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5:2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三册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王伟

教学内容:青岛版第三册第三单元23-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描一描”“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直观的认识直角,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3、通过各种学具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运用学具探索数学

知识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认识角。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1、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对直角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学具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纸、硬纸条、图钉 钉子板、皮筋、剪刀、三角板等。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摸一摸,猜一猜(教师的口袋里装有一些学习用品)

一、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小朋友摸到的物品,在物品的面上找认识的图形。

接着非常神秘的告诉学生:其实这些物品的表面上还藏着一个调皮的想图形朋友,你知道是什么吗?(课件闪动角)你还能从这些图形中找到这样的角吗?看到这么多的角你有什么问题吗?教师揭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新的图形——角

二、新知探究:

1、找一找

学生在教室里试找角,同时教师规范孩子指角的方法。明确:角并不单指一个顶点。

2、折一折、(教师出示一个圆形纸片)问:刚才大家在很多物体的表面找到了角,这

个圆上面有没有角?你能想办法折出角吗?

(学生用纸动手折角)

3、摸一摸

折完之后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教师顺势引导: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直直的是角的两条边。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三、合作交流

4、比一比

学生把自己折的脚与同位比一比,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汇报时感受到:角有大小。(操作:怎样使你折的角再大一些,变小一些。)

课件展示同学们这的几个角,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通过与三角板的直角比认识直角及表示方法。

四、巩固延伸

5、做一做

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学具尝试做一个角。(学具袋里有小棒、两根硬纸条、不规则的彩色纸、图钉等)

汇报展示自己做的角:并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6、画一画

现在我们已经会做角了,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画角,好吗?(学生试画、教师规范,重点指导执教的画法。)

五、总结评价

1、谈收获。

2、用学具展示学习收获。

3、欣赏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附: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评析:

对于“角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的知识,新课标中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角,直观建立角的表象即可,所以在设计时,教师没有过多的加深知识难度,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有关角的初步知识。

1、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角的表象。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很多的角,但对于数学意义上的角,还很模糊、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角,教师设计了找一找,先从实物中找出角;折一折,让学生参与体验创造角;摸一摸,感性体验角的特征;做一做,进一步把角形象化,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画一画,对角的认识的提升,能力的培养,在找——折——摸——比——做——画几个步骤中,学生调动了生活经验,充分的运用感知觉,饶有趣味的自我建构了角的概念。

2、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我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如:在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的过程中,为孩子提供多种做角的工具,孩子们可以做自己心目中的角,而动手后会有新的发现。角概念就在一次次有趣的活动中逐步形成。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不但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第二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的平面图形,请看大屏幕。。。看看,这是谁?

生:长方形。师:很好,继续。生:正方形、圆

师:还有一个,这是谁啊? 生:三角形

师:真聪明。大家会用小棒来摆三角形吗? 生:会

师:桌面上有三根小棒,马上摆一个三角形,看谁快?。。摆好的举手。。很好。

师:三角形里有什么? 生:角 师:是吗 生:是

师:他就是我们要认识的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叫做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师:小明他们班正在教室里上手工制作课呢。我们一起去瞧一瞧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好不好?

生:好

师:嘘------我们悄悄的去看(大屏幕:情境图)师:哇啊,多漂亮的一幅画呀!谁来说说图上都有哪些物体? 生:电视机、三角板。。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那角在哪里呢?找出来的同学同桌两个说一说。

师:谁愿意来前面指一指电视机的角在哪里? 学生前面指角

师:下面请同学们睁大你的小眼睛,老师是怎么样把这个角指出来的。仔细看(教师示范)这一部分是角。

师:再看一遍,这一部分是角。师:看清楚了吗? 生:看清楚了。

师:谁再来前面指一指电视机的角。扇子的角,钟表上的角。。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你们找出了藏着的角。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这是一块三角板,上面呢,有三个角,老师找到的是这个。老师现在就把这部分在黑板上描下来,请大家仔细的看。(师描角)

你们说,当老师把这个三角板移开后,留在黑板上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嘘,先不要说,请大家把眼睛啊闭上,静静的想一想。一二三,看,跟你想到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那为什么不给自己掌声呢?哎呀这么棒!像这样的图形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看清楚了,数学中的角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下面呢,老师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课件的演示,这些角呢,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仔细看。(出示多媒体)这些角都有什么,同位互相说说。。。谁来说?好,这位同学。

生: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线。师: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

师:一下子找到了一个点和两条直直的线。那,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刚才这位同学找的很好,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课件:顶点、边、边)

师:跟老师读一遍(顶点、边、边)。看看,每一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

生: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那,黑板上的这个角,谁来把他的顶点和边指给大家看看。请这位同学来指。(学生指)这是什么?(生:顶点)奥,这是角的顶点(师板书)

(学生指边,可能只是一点)

师:同学们,边是一条直直的线,所以,我们指的时候应该这样指(教师示范)从顶点开始,这是一条边。(边)来,另一条边你来指。

师:是吗?谢谢你。(板书)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举起三角板)刚才我们在指角的时候是这样指的(师示范)指出的恰好是角的(生:顶点)和(生:边)所以,以后我们要指角的时候一定要准确的把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出来。师:说起角啊,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老师也找了一些角,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多媒体)

师:我发现,这个角有点特点,来,同学们看一下,这个角和其它角有什么不同?

生:他是直直的角

师:哦,你真会观察。像这样直直的角我们把它叫做直角。注意看,老师是怎么表示直角的。(板书:直角、直角符号)找找看,我们教室里有直角吗?

同桌两个互相找一找,说一说。请同学说找到的直角。

师:哇,真是不找不知道,一找下一跳呢。原来,我们的教室里有这么多的直角呢。

师:下面有些图形,老师想让你们判断一下是不是角?拿出你们的练习纸,看到第一题。开始做。很多同学做好了,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他做的题。

生:()()对

师:同意吗?生:同意。

师:谁来说说,为什么()不是角? 生:

师:因为没有顶点,一下子就把问题找到了,很好。生:

师:对不对呀?掌声送给他 师:看来呀,这些小问题一点都难不倒大家。我们来看第二题 下面的图形里有哪几个直角,指给你的同桌看看。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新的朋友----角,动手找了角,更认识了一个特殊的朋友----直角,你喜欢它们吗?它们就藏在你们的家里呢。回家后,我们把他们找出来,好不好?

第三篇: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吸管,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走进一个美丽的校园。(主题图)仔细观察,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角吗?(生答)可真多呀,可见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探究新知

(一)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1)、在我们的教室中找一找,看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同桌互说)

(2)、谁来指一指三角尺的角在哪?(教师指导指角的方法)(3)、拿出你的三角尺,像老师这样指一指、顶一顶、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直直的、尖尖的)(4)看来,同学们对角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谁来指一指图上的角。(边指边红)

(二)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给他们这些角脱下漂亮的外衣,就变成了这样。(出示课件)

(2)仔细观察,能说说这些角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吗?(组内交流)生汇报教师板书(顶点、边)

提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三)判断

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客人都是角家族的成员。瞧,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赶来参加宴会。小朋友,快帮帮角爷爷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出示课件)

(四)实践操作,丰富认识

1、做角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能做出一个角吗?可以利用自己的学具做,允许独立完成,也可以与同桌合作。(学生活动)A、汇报

师:哪个小组还折出了角?把你们折出的角贴在黑板上让大家看看。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折得怎么样?(互评)师:同学们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出了这么多的角,还发现折出的角有大有小,真了不起。

(展示活动角)老师做的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师:看来角有大有小,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B、师:老师也做了两个角。(出示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度不同的角)你们觉得老师做得怎么样?

师:猜一猜哪个角大?谁有好办法上来讲一讲? 小结: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出示课件)

2、学会用尺子画角

师:刚才我们做了各种各样的角,你们能把角的样子画在纸上吗?自己试一试。

师: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再画一次,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出示课件)

三、巩固练习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出示课件)

2、拓展提高

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猜一猜还剩几个角?

四、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位新朋友?假如你是角,你应该怎样介绍自己呢?其实,只要我们平时留意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要角,处处都有数学。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第四篇: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认识角。【教学难点】 正确画角。【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五星红旗

师:那么五星红旗是由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所组成的呢? 生:长方形和五角星

师:那五角星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因为它有5个角!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它叫做角。(边讲边写标题)这个新朋友呀,很害羞,总是喜欢躲起来。(出示情境图)同学们,你能把它从这幅图上找出来吗?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

生:修剪花木的老爷爷手上的剪刀、老师手上的三角板、龙门的框上、还有教学楼和钟楼等等。(生边说,师边在图上指示)

二、新授。

1、学习例1。

师:咱们同学的眼睛可真亮呀,找的角可真不少!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角”,老师这里也有几个物品,他们也有角,你能帮老师说一说吗?(出示课件例1)生:剪刀上、吸管上、水管上有角。师出示ppt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地方有“角”,现在在小组内把你在这个教室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讨论)生:窗户上有角、黑板上有角、挂画上有角„„

2、认识角: 师:同学们的发现能力真强,生活中的角真多,瞧,我们三角板上也有角!现在请同学们找出三角板上的角。

生用手指出三角板上的角。(师ppt展示三角板的三个角)师: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感受一下角,告诉老师角给了你什么感觉? 生:扎扎的,很尖 师:这两边呢?

生:很直,很滑,很柔。

师:这个扎扎的很尖的地方,我们叫做角的顶点。(ppt出示顶点)而你们摸到的很直很滑很柔的地方,我们叫做角的边。(ppt出示边)也就是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边说边在黑板板书)生齐读一遍: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3、制作角:

师:刚才同学们用会发现的眼睛找了那么多的角,你能用你会变魔术的小手将圆形纸片和两根小棒分别制作成角吗?看哪一组同学做得又快又好。折好后只给你的同桌看看它的顶点和边在哪里。(同位合作)

师:谁愿意把你制作的角拿出来展示一下?(可用投影展示)

(生小组合作制作角,师挑选几个有代表性的角来展示,学生说出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

4、画角:

师:看来大家真是一个魔术师,能把圆形纸片和小棒变成各式各样的角,但是,同学们你们会把“角”画出来吗? 生:会!

师展示ppt《画角的方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堂上练习本上画一个你喜欢的角,并且标上它们的顶点和边。生画角,师巡视。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是一名魔术师,现在还变成了一名画家了,其实啊,我们画角有一个小秘诀,请同学们全班齐读一遍!

5、比较角的大小:

师:同学们非常心灵手巧,画出了很多漂亮的角,你们知道这些角还有大小呢。老师有两位角的朋友正为这个问题犯愁,请看!(ppt《红角和篮角》)同学们,你们说红角说得对吗? 生:不对。

师:那应该是红角大还是篮角大呢? 生:一样大。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它们两条边张开的大小都一样!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请看(继续播放《红角和篮角》)

同学们,刚才 XXX同学说得正确吗? 生:正确。

师:我们现在一齐来验证一下。(ppt验证)

生齐读: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和角张开的大小有关。师马上出示三个角作比较,生回答哪个角大,并说出原因。

三、课后练习。

师:今天同学们当了一回魔术师和小画家,现在老师来看看你们能不能成为一名小小数学家,有信心闯关成功吗? 生:有!

师:好!请看第一关(ppt展示)谁来说一说? 生说答案,师:你们同意他的答案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真厉害,来,请看下一关(ppt展示填空题)生说答案,师:说得对不对?掌声鼓励!

师:同学们都非常棒,我们继续下一关(ppt展示判断题)生说答案,并要说出原因。

师:看来同学们争当小小数学家的决心非常坚定,我们继续来闯下一关!(ppt展示数角,师先演示第一题的做法,再让学生做。)生拿练习纸上投影展示,数角。师:我们继续向高难度挑战,好吗? 生:好!(ppt展示P43第七题)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那以后我们一定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数学家!

第五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经典]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一、反思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我创设形象生动、愉悦和教学情境(摆小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2、从直观入手,通过多媒体演示找出主题图中的角,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见到的角。从事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观察讨论抽象出角的基本特征,完成知识的独立建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通过学生折角和摸角,加深对角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真正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辨认不同方向的角,让学生对角的认识更加全面

4、观看电脑演示,全班学生用手势判断所给的图是不是角,掀起学生的学习热潮。

5、用铅笔把图形中的角画出来,从而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角特征的掌握。

二、反思教学重难点

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其次是看重难突出了吗?能在课堂教学中帮孩子解决难点吗?因为教学就是为了帮学生解惑。我这节课的难点是

1、通过比较操作体会角大小跟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用重叠法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但我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帮孩子解决问题,末能突破第二个难点,因为我采取剪短角的边长和延长角的边长的长度,引导学生不够到位,效果不显著。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用两或三个不同颜色表示长度不同边长的角,再用重叠法通过学生直观对比,就很容易观察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反思教学方法

这节课我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让孩子自己去研究图形,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做为老师应该如何去放,什么时候收呢?这才是最重要的。就这节课来说,我在画角教学环节不够放,先用电脑演示画角,再让学生画角,虽然学生对于画角的步骤比较好,但这样的处理学生只会画出同一方向的角,从而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后我们今后对于这个教学环节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画角,在展示他们的作业的时候就可以互相纠正画角的正确步骤了,这样让那些已犯错误的学生印象深刻。

四、反思整个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体现了一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没有很好的“吃透”教材、分析好目标、重难点是不可能设计好一份教学设计的,而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没有很好地分析学生的思维的发展,突破难点不够深入,所以在写教学设计前,还是要很好的理解教材,首先要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及单元教学目标,然后备课时注意这节课前后知识的联系,并设计好本节课的`目标、重点、难点,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

我的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如课前多创设一此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同时在课堂上多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成功之处:

1、角来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在认识角时,我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尺导入,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而且这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 这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然后让学生从剪刀、红领巾、钟表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再用一组判断题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充满了数学味。

2、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创造角的环节首先是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进一步巩固,而且让学生在拉动活动角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是关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仍然是无法确定的,因此我设计了比角的环节。当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角的边长不一样的角,大多数学生倾向于边长的角大,这时老师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这巧妙的一比,不单帮助学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还让学生学会了怎么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随后的画角也是对知识的不断巩固画一个和第一个角大小不一样的角。

不足之处:

1、在每个环节结束之后,我的小结语不多,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环节与环节之间过于零碎。

2、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比如在钟表上找角时,有学生比划出了一个圆形,我预设时没有想到,因此我只是问了一句:这是角吗?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找角。其实我可以在学生认识了角的特征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说说为什么圆形不是角,可以帮助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再比如在反馈用毛线创造角时,预设是同桌合作拉出一个角,让他们说说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然后松开其中一条边,让学生判断这还是角吗,体会角的边必须是直直的。但实际反馈时,上来展示的第一组用毛线拉成了一个三角形,第二组用毛线和吸管拉成了一个T型,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只是匆匆就走了个过场。后来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我发现其实这是很好的生成资源,可以和练习中的数角联系起来。我没有好好利用,实在是可惜。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在教过《角的初步认识》后,几乎大多老师都有同感:教学角的大小是这节课最不容易突破的难点。其原因,可能与之抽象化有关吧。因而,每位老师在教学角的大小时,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把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演绎的更加形象、直观,以便于低年级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的时期,人的思想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在突破这一难点上我几经思考,终于找到了一种既省时又简便,实效高的好教法(到目前为止)。下面我用对比的方式,谈一下自己的切身体会:

记得最初教学这一难点,当时极为推广采用小蜜蜂课件来帮助学生形象演示抽象化知识:电脑会同时出现两个一样大的角,但有所不同的是其中一个角的两条边非常的短,当学生一口认定两角一大一小时,电脑便会形象演示两角通过移动重合,让学生感受两角是一样大的。这看似非常形象的电化教学方式,在今天看来,未免有些强加于学生了,因为这还是两个抽象的角,始终会有一部分学生疑惑为什么两边长的角会和两边短的角一样大呢,所以很难向学生说服: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而后,教学这一难点,由于当时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我深钻教材,又有了新主意:同桌俩分别用一个图钉和两个硬纸条做个角,由于我事先在纸条上做了手脚,所以他们做出来的角,一个的角的两边很短,一个角的两边很长,当我要求他们想办法使两角一样大,大多同桌俩都能将之重合,但仍会有部分学生坚持说这重合的俩角不等,原因两边长的角大,这时我会剪掉长出的那段边,学生则说这回俩角相等了。然后,我用手拨动这对既重合两边又相等的角其中的一个,使之两边张开的角度变大,趁机问学生俩角一样大吗,学生马上说不一样大了,因为张口变大了,我便反问说可这俩角的边一样长啊,学生说可张开的口变大了啊,我说这回你们可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了吧。因该说这种直观的操作方法非常有说服力,但对于小部分后进生而言,仍显的比较复杂,很难理解。

今天提倡生活数学,我惊喜的有了新的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角度有关”这一点学生比较容易消化,而“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有没有关系”学生很容易发生争执,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上的一段实例:师:其实,在大家的身上也藏着角呢!谁发现了?生:两条腿叉开来是一个角。师:下面咱们就做个游戏,看谁的反映灵敏?师:把你的角变大。(学生两腿叉开的角度变大)师:你的两腿变长了吗?生:没有。师:把你的角变小,再变小。(学生把两腿叉开的角度变小,再变小。)师:你的腿变短了吗?学生哈笑:没有啊,老师!师:游戏好玩吗?刚才,你的角一会变大,一会变小,那你的腿没有变长或变短?全体学生哄笑:没有。师:那你们说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还有关系吗?生异口同声:没有!师:对了, “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角度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这样,通过从生活中捕捉最直接的、最有说服力的.角,轻轻松松的很容易解决了这个教学多年的老大难。从而也启发了我,生活中的数学到处都有,只是我们的眼睛缺少发现。今后,我会利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尽可能的挖掘、开发生活中的数学,让生活更好的为数学服务,让数学更好的应用于生活!

对于“角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的知识,新课标中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角,直观建立角的表象即可,所以在设计时,我没有过多的加深知识难度,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有关角的初步知识。

1、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角的表象。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很多的角,但对于数学意义上的角,还很模糊、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角,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⑴找一找,先从主题图中找出角、找出教室及周围的角;

⑵折一折,让学生参与体验创造角;

⑶摸一摸,感性体验角的特征;

⑷说一说,将角的知识还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⑸做一做,进一步把角形象化,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

⑹画一画,对角的认识的提升,能力的培养。

在找——折——摸——说——做——画几个步骤中,学生调动了生活经验,充分的运用感知觉,饶有趣味的自我建构了角的概念。

2、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我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如:在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用两条硬纸条做出三种不同情况的角,一种是常见的只有一个角,另一种是十字形的角,还有的是T字形的角。这里学生做的时候有的并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几个角,只认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则是自己知道发现并创造出来。我在这时因势利导,先让学生说出他说的角是指哪个,问就这一个角吗,还有吗,能比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并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其积极性,又能巩固对角的认识,一举两得。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我觉得这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如:设计让学生动手比赛折角,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还设计让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等。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二、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

数学情境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我也努力在这方面进行设计,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在引入的时候,插入学生们感兴趣的动画,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有兴趣的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在找角时,设计让学生观察、寻找教室的角,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这一难点突破不好,为进行补救,我又自制了教具进行了突破。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角在生活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二年级的孩子对角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尖尖的一点”这一个层面上,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因此本节课的侧重点就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为此,我将整节课分为四个环节:一是通过指一指活动,初步感知角的形状;二是通过找一找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角”中抽象出“数学角”,认识角的形状和各部分名称;三是通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变化特点;四是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角的知识。在整堂课中,我创设了直观、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1、角来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在认识角时,我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尺导入,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而且这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然后让学生从剪刀、红领巾、钟表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再用一组判断题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充满了数学味。

2、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创造角的环节首先是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进一步巩固,而且让学生在拉动活动角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是关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仍然是无法确定的,因此我设计了比角的环节。当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角的边长不一样的角,大多数学生倾向于边长的角大,这时老师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这巧妙的一比,不单帮助学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还让学生学会了怎么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随后的画角也是对知识的不断巩固——画一个和第一个角大小不一样的角。

本节课有待改进之处:学生做拓展练习时,应该老师指导后学生再独立思考,效果会更好!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6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孟丽娟

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在教授角的初步认识过程中,对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讲得过于深入了,另外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时应利用活动角进行比较,而不是三角形其中的'角,另外,给学生画角的时候,没有注意画角的方法。以上几点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引以为戒。希望在今后教学中,能够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20xx年9月28日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

《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但通过前测学生对于角这个图形只有3个学生知道,有3个学生认为是直角,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摆一摆、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玩一玩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首先我通过摆学过的图形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下角,再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角,在学生叙述找到的角时,由于自己没有规范的引导学生怎么来表述找到的角,学生在指角的时候有点云里雾里,指的都是一个点。

然后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小组合作找角的特征,通过练习判断角让学生巩固对角特征的认识。

在画角环节中,我先提醒学生画角用到的工具,还有是要画清哪些东西,其实没必要,只不过自己不放心,可以放开让学生同桌交流画角的方法后自主画角,在电脑演示画角的正规方法后,可以让学生去画和第一个方向不同的角。玩角意图是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指两边张开的大小而不是学生印象中的哪个角面大,角就大。然后再让学生理解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个知识点,自己在教材处理上超过了教材本身的难点,所以在设计中自己只要点到数学上角的大小指什么就可以,没必要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个空出来的时间可以通过练习让学生去感知角的大小。

如从正方形上剪下一个角,让学生去选择会是哪个角,在找的过程中学生体会角的大小。还可以安排学生创造角,让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感知角。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8

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让学生观察、猜测、思考、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创造自己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虽然内容简单,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加上生活经验不足,在教学中不容易把角的概念讲清楚,尤其是“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教学难点,学生更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精心设计每一环节,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用兴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

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方面:

一、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如:设计让学生动手比赛折角,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还设计让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等。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二、注重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做数学”中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在本课中从始到终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知识的获得和学习方法的形成是在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形成的。从一开始让学生找角----指角----做角----画角等,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了自己去探究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发现并认识角,进一步体会到角的本质特征。

但是在课堂上,还应该提高效率,掌握好时间,让同学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应该把知识简单化,让同学们更好理解和掌握。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

本节课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起始课,角对于学生来说,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他们会觉得尖尖的是角,但是对于角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因此我采用尝试、探究、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按照从形象直观到抽象运用这一发展的规律来设计教法。

新授部分具体分五个层次来完成,第一层,从实物入手,让学生感知角的形状。第二层,找生活中的角。第三层,折角,找寻角的特点。第四层,画角。第五层,制作活动角,利用活动角的大小变化,引出与角的大小有关的条件。

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所有环节由教师制成的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连接,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究过程中获取新知,形成能力。在学法指导上,自己十分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重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启迪,多向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以及数学交流能力。

本节课还存在不足,因为角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要让学生生动的记忆角的特点,必须要让学生动手摸角、指角、折角、画角和做角,因此操作性比较强,在此过程,课堂秩序比较混乱,而学生小组合作意识不强,自学能力培养不够,加上教师急于完成教学设计,角的大小比较这个难点没有得到突破。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抓重点破难点,有缓有急。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

角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由于需要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首先设计教案如下:

以“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与“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为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点是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将初步学会用尺画角设计为教学难点。同时准备好白板课件,教具、学具等。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首先开门见山,揭示课题,用白板出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同时板书课题。接着情景导入,实践探究。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认识角。通过出示实物图,提问观察这几幅图,你能找到角吗?由学生观察图,并且交流信息。接着教师用线标出角。隐去实物,再让学生仔细观察,请学生说一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在教学时发现这一环节对白板的操作运用不足。用自己的身体摆出角。设计的第二个环节是活动角。请学生用学具制作出一个角。教师展示将角的两条边张开大和小的两个角。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在这一个环节中对学具的运用不足。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是画角。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学生练习画角。课后觉得可以让学生先画。

接下来是巩固练习,拓展延伸部分。衔接回顾环节。通过儿童歌谣回忆所学知识。最后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你周围哪些地方有角?由于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到最后一步时明显时间还有很多,还需改进。

这节课,比较成功的有:本节课我注意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认识角;在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有所欠缺:在教学时,教师讲解稍多,学生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能做到完全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学任务,害怕学生弄不懂,理解不了,导致我在课堂上学生在动手操作,而我在旁边不停地讲。今后,我尽量做到放手去锻炼学生,相信学生,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1

在《认识角》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设《交警叔叔维持街道上的交通秩序》情境,导出生活中的角,用实物(红领巾、三角板、纸扇、时钟等)的演示,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触摸,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营造生动、鲜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角到平面的图形去追索,去讨论,去发现,去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一:认识角。

师: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角吗?

生1:我戴红领巾时,发现红领巾有角。

生2:我们用三角板时,看见三角板有角。

生3:我用纸扇时,看见它有角。

生4:时钟上的分针与时针经常形成角。

生5:五角星也有角,教室的门窗上也有角。

紧接着,我就创设交警维持街道秩序的情境,(出示本课的街景图)让学生在图中找角,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角。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路面上十字路口,人行横道,路边建筑,标志牌及交警所作的手势等都活动二:感受角。

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用纸折角,然后触摸角有什么感受。并在折的角上标上边和顶点,同时讨论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并联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物体有角?要求学生亲自动手画角,说说画角的步骤,还出示一些我课前准备好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活动三:探索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师: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只不过是这两个角的边长度不一样。(一个角的两边短,另一个角的两面边长)请学生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生1:我觉得角1大。

生2:我觉得角2大。

生3: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我觉得两个角一样大。

生4:我不同意生3的看法。

生5:我同意生3:的说法,我也觉得两个角一样大。

我说:请同学们不用争了,还是大家动动手吧!自己制作一个活动角,然后看看活动角的边张开,角发生了什么变化?边合拢,角又有什么变化?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忙起来了。不一会儿,许多学生就把手举得高高的。

生1:两条边张开,角变大。

生2:两条边合拢,角变小。

生3:两条边张得越大,角就变得越大。

生4:两条边合得越紧,角就变得越小。

生5:教师,我用的是同一个活动角,这个活动角的两边长短不变,角却会随着两边张开度的大小而改变。我断定: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这时,班上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点点头表示同意生5的说法。

数学课上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必要的,这不仅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又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2

成功之处: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角是一个较为抽象的图形,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见到的角不尽相同。因此本节课的侧重点就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从而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标号角以及画角。为此,我将整节课分为三个环节:

一是通过指一指活动,初步感知角的形状;

二是通过找一找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角中抽象出数学角,认识角的形状和各部分名称;

三是通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学会给角进行标号以及画角。

在认识角时,先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角,然后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通过两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而且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发的两条边这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然后让学生从剪刀、红领巾、三角板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从而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接着再回到生活中,找一找教室中的角,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最后再用一组判断题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充满了数学味。

画角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回顾刚才见到的角都是怎样画的?因为有了刚才画角的过程,学生纷纷叙说自己的画角的步骤,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看法,都比较喜欢先画点再画边的方法。因为学生对于画角都有了切身的体验,所以能够认同比较好的画法,所以,我觉得建立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正确的认识是很有好处的。

不足之处:

例如在每个环节结束之后,我的小结语不多,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环节与环节之间过于零碎。在动手实践之前要求提的也不够明确,使得某些同学不知道该干什么,标号角的时候,里面不应该加角的符号,应该多加强调。

还有在带学生指读、强调顶点和边的感觉这些地方花费的时间太多,导致后来拖堂,其实直接可以通过做题让孩子们自己说出来,只是语言会不太规范,但是这时候我再进行总结就不会显得这么啰嗦。

另外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比如在处理剪尖是不是角的时候有些仓促,应该在练习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就比较容易了。还有学完之后去指教室中的角的时候,应该提前加一句:能不能指一个大家都能看见的角?这样就不会显得特别乱。标号角的时候,让学生说一说谁知道怎么标号?没有人说,这时候应该让大家打开书自己先看看再说,落实每一步环节,不要着急。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3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通过我们坊内老师对任教班级的前测,发现学生基本上对于角都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他们的认识偏向生活化,比如他们知道我们身边的物体存在角,如书桌、课本、门、国旗、红领巾等有角,然让其指出角在哪里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指向角的顶点处,由此可见对角的定义的理解与掌握是本课的.一大难点,尤其是角的辨识。

通过两个多月的学习,我们也充满了激情与冲劲,希望能借助信息技术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本课的内容,然实际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运用了课件与实物投影,但效果仍是不错的,尤其是课件中角的动画演示,形象而生动,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激情,让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充满兴趣。

在课程的设计上,我们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观察、辨认、交流、合作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去丰富知识,掌握角的定义与特点,并指导角的特性。

我认为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因为课的内容较多,也更侧重于实际操作,导致动笔练习内容比较少。再则,由于信息技术的使用稍显贫乏,使得课程的呈现稍有不足。但坊内老师的反响倒是不错,认为在教学的重难点把握上抓住了关键,也让学生建立了对角的认识,形成了表象。

希望能在之后的教学中运用更多的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下载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