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动盐城教育十大人物事迹
15年她用爱心诠释“蝜蝂”精神
——记天场初级中学英语教师蒋迎兰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千百年来,人们都因蝜蝂的贪而不止而鄙弃它,然而蒋迎兰老师却以此为榜样,宁愿做一个师道“蝜蝂”,甘居在一所农村中学积负前行,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用瘦削的身躯撑起一片蓝天,谱写出了令人震撼的和谐篇章,唱响了闪耀人性的心灵赞歌。
她19岁从盐城师范学院毕业,带着青春的梦想和憧憬来到滨海县天场初级中学工作,因为师资的匮乏,这一呆就是15年,担任双班英语教学和一个班的班主任。从此幽狭的教室走廊,一个整天怀抱半米之高的作业本来来回回奔走的身影,就成了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她是班级学生的守护天使。15年里,她手写的爱心手册多达十万字,1米多高;因为家访脚踝布满了钢钉;作为一个女人,曾经濒临家庭的破裂。
天场,一个毗邻淮河入海水道的苏北小镇,盐碱遍地,荆棘丛生,素称“天赐之场,无粮之地”。这里的人们在愚昧落后和贫穷间逡巡。当她来到这里上班的第一天发现班级少了一般学生的时候,她震惊、焦急,冒着初秋的冷风凉雨,在泥泞的土路上摔滚跌爬,一趟一趟的往返于学校和学生的家。当她拿出父母给她的第一个月生活的最后10块钱,当她答应用自己的工资垫付学费时,班级的学生终于到齐了,她也激动的流下了泪水。
接下来的日子,她就开始她的爱心之旅。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生活,她坚持每天携带着笔记本进行家访,对每个学生嘘寒问暖。“李瀚,父亲身患重病,母亲改嫁,家庭困难”、“叶迟生,父母均在外务工,和爷爷奶奶同住,学习缺少人问”、“李子哥,父母在外,8月5日生日”、“张东升父亲去世,母亲残疾,无人照顾”……她的爱心手册上记得满满的。这样的家访基本上每个星期进行一次,15年里她的行程累计多达1万多公里,笔记有几十本,累计高度达1米多,字数达10万多字。为了家访,她更是尝遍了苦头,两腿先后摔伤过多次,跌折就有2次,至今脚踝上还打着3颗螺钉。1999年她班级有一个叫陈鸿的同学因父亲生病家庭困难,开学时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她耐心地做着家长的思想工作,并当面拿出100元钱,陈鸿含着泪的生生给她磕了一个头。那年秋天,她半夜检查宿舍发现陈鸿“失踪”了,她立刻顶着风、冒着雨在泥泞中艰难的走了2个多小时,赶到陈鸿的家。原来他的父亲昨晚去世了,蒋老师紧紧的搂着小陈鸿,掏出身上仅有的103块钱说:“别难过,1
一切会好的,老师明天再来!”在回头的路上,她心急如焚,一不小心跌进了一条墟沟里,脚踝断了。就这样她一步一步爬着回到了学校,第二天等包扎好后,她又安排好班务课务,到陈鸿的家帮助一起料理完了他父亲的后事……
过多的工作投入,使她一再推迟自己的婚期;还是因为工作缘由,她尝尽了妊娠带来的痛苦,可是过度劳累使她晕倒在课堂上,最终流产。作为人妻,她是多么渴望享受人伦之乐啊,每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撒娇的时候,看到三口之家在散步的时候,看到人家晚饭后窗口弥漫的橘红色的温馨的灯光的时候,她就会掀起揪心般的疼。再后来,一直感情很好的丈夫也不再理解她,对她说,不在意你领着学生住在家里,也不在意你把工资用作他用,可是……每每这个时候她内心总在滴血:作为母亲,怎么会不希望能有自己的孩子!作为儿媳,怎么不希望自己能尽到孝道呢!
她是后进学生的心灵灯塔。15年里,她精心守护着每一个学困生、后进生,她为136名学生找回了正确的人生轨迹,为258名学生走进大学校门铺平了道路。
除了用自己的爱心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她还坚持赞扬是抚慰心灵良药的理念,去感化后进生和学困生。她班有个叫韩国乾,成天打架斗殴,无理取闹,成了学校有名的“刺头”。蒋老师决定到他家看看,碰到身高只有1.50米的韩国乾正扛着一把锄头回家,手里握着两条黄瓜。他的爷爷瘫痪在睡椅上。80多岁的奶奶告诉她,小国乾六个月时父亲失踪,母亲离家出走,他爷爷全身瘫痪吃饭靠喂,大小便靠接,家里的一切全靠韩国前。听了这些,蒋老师流泪了:为学生,如此幼小的身躯却要扛起生活的重担!更为自己,身为班主任居然现在才了解学生的情况!她掏出了身上全部的200元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她又组织班级的学生为韩国乾捐款捐物,就这样他慢慢地融入到集体,从不做作业到上课认真听讲,从调皮捣蛋到带头守纪,从厌恶考试到班级第一名。
“你好,孩子醒来后可转告孩子,这一次期末考试他进入年级前十名了,祝贺!”这是她在寒假第一天凌晨四点多发给学生家长的一条短信。放假了,她却连夜登记计算好成绩,然后编写好短信,一条一条的发出去。一个学期下来,家长收到她和家长联系的短信有无数条。这样一条短信不知道感动多少学生和家长,在短信报喜中还不忘提醒家长,“等孩子醒来后……”怕影响学生的休息,多细心那!可是她却又牺牲了多少宝贵休息时间啊。
作为母亲、女儿、妻子的角色,她牺牲了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她的孩子才4岁,刚上幼儿园中班,几步之遥,可她的的孩子竟是每天请阿姨接送,她连出去接送一下小孩的精力都不愿意分出来!
她是教育杏坛的拼命三郎。15年里,她时时带病坚持工作,更有一次因非化脓性中耳炎而双耳暂时失聪,可是她借来助听器到教室处理班务。
“残酷”的工作,长期的劳累,使她换上了贫血、胃炎,身体抵抗力下降,但是从03到08年的五年里,她看到学校里的英语老师紧缺,考虑到学校的考核需要,她主动申请跨头带两个不同年级的英语课,此时她的爱人又调到另外一个单位上班,这样上课、带孩子、做饭一大堆的事情就全担在她一个女人的肩膀上,除了白天在学校工作外,晚上还把书本和教案带回家,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十一点以后,有时她的丈夫已经上床睡觉了,她还在伏案备课。丈夫心疼地说:“你就跟学校的领导说说,带一个年级的课,这样备课也少一点啊。”她总是付之一笑。就这样一带就是5年,本来身体就不好的她就更加憔悴了,经常出现耳朵轰鸣。
暑假,应该是教师休养生息的机会,可是对于蒋老师来说,却经历了炼狱般的痛苦,06年的暑假,她再次感到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诊断为淋巴结肿大、非化脓性中耳炎,先后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市耳鼻喉医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治疗。两个月的时间让蒋老师的病情有了好转,但医生一再告诉她要多注意休息。
可是开学后,她又主动承担起初二年级两个班级的英语课,还挑起一个班级的班主任的重担。然而虚弱的身体再次向她发出警告,开学不久的一天早读课上,她突然感到耳朵像遮了一层薄膜似的,她还以为耳朵里的耳屎多了缘故,可是渐渐的她就听不见了。当她把早读课撑下来到医院后,才知道这是中耳炎严重的表现,如果不及时治疗极有可能留下终身失聪的危险。在医院住了几天后,她始终不放心班级的学生,可是医生坚决不让她出医院一步,她心急如焚,跟舍友借来助听器偷偷跑回学校,查查作业,看看宿舍,悄悄的到教室上了一节英语课,学生们感动的流着泪上完了这节课,然后簇拥着把她送回了医院。在医院的一个月里,她的学生、家长纷纷的来看望她,她在日记中写到——
今天是我最幸福的一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学生们需要是我人生价值最大的体现,我要尽快的好起来,站到我最应该坚守的地方!就像蝜蝂一样,至死背负不已,我将终身无悔!
第二篇:感动中原十大人物事迹
吕胜战
吕胜战,男,38岁,河南省滑县八里营乡北苑村人,咨询师,现任安阳市政协委员、滑县政协常委、滑县发明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发明协会会员。
2001年7月,吕胜战牵头成立了全国首家县级发明协会——“滑县发明协会”,宣传普及发明知识,引导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他本人发明有10多项,都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他还积极组织参展,推动发明创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并着眼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科技人才。1991年至2003年在滑县三职高先后成立科技小组35个,参加学生4000多人次,在他的辅导下,学校共获国际奖2项,国家奖20项,省级奖186项,市级奖681项。2004年9月他编制了《发明就在你身边》科普读物,图文并茂,学生一看就懂,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吕胜战发明的《铝塑分离器》获得第五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铜奖,数十项发明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他本人曾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
许 群
许群,女,39岁,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许群2001年在德国Karlsruhe核研究中心环境技术化学所完成了博士后工作。此时,许群面临下一步的方向选择,是去工作和生活条件更为优越的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回国开创自己的科研事业,许群选择了后者,回到了母校郑州大学。许群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瞄准国际前沿建立起了超临界流体实验室,填补了河南省空白。
回国近10年,许群已在国内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近100篇,被SCI收录论文60余篇;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河南省创新人才基金等研究任务;此外,还申请了先进材料方面的国家发明专利7项。
2007年,许群荣获河南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同年获河南省青年科技专家荣誉称号;2008年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提名奖;2009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日本化学会亚洲青年学者奖,2009年获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
赵仁伟
赵仁伟,男,28岁,渑池县果园乡杜寺村农民。
赵仁伟200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但随着2003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原本健康的他成了一个只有头会动的高位截瘫患者。面对失去行动自由的灾难,他并没有沉沦下去,而是在同学和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下,用嘴咬住筷子在键盘上练习打字、写作,在键盘上继续“弹奏”自己的人生华章。
几年间,他先后在《知音》、《喜剧世界》、《山东青年》、《百姓生活》、《中国电视报》、《北京晚报》、《广州日报》、《武汉晚报》、《郑州晚报》、《大河报》、《三门峡日报》等上百家报刊,发表纪实、散文随笔、时事评论、小说等文章400多篇,100余万字。
与此同时,他还通过网络,帮助家乡群众联系全国客商,到村里收购辣椒,帮助村民及时把当地特产——辣椒卖出。躺在病榻上的赵仁伟从而也成为十里八乡闻名的“大能人”。
赵仁伟近年来先后被评为“渑池县十大道德模范人物”、“十位感动三门峡人物候选人”、“渑池县优秀共青团员”、“三门峡市优秀共青团员”、“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员”和“中国文明网身边好人——敬业奉献人物”。近日,赵仁伟又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施丹丽
施丹丽,女,16岁,河南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运动员,在河南省运会田径赛场上赤脚夺得万米冠军。
今年9月25日上午9时35分,省运会田径赛场女子少年乙组10000米决赛开赛。当比赛进行到第6圈时,代表洛阳参赛的施丹丽右脚的跑鞋被身后一名选手踩掉。但她并没有因此停下来,而是继续向前奔跑。此时,距赛程的终点还有19圈、7000多米。又跑过两圈之后,施丹丽干脆甩掉了另外一只跑鞋,赤着双脚冲到了队伍的最前列。伴随着观众“加油!加油!”的呐喊声和掌声,施丹丽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比赛,并第一个冲过了终点。
队友和裁判冲上前抱住了她,当裁判员把施丹丽的脚托起来时,大家才看清楚,她的两脚都是血泡,仅左脚就有六个,脚后跟最大的一个血泡如红枣般大小,脚趾上已经破了的血泡,正在流着血水。
当她一瘸一拐地走上最高领奖台时,全场观众起立为她鼓掌。第二天,施丹丽再次出现在了5000米决赛的起点,并取得了第5名的成绩。
“在如今这个孩子像掌上明珠般被家长宠爱的年代里,还有多少孩子有施丹丽这样的品质呢?祖国未来的花朵身上需要这种精神,中原崛起需要这种精神。”网友们在网上留下这样的评价。
河南煤化集团
焦煤赵固矿区抗洪抢险集体
2010年8月的暴雨,给辉县带来了50年一遇的灾难。8月18日县防汛指挥部作出决定——石门水库泄洪放水。即将收获的万亩庄稼、七八个村庄一万多农民的生命财产危在旦夕。
2010年8月18日23时40分,赵固一矿接到辉县市防汛指挥部紧急电话。10名保卫人员立即驻勤堤防,昼夜观测水位。40名保卫人员带着大轿车到东北流、西北流村劝说村民紧急撤离。洪峰到来前,2200多名村民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赵固一矿260多名员工经过10小时奋战,将石门河堤坝重新加固。巡逻队5分钟报告一次水位变化。
2010年8月19日凌晨1时20分,赵固二矿附近的武庄村北面的黄水河大堤出现6处决口。其中一处8米多长,100多斤的沙袋扔进去便无影无踪。综掘三队17名抢险队员用菜刀把编织袋割成条状,扎在腰上,在水中组成人墙。决口在5时40分堵住。
19日2时08分,赵固二矿外西南泄洪围渠被冲开缺口,小罗召村1000多名村民危在旦夕。综掘一队52名抢险队员紧急驰援。3时55分,两道1米多宽、2米多高、10余米长,2000多袋沙石包筑成的堤坝合龙,险情排除。
沈战东
沈战东,男,生前系郑州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特警四大队民警,三级警司警衔,于2010年1月30日零时30分光荣牺牲,年仅28岁。
沈战东从警4年来,参加了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安保、新疆维稳和上百起各类突发事件处置任务。在随郑州特警支队赴新疆维稳工作中,沈战东在乌鲁木齐一待就是将近4个月。当郑州特警支队领导无意中得知他因执行任务而推迟婚期时,便督促他回家完婚。去年11月20日沈战东匆匆返郑结婚后,又找到支队领导再次请战。换防归队后的沈战东担任班长,除了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任务外,还替战友站岗执勤。
1月29日,他结束巡逻勤务返回驻地后,又坚持坐岗值班。1月30日零时许,沈战东突然昏倒,30分钟后,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医生的诊断证明显示:劳累过度,猝死。当天是沈战东的生日,而刚步入28岁仅半个小时的他,便魂逝天山脚下。
2010年2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追授沈战东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
陈小莉
陈小莉,女,28岁,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记者。
今年3月29日,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接到焦作市一名消防队员的热线,一名欲跳楼的轻生男子欲见陈小莉,向其诉说自己的不幸。
陈小莉与两名记者赶到事发地。该男子手持尖刀,已与救援人员在楼顶对峙两个多小时。面对一个精神狂躁、手持尖刀并喝了酒的人,陈小莉毫无畏惧地把手伸向对方,说,“来,拉着姐姐的手。”经过40多分钟的劝解,陈小莉取得了该男子的信任,成功将其救下。
事后经常有人问陈小莉,你当时真的不害怕吗?陈小莉说,我唯一害怕的就是救不了他。陈小莉以自己的勇敢、机智和冷静挽救了一个生命,为记者树立了责任、爱心和敢于担当的榜样。国内多家媒体纷纷报道了陈小莉英勇救人的事迹。广大网友送给陈小莉“最勇敢女记者”的称号。
陈小莉先后于2005年、2006年、2009年荣获民生频道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荣获河南电视台先进工作者称号,2010年分别荣获河南省广电局三八红旗手和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0年荣获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刘桂芳
刘桂芳,女,43岁,许昌县五女店镇人。
1992年,刘桂芳的丈夫在一场车祸中丧生,2008年10月6日,儿子阳阳发生车祸,脑干出血,经过抢救,阳阳的命算是保住了,但却成了一个植物人。刘桂芳坚定“儿子能好起来”的信念,用自己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成功帮助儿子重新站立了起来。为了防止阳阳生褥疮,她每天都要给阳阳擦洗身体,换洗垫在身下的浴巾,光擦洗用的毛巾就买了100多条。阳阳一天需要输液8到10瓶,时间长达8个多小时。为防止跑水,她就用双手抱住儿子的一只胳膊或者一只脚,一动不动,往往一抱就是几个小时。由于极度劳累,刘桂芳在20多天里多次晕倒。每天,刘桂芳都要趴在儿子的病床前,不停地呼唤着,并拿出儿子使用的小灵通,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里面储存的同学的名字。
两个月零27天,阳阳终于苏醒了。由于无法吃饭,阳阳严重营养不良。刘桂芳买来核桃粉、香肠、虾、羊肉、香蕉、苹果等,打成糊状,用针管给儿子喂这些流质食物,每天为儿子做康复按摩。这时的阳阳就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失去了语言功能。刘桂芳利用口型,从最简单的字词开始,一字一字地教儿子发音。等阳阳能站立时,刘桂芳又开始教阳阳学走路。现在,阳阳不但能说话、行走,还能发手机短信了。
李志平
李志平,女,50岁,国家心理咨询师、奥运火炬手,现担任郑州管城区文明市民爱心热线主任。
从事慈善公益事业20多年来,她用奉献谱写生命乐章,在平凡中创造着许多感动。2004年她创办了全国首家文明市民爱心热线,走进4万多个家庭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困难家庭走出困境,为3000多名下岗职工找工作,开展近百次大型爱心救助活动,成为社会上300多名孤残孩子的爱心妈妈。
在她的爱心感召下,已有近万名志愿者加入她的爱心团队,奉献社会。
李志平走到哪里,就把爱播洒到哪里,曾入选“全国慈善爱心大使”、“全国杰出十佳母亲”、中国优秀志愿者、河南省“双60”人物、“河南十大爱心人物”,荣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巾帼拥军模范”、“河南省助残模范”、“郑州市文明市民标兵”等称号。
孙建洲
孙建洲,男,37岁,新乡市高村五金电料批发市场保安。
从1996年第一次无偿献血到2004年的转献成份血,如今孙建洲先后无偿献血111800多毫升,其总量相当于正常人血量的22倍之多,是新乡无偿献血最多的市民。2003年,他志愿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愿意为白血病人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十余年的献血历程,让孙建洲结识了许多参与无偿献血的朋友,他们彼此熟悉,志同道合,相互支持相互勉励。他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质朴理念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上升为无言的行动——2008年12月成立了新乡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16名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自发组织在一起,开始了志愿宣传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之路。他们每逢周六、周日都要结队到献血车上为广大无偿献血者义务宣传和服务。在坚持自我献血的同时,已经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无偿献血。
第三篇:十大感动人物事迹介绍
【事迹介绍】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感受:感动中国给她的颁奖词是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她的身上得到最真实的写照。为了让大山里的孩子上学,她一心扑在了家乡的教育上,亲自登门去说服孩子的父亲,只为了让孩子上学。也因为她的努力,才让大山里的孩子能走出山外,看到更广泛的世界。
【事迹介绍】
龚全珍,这是一位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1957年8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感受:
用“松筠之节”来形容这位老人再贴切不过了。推选委员如是评价她:童年:只有心中盛满人间的真情,头脑装满天下的道理,才能通达真理的意义。一位忠于爱情,深明大义的老人,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的确,在暮年时,老人依然坚持着年轻时的梦想,依然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心中没有官太太的架子和观念,这,在当今社会有着多大的教育意义啊。
第四篇:2011年感动十大人物事迹
2011年感动十大人物事迹朱光亚
一生就只做了一件事
【事迹】
20世纪50年代末,朱光亚被任命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他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研究,地下核试验的攻关,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军备控制问题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还参与了“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推选委员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这样评价朱光亚:总揽全局,心怀祖国,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保卫的是家,捍卫的是尊严,显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
推选委员阎肃说:肃然起敬,卓越功勋,他代表的群英,使我们的民族——自强,自信,自立,自尊!
【颁奖词】
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2 胡忠、谢晓君夫妇
【事迹】
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某名校的老师。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妻子的支持。3年后,谢晓君带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2006年8月,一所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
【推选委员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这样评价胡忠、谢晓君: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健康的红润。这一票我要表达向他们的敬意和赞美。
推选委员于丹说: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颁奖词】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3 吴孟超
【事迹】
吴孟超是世界上90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医生之一。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肝脏科临床医生,更是一位杰出的医学研究者,我国肝脏外科医学奠基人。50年间,吴孟超推动中国的肝脏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他的成就令全球同行瞩目、敬佩。
一位好医生,一位优秀研究者。他总是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要求医生用最简单、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治疗。
【推选委员评价】
推选委员任卫新说:吴老以九十高龄,与患者肝胆相照。作为医生,作为军人,他都是一座丰碑。
【颁奖词】
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4 刘伟
【事迹】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是无臂钢琴师刘伟的励志名言。
上帝给你的另一双手 他是北京人,生于1987年,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伤愈后他为了今后的生计加入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2002年,通过努力,他在武汉举行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获得了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项目的冠军。他还对母亲许下承诺: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回来。并且在此期间,他还学习了高中的课程,成绩十分优异,考上大学不成问题。然而命运对这位年轻人的残酷之处在于:总是先给了他一个美妙的开局,然后迅速地吹响终场哨。在为奥运会努力做准备时,高强度的体能消耗导致了免疫力的下降,并且高压电对于他的身体细胞有过严重的伤害,不排除以后患上白血病的可能,所以他无奈放弃了体育。此时一个从小藏在他心里的梦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从小就梦想着能成为钢琴家的他,放弃体育,并且不顾家人劝阻,选择了放弃高考,学习钢琴。但他的学琴路绝不是一帆风顺。当他报名参加音乐学校后,遭到音乐学校拒绝和学校校长的侮辱与歧视,校长说他的加入只会影响校容,但坚强的他没有因此沉沦,他对音乐学校校长说:“谢谢你能这么歧视我,迟早有一天我会让你看,我没有手也能弹钢琴!”于是,他开始自学钢琴。用脚弹琴是艰难的,这需要勇气和想象力,许多人用手弹都需要很多年才有起色,何况是脚。他每天练琴时间超过7小时。“那时真是精神和体力的双重考验。”终于在脚趾头一次次被磨破之后,他逐渐摸索出了如何用脚来和琴键相处。和他在学习游泳上的表现一样,他对音乐的悟性同样惊人。奥运会时,只学了一年钢琴的他就上了北京电视台的《唱响奥运》节目,当着刘德华的面,弹了一曲《梦中的婚礼》。接着,他弹着钢琴,与刘德华合唱了一首《天意》。今年8月,在《中国达人秀》的现场,他带着空着袖管走了上来,坐到钢琴前。那首《梦中的婚礼》响了起来。曲子结束,全场起立鼓掌。当评委高晓松问他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时候,他说了一句:“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他就是第一位中国达人,2010年中国达人秀总冠军刘伟。刘伟凭着自己不懈地努力,创造了奇迹。那么,我觉得:我们现在生活在幸福之中,难道不应该努力去奋斗吗? 最后,送给大家刘伟的一句座右铭: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颁奖词】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5 杨善洲
【事迹】
原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已于2010年10月因病逝世。他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1988年退休后,他
主动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去世前,他把当地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捐出了16万,价值3亿元的林场也无偿上缴给国家。
【推选委员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孙伟这样评价杨善洲:杨善洲的六十年告诉我们:大公无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依然是党员干部的根本。
推选委员陈淮说: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颁奖词】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6.阿里木
【事迹】
40岁的阿里木10年前来到贵州省毕节市,以卖烤羊肉串为生。毕节有不少穷困学生上不了学,阿里木便决定用卖烤羊肉串挣来的钱资助贫困学生。8年来,几万元钱,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很多网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和“草根慈善家”。
【推选委员评价】
推选委员陈菊红说: 传说贵州晴天很少,阿里木的行动给这里带来了照亮人内心世界的热烈的阳光。
【颁奖词】
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7 张平宜
【事迹】
张平宜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2000年,为了采访大陆麻风康复村的现状,她来到了四川省西部一个叫大营盘的小村庄。2002年,她履行自己的承诺,为村庄小学兴建了“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致力于大营盘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11年来,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张平宜将一个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教学点一点点地建成为完善正规的学校,2005年至今已培养百余名毕业生。
【推选委员评价】
推选委员彭长城说: 为了一个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这个群体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战去行动。她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已到了捍卫的程度。
推选委员王晓晖说: 一只希望的青鸟,飞过海峡,落在大山中被遗忘的角落。当人们看到久违的笑容和自信浮现在麻风村人的脸上,就会明白希望之翼的真正含义。
【颁奖词】
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8 吴菊萍
【事迹】
2011年7月2日下午,杭州滨江白金海岸小区。两岁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
上阳台外的晾衣杆,突然从10楼坠落,楼下过往的人们望见便厉声尖叫起来,这一叫把吴菊萍给唤了过来,只见她踢掉高跟鞋,张开双臂,冲过去接住了妞妞。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吴菊萍被诊断为左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尺桡骨断成三截,预计半年才能康复。逃过一劫的妞妞在10天后苏醒过来,开口叫了“爸爸、妈妈”。
“这是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躺在病床上,吴菊萍一脸平静。事件发生时,她的孩子只有七个月大,尚在哺乳期。
荣誉铺天盖地,吴菊萍保持了清醒的认识,“我只是普通人,问心无愧就好。”公司奖励了20万元,她留作自用,为此背负了不少压力。“我需要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才有能力去帮助身边的人。”赡养父母、培养孩子、还有房贷„„任何普通人,都无法对这些现实问题视而不见。
“我会把重心调整回工作、家庭中来,减少媒体活动。”吴菊萍年后将重返工作岗位,她最大的心愿是看着妞妞与自家孩子健康长大。
【推选委员评价】
推选委员朱玉说:她有一双最柔弱的臂膀,也是2011年中国最有力的臂膀。
【颁奖词】
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9 孟佩杰
【事迹】
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养母刘芳英抚养。养母三年后因手术失败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安眠药片被孟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
“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她要好好补偿女儿。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12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15分钟。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大一那年的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
虽然孟佩杰的身世可怜,但她不向命运低头,依然勇敢地面对生活。
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
【推选委员评价】
推选委员王振耀说:童稚的年岁,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颁奖词】
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10 刘金国
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
【事迹】
回忆起“7·16”大连新港火灾事故,相信许多人心有余悸。
2010年7月16日傍晚,大连新港的输油管线在油轮卸油作业时因原油泄漏发生火灾,火势顺排污渠蔓延。火情就是命令。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刘金国第一时间率领专家组赶赴现场,指导救灾。面对长达数千米的火线、数十个储量巨大的油罐随时爆炸的危险,刘金国在前沿连续指挥了七个小时,直至将大火扑灭。每逢重大突发事件,刘金国都亲临一线指挥。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他担任公安部前线总指挥,紧急调集、指挥全国2万多名公安专业救援力量,从废墟中搜救出被埋压人员8335人。
铁血将帅的另一张面孔,是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1995年,刘金国调到河北省公安厅,搬家时他的全部家当只有半卡车旧家具,和一台黑白电视机。单位分给他一套房子,需要交4.6万元的集资款,但刘金国硬是拿不出这笔钱,最后只能找银行贷款。担任领导职务的几十年,刘金国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可他自己的38个亲属无一跳出“农门”。
【推选委员评价】
推选委员陈小川这样评价刘金国:心有道德追求的人,行为永远不会逾越内心的道德底线。当他的道德追求堪称高尚时,他的内心就会有无限的满足感。
推选委员涂光晋说:正因为头顶有国徽,心中有人民,他才能如此清正廉洁,嫉恶如仇,临危不惧,知难而上。
【颁奖词】
贼有未曾经我缚,事无不可对人言。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11白方礼
事迹:
白方礼生于1913年,祖辈贫寒,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他从小没念过书,1944年,因日子过不下去而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
1974年白方礼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后,曾在一家油漆厂补差。1982年,老人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日里早出晚归、辛劳奔波,攒下了一些钱。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92岁逝世。
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白方礼老人靠自己的劳动,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
2001年,白方礼捐出了最后一笔钱。年近90岁的他已无力再蹬三轮车,也无力再经营他的支教公司,就在车站上给人看车,还把一角、两角的零钱装在一个饭盒里,存够500元后又捐了出去。近14年来,他总计捐款近20万元。此外,在白方礼十几年的蹬车支教历程中,还先后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第43届
世乒赛、市养老院等捐助款项。
曾经的感动中国:
白方礼同志曾获央视“感动中国2004人物评选”前20名候选人物之
一、首届“中国消除贫困奖”奋斗奖提名奖、全国尊师重教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全国支教模范等称号。对于白方礼老人“感动中国2004人物评选”的落选,有网友曾发帖《白方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来对感动中国评审组委会的暗讽。2008年3月13日,白方礼去世3年后,在46家网络媒体联合主办的首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在这个没有奖品、没有奖金、没有颁奖晚会的网上评选中,他终于“感动中国”。2012年,在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上,白方礼老人以草根助学的代表成为了特别奖的得奖者之一。感动中国评选组委会以“白方礼们”的形式,对老人表示了敬意,也对和老人一样的这些默默帮助着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人们表示敬意。在晚会上,主持人对老人评价道:“在《感动中国》走过10年的时候,请接受我们的特别敬意,白方礼们!让我们传递着鲜花,传递着温暖,带着白方礼们给我们的这种人间的温度,走进新的春天。在这新的一年当中,我们已经行走了一段时间,急匆匆的脚步里面,我们留给世界的不能只是背影,还应该有我们的期待,为了爱和幸福,让我们为我们每一个人加油!”
第五篇: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1,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中国氢弹之父,“两弹一星”功勋,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
——报国心皎洁
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2,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男),退休高级教师孙丽娜(女)夫妇;
——为霞尚满天
颁奖词: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3,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 ——量与江海宽
颁奖词: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4,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涓滴见沧海 颁奖词: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
5,为了能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同桌妈妈陶艳波; ——爱子心无尽
颁奖词: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6,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被誉为大漠“猎鹰”的新疆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 ——忠臣印寸心
颁奖词: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他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他绝不孤独,因为身后是人民!
7,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数十年的医生肖卿福; ——忘己爱苍生
颁奖词: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
8,: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最孝女儿朱晓晖; ——仁孝行于家 颁奖词: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你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着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你病重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
9,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 ——忧国不谋身
颁奖词: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他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他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10,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居民大院“陇海大院”【获奖名片】——和风春满院
颁奖词:“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家,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