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软暴力秀(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15:2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园软暴力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园软暴力秀》。

第一篇:校园软暴力秀

校园软暴力,刀刀能见“血”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校园软暴力”,并了解它的具体表现及对人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掌握日常生活中如何克制软暴力行为以及应对软暴力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许多学生恐怕都有这种体会,上学的时候都程度不同地受到老师的冷落,有的是一个方面,有的是在一门课上。就是最优秀的学生,有时也不能例外。比如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对于学生不良行为的鄙视、轻蔑与嘲弄、给脸色;对学生进行公开通报批评、要求学生作公开的检讨、把学生转入层次比较低的班级和学校等等。还有就是同学之间也会有软暴力的伤害,如给同学起难听的外号,嘲笑同学的外貌特征,凡此种种以冷落和语言伤害为主要内容的都被称作“校园软暴力”。

“校园软暴力”由来已久,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暴力却愈演愈烈。原本师生关系比较和谐美好的校园,现在却日趋冷漠,校园变得杀气戾气十足。更令人担忧的是大家面对这些看不见的“软暴力”,有的已经习以为常,有的则麻木了,致使这些“软暴力”显现出了越来越严重的后果。

一、什么是校园软暴力

软暴力是指用语言、表情、神态、文字等形式对人的精神和内心造成伤害的行为。软暴力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上的虐待、心灵上的摧残。学校也不是世外桃源,在学校里发生的软暴力,我们称之为校园软暴力。校园软暴力是指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互相在精神上和心灵上造成伤害的行为。目前校园里最常见的软暴力主要来自老师。被软暴力之后的学生常会感到自己被歧视、被忽视、被轻视,精神和尊严遭到打击,毫无自信、倍感自卑,孤立无援。

校园“软暴力”它不像行为暴力一样可以留下证据、伤痕等,而且常常难以分清责任,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对方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的。因此,在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被口诛笔伐,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并大幅度降低的现阶段,随之而来的“校园软暴力”却明显抬头,越演越烈。软暴力之所以在校园里盛行,还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1.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教育向来主张对孩子的教育要从严。但“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里的“严”往往被解读为“责罚”二字。千百年来,“责罚”一直被视作教导孩子“成人”、“成才”的最有效、最必须的手段。所以,古代的严师手里经常握着一把厚厚的戒尺。不仅如此,责罚孩子在我国还具有某种“形而上”的哲学根据,“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打是亲、骂是爱”之类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格言使对孩子的教育暴力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到现在,这种以“责罚”为手段的教育方式,仍然被一些家长和老师奉为信条。

2.教师本身缺失必备的素养当前教育体制中引进的激烈竞争,比如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使教师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教师长期在精神压力之下,需要

寻找释放的途径。而学生有时就成了部分教师的释放空间。当与学生发生矛盾或学生的行为失范时口无遮拦,完全失去了教师应有的心态和体面。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对待屡教不改的顽劣学生,须施猛药,下重手,使其认识到对自己所犯错误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受到一定的处罚,才能有所悔改,至少将有所收敛。这些观念都是“软暴力”产生的温床。

3.学校管理不严。由于现在对分数过分的追求,导致学校有意无意的放松了对软暴力这方面的要求,有时候要求的模模糊糊,力度不够。对老师的培训也大多集中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对心理和教育技巧上的培训相对较少。因此,为了能考个好成绩,让学生罚抄,写保证书,写检查等等这些软暴力的做法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至于来两句损话,用冷漠的态度,不屑的表情,更是家常便饭。

4.学生及家长对“软暴力”默许。一直以来,学生和家长对老师“恨铁不成钢”的“敲打”表示理解。即使在施教过程中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也被认为是由受教育者引起的,学生不知如何应对教师的“软暴力”伤害;家长一方面对于教师的做法报以宽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无奈。因为孩子往往要在一个老师的手下学好几年,惹得老师不高兴,恐怕遭殃的还是自己的孩子。这种种原因,无形中给予校园“软暴力”一个容身的空间。

5.家长教育的缺失。至于学生之间的软暴力主要是因为很多家长和老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成绩上,忽视了对孩子关心他人感受、同情弱者等方面的人文素养教育,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储存”过关爱他人和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正是这种人文教育的缺位,养成了孩子惟我独尊、漠视他人感受的偏狭性格。使得孩子在处理问题时不能恰当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是肆无忌惮地伤害别人。二.司空见惯的校园软暴力现象

现阶段的校园软暴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挖苦与讥讽,这种方式造成的隐形伤害既损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同时贬损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它增强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极易造成师生冲突。常见的校园软暴力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语言伤害。包括谩骂、讥笑、嘲讽、挖苦,用侮辱性的语言故意伤害他人。例如:“你比猪还笨,比驴还蠢!”“你脑袋里装的是糨糊还是屎啊?”“没有比你更弱智的人了!”“考得那么差,还有脸见人?自己跳楼去吧!”; 还有的则.表现在表情和神态的软暴力,如教师整天表情凶狠,充满蔑视不屑一顾的表情,久而久之都回给学生造成伤害。

2.利用集体的力量,开班会、小组评议等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孤立围堵。比如说:某学生不好都别和他玩,和这种人在一起这辈子就报废了;发动大家写“评议”、写“评语”,罗列他人所谓的缺点,显示所谓集体的“评判”;推举各种各样的“最差”,比如“最差学生”、“倒数第一名”、“落后分子”、“后进学生”、“最不守纪律的人”等等。这些行为常导致被攻击的学生成为被孤立,被冷落,被伤害,被打击的对象。有些学生还被迫坐在角落里,几乎无人问津。

3.“叫家长来”,动辄以此来威吓学生。如某某你明天把你父亲叫来,坐在你旁边监督你上课,否则你不要到学校里来了!有的还影射学生家长:你老是不遵守纪律,这让我想起来上次开家长会,就你父亲一人旁若无人地抽烟,还啰里啰嗦个没完,真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一点没错。

4.随意的定性、贴标签,典型的话语有:你是什么东西我还不知道?好事没有你,坏事少不了你!这事不是你干的那是谁干的?最起码少不了你的份; “你

这辈子完蛋了!”“你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你将来只能去捡垃圾扫马路!”。此外,还有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彻底放弃。如对有“前科”的学生不闻不问:你父母不是会向校长投诉吗?那好,以后我就不管你了,你作业也不用交了,来不来上课也随便你,反正明年你准备留级就是了;再有就是随意怀疑诬指学生偷东西、早恋等等,搜身,搜书包,查笔记本,私自拆信,偷看日记„„

5.罚写检讨写保证、张贴或公开朗读检讨书保证书。学生犯了错误后,让其写检讨、写保证,可以让他们进行深刻的自我分析,找出自己所犯错误的思想根源。从这一点看,写检讨、写保证很正常,无可厚非,不失为一种自我教育的好形式。问题是许多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抱着这样的初衷。有的教师让学生张贴检讨书保证书、公开朗读检讨书保证书等,全然不顾学生的自尊和人格;也有的老师,片面迷信写检讨写保证的批评教育功能,滥施检讨,无论学生出现什么问题,包括一些鸡毛蒜皮的错误,教师也居高临下地强迫学生写检讨写保证以示自己的权威,导致现在“检讨书”、“保证书”泛滥成灾。

“检讨书”、“保证书”是认定某人有错之后,让其写的认错、悔改性、保证性的文字。在学生眼里,检讨与保证被认为是“坏人”的专利,“检讨书”在她的心目中就像“罪证”,特别是在学校,学生一旦作“公开检讨”、“公开保证”,就被认为是“坏学生”,而受到同学的讥笑、家长的批评。这种偏见抹杀了检讨书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的作用,有时这种偏见甚至会致学生于死地。

6.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罚抄写作为“杀手锏”,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每当学生做错了题或写错了字,无论简单还是复杂,许多教师动辄让学生重复抄写100遍甚至500遍、上千遍。有时候,不仅仅是做错了题、写错了字要罚抄写。上课讲话、迟到、做小动作等违纪行为,凡是教师认为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干扰了课堂的正常秩序,也经常会采取罚抄写的方法来惩罚学生,而且一罚就是上百遍。罚抄写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无任何益处,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变相体罚行为。它严重侵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权、人格尊严和休息权。

7.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有失公平:如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上提问“差生”是浪费时间,索性就不提问或少提问;有的老师在批改“差生”的作业时往往不像批改其他学生的作业那样认真,有时干脆就不批改;这种不经意间的“歧视”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暗示。那些在考试排名中排在最后几名的同学永远抬不起头来,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优越感,看不起成绩较差的学生。于是,成绩差者自然被打入另类,被排斥在一些重要活动之外,忍受歧视的煎熬

8.在校园里,关于长相、名字的歧视是最普遍的。这种软暴力主要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如比较胖的同学被称为“水桶”,“万吨轮”,比较瘦的同学被称为“泥鳅”“瘦猴”,长的比较丑的女生,长期被人叫做“恐龙”。更有甚者,在某些学生中这种歧视甚至演变出排斥和孤立其他同学的倾向。有的学生容不得与自己生活方式习惯有异,家境较差或者成绩落后的同学。动辄给他人冠以侮辱性称谓,加以羞辱。并且在学习、日常活动中公然排斥、孤立这样的同学。

三.软暴力伤害的是心灵

校园软暴力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体罚,是一种心罚,是比体罚更严重的惩罚。“软暴力”表面不具备暴力的特征,但“软暴力”造成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不流血的伤口比流血的伤口更疼痛。试想对于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学生来说,还有什么比早早就被当作“坏学生”打入另册更残酷,更可怕!尤其是让学生列举“罪

状”的做法,不仅仅只伤害了当事人,实际上也伤害了班上全体学生的心灵。它将使天真无邪的学生得到一个重要的“教训”: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揭发”自己,并因此会遭到与当事人一样的命运。于是,他们要么视他人为“陷阱”处处防范,要么处心积虑记住别人的“缺点”以便向老师邀功,纯洁的心灵会因此而变得阴暗,健康的人格会因此而受到扭曲。

人皆渴望得到他人对自我的爱护与肯定,特别是得到自己生活中重要人物的爱护与肯定。这是人性之本,也是人格成长的需要。学生的自我意识基本上是老师、同伴、家长对他们的评价的翻版。一直受到周围人肯定的、积极评价的学生会对自己产生一种满意感、自信感和成就感。反之,经常受到周围人否定的、消极评价的学生往往会产生自卑感、孤独感和失败感。

家长、同伴尤其是老师侮辱性的语言是对孩子心灵杀伤力最大的软暴力。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脆弱和微妙的,自尊心却比成人更敏感,有的孩子还有一些偏激固执的倾向,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语言暗示,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对其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潜在影响。

受到语言暴力伤害的学生,首先容易出现成绩下降、失眠、心跳加快、情绪不稳等现象,随即就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紧张等心理症状。如果孩子长时间经受“软暴力”,非常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尤为严重的是一旦孩子因“软暴力”而产生了心理问题,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医治好的,以至于部分孩子会出现情绪表达的“躯体化”,也就是长期压抑的负性情绪会通过躯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发烧、肠胃疾病、心脏病甚至癌症等。还有些孩子即使走入社会后,仍然有心理障碍,无法正常与人交往,有的则改变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以至于厌世自杀。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由于校园“软暴力”而产生的心理疾病已占青少年心理患病总数的10%~20%,并且呈上升趋势。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同学之间的软暴力,不仅仅是遭受暴力的孩子很受伤,同时也会让施暴的孩子受伤。因为这些孩子施暴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施暴。经常向他人施暴的人,内心反而更恐惧,精神更加脆弱。长期下去,会加大孩子的负性情绪,不仅对学习缺乏兴趣,还会产生对人性、对生活的失望,导致心理扭曲,性格分裂,喜欢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给未来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应对软暴力多沟通,多交流。

1.建设和谐的沟通渠道。教师在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等方面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人格上、感情上平等,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平等只能靠平等来培养,让我们从细节做起。比如:通过日常与学生朋友式的接触,老师或家长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以发展的观点去理解、倾听、引导他们,做到多问、多观察、多体贴就是对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肯定。

当然,老师是人不是神,老师也需要社会、家长、学生的理解,教学是双向的活动,需要学生的相互配合。这些都需要一个畅通的沟通渠道。现在,教师的工作压力很大,有时不经意间也会说错话,出一些差错。但应该相信,绝大多数老师说话做事不会故意跟学生过不去。

2、放大学生的优点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犯错是正常的。老师和父母要善待他们,分析他们缺点产生的原因,查找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同时要更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放大他的优点闪光点。“人最本质的需

求是渴望被肯定。”赏识是激励人不断进取、满足其内在需要和情感需求的不可忽视的有效手段。当学生出现了哪怕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良好行为时,老师或家长都应及时地用赏识的语言加以鼓励,偶尔还适当地奖励一些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平时更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挥 眼睛、表情、手势等人体语言的作用,如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拥抱学生等激励方法都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这样就能使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增加了自信,还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了。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校也要健全心理辅导机制,使学生们在心灵受伤时有一个倾诉和治疗的场所。

4.注重学生之间的友谊学校中有的语言伤害还来自同伴。同学与同学之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交流良好的同学关系全赖互相了解,要达到互相之间彼此了解,就要加强交流,课余时间多搞一些社交活动,如打球、下棋、郊游等,增进了解,友谊。

二是学会关心他人。希望得到人的关心是基本需要,你愈关心别人,你在她生活中的必要性将因之而得到增加,自然而然她也会转而关心你,一但彼此之间互相关心,同学关系也就自然密切了。

三是要会宽容别人。“人无完人”,任何人总是有缺点的,也总会做错事的,这些都是正常和不可避免的,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能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不要计较,别人会很感激并愿意与你交流。

四是完善自我同学关系紧张的人,大都性格和习惯方面有些毛病,应刻意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和习惯,如做到:服饰整洁美观、习惯面带笑容、注意言谈举止、不要卖弄自己、多多帮助别人、善于赞美别人等等。

三.教学建议

一.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典型的校园软暴力事例等。

二.学生准备:课前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你遭遇过校园暴力吗?请谈谈你认为还有哪些属于校园软暴力。

2.你最怕听到老师哪些语言,你希望老师怎样对待学生。

3.如果遭遇到校园软暴力,你会怎样解决。

4.请说说校园软暴力的危害

三.课堂结合相关事件,分别与同学讨论思考问题。

四.总结同学发言,归纳总结校园软暴力的表现,危害以及解决方法。

四.教学参考

事件一:是检讨也是一封遗书

我,可怜又不幸的徐远方,因为没带英语报夹而被我一向敬重的英语老师——李老师要求写一千字检讨,用一千字告诉她为什么不带英语报夹。我觉得好不幸啊!以前写检讨,是因为没完成作业或作业不达标,这次我作业都完成和达标了,却因为没带英语报夹——这令人觉得不是什么大事的事而写检查,我觉得实在是太不幸了。

记得在前一天晚上,我写作业写到10点钟才写完,正当我收拾东西准备把英语报纸放进书包里时,我突然想起要查英语报夹,可我还没买。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心想现在去买肯定不可能了。我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找来一个夹子,把报纸按顺序放,然后把它夹好,心想这应该没关系,就算有关系,也没什么关系。严重点应该也就是站一节课。可是没想到,有很大的关系,还让我受了我最怕受到的惩罚——写一千字检讨,我觉得我的命好苦啊!不过想起还有两个人也要写,我还是放心了些,因为不是我一个人,有人陪着。

李老师,我没带英语报夹是因为我没买。我认为不用英语报夹没关系,只要自己注意爱护就可以了,所以我一直没买。后来是说第二天要查报夹,我来不及买了,所以只能找一个夹子夹好。其实用夹子夹好也能保护好报纸,为什么一定要用报夹?太占空间了。不过这是老师要求,不带有什么用?写一千字检讨。反正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只得自认倒霉吧。

李老师,我以后一定听您的话,不再违背您的话,请您接受我的谦意——对不起。

其实,李老师,写检讨不是我的强项。刚开始我根本写不出来,我还是问了一下别人怎么写才写出来的。这份检讨是倾尽脑子里所有的知识才写出来的,如果写得不好,就请指点。在我看来,这份检讨已经写得很好了。

这是一位初一女生的检讨书。作者“可怜又不幸的徐远方”,一位13岁的初一女生,就读于湖南郴州市九中。因被老师认为拖本班后腿,徐远方生前被罚写检讨书10多次,感觉“很羞辱”。她不想再写检讨书了,于是从五楼教室跳了下去,自杀身亡。时间是公元2009年3月24日,第二天就是她的生日。

(《成都商报》)

相关连结

“暴力”普遍存在:谁来关注教师的心理

教育专家呼吁,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也应该受到社会关注。为避免教育“冷暴力”,学校、教师、家长、孩子应该多多沟通,多多交流。

据有关专家分析,教师心理压力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教育体制当中引进的激烈的竞争,比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平均分,使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第二,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常常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他们接受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职业,就不得不尽量满足人们对这个神圣职业的要求。他们不得不因此而常常掩盖和压抑自己的一些真性情,从而造成心理状况的失调。第三,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

当我们在为那些“语言暴力”的受害者鸣不平的时候,应当知道,教师承担的心理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必须建立相应的心理干预机制。在外部通过制度的调整,降低教师的压力之外,要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要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要为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设立心理咨询点为教师服务。

(来源:新华网)

第二篇:校园暴力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文明不再是一个词。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曾做了一个统计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这些人,不是沦落到社会上当混混就是呆在学校里。制造校园暴力,而这其中,又有一部分人锒铛入狱。

十五六岁,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起码我和我的同龄人还呆在学校里而不是冰冷的监狱。然后过个几年出来,发现即使改过自新了,也不再被认可,只能一条路走到底,我觉得他们很可怜。

没有人一生出来就已经确定将来是好还是坏。我觉得后天环境的引导才能左右一个人的好坏,出淤泥而不染也是在之前就有了正面向上的坚定信念,既然如此,那在一味指责那些问题少年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先该弄清楚,他们为什么这样?

刘晓云主任认为,校园暴力看似一种个别的、简单的社会现象,其实具有复杂的社会心理背景。

她认为家庭暴力是造成校园暴力的根源,校园施暴者的家庭一般多有不幸,有家境贫寒者的,父母离异的。总之,缺乏关爱,缺少管教是这些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如果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父母的管教方法过严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父母疏于管教;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等情况都会对孩子的健全人格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很容易形成一种“攻击性人格”。为此他们往往通过欺凌弱小来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学校的应试教育也使得一些孩子走上了施暴的道路。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被关注、被接纳,应试教育却使一部分学生成了被淘汰者。于是他们就用暴力来报复老师和同学,以这种„特殊方式‟来获取老师的关注与同学的„承认‟。另外发生在中小学生身边„弱肉强食‟的社会现象,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直接诱因。”

第三篇:校园暴力

亲爱的各位听众朋友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本期校园新动态节目,我是主持人XX。在当今校园中,室友这个词代表的不仅仅是在一个房间里生活,更多的是代表友谊,兄弟姐妹和互相帮助。但是最近在网上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做 感谢室友当年不杀之恩。从字面意义看可能有些人会发问:有感谢室友帮助的,感谢室友支援的,为何还有感谢室友不杀之恩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校园安全与校园暴力问题。

校园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学校的重要问题。马加爵案,清华女生铊中毒,复旦学生遭投毒去世,南航学生捅死忘带钥匙室友,南昌航空大学男生成腐尸,张家港高校行凶案,原本前程光明的学子,再也等不到毕业那天…明明都是同学,为何要残忍的刀刃相向,究竟是什么样的仇恨,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在南航学生案中,冲突的起因简直简单的让人难以置信:校方微博上称,经过了解得知,当晚,一学生蒋某因为忘带钥匙,无法回宿舍休息,敲门宿舍内也无人应答,等他下楼向管理员借来钥匙打开宿舍门后,发现室友袁某正在房间内打游戏,对刚才的敲门声并没有理会。蒋某随后因此事与袁某发生争吵,最后还动起了手,混乱中,袁某拿起宿舍里的水果刀,对着蒋某猛刺,等发现事情闹大时,人已经不行了。10点多,多人将伤者抬出送去救治,可还是无力回天。同学蒋某因伤势过重,再也没有醒来。

明明是一件小小的琐事,却酿造出了这样惨烈的苦果。两个原本光明和充满前途的未来就这么坠落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将来的谱曲,也在这一刻画上了悲剧的休止符。大学本应该是教育的象牙塔,尊重生命本应该是最基本的教育。如此的漠视生命,让人不禁要问一声:大学,你怎么了?

校园本应该是纯净之地,却接连发生一起起惨剧。这是教育与社会的悲哀?还是这些丑恶正是当下社会投射在学校的缩影?发生这样的事情,不只毁掉了被害的学生,也毁掉了他自己,到底是多大的仇恨,到底是多扭曲的心灵,才会做出这种极端的选择。

现在,各种媒体已经开始了反思。有的媒体反思提醒注意学生寝室关系,有的开始反思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些反思不可谓不深刻,讨论的也都是实际存在的问题。可是让人感到无力和无奈的是:当这些命案发生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但是,当命案没有发生、悲剧还未酿成的时候,却几乎没有人对这些问题有最基本的嗅觉和敏感。马加爵案件之后我们反思,复旦投毒案之后我们反思,清华铊中毒案之后我们也在反思。为什么只有在悲剧发生了之后,人们才会开始对这些问题的思索,悲剧过了,却没有一个人铭记呢?有一个社会学的老师说,他曾经做过一个测试,让学生随机就某一个问题做辨析。结束后,学生们的话题多种多样,但是没有一个学生关注到校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如此麻痹的思维,如此不经意的忽略,是否就是这一次次悲剧发生的原罪呢?只会反思却无法引以为戒,是否就是这种惨案背后的莫名的推动力呢?

当然,也不是说这种反思完全没有任何用处。不少学校已经注意到了这类事情的负面影响,逐步开始了对学生法律意识与心理教育的培养,例如有些学校里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学和通俗法律学,专门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辅导,同时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这些举措不仅让学生们能得到新的知识,也从更基本的方面减少了校园暴力发生的可能。

在以后的校园生活里,希望更多的学校能够注意到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能从根本上遏制这种情况的发生,而不是一味的只在发生了之后,才“反思”,才“关注”。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未来只有经过真正的全面的培养,不仅拥有出色的学识,更要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灵,这样,才能称为栋梁。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第四篇:校园暴力

孩子变野老师叫“累”

时下,在一些中小学校,常令校长或教师头痛的问题就是校园内外学生之间的打架、斗殴、打群架、勒索之类的校园暴力问题。

情景一看不惯你

某中学初二年级的学雪某头缠纱布,摸着红肿的脸颊向老师告状说:“本校初一的学生苏某昨天晚上找了七八个同学将他暴打了一顿。老师找来双方学生一问。事情调查清楚了:原来苏某经常走路时戴着耳机听MP3,雪某心怀嫉妒,以看不惯为理由,打了苏某。苏某把自己挨打的事情向几个哥们一说,便又七手八脚地把雪某狠揍了一顿。

情景二要点烟钱

某校六年级学生李某最近不肯上学,老师和家长都感纳闷,好端端的为什么不读书。通过老师耐心细致的教育,李某才吞吞吐吐地说出原因:同级的刘某因为瞒着父母染上了烟瘾。家长给的零用钱不够花,他就盯上了胆小怕事的李某,几次向他讨要烟钱。李某如说没有,刘某就威胁他说:“我要找人揍你。”李某便采取不读书的办法躲避刘某,导致学业荒废。如此现象种种,其产生校园暴力问题的原因也很多:

一 暴力影视片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是引发校园暴力事件的一条导火线。电视中、网络中、影碟机的“黑老大”式的打打杀杀镜头,让幼稚的学生认为通过暴力可以解决某些争执,于是他们产生了模仿、尝试的念头,在校园拉帮派,称王称霸,经常惹是生非。

二 受“文化垃圾”的干扰,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大多数的地方都有网吧,虽然网吧的门口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身穿校服的中小学生上网吧多着呢!他们花2元钱就能上网1个小时,什么刺激的、不健康的“文化垃圾”就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网吧老板对笔者说:“一些临近街道的中学往往有学生三更半夜爬墙外出泡网吧、游戏机室,一上网就是一通宵。”由于上网,他们在校纪律松懈,无心向学,无钱时就勒索比自己小的学生,有时向他们收取保护费,遇到不快之事就打架。

三 部分中小学遭遇“亲情饥渴”。在农村,由于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他们将未成年的孩子留在家乡,交给年迈的双亲或其他亲人照顾。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束,很多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上有了烦恼只能闷在心里,逐步形成孤僻、任性、自私的性格。据了解,特别在一些农村的学校中“留守学生”高达40%。“留守学生”打架、斗殴、偷窃等占了很大的比例。

四 一些学校分快慢班,学生感到自己受到歧视,对学生的感情和心理也是一种伤害。打架、勒索、偷窃之类的校园软硬暴力大都发生在慢班学生的身上。

在倡导和谐校园、安全校园的今天,我们要让中小学生远离校园的软暴力和硬暴力,这不仅仅是学校、家庭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更多关注和关爱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地成长,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真正做到平安、和谐和发展。

第五篇:校园暴力之我见

校园暴力之我见

近段时间以来,暴力事件频发,尤其是校园暴力事件。在这些校园暴力事件中,青少年 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的70%以上,在这之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在校学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校园暴力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十分普遍。在世界各地,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事件。在这些事件中,那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们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

江西东乡县一名初三女生在校内遭打5记耳光被踢踹11脚,其间打人女子不时露出笑容;浙江庆元四名初一男生将一名小学一年级男孩关在黑屋里殴打,用绳拴脖,烟头烫身;广东汕尾一名初中女生被十名女生扒衣服殴打并被拍裸照上传网络,并且打人者与其拍照留念,摆出胜利的手势;山东一男生被一身强体壮的同学殴打,数名同学围观且嬉笑为其加油,只因打人者质疑被打者曾经向老师“告他的黑状”;湖南一小学女生被数名女孩轮流扇巴掌竟达32个耳光,画面令人触目惊心;宁波一名身穿白衣迷彩裤的女生被推倒在草地上,蜷缩身子,数名女生轮番上前猛踹17脚之后,还揪其头发,数次掌掴受害女生,受害女生裤子被脱掉,女生一边用树枝侵犯其下体,一边讥讽凌辱;长春市某高三女生,因为回头多看了某个女孩一眼,就遭到女孩及其同伴共5人拉到附近的半山腰上,竟被一顿毒打;上海一同学因没带钥匙一直敲门而被正在玩游戏的舍友捅死等等。据统计,校园暴力事件有42.5%发生在初中生之间,32.5%发生在高中生之间,学生一般处于13至18岁之间。到底是什么引发的这些校园暴力事件?仅仅因打人者看不惯被打者?或是被打者多看了一眼打人者?亦或是打人者被打扰怒杀舍友?还是现代的学生过于浮躁,价值观过于扭曲,法律意识过于淡薄?

在我看来,校园暴力的多发,固然与青少年学生成长环境、心理健康程度、个人道德修养、家庭教育方式、学校人格教育等有关,但更为重要的因素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无动于衷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长期以来,校园暴力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立法缺位,针对未成年人触犯法律的处罚力度不够。除此之外,青少年的价值观错位、个人主义至上、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使他们误入歧途甚至走向犯罪,也凸显了家庭、学校与社会法制教育欠缺。更重要的是,国内法律对此类事件判得太轻,违法实在是成本太低了。这主要体现在这六个方面:第一,社会暴力事件误导,社会上各种暴力行为给青少年作出错误引导,致使青少年价值观发生扭曲,无法正确辨别是非;第二,法制教育流于形式,目前,许多学校和家庭仍片面追求升学率、就业率,忽视对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第三,法制教育资源有限,目前,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主要是由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教师或其他学科的教师担任,有些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课程;第四,法制教育模式僵化,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均局限于自身的教育层面,没有形成一个动态统一的具有互补共建功效的横向法制教育网络;第五,法律法规落实缺位,由于很多施暴者尚属未成年阶段,只能以教育批评为主,惩罚措施不好把握,法律法规不能起到适当惩恶的作用,施暴者犯罪成本较低,甚至会导致被伤害者遭到二次伤害;第六,现代学生越来越浮躁,完全静不下心来思考当下,做事越来越不经大脑思考。

应该怎样解决呢?关键是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类似于这样的事件,在大学里面就很少发生。因此,为了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及其意识,以及抑制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第一,教师要在化解校园暴力中起好主导作用,学校也要积极开展青春期教育,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处于青春期的自己,坦然面对青春期的困惑,提高应对人际冲突的能力。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有释放个性和才能的舞台,体验到同伴互敬互爱的好处;第二,要切实增强对施暴行为的惩处,迫使施暴者及其家长、所属学校一并承担责任,才能遏制暴力冲动,促使学生依照正常的沟通方式解决校园竞争和人际纠纷问题;第三,我国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借鉴先进经验,及时出台、修改相关的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法律,明确界定需纳入法律管理的校园暴力;依照成年人刑事犯罪标准惩处施暴者;第四,将成年人的年龄调至10岁起,即10岁便可承担刑事责任。这样子,对于抑制校园暴力事件将起到很好的帮助。

从这些校园暴力事件中,我认识到了一件事,孩子他是一面镜子,他投射的出来是父母与学校,孩子什么样,关键就在于父母与学校的教育怎么样!当下的中国,最需要教育的是父母与学校,而非孩子。父母与学校不合格,孩子便会不学好,就会找弱小的孩子去使坏。而父母与学校之所以不合格,根源在我们伟大的教育体制,只追求分数,不注重内心,不注重孩子的法律意识。一个自己都被摧残得满是心理阴影的父母,以及一个只追求升学率的学校,怎么会正确的影响及引导孩子呢?!

总结:对于当下日益渐多的校园暴力事件,不仅需要家长、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关心以及正确的引导外,还需要社会以及国家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更需要青少年们能够更好的引导自己,认清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自己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下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以减少这日益增多的校园暴力事件。

下载校园软暴力秀(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园软暴力秀(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园暴力教案

    《关于校园暴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现在校园暴力的形势以及我们身边存在的校园暴力现象,理解校园暴力的含义和类型,引导学生认识校园......

    预防校园暴力

    《预防校园暴力》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抑制校园暴力,能与校园暴力进行斗争。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冲突,能够勇敢地与校园暴力做斗争。 【知......

    校园暴力心得

    冷漠似乎是份档次的,我原以为自己的心已冷,很难触动自己的心扉,但是我错,我的冷漠是对自己的折磨,而社会公德心的冷漠似乎则是对人类的摧残。 最近一段时间对于有关“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演讲稿

    校园暴力演讲稿1 尊敬的评委、敬爱的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向校园暴力说“不”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是知识的海洋,文明的殿堂。然而,近年来,校园内外发生的一些......

    预防校园暴力

    甘泉小学三年级一班 拒绝校园暴力【安全教育教案】 拒绝校园暴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校园暴力的表现,理解校园暴力对生活的危害;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远离校园......

    校园暴力观后感

    校园暴力观后感 校园,我们学习的的乐园、成长的摇篮。我们渴望在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健康的成长。 然而,校园里也时常有不和谐的音符。也许因为一个误会,有人恶语相......

    校园暴力心得

    远离暴力,净化校园 最近一段时间对于有关“校园暴力”事件的报道相当多,手段及其凶狠,行为及其恶劣,画面触目惊心,大多都是未成年的孩子,让人感觉社会的黑暗似乎不会因为这些处在......

    校园暴力观后感

    校园暴力观后感 校园暴力观后感1 家庭是根治校园暴力的重要环节。家庭环境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父母要改进家庭管教方式,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树立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