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遵循自然,追求优质教育(定稿1)任雪芬
遵循自然,追求优质教育
——语文生本教育实践漫谈
台州 路桥实验中学任雪芬
【关键词】遵循自然优质教育 生本教育
【摘要】真正的优质教育应是一种合乎自然的完美教育,而不应只是单纯的教育技术的变革与创新。优质教育应从根本出发,以人为本,高度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合乎学生的天性与特点,遵循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与动力,促进其最大发展的教育。就像苏霍姆林斯斯所说的“能够激发学生自我的教育”,也就是老子强调的“天为”,“道法自然”,它应是课程、人与社会,评价等和谐的统一,美妙结合。
一、问题的提出
寒假空暇,看看电视,其中一档对中华文化经典名人老子的介绍印象颇为深刻。老子主张“无为”,“道法自然”。他最崇尚的自然元素是“水”。说“上善若水”,即最好的方法是像水一样。因为水灵动,能与容器、万物统一,融为一体,美妙结合„„;又说“水坚韧,滴水也能穿石”;“水博大,有容乃大。”所以智者乐水„„
由此联想到自己从事的语文教育,不仅颇为感慨。说实在的,从教20多年来,虽然也接受过不少新式教改理论,但真正感自肺腑的,还是万事万物皆有其天性,只有符合天性的、最原始的、自然的,才是最纯真最美丽的。因老子这一番原始的古老的智慧。此优质的教育应该是合乎自然的教育,是一种遵循生命自身活动规律和遵循生命需要的实践活动。我们教改的目的就是寻找合乎自然的教学方法,依靠并激发学生自然赋予的本能与感悟能力,实施真正的效果完美的优质教育。
从古老的因材施教理论,到最新出炉的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其本质就是遵循自然,但是从目前课改看,虽说理论上也强调生本教育,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性,遵循学遵循学生的天性,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兴趣的培养。生成长与发展的自然规律,但真正在实施的时候,由于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却是单纯技术操作层面做的多,涉及根本性的少。即没有或很少从学生角度出发,遵循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内在需要。就好像一个园丁,园丁的职责本应是让花适合当地的天气、土壤等自然条件绿色地生长,但是因为急功近利,违背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用大棚、激素催化剂进行催生,反季节生成,还美其名曰科学加自主,却不知人工的催化成熟,味道也会变质、变味。
常见表现: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虽然也强调学生的自主,让学生小组发言、讨论,但是仍是按自己潜在的问题设计主导课堂的教学,教参重点篇目一课不落,重难点一个不漏。这样一来,课堂形式虽变,但教学实质未变,有人称之为生本形式的师本。这样的结果:一开始也是学生热热闹闹的兴奋地说,但发言简单重复,一段时间下来,学生觉得兴致索然,无话可说,于是课堂又恢复原先的静寂„„
这也是本人在课改时碰到的困惑,现在想想,还是没有真正从意义上去理解生本教育。上面讲过,教育要合乎自然,合乎自然就是要尊重学习者的自身的天性,要适合学生。1
二、优质教育的设想与实践
老子强调“天为”,“道法自然”;孔子说:因材施教,本意即是如此。
所以我们的教育,从目标的构建,备课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组织乃至作业布置、评价等都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要深刻理解与尊重生命个体与群体的天然差异,为其生命的发展提供相对自由的环境,挖掘并激活其内在的生命需求,激发其兴趣,促使其主动发展。
下面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点想法与做法。(1)选择比较适合学生个性的教育内容 长期以来,因为教育体制的影响,我们的教学内容几乎是固定不变的,答案观点几乎是相同的。这种让生命群体趋于平衡状态的教育,显然不适宜于学生的个性需求与发展。所以我们要提倡优质教育,生本教育,首先要在教学内容上给学生以选择的自主,要选择比较适合学生个性的内容。
不容否认,我们现行的语文新教材许多文质兼美,但也有许多差强人意之处。许多教材内容陈旧,说教意味深厚,不为学生喜欢;更何况众口难调。就像一美食大厨设计的菜谱即使自认最好,但也不一定合乎众人品味赢得众人赞赏一样。因为编教材的有编辑的意志,但学生自有学生的喜欢取向。说到底,并未从学生角度设计,只考虑教育任务的完成。
就拿八(上)语文第一单元来说吧,5篇课文都是以战争为题材,体裁有通讯、新闻、小说、报告文学、书信,形式虽然是多样,但内容编排选择,学生普遍不喜欢,老套陈旧,故事性不强,政治色彩、说教色彩深厚。尤其《蜡烛》一文,一位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安葬一位苏联红军烈士,还拿出珍藏多样的红蜡烛点在坟头,其中的许多细节有欠真实,更何况提高到国际主义精神高度进行认知。
假如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仍像过去的一样一课一课地上,虽然能如期地完成任务,但最好的方法,在开学初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一番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选择兴趣与爱同时可以拓展一些内容新颖、时效性强、学生熟悉与喜欢的课外美文、影片资料进行课还是以八(上)第一单元为例。针对学生喜好情况的调查,重点阅读《芦花荡》与《亲爱的爸爸妈妈》、《就英法联军远长期潜性的厌烦的心理积累的结果,必将导致对语文的厌倦。好的程度,有重点地有选择地进行授课,而非按原来的模式,全部不落地上完。堂补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这三篇文章,品味在战争环境下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同时适当介绍拓展课外题材:比如《拯救大兵瑞恩》,让学生比较东西方对战争不同的文化心理。西方人虽也讴歌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但对战争胜利更多的是反思,作品洋溢更多的是人道主义的反战光芒,在你死我活的原则之下,还有至高无上的人性原则。12个士兵以全部牺牲的代价拯救了大兵瑞恩,值与不值,这是战争留给人们久远的思索。
至于学生不喜欢的《蜡烛》可以让学生自读,略讲或不讲,或者结合战争文学课外拓展阅读,就其中对“炮火”的几处细节描写一点进行设问探究:为什么课文一再写到:炮火仍然远远地落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然后探究讲解西方人对战争的不同的文化心理:在你死我活的原则之下,还有至高无上的人道主义的光芒„„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激发自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孔子也说: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只有学生感兴趣的、需要的,才是效果更好的优质的教育。
第一单元的教学由于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需求,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热烈,学生的热情比较高涨。
(2)选择学生喜欢的自主灵动的教学形式 生本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所以要实施生本教育,实现优质教育,必须聚焦课堂教学的目前,随着生本教学深入人心,各种自主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改革。了一定的模式:如自学——指导模式,目标——导控模式,问题——探究模式,情——知互促模式等已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但既然是提倡生本教育;必须因教材,因时,因人而定,而没有存在哪一处模式更好的问题,只有更适合的问题,否则又要陷入机械的、程式化的另一种变式的师本教本。必须要融会贯通,创造性地灵活运用,不断变通,才能创造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生本教育提倡的:先学后教,或多学少教,或不教而教,或让学生教学生,小组互学的方法论;既符合学生先行后知的天性,也极大调动了学习的主体性,效果比较显著。
比如我校实施一年多推行的学案导学,主问题导控的教学模式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与成效。结果反馈表明:实施先学后教或多学少教以来,讨论发言,小组互动,已成了课堂常规,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得到了加强。
在生本教育推行之初,我们实行学案导学,摸着石子过河,围绕学校教育的框架,对学案进行三方位的设计,逐渐形成一套定式:第①部分是课前预习自学,第②部分是课堂导学,根据学生预习展示的问题进行汇总筛选,有重点地交流指导,第③部分是课堂检测练习。
应该说,一阶段的实践,效果是巨大的,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学生发言简单、重复、规范,停留在语文基础层面。比如:字、词、句、段、篇、语法、修辞等方面。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在预设,怕影响应试教学,总想让学生分析教参内容重点或自己悟到的东西。因为不是出自学生需求,所以这种设式,形式上是生本,实质仍是师本教育。所以一段时间下来,发言面明显减少,表现欲明显下降。
于是我们经过讨论以后,在学案编写上又进行了改进,从一课一学案导学,精简为单元主问题教学设计。同时在每一单元的导学的前面加上“单元知识梳理”板块,这样变单一的自学—指导的模式,为单元整合的主问题—导控的两种模式。
具体做法是:尝试单元整合教学。先用一课时进行知识模块的梳理,再根据单元的话题设置进行主问题设计,围绕一个主问题进行讨论。这样模式好处是:可以宽广自由地放开进行探究,而不囿于语文的基础知识的讲解,同时利于读写的结合。
例如七(下)第一单元以成长为话题,我们设计了以“在——成长”的主问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的是一段儿童的成长经历,从自然人→社会人的心路历程;而《爸爸的花儿落了》则是在父辈教育下长大成人的故事;而《丑小鸭》讲述的是在挫折逆境中成长的童话故事;《未选择的路》则是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在选择中成长的感悟;《伤仲永》,则表现的是教育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循着这条主线,我们把目标定位为:①整体把握内容;②品味作者的成长的经历与情感;③学习第一单元写作技巧,表达自己成长感悟。
由于单元整合,所以在教学时,不是零敲碎打,而是两课、两课地教,一脉相承,环环相扣,收益较大。第一课时有关散文、诗歌主体知识梳理,单元导学;第二课时则课堂围绕主问题进行1、2两课的自学预习再课堂交流,第三课时则进行质疑、指导,第4、5课时则依类进行3—4课的自学—交流—质疑指导,针对课文的重难点集中点拨。第6课时则进行单元小结、读写结合训练。学生模仿课文当堂写一篇自己的成长体验感悟:在————中成长。实践下来,学生这一次作文普遍质量比较高。除了这一单元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以外,我想,主问题导控设计,形式上灵动,课型的丰富多样,也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我们又在进一步的尝试听说读写结合的自主学习模式:先让学生以课堂随笔的形式进行课堂预习,再课堂交流,然后重点进行讨论交流。比如,八下第一单元的教学,先让学生课内预习写随笔鲁迅的《藤野先生》与胡适《我的母亲》的读后感,然后第二堂进行课堂交流,然后根据学生交流反馈的问题进行重点指导与讨论。我没有看过情-——知导读的模式操作,但我想这应是我想象中的土生的情-——知导读的模式。
在实践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把每周的课型从阅读课、写作课调整为课外网上阅读、课内阅读、写作、练习等多样课型结构,以适应学习多样多变的需求。一年多实践下来,学生很喜欢同学讲课,点评,很喜欢“语文时光”课外名著热点作家作品阅读介绍课的开设,很喜欢课前伍分钟的古诗欣赏与美文欣赏环节设立。因为增加了语文实践活动,因为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学生语文兴趣比较浓厚。
另外,我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力求新颖有趣,以符合学生喜欢新事物接受新刺激的天性特点。
比如:在教学《新闻两则》时,以学生画图解说东西中三路大军进军的方式结果进行互动教学;在教学文言《夸父逐日》一文时,则以考据夸父户籍、年龄、性别的方式,进行“神话所反映的生活现实”的探究式教学,通过文本的研读与联系实际,大家一致认为:夸父是男性,因为他善奔跑,而现实中一般情况下,男性比女性奔跑速度快,肚量大;生活在父系社会;他的家乡应是黄河渭河流域一带;因为课文提到饮于黄河渭河;而夸父的逐日奔跑,渴,则反映当时父系社会游牧部落在迁徙中,不幸可能迷失方向,走到缺水的沙漠一带的现实。
其他,教学《狼》一则文言时则用变换角度的讲故事的方法检测学生文言大意掌握的情况。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与《核舟记》文章时,则采用课本剧与表演的方式,先让学生演一演,再让学生评一评的方式,在教《列夫.托尔斯泰》时,则让学生先看托尔斯泰的画像,再让学生描写他的肖像,然后对照课文语句阅读并品析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
通过这些打破定式的常规的教学方式,就像给学生不断变换食谱一样,学生当然会食欲大开。
语文专家肖川说:完美的教育必须是深刻的,给学生匠心独运,别具一格之感,能唤醒学生内在的发现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我想:至少,我们一年以来在摸索中朝着合乎自然的教育方向不断前进。
(3)选择有利所有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评价方式
教育需要评价,评价的主要功能是为了督促和激励所有学生的学习。注意这里的“所有学生”四个字。在传统的评价体制中,人们把评价误以为简单的表扬与批评,也就是简单的督促的功能——激励先进,批评后进。这样的后果,往往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倡导高度尊重学生,就是尊重一切所有的学生,而并非评价个别的优秀学生与后进生。
尤其在学生自我意识与个性张扬的今天,我们的评价的目的更应面向全体,以此激发所有学生的竞争意识与潜能,有利所有学生主动发展,有利营造良好的奋发向上的集体氛围。
但是,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的智慧结构是不同的,所以在评价内容设计上,方式的评价上必须面向全体,要多元、形式多样,要求不宜过高,这是生本教育的评价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所以,我们的教育评价在评价方式上不应限于硬性的书面评价,更要有氛围性评价等软性的评价,以保护每个人的内在积极性,让所有的原来意义上的差生也得到表现自己的机会,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一学年多下来,我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一套自己以为比较可行的评价内容与操作方法体系。结合新课改下年级推出的星级学生评定方法,荣誉卡获得及喜报制度,小组竞赛评比,我相应制定了本班组“语文大赢家”的评价激励试行机制。
评比内容分阅读(摘抄)、书写、背书、课堂发言、实践活动、竞赛、作业、测试等栏目,每一栏目又设立背书十佳标兵,发言十佳能手,书写能手,阅读行家,写作能手,突出进步分子等板块。
比如书写、作文,每月获4个A以上的获一张喜报,阅读半学期评比一次,男女评出十佳摘抄认真优秀的同样获一张喜报;背书,每天在早读课能及时背诵给老师的加两分,每周评出最佳的三名,一月评出前10名,优胜者各获一张喜报;至于测试的成绩的要求,则根据各人的基础而定。一学期统计两次,根据结果,6张喜报换一张荣誉卡,而两张荣誉卡学校则评为一星级学生,到时年级进行张榜分布。应该说,这一评价体系,极大地保护了大部分学生的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缩小了优差生的差距。
恩格斯说,人与人的差别微乎其微。人的智能发展只有周期不一而已。就像大自然的每朵花,它们的生长周期与开花时期不同一样,有的发于春天,有的却喜欢开在夏季或秋季、冬季。所以有的人大器晚成,有的少年神童,所以在评价上绝不能偏面以应试为目的狭窄地评判一个人。
(4)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
新课程的实施与新时期的形势的要求,对语文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不仅提出了量上的变革,也提出了相应质上的创新的要求。传统的抄抄写写生字与作文这样的硬性的作业布置已不适用当前的学生的实际需要。而阅读摘抄,找资料,写随笔,上微博,点击,已纳入老师考虑的作业布置范畴。布置学生愿意做的或喜欢做的作业,已势在必行。目前,我们每班大多开设了班级的语文读吧等博克。通过学生上传文章,点击的方式让学生在干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同时,体验被群体认可的喜悦。事实表明,学生被同伴认可的获得的成就感不亚于被单纯的老师认可的喜悦。
以上只是当前在生本教育实践中简单想到的。当然,生本教育的关键还是整个大环境体制的改革,但是我们在不能改变大环境的前提下,只能从局部的改变做起,点滴做起,从量变到质变。朱熹说:小立课程,大作功夫。老子也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只要最大限度地依托人的自然,使教材、人与社会有机统一,追求高质高效的教学,我相信,语文教育一定会迎来充满活力的明天。
祝愿我们的语文教改之路,就如冰心小诗中描写的那样:一路长途,香花弥漫。
【参考文献】
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教育走向生本》
田恒平《班主任理论与务实》
肖川《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
麦思强、潘海燕 《班主任工作培训读本》
江本胜《水知道答案》
第二篇:追求自然的教育境界-班主任工作艺术
追求自然的教育境界
文/原绿色
今年夏天我在北京开会期间,参观了中关村四小,在参观过程中,该校校长很自豪地对我说:“许多教育专家、学者在参观完我校后,都说我校的师生很自然。”在反复琢磨校长说的“自然”一词后,我觉得它实际上包含了一种很高的教育境界。
自然是一种真实的状态。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真谛在于“求真”。无论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都告诉我们生活与教育是水乳交融的关系。将师生上课、锻炼、游戏以及生活的状态自然地呈现,是一种道德层面的高姿态,将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和教育。而那种人前一个样,人后一个样,平时一个样,上级检查一个样的做法,只能给大家以作假、作秀、不自信的感觉。而对于教育来说,实际上这是一种失败。因为它对师生的心灵是一种侵蚀,会不自觉地让师生虚伪起来。因此,以自然的状态面对来访、参观,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自然,折射出的是一种自信和大气。我也在学校提倡“开门办学,推门听课”,欢迎各界人士,包括教育界同行、家长、社会人士,到校园里参观、进教室听课。但我有许多不自信的地方,如个别教师讲课一般化,管理上存在不少盲点和不足,包括学校的卫生、学生的文明与礼仪等,因此总有这样那样的担心。中关村四小能以自然的状态示人,就好像很讲究卫生的家庭一样,根本不怕有不速之客来访。而不少学校就如卫生搞得不怎么样的家庭一样,一旦有来访便需要搞一次大扫除。
自然,应该是教育追求的一种高境界。
我们追求自然,是希望把平时的工作做到最好,达到有上级检查,或客人来访时的那种状态。如果平时严格要求的都做到了,那么,我们也就能自然、从容地应对来访和检查了。
学校如果自然起来,师生的人生境界会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一切都会真实起来,师生的品德、性格、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都会随着真实自然的教育而美好起来。学生最终是要融入社会的,一旦在学校里养成了自然真实的习惯,进入社会时便会经得起考验。
第三篇:构建学习共同体,追求教育优质化
构建学习共同体,追求教育优质化
————2009年9月至2012年6月校本提升发展规划
索引号:
2010-10-13 19:42:54 作者:
来源:滨湖区政府教育督导室
浏览次数:170
(第九届第三次教代会审议通过)无锡市稻香实验小学
我校是江苏省首批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之一。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校坚持“构建学习共同体,追求教育优质化”的办学理念,深化体制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拓宽办学领域,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为了促进学校校本发展和内涵提升,构建依法自主的现代学校制度,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省市关于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意见以及区教育局下发的《关于组织全区学校实施“校本提升战略 ”的意见》、《关于组织制定“校本提升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通过问卷调查、沙龙座谈、个别访谈、专题调研、专家论证等形式,在对本校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诊断的基础上,对学校未来三年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及目标举措等进行了设计和规划。现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如下:
一、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无锡市稻香实验小学坐落于稻香、水秀新村内,占地15235.3平方米,建筑面积4995.7平方米,有24个教学班,加上2007年海鹰小学并入10个班,共计学生1000多人。在编教职工90多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占教师数的73.6%,本科以上学历占教师数的52.7%,获区级以上各学科或班主任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的教师12人,占教师数的20%,其中无锡市名师1人,无锡市教学能手、教学新秀4人。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全国‘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先进单位”、“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绿色学校”、“无锡市科技实验学校”、“无锡市健康促进学校”、“无锡市红十字示范学校”、“无锡市‘依法治校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滨湖区‘2A’特色学校”。
(二)现状分析。
1、办学优势:
(1)“学习共同体建设”有一定基础。十五期间开展了“协同教育”的实践与研究;2003年启动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习共同体》的省级教研课题的研究。目前,“构建学习共同体,追求教育优质化”的思想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同。
(2)队伍建设有张力。学校领导班子凝聚力强,群众威信高,屡次荣获区教育系统“好班子”称号;年龄在30至45周岁的教师占大多数,正处于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状态进入年富力强阶段。
(3)特色项目开展有影响。围棋为学校的特色领跑项目,通过每年承办“稻香杯”等大市级的围棋赛事,取得了良好成绩,在市内享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4)与周边社区联系紧密。学校积极依托周边社区资源,创设各种素质教育的平台,与溪南社区合作的红领巾社团——“苗苗社区文化服务公司”,已成为江苏省少先队文化特色项目。
2、主要不足:
(1)师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我校师资整体水平与同等规模的兄弟学校相比,无优势可言,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比例不高。教师群体年龄相对集中于中年段,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观动力不足,学科骨干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缺乏纵深度和连续性。
(2)学校特色发展有待深化。学校特色项目发展单一,在围棋特色取得竞技比赛成绩和社会影响的同时,如何挖掘围棋在学校文化建设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等内在价值,尚有待深化与探索。
(3)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面临挑战。近年来本地生源有所外流,新市民子女比例逐年增加,生源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给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办学理念、发展思路及总体目标 【办学理念】
携手走好每一步——真切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成长历程。
关注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步,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成长丰富、精彩。关注教师教书育人的每一步,让每一位教师的教育人生充盈、快乐。【发展思路】
学习共同体,是指以共同目标和学习任务为纽带、形成的心理相融、相互协作、形成积极的价值共识和不断学习创新的团队。我校的学习共同体建设主要指:学校管理者共同体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学生活动共同体建设(主要是指学生社团和班集体建设)、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以及区域协作教育共同体建设。我校三年发展规划以建构学校各种学习共同体为主线,试图通过学习共同体建设过程,凝聚师生合力,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协同、激励、整合功能,优化学校发展生态,提升学校管理、校本教研、课堂教学、德育工作等的内涵和实效,使我校师生得到协同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活出生命的意义与精彩。【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规划实施,在进一步加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的同时,学校的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整体上得到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新的经验并产生良好的实效,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升;学生社团组织和班集体建设有所创新,并发挥出对学校各项教育的整合作用;学校“构建学习共同体,追求教育优质化”的办学经验在市内产生积极影响。
三、主要任务和实施计划
(一)创新管理机制,打造锐意创新的学校管理者团队。【目标设定】
1、建设一支能相互沟通协作,勤于学习思考,敢于探索创新,乐于为师生发展服务,善于激发师生潜能的学校管理者团队。
2、通过对学校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建设“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的学校管理文化。
3、强化年级组管理团队建设。把全面质量管理落实到年级、班级,年级组成为管理实体。【主要措施】
1、逐步明晰和完善学校的办学理念系统。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认同感,形成共同价值观和发展愿景。
2、设立“稻香发展论坛”,围绕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和学校中心工作,定期进行专题理论学习。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班子的领导力与中层的执行力。
3、建立职能部门周例会制和中层工作月汇报分析制,加强职能部门内部工作的整体筹划、沟通与实施。
4、实施“中层岗位校内轮岗见习制”、“中层外出轮岗制”等制度,转变中层部门职能,实现由管理监督向服务指导转变。
5、追求“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建立校本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对年级管理方式的指导与服务。不断完善人事制度,加大考评力度,提高学校规划和制度的执行力。
6、创新、完善年级组管理制度。逐步实施以年级组为主体的扁平式管理模式,做到权责明确。赋予各年级组经费、人事等方面一定的自主管理权限,各年级组围绕学校工作目标,自主性、创造性地开展年级工作,以提高管理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7、实行“团队协作,共同发展”为宗旨的年级组考评制度和奖励表彰机制,以团队式评价促进各年级组内部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各年级组之间开展良性竞争,以期富有成效地推动年级组建设。
(二)创新教师管理与培训制度,打造高水平的教师专业共同体。【目标设定】
1、形成学校良好的专业发展氛围,使主要学科组和年级组都建设成团结和谐、善于协作、研究氛围浓的团队。
2、使全体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等方面整体提升。提高骨干教师、学习型教师的比例,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1~5年新教师群体快迅成长为学校骨干教师。【主要措施】
1、成立稻小教师教育发展学院,以此为载体,形成专家引领、区域联动、团队协作、项目研究等多层面的教师专业培训方式。
2、科学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引导不同层次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书。加强目标激励,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分层要求,梯队发展。加强竞赛评比,通过评选教学能手、教学新秀、教科研先进个人、研修之星、首席班主任等举措,引导激励更多的教师积极进取。争取有3~5名教师成长为市、区级教学新秀、能手、学科带头人,1~2名教师成长为市、区级班主任新秀或能手,实现骨干教师队伍的日趋壮大。
3、加强学科组教师团队建设。各学科组自主制定发展计划,鼓励各学科组围绕学校工作开展教改科研,创造性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学科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学校组织学习型学科组建设的评选工作。
4、组织各类骨干教师的强化培训工作。根据骨干教师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由学校或者与有关机构合作,有针对性地为骨干教师搭建不同的平台,不断提高骨干教师的数量与质量。
5、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协作交流。包括与南通市实验小学的深度合作,与区内兄弟学校之间的校际联动,以及与美国肯塔基州友好姐妹学校间的国际交流活动,搭建业务锻炼平台,使教师视野开阔,借鉴有道,博采众长。
6、建立专家引领机制。聘请于永正、胡粼祥、李振村、朱玉如、王中敏等名特教师、教育专家定期到校指导,提升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与无锡师范学校结为友好协作单位,合作开展教师发展相关课题的研究,无锡师范学校专家每星期定期到学校进行听课、座谈等,研究新教师、成熟型教师、名师的发展路径。
(三)拓展课堂改革思路,打造合作互助的课堂学习共同体。【目标设定】
1、形成基于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改革经验。并且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上取得实效,各科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2、教师在促进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和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等的教学行为得到明显改善。
3、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的教学质量达区中等以上水平,英语学科在全区处领先水平。【主要措施】
1、组织教师和管理者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研,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视角分析问题,梳理出课堂教学中无效、低效教学行为的具体表现,形成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若干建议,促进教师自觉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2、在省教研课题结题的基础上,组织骨干教师和重点学科继续进行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教学实践研究,形成一些基本的操作方式,组织专家来校帮助总结提炼经验,逐步推开。
3、形成校本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推进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改革的常态化。
4、积极打造领先学科。根据学校实际,有计划开展有关课堂教学的校本及跨校研讨会,为学科发展提供高水准的展示平台,形成改革的经验并使改革不断深化。
(四)加强学生团队建设,提升学校特色项目的育人内涵。【目标设定】
1、依托学校特色项目、班集体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校园充满活力。
2、围棋特色活动和红领巾社团活动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挖掘其文化育人因素,使其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得到有效提升。在普及围棋的同时,加强围棋课程与学生素质发展的联系,使围棋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载体。
3、积极推动学校的班集体建设实践,使学校班集体建设的经验有所创新发展,在全区、全市有一定的影响。
4、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在集体中发挥作用的实践岗位,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提供学生个性特长表现的舞台。【主要措施】
1、加强围棋文化和围棋课程的开发。在举办围棋竞赛的基础上,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积极开发与完善我校的围棋特色课程,使围棋成为促进学生团队建设、促进学生道德与心理素质健康成长的载体。加强围棋文化的建设,用围棋精神熏陶师生行为,创新围棋活动的方式与范围,扩大对外影响力。
2、加强红领巾社团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社团活动。组建“稻香影社”、“飞天工作室”(航模)、“水云涧”(船模)等多个项目的社团组织,让学生社团成为孩子们素质提高的又一课堂,争取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社团中有所锻炼,有所提高,使每一个在校学生,因人而异,各有所长,各有所喜,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3、积极推进和创新学校班集体建设的实践研究。组建学校班集体建设研究小组,组织班主任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班集体建设的理论,开展班集体建设的实践探索。积累运用集体教育学生和发挥学生集体自我教育作用的成功经验,初步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班集体建设的新经验。
(五)确立共同发展的理念,促进区域协作教育共同体的形成。【目标设定】
建立与社区机构、其他学校相互促进的机制。形成学校为社区服务和社区为学校发展服务的共识。加强与社区机构和其他学校的相互联系,使我校所在社区的教育共同体得到发展。【主要措施】
1、建立和完善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如“家长开放日”、“亲子趣味运动会”、“家长学校”宣传橱窗以及“家长学校授课日”等活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完善校、班两级家长委员会,力争获取更多针对性强、具体可操作的“家委会提案”;构建起多层次的家校对话平台,如校园网、校信通,以及定
期出刊的《稻小童心园》小报等,畅通家校联系渠道。
2、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以红领巾社团“苗苗社区文化服务公司”为抓手,组织学生在社区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有影响力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创新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系列化的操作案例,让学生从中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践行能力。
3、充分发挥学校理事会的作用,促进和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使社会各界人士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建立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多元参与机制;依托理事会制度,完善依法、科学、民主、高效的学校运作机制,逐步形成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格局。
四、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1、建立学校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杨凯——全面负责规划的实施和落实;主抓管理者共同体建设的推进和落实。
副组长:翟建亚——具体分管学生团队、班集体建设和区域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推进和落实。
王秀兰——具体分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和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推进和落实。组员:中层干部、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等。——具体执行和落实相关措施和目标。
2、建立学校发展规划实施专家指导组。
(二)制度保障。
1、制定发展计划,落实项目责任和任务。学校把规划中的任务分解成若干个项目及运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明确责任人、任务和时间,实行项目定期报告制度、考核和奖励制度。每年实行学校规划实施情况报告制度。
2、制定校本发展推进制度(学习、研究、活动、评价、考核、奖励等):每月工作例会制、每学期推进情况汇报制、每学年目标达成考核制。把制度的建设、完善、修订贯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中,与各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期末检查、考核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三)物质保障。
1、主管部门拨款和学校自筹专项资金。
2、总务后勤部门在物质资源方面提供保障。
以上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如有变动,需经学校行政会议集体研究,并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