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性:浅谈高校学评教困境源于其制度设计
浅谈高校学评教困境源于其制度设计
时间: 2011-04-06来源: 论文在线
【摘要】高校学评教正陷入三大发展困境,一是遭受传统文化的质疑,二是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三是陷入理论发展困境。学评教困境源于其制度设计,一是没有考虑大学生的评教动机与行为,二是混淆了高校与学生的特殊关系,三是对教师群体进行了错误的人性假设。学评教改革工作应通过学评教制度的再设计,提升学评教管理模式的针对性与适应性,以期在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质量的教育改革发展核心任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学评教;制度设计;教学质量;高校
一、学评教遭遇三大发展困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学评教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实行的提升内部教学质量的考核方法,它曾经在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学评教在我国推广实施后,正遭遇三大发展困境。
(一)传统文化的质疑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老师课讲得太差,怎么办?经常逃课的学生“骂了西方经济学老师整整一个学期”。大学生群体是充满青春活力的,也是容易被误导的。媒体宣传学评教有力促进教学改革的时候,“学生可以随意评价老师了!”、“课讲得不好就可以骂老师”等观念也被各方面都还不成熟的大学生所盲目接受。《人民日报》曾经刊登批评报道引起公众反思:浙江温州某校长因为老师严格管理学生被学生家长割喉,事后还有学生放鞭炮庆贺。在“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面临挑战的大环境下,从美国传入的学评教正遭遇中国传统文化的质疑。
(二)不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给分超级超级低,千万别选她的课”,“竟然给我100分,可以选的好老师啊!”„„在某知名大学的这份文档里,给分的高低几乎成了学生评价老师的唯一标准。一些学校将学评教排序结果简单地与教师待遇等人事政策直接挂钩,政策导向下一些老师不再严格要求学生,有的甚至通过请学生吃饭来获取高分,教学质量不升反降。针对这些问题,有些学校通过对班干部的授意,让学生评教尽可能地“好”;有的学校规定,考核排名靠后的教师才会受到“领导接见”,教师们便认为排在后面的人需要改进教学,要求自己的教学工作只要做得不是最差就可以了。学生发现评教活动不能改善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水平后,出现了越是高年级学生越是随意应付评教活动的现象。于是学评教便陷入这样一个循环:学评教效果不好形成不严肃评教动机,不严肃评教动机又加剧学评教效果不好。学评教作为高校绩效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正遭遇着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发展困境。
(三)面临理论发展困境
网络曾经传得沸沸扬扬的某大学辱师案,某老师因为班风“抄袭行为”让很多学生不及格(如一个班39 人有31人不及格),被学生在百度帖吧百般辱骂。这位教师在回帖中提到他教的另外一个班级,“绝大多数同学作业非常认真,全部及格”。不同大学的教师们(有的教师还为此开辟了专门的博客)凭着良知与责任感在网上强烈支持该教师的严格管理行为。学生们则在网上形成了两个阵营,一部分学生评论他是“绝对的垃圾,不再适宜当老师”,另一部分却评论他是“难得的人才,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同一个教师获得了截然相反的学生评价结果,形成“学评教悖论”。但是按照目前的学评教打分机制,几个班级的评教分数综合后,照样会显示出教师的“教学水平”,显然现行学评教方法不能起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掩盖了这个典型的“学评教悖论”事实。“学评教悖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
评教陷入了理论发展困境[1]。
二、理论研究现状
关键词“学评教”在CNKI 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进行全文检索,文章数共有777 条(检索时间为2010年11月20日)。我国学者对学评教的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如下三种观点。
(一)以研究学评教的优点为主
如马文祥(2002)认为,通过学评教改变了教师“不思进取、敷衍了事”的态度、“满堂灌、注入式教学”、“ 随意拖堂和口头语不断”等问题,提高了教学质量[2]。
(二)以研究学评教存在的问题为主
如誊清秀(2007)认为,过于看重学评教的结果,使教师心情沉重而复杂,严重扭曲师生关系,教师在学生眼中无任何人格、学术尊严。她认为,博弈论机制设计理论本质目的是从参与约束与激励约束两方面来考察一种游戏规则的合理性与公平性,不应该将学评教作为人事考核的依据,不能以市场经济的简单标准来破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3]。纪学师、李继凤(2007)研究了美国学评教的问题:美国对中国将人事政策和学生评价直接挂钩的极端做法表示难以理解。美国大学的做法是,坚持学生评教但不过于看重或信赖于它,我们则喜欢简单、干脆,把事情做到极端,必然使师生关系的矛盾及其危害凸显出来,师生关系的底线一旦突破,对师生双方造成的危害将是深远的。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评教的异化源于学生不能本着自己的良心,客观、公正地评判教师的长短与得失,其具体表现就是学生评教时出现的势利、儿戏、任性、报复等种种不正常心态,滥用学生评教最终受害的还是学生[4]。贺武华、彭保荣(2009)基于某校H 老师的个案经历分析了学评教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与缺陷[5],研究者希望通过问题研究来探索解决方案。
(三)以研究学评教改革对策为主
如陈华华(2008)总结了学评教的设计、组织、统计与反馈四个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建设学评教体系的思考[6]。梁守庄(2006)研究了学评教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同时也从宣传引导、科学评价与反馈方式方面探讨了学评教难以见成效的解决思路,并提出应该加强学生恶意评教的研究[7]。徐世浩、陈煜(2010)在调研和数据统计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高校学评教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影响学评教的因素分析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指标、权重的完善,对学评教后续评价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8]。通过分析作者群体不难发现,第一种观点主要来自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后两种观点以大专院校教育工作者为主,由于参与主体不同说明中小学与高校具有不同的学评教管理特征,其制度设计模式应有所区别。如前文所述,不论是主流媒体报道还是学者研究文献都显示出,学评教所面临的困境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我们认为,这些矛盾是由学评教的制度设计引起的。
三、学评教制度设计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考虑大学生的评教动机与行为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之所以会选择采取某一行为,其直接的推力来自于动机(Motivation)[9]。评教动机是学生进行评教行为的能量源,也直接影响着评教结果的客观性。高校每年普遍进行两次学评教,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考核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考核方法中没有参考学生的评价动机。不同高校的不同年级、专业的大学生,甚至大学生个体不同的气质、评教当时的情绪、认真程度、各种复杂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评教结果。由于大学生评教动机错综复杂,导致其行为结果评教数据不能客观代表教师的教学水平[10]。笔者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进行了持续两年多的学评教调查,数据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至少有50%以上的学生是随意评教的,而过半的学生认为超过80%的同学是随意评教的。利用关键词“学评教动机”、“大学生评教动机”在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检索发现,相关文献很少。学生作为评教结果的“投票人”,他们的评教动机和行为研究亟待
加强,它是评估学评教考核制度绩效水平的重要手段,它决定了学评教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和方向。
(二)混淆了高校与学生的特殊关系
参考现代企业绩效管理理论,学生是顾客,高校有义务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教育服务。理论上似乎无可厚非,但高校不仅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还是学生的监管者,这是和“企业—顾客”关系截然不同的,比如,企业通过不断满足顾客需求,实现产品增值和自身增长。企业是不能对顾客提出任何要求的,更谈不上监管身份,“顾客是企业的上帝”形象地说明了这种关系。但是,高校除了严格要求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外,还要通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而学评教的制度设计恰恰忽略了大多数教学质量的实施者(教师)会选择不严格要求他们的考核者(学生),从而在制度的设计上制约了制度设计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无法提高。这种现象用市场经济理论来解释也是合理的,既然学评教是按照市场机制设计的,市场规律就会形成它自身的约束机制。教师和企业员工一样,他们的最优选择是不断满足学生,而不会对学生提出任何的规范要求,这就是为什么学评教实施后各类高校均有到课率低、教师请学生吃饭、透题等一系列放松教学质量现象发生的理论根源。
(三)对教师群体进行了错误的人性假设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认为,任何管理制度都是建立在对人性的假设之上的,他提出的“X—Y理论”提示我们,不同的管理制度适用于不同特征的人群[11]。绩效考核理论在如下环境中适用:一是投入与产出具有明显的绩效关系并有公平科学的考核方法。比如,企业成功的计件工资制。高校科研考核为何比教学考核成功?是因为教师的科研精力投入和文章、课题资助之间具备较明显而且易量化的绩效关系,因此适合采用绩效考核模式。但是在教学质量的考核中,教育质量的高低要通过学生今后数十年的社会表现才能真正得以显现,比如,欧美名校常以培养了多少对社会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杰出人物来展示自己的教育质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显然教学质量的考核急于求成必适得其反。另外,绩效考核还必须建立在公平科学的考核方法之上。两年多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自己都不相信学评教结果,例如,高达96%的大学生不同意根据学评教数据对教师一票否决。可见,目前的学评教考核模式对教学质量的评估是不合理的。二是被考核者不擅长自我改进时,比如文化和技能水平较低、自觉性较差,在监控与压力下更能提升其绩效的环境中采用。而高校教师具有高学历、自尊心强、自我完善能力较强等普遍特征,所从事的教学与科研活动适用于相对宽松自由的管理环境,自由与愉悦的环境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发挥,同时也是全球高校推崇的较普遍的管理模式。但学评教考核以对教师的不信任和教师不能自觉改进教学方法为人性假设的出发点,缺乏对教师整体队伍特征的适用性分析,最终必然削弱教师整体队伍的教学积极性,阻碍学评教设计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实现。
综上所述,目前学评教的制度设计既没有考虑评估主体大学生的动机与行为,也没有兼顾被评估者高校教师群体的管理特征,同时还错误地等同了企业与顾客、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所以导致了理论界的极大争议和各地高校学评教困境的出现。学评教的制度设计必须围绕教学质量这一核心任务进行,但目前学评教的首要功能常常被管理者用于实现教师的考核排序,希望迫使教师在下一学期改进教学质量。因此,学评教的制度再设计应考虑取消学评教排序,重点研究如何在本学期实现教学质量的改善,应从大学生的评教动机与行为入手,深入了解学评教存在的问题,正视高校与学生的特殊关系,分析各方主体的群体特征,通过对学评教管理模式的改革,让学评教在《国家长期教育改革的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提高质量的核心任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Suhong Yang.A Research on Teaching Evaluationby Students Based on Voting Paradox
ModelMethod[C].IEE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USA:IEEE CS,2010:430-432.[2]马文祥.学评教促进了教师的五个转变[J].北京教育,2002,(7).[3]誊清秀.学评教机制的博弈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4).[4]纪学师,李继凤.学生评教与以学评教[J].科学教育,2006,(4).[5]贺武华,彭保荣.高校“学评教”制度及教师教学业务发展评议———基于某校H老师的个案经历[J].高教探索,2009,(4).[6]陈华华.高校学评教现状分析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2008,(1).[7]梁守庄.认真实施“学评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8]徐世浩,陈煜.高校学评教体系和机制完善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美]Pranken R.F.;郭本禹译.人类动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Suhong Yang.Emphasis on the Computational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Mass Motivation ofStudents’Evaluation of Teaching [C].InternationalSymposium on Education and ComputerScience.USA:IEEE CS,2009:800-803.[11][美]Douglas McGregor;韩卉译.企业的人性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第二篇:临床教学评教、评学制度
临床教学评教、评学制度 评教
(1)院教学质量考评小组和科教科应定期检查医疗业务科室的教学计划及备课教案,要求教案能正确反映临床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及专业特点,较好的开发进修实习医生的智能。
(2)临床教案须目的明确、内容完整、组织严密、繁简适当、适合临床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
(3)凡负责临床教学的教师须认真带教、带教作风严谨,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
(4)重点抓好教学查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有可行的教学方法,注意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实习医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定期组织开展实习同学对带教教师进行评价,内容为;医德医风,学识水平,教学能力是否修改病历,是否具体指导诊疗技术操作,是否开展教学查房,学生提问有无回答,教学效果等八方面 2 评学
(1)实习同学应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2)能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临床操作正确书写病历及各项医疗文件。
(3)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按要求负责一定数量的医疗工作。分管病床,应全面了解病人情况(包括病情,思想状况等);做适量的门诊工作,应切实保证上门、急诊工作时间,完成规定的理论操作技术
工作。
(4)实习同学必须参加科室交接班会及有关该科的病历讨论、出院病历讨论、死亡病案讨论及全院性学术报告会及医疗查房活动。(5)实习同学应严格按照实习大纲规定,进行考试考核,坚持出科考试,由带教老师负责对实习同学学习、工作、思想情况等方面做出鉴定,寄回学校。
第三篇: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评价和改进
B题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评价和改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生评教”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管理手段,也逐步被采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评教是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其目的是凸显学生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也是学生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个人权益的途径之一;同时让教师能及时了解自己教学的优点、弱点及不足,进行自我完善,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来源。
某校的“学生评教”工作的开展时间是每学期的12周至14周的时候,范围是全校学生对该学期的所有任课老师,方式是由学生在教务系统的网上评教专区进行评价。评教的指标体系中共设计十个指标:
A能够按课表规定时间上下课,不迟到早退;
B教学内容准确,易接受理解;
C课堂教学使用普通话,表达清晰,不照本宣科;
D课件制作(或板书)规范认真(体育老师专业能力强,示范动作准确娴熟); E教学方法得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F能有效把握教学秩序、课堂气氛活跃;
G能够根据教学要求合理布置作业并能认真批改(体育老师能够进行适当课外辅导); H有课后答疑,学生有问必答;
I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
J我对教师的总体评价。
评教方法是学生对其任课教师按以上每项内容评分,分值为1~10分。不区分具体课程,将该教师的所有学生在每项内容上的评分作简单的算术平均即得到单项分值,将十个单项分值直接求和即得到最终的评教总评分数
目前,该校现行的评教计算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首先,十个指标中有些指标(如A,D等)的评分因人差异不大,这时平均值有较好的代表性;但有些指标(如E,I等)的评分会因主观认识的不同,个体间的差异较大,这时平均值的代表性较差,显然直接将十个指标的平均值作简单求和,有些不妥。
其次,若一名教师担任难易程度不同的几门课程,在某些单项指标上的得分会因课程的不同有所差异,这时直接在不区分课程的情况下直接将所有个体的评分求平均作为单项得分,也是过于简单的;或不同的教师担任难易不同的课程,用该方法计算出的总评分用于教师间的比较,公平性欠缺。
最后,在评教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评教可能是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某些学生存在着对教师的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差评,这对于教师的辛勤教学工作也是不公平的。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该校目前的评教制度仍存在着有待改善的地方。针对文中提及的前两个弊端,请你设计一种更加合理的评教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有效改变指标间的差异和课程带来的差异对总评分数的影响。
第四篇:八百垧第六小学评教评学制度
大庆市八百垧第六小学评教评学制度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团结、勤奋、文明、创新的名牌小学,依据中小学教师管理办法和学校经济责任制特制订八百垧六小评教评学制度。
一、评教评学采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全校教职工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主要考核师德、教学语言(普通话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态度、教学成绩等等。
二、评教评学由学校教务处具体负责组织评教评学活动。
三、评教评学活动按期进行,每学期不得少于一次。
四、评教评学活动要广泛收集学生或家长等各方面的意见。
五、评教评学所提出的成绩或问题有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反馈。
六、评教评学要采取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保障评判人和被评人的合法权利。
七、评教评学中对待出现的问题要调查核实、分析研究后才能作出结论。
大庆市八百垧第六小学
2010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