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初中物理的入门教学

时间:2019-05-15 15:3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把握初中物理的入门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把握初中物理的入门教学》。

第一篇:如何把握初中物理的入门教学

如何把握初中物理的入门教学

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阶段第一学期的前半期尤为重要。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自豪,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而且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起始阶段的教学应:充分挖掘教材、实验、生活、情感等教学资源优势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而增强信心。

一、引导阅读,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阅读对于物理的学习同样必要。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身学习”。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学会阅读自学。初二学生一开始的那种自豪感和迫切心情毕竟是短暂的,当他们进入课程教学后,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教材能比较容易达到这一目的。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重新安排切合学生的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我发现,学生对课本上那些具有现代气息、形象直观的插图看得很投入,我就因势利导,让他们回答这幅图是什么意思,那幅图说明课文中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深了,便产生了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看得很认真,教师可暗示他停止,但在下课前要提示学生课后去阅读,并把“阅读材料”中的内容稍加宣染,引起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兴趣。

二、师生齐动手,发挥物理实验优势

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险较原教材多很多。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前半学期的实验,一定要认真做、全部做、帮助学生做,而且要做得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投入。如“引言”中的演示实验1,趣味性很强。在演示这个实验时,为使实验效果好,杯子应固定在桌面上(抓在手上不可靠),当教师用木尺敲击硬塑料片时,前排的一个学生不自由主地用手做接的架势,他担心鸡蛋会掉在他面前的桌面上打破,突然鸡蛋落到杯子里,学生一阵紧张后又兴奋起来。又如第一章第三节的演示实验2,若用一般的橡皮筋来做既看不出振动快慢,又听不出音调高低,如用钢直尺来做,把一端压在桌子边缘上,拨动另一端,钢直尺的振动快慢非常明显,音调高低非常清楚,效果很好。

不仅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做好做成功,还要帮助学生把实验做好。分组实验中“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若按书上的图排绕,学生的两只手不能松。要测出线圈的总长度,必须抓住铜丝两端连同线圈往刻度尺上靠,或者让另一学生拿着尺来测量,这样操作既吃力又不容易测出准确结果。对于一个初学物理第一次做实验的初二学生来说,很难做好。我发现这种情况后,和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出一个改进方法:把铜丝的一头弯曲折回压在铅笔上,再在上面一圈一圈地排绕,既紧密又不易松动,学生可一手抓住铜丝的另一头,一手拿刻度尺轻松自如地测量,学生高兴地笑了,对后面的实验充满了信心。

三、联系实际,发挥生活资源优势

风霜雨露、雷鸣电闪、潮起潮落、月圆月缺、蓝天白云、雨后彩虹、水中倒影等等奇妙的现象从小就深深地吸引住我们。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1.妥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初中学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与物理有关的现象或者问题,例如:雷电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压水井手柄越长越省力;骑车上坡是走S形省力;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快等等,教学中充分地利用,这对学习新的知识,形成新概念会帮助极大。在讲授杠杆的应用一节时,我就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对学生提出了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想到的一些问题,例如:阿基米德说过,给他一根足够长的杠杆,他能把地球翘起来,这可能吗?家中门的把手为什么安在门边缘处?然后我准备了一些日常用品:老虎钳子,剪布用的剪子,理发用的剪刀,钓鱼杆,杆秤,天平,起子等,先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分别说出如何使用然后运用杠杆平衡原理,引导学生自然解释这样使用的理由。这种教学虽费时费力,但学生学习劲头高涨,课堂效果很好,便于理解有关知识。

2.让学生积极地进行生活体验 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物理知识既有利于理解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同时有的也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后,要求学生在坐火车或汽车时,在车站观察并排的车的运动情况,体验由于运动的相对性而带来的神奇的现象,并在开车和刹车时体验由于惯性使人体向后倒和向前倾的现象。自行车是同学们的重要交通工具,对它非常了解,它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都是用什么方法增大和减小的?同学们都有这方面的亲身体验,对学习摩擦的有关知识帮助甚大。

3.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初中教材,很多物理知识就在学生的身边,布置一些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无疑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学习液化知识前,布置让学生观察从冰箱刚拿出的饮料瓶外有水珠的现象。观察烧开水从壶嘴向外喷“白气”的现象,并思考为什么离开壶嘴一段距离才看出“白气”?让学生思考早晨雾是怎样形成的?草上的露珠是怎样形成的?蒸馒头冒“白气”和冬天我们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否一样?等等,这样既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也使学生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学习时更加得心应手。

第二篇:初中物理入门教学的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物理入门教学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这一学期的教学效果就显的尤为重要.

八年级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好奇,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由于思维方式得不到及时的转换,这就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因此,教师在入门价段的教学上要狠下功夫,使八年级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

二、研究的原则

本课题将探索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改变初中物理学习理念,变更初中物理学习方式,为转变初中物理教学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学习思维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达到以下几个原则:

1.在研究中探索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2.不断提升自我专业水平,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3.磨砺学生的性格,锻造学生的品质,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研究的方法、对象和时间

1、观察法:通过课堂讲评小实验、物理小魔术,以及多媒体手段等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

经验研究法:回顾自已的教学历程,并分析其成败,寻找典型学生和典型事例,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对策。

问卷法: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并以问卷的形式让学生完成,了解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

案例研究法:选取以往教学过程中的失败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所在。

观察比较法:对同一种问题分别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略。

2、研究对象:学校八年级学生。

3、研究周期:本课题研究的周期为半年。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深入分析八年级物理教材的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特点。

2、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研究出一套适合物理入门教学的方法。

3、如何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单纯的数字计算向逻辑理性思维护方式转化。

五、研究的步骤和主要措施

本课题的研究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确定研究方案;进行有关资料收集

2、课题实施第一阶段:分析、汇总出八年级物理教材的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特点。

3、课题实施第二阶段:分析归纳这些特点,并通过这些特点探索出对应的教学步骤和技巧。

4、改进实施及结题阶段:全面总结研究成果,结题报告和论文汇总实验资料数据对外展示研究成果。

六、预期研究成果

1、经过培养与训练,让学生在解决某一物理问题时,经过观察思考后,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能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而不是孤立地、局部地、零碎拼凑地思考;让学生善于订正和发现生活中的物理。

2、通过整理收集资料,撰写经验论文,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加强,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得到丰富。

第三篇:初中几何入门教学

初中几何入门教学

学生学习几何学得好与否,与教师对几何入门的教学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倘若稍有不注意,就会导致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以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几何的兴趣和信心。相反,如果教师处理得当,不仅会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适应不了初中几何题目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但是几何证明、计算题在升学考试中又占有相当高的比重,这就需要学生真正领会与掌握。往往在不同的已知条件、图形的情况下,有截然不同的解法,也需要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以下是我从学生在课堂、作业以及测试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发现学生学习几何存在的几个困难之处:

1.逻辑推理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数学定义、定理、公理、判定、性质、法则等理解肤浅,全凭感性认识,思维不严谨,推理不严密,不会灵活运用它来解决或证明一些数学问题,以至于无法形成较好的逻辑推理能力。

2.语言表述方面的困难。几何讲究思维严密性,往往过分专业而严密的叙述要求使学生无法逾越语言表述的障碍,仿佛就像一座无法逾越的“城墙”。

3.证明过程及分析条理的困难。面对几何证明题无从下手,不知道哪些步骤该写,哪些步骤可以省略,最终导致关键步骤缺失。4.解图能力的困难。针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看成是由一些简单图形组合而来的。不会由有关图形联想到相关的数量关系,挖掘隐含条件。

5.结合实际生活的能力。几何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几何无处不在,学生学习时不善于与周围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展开丰富想象。

教师对入门教学的成败,对学生学习几何知识,起着特殊作用。因此几何入门的教学在几何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教师认真去探索。针对学生学习几何的以上困难,我认为,教师在几何“入门”教学时应转变教学思路,把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合情推理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猜想、观察、归纳等合情推理,让学生消除对几何学习的恐惧心理。要在数学活动中来学习几何,即“做数学”。还要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结合图形理解运用。读图、识图要遵循由简到繁的规律,先从简单的图形开始,逐步向复杂的图形过渡。作辅助线要根据已知条件以及与其有关的定理作辅助线或者进行逆向思维,从结论出发,结合已知条件缺什么补什么。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至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要始终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本身熟透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如果不精通教材,对教学目的要求把握不好,那么,在教学过程出现盲目性,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更谈不上达到什么教学目的,所以,教者应该知道每一部分内容应该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达到教学目的。如在讲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时,可以从这些角产生的过程入手,根据„三线八角‟并对其具有的特殊位置关系的角加以命名。在教学中不必给出严格的定义,重在会认。

二、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初中数学从研究数式到研究图形,从数式计算到逻辑推理,是一个大的飞跃。所以初学平面几何的学生会遇到各种障碍。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是几何入门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在刚开始几何教学中,我常常拿一些实物教具,如:三角板、圆规等进行线、角教学,消除学生对几何的陌生感、恐惧感,然后精心设计一些实例,说明几何知识及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飞机螺旋桨的外端连接是什么?为什么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计算一些边长等等?。这样充分利用几何本身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改变几何教学枯燥无味的现象,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循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三、注意几何学习方法指导

正确地认识图形,是学好几何的基础,通过看、说、写、画训练,不仅加深对概念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学习习惯,摘出重点,标出难点,提出疑点,理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带着问题去听课,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适当地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平角是一条直线”对吗?“直角就是90°对吗?通过讨论,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明确了直线与平角,直角与度数的区别与联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图形“动”起来,即使学生受到新奇的感官刺激,又可以更恰当、更有效地展示教学中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充分享受发展的乐趣。

四、重视几何基本概念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好几何概念。

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是数学科教学的总要求,但对几何教学而言,还有其特殊的意义和特定的要求,几何概念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既不加定义,也不给予解释的概念,如“延长…… ”, “在……之上”等等。这类概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次重复,使学生通过潜移默化学会使用,并能正确表达和应用于画图。第二类是有所定义,但涉及内容较少的概念,如“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同位角”“多边形”等,这类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这些概念的实质,既知道是如何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来,又能够灵活运用。第三类是有准确的定义,涉及内容较多,而且还具有判定作用或性质作用的概念,如“直线的平行”“等腰三角形”等等,这类概念特别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这些概念的意义的讲解,又要重视用图形语言、几何符号来表示这些概念,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好它。

五、举一反三是学习几何的策略

推理论证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从开始就应加强推理基本训练,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分析方法。从“已知”入手,由已知条件可以推出哪些结果?从“求证”入手,若要求得到结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从教材的基本例题,习题出发,适当地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从而引出一系列新的问题,激励学生自己去分析、去探索、去证明,创设一个思维境地,独立完成证明,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真正入门。

六、重视几何语言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好几何语言

几何语言极为规范、严谨,按其叙述方法可分为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按用途可分为描述性语言,推理语言和作图语言。对于文字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生动、形象、准确,通过教者示范,使学生掌握“所有”“延长”“连接”“截取”“对应”“在……之上”等等述语的用法。符号语言是推理论证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重要概念公理、定理,推论符号化,通过范句、范例培养学生使用符号语言规范化,并进行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互释互译的练习,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才能掌握好几何语言,并不断地提高几何语言的表达水平。

七、注意培养学生画图、看图、识图的能力

图形是几何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学生学好几何知识要克服的难点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者不仅教会学生具体画图方法与画图技巧,使学生根据文字语言熟练画出几何图形,还要知道画图时不能用特殊几何图形来表示一般几何图形,如,不能将任意三角形画成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等腰三角形不能画成等边三角形等。同时,要分清实线、虚线的用法。此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例如,能分清如图(1)中有几个角,图(2)中有多少个三角形,等等。

总而言之,把握好几何入门教学,引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求知欲望,让学生掌握好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几何语言,培养好学生的 画图、看图、识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能为学生学好几何知识创造一个良好开端。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难点”成因的调查研究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常挂在教师嘴上的一句话。那么,究竟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对于前者,各学科课程标准表述的十分清楚,而对于后者却没有明确的“标准”,物理教师常常把“难”归结于概念的抽象性、规律的复杂性和知识运用的多变性,强调知识本身“难被接受”的绝对性。为了弄清教学中的“难点”形成的原因,在教学中突破“难点”寻求更有效的突破方法,笔者对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形成障碍的原因进行了小范围调查,并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如何突破“难点”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笔者把本校469名八年级学生、520名九年级学生和邻近4所学校的41名物理教师(包括本校被试学生的任课教师)作为被试对象,调查材料采用苏科版义务教育物理教科书的章节为测试项目,结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将学习内容编号,编制成问卷,采用师生问卷调查方法,问卷中采用外显化认识层次描述,让师生直接在这些学习内容中选择自己认为是“难学”的项目。

以班级为统计单位,把每个章节认同为“难学”的人数除以班级被试总人数,再把得到的商折合成百分比,作为该章节学习内容难度的认同率。认同率低于20%,认定该学习内容比较容易;认同率在20%~40%之间,认定该学习内容为有一定难度;认同率在40%~60%之间,认定该学习内容为有较高难度;认同率超过60%的,认定该学习内容为有很高难度,即所谓的“难点”。物理教师认同率高于80%的章节,认定为“难点”(教师的认同率计算方法与学生相同)。本文讨论的就是有关“难点”的教学问题。

笔者配合问卷调查,还采用了相应的师生访谈和课堂随机观察的调查方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结合访谈和课堂随机观察的情况,逐一对学生学习“难点”的成因

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有以下特点:

1.学生认同的“难点”少于教师认同的“难点”

从调查中发现,教师认同的学习“难点”占初中总章节数的36.2%,而学生认同的学习“难点”只占初中总章节数的20.0%。落差16个百分点,如表1所示。在某些章节,师生的认同率落差较大,如下页表2所示。在九年级师生认同率落差较大的几项中,各项落差水平都在40个百分点以上。究其原因,问题出在师生对“难点”认同的标准不一致。教师看重的是教学内容本身的概括性、抽象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难易判断来自于学习过程中的直接感受。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认同的“难点”与笔者30年前刚人职时认同的基本相同,而且教师对“难点”的认同极为一致,在教师认为29个难学的章节中,有21个章节的认同率达到100%,认同率最低的章节也达到85%以上。也就是说,教师认同的“难点”,近30年(甚至在更长的时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是,现在的学生和30年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可同日而语,一些原来的学习“难点”,现在已不成其难。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重新思考,在教学中究竟该突破哪些“难点”?说白了就是教师再也不能以知识本位去组织教学,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引领学习,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真正有效。

2.对于学生的学习,没有“绝对”的难点

笔者以八年级学生调查统计情况为例分析学习内容的难度,认同率最高的学习内容也不超过85%。在学生认同的九个难点中,没有一个章节的内容被所有班级一致认为是难点。比如,九个章节中,难度相对较小的《光的折射》的难度认同率,最高的班级为73.2%,最低的班级为52.3%。再比如,传统意义上的难点——“压强”,最高认同率的班级为83.7%,最低认同率的班级也只有58.1%。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没有“绝对”的难点,教师教学方法如果得当,搭建合适的台阶,完全可以化“难”为“易”。笔者对本校3班和4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堂课进行观察,发现教师突破教学常规,学生精确测定光源从远处逐渐靠近凸透镜过程中的几组

物距、像距、物高和像高,采用Excel工具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相应的柱状图,学生从图形中直观地发现像高、像距随物距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很容易地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样的方法,该教师在《物体的浮与沉》一节的教学中,通过自制学具组织学生进行定量探究来发现、归纳物体的浮沉条件,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极佳。一句话,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极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的教,而不是学习内容本身。

3.师生关系可能是影响学习“难点”形成的一个因素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化解学生学习“难点”的一个积极因素。反过来说,师生关系不良,也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从而对当前的学习会感到困难。从表3中我们看到,3班、10班与同类班级比较,“难点”相对少,究其原因在于物理任课老师就是该班的班主任,由于师生课内课外互动多,关系融洽,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高,深得学生的信任,使得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高、兴趣浓。

综上所述,不可否认,学生当前学习的知识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就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障碍。但是,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是否得当,往往成为学生能否顺利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关键。方法得当,即便是教师认为的“难点”也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相反,教学方法欠当,教学艺术运用不得法,原本是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也会成为学生认知的学习“难点”。

三、“难点”突破的教学建议

鉴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形成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是否得当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笔者提出下列几条教学建议:

1.注重教学目标的合理分解

指望一堂课就能解决一个知识点教学的所有问题,是不切合实际的。将课程标准提出的“终极目标”合理地分为新授、单元、学期和学年等阶段性目标,在每个阶段控制教学难度,为学生设计小坡度、低台阶的教学进度,通过有序的反复”,不断地提升同一知识点教学的难度,是突破“难点”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简单地把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当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忽视学生认知过程需要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种像“浇注钢筋混凝土”式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学生的思维“凝固”。

2.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师常把突破“难点”的标准定位于学生是否能解决习题训练中的问题,能不能应付各级各类考试。于是,突破“难点”的过程就异化为题海战,“熟能生巧”成为教师“机械重复训练”的托词。学习,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件困难又枯燥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也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的一项创造性教学活动。但是,这绝对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用插科打诨来取悦学生,而是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来实施教学,帮助他们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组织学生尝试、体验、探究,让物理课堂充满好奇,学生才能情趣盎然地专注于物理学习。

3.注重课堂讲解

新课程实施以来,科学探究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课程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之一。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忽视教学最基本、最常态的方法——讲授法。物理概念的诠释、物理规律的归纳,离不开教师的讲解。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这对学生终身发展是必需的,也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的最基本技能。但是,在校学生不可能像科学家一样,学习每一个知识都得去走探究之路,实际上大多知识的获得,还是来自于间接经验的传授,这就充分说明了教师讲解的重要性。教师讲解不等于“满堂灌”,问题是看教师怎么讲。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学生的言语系统里遣词造句,变学科专业人士的思维方式为学习者的思维方式,课堂用语既要体现启发性、生活性和激励性,但又不失科学性和规范性。生动活泼、正确精炼、机智幽默的语言是教师驾驭课堂的最基本功力之一。

4.注重真探究活动

预知了探究结果的探究活动是流于形式的假探究,这不但无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而且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物理学科素养的提升会带来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会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顺利地突破“难点”,必须而且很有必要组织学生的真探究活动。有一定难度的定量探究,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逻辑推理,对刚接触物理学习的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一旦科学探究活动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主要学习活动时,那么学习上的“难点”就会在师生、生生多边互动活动中迎刃而解,因为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而且还从同伴那里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学习物理的策略。

5.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初中生由于身心发育不平衡,在这个年龄阶段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学生面对一个教育威望不高、不被学生信任的教师时,学习积极性会低落。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往往因为喜欢老师而“爱屋及乌”,喜欢这门学科,所以物理教师不仅仅是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和培养技能的良师,而且应该在课内课外主动去做学生的朋友。为此,我们要研究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恰如其分地多讲他们喜闻乐见的话,创造性地多做他们爱做愿做的事,师生就有了沟通交流的平台,这样教师就能跨越师生间的“代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物理课堂才能真正地还给学生,教学才能真正地获得高效。可见,人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与学二力合成最大合力的因素之一。

四、调查给予的启示

通过这次调查,笔者有三点体会,一是要研究学生,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教师不能以知识本位去组织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初二物理组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师带来了新的任务,新的课题,它不仅仅是换了教材,还要求教师更新观念。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去改变,去实验。而有效教学就成为了新课标的显著特色。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一种讲究效益的活动,它要求教师要高质量地传递各种信息,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实现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物理 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在高效、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让更多的学生爱学物理、学好物理。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时感到很累,当看到学生那紧锁的眉头、疲倦的眼神,教师常常会陷入困惑之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做,才能让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课堂教学是一种讲究效益的活动,它要求教师要高质量地传递各种信息,即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目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效甚至无效。现结合物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课堂低效的几种表现以及他们的产生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问题一:师生间缺乏情感的交流,缺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讲台上教师慷慨激昂、口若悬河,可学生却呆若木鸡,毫无兴趣,只是机械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题、看书,一堂课上完,收效甚微。

原因及解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法单一,信息载体单一,一讲到底,就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枯燥和乏味的感觉,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即使教师不停地传递信息,效果也不会理想。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陶行知先生曾经在武汉大学演讲。他拿出一只大公鸡,又掏出一把米,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他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行知松开手,自己向后退了几步,大公鸡就自己吃起米来。这个精彩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如果我们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食而不化。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的主观能动性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信息载体,如实验、多媒体课件、教具、板画等,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的教法也多种多样,如实验法、探索法、讨论法、发现法、讲授法,教无定法,灵活运用才是根本法。除此以外,生动形象的类比、幽默风趣的语言、挑战性的问题,都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功感和愉悦感,使学习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

问题二:上课的节奏掌握不好,教师从头到尾不停地唠叨,语调没有轻重缓急,不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使学生接受不了这么多信息;或者开始上课时节奏很慢,简单概念反复讲,使学生昏昏欲睡,到结尾时越讲越快,完不成任务还要拖堂,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原因及解决方法:学生在一节课里能够接受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教师在上课时要少讲精讲,注意控制教学的节奏,不要拖沓冗长。相比之下,我们更提倡节奏较快的教学,因为它能培养学生快节奏的思维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来更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一节好的物理课,教学过程要有高潮起伏,要有张有弛。教师围绕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一环扣一环,环环围绕重点、难点展开,每个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能够持续不断地集中。由于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会有一个短暂的疲劳波谷区,教师还可以想办法设计一个教学高潮,像物理课常用的制造悬念、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轻松幽默等方法,都可以给学生意外的惊喜,帮助他们渡过波谷区。只有控制好节奏,才会使信息更快地为学生所接受、所内化。

问题三: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和听课方法造成上课效率低下。由于物理课的开放性较强,造成一些学生只动手不动脑,只关注实验的趣味性,不注重知识点的落实。还有的学生由于没有预习,造成听课无重点、无准备,一旦遇到障碍,无法跨越,就不想听了,长此以往,成为了学习物理的困难户,丧失了学好物理的信心。

原因及解决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寻找一套适合自己的听课方法。比如做好课前预习,就是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只有学生预习了,才能知道将要学习的知识中,自己感到最困难处在哪里,从而可以带着问题听课。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发问,然后依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学。而学生已经弄懂的内容,就少讲或不讲。这样上课,教师的讲解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也会事倍功半。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听课能力的学法指导。在物理课上,除了听课,还有实验观察、动手操作、发问讨论等活动形式。无论学生参加什么活动,都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演示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抓住观察的要点和关键,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科学习惯。在进行小组实验时,教师更要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学生分工合作、角色交换,避免一些学生只做旁观者却不动手去做或者操作不认真,实验草草收场,敷衍了事。总之,我们要努力追求一种活而不乱、活中有实的课堂氛围,做到开放性和实效性的最佳结合。问题四:复习课上,学生忙于应付大量的练习,题海无边,效率低下;而教师布置的习题,大同小异,不具有代表性,做完题后,教师又没有从解题方法的高度给学生以点拨指导,使学生反复地进行机械训练,解题的创造性得不到提高。

原因及解决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致使学生进行机械训练,再加上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让学生大海捞针一样去学习知识,点拨指导又没有到位,使学习物理成了单调乏味的事情。学习中进行适当的练习,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习题要精选精练,并及时反馈。教师应选择能起到揭示规律作用的例题,讲解时切忌面面俱到,要把解题的思路交给学生,培养他们解题的技能、技巧,引导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的练习也应该精心选择,所选习题应联系实际,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能起到促进作用。

当然,课堂教学只一种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除了以上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外,还要遵循特定的教学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另外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不断探究和寻找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如: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从学生所经历的事务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这是物理教学中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生活中时时处处有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因此课堂伊始,我们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创设符合教学艺术特点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探求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想象、思考,进而发现问题。

通过问题情境的渲染,学生会急切地想知道鉴别的方法,从而引入本堂课要研究的问题:物质的密度。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当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后,我们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例如,指导学生寻找、收集资料,让学生来实验、研究,组织学生讨论猜想、主题探究活动等,让学生满怀兴奋与激情,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迁移应用,再生问题

新知识点形成以后,它还可以发散、深化,使知识得以迁移、发展,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我们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选定一两个迁移和发展点,设计开放性练习,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深层次的方法和思路,对适应这种较高的能力要求,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再生问题。这样不断发现、不断解决问题,将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适应新世纪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一、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课题(1)通过实验引出课题

例如:在《大气压强》一节教学开始时,教师先做一个实验:向盖子紧盖的热的薄铁皮桶淋冷水,原先形状规则的铁皮桶发出阵阵响声变扁了。实验有声有形,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期待,本节课要学什么自然也就明确了。

(2)从理论或实践的角度,提出一个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以师生讨论的方式引入课题。例如:教授“电磁感应”时,可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知道电可以产生磁,那么磁是否也可以产生电呢?”由此引起思考和讨论,引入课题。

二、运用实验手段拓清误解,明晰概念和规律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也必然要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明晰概念和规律,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很有意义。

1.由于惯性思维的局限,学生在理解某些物理概念或规律时,对这些概念或规律有一些错误的认识,通过一些与学生的预期结果相左的实验,引发思维冲突,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科学结论,学生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不仅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认识,而且能使相关概念或规律的记忆保持更久的时间。运用实验手段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物理学“十分有趣”,引起和保持“学”的注意。例如:在学习《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前,学生通常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由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制成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取一支挤光了牙膏的扁瘪的铝质牙膏管,要学生猜想:如果将这支扁瘪的铝质牙膏管放到水里会沉还是会浮?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一般都会认为牙膏管会沉到水底,教师把牙膏管放入水中,证实学生的猜想是对的,然后问:“牙膏管是铝制成的,那么能否下结论:铝制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呢?”多数学生会说“是的”,也可能会有少数学生认为“不一定下沉”,这时教师应请这些学生说出不一定沉的理由,再由他们自己利用牙膏管设计一个实验去证明自己的结论,接着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归纳结论;若没有学生能正确回答,教师可以自己将这支牙膏管展开成薄片,做成一只“铝片船”,放入水中就会浮在水面上。两个实验结果对比明显,学生不难知道“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不能仅看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可能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提高了学生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这个问题的积极性。又如:在将装有水的纸制的锅放在酒精灯上烧,教师问学生:“纸锅里的水能烧开吗?”学生往往认为这样不可能将水烧开,他们以为加热时纸杯先烧坏了,当他们看到经过一段时间,锅内的水竟然会沸腾,惊奇不已,印象将非常深刻,甚至会达到终生难忘的程度,这样学生对“水沸腾会吸热”和“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条件下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100℃不会改变”的记忆将能永久保持。

2.满足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多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进而引起和保持“学”的注意。多数学生对永磁铁都很熟悉,但并不是每个学生家里都一定有磁铁,教师告诉学生,铁钉上绕上漆包线,漆包线通电后,原来没有磁性的铁钉就会有磁性,学生知道这样能使普通的铁钉变成磁铁,都会很兴奋,恨不得自己马上试一试,这个时候,教师让学生做“探究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学生兴趣盎然,即使是平时学习最没劲头的学生,也会很认真地做这个实验。

三、优化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形成质量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讲课的逻辑(包括语言逻辑和科学逻辑)性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榜样的长期的熏陶,能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规范性。“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上课时教师表情,手势、动作、站位、运动等,都会对教学对象产生影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象,对教师偶象的崇拜,容易转化成“粉丝”学习的动力,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调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如果教师忽视自身情感投入,缺乏激情,主导情绪状态平淡、低落,表现贫乏无力,不能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显得干涩、枯燥、表面化,教学内容中原有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得不到良好的展现。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能够感染学生的。

“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社会。”知识源于生活,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物理课堂的学习中兴趣盎然,主动投入,就需要我们更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运用多种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和情感充分感染学生,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活力及效果的有效教学。

下载如何把握初中物理的入门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把握初中物理的入门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习题课教法》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如今知识将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社会最重的生产要素。知识更新也日渐缩短,在岁月的流河中,人们的观念、思......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一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是学习的关键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一点合理进行教学工作。教师要擅长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 基本教学经验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它具有实验性、现实性、归纳性和应用性,具体做法是: 1、实验性 每个物理规律,原理都是从观察和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总结1 物理实验对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创新思维、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归纳、应用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在本学期物理实验教学上我按照开学初制定的实......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这几年来,我一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物理教学,如何教会学生学好物理,如何进行初中物理的总复习,是我们备课组、教研组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现将我们的一点经验介绍......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利用“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活力 有人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才能使课堂......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一直困扰着广大初中教师。针对这一现状,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根据新课标理念,就建立新型的师生系,让学生经......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15篇)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教育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根据党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