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赏析

时间:2019-05-15 15:0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赏析》。

第一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赏析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赏析

刘慧忻

新教师田园培训中,李老师给盛平小学六年一班的孩子上了《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本课记叙了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配上象鞍,来到故地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这篇文章要浓缩在一个课时里分析到位不容易,但李老师却做到了。她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看。

一、“以点带面”,辐射全篇。

“以点带面”是指从最重要的几个关键词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在课程前半段,学生通过“英雄迟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这几个关键词快速把握文章脉络及段落大意,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感受战象的品质。课程后段,教师抓住了文章的情感爆发点,以朗读带动赏析及再创作,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

二、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我想,任何一个人读了这篇文章,都会被嘎羧有灵性、重感情的特点所吸引,更会被它英武、忠诚、善良的精神所打动,它早已不是一头战象,它俨然成为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体会到这些呢?在点拨疑惑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走进文中的作者、波农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李老师没有急着让同学们读文本,而是通过一个事故事引入长文,她讲了《集结号》中谷子地的故事,动情处还掉下了眼泪。这个故事的感情与本课有几分相似但情节更曲折,正是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读课文的热情大增,并迅速进入到文章设定的战争情境中。

接下来的“大象档案”环节,教师给大家讲了象冢传说。并让一学生范读省略的文字。通过象冢资料,同学们对故事发生的背景有了一定的理解。

紧接着,“走进大象”环节让学生紧扣关键信物——象鞍来读文本。重点问题“找找象鞍是什么样子的?”本来是很干巴的,但学生有了前面的系列铺垫,自然也乐于去寻找。此时,走进嘎羧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借助多种资料,营造情感氛围。

“重披象鞍”这一块,教师出示重点段让学生填空,让学生重点体会填的词。评析后,教师看孩子们有了疲态,又适时讲了一个真实故事,介绍了一个农村老人一辈子不愿意卸下军装一辈子带着纪念章的近乎痴狂的行为。以这个故事为依托,教师引导学生:“这仅仅是纪念章吗,这仅仅是一个象鞍吗?它是一个象征——战魂!”

这样就自然从象鞍到了战象。鉴于孩子们对战场、战象的不理解,教师又给学生看了《淮海战役》片段。当看了惨烈的战况以后,学生自然蹦出了两个词“排山倒海”、“浴血奋战”。这时,教师让孩子们思考了下面的问题:此刻的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回想,它仿佛看到了________。(数个)„„它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在____________,也许在___________„„

学生在自主填空和轮流回答后,教师再出示文字,让学生齐读,这时的学生更能理解其中的内涵与情感了。

四、抓“空白点”,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

崔峦老师有一句顺口溜说的是:“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同样的,经过了读思议练,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空白点值得发掘的。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

李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它听到了什么?

李老师这一连串口语表达的设计,很好地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体会到战象当时的情感,对情感态度的渗透起来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李老师在这节课中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如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又如通过另外两个故事,谷子地的情深意重、退伍老兵的珍惜荣誉来最后烘托出嘎羧的珍惜荣誉、情深意重,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李老师的亮点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赘述了。但最可贵的,应该是教师的留白,她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让学生自己去填补文中的空白,使学生真正走入了这篇课文并激发了他们读原文本的热情。

第二篇:《最后一头战象》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案例与反思

埭头小学陈素娟

问题的思考 :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圣钥匙。

所谓质疑问难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方法。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都以问题开始的。

那么,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积极地促使学生主动质疑呢?

背景介绍: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课文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片段描述1:

师:请同学们朗读“重披象鞍”这部分内容,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嘎羧“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波农丁是喂养嘎羧的主人,嘎羧为什么对他轻吼呢? 师:是呀,为什么呢?谁知道?

生2:嘎羧对波农丁轻吼,是想要它的象鞍。

师:假如嘎羧会说话,他会对波农丁说什么呢?

生3:他会说:“主人,我就要走了,我想披着我当年战斗时的象鞍离开这里。” 生4:他会说:“波农丁,谢谢你。可是我快要死了。我想在临死前披上我的象鞍,好去找我以前的战友。”

反思:

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目标要求是: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在对“重披象鞍”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我就特别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部分的学习分为两块,第一块就是读明白。我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再交流问题。

上面这个课堂片段,其实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另一个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挖掘课文章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更深刻地明白课文没有说出来的内容。

“学问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在课堂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认真读课文,将自己的问题划出来,在班内交流,同时,让其他同学来帮助这个提问题的学生解决问题。

第三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修改稿

23、最后一头战象

起点

1、学生基本能读懂文章大意,但对战象和某些场景缺乏具体的感受。

2、学生基本能找出描写嘎羧的片段,但是不能感受到嘎羧内心的丰富情感。

台阶一

落点: 整体了解文章大意。

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学生借助工具,扫除文字障碍。排山倒海,中弹,扑喇喇,浴血等次的读音。革字的第四笔是横,搏的第十笔是点,寇字与冠区分开来。

台阶二 落点: 体会嘎羧的内心世界。方法: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嘎羧的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

2、学生反馈。①没想到,嘎羧见了.....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②二十六个春秋过去,......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③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④土坑约......凝望着天空。⑤它死了......躺在了一起。

3、这些句子为什么令你印象深刻?谈谈你的想法。

3、指导带着感情朗读。

台阶三

落点:

通过多波农丁的描

写来衬托嘎羧的高尚情怀。方法:

1、学生作批注。找

出文中写了那些人

呢?

2、交流反馈。①读课文第12自然

段,抓住“泣不成声”体会村民对嘎羧感情。②补充原著对波农丁的介绍。波农丁:

“要是我们在这里捡象牙,只怕是盖了新竹楼要起火,买了牯子牛也会被老虎咬死的啊!”“对,是要遭报应的。”我说。我和波农丁一起动手把土坑填满夯实。体会波农丁的做法。

3、拓展知识。沈石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

王”。《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

终点

体式:动物小说 目标:

1、体会嘎羧内心丰富的情感。

2、感受嘎羧的高大形象。

第四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六年级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之教学反思23《最后一

头战象》教学反思

受国培计划中的北京市丰台区角门小学张烨老师、卢沟桥第二小学李芳老师的撰写的《比较阅读:让学生经历言意得兼的历程》一文的启发,我对文中所提到的两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象颇有感触:一些课堂,教师“感悟内容情感”多,“领悟言语表达”少。一味地重视感悟理解,殊不知这一切都得驾于字词句的品味、表达方式的巧妙中才会让情感有厚积薄发之势。也有些课堂,教师在不断地灌输表达方法,或者在感悟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总结出几条写法就了事。作者认为,这两种教学状态都不是真正的言意得兼,导致学生缺少真实的经历和体验而达不到教学总目标。

当我决定以《最后一头战象》一课作为本次精品课题研磨课时,我努力地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细细地揣摩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教学目标维度,解读了文本内容的教学架构,意识到三方面之间的相互渗透关系,变“盲序”阅读为“循序渐进”阶梯式教学,努力地践行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不难发现自己存在这样的一个严重的通病:在课堂中,教师过分地注重课堂预设,没有很好地透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学生难以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形式的妙处,更谈不上把握言语形式的运用规律、技巧,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学生没有很好地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教师忽视了阅

读水平的阶梯螺旋培养,甚至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出现了“盲序”阅读。

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认真地思考如何将这教学思想理念与这篇课文的教学有机的契合起来,此刻,我将对这篇课文进行了五点的教学思考

一、如何解析文本?

有人说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我们手捧一篇墨香浓郁的文章时,我们需要以不同的身份去解读它,一是站在作者的立场,复原或者重建作者的境遇与意图;二是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思索我们从文章中读出了什么;三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我们要交给学生什么;四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我们学习此文为何。五是站在教育研究的角度,想想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方向是什么?

着手备好一篇课文,文本的大致分析不能丢。经过这一解释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00字。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述了嘎羧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结合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确定下了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

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第一次试教时,我连作者的创作动机、故事发生的背景都没弄清,对于嘎羧的行为学生表示费解,老师也无法引导。

为了更好的解读文本,我开始翻阅与《最后一头战象》这一课有关的各种资料,哪怕只言片语:其中包括作者的生平介绍,本篇课文的原文,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初衷,读者对这篇文章的评价,了解文本内容发生的背景等等。我想要解读文本,我们只有走进作者、走入文章的幕后,才能够体会教者所需,学生所需,课堂所需。在第二次试教时,课堂效果纵身一跃。

二、如何做到长文短教。

教材分析后我们遇到了一个初始难点。很多老师与学生都表示,当看到这篇2000多字的文章时,更多的一种感觉是恐惧。老师恐惧不知如何教,学生恐惧不知如何学懂。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也可以采取“抓主舍次”法,即在设计时候我们应该找出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仔细研读后抓住主要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做到突出重点而不面面俱到。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四个场景,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场景讲析,继而辐射全文。第二方面,抓住关键词,抓关键句子,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以朗读感悟

为主,采用有引,有导,有放,有收,有提升——“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设计,有的放矢的课堂中、在朗读领会的过程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

三、如何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当我读完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也被嘎嗦有灵性、重感情的特点所吸引,更被它英勇、忠诚、善良、怀旧有情有义的精神所打动,它早已不是一头战象,它俨然成为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我想这是每一位阅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读者都会共鸣的想法。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感情在文字中得到升华呢?毕竟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还不足以能够凭借一次阅读感觉到。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重披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 “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本,永远是我们语文教学最有效的手段。课堂中,我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如指导朗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发出震耳欲聋”这一片段时,先齐读,然后指名读,并引导评价,学生也说评价得很好,指出读“欧——欧——”要

大声,中间有破折号要延长,然后又根据评价朗读,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读出他们内心的感动,读出他们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从而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以读激情的功效。

四、如何提炼写法,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语文新课标中提到:“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此目标的落实能让学生恰到好处地掌握了语文能力与知识,更好地利用“工具”向“人文”过渡,实现学语文向用语文的过渡。如何提炼写法,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成为了我教学本课的另一个重要思考点。

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我善于引导学生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的学习方法联系旧知归纳本课的写法。如下教学实录所示:

(出示四段话,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注意红体字。这四段话都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生: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板书动作、神态)师:你看得真仔细。

师:《单元导读》提示我们学习这组课文的时候不仅要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还要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我们回忆一下本学期的第一课《山中访友》,李汉荣去山中访友,里面的小鸟啊、溪流啊、白云啊,全都似乎活起来了成为

了他的好朋友,感情非常真挚。我们再回忆一下第三课《草虫的村落》,作者随着草虫经历了一次奇异的旅行。作者之所以能与把昆虫们写活,是因为他本来就喜欢它们,心中有一份厚厚的情。同样,沈石溪和村民们心中有情,所以战象更是有情有义。同学们,你们心中有情吗? 生齐:有

师:所以你们一定能够解读战象的心灵。(板书:万物之情)师: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边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其中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并用上这三种描写方法: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中有情方能见万物之情。

工具性表现在语文课程是认知与表情达意的工具,也就是文章的写作方法,它着眼于学生的认知与再认知领域,可更好地加重战象嘎羧的精神品质,有利用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最终落实。人文性着眼于学生的精神领域,它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既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生命力与创造力的过程。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四、如何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俗话说“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于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

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同时落实了“读思议练重实践”这教学思想。让学生用上自己的语言描述当年的场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散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更深一层地感受到战象嘎羧的内心世界。

当然,在课堂中也留下一些遗憾。如,我把握课堂的能力不够强,有时没有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提问的面也不够广等。第一次试教由于对故事背景的资料掌握得不足,这一环节受到的局限非常大。第一次试教时建立在熟悉文本、熟悉文本背景等的基础上进行,此环节开展得非常精彩!

五、如何到达“文意得兼”的效果?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语文教学任务的前提,所以必须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阅读教学中,两者的和谐统一才能凸显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互相融合,才能真正文意得兼。

这一课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教师的引导缺乏发散性,束缚了学生。第一次的试教我关注得更多的是课堂的预设,所以课堂曾枯燥无味气氛,学生无所得。第二次试教,经过不断地努力学习和发思后,我关注学生的生成多一点,把”忽视学生的思维”的这一缺点尽力地扭转过来。日后,我将会更努力地研究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第五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设计

洋县青年路小学

教材分析

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1-5自然段)、“重披战甲”(第6-11自然段)、“凭吊战场”(第12-16自然段)、“庄严归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2、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教学难点

领悟,学习作者在表达上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的高尚情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 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 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重点的把握。

重点是训练学生用教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时,可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读完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然后,及时进行反馈交流,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讲述的顺序,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难点的突破。

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的高尚情怀,是本文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学中让学生领悟采取以下思路:首先,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对嘎羧的印象。其次,研读课文,抓住最能说明自己见解的语段,细细品读,深深感悟。最后,引导学生感悟到,作者这样具体描写,是与他所要表达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全篇通过品读—感悟—表达—练写来感受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是如此美好动人;动物尚且有如此高尚的情怀,我们人类也应该从中学习到什么。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 学生搜集战象的历史资料读一读,对战象的情况有所了解,以便理解课文,理解嘎羧的情怀。

2. 了解作者沈石溪及写作背景,还有他的相关作品。3. 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流程:

一、温故导新、简介背景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同学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三、再读课文,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四、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3.试着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仔细品读,感悟战象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流程:

一、诗文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首为一位特殊的英雄而作的小诗,大家齐读。英雄垂暮近黄泉。重披战甲忆当年。打洛江边念战友。自掘坟墓共长眠。

读着诗中这一幕幕感人的壮举,一个响亮的名字涌上心头,这位特殊的英雄就是——嘎羧。(演示齐读)最后一头战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这最后一头战象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谁能说说战象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用一个词语来说说这是一头怎样的战象?(课件出示:这是一头──的战象。)师引导到(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师相继写在黑板上。

二、品读语句,体味情感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集体交流,感情朗读,加深感悟。在交流中,可以根据学情,重点抓住几处关于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进行朗读感悟。

(预设)

学生读相应句子汇报:(1)“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从“呕呕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战象看到象鞍时的急切心情。)(2)“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从“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3)“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战象对战斗记忆犹新,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4)“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

(从这里感受到战象也已经对村寨和村寨的人们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也没有忘记村寨的人们对它的救助,对它的无微不至的关怀。)(5)“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从这些都感受到战象对战斗过的地方的留恋,同时也是对救它的人们的感谢,也是对死去的战象的深深的怀念。)

(6)“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给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

(从“泣不成声”“系纱巾”“绑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们对战象已经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能忘记战象在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人们对战象的将要死去表达了极度的悲伤。顺势再巩固侧面描写)

(7)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

生汇报“战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部分。以下内容重点体会: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往下沉。”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嘎羧凝望着天空会想些什么?

(4)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想象,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让学生感悟到具体、生动的描写是本文一个重要的表达特点,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选择典型的语句,以课件方式投影在屏幕上,帮助学生理解品味]

三、激发情感,以情促写

嘎羧走了,从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临旧地到安葬自己,我们渐渐读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就是一头战象的善良与忠诚!

同学们,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最诚挚的赞颂吧。(学生练笔,集体交流)

四、拓展延伸,推荐作品

著名的动物小说大王,也就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作者沈石溪,写了很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比如《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斑羚飞渡》等许多优秀作品,都很有趣,适合同学们阅读,希望你们找来读一读,丰富自己的课外阅读。[以课件方式出示]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善良 忠诚 英勇 坚强

下载《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穿梭在文字间,徜徉在真情里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安徽省太和县民安路小学 魏彩平【教材简介】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新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继续快速阅读课文,品读课文“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后三个精彩片段。 2.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重点学会摩挲、凝望、焦躁不安、久别重逢 等词语的含义 2、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中体会战象的内心......

    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护国中心校 赵元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2、从课文的相关语句感受战象嘎羧的重情义的情怀; 3、......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平利县大贵镇中心小学吴远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经济开发区小学陈颖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条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总结和归纳、复述课文的能力。 2、通过入......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刘玉敏 教学目的: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