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能忽视的课堂评价(评课稿)
不能忽视的课堂评价
—— 一年级单元整体教学写字、阅读模块评课
听了李小芳老师的写字课和张忠曼老师的阅读课,我的感受是这两位老师把握了单元特点,有注重课与课、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有效地进行了整合,构想很好。
李老师的写字课,既巩固了旧知,又学习了新字,建立了学习的连贯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课标中低年段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在新字学习中,李老师将结构相同或形体相似的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大大提高了识字、写字效率,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辨别形近字、同音字有很大的帮助。张老师的阅读课抓住了课文对话这一重点,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在指导对话朗读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关键词语表达的情感,在阅读中积累了词语。
对于这两节课,我还想提出个人建议:
一堂写字课,应该让学生经历“学”“练”“评”三个环节。李老师这堂课要学的字多,但不需要字字细讲,字字范写。如“左、右、布”三个字,在引导学生发现结构、偏旁的相同之处后,老师只需范写“左”字,其他两个字由学生观察写法的不同。在学生练习的时候,老师可以个别指导能力较差的学生,强调字与字之间的不同写法。评字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写字方法的强化、巩固,评字是能激发学生写字热情的过程,是写字指导的延续和提高,而这恰恰是这节课所缺失的。在评字的时候,教师可以重点讲学生自己观察书写的汉字,这样学生的成就感也更大。
张老师的阅读课构想很好,但是重难点有点偏离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难以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朗读应该是低年级阅读课的重点。在《寄给青蛙的一封信》中,可以直接呈现对话内容,用不同颜色标明不同人物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评价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中的关键词的作用,没有必要让学生找提示语、说的话、关键词这一环节,这样就能节约时间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在后面三课的学生中,自学要求不能多,就让学生找出对话,分角色读对话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有选择的上台朗读,朗读之后可以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点评,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两节课都忽略了评价这一环节,这也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常会忽略的内容。
第二篇:我不能失信评课稿
篇一:《 我不能失信》说课稿
《我不能失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三年二班语文教师,高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二个专题第8课《我不能失信》的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和资源开发七个方面展开来说。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共有八个专题,分别是以生活、中外名人的故事、秋天、细心观察、中外传统文化、壮丽的山河、思想方法、爱的奉献为主题。而《我不能失信》一课就出自于第一单元生活。
第二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和一篇语文园地,内容都跟名人有关。《灰雀》这篇课文描写了列宁关爱儿童,体现了他爱护小动物的心灵。《小摄影师》讲述了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心爱护,《奇怪的大石头》则通过记述李四光对大石头的好奇与专研,反映了他执著求索的精神。《我不能失信》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我所讲的是《我不能失信》这一课,而这篇略读课文可以通过多种朗读方法,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引导学生读出画面,读出个性,读出疑问,读出思考。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结合课标要求,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中,感受他们的不平凡。
4、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做一个重诺言、守诚信的人。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从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中
感受他们的不平凡。这四个目标及重难点的设定,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二、学情分析
我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首先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接触了《邓小平爷爷植树》和《爱迪生救妈妈》这两个名人,从他们的身上习得一些好品质。其次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平时就缺乏向这种奋发向上的品质,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从别人身上习得好品质,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当中。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学模式
我校的教学模式是“目标引领,先学后教,精讲多练”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并根据我校语文新授课的模式要求,本
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
四、重点研读,品悟赏析;
五、合作交流,精讲点拨;
六、总结课文,培养能力。
七、达标检测题
下面具体说一下本节课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2-3分)
通过话题导入:这种话题导入法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自然的过渡到今天要学的内容,“失信”——失去信用。我不能失信——()巧解题意。当他们接触到新事物时,往往会产生探究的欲望,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大胆地提问设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由于学生对老师提的问题感到有兴趣,渴望知道答案,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接着出示关于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并出示解释。这种利用词语解释、名言名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世界,创设简单易懂的语境,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的小小骄傲和成就感。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检测、落实本课的教学重点,真正做到人人清。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2分)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
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做一个重诺言、守诚信的人。
(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5-7分钟)
1、自己默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课文读通读顺,能够做到有感情朗读。
2、读完课文能准确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与结果,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概括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重点研读 品悟赏析
(1)(自学)有感情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正确、读流利,注意长句的停顿。(2)(群学)组长安排朗读课文,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齐读,分角色朗读,可以表演读,要求读出四种不同的感受。深入、倾听、引导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呈现“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深刻体会宋庆龄身上的那份可贵的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五)、合作交流,精讲点拨。
1、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
2、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不去?
3、别人是怎么劝说的?
4、她是怎么说的?
5、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把大疑化小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六)、总结课文,培养能力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
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回归本节课主题。通过总结课文,使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这样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能激励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地人生态度。
(七)、当堂训练,达标检测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概括、美观,有利于突出重难点,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并把教材的文路、教师的思路、学生的学路有机地统一起来,能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层次,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六、说课堂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我从评价原则和评价方式两方面来说,一、评价原则:评价学生要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口头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在自读课文时,有的孩子会读的很有感情,我就适时给以评价:老师真喜欢听你读课文啊,真有感情!
二、评价方式: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师生评价相结合。学生根据导学问题自学后在小组内交流,就是自我评价的开始。对于核心问题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就是对小组成员学习情况的评价;展示小组分享学习成果后,学生对其整个小组地表现进行打分,又是小组互评。而教师在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和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做点拨引领性的评价。
七、说资源开发
针对《我不能失信》一课的教学设计,我充分的利用了课本资源、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资源。其中在课本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发挥了课本插图和课本练习材料的作用,例如课文的插页、单元导语和课后的相关练习。在教学本节课时,将课本中精美的插图运用到课件中,让孩子们一边看一边听,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做既营造亲切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发挥了各大教育网站资源的作用。在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我力争用好多媒体,发挥音像资料在带动孩子积极性方面的作用。例如图片资源,配合图片,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八、结束语
繁星满天,每一颗都有属于它自己的语言,花草树木,每一种都能勾勒出四季的过渡,我不知道,孩子的眼里世界会是什么颜色,但却相信:民主教学才会让师生共同进步。
——写给明天 篇二:《我不能失信》说课稿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词。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情感态度
1、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受到诚信教育。
2.、与人相处,要讲诚信,诚信是人的立足之本。
教学重点 理解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内容。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咱们班坐了这么多的学生,我想问问大家都有没有朋友啊? 大家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呢?说说对方要有什么样的品质,你们之间的友谊才能长久呀?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小故事,叫《我不能失信》,看看文中的主人公有没有什么我们值得学习的好品质。
3、看课文之前呢,我们先看看题目,看能不能猜到些什么。“我”就是指主人公了,“不能”就是不能够的意思,是一种意念较强的否定,同“不想”“不愿”比较起来,更加有了强制力。能看出是在一种两难的境地下,必须做出的一种选择。
这个“信”字,单看的话,常用意思是有好几个的,①诚实,不欺骗:~用。~守。~誓旦旦。②不怀疑,认为可靠:~任。~心。~念。③崇奉:~仰。~徒。④消息:~息。杳无音~。⑤ 函件:~件。~鸽。~访。
那么“失信”中的“信”,同学们看看是第几个意思呢。
所以单从题目我们就可以读到一些信息,就是主人公在一种两难的境地下选择了不能失信。好,说了这么多,现在就让那个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故事吧。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标出不认识的字词。
2、讨论: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一个星期天
2)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坚持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四、深入探究
1、小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中得出结论的?(出门前)
2、她那么想去,出门时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出门时)
3、爸爸妈妈是怎样劝说她的?她的态度怎样?(把握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
4、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做人做事都应该说到做到,说话算话; *诚实守信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和尊重; *与人相处,要讲诚信,诚信是人的立足之本。
五、交流讨论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新的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自古就是美德,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我们以后也要像小庆龄一样,做一个守信用的人。
六、有关“诚信”的格言
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子夏(春秋)
2、言必信,行必果。——孔子(春秋)
3、一言为重百金轻。——王安石(宋代)
4、欲信人,必先有信。——吕不韦(秦朝)
5、固定于民,民定于信。——司马光(北宋)
板书设计
我不能失信
时间:一个星期天
地点:家里
人物: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出门前:特别高兴 早就盼望 非常想去
出门时:想起约定 父母劝说 坚持留下
课后分析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小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让孩子受到启发和熏陶感染,这似乎有些单薄。所以我在课堂加入了”交流讨论”环节,让孩子们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类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使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目 录
一、绪论 1.《现代汉语词典》的地位及其发展····································1 2.叠音词的产生······················································2 3.叠音词及其研究的发展··············································2 4.叠音词的辨别······················································2
二、叠音词类型·······················································3
(一)aa式··························································3 1.结构意义上分类··················································3 2.韵律分布特征分类················································4 3.特殊形式························································5
(二)abb式·························································5 1.成····························································5 2.语法特构点························································6
(三)aab式·························································6
(四)aabb式························································7 1.根据词性分
类····················································7 2.点····························································7
三、叠音词表达效特果····················································8 1.写景状物··························································8 2.描写人物··························································9 3.描写声音··························································9 4.描绘色彩··························································9 结
语································································10 参考文献·····························································11 谢
辞································································12 篇三:8 我不能失信说课稿
《我不能失信》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不能失信》是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组最后一篇课文,本组的主题是“名人故事”。本组共有四篇课文,都是通过具体事例展示名人在平凡的小故事中不平凡的一面,赞颂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个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二、说教法、学法
因为《我不能失信》是本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迁移运用前三节课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抓住描写宋庆龄的重点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自主阅读、自主品味、自主感悟宋庆龄的可贵品质,然后引导学生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的能力,从而达到自主读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是自己在做人做事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简介宋庆龄生平
(1)你们认识、了解宋庆龄奶奶吗?谁来说一说?
(2)教师简介宋庆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庆龄奶奶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学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所以我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宋庆龄的生平,然后揭示课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可以为下面的学习做铺设。)
(二)初读感知
1、你们知道这篇是什么课文吗?(略读课文)
2、学生自渎“阅读提示”,找出“阅读提示”里所提的问题。
3、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把不懂的字、词、句画出来,并想一想:自己还有什么问题不懂想问大家或有那些问题想考考大家。
4、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
5、朗读课文(齐读、小组分自然段读)。
6、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让学生结合“阅读提示”自由去阅读课文,发现问题,质疑问题,交流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的学习能力。)
(三)感悟课文内容
1、精读品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说明宋庆龄守信的语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2)交流描写宋庆龄诚实守信的语句。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反复读一读,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小组交流
交流要求:
(1)先朗读自己画的词、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2)讨论怎样才能读出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格。
3、全班交流
(1)小组指名汇报: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宋庆龄诚实守信?
(2)全班交流。
4、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在体现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真正地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自读自悟,展示交流感受、分角色感情朗读,轻松地感悟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扩展延伸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读了本文有什么感想?
2、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对宋庆龄崇敬,渗透语文的人文性,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是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受到启发,明白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从而转化内在的行动。篇四:我不能失信说课稿稿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稿
一、教材解析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阅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让学生初步体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础;三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字词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初步体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决心。
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细”的部分,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做到点面结合,粗中有细。精心选择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细”读的“感悟点”,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通过有层次、有取舍、有详略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熏陶、语言感悟与方法习得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三、教法、学法:
教法: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
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
学法:脑动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难共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关于诚信的资料。
【设计意图: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呢? 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
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多媒体展示课题)师: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也可学生自己提)
预设:我是指谁?失信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读题生疑,引导学生面对题目揣摩思考,说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一个平台。】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板书课题:《不能失信》
(三)自主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
(1)通读全文,同桌交流,扫清字词障碍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内交流,合作探究。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2、文中都有谁?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首先,学生读词语。(如有不准确的地方要予以纠正,读得好的给予鼓励。)然后,解决课文中的问题,小组自愿选题讨论解决,汇报自学成果。(组长汇报,其他组员再补充。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要点)(见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2合作探究
结合大屏幕上的温馨提示(多媒体):
1、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不去?
2、爸爸、妈妈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小组内交流读文收获,如果还有困惑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把困惑写在学习笔记上。合作探究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读文收获及困惑。
预设讨论及结果:
1、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不去?
指导学生抓住带点的词句,如:特别高兴,早就盼着,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了等词语,表现出宋庆龄是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去看那些可爱的鸽子。【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通过扎扎实实读文字,品文字等方法,努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语言印象。】
2、爸爸、妈妈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
师: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适当泛读,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一位读
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
生:汇报。
师小结:
如果说宋庆龄在回答爸爸的建议时还只是想到会让小珍扑空从而对不住小珍的话,那么她在回答妈妈的建议时则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因为没有忘记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对了。
【设计意图: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3我的困惑:
有问题组内没有解决的小组把问题提出来,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决,如果小组间都没能解决的,师生一起探讨解决。
【设计意图: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互相帮助的能力。】
(四)检测提升:
1.你喜欢宋庆龄吗?从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结合课文谈谈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守信或失信的事儿。
(在这一环节中给予学生大量讨论、汇报时间。)
(五)归纳反思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什么?(进入归纳总结部分。让学生自由汇报,只要有收获,都给予鼓励。)
五、板书设计: 8.我不能失信
诚实 守信
伯伯 小珍
去 等
宋庆龄
【设计意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突出重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篇五:我不能失信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我不能失信》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不能失信》是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组的主题是“名人故事”,本组共有四篇课文,都是通过具体事例展示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赞颂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个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二、说教法、学法 :
因为《我不能失信》是本组最后一篇文章,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 “自主学习,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迁移运用前三课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抓住描写宋庆龄的重点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自主阅读、自主品味、自主感悟宋庆龄的可贵品质。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学生字、词语,自读自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并就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获得做人启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
教学难点:感悟诚信的重要。
五、说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本课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六、教学过程 1.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通过回忆本单元学习过的几位名人,引出今天学习的名人故事:宋庆龄。
2.初读感知 a、自由读课文,标出自己不会读的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b、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什么样的故事。
c、讨论疏解:
(1)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为什么?
(2)她为什么停下脚步?
(3)你认为宋庆龄做得对吗?为什么?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推选小组进行朗读。
四、制作诚信卡。
第三篇:高效课堂评课稿
篇一:黄陂区高效课堂赛课优质课展示评课稿
黄陂区高效课堂赛课优质课展示评课稿
2012-02-27 09:35:00| 分类: 教学教研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尊敬的市教科院罗主任,区教研室闵主任,夏老师,刘老师,前川五小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虽然是春寒料峭,但是黄陂前川五小却是暖意融融,我们新老朋友相逢在这里,共同学习探讨,真诚交流,倍感亲切。今天我们观摩欣赏了三位老师的展示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今天的三节课有激情、有智慧、有特色、有实效,当然也有一些小小的遗憾。三位老师的课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出发点,以引领者、合作者的身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真正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师生在课文的重点,难点之处进行探索,交流互动,利用课文这个“例”,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努力实现“例”的增值。三节语文课,洋溢着个性,飞扬着激情,彰显了魅力,听来让人心情舒畅,受益匪浅。
纵观几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下面谈几点个人的感受。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定位准。
三位老师坚守语文教学的本真,围绕一个中心,即以语言教学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来设计教学,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体现年段和教材训练重点。例如:李慧萍老师的《壶口瀑布》是一篇语言优美,并有一定的难度与深度的课文,李老师能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实际设计明确合理的教学要求,有所偏重,而不面面俱到。在教学中,她十分投入并有感染力。在教学中语言简练清晰,善于诱导,以学生的“读、思、悟、议、品”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感受为主线,重视情景的创设,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突破重点段,提高课堂实效。课时目标具体实在,准确、科学、实用。
二、体现阅读教学特色和学生认知规律,训练过程实。
教学过程中,几位老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以巧妙的切入,动情的渲染,灵活的方法,机智的点拨,恰当的评价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例如:白红利老师老师执教的《雪地贺卡》,围绕“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这一中心”来体会童心世界的美好与纯真。以“我”发现
雪人身上的贺卡及贺卡的内容为主线组织开展教学,教学流程清晰。整节课情、景、理顺序清晰,调动学生进行童真的感悟和思考,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滋润。
朱娟老师在课堂上着重进行意境想象与朗读训练。教师抓词眼多渠道引学生入境,并通过品读、赏读、引读、范读等多层次、多梯度的读,体现了训练的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过程。既让学生能声情并茂地吟诵《渔歌子》,又能将《渔歌子》背后整个美轮美奂的诗词意象铭记在心,内化感悟,受到启迪,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以语言训练为本,品词、析句、明理、悟情,语文味浓。
围绕教学目标,几位老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抠词抠句,潜心会文,认真思考,把语言文字活化为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升华了情感。不论是在认识生字、对文中不理解字词的质疑、理解、还是理解文本的内容时都充分重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感悟。另外,特别关注学生的朗读训练。朗读的形式多样如(自读、听读、评读、合作读、角色读、配乐读等),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走进文中描绘的意境,把简单的内容读丰富,把文字背后的情感读出来。课堂上学生诵读声不断,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如李惠萍老师在这节课设计了不同层次的读。每次读都有明确的目的,做到了读得有梯次有提升:初读课文,发现壶口瀑布先声夺人的气势之美;再读重点词句,感悟壶口瀑布的壮观之美;研读重点句段,品味壶口瀑布的厚重之美,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推向一个又一个的情感高潮。
四、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方法活。
教学过程中,几位老师善于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1、揭题很有特色:李惠萍老师让学生朗诵有关描写黄河的诗句入手引入教学,白红利老师用猜谜及趣法创设情境。
2、文本使用有创意:朱娟老师运用多形式品读,反复吟诵,让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西塞山、白鹭飞、艳若朝霞的桃花、潺潺的流水、肥美的鳜鱼、头戴斗笠的渔翁在垂钓、微风细雨等、引发学生从景物、色
彩、声音等几个方面想象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境。特别值得赞赏的是在理解“不须归”一句时,巧妙地介绍作者的生平简介及其哥哥所写的和词,运用兄弟俩作诗对答朗读的方式,体会作者“消闲、飘逸、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不须归 ”的情致。
3、启发学生质疑,以疑促读促思促悟。例如白红利老师在学生不经意之处启发质疑:看到这张贺卡,你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展开想象,进而深入理解文本。
4、课堂注重教给学习方法。如联系法、对比法、迁移法、联想法等等。
5、课堂扩展适度。结合文本,适度扩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朱娟老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她所补充的“一行白鹭上青天;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江雪》等古诗词与《渔歌子》紧密相连,恰到好处,让学生既加深了对本课《渔歌子》的理解,又拓宽了知识,升华了情感。
5、课堂注重评价。教师评价语言丰富多彩,特别注意激励性的评价,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下面谈几点不足之处:
1、白红利老师的《雪地贺卡》一课容量过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理解贺卡的内容这一段,建议本课上到第四自然段为好。
2、李惠萍老师的《壶口瀑布》学生的“说”和“议”显得过多,“读”略显不足。应结合具体的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情,读出味。另外,配音读时音乐声要低一点,起衬托、点缀作用即可。
3、三节课给人的感觉预设约束太强,课堂上的精彩生成不够。
刘溥生
2012年2月24日
高效课堂专项评课稿
一、重教学模式的变更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五环节小版块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所以教师在以往用学案引领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在学案上下了大功夫,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学习板块中安排了三个板块,分别是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表达式的不同形式,如何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把课本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扩充,从而也体现了内容之间的关联和坡度,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时减小障碍,各个击破,逐步理解、形成和掌握知识。也有利于教师严密组织教学,加快授课节奏,改革教法。对于学生而言,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致点和内驱力,增强主动学习欲望,使其能够自主获取和巩固知识。
二、重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教师在每一个板块的处理中,都体现了“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教学时,按“自学——展示——点拨——训练——回思”五个环节步骤实施。传统的数学课,通常以教师点拨为主,再配以大容量题型的强化训练,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学习热情。本节课,教师放手力度大,创设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每一个板块先是学生自学,然后利用同桌或四人互助小组进行适当交流,取长补短,而后是班级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认知限度,展示问题,交流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模糊“教”与“学”的界限,寓“教”与“学”为一体,整个教学过程随着学生思维不断展开,通过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地挖掘,在对新知的探究中,通过学生自主分析、合作探究,学生的思维开发性较大,解题的思路较宽,思维活跃,这样既促进了个性发展,又兼顾了全面,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这是知识的整合过程,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重知识形成后的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从形式上有(1)学生自学、展示之后的反思,如在学生完成反比例函数得出之前的表格后及时反思:与一次函数的联系。(2)归纳总结知识点后的反思,如反比例函数定义得出后反思:定义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3)练习题后的反思,如在第二个板块处理练习后反思:反比例函数的三种不同形式。(4)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问题之后的反思,如学生出现问题后及时引导全体学生反思: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等。从内容上看有:知识的反思,解题方法的反思(待定系数法),数学思想的反思(如类比)等。
建议:
1、要重视强化高效课堂。本节课教师虽重视了学生的自主性,但放得过大,收得不及时,显得松散,不够紧凑,第一个板块用掉了半节课的时间,前面显得松散,后面的第三个板块几乎没有时间处理,重点没有得到体现,所以课堂效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练习题的设计要体现出层次性。本节课学生除了探究新知环节处理了几个练习题,其它运用新知、巩固新知环节的练习安排的较少,学生没有充足的巩固新知的过程,同时,练习题的
设计层次不明显,学优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高效的课堂——卢芬的评课稿
2011-10-17 21:24:00| 分类: 2011年下半年评课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今天听了刘中老师的课,我耳目一新。刘老师的这节课,不但完成了课文的教学,还用了游戏的手段进行了数量词,动词的用法的训练。最后,会说还要会写,用写的方法,“称赞”自己身边的人。由浅入深,由说到写。既深化了中心,又进行了语文功底的训练。刘老师的这节课,朗读贯穿整个课堂。齐读,自由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学生自主读书,在读中品味,思考,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这节课教学手段也形式多样:听课文录音,看动画,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做游戏„„学生在这节课中,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感兴趣,课堂就达到了有效性。高超的教学艺术,在充满和谐,积极,友爱,愉快
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对提高课堂教学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听《荷花》的评课稿
新桥小学 刘春梅
徐老师的《荷花》这节课让人眼前一亮,她在打造高效自主的课堂过程中,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是一节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其中有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学法指导恰当,三步走,三步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每一步有法可依。徐老师这节课中的学法指导分三步走,分为“学法示范”、“小组合作”、“独立学习”三部分。虽然这三步都是从“先画出句子,再圈出词语,说出原因,最后读”这个方法来分别学习描写“荷叶”“荷花”等部分的,但这三步有她的独特之处。她的每一步,对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表现在读的方面:在“学法示范”这一步,徐老师在刚开始让学生示范读的时候,让其他学生都是边听,手边指到哪里,强调一个“听”。而在“小组合作”这一步时,徐老师要求的读,就转变为小组之间“互读互听”。在“独立学习”这一步,转变为“自读自悟”。光一个“读”,徐老师都给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阶段要求,让二年级的学生有法可依,而不是盲目自学。徐老师在学法指导的每个部分,都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 篇二:高效课堂评课标准 淮南十中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三:第一次高效课堂研讨评课稿 一年级
第一次高效课堂研讨活动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教研组
李玉倩老师在本学期的第一次高校课堂教研活动上给我们展示了一节以“读写结合”为主题的新模式课例。新颖的内容截取,精心的设计,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无不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学期,学校把教研活动的主题定位在语段的教学上。这节课上,李老师就围绕这个主题,对文本大刀阔斧,精心截取了第13自然段作为教学内容,抓住语段特点,以多层次的“读”,引导学生体会梅花的喻意,进而延伸到“写”,把读和写巧妙地结合起来。下面,我就“读写结合”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读写结合,“读”法得当。在这课教学中,“读”是“写”的铺垫,李老师对文本的“读”法设计真可谓是层层深入,学生步步得法。在教学初始,李老师先让学生读通语段,感知内容;接着让学生品词析句,先品梅花的句子,再悟写有气节的人的句子,然后感悟梅花和有气节的人
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读句中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在交流中体会梅花的精神,在体会文意中逐渐得法——借物喻人的方法。在引导得法的过程中,李老师对“读”的教学设计,真是独具匠心,使这个语段成为“写”的有效范本,使这个过程成为“写”的有效铺垫。
二、读写结合,内化活“写”。“小学语文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典型范例。它包括了许多典型段式结构,典型的景物、动作、心理描写等等。学习了这些段落,在学生悟出了某一语言规律后,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内容,以课文为模板,联系自身生活实际,举一反三进行仿写训练,以起到巩固知识运用语言的作用。”在这一课“写”的教学环节中,李老师就是以课文的13自然段为模板,让学生以“借物喻人”为方法,进行读写结合。这环节的设计循序渐进,非常有层次,从“拓展欣赏”到“拓展说话”再到“拓展写话”,学生在“赏”、“说”中再一次感悟“借物喻人”的方法,并对这种方法做了初步实践。随后的“写”就是水到渠成了。在尝试写话中,李老师还特别细心地设计了“写话二选一”,为中下学生铺了写话的“阶梯”,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总之,在这堂课中,李老师依托语段的教学进行片段读写一体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读”与“写”结合的这样“天衣无缝”,真值得我们借鉴和仿效。
《小桥流水人家》一课,徐永春老师上起来如诗如画。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清新、流畅,一个“爱”字通贯全文。在文中有作者爱恋故乡的直接感情流露,也有通过优美的风景描绘,深情的往事回忆,来表达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和生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对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所领悟。教学重
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教学的难点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就本节课浅谈自己的看法:
1、徐老师通过齐读、听读、带着感情去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文章给我们带来的美,体会字里行间的诗意。分散了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2、教师善于洞悉学生的内心所想,例如老师安排了:“你都交流了哪些喜欢的句子?”这一环节,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还把结论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己自悟与发现。
3、教师基本功扎实,亲切的教态以及生动的教师语言,随时都可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4、小练笔环节的设置是本课教学的升华,学以致用,并不做作。遗憾的是时间分配有所欠缺,没有使之完成。今天,徐老师为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值得称道,值得学习。当然,从本节课中,也暴露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东西,诸如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处理问题等。我希望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完美,始终牢记语文姓“语”这一真理,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和幸福教育。
听了齐芳老师的课,感觉受益很多。《白鹅》是四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由著名画家丰子恺作于1946年,其文白间杂,遣词造句明贬实褒,运用对比突出鹅的特点,读起来颇有些难度,但是齐老师准确把握了课文的重点、难点,抓住了关键,独辟蹊径,上出了精彩,上出了特点。下面我主要谈谈我听了这节课后的一些感想。(1)齐老师在教学中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学习扎实有效。基于《白鹅》这篇文章中新词特别多,如窥视、净角、供养不周、大模大样等等,齐老师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先读一读,此目的是在检查学生预习这个环节。她先从四个多音字词语入手:窥视、净角、供养不周、大模大样,因为学生很容易读错,齐老
师考虑到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指点并纠正学生的读音,教学效果比较显著。(2)语言训练紧扣文本,齐老师仅仅围绕白鹅高傲的特点,深入教学。齐老师摒弃了一切繁琐的讲解,从读重点词语开始,再到中心句 “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引领着学生层层深入,了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之后,齐老师又从过渡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入手来展开全文教学。整堂课下来,学生从自己的反复的有感情朗读中,读出了鹅的高傲。(3)齐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探究的能力。齐老师善于步骤文本的空白,适时抓住鹅“昂首大叫”,引导学生想象鹅会说些什么,是怎样说的。这一潜在资源的运用,鹅的“高傲”性格进一步得到了感悟。我们也见证了齐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最后,我个人觉得教学就是一种追求的过程,追求尽善尽美,追求质的飞跃,希望孩子们都能在语文课堂里快乐地畅游。
篇四:初中英语高效课堂评课稿
听过李艳贵老师的课后,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她的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而且各个环节步骤衔接的非常自然,非常符合高效课堂的模式。
教师方面
⑴教学目标设置准确、具体,符合课标理念和要求,符合学生实际,促进学生发展。
⑵过程安排合理,层次清晰,过渡衔接自然。从对已学知识的检测到老师的自然导入新课,再到学生对预习成果的展示,教师的点评与补充,整个课程如行云流水,非常流畅清晰。
⑶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整堂课以学生的展示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全面贯彻了高效课堂的要求。
⑷情景和语境创设真实,体现语言实际应用;师生、生生互动充分,注重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在复习环节,小组的对话展示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了有效的检验,在后面的文章分段自主翻译讲解环节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的提升。⑸点评补充及时。李老师能适时适量的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与补充,既点燃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对学生的展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⑹李老师具有很高的教师素养,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教学技能娴熟,课堂调控能力强。
学生方面
⑴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积极、主动、自觉学习。在对已学知识回顾进行回顾的时候,学生们都能非常清晰流利的造句子,编对话,并且能准确的表达出来。在预习检测展示的环节,学生们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主动质疑。
⑵学生情绪饱满,学习状态保持良好。不管是在听写单词,编对话读对话,语段翻译讲解时,他们都能投以最饱满的热情。字迹清晰,声音洪亮。
⑶敢于提问敢于质疑。对参与展示的同学持有不同的意见时,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达到了高效课堂的要求。
总而言之,李老师的这堂课是在搞笑课堂模式下的一节高质量的课,值得很多老师学习。篇五:历史高效课堂评课稿-《夏商周政治制度》评课稿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评课稿
----评孙丽雯老师全校公开课必修一《夏商周政治制度》
高台一中 高二文综组 赵伟吉
今天有幸听了孙老师执教《夏商周政治制度》一堂课,值得回味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探究空间,激发探究兴趣
历史课教学是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从积累历史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认知过程,正因为如此,教学中对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孙老师在教学中通过设置15个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合作、互助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了思考力,发展了历史思维,这也是目前开卷考试形式下,一种好的历史教学方法,我们借鉴。
二、营造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环境。
新课改突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着。孙老师充分发挥了作为研究者、组织者和设计者的角色,创设了合理有效的学习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主要表现在把空间留给了学生,把机会留给了学生,把时间留给了学生,把思考留给了学生,学习中有一个环节都是教师设置问题情景,由学生归纳、总结,然后教师再点拨、提升,值得借鉴。
三、将历史现象置于一个历史长河之中,该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历史大背景作了一个具体介绍,使历史知识有了一个通感。新课改后的历史教材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主题式,打破了王朝体系,所以有必要对历史的大背景做一介绍,孙老师此点体现的很好。
此课在教学中值得探讨的有以下几点:
1.探究新方法,讲活历史课。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现在看来有些知识从时间和空间都会很陌生,因而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上要避免单
一、重复,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创设多样的教学形式,凸现历史课的魅力。
2.零碎语言应妙用。
课堂主题是教学语言,所以应着力关注课堂语言的设计和运用,如描述语言要生动,过渡语言要流畅,提示语言要自然,总结语言要精辟,充分发挥教学语言在课堂中的调控作用。如果孙老师在这一方面多一些设计,效果会更好。
第四篇:高效课堂评课稿
黄陂区高效课堂赛课优质课展示评课稿 2012-02-27 09:35:00| 分类: 教学教研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尊敬的市教科院罗主任,区教研室闵主任,夏老师,刘老师,前川五小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虽然是春寒料峭,但是黄陂前川五小却是暖意融融,我们新老朋友相逢在这里,共同学习探讨,真诚交流,倍感亲切。今天我们观摩欣赏了三位老师的展示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今天的三节课有激情、有智慧、有特色、有实效,当然也有一些小小的遗憾。三位老师的课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出发点,以引领者、合作者的身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真正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师生在课文的重点,难点之处进行探索,交流互动,利用课文这个“例”,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努力实现“例”的增值。三节语文课,洋溢着个性,飞扬着激情,彰显了魅力,听来让人心情舒畅,受益匪浅。
纵观几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下面谈几点个人的感受。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定位准。
三位老师坚守语文教学的本真,围绕一个中心,即以语言教学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来设计教学,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体现年段和教材训练重点。例如:李慧萍老师的《壶口瀑布》是一篇语言优美,并有一定的难度与深度的课文,李老师能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实际设计明确合理的教学要求,有所偏重,而不面面俱到。在教学中,她十分投入并有感染力。在教学中语言简练清晰,善于诱导,以学生的“读、思、悟、议、品”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感受为主线,重视情景的创设,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突破重点段,提高课堂实效。课时目标具体实在,准确、科学、实用。
二、体现阅读教学特色和学生认知规律,训练过程实。
教学过程中,几位老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以巧妙的切入,动情的渲染,灵活的方法,机智的点拨,恰当的评价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例如:白红利老师老师执教的《雪地贺卡》,围绕“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这一中心”来体会童心世界的美好与纯真。以“我”发现
雪人身上的贺卡及贺卡的内容为主线组织开展教学,教学流程清晰。整节课情、景、理顺序清晰,调动学生进行童真的感悟和思考,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滋润。
朱娟老师在课堂上着重进行意境想象与朗读训练。教师抓词眼多渠道引学生入境,并通过品读、赏读、引读、范读等多层次、多梯度的读,体现了训练的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过程。既让学生能声情并茂地吟诵《渔歌子》,又能将《渔歌子》背后整个美轮美奂的诗词意象铭记在心,内化感悟,受到启迪,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以语言训练为本,品词、析句、明理、悟情,语文味浓。围绕教学目标,几位老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抠词抠句,潜心会文,认真思考,把语言文字活化为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升华了情感。不论是在认识生字、对文中不理解字词的质疑、理解、还是理解文本的内容时都充分重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感悟。另外,特别关注学生的朗读训练。朗读的形式多样如(自读、听读、评读、合作读、角色读、配乐读等),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走进文中描绘的意境,把简单的内容读丰富,把文字背后的情感读出来。课堂上学生诵读声不断,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如李惠萍老师在这节课设计了不同层次的读。每次读都有明确的目的,做到了读得有梯次有提升:初读课文,发现壶口瀑布先声夺人的气势之美;再读重点词句,感悟壶口瀑布的壮观之美;研读重点句段,品味壶口瀑布的厚重之美,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推向一个又一个的情感高潮。
四、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方法活。
教学过程中,几位老师善于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1、揭题很有特色:李惠萍老师让学生朗诵有关描写黄河的诗句入手引入教学,白红利老师用猜谜及趣法创设情境。
2、文本使用有创意:朱娟老师运用多形式品读,反复吟诵,让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西塞山、白鹭飞、艳若朝霞的桃花、潺潺的流水、肥美的鳜鱼、头戴斗笠的渔翁在垂钓、微风细雨等、引发学生从景物、色
彩、声音等几个方面想象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境。特别值得赞赏的是在理解“不须归”一句时,巧妙地介绍作者的生平简介及其哥哥所写的和词,运用兄弟俩作诗对答朗读的方式,体会作者“消闲、飘逸、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不须归 ”的情致。
3、启发学生质疑,以疑促读促思促悟。例如白红利老师在学生不经意之处启发质疑:看到这张贺卡,你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展开想象,进而深入理解文本。
4、课堂注重教给学习方法。如联系法、对比法、迁移法、联想法等等。
5、课堂扩展适度。结合文本,适度扩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朱娟老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她所补充的“一行白鹭上青天;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江雪》等古诗词与《渔歌子》紧密相连,恰到好处,让学生既加深了对本课《渔歌子》的理解,又拓宽了知识,升华了情感。
5、课堂注重评价。教师评价语言丰富多彩,特别注意激励性的评价,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下面谈几点不足之处:
1、白红利老师的《雪地贺卡》一课容量过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理解贺卡的内容这一段,建议本课上到第四自然段为好。
2、李惠萍老师的《壶口瀑布》学生的“说”和“议”显得过多,“读”略显不足。应结合具体的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情,读出味。另外,配音读时音乐声要低一点,起衬托、点缀作用即可。
3、三节课给人的感觉预设约束太强,课堂上的精彩生成不够。
刘溥生
2012年2月24日
高效课堂专项评课稿
一、重教学模式的变更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五环节小版块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所以教师在以往用学案引领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在学案上下了大功夫,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学习板块中安排了三个板块,分别是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表达式的不同形式,如何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把课本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扩充,从而也体现了内容之间的关联和坡度,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时减小障碍,各个击破,逐步理解、形成和掌握知识。也有利于教师严密组织教学,加快授课节奏,改革教法。对于学生而言,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致点和内驱力,增强主动学习欲望,使其能够自主获取和巩固知识。
二、重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教师在每一个板块的处理中,都体现了“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教学时,按“自学——展示——点拨——训练——回思”五个环节步骤实施。传统的数学课,通常以教师点拨为主,再配以大容量题型的强化训练,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学习热情。本节课,教师放手力度大,创设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每一个板块先是学生自学,然后利用同桌或四人互助小组进行适当交流,取长补短,而后是班级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认知限度,展示问题,交流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模糊“教”与“学”的界限,寓“教”与“学”为一体,整个教学过程随着学生思维不断展开,通过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地挖掘,在对新知的探究中,通过学生自主分析、合作探究,学生的思维开发性较大,解题的思路较宽,思维活跃,这样既促进了个性发展,又兼顾了全面,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这是知识的整合过程,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重知识形成后的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从形式上有(1)学生自学、展示之后的反思,如在学生完成反比例函数得出之前的表格后及时反思:与一次函数的联系。(2)归纳总结知识点后的反思,如反比例函数定义得出后反思:定义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3)练习题后的反思,如在第二个板块处理练习后反思:反比例函数的三种不同形式。(4)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问题之后的反思,如学生出现问题后及时引导全体学生反思: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等。从内容上看有:知识的反思,解题方法的反思(待定系数法),数学思想的反思(如类比)等。
建议:
1、要重视强化高效课堂。本节课教师虽重视了学生的自主性,但放得过大,收得不及时,显得松散,不够紧凑,第一个板块用掉了半节课的时间,前面显得松散,后面的第三个板块几乎没有时间处理,重点没有得到体现,所以课堂效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练习题的设计要体现出层次性。本节课学生除了探究新知环节处理了几个练习题,其它运用新知、巩固新知环节的练习安排的较少,学生没有充足的巩固新知的过程,同时,练习题的 设计层次不明显,学优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高效的课堂——卢芬的评课稿 2011-10-17 21:24:00| 分类: 2011年下半年评课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今天听了刘中老师的课,我耳目一新。刘老师的这节课,不但完成了课文的教学,还用了游戏的手段进行了数量词,动词的用法的训练。最后,会说还要会写,用写的方法,“称赞”自己身边的人。由浅入深,由说到写。既深化了中心,又进行了语文功底的训练。刘老师的这节课,朗读贯穿整个课堂。齐读,自由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学生自主读书,在读中品味,思考,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这节课教学手段也形式多样:听课文录音,看动画,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做游戏„„学生在这节课中,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感兴趣,课堂就达到了有效性。高超的教学艺术,在充满和谐,积极,友爱,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对提高课堂教学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听《荷花》的评课稿
新桥小学 刘春梅
徐老师的《荷花》这节课让人眼前一亮,她在打造高效自主的课堂过程中,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是一节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其中有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学法指导恰当,三步走,三步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每一步有法可依。徐老师这节课中的学法指导分三步走,分为“学法示范”、“小组合作”、“独立学习”三部分。虽然这三步都是从“先画出句子,再圈出词语,说出原因,最后读”这个方法来分别学习描写“荷叶”“荷花”等部分的,但这三步有她的独特之处。她的每一步,对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表现在读的方面:在“学法示范”这一步,徐老师在刚开始让学生示范读的时候,让其他学生都是边听,手边指到哪里,强调一个“听”。而在“小组合作”这一步时,徐老师要求的读,就转变为小组之间“互读互听”。在“独立学习”这一步,转变为“自读自悟”。光一个“读”,徐老师都给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阶段要求,让二年级的学生有法可依,而不是盲目自学。徐老师在学法指导的每个部分,都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篇二:高效课堂评课标准
淮南十中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三:第一次高效课堂研讨评课稿 一年级 第一次高效课堂研讨活动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教研组 这次听了xxx老师的课《我们成功了》,这是二年级的一节阅读课。对于如何上好低年级阅读课,刘老师的课给我们做了示范。1.低年级语文课要体现阅读的层次性。低年级的阅读层次就是7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整堂课书声琅琅。①读正确:刘老师先让学生自由读5遍,然后同桌互读(共2遍)。②读流利。③读出感情。刘老师提出要求:“文中哪个句子最有感情,请自己先读读。”2.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过程。3.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备学生?就本课而言,有一些词语学生不能读通读顺,在备课时要引起教师的注意:“江泽民主席”“人如海,歌如潮”“中华世纪坛”“奥林匹克”,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读、学生反复练读等形式让学生会读,以提高课堂效率。
李玉倩老师在本学期的第一次高校课堂教研活动上给我们展示了一节以“读写结合”为主题的新模式课例。新颖的内容截取,精心的设计,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无不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学期,学校把教研活动的主题定位在语段的教学上。这节课上,李老师就围绕这个主题,对文本大刀阔斧,精心截取了第13自然段作为教学内容,抓住语段特点,以多层次的“读”,引导学生体会梅花的喻意,进而延伸到“写”,把读和写巧妙地结合起来。下面,我就“读写结合”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读写结合,“读”法得当。在这课教学中,“读”是“写”的铺垫,李老师对文本的“读”法设计真可谓是层层深入,学生步步得法。在教学初始,李老师先让学生读通语段,感知内容;接着让学生品词析句,先品梅花的句子,再悟写有气节的人的句子,然后感悟梅花和有气节的人 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读句中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在交流中体会梅花的精神,在体会文意中逐渐得法——借物喻人的方法。在引导得法的过程中,李老师对“读”的教学设计,真是独具匠心,使这个语段成为“写”的有效范本,使这个过程成为“写”的有效铺垫。
二、读写结合,内化活“写”。“小学语文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典型范例。它包括了许多典型段式结构,典型的景物、动作、心理描写等等。学习了这些段落,在学生悟出了某一语言规律后,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内容,以课文为模板,联系自身生活实际,举一反三进行仿写训练,以起到巩固知识运用语言的作用。”在这一课“写”的教学环节中,李老师就是以课文的13自然段为模板,让学生以“借物喻人”为方法,进行读写结合。这环节的设计循序渐进,非常有层次,从“拓展欣赏”到“拓展说话”再到“拓展写话”,学生在“赏”、“说”中再一次感悟“借物喻人”的方法,并对这种方法做了初步实践。随后的“写”就是水到渠成了。在尝试写话中,李老师还特别细心地设计了“写话二选一”,为中下学生铺了写话的“阶梯”,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总之,在这堂课中,李老师依托语段的教学进行片段读写一体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读”与“写”结合的这样“天衣无缝”,真值得我们借鉴和仿效。
《小桥流水人家》一课,徐永春老师上起来如诗如画。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清新、流畅,一个“爱”字通贯全文。在文中有作者爱恋故乡的直接感情流露,也有通过优美的风景描绘,深情的往事回忆,来表达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和生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对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所领悟。教学重
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教学的难点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就本节课浅谈自己的看法:
1、徐老师通过齐读、听读、带着感情去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文章给我们带来的美,体会字里行间的诗意。分散了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2、教师善于洞悉学生的内心所想,例如老师安排了:“你都交流了哪些喜欢的句子?”这一环节,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还把结论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己自悟与发现。
3、教师基本功扎实,亲切的教态以及生动的教师语言,随时都可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4、小练笔环节的设置是本课教学的升华,学以致用,并不做作。遗憾的是时间分配有所欠缺,没有使之完成。今天,徐老师为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值得称道,值得学习。当然,从本节课中,也暴露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东西,诸如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处理问题等。我希望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完美,始终牢记语文姓“语”这一真理,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和幸福教育。
听了齐芳老师的课,感觉受益很多。《白鹅》是四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由著名画家丰子恺作于1946年,其文白间杂,遣词造句明贬实褒,运用对比突出鹅的特点,读起来颇有些难度,但是齐老师准确把握了课文的重点、难点,抓住了关键,独辟蹊径,上出了精彩,上出了特点。下面我主要谈谈我听了这节课后的一些感想。(1)齐老师在教学中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学习扎实有效。基于《白鹅》这篇文章中新词特别多,如窥视、净角、供养不周、大模大样等等,齐老师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先读一读,此目的是在检查学生预习这个环节。她先从四个多音字词语入手:窥视、净角、供养不周、大模大样,因为学生很容易读错,齐老
师考虑到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指点并纠正学生的读音,教学效果比较显著。(2)语言训练紧扣文本,齐老师仅仅围绕白鹅高傲的特点,深入教学。齐老师摒弃了一切繁琐的讲解,从读重点词语开始,再到中心句 “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引领着学生层层深入,了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之后,齐老师又从过渡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入手来展开全文教学。整堂课下来,学生从自己的反复的有感情朗读中,读出了鹅的高傲。(3)齐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探究的能力。齐老师善于步骤文本的空白,适时抓住鹅“昂首大叫”,引导学生想象鹅会说些什么,是怎样说的。这一潜在资源的运用,鹅的“高傲”性格进一步得到了感悟。我们也见证了齐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最后,我个人觉得教学就是一种追求的过程,追求尽善尽美,追求质的飞跃,希望孩子们都能在语文课堂里快乐地畅游。篇四:2011年全县数学高效课堂比赛评课稿 2011年全县数学高效课堂比赛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是x x小学的数学老师,首先,感谢评委会给我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感受数学课堂研究的魅力,其次感谢所有执教的老师,为我们提供精心准备的数学课,让我感受到了在课改之初,上高效数学课堂的不容易,数学老师的执着与自信!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被认为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过程,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看教师的导语设计,看教师的讲授、提问,看教师的教学流程,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组织能力??而学生的表现则常常被忽视。现在,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变革,使我们听评课时关注的重点也发生了改变:那就是要关注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评价一堂课究竟上不上得好。数学课堂“轻负高效”是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共同的期盼,那么,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这二十多节风格不同的比赛课的展示,或多或少给了我们思考与启示。老师们为设计这些比赛课,付出了大量的辛劳与汗水,亮点很多,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老师们设计的导学案,大多数能做到考虑学生的学情,使知识问题化,问题由易到难,有层次。如曾金花老师设计的导学案〈〈异
分母分数加、减法〉〉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2、老师们执教的高效课堂各个环节、流程比较完整。如陈飞容老师执教的〈〈两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于艳君老师执教的《通分》等。
3、大家基本上把课堂亮点投向了展示环节,在展示中,学生能勇敢地表现自己的看法并质疑。如汪育芳老师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中,汪育芳老师注意到了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开始是一个人展示,接着两个人展示,然后又设计了小熊队归队、小羊队归队的形式让多人参与展示。还有唐亚琴老师在《真分数与假分数的认识》这堂课上,小组采用了小品表演的方式来展示。这样更能吸引其他的学生乐于倾听。
4、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课堂上不能再一味地包办代替,不能再唱独角戏了,想法为学生的参与提供时间和空间。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如在曾金花老师执教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堂课上,老师设计了通过每组自行提出问题,由提问小组指定小组回答并给出评价这一教学环节。这种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小组集体凝聚力、战斗力。我认为看一节课的好坏,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来观察理解,如果一节课让学生听的明白,学的轻松,甚至对老师教学的某些知识很有兴趣,以至觉得一堂课时间很短,那么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课。当前,我们处于高效课堂改革的初级阶段,大家都在摸索中前 进,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例如:
一、学生还没有真正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听课中我们发现,有些课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教学活动设计有温度、无深度,学生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多数学生人云亦云,缺少独到的见解和精彩的生成。如在《小数的大小比较》这堂课上,老师让学生比较10.58与10.579的大小时,老师安全可以站在观众席上,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然后老师引导各组补充、质疑,学生就能总结出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而不需要老师一味地牵引学生,让学生齐步走式的如何如何做。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二、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是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否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否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三、老师不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有的课堂上,老师不相信学生,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有包办、替代学生学习的现象;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这堂课上,学生已经清楚地展示完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探究过程,然而老师又不放心地用课件把三角形内角和为什么是180度重新演示了一遍,这是没有必要的。有的课堂上还出现了用师生对答的办法获
取知识的现象,这种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的方式是应该摒弃的。
四、老师们只注重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忽视了指导学生去学习课本等资料。这是一个误区。在高效课堂中,我们不仅关注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口头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等。如果不指引学生学习课本等资料,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
这几个月来,我们民生小学积极推行了高效课堂改革实践,有了一些体会和感悟,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
第一、要切实使课堂做到高效,老师们必须努力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设计好导学案;
2、搞好小组建设。
第二、老师在驾驭课堂时,应注意使用技巧。(1)要对自己的这节课的课型心里有数,因为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模式。而在比赛中,绝大部分教师没有清楚地出示本节课的课型;(2)要落实“三查”。在学生自学,对学、群学环节,很多老师查学情时走过场,流于形式。因为没有充分掌握学情,所以无法确定本堂课的展点在哪里。于是有的老师 “题题展”,她不知道哪些题该展而哪些不该展。也就无法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3)每个知识、每个方法、每次展示后,最好有个消化的时间,(大约一到两分钟的样子)然后才测评。不要一题一题的过了,到最后下课散了,可能学生过后没有记住和理解。(4)适时恰当地点拨学生。老师要灵活地运用肢体语言,对展示精彩(如用多种方法解题或提出了精彩的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鼓励,如果学生一时还没有看出来,老师可以给予恰当的暗示,可以问一问学生,还能用另一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这样才能把问题往深处拓展,起到发散学生思维的作用。(5)不仅要关注展示组是否说得精彩,更要关注下面的学生是否在认真倾听。
第三、要善于利用学生。(1),每一个环节学生都有事做。如组内有一位学生去板演了,剩下来的学生不能没有事做,老师要提醒学生在组内预展。(2)学生展示的不仅仅是结果,更应该是他们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在展示时,不只是读题,读答案。而是要把解题思路叙述清楚。(3)围学要有站位规则。让每个人都可以看得到、听得见,要训练,不然的话有的学生被边缘化了。(5)学生要有时间观念,训练学生上黑板的速度和口头表达能力。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因为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最后,感谢这两天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辛勤劳动。谢谢大家!2011年5月篇五:高效课堂评课标准
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10分)
1、目标设置:教师“导”的思路清晰,学生“学”的目标明确。
2、层次划分:知识与技能的达成目标,过程与方法的揭示目标,情感与态度的孕育目标,能力与素质的发展目标。
二、教学内容:(10分)
1、内容选择:教学容量适度,重难点把握准确。
2、呈现方式:能有效地整合三维目标,突出能力培养。
三、教学结构:(20分)
1、环节设计:课前先学有体现,设置情境、激发动机、展开过程、巩固训练、发展提高、达标检测;每一环节学生都有事做。
2、时间分配: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活动、自主学习的时间。
四、教学方法:(20分)
1、教法优化:教法设计合理,教学方式多样化。
2、学法指导:指导学法得当,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状态:(10分)
1、师生互动:师生要有激情,课堂气氛要和谐,具有学术研究氛围。
2、学生参与:学生思维活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能愉快的获得新知。
六、教学效果:(20分)
1、思维训练:课堂容量要大,学生思维积极主动、慎密有效,课堂练习要有梯度、切实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
2、达标训练:能及时反馈练习,教学目标达成率高。
七、教学特色:(10分)
1、创造性:导学过程设计新颖,富有创造性。
2、艺术性:导学不出现“超导”与“滞导”现象,艺术性高。
3、生动性:导学具有感染力,课堂教学深刻、生动、形象。
等级设置:
总分85分以上为优秀;75-85为良好;60-75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一、建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建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师生有序可循。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构建以下三种课堂教学模式: a、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自学——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不准讨论。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
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提纲中的问题(限时)。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学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限时)。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b、复习课:“自补—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1.自补——自主复习,查漏补缺
学生带着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复习,复习的过程要注重查漏补缺和对新授内容的拓展延伸、重新感悟,要避免搞成对照课本找学案中问题答案的倾向。自主复习完成后再独立完成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限时)。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主复习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交流复习心得,提出复习过程中的疑难进行讨论、帮教,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并将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及不能解决的问题公示在黑板上。(限时)。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复习成果及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难,使复习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复习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c、讲评课:“自纠、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自纠——公布答案,自纠错误
教师简要分析考试情况,以表扬鼓励为主。发下试卷后学生先自主改错,教师公布答案后,学生对照答案查看自己的改错情况(限时)。教师将阅卷过程中统计出的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学习小组。2.合作——错题解剖,组内交流
小组内将分配到的错题深入解剖,从仔细读题、认真审题、总结已知条件、分析存在陷阱、题目考查的知识及规律、用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可能出现的错误、出现该错误的原因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准备展示。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根据分工情况,各小组推荐或老师点名学生进行展示,展示内容包括读题、审题、题目考查的知识及规律、用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可能出现的错误、出现该错误的原因等方面。其他同学从上述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点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限时)。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讲评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二、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
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a、高效课堂出发“原点”,是从“两率”入手,即解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习率;
b、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c、素质教育的“素质”最主要的是“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 d、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
三、高效课堂的特点: a、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b、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c、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d、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e、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f、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四、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 a、课堂效益公式:1×?=效益
“1”即教师,并假定为“恒数”,那么学生即为“?”,学生投入多少状态的“?”,即收获正倍或负倍的效益。
假定“?”是0,那么1×0=0,这样的课堂叫“零效益课堂”; 假如“?”是2,则1×2=2,这样的课堂叫“正效益课堂”;
假如“?”是–1,则1×–1=–1,这样的课堂叫“负效益课堂”。
因此,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b、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c、技术支撑: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d、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e、三种利器:又称“学习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f、教学抓手: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五步生成”,实现四级目标。g、教学目标: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五篇:坐井观天评课稿(经典性评价)
《坐井观天》评课稿
袁 华
首先感谢孙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一堂课。与其说是一堂精彩的课,还不如说是一堂扎实、有效的,平实又本真的课。下面我就从项目性评价阐述一下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孙老师能根据关键要素: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和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搭设了两个平台,第一个平台是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看到的天不一样呢?第二个是语言训练平台,你认为谁说得对呢?那你能帮小鸟劝劝青蛙吗?这两个平台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搭设的。第一个平台是从教学内容出发的,为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学会读疑问句和感叹句;第二个平台是让学生从交流中理解寓意,知道要全面看问题。
二、学生能根据教师所搭设的平台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理解文本。如识字教学就是本课的一大亮点。课伊始,教师就通过故事的讲述,用直观、形象的版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然后教师拓展“碗的边呢?(碗沿)小河的边呢?(河沿)”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沿”的意思,然后再学习生字,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一些。再如:对于“无 边无际”一词的教学也是别有用心,在理解了“无边无际”意思是,孙老师扩展学生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还有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教师用这种方式教学,学生不仅能很好的理解“井沿”“无边无际”词句的意思,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交互。师生交互和谐,生生交互热烈。针对学生年纪比较小,注意力比较分散,孙老师采用2人小组合作,这样操作起来更有实效性。如教师范读后同桌互相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生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收获,在读中训练语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同时发挥导学的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要求来读书,读的有目的、有内容、有体验。
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老师让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让课堂短短的40分钟,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难忘时光,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乃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这节课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知识。
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我还有以下几点建议:
1、如在理解井口大小时,教师让同学们把书卷起来看天花板。通过实践理解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这样是不是会更好?
2、第三次对话两个“笑”:“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同样是笑,笑的含义是不同的,是不是可以让学生再理解一下?
我的评课到此结束,肯请领导和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