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老师可以这样做
《好老师可以这样做》:教师的乐趣来自对学生的兴趣 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孩子持续发展的基础。亲其师、信其道,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才会将更多的心思用在学习上,取得优良的成绩才会水到渠成。
杨聪,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灵江小学语文教师,他通过《好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告诉我们,教育的真正任务和目的,不是评判,而是唤醒,是善的传递,爱的共鸣。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
德国社会心理学家温勒说:“行为是一个人特定人格和他所处情境的共同函数。”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创设的温馨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杨聪老师深谙此道。
语文课还剩一些时间,杨聪让孩子们做作业。没多久,有几个孩子做完了作业,开始闲聊。杨聪走过去问一个学生:“你现在有空吗?”孩子不好意思地用手摸了一下脑袋说:“作业做完了,没事了。老师,您要我做些什么吗?”杨聪说:“如果你有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阅读课外书、练钢笔字、画画等,你就去做。要是很空闲,老师就要另外布置一些作业给你做,比如抄写字词、课文,等等。你愿意做哪种事呢?”
这位同学一听,向同桌伸了伸舌头,急忙说:“老师,我有事做,我还要看《安徒生童话》呢……”从那以后,在自学课上,每当学生听到杨聪老师说“你现在很空闲吗?那老师单独给你布置些作业!”他们就都会心地笑着,主动地忙自己该忙的事了。
智慧的老师总会用智慧的方式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让孩子们找到自己该做的事情。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成长
学生们在群体中生活,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事情,今天因为话不投机吵起来了,明天又因为一件小事打起来了,很多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便像救火队员一样,为此忙个不停。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些在教师眼里看上去很严重的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处理,而双方却已经和好如初,又在一起玩玩闹闹了。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一个自然人进步成为社会人,能够熟悉并理解当今社会现实,以便在这个社会生存发展。但是,引导孩子们学会成人社会的规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都是为了认识杠杆原理,幼儿园教师让孩子们玩跷跷板,小学教师让学生们画杠杆,初中教师开始给学生们讲解简单的杠杆原理,高中教师则进一步向学生解释转动的原因和力矩的概念,而进了大学以后,学生们已经可以用微积分来研究物体转动的问题了。公民社会的很多规则也是如此。教师在处理学生交往中的一些问题时,少一些枯燥乏味的说教和简单粗暴的压制,多一些见机行事的“闹着玩”,就会发现,教育其实并非那样吃力。请看:
放学之后,杨老师还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忽然有同学来报告说叶游和吴南要打起来了。杨老师出去看他们时,他们已经向办公室走来了,一个咬牙切齿,一个横眉竖目。“打得怎么样啊?有没有输赢?”杨老师一边问,一边在办公室里腾出了一块空地,“这样吧,你们再在这里打一次,老师当裁判,为你们定一个输赢!”
“注意了,开打时要遵守以下规则:脑袋不能打,不然脑震荡了;眼睛不能戳,不然成瞎子了;面部不能抓,不然破相了;脖子不能掐,不然断气了……”杨老师的规则还没有说完,两个人就都扑哧一声笑起来了。
老师越是要求他们动手,他们越是觉得可笑,于是向老师坦白他们因为相互比体型,不服气而动了手,现在意识到错了。最后两人相互抱了抱,眉开眼笑地离开了办公室。学生不良行为的症结所在学生有时难免做出一些不良行为,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成因,对症下药,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杨聪老师分析、归纳出导致学生不良行为的四个因素:
一、寻求关注。同一个班里的学生,受到老师关注的程度通常是不一样的。那些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常常会被教师忽视,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失落、烦躁、压抑的心理。以消极的行为引起老师的关注,是他们惯用的一种手段。
二、争夺“权利”。有些学生对教师的控制表示不满,会以争夺“权利”的方式来反抗教师,常常与教师发生争执,偏激地反驳教师的言论,消极抵抗教师布置的任务等。他们期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实施“报复”。当师生感情淡漠甚至没有感情可言的时候,学生最易冲动、极具攻击性。受“报复”心理驱使的学生最喜欢采取的不良行为包括对教师撒谎、偷盗、欺骗、咒骂,摔桌椅、敲玻璃等。
四、假装无能。假使学生的不良行为被教师强大的权威震慑和压迫了,达不到“报复”的目的时,就会采取消极行为抗争:不关心学校、班级的任何事情,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以上四个因素之间,有着层层递进的内在联系。学生之所以做出不良行为,一般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关注。
我们一直强调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教育的乐趣来自对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真心对班里的每一个孩子感兴趣,关注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掌握他们的情感状态,那么学生的不良行为便会大大减少。
可能有人会说,每天忙着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和他们沟通?其实,对学生来说,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正是孩子们持续发展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就会将更多的心思用在学习上,取得优良的成绩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好老师可以这样做》 杨聪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中国教育报》2012年10月22日第11版
第二篇:《好老师可以这样做》读后感
《好老师可以这样做》读后感
韩凤利
《好老师可以这样做》是杨聪老师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的结晶,作者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教学实例,展现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感人故事,同时也为教师与学生架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从中我学会了像杨聪老师那样与学生“对话”。
杨聪老师善于细节描写,特别是多维度的师生“对话”,让人误以为在看小说。然而,这些生动的师生情感交流绝非“虚构”所得。“对话”是走进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很多教育之所以成效不彰,皆出于教育者无法打开学生的“心门”,不屑于“对话”,没时间“对话”,不想“对话”,不会“对话”,种种原委。在杨聪的书里,你随处可见真情流露的师生交流,课上富有弹性的问答,课间朋友式的倾情交流,课外的电话、短信、日记、作文,乃至假期的鸿雁传书。老师是那么主动体贴地问询、慰抚、激励,学生也那么无间地交换心声、倾诉、感恩。有意栽花,无心插柳,短如微博“互动”,长若绵绵“情书”。杨聪显然是一个深谙此道的“心灵捕手”。
想想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总是埋怨学生不善言谈,不和老师进行交流,岂不知我们对学生的严厉、和学生之间的代沟,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感不断增加,学生如何会打开心门和老师畅所欲言。假如我们也像杨老师那样主动创造一切机会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把老师看做是自己的朋友,师生之间的对话有怎会难以建立?
教育的优与劣,教师的好与坏,可能会有很多种定义。但有一条却颠簸不破,那就是对学生要“好”,以广阔的胸襟包容每一个孩子。“好老师”杨聪正是对此做出了自己最真实、最直接的诠释。
第三篇: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
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有感
王华
2013年10月20日上午,我们聆听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书院院长赵国忠院长的《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的报告会,他以丰富生动甚为感动震撼的案例为我们诠释今天可以怎样做教师。我会尝试从名师们昨天怎样做老师的经历中提取一些名师的特质,并以此自勉。
一、学习
爱读书,读有字之书,读无字之书;读有字之书,提高自己的理念,读无字之书用心领会运用别人的长处。要学习别人的长处,结合自己的优势,组合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艺术。河北的李金池老师能把一个民办的学校办成十大名校之一,就是运用了“高效课堂6+1模式”这种模式全部借用别人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四步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引导测试、探究高效等方法);魏书生老师则提出学习的时候不能丢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一点一滴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我想:正是他们运用了学习,借用别人的优势,结合自己的长处,才能做得这样优秀,我应该借鉴和学习他们。
二、创新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但是创新其中包含了一个整合的过程。王崧舟老师90年至95年之间观摩优秀课例200多节,听一般教师的课300多节,研究小学语文的历史、研究小学语文的诗意,进行了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取得了自己的成就。我想:自己不正是缺少创新的整合吗?
三、教学
报告中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孙维刚老师注重了思维的训练;余映潮老师注重了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李成良把教科书全部背完,能得心应手。我想:自己应该在当中学点什么,受到点启发,要学会提升自己,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四、教育
俞玉萍老师的开学前一天、第一天、最后一天做的事情和别的班主任做的事情截然不同;丁榕老师被称为“母亲教师”;桂贤娣老师的“三问”充分体现了名师们的“爱”的教育,他们在用心做教育。我想: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爱”的教育还远远做得不够,有时
还会对学生发脾气,甚至还埋怨自己所教的班级总是那么差呢。今后我应该多学习优秀教师,用心做好教育。
五、成长
自己总在设想什么时候自己的班级是一个优秀的班级?自己什么时候能成为一个好教师?今天听了报告,感悟颇深:“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关键不在学校,不在社会,不在外部的环境,关键在于自己。”我想:自己应该定一个目标,养成良好的习惯,为自己做好老师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总之,报告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学习名师们“这样做老师”,明天我将努力践行“这样做老师”,并努力成为他们这样的老师。
第四篇:《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读后感
今年暑假有幸拜读了赵国忠老师主编的《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全书共分五个个部分:一是开学了,我能做些什么;二是课堂上,我是这样教学的;第三部分是,在我眼里,没有“差生”;第四部分是,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第五部分是,教师,你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引人深思,让我在书中重新认识了新时代的教师,重新定位了自己的教师角色。
我被书中许多中外优秀教师对学生那浓浓的爱与超常的智慧深深地吸引、深深地感动。同时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读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目录,小学里的大师桂贤娣,小蚂蚁们的伟大起点常丽华,王金战、雷夫、魏书生、薛瑞平、李镇西等等这样的名师名班主任,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我们一起分享过她的教育教学智慧的名师。在目录的指引下,我沉浸其中,每一个老师都是那样令人感动。他们是真正用爱、用心在做教育,急孩子所急,想孩子所想„„今天,当教师就要当俞玉萍这样有诗意的教师;今天,当教师就要当李圣珍这样的“差生救星”„„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事实上,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作为老师,应该调整好心态,从平等、全新、发展的角度,看待班里每一个孩子,观察、欣赏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用心地雕琢他们,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发展。
可以向王金战老师那样:用“化腐朽为神奇”的点金术,让倒数第一的孩子,考上北大。他带过的学生中,对他最有感情的,往往
就是当初的“差生”,心态问题一旦解决了,学习效率也就跟上了,一条“虫”就能变成一条“龙”了;可以向孙维刚老师那样:让一班“差生”100%考取大学。这个奇迹的背后,所谓的“成功秘密”有三个:一个是品格的培养,二是跨界教学,三是发展学生的思维,造就一个强大的大脑;可以向雷夫老师那样:“坚持、投入”、“用信任代替恐惧”、“用智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注重品格的培养”打造“第56号教室的奇迹”。
一个个故事无不让我们感动、欣慰而倍感喜悦。喜悦之余,我们也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
作为新世纪的一名老师,不仅要上好一堂课,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更应提高老师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一个好老师必须要做到这三点。
第五篇: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读后感
这段时间我拜读了赵国忠老师的《今天可以这做老师》,封面上有一段文字“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给学生带来无比的惊喜;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是真正的教学大师,他们的课堂永远高效有趣;
今天有这样的教师,在他们眼里永远没有“差生”,他能让最差的学生的学生考取重点大学;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获得最精彩的教师人生……今天,我们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段话简简单单,却让我感受到教师的无穷魅力。我被书中许多中外优秀教师对学生那浓浓的爱与超常的智慧深深地吸引、深深地感动。同时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中列举了许多案例,如小学里的大师桂贤娣,小蚂蚁的伟大起点常丽华,让“倒数第一”考上北大的王金战,一个创造教师奇迹的雷夫,差生的救星李圣珍等等。在拜读完这些教育大师的教育故事后我不经感慨,每个大师成功的背后都是他们对于学生的爱,对于学生的付出。
这些大师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学里的大师桂贤娣,她接触的学生也是我们现在正在接触的学生,但是她对于学生付出的爱却不是我们所能企及的。她还自创出了属于自己的“因生给爱10法对待病残生爱在得体,体弱生爱在关心等等。一个老师光有爱是不够的,没有哪一个学生会喜欢一个教学能力不强的老师,哪怕你再爱他们。在某种意义而言,教学水平高,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桂贤娣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老师,她不仅懂爱会爱,她还是一位颇具教学艺术的老师,她独创的情感教学法得到了专家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从书中所列举的几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桂贤娣老师做的都是一件件小事,正是这些小事最真实的演绎着她的艺术,也进一步的将她的教育艺术,磨练的愈加炉火纯青。桂贤娣老师是一本爱的教科书,用她的情感教学,用她的情感育人,正是有她这样的大师,鼓舞着我们,给我们这些后生们做出了指引。
在教师这个岗位我在刚刚开始,但是我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纷繁复杂,但是我也体会着一名教师所特有的幸福。我爱学生,学生也爱着我。可是通过这本书,我才真正体会到:如果像俞老师、桂老师那样,爱的恰当,爱的得体,爱的有效,这样的工作才会充满色彩,五光十色,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