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欧洲西部的同课异构反思
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上课,比较其对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下边我以在两所学校听到的两节地理课为例来做一个同课异构的反思:
“欧洲西部”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第一节课上课的老师是一位姓王的男青年教师,这位王老师可能是因为岁数较大,对电脑不太精通的缘故,在整堂课中没有借助多媒体。他让学生利用课间在上课之前在黑板上画好了欧洲西部的轮廓图,将很多关于本区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以课堂练习的形式写在黑板上,在上课后,教师说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并提出几个基本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先自学,十分钟后,让学生讨论分析,黑板上的思考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与交流,教师适当进行指导,最后让各组学生对本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判与纠正,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进行讲解,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这种以小组自学讨论的上课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检查自己学习的质量,也有利于教师反馈自己的教学,更正和指导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不仅仅是重现文本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动口、动手、动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这位教师也存在一些不足,因为教学任务多,学生配合的问题,上部分内容未能在课堂上解决,其次,在课上表现的大多数是好学生,一些后进生没有得到表现的机会,这不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第二节课的是一位姓王的女教师,她在课堂上较的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有关欧洲西部的视频,并让学生观看了一些幻灯片,如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和凯旋门、西班牙的斗牛、荷兰的风车、意大利的古罗马帝国遗址等,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欧洲西部独特的地理景观和民族风情,拉近了学生和欧洲西部的距离。此外王老师也特别注重教学环节的完整,有引导,有讨论,有练习,有总结,充分展示了以多媒体为载体的课信息量大的特点。然而听完之后,我也觉得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
1、整个课堂学生表现的时间太少,基本上也就是教师提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回答而已,教师讲的时间比较长,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由于过多地采用多媒体呈现的方式,整堂课没有任何板书,好像不是在教学而是在看电影。
3、教师过于追求面面俱到,追求知识的大容量,导致学生不能对知识很好的消化。
3、课堂练习的时间太短,不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与一般的课相比,同课异构课讲的是同一教学内容,所以更有可比性。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具体探讨某一类教材的教学方法,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使教师得到不同程度的学习和提高。
第二篇:【同课异构】《欧洲西部》教学设计1(定稿)
【同课异构】《欧洲西部》教学设计1 课标内容
1.在地图上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2.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
3.运用图表说出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其关系,并解释对畜牧业的影响。
4.举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课标分解
目标与策略
重点与难点
重点: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原因和旅游业发展的优势。难点:自然环境对欧洲西部畜牧业的重要影响。
/ 8
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一:观看视频导课激趣
情景导入:多媒体呈现欧洲西部景观视频。
教师引领:大家知道在哪里可以领略到这些美丽的风光吗? 生生互动:你还知道有关欧洲西部的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导入部分欧洲西部景观视频,冲击力强,较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生生互动,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的同时为学生展现自己提供了平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下一部分学习作铺垫。
课堂评价:对主动分享自己知识的同学要予以赞扬。并将学生介绍的知识总结归类,以便为下一部分的学习打基础。
教学环节二:观欧洲西部全景
教师引领:根据区域学习的一般方法,要了解一个区域,首先要了解它的哪一方面?
学生活动一:结合教材P53图8.16。
(1)在空白图上画出欧洲西部与欧洲其他地区的界线,描出主要纬线,填写出欧洲西部濒临的海洋。说出欧洲西部的位置。
“数”说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面积的一半左右,人口5亿多,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千米100人,而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千米42人。欧洲西部有36个国家,大约占世界国家总数的1/5。世界36个发达国家中,欧洲西部有23个。
欧洲西部发达国家分布图
/ 8
(2)找出瑞典、芬兰、英国、法国、瑞士、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并将它们的首都填写到教材表8.3中。
学生活动二:阅读资料“数”说欧洲西部、“图”示欧洲西部,了解欧洲西部概况。
问题引领:(1)根据材料“数”说欧洲西部,从这些数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2)阅读教材P52第二段及图8.15,说一说欧洲西部经济发展概况如何。(3)根据材料“图”示欧洲西部,欧洲西部经济发达国家分布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活动一,采用学生动手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描纬线,填海洋让学生意识到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读取方法。学生活动二,利用数据和图片给学生以直观认识。由“图”读出欧洲西部经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体现地理学科从图中提取信息的特点。
课堂评价:能准确表述欧洲西部的位置特点,掌握描述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能准确阅读“欧洲西部发达国家分布图”并获取信息,进行描述。
教学环节三:探欧洲西部畜牧业
学生活动一:阅读图片“图”示欧洲西部之饮食,“数”说欧洲西部之畜牧业。
“图”示欧洲西部之饮食“数”说欧洲西部之畜牧业 问题引领:(1)欧洲西部的人饮食习惯与我们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欧洲西部人以牛羊肉和乳制品为主食? 合作探究:欧洲西部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原因。
问题引领:(1)在欧洲西部,人们为什么称牧草为“绿色金子”?(2)影响欧洲西部牧草生长的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 8
(3)读教材图8.21,指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范围;读教材图8.21,结合伯明翰、汉堡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描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简述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与哪些自然条件有关?
(5)读教材图8.22,说明本区的地形有何特点,并请你分析本区的位置和地形对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的影响。
(6)请将下列短语按因果关系排列好。
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草场广布,牧草多汁地形以平原为主 畜牧业发达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以牛羊肉和乳制品为主食(7)谈谈你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俗语的理解。展示资料:多媒体呈现现代化的畜牧业;约翰家的乳畜农场。问题引领:(1)你认为欧洲西部畜牧业现代化程度如何?(2)约翰家的农场用篱笆隔成围场有什么好处?(3)欧洲西部的畜牧业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部分,采用倒叙的方法,启发推理:主要饮食—畜牧业—牧草—气候、地形—位置(人文地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由表及里。分析原因时,让学生说出确切的自然要素名称,形成条理的知识体系,并能举一反三,认识到自然环境之间,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影响。分析阅读材料并谈谈欧洲西部的畜牧业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堂评价:合作探究能准确描述本区地形、气候特点,阐述本区发达的畜牧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形成条理的认知结构。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环节四:析欧洲西部旅游业
展示资料:“图”示欧洲西部之旅游,展示欧洲西部景观照片。教师引领:你认识这些景点吗?
小组合作:(1)将教材P58~59图8.23照片所示景点的代号,标注在地图相应的位置上。
(2)小组成员间简单描述照片风景、所在国家、城市。
(3)每组派一代表从老师这里选一张照片贴在地图相应的位置上并思考如
/ 8
何介绍所贴的景观(所在国家、城市及其内容),模拟导游依次介绍景观。先到先选,开始。
展示资料:“数”说欧洲西部之旅游业
“数”说欧洲西部 2009年,法国总共接待了7 420万国际游客,居世界第一位,西班牙为5 220万,居世界第三位。2011年全球9亿8 000万人次的国际旅游人次中,有51.3%到欧洲。问题引领:(1)从数据中,你认为欧洲西部旅游业发展如何?
(2)请将欧洲西部的景观进行分类,看看哪些属于自然景观,哪些属于历史文化,哪些属于现代文化事业。
(3)说说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
(4)结合教材P58第二段、P59材料《申根协定》,你认为欧洲西部旅游业繁荣的原因还有哪些?
课外延伸:济南作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行政中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抓,济南发展旅游业有哪些优势?请你对济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些建议。
设计意图:采用先到先选的方式,将欧洲西部的景观照片贴在图上,激发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并对小组学习的结果进行验证。说明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时,层层深入降低难度,归纳其他原因,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延伸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从地理的角度看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课堂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仅要关注小组整体的速度和准确度,还要关注个体的参与度,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互相听取意见。通过阅读课文,能说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对主动完成课外延伸部分的同学要予以赞扬。
板书设计
教学与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以课标为灵魂,将教学目标落在实处。采用“图”示欧
/ 8
洲西部,“数”说欧洲西部作为学材,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认识欧洲西部的位置强调让学生动手操作,复习巩固了确定区域位置的方法。解释欧洲西部畜牧业与位置、地形、气候的关系时,一是强调要素之间的联系,二是强调形成条理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三是强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知识方面能举一反三,思想方面树立正确观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说明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时,对于学生较为陌生的知识,力求降低难度。
整堂课的趣味性上还有待探讨,有关旅游业内容的深度上还有待斟酌。
课堂学习评价
一、慧眼识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对欧洲西部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A.大部分在北温带 B.大部分在中纬度地区 C.大西洋西岸 D.南临地中海
2.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和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地理位置 B.气候 C.旅游资源丰富 D.地形
3.下面几种山脉的走向利于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是()。
4.下列属于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自然条件的是()。
/ 8
二、图说地理
5.2010年5月20日凌晨,2012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公布了伦敦夏季奥运会吉祥物文洛克。吉祥物以富有激情的萨罗普羊为原型。在吉祥物的头上还有黄灯标志。据称象征伦敦的标志性出租车,他们的大眼睛事实上还有照相功能,目的是见证他们每一个去过的地方和见过的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图1奥运会吉祥物文洛克图2欧洲西部略图
图3欧洲西部地形图图4该国气候图
(1)请将2012年奥运会举办国家的名称填写在图2中。
(2)奥运会吉祥物以羊为原型,可见羊——畜牧业在该国十分重要。请从
/ 8
位置、地形、气候三个方面分析该国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3)请选择该国能够见到的景观并予以介绍。并说明该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答案:
一、1.C2.C3.A4.B
二、5.(1)略。
(2)英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侧,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又因地形以平原为主,所以牧草多汁,草场广布,因此畜牧业发达。
(3)(任选伦敦塔桥、大本钟、巨石阵进行介绍)。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英国有丰富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游憩是本国和周围其他国家人的生活方式之一;接待服务水平高,设施完善;作为欧盟的成员国,国际协定为旅游业提供便利的政策支持等。
/ 8
第三篇:同课异构反思
同课异构《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次同课异构活动,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最初接到上课任务时,内心非常忐忑不安。非专业,没有足够的经验,生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确实,如果没有读透教材,没有认真看透教材传于我们的信息,我们对课堂的把握就会有所失,也给我敲响警钟。于是我开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关于这节课的学习背景知识和学习基础,想尽自己最大努力备好这节课。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把这个基本理念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呢?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中,我针对这一理念,创设了生动的生活情境,精心设计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1、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的时候我一开始设计了复习基本图形的面积,为下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接着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基本图形拼出一些美丽的图案,体会组合图形的特点,为引入组合图形做好了准备,以旧引新顺其自然。又认识了生活中的组合图形,感知数学无处不在,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很顺利的进入新知识的探究。
2、在探究过程中我分三个层次,由自己独立探索到小组合作以及全班交流。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了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交流多种方法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了解了用分割法或添补法转化成基本图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明白了无论分割与添补,图形越简单越好,越简单越便于计算,同时还要考虑到分割或添补的图形与所给的条件的关系,达到了预期目的。
3、本节课设计了很多学生活动,本着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本节课也留下很多遗憾,如:
1、对于估算环节,重视不够到位。北师大版教材在数学课的设计上是一个主情境图带着一系列问题串,注重环环相扣,估算环节其实已经渗透了组合图形的转化思想,为新授课把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做铺垫。而我忽略了这一点,只是简单的让学生作了估算,忽略了转化思想的渗透。
2、找数学信息,挖掘隐藏条件,为下面的计算作铺垫。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找到隐藏的条件是难点,应该再计算之前突破难点。这样也为下面的分割提供数据依据,强调分割不可乱分,要依据所给数据分割。
3、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做到大胆放手让学生活动,加上引导不够到位,很多学生不够活跃,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就使得整节课比较平淡。
这些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也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争取在教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四篇:同课异构反思
2011学年校本研修记录材料之四
教学听课反思
教学、听课反思
分部: 静安分部 教研组: 英语 姓名: 李旻虹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
今年我要开一节高二年级的同课异构课程,也是全校“逸夫杯”比赛的参赛课,于是,在备课之前我就深深地思考如何更好地上好这节课。我先观察了一下本班学生,我觉得班中学生都十分活跃,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那一定是非常适合本班学生的。因此,我就此设计了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型课程,结果收效很好。
最近一直在很多教育类杂志中看到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主旨的文章,对我触动很深。一些老师写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限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学英语本来就是一种快乐的事,因为他们都对外国语很好奇,很感兴趣,可是要让他们持久保持这种兴趣 2011学年校本研修记录材料之四
教学听课反思
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所以我就在如何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并从中感受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下功夫。首先,我把课题传递给全体学生,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为了达到这一幕的,我不惜拿出了自己的结婚照作为导入,并根据课题来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学生对我的照片极其感兴趣,因此,课堂的开始就进入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学生对我的课堂传授主题也有所了解。其次,我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在接下来的课程设计中,我在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以此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为了让学生听,我准备了课文磁带并根据课文设计了听力练习;为了读,让学生分段朗读,并进行阅读理解;为了说,我设计了两人对话,小组竞赛和小组讨论活动,在对话使用中利用角色表演。结合课文内容,每教一个单词就让学生用当天所学的句型结构来两两操练,设置不同的情景,在情景中进行教学,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知识,并让学生练习理解运用,并设疑释疑、解惑,让学生积极思考,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满堂 2011学年校本研修记录材料之四
教学听课反思
灌的状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走出一支粉笔盒满黑板的例句的教学模式;为了写,我要求学生及时总结和连词成句环节。在每一段落结束,我都设计了小结环节,并给出关键字让学生填表,最后连词成句。这样设计每个活动都尽量做到由浅入深,自然衔接,让班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都能得到锻炼。层次差的学生能填词,层次好的同学就能连句,再好的同学就能进而复述段落。果然,在上课的活动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甚至有学生让在场听课的聂校长也加入了课堂活动中。这虽是我意料之外的,但也告诉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有趣的课堂,大家都喜欢的课堂。最后,为了让学生消除紧张和高强度学习带来的疲劳情绪,我在课堂中自我调侃,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用幽默诙谐的言语来影响学生。我始终认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老师、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尊重每个学生,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有了更多的实践和创新,同时也更体会到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主体作 2011学年校本研修记录材料之四
教学听课反思
用的重要性。如果学生的情感、动机能够得到充分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就能充分发挥。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我的这节课还有些美中不足,比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做的还不够好,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工作中要进行研究和思考的。因为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如有课堂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就能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也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第五篇:同课异构反思(第一次)
同课异构反思
本次乌海市举办的同课异构活动,讲课内容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分别由郝建平老师、吉雅丽老师和蒋守成老师执教。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结构和教学风格,让我从不同的角度领略了三位老师别样的风采。感触最深的是蒋守成老师讲授的这一课。
我作为一个初涉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老师,每次讲公开课最大的感触是,我不是在讲课,而是在演课,我比以往任何一节课都需要孩子们能够默契地配合我,说出我预设的答案,唯恐他们提出预设之外的问题。所以一堂课下来,如果学生配合的好,我会感到万分的庆幸。而蒋守成老师这堂《比的意义》告诉我,一节好课,最重要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敢想,敢说,敢问,老师的角色是,用灵活多变的思维引领着孩子在数学的海洋中遨游。蒋老师提出了三多“三不”的理念。在课堂实践中,蒋老师也确实是这样践行的,面对每一个孩子的回答,蒋老师都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让孩子再想想。
有句话说的好:要想给学生一桶水,老师要有一片海洋。我透过蒋老师在课上大胆的提问,灵活多变的回答,看到了蒋老师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一定是下足了功夫。联系自身,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我在课堂上不敢放开让学生说,生怕学生回答的问题与预设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我没有在教材解读上做足功夫,我没有在备课时想清楚每一个问题,所以在课堂上想要给予孩子一桶水时,我发现自己的储量少的可怜。固然做不到让学生通过上这一堂课,可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