5.123-4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章节复习4
十二5.13--5.194-1功;4-2功率4
十三5.20--5.264-3势能;4-4动能、动能定理4
十四5.27--6.24-5机械能守恒;4-6能源开发利用4
十五6.3--6.6复习,第三次月考,阅评卷4
十六至十八6.9--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6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和前一阶段的学习,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并不清楚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他们也不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互作用力之间满足的关系。因此,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入理解,还需要进行定量地探究。
教材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间的关系,使之成为牛顿运动定律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比如拉弹簧、推桌子等引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并且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依存、同时存在的。接着,教材又用实验探究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且,教材上的“做一做”栏目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形象准确地呈现相互作用力在大小和方向之间(包括相互作用力不断变化的情况)的关系。融现代科学技术于物理教学之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能准确地表述牛顿第三定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观察(或)体会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间的`大小、方向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运用规律正确分析说明具体实例,培养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
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应该首先通过生活中实例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引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总结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紧接着应用传感器动态地展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然后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在介绍完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之后,通过分析几个实例比如用力压黑板、分析座位上学生的受力等生活情景中的事件,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问题。最后,通过几道趣味性的习题巩固深化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方法:
科学探究法
教学准备:
滑板、一端带有磁铁的小车(两辆)、弹簧秤(20组)、苏威尔DISLab力传感器
课时分配:
1课时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7
教学计划是整个课程教学标准在具体学期内的具体化,也就是我们常常讲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的具体规划。高一物理必修2教学计划应该怎么设计?
一、学生情况简要分析
高一11、12班,每班64人。11、12班为三类班。经过半年的学习,已完成了必修一的学习任务。11、12班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①矢量的慨念及矢量的运算;
②数学的函数关系及函数图象;
③物理慨念和规律的抽象性和复杂性;
④思维方法的超前性,如极限的方法,空间的关系等;
⑤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等。
要解决这些难点,我认为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把握好进度,宁慢勿快才可能有好的结果;
②加强实验与观察,强调物理慨念和规律是从实验中严格推导出来的。
③教育学生重在理解,大多数物理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④不要随意增加难度,例题和习题的选择都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次,有步骤地提出恰当的要求,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整体框架结构
第一章怎样研究抛体运动
第二章研究圆周运动
第五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三章动能的变化与机械功 第四章能量守恒与可持续发展
2.教材编写特色分析
教材采用沪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二册》。本教材的插图明显增多,所讲知识主要来龙去脉与实践知识相联系,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书后有供学生选做的研究课题示例,对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很有帮助。正文之外还有“阅读材料”“讨论与思考”“做一做”等栏目,以开阔眼界,启发思考。
3.教学实施设计 (1)加强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树立正确的有效教学理念,形成“关注课堂,讲究效益,提高质量”的价值取向,推进有效教学过程管理,整合校内一切资源,推动有效教学的深入开展。
(2)注重有效教学环节的组织与落实。认真做好备课、上课、练习、作业批改与辅导和检测“五有效”的管理,突出有效性、互动性、全员性和差异性特征。明确有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着力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落实集体教学研究活动制度,强化集体备课,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注重对教材、教法和学法的研究。
(4)反思、总结、改进,推进有效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4.德育目标设计
以德治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以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合格学生为目标,强化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五爱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特别是行为规范的养成性教育。
三、主要的教学改革方向、重点及措施
(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物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家都知道,物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这里主要是讲教师的演示实验。但常规的演示实验往往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如实验器材太小,过程进行得太快,使得观察效果不好。而利用多媒体展示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起到了常规教学无法比拟的作用。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概念的理解程度,增强知识的记忆效果,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通过高一物理新教材的教学,我感到与原教材相比,难度是提高了,能力要求也高了,教材比过去更有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鼓励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精神。
四、配合教学安排的课外活动
(1)小制作、小实验;
(2)课外阅读;
(3)科技讲座;
(4)知识竞赛;
(5)趣味游戏;
(6)现场参观;
(7)社会调查。
总之,物理课外活动与物理课堂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特殊的功能,它是对物理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作为一个新鲜事物,教师和学生都对其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形式化、任务化,从而真正做到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8
一、基本情况分析:
⒈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很多学生因为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
⒉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研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
⒌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参入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要学”。
⒍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对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式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进度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时间是从20xx.9.1日开始到20xx.1.29日,去掉第一周军训及国庆长假,共有教学周19周,教学内容是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时间安排内容
20xx.09.07-----20xx.09.2
7
20xx.09.28-----20xx.10.1
8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20xx.10.19-----20xx.10.3
1
20xx.11.01-----20xx.11.0
8
20xx.11.09-----20xx.11.2
2
20xx.11.23-----20xx.12.2
7
20xx.12.28-----20xx.01.1
7
20xx.01.18-----20xx.01.2
9第三章相互作用1——3节内容复习迎考第三章相互作用4——5节内容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课题研究复习应考
四、采取的措施:
1、摸清学生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组织,完成教学任务。
2、抓好课堂效率。上课力求高效,精讲精练,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成绩。
3、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单元复习和测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4、做好训练,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能分组实验要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定要演示,要认真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6、加强集体备课,群策群力。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9
一、设计思想
由于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复杂性,物理观念、方法、知识结构及物理应用和物理技能的个体性、不可言传性,及其运用的无意识性,使得在常规教学中物理学习与其它学科学习相比显得更为困难。内隐学习理论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内隐学习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S.Reber于1961年所撰写的论文《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中首次提出来的,Reber指出:人们能够按照两种本质不同的模式来学习复杂的任务,一种是人们所熟悉的外显学习(explicit learning),即需要付出努力,需要利用心理资源,采取一定的决策来解决问题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
另一种是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就是个体自动的、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复杂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并没有觉察到或者陈述出所学知识内在的规则,但却学会了这种规则。内隐学习是一种无意识地,自动化地获得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因此,教学的过程不光从“教”的角度出发,更应从“学”的角度、从学习的过程出发,考虑设计教学的过程。通过和初中的知识比较,区分并加深对速度的理解,按照位移──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的顺序递进教学,矢量型和比较教学是这节课的主线。
二、教材分析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是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它与上面两节内容一样,属于运动描述的基础知识。这节的第一个小节继续强调某个物理量与它的变化量的关系。
教材中没有在一般性的速度概念和平均速度的概念上面下功夫,而是比较简洁地深入到瞬时速度的概念。在定义瞬时速度时用到了极限的思想,但没有提出“极限”这个术语。教材中“说一说”和“做一做”两个栏目都是扩展性学习内容,前者偏重于动手操作,后者偏重于思考。这些内容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学,更多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或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材中STS 借协和客机停飞一事,引导学生讨论“交通工具的速度是不是越快越好”这样的问题。教学中只要学生参与就可以了,不要企图得出什么结论性的意见。
“问题与练习”中的第 3 题要计算速度,这本是十分容易的事,但要获得计算所需的数据,学生应能读懂列车时刻表。对于概念性知识的学习,应加强由感性到抽象过程的教学,先内隐学习,然后强化练习,加深外显理解和巩固,为形成新的内隐知识打好基础。
概念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感性经验,概念的同化主要依赖于知识经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感性材料和知识经验对概念的掌握和习得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都是内隐的。在概念教学的开始,要注意材料的直观性、现实性、活跃性,首先让学生在任务情境的操作和接触中开展内隐学习,而将外显训练置于其后,这样才能为后期知识规则的外显学习打好基础。
要使用有效的内隐指导语,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正迁移,同时要避免负迁移的产生,有效地利用内隐知识与正迁移提高物理概念教学质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内隐思维品质,可以提高后面对知识自动化的速度和运用的效率。
三、学情分析
物体的运动是在时间和空间内发生的一个连续的过程,对运动的描述离不开时间和空间。这就需要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时空观,即建立正确的时间、时刻,位移、位置的概念。
同时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速度的概念,在生活中对于速度也有较多的感性知识,在高中重新学习应该困难不大。但学生在初中学习中,速度是一个标量,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速度,而高中确实将速度变为矢量,而且采用比值法给速度下了一个规范的定义,达到了由原有的通俗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了一个统一的'标准,改变学生了已有的认识,拓展了概念的内涵,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是学生刚开始接触,学生容易把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混淆。这届学生基础较差,所以对瞬时速度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以内隐学习理论为基础,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层层深入,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的课堂形式,在实现知识构建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l.了解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3.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5.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6.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五、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三个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突破方法:通过类比,比较,让学生积极思考,分组讨论,总结归纳,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突破方法:从平均速度引入,通过极限思维的方法过渡到瞬时速度。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0
认真落实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观念,跟上课改发展的新要求。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落实学案导学和分层教学,深化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评价、反思,落实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落实三讲、三不讲的教学原则,使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手段落实到课堂实践中。参照联合校整体高一教学进度计划,结合本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高一物理教学内容是:期中考试前完成物理必修2,期末考试完成物理选修3-1第九章。
本学期我们将集中精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扎扎实实备好每一节课,落实到每课有教案、学案、课件,为组内的课题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学习方法指导的有效性研究,进入到课堂实践、反思提升做好一切准备。
2、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做实学案导学,精心设计学案中的每一环节,帮助高一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学案设计既要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又要结合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的实际情况,增设自我拓展栏目,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讨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包括新授课、复习课以及试卷讲评课,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加强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密切师生关系,做学生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加强课后辅导答疑和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克服所教班级较多、学生较多等不利因素,加强教学效果的反馈调查,及时调整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4、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正确认识课堂管理的重要性,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向课堂管理要效率。加强课堂的设计和组织,保证杜绝无案上课现象出现;课堂提问切中主题,讲求参与度,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课堂小结做到简洁精练,课堂教学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体现课堂教学内容有层次性,增强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信心,提高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规范教学行为,实行学案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备课、上课、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等各个环节中高标准、严要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5、加强集体备课。按照学校的要求每周二次集体备课,不让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充分发挥全组教师的智慧,深入细致地学习《课程标准》和《教学评价标准》挖掘教材,保质保量地完成各备课组制定的集体备课任务,在备课重坚持做到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注重研究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做好记录。特别体现出集体备课的相互促进的作用和有利于教学实际,有利于形成教学风格个性,有利于促进教研组内的良好向上的气氛、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的隐形作用。
6、加强学科竞赛指导,争取使学生的竞赛成绩有所提高。
一、精讲精练
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作为教师首先就要讲清楚,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听懂,学生只有会自己解题才能说明已经听懂了,所以要对题目编排、讲解优化组合,而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力。
1、精讲: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这也是课改的要求。教学时应注意:
①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
②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
③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
④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⑤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物理表达式应该相同。
⑥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其次,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2.精练: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最高的效率获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回家作业保证每一次都能让学生认真仔细的完成,决不盲目图多。
二、及时的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三、对于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四、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但是余要吸取过去一年的教训,与学生搞好关系决不是与一部分学生亲密无间,而是要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五、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1.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生主动式互动教学,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过程,而是学生主动获得学习经历的过程,教师以一个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教师以话题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总结出结论。甚至可以像说相声一样,与一名或多名学生在讲台前探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但是问题是如何指导学生的考虑从正确地思路出发,不然时间有限,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
2.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信息技术是工具,是平台。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是很重要的。可以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料,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很好的信息获得途径。多媒体又是课堂教学的先进手段,通过视听,可以把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即时的反映出来,一些重要的板书、表格和图片、例题很方便的就可以在教室里面展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又可以把实验演示的活灵活现,物理模型也可以通过课件分析的透彻有余。但是多媒体设备我认为不是用来投影简单的上课讲稿的。所以我上课用多媒体设备主要是用来展示多媒体课件和媒体资料。
新的开始,新的面貌,期待新的成绩。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1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进入高中,物理知识还停留在初中水平。很多同学认为初中物理好学,从而忽略了高中物理的学习。
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材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的基础。这部分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物理情境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认真学习20__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为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做好热身,按照新课程标准做好高中物理教学,让每个学生的高中物理素养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防止学生在即将到来的新高考方案中受挫。
2.认真学习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注重研究学生思维特点、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因素。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科学选择教学方法。高一学习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避免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初中物理学习要逐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与初中生相比,物理课程的学习要求在知识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学习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学生要经历一个从初中到高中的适应过程,作为老师要耐心的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搭建学生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和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认真选择课堂例题和习题,不求尽善尽美,不求难与丰,只求精准度和生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训练的基础。
4.加强教学和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想学”。
6.重视实验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再现知识发现的过程,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采取的措施:
1.认真组织集体备课,认真编写学习案例。令状
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成绩。
3.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单元复习和测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4.积极组织组内人员多相互进行听课、评课,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5.加强实验教学,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能分组实验要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定要演示,要认真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能及如何用图象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的意义;
4、知道公式和图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工具,它们各有所长,可以相互补充。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多种手段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用描点法描绘位移---时间图象,并能从图中获取反映出来的物理信息。
教学难点:
如何分析物理图象而从中获取物理信息。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并且知道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我们引进了质点和位移,一个物体运动时不但其位置在不断改变,其位移在随时间不断地改变,那么一个物体运动时位移和时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1、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阅读教材弄清楚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用投影片出示图表并要求学生回答,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每相等时间内位移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情况,它的运动有何特点:
学生分析后回答: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每2.5s内的位移为50m,每5s内的位移为100m,每10s内的位移为200m??任意相等和时间内位移都相等。
师:对,这种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板书: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如果有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每5s内的位移都是100m,那么这辆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吗?
学生如果回答是,则举一反例让学生分析。学生如果回答不一定,则由一学生举例说明,并在黑板上作图说明。
小结:一物体如果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其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相等。
2、位移---时间图象
师:请同学们以上面图表所给出的数据,以横轴为时间(t)轴,纵轴为位移(s)轴,用描点法作图,看是一个什么样的图象,s与t存在一个什么函数关系?
教师边看边指导,并且改变一组数据(速度不同的物体的一组位移、时间值)让学生在
同一坐标上作图,然后把同学所画的图象在投影仪上打出分析。
学生:可以看出几个点几乎都在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上。
教师:同学们与我们在初中学过的`一次函数y=kx对照,s与t有什么函数关系。 学生:s与t成正比。 教师:对,这就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也可以用图象表示,利用图象可以比较方便地处理实验(或观测)结果,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以后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用图象来处理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们就要重视图象的学习。
教师:再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两条图线有什么不同,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小结: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线是一条直线,其倾斜程度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教师:从图象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
学生分析后小结:可以知道任意时刻物体的位移和任意位移对应的时刻,可以知道哪段时间里的位移和一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3、巩固性训练(出示投影片)
(1)请同学们看图,说出各种图象表示的运动过程和物理意义。并模拟其运动的实际过程。
(2)请两们同学上台模拟以下两图中所表示的物体运动过程,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
师生共评:在甲图中,0时刻即开始计时,已经有了位移s1;AB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s与t成正比,t1时刻,位移为s2;BC段表示s没有变化,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CD段,物体匀速运动,位移越来越小,说明CD段物体的运动方向与AB段的运动方向相反,最后回到起始点,位移为0。
所以物理图象主要观测方法是:看横、纵轴表示的物理量;其次看图象,从横纵轴上直接可获取的信息,联系实际,搞清物理情景。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位移—时间图线和物体运动轨迹是否相同。
4、变速直线运动
提问:汽车刹车时、飞机起飞时,其运动特点是什么? 学生:汽车运动越来越慢,飞机运动越来越快。 教师:对,这就是变速直线运动
板书: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就叫变速直线运动。
提问:那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还是直线吗?
学生分析:变速运动中,位移s与时间t不成正比,肯定不是直线,应是曲线。
归纳总结: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一定为直线,这是判定是否是匀速
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的依据。
为大家推荐的高一上册物理时间位移教学计划的内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3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打好知识基础、发展思维、挖掘潜力、培养能力,是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一大课题。所以,高一物理教学计划的制定必不可少。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物理教学计划意义非同一般。本学期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完成教学计划: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稳扎稳打上台阶。
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感到较难,上课能听懂,作业却不会做的现象比比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初中物理学得很好的学生到了高一却束手无策呢?首先,从教材上看,初中物理以观察、实验入手,内容形象直观。高中物理则要求能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抽象出理想化模型,特别要求学生能分析出具体的物理过程,内容比初中更深更广更抽象,进度也较快,而且课堂上反复练习的时间少,使学生学习感到困难。其次,从要求看,初中要求学生大面积及格,教学难度基本控制在教学大纲范围内,对物理问题的解决停留在模仿、套用公式上。而高中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等。
二、教学过程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发散性和辐射性思维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习题讲解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并把物理过程图形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画示意图是将抽象的情景形象化,把抽象的物理过程具体到有形,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在讲解物理习题时,一定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对习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最佳的解题途径,这点在做作业时同样适用。另外,例题选取时,尽量用典型、常见的题,特别能同时温习旧知识的例题最好。我相信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是需要多次强化的。
三、实施大成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在我校已开展多日,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实施“大成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这一精神,关注学生长远发展,教学计划的制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组建物理学习小组,分组讨论。现有的物理教学,其信息的传播主要是采取了两种模式,即教师、学生和教师、学生,限于教师和学生群体之间的彼此影响,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中信息的合理传播应该采取这种模式,即:教师、学生和学生、学生,实现生生互动,这样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留下的疑问快捷方便。在物理教学中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缓解教师辅导资源的相对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讨论,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表达、求助、协调、反思等技能。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是以小组作为整体来评价的,无论是平时课堂内外小组合作学习的及时评价,还是阶段单元测验评价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标准参照评价。避开了只对个人的评价给学生带来的忧虑。
在高中物理课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自己愿意去学、能够学、会学、培养学习兴趣以及改善人际关系、缓解心理压力、合理利用学生资源、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等都大有好处。小组学习方式与其它学习方式一起互为补充,丰富了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上是物理教学计划的内容,在教学中还应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应做出调整,在实施本计划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4
一、工作目标
1、加强备课组活动,落实好集体备课。
2、认真执行好“教学常规”中的相关制度,加强组内自查。
3、做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编写合适的导学案、学科作业及考试题目。
4、重视“培优补差”工作。
5、积极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加强对平时教学工作的交流、研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二、具体办法
1、每周一次的备课活动
时间:每周一下午
地点:一楼物理办公室
内容:(1)讲课、评课。
(2)当周的课时进度。
(3)上周存在的问题,下周注意的问题等。
(4)教学中的难点、疑点讨论等。
2、每周集体听课
时间:每周一(最好能够调课到下午第一节)。
主讲顺序:zz zz zz zz zz zz zz。
3、导学案和练案的'编写
(1)分实验班和平行班两个层次,两套人马。zz zz zz一组负责平行班,负责人zz zz zz zz zz一组负责实验班,负责人zz。zz负责火箭班教研。
(2)导学案和练案以周为单位,必须在前一周的周四拿出来,由审核人审核后印制,在下周一能够与学生见面。注意格式,用16开的纸,页边距适当调整,在页眉处要标明使用的日期,每天一案。
(3)每周晚自习一测及周末作业的编写另行分工。
4、再次组织组内老师学习教学常规,对照相关规定,我们定期检查。比如教案、作业批改、上班考勤等等。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5
【教学目标】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的意义;
(4)知道公式和图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工具且各有所长、相互补充。
【教学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变速直线运动s-t图象。
【教学难点】
s-t图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应该是“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面位移相等”的运动,现实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是几乎不存在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其特点是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即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一次函数关系。
2、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不是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为曲线。
(3)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非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是均匀改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例1: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关于物体运动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C)
A.只要每分钟的`位移大小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匀速直线运动
B.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物体不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
C.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变速直线运动
D.无论是匀速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都跟运动时间成正比
3、位移--时间图象(s-t图)
(1)描述: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的图象,叫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坐标轴的含义: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发生某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4、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
(1)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或某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倾斜直线则表示其作匀速直线运动。
(2)s-t图象中斜率(倾斜程度)大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斜率(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3)s-t图象中直线倾斜方式(方向)不同,意味着两直线运动方向相反。
(4)s-t图象中,两物体图象在某时刻相交表示在该时刻相遇。
(5)s-t图象若平行于t轴,则表示物体静止。
(6)s-t图象并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7)s-t图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5、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为曲线
6、图象的应用:
(1)求各时刻质点的位移和发生某一位移对应时间;
(2)求速度;
(3)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相信大家对于上文为大家所推荐的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模板,一定仔细阅读了吧,祝大家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