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教案4
中学生安全法制教育
一、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四、具体措施
1、通过广播、板报等宣传形式,定期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
2.利用班会进行每月一次法律、案件的品评与讨论。
3.及时做好待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建立后进生档案,结成帮教对子,五、教学总结:在学生中进行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学生遵纪守法自觉性,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
第二篇:中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9年级1班 邓定蓉
2017-10-5
一、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三、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五: 教学过程:
1、引言:同学们都有十五,六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我们,。未成年中学生只有自己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才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
2、主要内容:(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 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 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但是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不接受正确教育,很容易出现偏差.(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1
(四)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要学习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依靠法律,必须用法.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毙,不能让坏人为所欲为,这是中小学生预防侵害的必要前提.(五)中小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方法: 1).义正辞严,当场制止.2).处于险境,紧急求援.3).虚张声势,巧妙周旋.4).主动避开,脱离危险.5).诉诸法律,报告公安.6).心明眼亮.记牢特点.7).堂堂正正,不贪不占.8).遵纪守法,消除隐患.3、我们郑重宣誓: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法制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中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六、课后反思: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应自觉遵守校内外纪律和国家法令, 养成学法, 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合格的中小学生.
第三篇:中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凤凰桥初中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过程: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 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指出:“教育孩子们从小学法、守法、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要学习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 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依靠法律,必须用法。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其中有的街道,区县还专门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根据法律规定:“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加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由于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治安和人员活动等情况熟悉,这些组织就会依据法律,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及时妥善地处理解决未成年人受侵害的问题。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群众的眼睛雪亮,智慧丰富,威力无穷,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干部。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 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毙,不能让坏人为所欲为,这是中小学生预防侵害的必要前提。但是,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时,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说:“要想抓住狐狸,就得比狐狸狡猾。”《鸡毛信》中的海娃就是把鸡毛信藏在羊群头羊的尾巴下,躲过日本鬼子的搜查,胜利地完成了送重要情报的任务;小兵张嘎也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招数中,战胜愚蠢的敌人。前不久,某市一小学生一人在家做功课,忽听有人撬家门,立即悄悄拨通了公安局的电话,几分钟后,警察迅速赶来,当场抓住正在撬门企图入室盗窃的坏人。可见,面对身高力大,用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学年普法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学生的法制观念;坚持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以法治教,保障和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目标
1、普及和宣传法律常识,让每名学生不断提高和增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
2、普及和宣传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保护自己。
3、普及和宣传法律常识,彻底铲除学生中违法乱纪行为。
三、具体措施
1、通过广播、板报等宣传形式,定期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
(1)每两周对学生进行一次法制教育。并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条款,在学生中进行普法宣传,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2)并每学期至少聘请校外法制辅导员进行一次法制专题讲座。
(3)每月进行一期板报法制宣传栏目;每学期进行一次法制专刊宣传。
(4)根据临时发生的事情随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通过以上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极大地增强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杜绝违法犯罪行为在校园内的发生。
2.利用班会进行每月一次法律、案件的品评与讨论。在学生中开展“知法、懂法光荣,违法犯罪可耻”的活动。
(1)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
(2)开展“有人向你借钱不还怎么办?”,“有人威胁你怎么办?”等主题班会。
通过学习和讨论使学生的法律意识更强,能够运用法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知法、懂法、用法。
3.组织小分队到社区进行法制宣传和检查,起到宣传法律、打击犯罪的目的。
4.及时做好待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建立后进生档案,结成帮教对子,做好记录,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特别是法制教育,杜绝违法犯罪的发生。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学生中进行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学生遵纪守法自觉性,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
2016学校法制教育计划 具体要求:
一、进一步明确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其作用。
随着社会上违法犯罪惊人的低龄化,法制教育在德育领域中的必要性显得尤为突出,而学生的违法犯罪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发生的原因涉及学生本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学校教育中是否实施科学的法制教育,家庭各成员是否能对其进行积极的正面领导,社会特别是学生所处社区是否能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都决定着学生对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德的遵守状况,而在这些诸多影响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因素中,法制教育所能带来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
通过法制教育,我们可以使学生了解最基本的法律常识,形成初步的法制观念和遵守法律的习惯。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家庭成员与学校同时进行该方面的教育。通过学生,指导他们进行普法宣传,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文明的社会氛围,进行环境教育,所有这 些都必须通过法制教育来实现。
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每一位老师、每一位班主任、辅导员必须充分认识法制教育在学生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扎实有效地展开法制教育,从而有效地限制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二、法制教育对象及教育内容。
学校法制教育的主要对象为在校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教育内容为:中学各学科教材中的法制教育素材;《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的内容中也容纳了很多的教育材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各种法律法规的学习以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如《交通法》、《教师法》。
三、教育步骤及方法。
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必须有精细的计划和严密的实施以及规范的过程管理,并配套齐全的制度予以保障。
1、行为规范教育。
本学期我校法制教育可先从《守则》和《规范》为切入口,通过《守则》和《规范》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要求各个学生能记、会背、能对照、会执行,同时利用电视台、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阵地进行有关学校课间、午间纪律、就餐纪律、放学纪律等各项规定的宣传,让学生懂得守纪是守法的最基础的环节并自觉遵纪守法。
2、法律常识教育。
对学生进行于之密切相关的有关法律常识的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法》、《教师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等。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秘书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和责任,自己 所拥有的权利。
3、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德的养成教育。
通过法律常识的教育,接下来就可以明确地向学生指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知道法律、法规有法律的约束力和强制力,要学会对自己行为的控制。
4、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
要让学生知道各自的含义。自尊是指自己要尊重自己,不许别人侮辱自己,自己也不必向别人卑躬屈膝;自律是指自己要管好自己;自强是指自己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态度。
5、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
辨别是非能力是一个判断对错、合法违法等情况的基本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不接受外来的不良影响,进行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这两种能力都会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必须要通过多方的比较、判断、分析等训练,提高学生该方面的能力
法制教育教案
刑法
(一):范罪的构成
教学目标:1.知道犯罪的构成和什么叫犯罪; 2.知道犯罪的两种形式;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犯罪的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两种犯罪形式中的第二种形式:不作为。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安静的课堂、井然有序的校园,由什么作为保证呢?
2.校门口接送低年级的学生家长,都在校门口的两侧的什么位臵?为什么要在这个位臵等学生?又是由什么作为保证呢?
3.我校门口的马路上,有横过马路的斑马线,学生为什么要走他呢? 过渡:学校的规章制度,保证了学校的井然的秩序;国家的法律法规,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法律的作用这么大,我们要多学习一些法律,学法才能知法,懂法,才能很好的遵守法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宪法中的刑法。
二、学习:刑法
(一)、犯罪的构成
指行为人的某种行为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一个行为构成犯罪,必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犯罪客体
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被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2.犯罪的客观方面 指犯罪行为的客观外在表现 犯罪行为包括两种基本形式:
(1)作为:用积极行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2)不作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并且具有履行这种义务的能力,而有意识的不实施该种行为,从而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
例如:不作为,就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 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不作为违反的是刑法的命令性规范,即当为而不为。比如,负有扶养义务的行为人对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而情节恶劣的,就是一种典型的不作为。从犯罪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刑法中的由不作为的行为形式实现的犯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刑法明文规定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在刑法上被称为纯正(真正)不作为犯,如遗弃罪等;一种是既可以由作为实现,也可以由不作为实现的犯罪,在刑法上被称为不纯正(真正)不作为犯,如故意杀人罪、决水罪等。3.犯罪主体
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是主体:
(1)必须是实施犯罪的人。(自然人或法人,但主要是自然人)(2)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年龄规定: a.未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只对杀人、放火、重大抢劫、惯偷、投毒等严重犯罪行为负责。
c.已满16周岁,对一切犯罪行为均负刑事责任
d.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应从轻或减轻处罚。(3)行为人必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a.精神病人
b.又聋又哑的人:应负但应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c.醉酒的人:应负刑事责任 4.犯罪的主观方面
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以及所引起的结果的心理状态。通常指两种:一种是故意;一种是过失。
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而构成的犯罪。希望发生叫直接故意; 放任发生叫间接故意。
例如:直接故意犯罪,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故意犯罪,如某甲想杀死某乙,用刀刺向某乙的心口,某甲明知这种行为必然导致某乙死亡,但某甲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某甲的这种行为就是直接故意杀人罪。
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行为发生。如某甲欲毒杀其妻某乙,在其饭碗中投毒,某甲明知其妻在吃饭时可能会喂孩子吃饭而毒死孩子,但某甲毒杀其妻心切,放任可能毒死其孩子的结果发生。对于某乙,某甲是直接故意犯罪,而对于孩子,某甲则是间接故意犯罪。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都是故意犯罪,都将受到刑法的严厉处罚。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危害结果。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认定为犯罪。
例如:所谓过失的共同实行犯,是指二人以上的过失实行行为共同构成过失犯罪的情况。比如甲乙二人共同从楼顶将物体推下,疏忽而致路人 被砸死。甲乙二人高楼推物之行为,皆出于疏忽大意的共同过失,且造成了路人的死亡。这就属于过失的共同实行犯之情况。意外事件:
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既不是故意,也不是过失,而是由不可预见或不可抗拒的原因引起的,刑法上称是意外事件。
三、讨论交流
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对照学过的条文进行分析。
四、总结:1.你学到了什么?2.今后怎么做?
第四篇:中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中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二、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三: 教学过程:
同学们都有十五,六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 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 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案例: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讨论)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四)学会断案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五)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基本方法:1.义正辞严,当场制止.2.处于险境,紧急求援.3.虚张声势,巧妙周旋.4.主动避开,脱离危险.5.诉诸法律,报告公安.6.心明眼亮.记牢特点.7.堂堂正正,不贪不占.8.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第五篇:中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2、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3、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教学要求:
知识方面:了解有关知识;明确危害安全的行为。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
觉悟方面:认识安全的必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的责任感。教学重点:危害安全的行为,及自救措施。教学方法:导、读、议、评相结合。教学媒体:多媒体。课
时:一课时。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生阅读,分析归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小结
教学过程:
分明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了解学生中不遵守交通规则和不注意人身安全的事例。
自由发言。列举学生中不遵守交通规则和不注意人身安全的事例。
总结,并对同学的日常行为提出要求。
二、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1、当前,在中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他们中有人被敲诈,有人被欺负,甚至有人被杀害,此类案件比比皆是,甚至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对我们中学生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非常重要。
2、“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例
一、据《报刊文摘》报道:四川某学校的低年级学生张某,从入校常受到高年级一男生的敲诈,他自己不敢花零用钱,省下的零用钱“奉献”了哪位“大哥哥”。有一天,该学生被逼急后,偷了同班同学的随身听,被老师查出后,才说出了偷窃的原因,此案令人震惊。
例
二、据《羊城晚报》报道,广州某中学生,由于上网吧,在网吧里结实了一位社
会青年,该青年常以向家长、向老师通报他上网吧为由,向该中学生勒索香烟、钱等。后来有一次发展到在路上争吵,该生被社会青年动手毒打,幸好被“110”巡警发现,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开始了立案侦查。有少数学生被欺负,一直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而是请社会青年来“摆平”,终于酿成了流氓斗殴,给学校、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一、要学法、守法、懂法、用法。第二,要有及时报告的意识。特别是个子矮小,体力单薄的学生遇欺时,要及时报告家长、老师,请求其出面解决。
第三、要有机警的报警意识,即遇危急时临危不惧,寻找脱身之遇,求助于警方帮助。
第四、要谨慎交友。
三、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9分56秒,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有24.24万人死亡,重伤16万,轻伤36万。
2004年2月15日中午11时20分,吉林省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特大火灾,造成54人死亡,70人受伤。
2005年6月10日12时20分,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华南宾馆发生火灾,至15时30分大火被扑灭,造成31人死亡,23人轻伤,3人重伤。
2005年6月10日下午,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宁安市沙兰镇遭受百年不遇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沙兰镇小学被冲,死亡人数109人,其中学生105人。
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报道,有多少人无故的丧命于这些自然的或人为的灾害!我们不能说只要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就万无一失,一点危险都没有,但是起码能够将危害减少的最低限度。
(一)地震
地震,群灾之首。强烈的破坏性地震瞬间将房屋、桥梁、水坝等建筑物摧毁,直接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还会诱发水灾、火灾、海啸、有毒物质及放射性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
前兆:强烈地震发生前,人们常可观察到一些自然界的反常现象,这就是地震前兆。比如,地声、地光、井水异常(水突然变浑或突升突降),一些动物比人类敏感,如猫狗发疯般的乱咬狂叫,老鼠成群结队的搬家,鸡到处飞,猪、羊等大牲畜乱跑乱窜等等。发生地震时:
(1)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大约只有12秒钟,如果你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你住的是楼房,跑已经来不及了,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厨房,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柜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3)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震后: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二)火灾
水火无情,人所共知。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说,近5年来,全世界平均每年有2070多万人在大火中丧生,受伤的就更难以计数了。在面对大火肆虐的危急时刻,必须坚持“三要”、“三救”、“三不”的原则,才能够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1.“三要”
(1)“要”熟悉自己住所的环境
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做到对住所的楼梯、通道、大门、紧急疏散出口等了如指掌,对有没有平台、天窗、临时避难层(间)胸中有数。
(2)“要”遇事保持沉着冷静
面对熊熊大火,只有保持沉着和冷静,才能采取迅速果断的措施,保护自身和别人的安全。有的人因为乱了方寸,出现错误的行动,结果延误了逃生的宝贵时间。例如,只知道推门,而不会用力去拉门;错把墙壁当作门,用力猛敲;甚至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跳楼„„在开门之前要先摸摸门,如果门发热或烟雾已从门缝中渗透进来,就不能开门,准备走第二条路线。即使门不热,也只能小心地打开一点点并迅速通过,随后立即把门重新关上。因为门大开时会跑进氧气,这样一来,即使是快要闷熄的火也会骤然燃烧起来。
(3)“要”警惕烟毒的侵害
在火灾中,最大的“杀手”并非大火本身,而是在焚烧时所产生的大量有毒烟雾,其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另外还有氰化氢、氯化氢、二氧化硫等。消防专家的研究表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为1%时,人呼吸数次后就会昏迷过去,一二分钟便可引起死亡。专家建议,用湿毛巾将鼻子和嘴捂住,尽快地撤离火场。如果火势过大过猛烈,出口通道被浓烟堵住,且没有其他路线可走,可用湿棉被做掩护,贴近地面的“安全带”,匍匐通过浓烟密布的走廊和房间。绝对不能以身体站直的姿势去跑。因为冷热空气是对流的,有毒烟气飘浮在房屋空间的上部,而贴近地面的地方会跑进一些新鲜空气供人呼吸。站着跑很有可能无法呼吸,窒息而死。如果自己的衣裤着火,应该脱掉,或在地上打滚,将火弄灭。若有人惊惶而逃时衣裤带火,应将其按倒在地打滚,直至火熄。
2.“三救”
(1)选择逃生通道自“救”
发生火灾时,利用烟气不浓或大火尚未烧着的楼梯、疏散通道、敞开式楼梯逃生,是最理想的选择。如果能顺利到达失火楼层以下,就算基本脱险了。
(2)结绳下滑“自救”
在遇上过道或楼梯已经被大火或有毒烟雾封锁后,该怎么办呢?应该及时利用绳子(或者把窗帘、床单撕扯成较粗的长条结成的长带子),将其一端牢牢地系在自来水管或暖气管等能负载体重的物体上,另一端从窗口下垂至地面或较低楼层的阳台处等。然后自己沿着绳子下滑,逃离火场。
(3)向外界求“救”
倘若自己被大火封锁在楼内,一切逃生之路都已切断,那就得暂时退到房内,关闭通向火区的门窗。呆在房间里,并不是消极地坐以待毙。可向门窗浇水,以减缓火势的蔓延;与此同时,通过窗口向下面呼喊、招手、打亮手电筒、抛掷物品等,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消防队员的救援。总之,不要因冲动而做出不利于逃生的事。
3.“三不”
(1)“不”乘普通电梯
发现火灾后,人们为了阻止大火沿着电气线路蔓延开来,都会拉闸停电。有时候,大火会将电线烧断。如果乘坐普通电梯逃生,遇上停电可就麻烦了,既上不去,又下不来,无异于将自己困在“囚笼”里(2)??“不”轻易跳楼
?跳楼求生的风险极大,弄不好往往不是死就是伤,不可轻取。即使在万般无奈之际出此下策,也要讲究方法。首先,应该向楼下抛掷棉被或床垫,以便身体着落时不直接与硬的水泥或者石头路面相撞,减少受伤的可能性;然后双手抓住窗沿,身体下垂,双脚落地跳下,缩小与地面的落差。(3)“不”贪恋财物
火灾来势极快,10分钟后便可进入猛烈的阶段。因此,消防专家警告,遇上火灾时,必须迅速疏散逃生,千万别为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而浪费时间,因为任何珍宝都比不上生命更为珍贵。更不要在已经逃离火场后,为了财物而重返火口,到头来只能是人财两空,自取灭亡。
(三)雷电
夏天来临,经常会有雷雨大风,应该预防雷电袭击。
1.在空旷田野上,不要使自己成为尖端,也就是说,要尽量降低自身高度,不应该把铁锹、锄头、高尔夫球棍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高过头顶。
2.在市郊地区,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也可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
3.在稠密树林中,最好找一块林中空地,双脚并拢蹲下;在大树下躲雷雨是极不安全的。此外,不要在高楼烟囱下、地势高的山丘处停留,以防不测。4.在山间旅游,如路遇山洞也可进入避雷。
5.打雷时,最好不要到湖泊、江河,海滩等处钓鱼和划船,也不要去游泳。6.打雷时,在平坦的开阔地带,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或开拖拉机。.打雷时,在室内相对比较安全,但要紧闭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雷和球形闪电侵入。
(四)洪水
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发生了洪水,如何自救呢?
l.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5.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四、青少年要不断增强维护安全的责任感
1、树立安全意识。
2、努力学习、练好本领。
安全教育教案
(二)【教学时间】:2011年12月13日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演示法
【教学目标】:
1、通过交通安全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掌握有关的交通安全知识,认清学习目的,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2、以“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指导方针,切实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确保学生安全
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生命的意义,在自我体验中发挥潜能,丰富自我生命,提升生命意义。进而教育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激扬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4、为加强对学生法制与交通安全的教育与管理,使学生增加法制观念,做到这法、知法、守未能确保身心健康,平安完成学业,5、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 教学重点 】: 让学生知道各种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知道有关交通常识,懂得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让学生了解交通事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文明交通、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
【 教学难点 】:
1、加强交通法规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
2、组织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增强遵守交规的意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要求】: 知识方面:了解有关知识;明确交通安全不安全的行为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
觉悟方面:认识交通安全隐患存在的必要性,树立自我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过程】:讲解交通安全事故案例
一、导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树立交通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交通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为了贯彻落实公安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职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继续进一步搞好我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减少交通违章,杜绝交通事故。让学生了解交通活动中必备的安全知识,懂得安全的重要,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达给周围的人们
二、交通法规法律条文,见教材《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交通安全读本》
法规篇:
1、道路、交通
2、交通安全
3、交通法规
4、道路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
5、看图识标志
常识篇:
1、行人为什么要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
2、行人横过马路为什么要走人行横道?
3、没有划设人行横道的马路应该注意哪些?
4、为什么不能翻越护栏?
5、为什么不准扒车、追车、强行拦车?
6、为什么走路时不能看书或做其它活动?
7、骑自行车应该注意什么?
8、乘汽车时要注意什么?
9、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办? 警示篇:
1、骑自行车违反交通法规
2、行走时违反交通法规
3、铁路或铁路口违反交通法规
4、交通安全教育卡
引入案例——《车祸是学生意外伤害的第一杀手》《和孩子一起安全上路》《车祸重伤孤儿,企盼事故救助基金》
2001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由上一年的83853人上升到105930人,交通事故起数由上一年年616971起上升754919起,受伤人数由上一年的418721人上升到546485人,经济损失由上一年的2668903994元上升到3087872586元,万车死亡率由上一年的15.60下降到15.46,10万人口死亡率由上一年的7.27上升到8.51 2002年死亡人数再次突破10万大关,达到109381人,事故起数773137起,受伤人数562074人,经济损失3324381078元,万车死亡率13.71,10万人口死亡率8.79
2003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死亡人数又一次突破10万大关,达到104372人,伤494174人。在机动车和驾驶员增长的情况下,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均比2002年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下13.7%、4.6%、12.1%,实在难得可贵。如果仅以每一位死者直系亲属3人计,一年中有30万个家庭遭到家破人亡的灭顶之灾;如果以10位亲属计,死者牵连到的亲属约100万人。10万个鲜活生命葬于滚滚车轮之下,碾下车轮的有多少个撕心裂肺的人间惨剧。
2004年,全国因交通事故造成10.7万人死亡,其中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和中学生分别为2880、2656和1767人,共有7303名少年儿童被道路交通事故夺去了生命。2005年全国交通事故平均每小时死亡11人,这其中至少有一名是少年儿童,这年全国因交通事故造成中小学生死亡4423人,占总数的4.4%,其中,中学生死亡1767人、伤10098人,小学生死亡2656人、伤10819人。2006年全国交通事故造成二万多名12岁以下的儿童死伤。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这些黑色的统计数字让人触目惊心,交通意外伤害已成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第一杀手!!生命之花,瞬间凋落,警钟在耳,声声锥心。
老师提问:当你看到这些数据时,有什么感受?
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说出感受
三、观看图片
因车祸失去孩子而悲痛欲绝的母亲
一位母亲在呼唤因车祸受伤未醒的孩子
交通安全知识
一名交警正在向小学生们介绍如何识别机动车假牌
老师提问:当你看到这两张图片时,请问你是什么感受?
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说出感受
四、观看小品——《爸妈,对不起》
情景一:一个孩子要出去上学,他的爸妈一个劲的叮嘱,路在一定要小心……,他却一个劲地说爸妈罗嗦
情景二:一次来学校,他因在路在耽搁了一些时间,快迟到了,在横过学校门口的的马路时,他因心急,不走人行横道,想快速地跑向对面,就在这时,悲剧上演了,就在他横冲时,一辆车直接撞上了他,他倒在了血泊里。
情景三:因医院抢救他保住了生命,可从此他再也站不起来了,生活也不能自理。他看着为他悲痛伤心的爸爸妈妈,留下了深深悔过的泪水。
老师提问:看完小品后,有什么感受?同时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会尽量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
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说出感受
本课小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树立交通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交通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继续进一步搞好我们的交通安全教育,减少交通违章,杜绝交通事故。
五、交通知识问答课堂练习
1、行人在经过人行横道时,怎样走才最安全?()
a、一直向右看 b、一直向左看
c、先向左看,再向右看、行人在没有交通信号灯和人行横道的路口应如何通过?()
a、跑步快速通过 b、示意机动车让行后直行通过
c、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 3、黄灯持续闪烁时表示()
a、有危险,车辆、行人不准通过
b、车辆、行人须注意观望,确认安全后通过
c、车辆、行人可以优先通过、当路口信号灯为红灯和黄灯同时亮时,它表示的是什么含义?()
a、即将变为绿灯,做好起步准备
b、清理路口,不准通行
c、道路通畅,快速通过、机动车行驶时,除驾驶人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外,同车还有哪些人要使用安全带?()
a、前排乘车人 b、后排乘车人 c、全部乘车人
六、课后作业、当你需要乘坐出租车时,你可以()
a、站在机动车道上拦乘 b、站在路口拦乘
c、站在人行道上拦乘
2、当机动车停在机动车道上时,你应当怎样上下车?()
a、从机动车左侧下车 b、从机动车右侧上下车
c、只要不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左右侧上下车都可以
3、小红在等候乘坐公共汽车时,应该站在(),依次排队
a.机动车道上 b.站台或指定位置
c.非机动车道上 d.人行道上
4、小杨每天都经过铁路道口,他在经过铁路道口时应该()a.快速跨越铁轨 b.进入到口,观察后通过
c.一停,二看,三通过
d.在 栏杆放下时抢先通过
5、明明在晚自习课后骑自行车回家途中,迎面遇到一辆驶来的汽车,灯光非常耀眼,为了安全明明应该()
a.用手遮挡风光 b.闭目缓慢形式
c.下车靠边避让 d.迎着灯光行驶
七、应采取的措施
1、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2、知道交通安全有些行为是不安全的
3、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择业观
4、培养青少年自我防范交通安全意识
5、一旦不安全的事情发生了,知道应该如何去处理 总结:
通过此次安全教育,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示,了解生命的可贵,掌握有关的交通安全知识,正确面对自己所碰到的困难,选择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正确的认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 年6 月28 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 年11 月1 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二、主要内容: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 类6 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带管制道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 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 名13 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 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例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 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 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 起。这8 个人也都是从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小结: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小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将来我们才能成为一名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
青少年自我保护二十招
一:知识技能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情感教育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结合上节课相关内容,到当地派出所、法院少年法庭或少年犯管教所作一次社会调查。调查内容:近年来当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司法机关在保护未成年人(包括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不足。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中学生有些什么希望,中学生应怎样配合司法保护。
(二)把收集材料,在班上进行交流.(三)教授青少年自我保护二十招 第1 招警惕“黄狼”入室 健康第一,高尚情趣。抗拒诱惑,抵制黄毒 第2 招 学会独处 独自在家,不必害怕,管好自己,安全潇洒 第3 招现代居室内的安全现代居室,空间有限,安全规则,牢记心间 第4 招 不要轻易“打”“听” 要打电话,先问费用,量入为出,全家安宁 第5 招 正确对待宠物 宠物可爱,不可迷恋,狂犬病毒,预防在前 第6 招 预防20 世纪“新瘟疫” 艾滋病毒,可以预防,洁身自爱,永保健康第7 招 餐桌上,噎着怎么办 食物噎住,压腹咳出,细嚼慢咽,麻烦免除 第8 招求助“快速突击队” 紧急危险,求助莫慢,快拨110,转危为安 第9 招 久戴耳机有害无益 保护听力,少用耳机,音量适度,轻松惬意第10 招 “电老虎”屁股摸不得电是老虎,不可糊涂,预防触电,请教父母 第11 招 火里逃生 防火须知,勿当儿戏,火警电话,不可忘记 第12 招未成年少女自护 少女合群,防止无助,冷静机智,勇敢自护 第13 招学会使用家电产品 家电便利,用前学习,合理使用,遵循规律。第14 招 电脑与自护 电脑神奇,积极学习,你是主人,莫做奴隶。第15 招 招谨防铅中毒 铅会毒人,慎选器皿,装修防铅,处处小心。第16 招把好你的“健康之门” 爱牙护牙,防止龋齿,断牙可植,就医及时。第17 招 注意厨房中的安全 厨房学艺,细心有序,边学边做,安全第一。第18 招 安全使用煤气 煤气危险,用毕即关,注意通风,防患未然。第19 招 不做小烟民吸烟成瘾,疾病缠身,健康自尊,不做烟民。第20 招 面对校园暴力 不卑不亢,自卫适当;对症下药,人人舒畅。第21 招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学法懂法,依法行动;合法权益,应当力争。第22 招 守护好你的“司令部” 保护大脑,谨慎用药,精神卫生,至关重要
法制教育教案——案例分析及讨论
教学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教学过程:
一、导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案例: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案例: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 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 21 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 元礼金。小陈13 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 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案例: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1996 年月11 月3 日,在骑车回校途中,不慎将8 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 1000 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四)学会断案 例1.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答案:违法案例2.未成年人被判缓刑 学校能否拒绝入学? 16 周岁的小华是某中专学校的学生,去年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学校在得知小华涉嫌盗窃罪的通知后,作出了开除小华学籍的决定。法院对小华盗窃一案开庭审理后,认定小华犯了盗窃罪,但因他犯罪时不满18 周岁,所以法院予以从轻处罚,判处小华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宣判后,小华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学校,要求继续读书。不料,学校却拿出一份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声称学校与小华已不存在任何关系。你认为学校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不正确
预防青少年犯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特别是对“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教学过程: 出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第一组:文字资料:“弱智儿遭虐待死亡”(见扩展资料)图片:“三缺一,凑个手” 第二组:图文资料“老师打学生耳光” 图片:地摊“游戏”莫伸向孩子等学生分析,老师归纳,说明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造成的身心伤害。学生分组讨论: 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如何才能有效制止这些现象?(10 分钟)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补充。包括如下内容: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等;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而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如果要制止这些现象,必须通过立法,用法律防止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板书)
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案例分析:他们竟向同学连捅70 多刀(见扩展资料)学生分析:和大家一样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凶残?分析方向:社会的不良影响;自身的抵抗力弱,法律意识淡薄。浙江省少管所调查表明,大部分因杀人而进少管所的少年犯的业余爱好是看武打录像、武侠小说和玩电子游戏,最羡慕的人就是武艺高强的武侠英雄。他们认为,打架时动刀子让对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现。而许多犯偷盗罪的少年犯最向往的则是做一个有钱人。一位少年犯说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社会上一些人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样相比,他觉得自己仍很寒酸,于是便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据公安部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年份 犯罪比例 以1987 年为100 备注 1987 年 1991 年 1997 年 13.6/万 21.9/万 30/万 100% 161% 220%1 另: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绝对值增加,近几年每年查获 15 万。比 1986 年增加 1 倍不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现年龄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这方面来说,也必须加强立法制教育,约束青少年行为。
张轶男律师
http://www.xiexiebang.com/zhangyinan/
Vg3YoM1eUG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