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提问中架起“启发”的桥梁-----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为例探究如何让“启发”在课堂上生效
从提问中架起“启发”的桥梁
-----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为例探究如何让“启发”在课堂上生效
“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在目前的小学教学中用得最普遍的就是讲授式教学方法,小学的学生自制能力较差,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主要依赖于老师的监督学习,所以比较容易接受的就是老师的讲授,对老师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也是甘之如饴。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所阻碍,于是针对这一问题就有了“启发式教学”这一思想的广泛运用。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启发”,说得普通点就是注重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它的最终目的就落脚到学生这一主角上。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实的教学中要根据各个年级的学生的认识规律,制定好教学任务以及设计好教学过程,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从问题开始的,学习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这一层面来说,从教师提问到学生会问,是体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该从问题入手,从问题中了解启发式教学的妙用。在问题的设置中我们哟注意以下几点: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仍需要形象思维的支持。在创设问题环境时,除了让学生运用联想的能力,我们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提问,联系学生目前能感知的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讲《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一课时,学生对题目不好理解,我们就从“生命桥”这一概念入手,学生见过普通的桥,对桥的功能也有所了解,它连接着河的两岸,那么我们就引导他们“生命桥”连接的会是什么呢?他们很容易就想得到是连接生命的桥,这样就引出了文章的主人公。
二、问题要具有趣味性,步步设疑。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同时学习动机越高, 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越好。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造有趣的问题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并以好奇心为动力, 推动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是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为例,我们在讲授小钱和台湾青年之间的爱时,我们可以设置这几个问题:生命桥连接的是谁的生命?它是怎么连接上的,也是用钢筋和混泥土吗?那又是谁建的这座桥呢?围绕着“桥”,我们设置的这几个问题,充分激起学生探究这个故事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发挥着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三、启发诱导,步步深入。这就要求教师所提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从简单浅显的问题入手,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慢慢深入到所要理解的文章内核,步步为营,由浅入深。在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一课的主题时,不能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学生不可能说立刻就能知道这是讲的用爱去连接着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肉亲情,我们必须先知道小钱和台湾青年用生命创造的爱的故事,只有了解了这个故事背后的爱,对主题的把握上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四、问题要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能从多样性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从启发性中引发学生的探究与争鸣,并适时的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索。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发散思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就像是我们了解了小钱和台湾青年之间用爱建造的“生命桥”后,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救他生命的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是众说纷纭,但是不管怎么说,它是一直围绕着“爱”这一主题来说的,从开放的答案中我们还是在探究着爱这一主题,同时对学过的故事情节也进行了回顾。
五、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动问问题。启发式教学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问一答,教师问学生答,还是以教师为主角,并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探讨。其实教师的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上,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教会知识本身,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思想的交接是最奇妙的工作。要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就必须创设一个教师和学生和平共处的教学氛围,在那种平等、融洽、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才会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提问,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发现问题,才会真正地投入到自主创新的学习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最后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就基本完成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一课的学习内容,但是老师不可能设想得那么全面,总有想不到的地方,那么就需要学生主动问问题,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开放式问题的活跃气氛中,学生得到了一种愉快的心理感受,他们会无拘无束的敢想,敢问,敢说,这样教师才真正的和学生一起达到思想的碰撞。
以上是启发式教学法中对教师设置的问题本身的探讨,学习不是单方面的,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要有所注意,那么作为教师应做到:(1)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那些平常不是很活跃的同学,不善于与老师交流的同学,一旦他们开口回答问题,提出问题,首先就要称赞他的勇敢,鼓励他继续回答,树立其自信心;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差,比较胆怯害羞的同学,在他们能提出的问题时,教师就该适时的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关键,同时加以鼓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那些喜欢与老师交流但总是把握不住问题关键的同学,不管怎样也不能嘲笑、不挖苦,更应该极其有耐心的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找到问题的关键;对于那些提出好问题的同学,教师应该鼓励其进一步的深入,进一步的探讨,大胆创新,在引导他们自己找到问题答案的时候,满足学生的释疑心理,让学生领略到质疑的乐趣,激起他们继续提问的热情。(2)碰到没有与教师交流,冷场的情况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比如用一些名人名言,例如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居里夫人说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运用幽默性的语言,缓解这种尴尬的气氛。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思想之间存着一道鸿沟,就像《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为我们架起的那座生命桥一样,我们也可以架起一座思想的桥梁,那么启发式教学就是这座桥梁的材料。只有运用好了材料,我们才会在这座桥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高英.启发性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9).
刘飞舟.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孙军.实践教学对思维能力培养的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