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赖于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多尝试、多练习能使知识基础不断地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越多、越牢固,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深入,兴趣也就越来越浓。本学段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在“听、说、读、写”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课外活动。特将进行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活动。如举行了“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古诗背诵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培养学生流利讲普通话的能力。就形式来说,组织FLASH故事会,即边动画,边讲故事,把语言和具体形象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效果。(主要是以“环保”为话题);如开展“每日论坛”活动,让学生轮流上台演讲,内容不限,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当众表达的能力。
二、写作能力训练活动。举行了“作文比赛”“课外读文”“剪报、辑报、办报”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还帮助学生巩固课内学习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如69班手抄报《语文小报》开辟字谜、文章病院、古诗欣赏、格言警句、优秀作文、读书方法等栏目。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提高分析、欣赏能力。
三、语文讲座活动。用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有关的语文知识。举行了“语法讲座”、“标点趣话”、“阅读欣赏”、“怎样写话题作文”等活动。内容通俗、浅显,注意了趣味性,尽可能结合学生实际举例。
四、语文游艺活动。举行了“成语接龙、给歇后语找尾巴、抓错别字俘虏”等活动。通过游艺活动为学生提供思维活动的材料,在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提供学生说话的机会,在有效的谈话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五、存在的问题:由于场地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和提高,今后将尽可能多给大部分学生提供机会。采用的形式有时候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今后要尽可能的降低活动的难度,让学生大胆参与。
总之,以上活动的开展,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将继续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高雅情趣的陶冶。
第二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八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周围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性和综合性问题、现象、事件等的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语文课程标准则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说明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体现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综合上,还应体现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整合。
1、打破课堂的界限,实现语文与综合实践的整合。语文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应树立大语文观的思想,把世界作为学生的教科书,特别重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世界、自然世界、社会世界。所涉及的不仅是文本内容,更强调非文本内容的习得与感悟。自然风光、风土习俗、新闻热点等均可以作为活动内容。
学科整合会带语文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如果在教学中敢于把语文知识的丰富内涵放到开放的综合实践天地中,鼓励学生自主地探讨,自由的交流总结,那么学生的收获会远远超乎课堂所获,远远超乎老师的想象。
2、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实现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要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直接经验来设计和实施相关活动。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对活动倾注全部的热情,活动的实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语文教材中其实就有很多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学生由课文内容产生了很多问题,但有的问题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于是,由此所产生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也就诞生了。
3、巧选实践形式,实现语文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在当前还没有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情况下,语文实践活动完全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占一席之地。教师利用生活和语文教学的结合点,挖掘素材,让语文学习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形式的选择应依据活动的内容,尊重学生的需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趣味性、体现实践性。① 课本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深得学生喜欢,也适合学生表演。这类文章,我们可以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② 故事会。故事永远是学生的最爱。让学生讲哲理故事,悟人生哲理;让学生讲智慧故事,做睿智之人;让学生讲历史故事,晓民族之事。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内容,拓宽了视野。
③ 辩论会。辩论是一种锻炼口才的好形式。学生往往能在激烈的思辨中飞扬个性;在 “唇枪舌战”中锤炼语言,如《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④ “五小活动”。即小记者、小发明、小设计、小导游、小考察活动。可让学生当小记者,学习采访;可叫学生搞小发明,写小论文;可鼓励学生当小导游,介绍家乡巨变;可指导学生当小设计师,设计小报;可组织学生作小调查,调查周围环境……
总之,综合实践课程和语文学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级的知识信息,发挥着系统教育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在课程整合方面不断探索,积极努力,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真正促进学生一生的发展,发展的一生。
第三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在“听、说、读、写”等诸多方面组织了综合实践活动,特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活动。
如举行了“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古诗背
诵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对课外读物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流利讲普通话的能力。另外还组织了以“环保”为话题的辩论会,把语言和具体情景结合起来,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二、写作能力训练活动。
举行了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比赛”“课外读文”
“剪报、辑报、办报”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丰富知识,学会感恩,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还帮
助学生巩固课内学习的语文知识,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语文讲座活动。
用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有关的语文知识。举行了“语法
讲座”、“标点趣话”、“阅读欣赏”、“怎样写话题作文”等活动。内容通俗、浅显,注意了趣味性,尽可能结合学生实际举例。
四、语文游艺活动。
通过游艺活动为学生提供思维活动的材料,在创设解决
问题的情境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提供学生说话的机会,在有效的谈话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以上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又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场地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和提高,采用的形式有时候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今后我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多搞一些有益的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篇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展示总结
2010——201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总结(培训)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东关小学每个年组都开展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了展示,听完展示课,有几点心得,跟大家交流,同时也为以后语文实践课提供方向。
一.优点: 1.弘扬主体。
儿童并不只是受教于成人,他们具有内在的生命潜力,教育就是要促进儿童内在生命充分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儿童不是静止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教学,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体验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实现主动地发展。2.营造氛围。
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选择性,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在自由自在地交谈,无拘无束地讨论中,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人类的全面对话,进而达到师生共同探求,共同体验,共同实现自身价值,共同完善健康人格,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真实的、沸腾的生活。
3.注重操作。
人的认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基础。儿 童的智慧集中在手尖上。学生在做动作中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即“从做中学”,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与参与,直接接触各种事实在心灵上获得深刻印象,满足学生动手动脑和求知的需要,使学生既获取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4.加强合作。
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开展有目的、有组织、有指导的互帮、互学、互教活动。学生互相学习、讨论、争辩。不同见解、不同意见相互碰撞,引发各种正确的,错误的、全面的、片面的、简单的、复杂的认识差异和认识矛盾,使师生间的信息联系与反馈在多方面、多层面上交流、开展。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学会展示,开阔学生思路,拓展教学的时间与空间。5.鼓励创造。
创造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是儿童生命运动取之不竭的内在动力,教育教学的天职就是要激活儿童的创造性,着眼于创造,并使之最大限度地得到表现。在教学中,有目的地重演或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等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探究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打开突破口,运用不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品质,促进个性形成和特长发展,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和创造的乐趣。
二:建议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
构建学生生活板块,把语文知识融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或把知识和问题通过情境的艺术渲染呈现给学生,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强烈的表现欲,或通过表演等形式再现生活,达到融合活动的目的。教学过程中,摈弃枯燥的说教和单纯认知学习的倾向,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角色置换、观察、想象等体验性活动,达到对事物、行为、情感的内省体察,最终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行为习惯乃至培养情感、态度、观念等。
2、应让学生多参与活动。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能仅把已有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创造一定的条件,提供一定辅助材料,通过学生的耳、眼、口、手、脑等多种器官的感受和体验,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凡是学生能动口的尽量让学生动口,凡是学生能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凡是学生能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凡是学生能总结归纳的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探究和发现的真实情境,提出疑点,从语文学习中发现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进而让学生反复观察、实践、讨论、搜集资料等,在个别与共同探究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形成合作的氛围。
3、注重反馈。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是根据事先写好的教案实施教学,忽视或者无法预料到学生主体的差异和特殊 性,以及课堂活动实施情况,往往出现不顾实际,“照案宣讲”,“赶时间”现象,小学语文综合活动教学,由于“活动”、“综合”的可能内容绝大多数取决于学生,学生的联系有多广,活动表演的时间有多长,触接的内容有多深,往往不为教师所左右,因此,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进度的快慢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灵活掌握。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搜集教学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灵活地控制教学过程,不要被已设计好的“教案”所束缚,特别是对那些有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和鼓励。不强求要求的一致,使各层面学生都感到学有收获。这种学习,主体人格受到尊重,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快乐。
4、提供相应活动策略。
小学语文综合活动教学,应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提供更宽裕的时间,倡导实行“三一制”,即第一,教学、活动、自学的时间各三分之一;第二学生阅读积累分三个层次要求:核心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最基本要求;紧密层要求,面向大多数学生,旨在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体现较高要求;松散层要求,面向少数在语文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旨在培养兴趣、鼓励冒尖,体现较高要求;第三,书籍分三类:必读、选读、参考。在张扬个性,尊重差异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分自定。为学生的综合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活动提供时 空。这样,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始终处于积极的相互合作而又相互竞争状态,大家都能更多地接受同伴的关注,又能更多地接受同伴的帮助,自信心增强,人际关系健康和谐,有利于学生相互作用的发挥以及独特思维风格的形成,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和积极的交往状态,为个性的张扬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天地,学生自我组织,自行探讨,交流研讨,自我发展成为可能,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得以真正落实。
5、教师提供相应书刊。
传统语文教学,过分依赖教材,照本宣科,把很美很有生命力的一篇篇文章肢解,蜕变成一个个僵化的问题或试题,也造成了教学内容的苍白和学生视野的狭窄。小学语文综合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接触、领略祖国语言文化宝库的丰富浩大,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小书房学习策略,即由教师提供相应书刊让学生在相关内容领域中自由阅读,互相切磋,在与老师共同讨论,共同参与的多向多边活动中探索、寻觅、汲取知识。学习一篇教材,一般提供3-5本相关书籍,3-5篇相似文章,甚至教材的作者身世,创作背景、评价等,包括利用网络技术,向学生呈现数倍于教材的内容,甚至几十倍于教材的内容,由学生选择、自主组织阅读,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积累、如何运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广泛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能力。
6、提供成功展示平台。
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时机、途径和场合。在综合活动中让学生得到充分展示,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篇三:二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三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2011年1月25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面向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把实践观念引进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技能的掌握更为牢固,而且可以改变过去那种以依赖教师的学习心理,同时,实践活动的无法包办替代可以促使教师发挥真正意义上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由此可见,现将本学期的语文实践活动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举行的主要活动:
1、传统文化系列(传统工艺、传统文艺、节日风情、名山大川)
2、赞美秋天诗朗诵会
3、有趣的形声字
4、秋天的水果
5、“冬之韵”咏冬活动
6、欢庆元旦、新年
二、所运用的活动方式:
1、收集生活中小朋友们身边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素材,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主题活动类、专题探索类、问题讨论类、社会实践类和游艺类。
2、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儿童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如:看一看、唱一唱、演一演、画一画、编一编等,让课堂走向开放,让教学充满不朽的活力。
三、本学期所达到的目标:
1、设计了符合孩子心理及孩子能力的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读写习惯。
2、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和在语文实践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通过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研究性学习,培养了探究的意识和语文综合能力。
5、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锻炼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的能力。
6、加强口语,促进学生交际能力,规范语言。
总之,在下学期我们将更加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篇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阶段总结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阶段总结
曙光小学 王小平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以来,在我直接组织、参与、指导下,中高段语文教师及学生们进行了各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我们研究小组的成员对综合实践活动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无论是教师的点拨、引领能力还是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积极参与意识,都有了较大提高。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实践活动的时候,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发言、大胆地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另一面,也让我们走进了孩子的心里,这是我们以前在教学工作中体会不到的乐趣。下面我就对本课题的实施研究做一简单总结。
一、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活动的开始,我们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让他们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这样做,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团队精神大大增强,为活动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中,我们关注了每个学生的表现,尽可能地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去调查,按自己的想法去多方面的搜集资料,引导他们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帮助别人、协助别人开展调查研究,使学生在活动中不再是坐享其成,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
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有的小组不但与组内同学合作,成果展示时还请来了外援;有的小组在活动中意见不统一,这时学生想到了“为了小组的团结,我只有听他的了”,看似无耐,却也是一种睿智的表现。至少,在大力弘扬个性的今天,孩子们学会了权衡利弊、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与人愉快地合作,这也正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初衷所在。
二、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选题阶段,我们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然后引导学生谈对这个选题的了解,由于学生产生了一种从多方面了解的愿望,于是活动主题就确立了,主题确立后,我们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意见,确立了研究的子课题,这一系列的活动,可以说都是不着痕迹的,是尊重孩子意愿、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
各年级的孩子对每个选题的了解都是片面的,在我们的眼中,他们提出的问题也许是没有深度的,也许是没有价值的,然而我们却接受了他们的选择,因为我们始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参与者是孩子们,他们有权力选择自己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他们研究的应该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而不是教师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只能起一个“支架”的作用,只能帮助,引导学生研究、思考、设计,只能帮助学生在自我的探索中构建新的认知。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注重过程性指导
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不在自己的研究中孤立无援,也避免老师过多的参与和指导,我强调教师只是以一个协助者,一个顾问的身份出现,这使孩子们心理上有了依托,也得到了活动的主动权,开展活动
也更有热情了。如三年级学生在调查其它同学爱吃的蔬菜水果时,他们采取了问卷的形式。我们发现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就问他们是否还有其它更快捷的办法。一个孩子提出来:拿一个小黑板到班级调查,说明情况后只需要举手、数数就可以了。教师对他的方法加以肯定,陪他们深入到班级采访,有老师的陪伴,他们胆子大了,勇气足了,即使面对六年级的大哥哥、姐姐仍是那么自如,结果出色的完成了调查任务。
四、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强调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孩子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助、与别人的讨论等把问题解决,这样的探究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这些实践活动确实让孩子们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他们不但能从书本上、网上找到一些资料,还学会了从别人那打听消息,获得一些有用的资料。为了了解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况,他们去市场进行了采访;为了了解同学们压岁钱的使用情况,他们调查了100余人,并把数据制成了表格,用具体的数据说明问题。举行 “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古诗背诵比赛”等,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对课外读物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流利讲普通话的能力。开展“每日论坛”活动,让学生轮流上台演讲,内容不限,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当众表达的能力。举行的“作文比赛”“课外读文”“剪报、辑报、办报”等活动,不仅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还帮助学生巩固了课内学习的语文知识,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举行的“成语接龙”、“给歇后语找尾巴”、“抓错别字俘虏”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 思维活动的材料,在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和创造性。我们欣喜的看到,孩子们正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变得善于思考,懂得了从多角度了解问题,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说明问题。
五、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一位实验教师说:“教语文时,我总想一节课让学生学会什么,很少关注学生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一味的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她这一番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我们此项课题的意义所在。在研究成果交流时,我们把活动的最终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动地位。在评价时并不要求学生调查成果有多具体,而是以学生调查的热情高低、合作得是否默契、参与人数的多寡为评价依据。
六、拓展延伸,寻找新问题
在每项活动结束后,我们引导学生谈谈:对于每一次活动,你还想做些什么?我们还能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说出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子课题,可以说是给学生留下了“思考题”,又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埋下了伏笔,也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连续性。
我们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活动中还存在着内容不够全面,调查不够深入,没有充分的利用家长等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全面提高教师的“指导”艺术,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篇五: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张增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周围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性和综合性问题、现象、事件等的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语文课程标准则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说明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除了体现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综合上,还应体现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整合。
1、打破课堂的界限,实现语文与综合实践的整合。
语文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应树立大语文观的思想,把世界作为学生的教科书,特别重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世界、自然世界、社会世界。所涉及的不仅是文本内容,更强调非文本内容的习得与感悟。自然风光、风土习俗、新闻热点等均可以作为活动内容。
学科整合会带语文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如果在教学中敢于把语文知识的丰富内涵放到开放的综合实践天地中,鼓励学生自主地探讨,自由的交流总结,那么学生的收获会远远超乎课堂所获,远远超乎老师的想象。如口语交际《北京奥运会》,我启发学生确定了“心系奥运”活动主题,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搜集奥运资料,交流奥运文化,设计奥运邮票,编辑奥运小报。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经过一个月的活动,学生展示了精彩纷呈的奥运小报,设计了富有个性的奥运邮票,童心跟着奥运一起飞翔。
2、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实现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要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直接经验来设计和实施相关活动。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对活动倾注全部的热情,活动的实施才能取好的效果。在语文教材中其实就有很多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学生由课文内容产生了很多问题,但有的问题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于是,由此所产生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也就诞生了。如我在教学《草虫的村落》时,学生都被这篇课文吸引住了。学生一下子产生了很多有关于昆虫的问题,面对如此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个以《神秘的昆虫》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自然就产生了。学生在课外书籍、网络中搜集到了很多有关昆虫的知识,还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研究昆虫有这些本领的原因,以及人类该
怎样保护生态环境的想法。在学生在自主探索,设计《昆虫报》的过程中,获取了课文中没有的知识,让学生走入了更广阔的学习天地,让学生更快乐地接受了知识。
3、巧选实践形式,实现语文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在当前还没有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情况下,语文实践活动完全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占一席之地。教师利用生活和语文教学的结合点,挖掘素材,让语文学习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形式的选择应依据活动的内容,尊重学生的需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趣味性、体现实践性。
① 课本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深得学生喜欢,也适合学生表演。这类文章,我们可以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如学习了《将相和》一课,我让学生先把课文改写成剧本,然后小组分工合作表演,学生有的当导演,有的当演员,有的准备道具,真是寓学于乐。
② 故事会。故事永远是学生的最爱。让学生讲哲理故事,悟人生哲理;让学生讲智慧故事,做睿智之人;让学生讲历史故事,晓民族之事。如学习了《草船借箭》一文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读三国故事”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内容,拓宽了视野。
③ 辩论会。辩论是一种锻炼口才的好形式。学生往往能在激烈的思辨中飞扬个性;在“ 唇枪舌战”中锤炼语言。
④ “五小活动”。即小记者、小发明、小设计、小导游、小考察活动。在高年级的“实践活动”中,可让学生当小记者,学习采访;可叫学生搞小发明,写小论文;可鼓励学生当小导游,介绍家乡巨变;可指导学生当小设计师,设计小报;可组织学生作小调查,调查周围环境„„
总之,综合实践课程和语文学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级的知识信息,发挥着系统教育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在课程整合方面不断探索,积极努力,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真正促进学生一生的发展,发展的一生。
第四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赖于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多尝试、多练习能使知识基础不断地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越多、越牢固,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深入,兴趣也就越来越浓。本学段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在“听、说、读、写”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课外活动。特将进行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活动。如举行了“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古诗背诵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培养学生流利讲普通话的能力。就形式来说,组织FLASH故事会,即边动画,边讲故事,把语言和具体形象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效果。(主要是以“环保”为话题);如开展“每日论坛”活动,让学生轮流上台演讲,内容不限,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当众表达的能力。
二、写作能力训练活动。举行了“作文比赛”“课外读文”“剪报、辑报、办报”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还帮助学生巩固课内学习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如69班手抄报《语文小报》开辟字谜、文章病院、古诗欣赏、格言警句、优秀作文、读书方法等栏目。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提高分析、欣赏能力。
三、语文讲座活动。用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有关的语文知识。举行了“语法讲座”、“标点趣话”、“阅读欣赏”、“怎样写话题作文”等活动。内容通俗、浅显,注意了趣味性,尽可能结合学生实际举例。
四、语文游艺活动。举行了“成语接龙、给歇后语找尾巴、抓错别字俘虏”等活动。通过游艺活动为学生提供思维活动的材料,在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提供学生说话的机会,在有效的谈话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五、存在的问题:由于场地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和提高,今后将尽可能多给大部分学生提供机会。采用的形式有时候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今后要尽可能的降低活动的难度,让学生大胆参与。
总之,以上活动的开展,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将继续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高雅情趣的陶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九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则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其主要途径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反面体现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综合上,还另一方面体现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整合。九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面临升学压力,受制于时间的限制,因此,本人从课本出发,抓住社会热点,从书信这一历史悠久的通信方式出发,来探究书信的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兴趣。
一、探究书信的构想和背景
语文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应树立大语文观的思想,把世界作为学生的教科书,特别重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世界、自然世界、社会世界。所涉及的不仅是文本内容,更强调非文本内容的习得与感悟。人们感兴趣的东西很多:电话、手机、QQ、微博、微信等通讯技术也是如此,那么书信呢?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电话、手机、QQ、微博、微信等通讯技术的不断涌现,对于人们远距离的通讯和联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快捷。但是,书信,这种历史悠久、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的通讯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慢慢淡出了。有识之士发出设立“中国手书日”之呼吁,号召人们在一年中的某一天,放弃手机、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用手书方式写一封家信,记一篇日记,抄几首古诗词。无疑是一种有意义的倡导。那么,作为教师,真正让学生知晓书信的价值和文化内涵,自觉的收集和整理有关于书信的相关内容,学写书信,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及社会相关方面进行书信交流,不是更有意义吗?
二、书信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实现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要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直接经验来设计和实施相关活动。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对活动倾注全部的热情,活动的实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九年级语文教材中书信就有很多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很多学生不敢当面交流,往往就通过书信的方式,因此对书信相关知识的了解,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由此“关于书信知识及写作”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也就诞生了。
三、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使语文学科得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有机的统一。
紧扣“书信知识及写作”综合实践这一主题,教师利用生活和语文教学的结合点,挖掘素材,让语文学习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如:围绕“书信的起源知识”展开活动,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学习“书信的格式要求”,使学生以知,书信交流有礼貌,有胆气。收集“书信的故事”,提供学生丰富的素材,感受书信的无穷魅力;掌握“书信的古诗文、书信的格言,”,增长学生的文气,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及其知识的掌握,既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融入了社会,增长能力。
总之,综合实践课程和语文学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发挥着系统教育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促使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在课程整合方面不断探索,积极努力,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一生的发展,而且让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