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案例分析一

时间:2019-05-15 15:0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班级管理案例分析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班级管理案例分析一》。

第一篇:班级管理案例分析一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因自控能力差,道德判断能力低而出现故意违反纪律、不讲礼貌、撒谎、小偷小摸等行为,在处理这些学生的问题时,往往可能殃及其他学生而出现“两难”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如何在教育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何采取学生适应接受和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的问题。

两难问题

班级管理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是引导学生,排挤掉学生思想中错误的杂草,扶正学生的行为;是让学生感知自己生命的跃进,从而产生更大的前进动力。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常会涉及到一些伦理问题,涉及到一些教师应该做,但做了对某些学生有伤害的两难问题。遇到伦理两难问题时,有些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感情用事,损害了另外一些学生的利益,降低了教师自己的形象,也使班级管理的开展增加了难度。下面是日常教育中很可能发生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某班的教室门被学生踢坏,尽管该班主任确信班里有学生知道这是谁干的,但仍末找出踢门者,于是教师决定把全班学生留在教室里,直到有学生告诉他是谁踢破了门为止。

案例二:某教师为了规范全班学生的行为习惯,根据学生因违纪而扣分的多少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等级,让C等级的学生每天放学后打扫教室,直到C等级的学生变成A等级为止。

案例三:某班一学生放在铅笔盒中的50元钱被人偷走了,班主任在确定真的有人偷了钱后,就去搜他觉得可疑的学生的口袋。

以上的几个案例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面对的伦理两难中较典型的。在第一个案例中,教师要找到破坏公物的学生,然后教育他,而不是惩罚他,更不能惩罚那些与此事无关的无辜者。如果有学生问:“为我没做过的事而受到惩罚,这在道德上允许吗?”那么我们教师将无言以对。案例二中,教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无可非议,但让个别学生因此而每天打扫教室,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如果有学生说:“教室是全班同学学习的场所,就让我们几个人来扫,对此我表示不服。”我们教师也将无话可说。案例三中,教师为找遗失的钱而搜学生的身,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如果有学生问:“老师,你有权搜身吗?”那么我们将无地自容。又假设三个案例中的结果都如教师所预料的,找出了踢破门的学生,被偷的钱回到了失主的手中,扣分多的C级学生变成了不再扣分的A级学生,那么我们的工作是否做到家了呢?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土地。”我们的有些行为也许在残踏着这块土地。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些事件呢?怎样才能既教育了学生又不陷入两难境地呢?

我们确实应该仔细地考虑我们的选择,应该仔细地考虑其中的道德因素。

处理原则

利益最大化原则。该原则主张我们要寻求使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方式,去做尽可能使每个人都受益的事,为大多数人带来最多的好处。作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班级管理时,一定要考虑到全体学生,不要因为个别人而侵犯了大部分人的利益。

平等尊重原则。该原则要求我们的行为要尊重道德主体(他人)的平等价值,必须把他人视为有其内在价值的主体去尊重,不要按我们个人的价值观去贬低他们,或改造他们。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把学生的理性和自由人格放在首位,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是有理性的,会思考的,而且有着自己的人格尊严,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像我们希望学生尊重我们一样去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能做的只是给学生提几条建议、给几个忠告、树

几个榜样,而不是强迫学生这样做或那样做。

处理方法

不自觉渗透。班级管理固然离不开灌输,离不开政治思想的教育,离不开请学生到办公室面谈,但这绝非德育的全部。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的说教一定要考虑到伦理问题,不能顾此失彼。像“你是最难教的”“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学生”“你不是人”等话及歧视的眼神,都是教师不应该有的。学生喜欢的是春风化雨般的德育渗透。我们应该在广泛的师生相处空间里去寻找时机和话题。比如,在上下学的途中,文体娱乐之际,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随机渗透一些德育内容,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曾遇到过一个逃学打乒乓球的学生,多次说教无效。有一次碰巧看见他在打乒乓球,于是我就过去跟他切磋起球艺。我发的上旋、下旋、左旋、右旋球,使他摸不着头脑。于是我就跟他谈起乒乓球上的摩擦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他谈知识就是力量。那次以后,该学生再也没有逃课打乒乓球,对学习也产生了兴趣。这种不自觉的渗透施教,会让师生都感到轻松愉快,施教的内容就像微风拂过水面一样在学生的心中荡漾出阵阵涟漪。如果说学生是石头,那么老师就要做让石头臻于完美的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粗糙的石头打磨成美丽的鹅卵石。

有目的辩论。班级管理绝非一个平坦的、一帆风顺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必定有各种各样的思想观点出现,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压制,也不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否则都会陷入两难境地。我们不仅应该允许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而且应该欣赏他们的观点,主动地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话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通过辩论明是非,引导认识的深化,使学生接受正确的观点。我教过一个班,出现考试作弊现象,且愈演愈烈。我通过了解,发现考试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也发现有不少学生竟然认为考试作弊有不少好处。我就此组织学生辩论,我作为正方提出“考试作弊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观点,以那些曾经考试作弊者和准备作弊者为反方提出“考试作弊利多弊少”的观点,经过激烈的唇枪舌战,大家统一了认识:学校组织的考试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不能作弊;独立作业时,如果对某知识点模糊,可以翻看课文,但不得抄袭他人答案。从此以后,考试抄袭答案的问题没有了,真可谓是吹尽黄沙始见金。

无判断介入。所谓“无判断介入”就是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急于对事实做出主观判断,而是以心理咨询的态度,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运用目光注视、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把自己对学生的理解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对自身行为做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使错误的观点得到修正。我教过一个班,有次自修课,学生自发去打篮球,被政教处没收了篮球,当时很多学生都认为学校不近情理,抱怨说:“就要举行篮球赛了,还不让练球。”事后我假装不知,故意找时间让学生练球,学生紧张地告诉我球被没收了。我惊讶地望着他们说:“没了球怎么拿冠军?”我又以疑惑的眼光看着班长,班长说出了自修课打篮球的经过。我以同情的目光望着他们说:“我们班的冠军梦可就破灭了。”几个学生叽叽喳喳地相互指责。看着他们后悔的表情,我才说:“以后可要注意啦,老师试试看能不能把篮球要回来。”那次以后,学生再也没有上课打篮球的事发生,几天后的篮球赛还得了冠军。采用“无判断介入”进行班级管理,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的积极关注,相信他们具有进步、向上的良好愿望,感受他们的情绪,接纳学生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并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理解他们的。老师把学生看做是需要帮助的对象,学生就会把老师看做是可以依赖的长者,就能无抵抗地接受老师对问题的分析、解释,对老师的教育能以正确的态度接纳,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每位教师都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相继点化,那么一定能开启学生的心扉,从而塑造出一个个品德高尚,操守美好的现代化建设者。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县横山中学)

班级管理中的16条准则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8-3)发表日期:2008年11月7日

班级控制的关键不是简单地管住几个学生,而是管理好整个班级。即使是最守纪律的和最爱学习的班级也会出现乱哄哄的现象,这就需要班主任深入了解问题出现的背后规律。有过班主任经历的教师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班级控制的关键不是简单地管住几个学生,而是管理好整个班级。但是,即使是最守纪律的和最爱学习的班级也会出现乱哄哄的现象,这就需要班主任深入了解问题出现的背后规律。这样就会发现其实有些问题往往是出在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个性风格上,所以如果要较好地实行对班级的控制,我们一定要履行班级管理中的16条准则。

1.提高班级的兴趣和凝聚力。整个班集体如果能被一些众所关注的事情吸引在一起,那么分散力就会大大减小,因为那些试图分散这种合力的行为都会遭到大家的反对。

2.避免个人独特风格。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如说话的风格、穿着、姿势等。因为稍不注意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消极行为。

3.公正。公正意味着与学生们平等相处,班主任不应该追求特殊或特权,应恰如其分地维护教师的尊严,但它绝不可以建立在学生尊严丧失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意味着对学生的承诺要信守。任何一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公正的理解都是一致的。

4.幽默。学生对班主任幽默的要求标准并不高,并不要求班主任像一个喜剧演员一样,但也确实要求班主任和他们有共同的、共鸣的笑声(这绝不是对某些学生的嘲笑);也要求班主任应该在公开和私下的场合里“嘲笑”自己。教师也会有一些不适当的做事方式,这种与常态下的教师形象形成了极强的反差,让学生感到好笑,这时不妨自己也加入到“嘲笑”自己的环境中,使班集体更有融洽气氛,使学生更有安全和睦感。

有些班主任往往处理不好这样的问题,一旦遭到学生们的嘲笑后马上暴跳如雷,他把这种笑视为带有敌对情绪,或是对自己自尊和权威的—种威胁,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学生的笑是善意的,是一种无界限的友善的表示。但有一点值得注意:有一些学生确实伺机找出我们的一些“破绽”来,但这些学生的动机也仅仅是为了挑战那些对自己非常“威严”的老师,因为他们认为“所有的权威都是软弱的表现”。这时我们就应该回忆一下,自己小的时候是怎样看待和对待老师的,这时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学生就什么都清楚了。

5.避免不必要的威胁。我们必须记住这样一个常识:仅仅依赖威胁来控制学生只会是徒劳无功。对学生的威胁往往被作为对学生管理的手段,但一定是在处理不良行为时使用,而不能不切合实际地乱用威胁,那样只会令学生反感,无法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有的班主任很容易犯这洋的错误,总是不停地告诫学生“这是最后一次机会”。搞得学生对班任极为瞧不起,私下里议论说:“这是咱们班主任的最后一招了!”

6.准时。无论做什么事班主任都应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要求学生准时,自己就不应该迟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是一个习惯的问题,而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在学生头脑里总有这样一个因果关系:班主任你如果迟到了(说话没有算话),我就可以不遵守其他纪律。

7.避免生气。生气会使人失去理智。尤其是在气头上,我们常常会说一些或做出一些令我们自己事后都感到后悔的话或事。这时处于对立面的学生,会极感兴趣地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然后将我们失去控制的言行,添油加醋地广在学校传播。更有甚者,总是想办法惹我们生气,以再现我们情绪失控的一幕。这是我们自己都不愿看到的,因为无论是对老师教学还是对老师的人格展现,这种失控情绪总是有害而无益的。

8.避免与学生过于随便。坦诚和友好与过于随便之间的界线有时很难划分,最好是在与学生相处的初期表现得正式一些,当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后再亲密一些,同社会上结交朋友的程序是一样的。

教学实践证明:许多影响力差的班主任与学生交往的方式正是与上面相反。这些班主任在与学生相处的开始,就给人一种松散的印象,后来根据管理的需要又要严肃起来,这一过程使他自己都非常糊涂:“看来对学生宽松不行,非严不可。”这使学生更加困惑,“班任说他是我们中的一员,实际是在骗我们,他只是想代表学校来管我们”,大有一种对权威的蔑视和被欺骗的感觉。

9.提供承担责任的机会。如果班级的责任都由班主任来承担,那么学生会表现出老师不在时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是学生成长中最可怕的现象。要让学生懂得责任,要有主人翁的意识,这不是简单感受到“得到了班主任的信任”。而是让他们懂得,班集体是大家的,我们都应该关心它。

10.集中注意力。保持班级安静和正常的教学秩序,仅靠一般性的要求是无法做到的。必须点出那几个有关系的学生名字,才能保证课堂的纪律,集中同学们注意力。

11.避免羞辱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羞辱,不仅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创伤,还会降低该学生在班级同学眼中的地位。因此,一些学生为了“重塑”自己的形象,便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对抗其班主任的权威;一个常羞辱学生的班主任,他只能受到学生的轻视。

12.警觉。一个很会控制班级的班主任,应该能掌握班级发生的所有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具有良好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并且经常在教室周围巡视。班主任必须注意到任何细节:当学生提出学习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必须告诉学生,“在你的座位上等着”,而不是让学生围在你的周围,那样的话,会导致整个教室里的注意力不全在教学活动上。

13.使用积极和启发式的语言。我们必须懂得,对学生使用的语言最好不是命令性的,而是建议性的,即“我希望你去做什么”,而不是“你不要去做什么”,对在走廊里跑闹的学生说:“应该安静地进出教室”,而不是“不要乱哄哄地上下楼”;对溜号的学生说:“看书应该聚精会神”,而不是“不要回头回脑”。更多的实践表明:消极的语言往往会引起很糟糕的后果,它会暗示学生去注意他原本没有注意到的行为,更糟的是,它会将那些守纪律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不正确的目标上。

14.自信。教师必须在学生面前表现出自信。那些一走进教室就显得紧张犹豫的教师,总会暗示“淘气学生”:一会儿将有麻烦事出现。这是一种心理的互动,学生表现得很好,老师也会情绪饱满;老师如果表现出愿意和学生相处,那么学生马上会做出友善和合作的行为。所以,尽管老师感到自己的经验不足和有些顾虑,但他们绝不可以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

15.良好的组织。教学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紧张而有序的状态下,这个环境很难受到不良行为的干扰。如果是组织得不好,如录音机插头坏了、教案没带、点名册没拿等,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度的神经紧张。

良好的教学组织对学生的个性和好习惯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怎样准备上课用具、怎样处理应急情况等。

对教师来说,良好的教学组织包括认真地计划教学活动,尽量使这一活动在老师的控制和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无论方法怎样,最终的教学组织是教学内容的很好贯彻,并保证实践活动的正常进行。

16.表现出对学生的喜爱。调查表明:学生评价教师好坏的标准,排在第一位的是情感。如“老师对我们好,如同父母一样”“能在任何时候帮助我们”。当问及“在中学时最难忘的一件事”时,85%的学生回忆的都是老师对学生那无私的帮助或是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往事”之所以能使学生“刻骨铭心”,是因为这样的事不经常发生。但这些事确实让学生们感激终生。

在一般情况下,那些能与学生友好相处的,时常表现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学生的喜爱,这些教师无时无刻地不在暗示着学生:学生的成功绝不是老师的才能,成功是学生自己创造的,成功对于学生才是更为重要的。学生们意识到了这一切,他们就会以合作、友好和尊重来回报老师。

上述16条准则是我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总结,它可给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一些启示,但并不涵盖所有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多的管理学生的窍门,是班主任在实践中逐步发现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明水绣江中学山东省章丘市双山白泉小学)

第二篇: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盛开的鲜花,在他还是小苗的时候,一定要善待他。给他足够的关爱和呵护,让他健康地快乐地成长。教师给孩子的赏识能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快乐,生活的自信,那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个教师要爱学生,爱就要从赏识开始。一年一度的冬季田径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各个班都在筹备当中,其中选拔运动员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安排不当会导致学生的水平得不到真正的发挥和展示。而且还要考虑全员参与的问题,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要让孩子在活动中体会集体的力量,产生班级凝聚力,培养大局意识,学会为班级荣誉拼搏。所以用了整整一节课运动员还是没有选出来,后来采用自愿报名,最后老师定夺的法子,再次想起这事时,我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将要盛开的花。人有八大智能,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一定在别的方面有自己的长处①。精英教育使我们眼中只有学习好的孩子,却忽略了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孩子。我们在培养优秀生的同时,也要为成绩平平的孩子甚至差生撑起一片晴空!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每个孩子,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个孩子都将是一朵盛开的花!

教育生涯的随时、随处,我们都应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轻轻叩开孩子的心门,去感受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育人三部曲》

第三篇: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山亭区实验中学七年级九班王传莉

在没有进入实验中学以前,我没担任过班主任工作,也不知怎么去做。回往过去,不知不觉在这里工作已有七年,这七年来我都担任班主任工作。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遗憾,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充实。每天六点左右进校,就要查看学生的方方面面,从纪律、卫生、学习,到处理种种琐事。我个人认为班主任工作不仅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更需要有爱心。我们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家境,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下面是我现在班级工作中遇到的感受较深的一件事。

我班有一个叫李原继的学生,他来自本校六年级。从刚一接班,他给我的印象就比较深刻。因为他是我班小胖子,体重有180斤;从刚一入班他就和以前一个班的同学在一起进进出出,好吃零食,上课铃响以后才进教室,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不能认真做值日......这些不良的行为在他身上都有,更要紧的是他在我宣布学校规定学生不准带手机这项规定后,竟然一连带来三次。第一次刚刚入班,我就发现他带手机,当时觉得初犯,没有很在意,只是简单做了一下思想工作,从学习的利弊、集体的荣誉等方面说给他听。第二次龙校长又发现一次,我问他为什么不听话呢?不是说好以后不再带来吗?老师不是说好带来放在老师这里,用的时候再来取吗?他说:“我只所以不交,就是心存侥幸。”然后他说,老师我知道错了,保证以后不再拿了;并且

还写了保证书。我看他反省很深刻,还是原谅他。第三次,返校后就在第一节晚自习,我就说带手机的同学放我这里,不上交的同学发现后,收回到学期末再给。后来我听班里的学生说李原继有手机,于是我在查寝时给收了回来,打开一看里面还有色情图片、网络游戏等。第二天,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谈了好长时间,其实这时候我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所以给家长取得了联系。一个小时后,他姑和他叔兄弟就来到学校校门口,在校门口谈的话。他姑把我拉到一边,说起他的家境:爸爸脑子有问题,妈妈在外面打工,估计在外面又找了人家,一年到头不回家,跟他奶奶在一起生活。所以亲戚、家人觉得他可怜全都宠着他,每一次返校给的零花钱也不少,所以他就用自己节约的钱买了三部手机。

后来,这位同学也道出了他的心声,他说:“在家不能和爸爸交流,也没法和奶奶谈心,又没有妈妈在身边,心理面很是空虚,没有温暖。只有借助于游戏、听歌来缓和心灵上的孤独,所以一时难以管住自己,才离不开手机,从手机中获得安慰。”我听到后深感震撼,同时也恍然大悟。在后来的日子里,我给他安排了几个可靠、品学兼优的学生有意、无意的与他交流。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不让他无助,也把他这种情况和其他任课老师做了交流,任课老师也逐渐的增加了对他的关心。作为班主任,我可以在吃饭时问他:饭还行吗?够吃的吗?早上看到他穿的少时,问他冷吗;晚上睡觉,专门给他说盖好被子......

渐渐地,我发现他有些变了。作业能按时完成了;晚上放学后很快就到宿舍洗刷睡觉;到他做值日时,地面拖得很干净了......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姑姑,她很高兴,非常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我也告知孩子的家人,再多给他点关心、鼓励,而不是溺爱、金钱。

虽然仅此一事,却给了我深深的启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可以诱发美好的行为,爱可以播种美好的人生!如果教师可以在教育中给予学生关怀,心中充满爱,那就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四篇: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魏书生教育案例引发的反思

来源:天津教育(2008-2)

发表日期:2008年11月11日

我曾参加过一场魏书生教育思想报告会。听完报告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反思我们现实中的教育:有多少教育方法值得商榷?我们的做法与教育规律相距多远?现从魏书生老师的报告中抽取两个教育案例,加以分析反思,愿与同行交流探讨。

让学生收费

【案例】

魏老师在组织学生缴纳基本学习费用时,把收费任务交给了一个学生。接到任务的学生拿着纸和笔,准备按座位顺序依次开始收费。这时,魏老师叫住了他,说:“用手表收。”学生不解地问:“老师,用手表怎么收啊?”魏老师笑着说:“别急,先站在一边,思考思考。”过了一会儿,学生说:“老师,您真高明,我知道了,您是想让我组织一个‘收费比赛’。”在魏老师的点拨下,负责收费的学生组织了一次小组收费比赛,以卫生小组为单位,委托每个小组的组长下去收费,收费快、过程不出差错的小组获得比赛的胜利(具体比赛细则在这里就不详述了)。这样一来,最快的小组只用了10分钟就把钱收齐了。小组长用写有姓名和钱数的白纸把钱包好,交给了负责收费的学生。当负责收费的学生正要把纸包交给魏老师时,魏老师又启发他说:“再想想,收费过程结束了吗?”在魏老师再一次点拨下,负责收费的学生监督、陪同各个小组的组长,一起把钱送到了会计室。经会计清点,证实各小组交上来的钱数准确无误,收费完毕,比赛也分出了“胜负”。一项看似简单甚至容易引发学生反感的收费工作,就这样在愉快的气氛中顺利完成了。

【反思】

这个教育案例,充分体现了魏老师提出的“学生能做的事就让学生做”的教育理念。通过组织收费比赛,调动了学生参与班集体工作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关注细节、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不正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吗?

看了这个案例,每一位教师都应反思:我们还“敢”让学生做事吗?其实,有很多事情不是学生做不好,也不是学生不愿意做,而是教师不敢让他们做。当前,伴随着各种教育法规、行政命令和学校责任追究细则等的不断出台,加之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学校和教师出于怕承担责任的心理,让学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的机会越来越少。有些正常的学生活动,学校和教师也不敢组织学生参加,这是部分学校和教师的无奈选择。魏老师大胆、创新的做法正是我们目前的教育所缺乏的。向学生收必要

的费用,这件事“费力不讨好”,我们传统的做法是教师亲自收。在收费的过程中,教师自己都怕算错钱、丢钱或收到假币,怕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更何况是学生呢?魏老师却把这件事放手让学生去做,同时在收费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反思我们的教育,怕“出事”而不让学生去做事的现象有多少?限制学生做事不是好办法,明智的做法是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做能锻炼自身能力的事,教师做好协调和指导工作就可以了。可以说,现在恰恰是呼唤和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亲自观察,让学生亲自表达,让学生亲自总结”的时候了。

让学生做事,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学生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让学生做事,教师应承担起一种责任,一种为学生的道德发展和心灵成长提供帮助的责任。在学生做事之前,教师必须对学生要做的事进行预设,对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预判。教师应想出几套可行性方案,可以在心中事先“演练”学生做事的全过程和预想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胸有成竹之后,再对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先想后做,尝试新的思维方法和做事方法。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做事的计划和步骤,然后帮助他们优化做事的过程。在让学生做事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做事上,通过适时、恰当的指导,增强他们把事做好的信心,让他们敢于面对做事过程中的挫折。反思我们的教育,在指导学生做事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多,指导少;让学生灰心的时候多,增强信心的机会少。这种现状必须得到改变。

找期中考试只考了八分的学生谈话

【案例】

魏老师的班里,有个学生在语文期中考试中只考了八分。魏老师找他谈话。谈话中,魏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语文老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是吗?”学生答:“是。”“听你父母说,你在家也不写作业,是吗?”学生回答:“是,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做。”魏老师说:“你根本不学习,还能考八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会比这次考得好。”魏老师继续问:“成绩下来了,你有不服气的地方吗?”“有啊,第一道题我会做,但没答对,我不服气。”而后,魏老师让这个学生说说自己的优点,学生说:“我没有优点。”在魏老师的提醒和启发下,学生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优点,从一个找到了十个、二十个„„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师允许这个学生上课不听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魏老师帮他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这个学生最终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反思】

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教师是怎样对待“后进生”的?在“后进生”的教育上,我们缺失了什么?我不完全赞同“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的观点,但我完全赞同魏老师的“没有不进步的学生”的说法。教师要用充满智慧和艺术的语言,诚心诚意地与学生对话。大多数教师对待“后进生”的通常做法是:根本不与之对话,即使对话也多是讽刺挖苦,或干脆对“后进生”采取放弃的态度。在上述案例中,魏老师没有用“你怎么就考八分,废物!猜也能猜八分!”等侮辱性的语言与学生对话,而是通过“我听语文老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和“听你父母说,你在家也不写作业”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通过“你根本不学习,还能考八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会比这次考得好”这样的话来激励学生。通过让学生找优点,帮学生找回了自信,激起了学生追求进步、努力进取的愿望。魏老师的谈话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照顾了学生的自尊,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和语言的艺术,彰显了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

魏老师对“后进生”从“可进步之处”抓起,帮助“后进生”确定学习进步计划,并且坚持长期督促、检查。在学生进步的过程中,还不断帮助学生制定更高一级的、切实可行的进步目标。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班级管理中“两难”问题的解决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8-2)

发表日期:2008年11月12日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因自控能力差,道德判断能力低而出现故意违反纪律、不讲礼貌、撒谎、小偷小摸等行为,在处理这些学生的问题时,往往可能殃及其他学生而出现“两难”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如何在教育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何采取学生适应接受和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的问题。

两难问题

班级管理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是引导学生,排挤掉学生思想中错误的杂草,扶正学生的行为;是让学生感知自己生命的跃进,从而产生更大的前进动力。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常会涉及到一些伦理问题,涉及到一些教师应该做,但做了对某些学生有伤害的两难问题。遇到伦理两难问题时,有些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感情用事,损害了另外一些学生的利益,降低了教师自己的形象,也使班级管理的开展增加了难度。下面是日常教育中很可能发生的几个案例。

例一:某班的教室门被学生踢坏,尽管该班主任确信班里有学生知道这是谁干的,但仍末找出踢门者,于是教师决定把全班学生留在教室里,直到有学生告诉他是谁踢破了门为止。

案例二:某教师为了规范全班学生的行为习惯,根据学生因违纪而扣分的多少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等级,让C等级的学生每天放学后打扫教室,直到C等级的学生变成A等级为止。

案例三:某班一学生放在铅笔盒中的50元钱被人偷走了,班主任在确定真的有人偷了钱后,就去搜他觉得可疑的学生的口袋。

以上的几个案例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面对的伦理两难中较典型的。在第一个案例中,教师要找到破坏公物的学生,然后教育他,而不是惩罚他,更不能惩罚那些与此事无关的无辜者。如果有学生问:“为我没做过的事而受到惩罚,这在道德上允许吗?”那么我们教师将无言以对。案例二中,教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无可非议,但让个别学生因此而每天打扫教室,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如果有学生说:“教室是全班同学学习的场所,就让我们几个人来扫,对此我表示不服。”我们教师也将无话可说。案例三中,教师为找遗失的钱而搜学生的身,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如果有学生问:“老师,你有权搜身吗?”那么我们将无地自容。又假设三个案例中的结果都如教师所预料的,找出了踢破门的学生,被偷的钱回到了失主的手中,扣分多的C级学生变成了不再扣分的A级学生,那么我们的工作是否做到家了呢?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土地。”我们的有些行为也许在残踏着这块土地。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些事件呢?怎样才能既教育了学生又不陷入两难境地呢?

我们确实应该仔细地考虑我们的选择,应该仔细地考虑其中的道德因素。

处理原则 利益最大化原则。该原则主张我们要寻求使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方式,去做尽可能使每个人都受益的事,为大多数人带来最多的好处。作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班级管理时,一定要考虑到全体学生,不要因为个别人而侵犯了大部分人的利益。

平等尊重原则。该原则要求我们的行为要尊重道德主体(他人)的平等价值,必须把他人视为有其内在价值的主体去尊重,不要按我们个人的价值观去贬低他们,或改造他们。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把学生的理性和自由人格放在首位,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是有理性的,会思考的,而且有着自己的人格尊严,教师和学

生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像我们希望学生尊重我们一样去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能做的只是给学生提几条建议、给几个忠告、树几个榜样,而不是强迫学生这样做或那样做。

处理方法

不自觉渗透。班级管理固然离不开灌输,离不开政治思想的教育,离不开请学生到办公室面谈,但这绝非德育的全部。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的说教一定要考虑到伦理问题,不能顾此失彼。像“你是最难教的”“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学生”“你不是人”等话及歧视的眼神,都是教师不应该有的。学生喜欢的是春风化雨般的德育渗透。我们应该在广泛的师生相处空间里去寻找时机和话题。比如,在上下学的途中,文体娱乐之际,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随机渗透一些德育内容,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曾遇到过一个逃学打乒乓球的学生,多次说教无效。有一次碰巧看见他在打乒乓球,于是我就过去跟他切磋起球艺。我发的上旋、下旋、左旋、右旋球,使他摸不着头脑。于是我就跟他谈起乒乓球上的摩擦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他谈知识就是力量。那次以后,该学生再也没有逃课打乒乓球,对学习也产生了兴趣。这种不自觉的渗透施教,会让师生都感到轻松愉快,施教的内容就像微风拂过水面一样在学生的心中荡漾出阵阵涟漪。如果说学生是石头,那么老师就要做让石头臻于完美的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粗糙的石头打磨成美丽的鹅卵石。

有目的辩论。班级管理绝非一个平坦的、一帆风顺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必定有各种各样的思想观点出现,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压制,也不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否则都会陷入两难境地。我们不仅应该允许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而且应该欣赏他们的观点,主动地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话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通过辩论明是非,引导认识的深化,使学生接受正确的观点。我教过一个班,出现考试作弊现象,且愈演愈烈。我通过了解,发现考试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也发现有不少学生竟然认为考试作弊有不少好处。我就此组织学生辩论,我作为正方提出“考试作弊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观点,以那些曾经考试作弊者和准备作弊者为反方提出“考试作弊利多弊少”的观点,经过激烈的唇枪舌战,大家统一了认识:学校组织的考试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不能作弊;独立作业时,如果对某知识点模糊,可以翻看课文,但不得抄袭他人答案。从此以后,考试抄袭答案的问题没有了,真可谓是吹尽黄沙始见金。

无判断介入。所谓“无判断介入”就是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急于对事实做出主观判断,而是以心理咨询的态度,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运用目光注视、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把自己对学生的理解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对自身行为做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使错误的观点得到修正。我教过一个班,有次自修课,学生自发去打篮球,被政教处没收了篮球,当时很多学生都认为学校不近情理,抱怨说:“就要举行篮球赛了,还不让练球。”事后我假装不知,故意找时间让学生练球,学生紧张地告诉我球被没收了。我惊讶地望着他们说:“没了球怎么拿冠军?”我又以疑惑的眼光看着班长,班长说出了自修课打篮球的经过。我以同情的目光望着他们说:“我们班的冠军梦可就破灭了。”几个学生叽叽喳喳地相互指责。看着他们后悔的表情,我才说:“以后可要注意啦,老师试试看能不能把篮球要回来。”那次以后,学生再也没有上课打篮球的事发生,几天后的篮球赛还得了冠军。采用“无判断介入”进行班级管理,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的积极关注,相信他们具有进步、向上的良好愿望,感受他们的情绪,接纳学生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并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理解他们的。老师把学生看做是需要帮助的对象,学生就会把老师看做是可以依赖的长者,就能无抵抗地接受老师对问题的分析、解释,对老师的教育能以正确的态度接纳,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每位教师都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相继点化,那么一定能开启学生的心扉,从而塑造出一个个品德高尚,操守美好的现代化建设者。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县横山中学)

班级管理中的16条准则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8-3)

发表日期:2008年11月7日

班级控制的关键不是简单地管住几个学生,而是管理好整个班级。即使是最守纪律的和最爱学习的班级也会出现乱哄哄的现象,这就需要班主任深入了解问题出现的背后规律。

有过班主任经历的教师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班级控制的关键不是简单地管住几个学生,而是管理好整个班级。但是,即使是最守纪律的和最爱学习的班级也会出现乱哄哄的现象,这就需要班主任深入了解问题出现的背后规律。这样就会发现其实有些问题往往是出在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个性风格上,所以如果要较好地实行对班级的控制,我们一定要履行班级管理中的16条准则。

1.提高班级的兴趣和凝聚力。整个班集体如果能被一些众所关注的事情吸

引在一起,那么分散力就会大大减小,因为那些试图分散这种合力的行为都会遭到大家的反对。

2.避免个人独特风格。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如说话的风格、穿着、姿势等。因为稍不注意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消极行为。

3.公正。公正意味着与学生们平等相处,班主任不应该追求特殊或特权,应恰如其分地维护教师的尊严,但它绝不可以建立在学生尊严丧失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意味着对学生的承诺要信守。任何一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公正的理解都是一致的。

4.幽默。学生对班主任幽默的要求标准并不高,并不要求班主任像一个喜剧演员一样,但也确实要求班主任和他们有共同的、共鸣的笑声(这绝不是对某些学生的嘲笑);也要求班主任应该在公开和私下的场合里“嘲笑”自己。教师也会有一些不适当的做事方式,这种与常态下的教师形象形成了极强的反差,让学生感到好笑,这时不妨自己也加入到“嘲笑”自己的环境中,使班集体更有融洽气氛,使学生更有安全和睦感。

有些班主任往往处理不好这样的问题,一旦遭到学生们的嘲笑后马上暴跳如雷,他把这种笑视为带有敌对情绪,或是对自己自尊和权威的—种威胁,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学生的笑是善意的,是一种无界限的友善的表示。但有一点值得注意:有一些学生确实伺机找出我们的一些“破绽”来,但这些学生的动机也仅仅是为了挑战那些对自己非常“威严”的老师,因为他们认为“所有的权威都是软弱的表现”。这时我们就应该回忆一下,自己小的时候是怎样看待和对待老师的,这时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学生就什么都清楚了。

5.避免不必要的威胁。我们必须记住这样一个常识:仅仅依赖威胁来控制学生只会是徒劳无功。对学生的威胁往往被作为对学生管理的手段,但一定是在处理不良行为时使用,而不能不切合实际地乱用威胁,那样只会令学生反感,无法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有的班主任很容易犯这洋的错误,总是不停地告诫学生“这是最后一次机会”。搞得学生对班任极为瞧不起,私下里议论说:“这是咱们班主任的最后一招了!”

6.准时。无论做什么事班主任都应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要求学生准时,自己就不应该迟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是一个习惯的问题,而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在学生头脑里总有这样一个因果关系:班主任你如果迟到了(说话没有算话),我就可以不遵守其他纪律。

7.避免生气。生气会使人失去理智。尤其是在气头上,我们常常会说一些或做出一些令我们自己事后都感到后悔的话或事。

这时处于对立面的学生,会极感兴趣地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然后将我们失去控制的言行,添油加醋地广在学校传播。更有甚者,总是想办法惹我们生气,以再现我们情绪失控的一幕。这是我们自己都不愿看到的,因为无论是对老师教学还是对老师的人格展现,这种失控情绪总是有害而无益的。

8.避免与学生过于随便。坦诚和友好与过于随便之间的界线有时很难划分,最好是在与学生相处的初期表现得正式一些,当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后再亲密一些,同社会上结交朋友的程序是一样的。

教学实践证明:许多影响力差的班主任与学生交往的方式正是与上面相反。这些班主任在与学生相处的开始,就给人一种松散的印象,后来根据管理的需要又要严肃起来,这一过程使他自己都非常糊涂:“看来对学生宽松不行,非严不可。”这使学生更加困惑,“班任说他是我们中的一员,实际是在骗我们,他只是想代表学校来管我们”,大有一种对权威的蔑视和被欺骗的感觉。

9.提供承担责任的机会。如果班级的责任都由班主任来承担,那么学生会表现出老师不在时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是学生成长中最可怕的现象。要让学生懂得责任,要有主人翁的意识,这不是简单感受到“得到了班主任的信任”。而是让他们懂得,班集体是大家的,我们都应该关心它。

10.集中注意力。保持班级安静和正常的教学秩序,仅靠一般性的要求是无法做到的。必须点出那几个有关系的学生名字,才能保证课堂的纪律,集中同学们注意力。

11.避免羞辱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羞辱,不仅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创伤,还会降低该学生在班级同学眼中的地位。因此,一些学生为了“重塑”自己的形象,便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对抗其班主任的权威;一个常羞辱学生的班主任,他只能受到学生的轻视。

12.警觉。一个很会控制班级的班主任,应该能掌握班级发生的所有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具有良好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并且经常在教室周围巡视。班主任必须注意到任何细节:当学生提出学习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必须告诉学生,“在你的座位上等着”,而不是让学生围在你的周围,那样的话,会导致整个教室里的注意力不全在教学活动上。

13.使用积极和启发式的语言。我们必须懂得,对学生使用的语言最好不是命令性的,而是建议性的,即“我希望你去做什么”,而不是“你不要去做什么”,对在走廊里跑闹的学生说:“应该安静地进出教室”,而不是“不要乱哄哄地上下楼”;对溜号的学生说:“看书应该聚精会神”,而不是“不要回头回脑”。更多的实践表明

:消极的语言往往会引起很糟糕的后果,它会暗示学生去注意他原本没有注意到的行为,更糟的是,它会将那些守纪律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不正确的目标上。

14.自信。教师必须在学生面前表现出自信。那些一走进教室就显得紧张犹豫的教师,总会暗示“淘气学生”:一会儿将有麻烦事出现。这是一种心理的互动,学生表现得很好,老师也会情绪饱满;老师如果表现出愿意和学生相处,那么学生马上会做出友善和合作的行为。所以,尽管老师感到自己的经验不足和有些顾虑,但他们绝不可以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

15.良好的组织。教学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紧张而有序的状态下,这个环境很难受到不良行为的干扰。如果是组织得不好,如录音机插头坏了、教案没带、点名册没拿等,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度的神经紧张。

良好的教学组织对学生的个性和好习惯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怎样准备上课用具、怎样处理应急情况等。

对教师来说,良好的教学组织包括认真地计划教学活动,尽量使这一活动在老师的控制和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无论方法怎样,最终的教学组织是教学内容的很好贯彻,并保证实践活动的正常进行。

16.表现出对学生的喜爱。调查表明:学生评价教师好坏的标准,排在第一位的是情感。如“老师对我们好,如同父母一样”“能在任何时候帮助我们”。当问及“在中学时最难忘的一件事”时,85%的学生回忆的都是老师对学生那无私的帮助或是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往事”之所以能使学生“刻骨铭心”,是因为这样的事不经常发生。但这些事确实让学生们感激终生。

在一般情况下,那些能与学生友好相处的,时常表现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学生的喜爱,这些教师无时无刻地不在暗示着学生:学生的成功绝不是老师的才能,成功是学生自己创造的,成功对于学生才是更为重要的。学生们意识到了这一切,他们就会以合作、友好和尊重来回报老师。

上述16条准则是我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总结,它可给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一些启示,但并不涵盖所有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多的管理学生的窍门,是班主任在实践中逐步发现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明水绣江中学山东省章丘市双山白泉小学)

第五篇: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去年,我接任了初一班的班主任,由于各种原因,这个班初一的时候由于问题学生多,课堂纪律不好,任课老师反映大。我接任后,通过与任课老师的交流,学生的接触和家访,发现这个班不仅学习成绩与同年级平衡班差距大,而且后进生面广,虽然有备而来,但我感觉要带好这个班,压力还是很大。

二、案例描述

第一天接任这个班,上课铃声响了。当我走进教室时,还有十几位同学没到。随后,随着时间的间隔,在陆续的“报告声”和不断的开门声中,五分钟后,总算到齐了,开始上课了,当我扫视了整个班级一遍后,发现男生女生的仪表仪容不符合中学生要求的将近有二十来个,其中有几位仿超男超女的打扮。一节课下来,强调纪律有七八次,最多的一位提醒了三次。第一次午睡课,当我走进教室时,稀稀拉拉只有十几位同学,有的在吃东西,有两位在看小说,有几个在讲话,又等了十来分钟,参加午睡的同学总算到齐了。一星期下来,值周班送来了五张扣分通知单。第一个星期的值日劳动,我几乎和值日生一起完成。有几个班干部和团员自身行规表现还存在问题。同时我暗暗观察任课老师,每次上下课教师脸上看不到一种幸福感。但同时我也惊喜的发现,班里有十几个同学不仅学习好,行为表现突出,而且有几个男生工作能力强,威信高。

三、案例分析

通过一星期的接触,冷静的分析。发现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

个。一是缺乏规范的养成,没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卫生习惯,听课习惯等,自由散漫严重,有些违规违纪行为已“习惯成自然”了,他们感觉不到。二是班级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正气不足,凝聚力不强,一些班干部 团员起不到“领头羊”的作用。三是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后进生面广。同时我也认识到要带好这样的班级,必须从常规抓起,抓反复,反复抓,矫正部分同学的不良行为,用新的管理模式来吸引学生,把“挚爱”和“严教”组成一个统一体,即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严”,是“忽悠不过的”。又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是真爱,真心诚意的要他们好。因此,我认真制定了班级管理的计划和目标。首先学规范,抓规范。从仪表仪容开始,其次树立班级正气,培养班级“领头羊”。最后,搭建平台,通过活动增强凝聚力,转化后进生。以循序渐进的达到“班风学风转好,学习成绩提高”的管理教学目标。

四、具体做法

(一)学规范,制定班规班约

利用班会课人手一册《中学生守则》,根据班级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重点性的学。特别是学“中学生仪表仪容”的规范,课堂规则,课间文明休息规则等。对照规则每人寻找问题进行整改。在整改头发时,碰到了二个“钉子户”,钱同学和孙同学,无论我如何做工作,他们只是“蜻蜓点水”稍微做点样子剪一点,这时,我通过家访,通过让他们听取别人的评价反复做工作,紧盯不放,天天找,天天讲,他们感觉到这位老师是“不好对付的”只有乖乖的剪掉了。

在与学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约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约束对象不仅

是全班学生,还包括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例如:上课铃一响,我会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任何同事从门口走过不与他们打招呼或闲聊。要求学生做到不在学校吃早饭。无论遇到何种情况,我都坚持吃好早饭来学校,用自己的人格、身教来影响学生。

在行规养成教育阶段,做到腿勤、嘴勤、反复讲、反复抓。由于学生自控能力,意志力等差异,往往开始总有部分学生出现违规违约。这是很正常的,这时我想方设法给予矫正,例如:我把“规范在我心,时常伴我行”板书在黑板的正上方,时刻提醒。我班有一位董浩同学,自控能力差,似乎有“多动症”,我先让班干部聘任他当班级的行为规范监管员。由于戴上了“高帽子”,他更加会受到同学的监督,因此他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渐渐的,他违规违约的次数减少了,上课也坐得住了,也不随便讲话了。

在行规养成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行规测试,让学生自我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不断的训练、评价、整改、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

(二)抓典型,树正气,培养班级“领头羊”

我们班有两位学生初二已入团,可我接任半个月以来,发现这两位同学不仅没有起到榜样的示范作用,反而上课讲话、早上迟到,违规违纪较多,为了树立班级的正气,根据班务日志上的记录,我利用午休课时间,召开了班级团支部会议,作出了“留团查看”一个月的决定,在团支书给他们卸团徽的时候,他们终于低下了头。同时我借这个机会,鼓励班级求上进的同学积极写入团申请书,向团组织靠拢。

这次果然奏效,那些正准备入团的同学看到了团组织严肃性和先进性的要求。同时,我每次召开班干部会议。给他们充电时,都要求班级团员参加,并邀请那些写入团申请书的同学也参加,特别是那些非团员,他们觉得和班干部一起开会有一种光荣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渐渐的,写入团申请书的人也多了。班级的“先进团体”的人数越来越多,正气逐渐占了上风,自然而然把班级的邪气压了下去。

(三)创情景,促学风,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目的性的培养,不是枯燥的说教,更不是用外力“按着牛头吃草”那是没有效果的。因此,我充分利用网络,找一些“知识改变命运”的案例,通过视频播放给他们看,激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同时,通过一些:“今天的努力,为了明天的幸福”、“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十年后,我拿什么回报你,我的母亲”等主题班会,通过和学生讲一些朴实的道理,让他们感悟到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步步为营,引导学生和家长共同制定升学目标,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竞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后进生提倡分层教学,分层评价。搭建一些平台,给他们一种能赶上的信心。例如:“评后一百分”的优惠政策,“成绩进步积分制”的考核办法,大大提高了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四)创设平台,增强班级凝聚力

凝聚力是集体中人心的聚合力,班集体的凝聚力越大其成员越能自觉的遵守集体的规范,朝着班级的目标前进。而凝聚力的培养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必须创设一些平台,通过组织一些富有特色的班队活

动是增强学生凝聚力的有效途径。针对本班的实际,我抓住契机创设平台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平台一:过集体生日。初三的孩子大都已十六岁了,有的孩子忙于参加同学的十六岁生日,分散了学习的精力,有的孩子的父母由于在外务工而没有过。这时我选择了在元旦放假前一天买了七八个大蛋糕,分八人一组过了一个集体生日,让学生齐唱生日歌、许愿、相互祝福,畅谈人生的感想。我写了一段给孩子们的祝福词,学生异常激动,他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幸福。后来通过家访了解到好多孩子对他们的父母说:进初中二年多来,这是最难忘的,最愉快的一件事。

平台二:进行体育比赛活动。去年,我们初一年级组织了一次篮球比赛,我抓住契机鼓励学生勇于拼搏,为班争光,从进入六强到前三强,整整一个星期,每天比赛,男同学奋力拼搏,女同学有的鼓动呐喊,有的送水,送毛巾,做好后勤保障,全班拧成了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为同学之间架起了桥梁,他们由相容,相助、到相亲、相爱。互相理解,互相关怀,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合作的意识,参与的意识,从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五)让每个学生能够抬起头来向前走

面对班级的问题学生,如果班主任只习惯于孤军奋战,不注意社会、家庭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不注意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是收不到很好的效益的。因此,我首先了解他们的成因,针对不同的情况,施以不同的方法转化。在转化中,我始终坚守:爱心、耐心、恒心和真心,从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从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我坚信爱心的震撼远比惩罚的作用更强烈。转化问题学生,我始终做到以下几点。

1家长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

父母爱孩子,那是天性,但如果表达爱的方式不当就会成为溺爱,那是对孩子的害。

我所任的班级里有几个孩子,由于家庭富裕。父母又忙于生意。爷爷奶奶又把孙子当成了掌上明珠,因此对孩子的要求那是有求必应,从几十到几百,从说谎到骗钱。结果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不说,还结交了一些校外不三不四的朋友。那时我常常是白天上课,晚上家访,一星期一次和家长沟通,交流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时带一些家庭教育成功的案例给他们看。我们班里韩强的奶奶说:“以前我们只知道只要满足了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就会好好读书,哪知道是害了他。多亏了老师及时给我们讲啊!”像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

2.用爱心去塑造偏离我们的心灵

我们班黄同学,由于长期的行为偏差,教室里不仅坐不住,而且还养成了很多陋习。他初中三年,先后转了同年级的三个班级,让不同的老师托管。我接这个班后,又回到了我们班。为了让他坐在教室里,我是动足了脑筋,先是买字帖让他练字,鼓励他练好字也是一种本领,再是找一些趣味的书籍让他看,一天换一本。为了让他也学到一点知识,我特聘请他当批改老师,让他和我一起批改同学的默写作

业,通过[批改他至少掌握了一些知识。为了提高他的自信心,利用班会课让他演讲:“我的幸福与大家分享”。后来我了解到他是一个孝子,而且非常爱他的妈妈,我就抓住契机利用他的孝心引导他“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激励他。并把这句话贴在课桌上,成为克制他自控力的法宝。让他一看到它就想起妈妈的叮嘱。为了戒掉他的烟瘾,我允许他上课咬口香糖,但不准他发出声响。渐渐的他在教室里坐得住了,嘴巴也不多讲了,抽烟的陋习也改了。从进入我班到现在,我分别让他进行了自我评价,分我的优点和缺点,缺点的栏目大大减少,优点栏目明显增多。

3.加强心理疏导,不把心理教育德育化

本届我所接任的班里,有几个孩子有一定的心理障碍,他们不与同学交往,孤独、孤僻。有的心理闭锁,有的自卑、抑郁。经我和他们谈话沟通发现都是由于自身对学习期望值和现实脱节而造成的忧虑。这时我避开用德育的方法来谈学习,这样会适得其反。我时常带着他们一起劳动,一起到体育训练场地参加阳光体育训练,青青的草坪,空旷的跑道,让他们远离烦琐的学习场地,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在劳动中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宣泄出来。慢慢的通过搭建一些平台让他们自我疏导,在劳动和训练中他们忘记烦恼,渐渐的融入到同学中去,矫正了他们的心理障碍。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人帮”。班级接任以来,在各任课老师的齐心协作下,目前,班风正,学风浓,凝聚力强,不管是整体成绩还是各级各类活动比赛比以前都有大的进步,后进生转

化效果明显,有目共睹。

班级管理案例

马国琴

民族中学

***

下载班级管理案例分析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班级管理案例分析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试题(40分) 1、张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要求学生不讲脏话,不乱扔废纸,字迹工整,不能迟到……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要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经验很重要。但在我看来,应变能力更重要,因为班级里随时都可能发生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个学期,我带的初二(3)班,就发生了一些意外情况。这......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一)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尝试 背景:班上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不是很好,打架事件时有发生,学生对待学习多态度散漫,纪律性不强,出操......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去年,我接任了一个初三班的班主任,由于各种原因,这个班已经换了两位班主任和两位任课老师,我已经是第三任班主任了。这个班初一的时候由于问题学生多,课堂纪律不好,......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如何对待任性的孩子 案例: 我班的XX是个漂亮的小姑娘,看上去很让人喜欢,可是自从到我班后,我就发现她很任性,不仅不听老师的话,还一听批评的话就哭,和同学的关系......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如何对待任性的孩子 案例: 我班的某个同学是个漂亮的小姑娘,看上去很让人喜欢,可是自从她到我班后,我就发现她很任性,不仅不听老师的话,还一听批评的话就哭,和同学的关系也不融洽,总......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胡心慧 1110600053 第 1 页 共 1 页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 高中有一天的自习课,同学们都在安静地学习,但是最后一排的......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2009-10-29 15:52:59 文章来源:长兴一中 作者:杨建芬 (阅读次数:18500) 一、案例背景 去年,我接任了一个初三班的班主任,由于各种原因,这个班已经换了两位班主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