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特教教师先进事迹
老师是特教学校的一名青年教师,中共党员。1986年南师毕业,她自愿申请来到市特教学校,当了一名特教老师。她担任了18年的班主任、语文教学和聋儿语言训练工作,辛勤地耕耘在特教战线上。她热爱特教事业,热爱残疾学生,敬业爱岗,严谨治学,精心施教,任劳任怨,勇挑重担,乐于奉献,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师德表现上堪为师生表率。92年评为市优秀青年教师,97年评为市优秀青年教学骨干,99年评为市学科带头人。XX年通过选拔,参加了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的“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并荣获优秀学员称号。XX年评为xx市劳动模范。XX年评为市教委“巾帼建功”先进个人。XX年评为市教育系统抗击“非典”优秀党员。XX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XX年评为xx市“优秀共产党员”。
她工作一贯勤勤恳恳,无私奉献,有强烈的责任感。93年她休产假期间,所带班交给了一位刚毕业不久的教师。新教师手语不熟,经验不足,学生不适应新老师,和新班主任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绪,这个班滑落为学校的“脏乱差”班。产假期满,上班的第一天,老校长拉着她的手说:“你来了就好!这个班已经乱得不成样了。你的孩子小,学校也不缺老师,本该照顾你的,可这个班恐怕只有你能管住了。”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她耐心地找学生谈心,细心地辅导学习,繁杂琐碎的班级事物使她无法抽空回家给孩子喂奶,顽皮的学生让她无法按时下班。多少次安顿好住校生,她踏着暮色匆匆赶回家,远远地就听见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声,看见母亲抱着嗷嗷待哺的女儿站在窗前期盼着。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月,她感觉对女儿,对自己和母亲都是一种身心折磨。爱的天平上,一边是襁褓中的女儿,一边是正处在思想转变关键时期的24位学生,真是难以取舍。最后,她还是狠下了心,给当时只有五个月大的女儿断了乳,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她带的班不但扭转了班风,而且进步很快,被评为校先进班级。而女儿却与她越来越疏远,饿了找奶奶,困了找奶奶,连晚上睡觉也一定要躺在奶奶身边。同在一个屋檐下,她这个做母亲的却像是一个陌生的阿姨,有时想抱抱女儿,女儿也不肯让她碰一下。
她一心扑在工作和学生身上,对聋生有着一颗慈母之心。聋校学生来自全省各地,刚入学时只有七、八岁。学生年幼自理能力差,她就到学生宿舍帮他们整理衣被,把他们换下的脏衣脏鞋和床单被套带回家洗干净、缝补好。学生病了,她就带着去医院看病、打针。在她的抽屉里,学生的病历也像作业本似的有厚厚的一叠。遇上节假日,有住校生不能回家的,她就带上水果、糕点到学校看望学生,和学生开展活动,或把学生接到自己家里。姜玲同学智力不好,而且性格孤僻,一直不适应住校生活,稍有一点不如意,就哭泣着要找妈妈,甚至吞橡皮,拿小刀划伤自己。xx时刻关注和安抚着她,总把她带在身边。星期天到了,姜玲母亲农忙,不能来接她,xx就把她带回家,帮她洗头、洗澡、剪指甲。丁华同学突发阑尾炎,家长无法即时赶到,xx白天上班,中午去医院送汤送饭,晚上陪护在病床前。五天后家长赶来了,拉着她得手,流下了感激的泪。
她任劳任怨,勇挑重担。95年,学校从北京购置了一套语训设备。学校给xx压担子,让她一定要在聋儿语训方面干出成绩,不愧于学校在省内聋教育龙头学校的称号。而学生家长的强烈期望给她的压力就更不用说了。她是全力以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班上共13位学生,上午主要是教学和集体语训,下午是单训时间。为了保证语训质量,她规定每位学生每天至少有20~30分钟的面对面单独训练时间。20分钟虽然不算多,但13位学生加起来就是4个多小时。这4个多小时里,她是没有休息的,不停地带读,演示口型,展示发音部位,纠正学生发音。每天下来,她都是声音嘶哑,咽喉肿痛,超负荷的工作使她疲惫不堪,但她毫无怨言。
为帮助学生学会发音,发准音,她总是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以及气流的大小;常常把孩子脏兮兮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脸上、鼻旁、脖子上,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在学习舌根音时,她甚至让孩子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工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训练,她教的学生有的能和健全人正常对话,有的可通过看话进行口语交流。她带的班是学校的语言训练模范班,经常接待外省、地、市、县聋校教师听课。
她不但重视对聋儿的智育,更重视思想教育,培养聋生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她鼓励孩子正视自身的生理缺陷,自尊、自强、自信,要做身残志坚,残而不废,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在xx的精心培育下,孩子们健康成长。她班上许多同学都树立了和正常人一样上大学的理想和目标;有的学生评为市级三好学生、文明学生;有的学生在市中学生运动会、省残疾人运动会上拿奖;有的学生在省书法美术作品大赛上拿名。班上也赢得了一张张奖状,一块块奖牌,整个班的学生都呈现出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被评为校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她虚心好学,积极上进,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大专、本科的学历进修,勤奋钻研特教知识和前沿理论,并理论联系实践,进行课题研究。她先后担任了校“聋儿语言康复训练”、“提高聋生语言表达能力”、“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教育”等课题研究。96年、97年、98年在省教委委托聋校举办的三期“江西省聋教师资培训班”主讲《聋校语文教材教法》,并指导学员实践。她指导的这些学员是来自全省各地的近五十名聋校老师,如今,他们在当地的聋校都是教学骨干,有的还是校长,是教导主任了。自95年以来担任语文教研组长,在全校进行了“聋校词语教学”、“中国手语”等业务知识讲座,并指导新教师、青年教师及实习生的教育教学工作。XX年带领教研组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市教委开展的“巾帼建功”活动,所负责的教研组被评为市教委“文明示范岗”,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她的教育教学工作多次获省、市、学校的奖励:97年、98年连续获江西省特教教学竞赛一等奖;《聋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现状调查》、《优化训练方式,不断提高聋儿语言训练质量》等论文获省特教会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教育刊物上发表。
第二篇:优秀特教教师先进事迹
优秀特教教师先进事迹
2007年她自愿申请来到市特教学校,当了一名特教老师。她担任了18年的班主任、语文教学和聋儿语言训练工作,辛勤地耕耘在特教战线上。她热爱特教事业,热爱残疾学生,敬业爱岗,严谨治学,精心施教,任劳任怨,勇挑重担,乐于奉献,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师德表现上堪为师生表率。99年评为市学科带头人。
她工作一贯勤勤恳恳,无私奉献,有强烈的责任感。93年她休产假期间,所带班交给了一位刚毕业不久的教师。新教师手语不熟,经验不足,学生不适应新老师,和新班主任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绪,这个班滑落为学校的“脏乱差”班。
她一心扑在工作和学生身上,对聋生有着一颗慈母之心。聋校学生来自全省各地,刚入学时只有七、八岁。学生年幼自理能力差,她就到学生宿舍帮他们整理衣被,把他们换下的脏衣脏鞋和床单被套带回家洗干净、缝补好。学生病了,她就带着去医院看病、打针。在她的抽屉里,学生的病历也像作业本似的有厚厚的一叠。姜玲同学智力不好,而且性格孤僻,一直不适应住校生活,稍有一点不如意,就哭泣着要找妈妈,甚至吞橡皮,拿小刀划伤自己。xx时刻关注和安抚着她,总把她带在身边。星期天到了,姜玲母亲农忙,不能来接她,xx就把她带回家,帮她洗头、洗澡、剪指甲。丁华同学突发阑尾炎,家长无法即时赶到,xx白天上班,中午去医院送汤送饭,晚上陪护在病床前。五天后家长赶来了,拉着她得手,流下了感激的泪。她任劳任怨,勇挑重担。95年,学校从北京购臵了一套语训设备。学校给xx压担子,让她一定要在聋儿语训方面干出成绩,不愧于学校在省内聋教育龙头学校的称号。而学生家长的强烈期望给她的压力就更不用说了。她是全力以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班上共13位学生,上午主要是教学和集体语训,下午是单训时间。为了保证语训质量,她规定每位学生每天至少有20~30分钟的面对面单独训练时间。20分钟虽然不算多,但13位学生加起来就是4个多小时。这4个多小时里,她是没有休息的,不停地带读,演示口型,展示发音部位,纠正学生发音。每天下来,她都是声音嘶哑,咽喉肿痛,超负荷的工作使她疲惫不堪,但她毫无怨言。
为帮助学生学会发音,发准音,她总是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以及气流的大小;常常把孩子脏兮兮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脸上、鼻旁、脖子上,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在学习舌根音时,她甚至让孩子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臵。工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训练,她教的学生有的能和健全人正常对话,有的可通过看话进行口语交流。她带的班是学校的语言训练模范班,经常接待外省、地、市、县聋校教师听课。
她不但重视对聋儿的智育,更重视思想教育,培养聋生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她鼓励孩子正视自身的生理缺陷,自尊、自强、自信,要做身残志坚,残而不废,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在xx的精心培育下,孩子们健康成长。她班上许多同学都树立了和正常人一样上大学的理想和目标;有的学生评为市级三好学生、文明学生;有的学生在 市中学生运动会、省残疾人运动会上拿奖。班上也赢得了一张张奖状,一块块奖牌,整个班的学生都呈现出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被评为校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她虚心好学,积极上进,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本科的学历进修,勤奋钻研特教知识和前沿理论,并理论联系实践,进行课题研究。她先后担任了校“聋儿语言康复训练”、“提高聋生语言表达能力”、“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教育”等课题研究。
参加工作十四年,她一直坚守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为了那一个个残疾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她无私地付出,倾情地投入,用爱唤醒心灵,用知识启迪智慧,用人格影响人格。
十四载的教育教学生涯,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虽艰难但却充实而无悔。十四年来,她把慈母般的爱播撒给了最需要关怀的残疾孩子,也把最浪漫的青春年华无私地献给了特教事业。无数个清晨,她早早地来到学校,无数个夜晚,她带着欣慰与疲惫回家。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为了家长们沉甸甸的信任和嘱托,她竭尽所能给予学生最真实可感的爱与呵护。学生张光辉,因患有先天小儿麻痹症而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常常把鞋穿得走样,夏天还好,到了冬天,棉鞋总是被水浸湿,小脚因此冻得冰凉。见此情形,赵丽锋老师又为他买来一双棉鞋,每天晚上,都用热水给他泡洗双脚,并把湿着的鞋子放在炉子上为其烘干。冬天宿舍冷,她给每个学生找来空的输液瓶冲上热水暖脚。学生过生日,她煮了鸡蛋买来牛奶送上祝福……她用点点滴滴的爱让那些远离父母的孩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并使学生从心底爱上了这位年轻 的妈妈。
她爱学生,爱得毫无保留。为了让学生杨帆和王梦琪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参加许昌市的演讲比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每天下午放学后她都带学生练习到很晚,然后再把王梦琪送回家,她一边骑车一边帮助王梦琪熟悉诗歌;她想方设法为学生找来演出服,为他们洗净烫平。辛勤的付出换来了成功的喜悦。王梦琪、杨帆动情的朗诵赢得了台下一次次热烈的掌声,摘取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她爱学生,她倾其所有交给学生丰富的文化知识,她更是竭尽所能带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当阳光大课间活动开展起来,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她都会带着学生学跳大绳,这对正常的孩子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盲生因为看不到绳子摆动,开始时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跳,更把握不好跳跃的节奏,她就一遍又一遍地喊口号,讲解示范,30分钟的课间活动,她不停地摇着绳子,喊着口号,胳膊酸了,嗓子哑了,但每每看到学生有了点滴进步,她还是会跑到学生身边送上掌声或鼓励的拥抱。她坚持不懈地付出让学生动了起来,笑了起来,健壮了起来。
十四载悠悠岁月,她用爱书写着对生命和特教事业的感恩。在冬天晴朗的天气,她一次次带领学生把被褥抱到晾衣场晾晒,想让太阳光杀死病菌,更希望孩子们能吮吸着太阳的味道进入甜美的梦乡;(给簿本、铅笔等)
教学中,她手把手教学生摸读写字,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她利用一切渠道积极搜集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拓展盲生视野,弥补学生因视力残疾导致接收信息的贫乏;她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获得 心灵的愉悦;她认真批改作业,每天都要花去大量时间,来阅读那密密麻麻的盲文凸点,每次改完作业,都是眼花缭乱,脖子酸痛;她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补习辅导,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补偿和提高。因为盲班一直坚持复式教学,为了让每一个坐在自己教室的学生都能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她不断探索,尝试动静结合,讲练结合,常常放下一册书又拿起另一册,每节课她都没有一分钟的停歇,顾不上喝一口水。每次考试,盲生都要用很长的时间誊写盲文试卷,常常两节课抄下来手臂酸疼,看着学生不住地甩着胳膊,赵老师于心不忍,她一个人利用下班休息时间为学生抄写盲文试卷,每抄完一份,她的胳膊都是酸疼酸疼的,但她都坚持了下来,只为学生能有更充沛的精力,更加轻松地完成考试。每一个学期,赵老师都完成了两个到三个的语文教学任务,从来都是一丝不苟,毫无怨言。
十四载青春岁月,赵老师把自己的青春和激情,梦想和追求写在了那些可怜又可爱的残疾孩子生命的培育之中,虽默默无闻但兢兢业业,她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进入特殊教育学校以来,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及一线教师岗位,由于特校的客观原因,在校教师的周课程量都满负荷,就雷小军老师而言,周课数最多的达到33节/周。虽工作量超负荷,但雷小军老师没有埋天怨地,而是发挥专业教师带头作用——无私奉献,爱岗敬业,钻研业务,攻克难题------。在雷小军的努力下,很多残障儿童走出了生命的低谷,过上了正常人一样的生活,雷小军自己也获得了省首批特殊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年轻的雷小军,以自己对残障儿童 无私的关心爱护,谱写了一曲忠诚党的特教事业的奉献之歌;优秀的雷小军以自己的执着追求,在青春的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忠实的脚印。
带着四年特殊师范学习的收获,带着满腹学问走进了新余市特殊教育学校。在新余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十几年里,雷小军把满腔的爱心都奉献给了学生,并赢得了师生们的信赖。
在游刃有余地施教之时,雷小军依然不忘加强自我学习。他意识到,当今社会信息瞬间万变,一名教师不学习就难以教会学生适应社会,自己也无从立足于教育。为此,他刻苦钻研教材教法,认真翻阅有关特殊教育书籍,并写出了数万字的教学心得和十多篇教学论文:如《》杂志上发表。
尽管在读书时心中正预想了特殊教育的种种困难,作好了对付种种困难的准备,可当他走上讲台,真真切切地面对那此弱智儿童的时候,雷小军才发现这工作远比开始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由于身体原因和家庭经济条件的局限,大多数聋哑孩子在入学前接受的教育往往是零。基本上所有的孩子在入学时都不会写名字,甚至不知道1+1=2,不会数十以内的数字。要想使这样的孩子像普通孩子一样学习,那需要老师付出比一般教学要多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心血。
除了在学习上教给学生知识,雷小军还随时随地注意培养残障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像他班有一位全校出了名的调皮“鬼”名叫,他上课无纪律,下课无组织。管他高兴不高兴,总是乘人不注意背后打人一拳或一掌,或把水故意倒到别人的被子里,说人家尿床了等等。对于这样的学生,雷老 师他并没恼怒和惩罚,而是诲人不倦、谆谆教导,立个长远计划专门对他进行教导——首先纠正他生活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如随地吐痰、扔纸屑,不叠被子等,然后抓住他的特长进行一些“不公平”的竞赛,多让他体验成功的感受,增强自信心。最后慢慢引入学习,多拣一些他会做的题让他演板,使他在“大众场合”体现“能耐”,找回自豪,消除自卑……就这样在雷老师一点一滴地引导下,邓健根他改邪归正了,成绩猛越到前列,成了班上的三好学生。
熟悉特教的人都说,选择了特教,就等于选择了给学生喂饭,替学生洗衣服,帮学生擦鼻涕……对此,雷小军毫无怨言,总是细心地做着这些事。
还有一次,他值班时,闻到一个弱智孩子身上带有异味,就带着这孩子去洗澡,可一脱裤子才发现满裤衩屎。这时他没有扔下不管,而是慢慢地把衣裤脱下一边抚慰,一边帮孩子擦洗全身,擦着擦着这孩子情不自禁地喊着:“妈妈,妈妈。” 这纯真的童声,喊出了老师们多少的辛酸苦辣,也只有雷老师他自己知道。
还如常结对帮扶一些特困学生、上门看望生病在家的学生、家访一些特困学生家庭等,特别是在校照顾学生的一些生活琐事数不胜数,用“父母”一词决不为过。
特殊教育往往与奉献、清贫划等号,要弘扬“春蚕精神”、“红烛精神”。当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注定要有一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而雷老师就是带着这种精神,从全方位的角度审视着自己,以高尚的情操感召学生,以和谐的环境陶冶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哺育学生,以满腔的热忱关爱学生,“捧着一 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甘当“红烛”,乐为人梯。我们可以套用一句歌词“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雷小军老师正是这样,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把爱散播给了他的每一个学生,在他们的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把他们的生活道路照耀得越来越宽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看着班级墙上贴满的一张张奖状时;当拿着一本本精致耀眼的荣誉证书时,张学红老师感受到了奋斗中的成功和喜悦,她常说,干特殊教育这行,靠的就是“爱心、耐心、加恒心”,有了爱心才有花的种子,有了耐心种子才会发芽,有了恒心,才能开出七彩的花朵,愿特殊教育这块芳草地里开出艳丽的奇葩。
成绩是过去的,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未来,所面临的是新的起点和新的挑战。近观眼前满目春,放眼远处春更浓。虽然没有桃李满天下的收获,但是面对这些弱势群体,“别人站得远,我们就走近,距离便会缩短;别人若冷漠,我们待以热情,就会逐渐热络。唯有主动付出,才有丰盈的果实得以收获。”“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世间任何事,只要你倾注全部热情,用心去做,总会有最丰厚的回报。这是在她心中对特殊教育事业始终不变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第三篇:优秀特教教师先进事迹
优秀特教教师先进事迹
老师是特教学校的一名青年教师,中共党员。1986年南师毕业,她自愿申请来到市特教学校,当了一名特教老师。她担任了18年的班主任、语文教学和聋儿语言训练工作,辛勤地耕耘在特教战线上。她热爱特教事业,热爱残疾学生,敬业爱岗,严谨治学,精心施教,任劳任怨,勇挑重担,乐于奉献,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师德表现上堪为师生表率。92年评为市优秀青年教师,97年评为市优秀青年教学骨干,99年评为市学科带头人。xx年通过选拔,参加了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的“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并荣获优秀学员称号。xx年评为xx市劳动模范。xx年评为市教委“巾帼建功”先进个人。xx年评为市教育系统抗击“非典”优秀党员。xx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xx年评为xx市“优秀共产党员”。她工作一贯勤勤恳恳,无私奉献,有强烈的责任感。93年她休产假期间,所带班交给了一位刚毕业不久的教师。新教师手语不熟,经验不足,学生不适应新老师,和新班主任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绪,这个班滑落为学校的“脏乱差”班。产假期满,上班的第一天,老校长拉着她的手说:“你来了就好!这个班已经乱得不成样了。你的孩子小,学校也不缺老师,本该照顾你的,可这个班恐怕只有你能管住了。”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她耐心地找学生谈心,细心地辅导学习,繁杂琐碎的班级事物使她无法抽空回家给孩子喂奶,顽皮的学生让她无法按时下班。多少次安顿好住校生,她踏着暮色匆匆赶回家,远远地就听见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声,看见母亲抱着嗷嗷待哺的女儿站在窗前期盼着。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月,她感觉对女儿,对自己和母亲都是一种身心折磨。爱的天平上,一边是襁褓中的女儿,一边是正处在思想转变关键时期的24位学生,真是难以取舍。最后,她还是狠下了心,给当时只有五个月大的女儿断了乳,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她带的班不但扭转了班风,而且进步很快,被评为校先进班级。而女儿却与她越来越疏远,饿了找奶奶,困了找奶奶,连晚上睡觉也一定要躺在奶奶身边。同在一个屋檐下,她这个做母亲的却像是一个陌生的阿姨,有时想抱抱女儿,女儿也不肯让她碰一下。她一心扑在工作和学生身上,对聋生有着一颗慈母之心。聋校学生来自全省各地,刚入学时只有七、八岁。学生年幼自理能力差,她就到学生宿舍帮他们整理衣被,把他们换下的脏衣脏鞋和床单被套带回家洗干净、缝补好。学生病了,她就带着去医院看病、打针。在她的抽屉里,学生的病历也像作业本似的有厚厚的一叠。遇上节假日,有住校生不能回家的,她就带上水果、糕点到学校看望学生,和学生开展活动,或把学生接到自己家里。姜玲同学智力不好,而且性格孤僻,一直不适应住校生活,稍有一点不如意,就哭泣着要找妈妈,甚至吞橡皮,拿小刀划伤自己。xx时刻关注和安抚着她,总把她带在身边。星期天到了,姜玲母亲农忙,不能来接她,xx就把她带回家,帮她洗头、洗澡、剪指甲。丁华同学突发阑尾炎,家长无法即时赶到,xx白天上班,中午去医院送汤送饭,晚上陪护在病床前。五天后家长赶来了,拉着她得手,流下了感激的泪。她任劳任怨,勇挑重担。95年,学校从北京购置了一套语训设备。学校给xx压担子,让她一定要在聋儿语训方面干出成绩,不愧于学校在省内聋教育龙头学校的称号。而学生家长的强烈期望给她的压力就更不用说了。她是全力以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班上共13位学生,上午主要是教学和集体语训,下午是单训时间。为了保证语训质量,她规定每位学生每天至少有20~30分钟的面对面单独训练时间。20分钟虽然不算多,但13位学生加起来就是4个多小时。这4个多小时里,她是没有休息的,不停地带读,演示口型,展示发音部位,纠正学生发音。每天下来,她都是声音嘶哑,咽喉肿痛,超负荷的工作使她疲惫不堪,但她毫无怨言。为帮助学生学会发音,发准音,她总是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以及气流的大小;常常把孩子脏兮兮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脸上、鼻旁、脖子上,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在学习舌根音时,她甚至让孩子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工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训练,她教的学生有的能和健全人正常对话,有的可通过看话进行口语交流。她带的班是学校的语言训练模范班,经常接待外省、地、市、县聋校教师听课。
第四篇:特教老师先进事迹
“如果你渴求一滴水,我愿意倾其一片海,如果你要摘一片红叶,我给你整个枫林和云彩„„”简单的歌词,却唱出了**区**学校特殊教育老师**最真切的心声。人生抉择受母亲影响至深
2001年的那个夏天,**做出了她人生的第一个抉择。学习成绩优异的她本可以像身边很多同学一样,接着就读中学然后再考个不错的大学。但她却出乎了家人、朋友的意料,选择了就读**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准备将来做一名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我的母亲也是一名特教老师,她把大半生都倾注在了特殊教育这份事业上。我从小耳濡目染,深受影响。”**她小的时候无人照看,母亲又忙于工作,就常常带着她一起到任教的聋哑学校上课,每天和年龄相仿的聋哑儿童一起玩,她就是那个时候和残疾儿童培养起了深厚的情谊,这也为她今后选择特教事业奠定了感情基础,也正是那个时候,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长大后要做一名像妈妈一样的特教老师。就在所有人都不理解时,母亲的一句话让她坚定了信心——“有些孩子可能再也没有机会选择自己的生活了,你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自己的人生吧”,就这样,**带着母亲的这句话踌躇满志地踏上了自己的漫漫特教路。
2006年,从**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毕业的**,回到了家乡**,从事了一年的特殊教育工作后,听闻**区**学校筹建初期,急需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她毅然丢下两个月大的宝宝,来到了**学校。
他们的成长是我的骄傲
作为学校教培智语文和康复训练的老师,**要对孩子早期行为的矫正做辅助治疗,**告诉记者,教会孩子一个简单的读音就要好久。像正常的孩子一分钟可以学会的东西,他们可能一年都学不会。这些孩子全部都是智力上有缺陷的,有的孩子刚来的时候话都不会说„„ **学校招收的是智障儿童,孩子从年龄到智力发展都各不相同,教学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在普通学校,教学生认字时,老师只需要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上字,带着学生去写、去读就可以了,可对于智障儿童,**要握住他们的手,手把手教他们写,还要不厌其烦一遍一遍的说、写,一句平常的问候语,往往要教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
**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在去年的艺术节上,一位母亲看完了儿子的表演后,激动地哭了,“**他开口说话了,**他会喊妈妈了!”原来,**属于中度智力残疾,已经一米八的他虽然看上去和普通孩子没有多大区别,可他却患有天生的语言障碍,听得见声音却不会开口说话。为了实施更好的干预措施,**和几位老师一起研究,为他制定了个人语言康复计划。经过两年多的不断训练和矫治,**渐渐地能从喉咙发出声音了,偶尔也能说出单个字或词语。**会喊妈妈,**知道这是迟早的事,他以后还会说得更多,但那天**突然喊出的一声“妈妈”,还是让她流下了泪水,“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我很欣慰,也很为孩子骄傲,也让我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更加有信心。
我要陪他们走向未来
机械的重复,琐碎的工作,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单调和枯燥。不仅要教孩子们知识,**还要当他们的“妈妈”,帮助孩子们穿衣、洗脸,照顾孩子们吃饭、睡觉、上厕所。
因为这个群体特殊,我们都会耐心地处理突发情况,像父母一样去爱护这些孩子。
2008年3月初,**县一名7岁重度语言障碍的男孩慕名而来,在**的班级试读。孩子基本丧失了自理能力,上厕所都需要按时提醒,即使这样,这名男孩还是会把大小便弄到裤子上。但是**毫无怨言,每次遇到情况都会立刻帮孩子清理干净,她说这就是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的基本责任。而她家里的宝宝这时候才不到四个月,更需要母亲的关爱和照顾,她却说:“我的孩子不光有父母的爱她还有外婆、奶奶,她能得到很多人照顾;而学校多接纳一个孩子就是多解放一个家庭,智障孩子早一天入学就能得到多一点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更需要老师。” 出色的教育教学成绩得到了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赞扬,也使她获得了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市师德先进个人、**市最美教师、**区师德模范、**市特殊教育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选择了特殊教育就选择了艰辛,选择了智障孩子就选择了付出。多年来的教育教学生涯,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虽艰难但却充实而无悔。她把爱播撒给了最需要关怀的残疾儿童,也把最浪漫的青春韶华无私地献给了特教事业,却从不曾为自己的选择后悔,“为了家长们沉甸甸的信任和嘱托,我也要竭尽所能给予学生最真实的爱与呵护,让爱成为他们隐形的翅膀,和他们一起飞翔!”她的眼睛里熠熠生辉。我们相信这种爱会让她在特教的路上更加坚定地前行。
第五篇:优秀老教师先进事迹
优 任怀亮,我校评选的最美老教师。任老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 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出满勤,从不迟到早退,以校以校为家;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他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他知道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他们在观念和习惯上接受健康向上的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完美的人格,无论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还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如果说,学生是花,那么他就是雨,滴滴滋润学生纯洁的心田;如果学生是树,那么他就是太阳,缕缕阳光伴随学生的成长。他是一位教师,他心甘情愿把一生放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辛勤地耕耘,播洒希望的种子,期待收获的明天。“脚踏实地,大胆创新”是他教书育人的座右铭。认真学习新教学大纲,以新思路、新方法来指导工作。认真备课、上课,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他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各种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来教学。
一、锤炼思想、提高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他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才不落人后,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他坚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在三尺讲台上,他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他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作为一名富有经验的老教师,他没有在过去的成绩上停滞不前,他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教学上他认真备课、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他勤于学习,精于业务,乐于奉献。他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搜集最新教育信息,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多年来,他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阅读了大量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写了两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情操,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培养老师与学生感情的基石,“爱心”是转变后进学生,“爱心”使学生良好发展的“灵丹妙药”。
任老师教育学生严而有度;与学生相处真诚以待,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他是值得依赖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长者。他对学生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不偏爱一位好学生,不放弃一位差生,关心每一位同学的健康成长,任老师用一颗朴实的爱心去爱每一位学生。班级中有一些同学学习基础较差,任老师常利用业余时间无偿为他们补课。让每一位同学不仅懂得学习,更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关心人,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任老师三十多年来他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他平时教学卓有成效,有些班级从原来倒数第一、第二,经他执教二、三年后可跃居年级第一、第二。他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积极参加历史教学公开课展示,与同行切磋。他还在本校内积极帮带青年教师,主动与他们磋商教学中的难点,带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多年来,任老师为了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无数的精力和美好的青春。他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教书育人,以忘我拼博的精神激励人,以独特的教学方法带动人,堪称育人的典范,师德的楷模,教学的骨干。
走近任老师,你会发现,他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是脚踏实地、尽职尽责,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每一项工作都是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他不分昼夜地辛勤工作,仔细阅读分析年轻老师的创新课、研究课,帮助年轻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每次听课后,他都会认真评课,帮助授课者找出优缺点,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可以说,每一位年轻教师的成长,都洒有任老师辛勤的汗水。我们期待他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