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滨三小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大亮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教师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新课程标准,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扎实开展实践活动,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努力形成学校特色;让学生接触社会,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体验、认识、探究与发现等多种学习和活动的方式,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培养作为一个社会人、现代人的各种能力和素质,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本学期,我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为指导,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课程的有效实施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推进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
二、课程理念:
给学生一片关注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
给学生一段探究的体验,让学生自己去经历。
给学生一个交往的场景,让学生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一个个性的舞台,让学生自己去展现。
给学生一个研究性问题,让学生自己找答案。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实施原则
(1)全员参与
全体师生要主动参与,不能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优等生的专利,而应秉持多元价值标准,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2)重情感驱动和自主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标志是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因此,活动实施应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兴趣和直接经验,以此来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3)重主动实践和有效指导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既不能“教”,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指导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如: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甚至跨班、跨年级、跨学校等的合作探究方式。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4)重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同时,随着活动的展开,学生在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又会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而学生从中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这为他们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
2、实施途径
(1)研究性学习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不仅关注“怎么学”,还关注“学什么”。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让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信息技术教育
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及对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接触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4)劳动与技术教育
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
3、课程实施安排
三至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4节安排:地方与学校1节、劳动技术课1节、综合实践活动课2节。
课程实施集中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计划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4、实施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和积极体验的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综合活动课程采用小组活动为基础,并与学校活动、班级活动、个人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各单元中均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每一个小组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展开学习活动。小组成员随机组成,组长民主产生,每一个小组成员须担负一定的工作。小组活动产生结果之后,以汇报材料、调查报告、设计方案、模型、研究报告等形式通过班级或学校交流、展览体现活动的成果。本学期,活动重点将围绕下面四个主题开展
1、语言文字。(学说温州童谣)
2、校园文化。
3、社区服务。
4、行为习惯。
五、课程评价
1、对学生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形式的趣味化。
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强调评价的多元主体参与,对有关项目有所侧重地引导学生、家长、教师参与评价。对于知识领域的评价主要由教师和学生完成;情感与态度、学习方式则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共同参与。
②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所研究的主题,采取多样的、有趣味的评价方式。如:成果汇报式、作品评价式、展示与交流式、技能比赛式、协商研讨式。(1)问题情境测试:在学期内的主题活动中设置活动情境进行相关能力的记录与检查。(2)行为观察记录:对学生一学期来每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习惯、活动情况、活动能力等进行及时的评价与记录。(3)成长记录袋评价。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袋内有学生研究的主题、活动记录、活动日记、调查报告、项目作业、个人作品等参加活动的过程性记录和成果,还有学生、教师、家长给予的评价。
③评价形式的趣味化。对于学生评价,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1)形象类:大红花、大拇指、笑脸等。(2)评语类:通过作业本、家校联系卡、学生评语卡等,用富有激励性和指导性的评语。(3)展示类:将学生好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内外富有个性和创意的园地里;请学生展示方法、技能等。
2、对教师的评价
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组织、规划、管理、指导并方面的能力和实效。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综合活动领导小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协同教育。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组织网络,不定期开展讨论,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典型突出问题。
2、计划保障
以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学校课程教师学习计划保证课程实施有序进行。
3、师资保障
以教师培训为先导,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加强实施过程中的交流研讨活动,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合作。
4、教材保障
教材编写以课程实施计划为纲要,由学校课程任课教师编写,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听取各方意见,加以甄别、精选,结集成册。
5制度保障
制定管理、奖励等一系列措施,保证上足课时,上好内容,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与成效。
第二篇:海滨三小 “迎元旦秀风采”诗歌朗诵展示活动方案
晨读活动开展已将近两个月,为使活动得到有效落实,在2010年元旦来临之际,经研究决定,开展一次以 “迎元旦 秀风采”为主题的诗歌朗诵表演,并组织新队员在队旗下宣誓。现将活动方案公布于下:
一、活动主题:“迎元旦 秀风采”
二、组织形式:以中队为单位
三、活动内容:
1、新队员入队仪式
2、诗歌朗诵表演
四、活动要求:
1、新队员入队仪式
2、诗歌朗诵展示
(1)各中队精心组织一个节目。
(2)内容:以“迎元旦 秀风采”为主题,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可参考《天天诵读》;时间5分钟左右。
五、时间安排:
1、12月31星期四下午
2、请于12月25日将新队员名单交到李倩倩老师处
3、各班于12月23日将诗歌朗诵题目交到潘连梅老师处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我爱我的家乡
活动背景:“月是故乡明”在小学生中开展热爱家乡的活动,能有效增进学生了解家乡,喜爱家家乡。首先要了解家乡的物产。活动目标:
1、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调查、访问、网络查阅等方法,开展对家乡的初步了解。
2、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活动准备:参与学生:四年级分全体学生。(自行网上搜索学习内容、社会调查、访问)
活动过程:我所知道的家乡
1、我的家乡是河北省滦平县付家店满族乡,面积约80平方千米,人口55万,六个行政村。其中付家店村5千人。
2、我的家乡物产丰富,其中有杏、蘑菇、各类水果、毛栗、板栗、核桃,大小铁矿等物产。活动收获:
杏:是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极高的的物种。多散生于向阳石质山坡。小乔木,高1.5~5米;树皮暗灰色,纵裂,小枝暗紫红色,被短柔毛或近无毛,有光泽。叶宽卵形至近圆形,长3~6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骤尖,基部截形,近心形,边缘有钝浅锯齿,两面近无毛;叶柄长1~3厘米,被短柔毛或近无毛;早落。果近球形,直径约2厘米,密被柔毛,顶端尖;果肉薄,干燥,离核;果核扁球形,平滑,直径约1.5厘米,具背棱和腹棱。花期5月,果期7~8月。
山杏的医用价值: 山杏除含糖类,蛋白质,脂肪外,含量最丰富的是维生素B17等成分。VB17是极有效的抗癌物质,且只对癌细胞有杀作用,而对正常的细胞和健康组织无毒性。
山杏果味甘,酸,性平,有润肺定喘,生津止渴功能。对肺癌,乳房癌,鼻咽癌有疗效。鲜果一次不宜多吃,免伤脾胃;在便溏薄者忌服杏仁。
山杏是我国北方的主要栽培果树品种之一,以果实早熟、色泽鲜艳、果肉多汁、风味甜美、酸甜适口为特色,在春夏之交的果品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深受人们的喜爱。杏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机成份和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及无机盐类,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杏仁的营养更丰富,含蛋白质23~27%、粗脂肪50~60%、糖类10%,还含有磷、铁、钾等无机盐类及多种维生素,是滋补佳品。
山杏果有良好的医疗作用,在中草药中居重要地位,主治风寒肺病,生津止渴,润肺化痰,清热解毒。
山杏的经济价值:
山杏产量约六十吨,每公斤7元。折合人民币42万元,综合人均收入84元。
蘑菇:
蘑菇经过大自然的选择而生存下来,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活习性。
一、温度:蘑菇不同的品种、发育阶段、栽培条件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菌丝体适应在摄氏5—32度生长,最适宜温度是摄氏22—24度。子实体适应在摄氏7—25度生长,最适宜温度是摄氏12—16度。从菇蕾形成到子实体成熟,温度渐降为好。孢子适宜摄氏23—25度萌发。
二、湿度:湿度是指环境中的含水量,包括培养料、复盖土、空气中。培养料湿度以55—68%为宜,低于50%菌丝发育不良,菇体小,易开伞。高于70%时则抑制菌丝生长,不利透气,杂菌多。复盖土以18—20%为宜。菇房的空气湿度在菌丝生长时期以80—85%为宜,子实体发育时期以85—90%为宜。
三、酸碱度:菌丝体可以在酸碱度5—8的环境中生长,最适宜酸碱度6.8—7。
四、蘑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生长过程中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菌丝阶段呼吸水平稍低,因此消耗的氧气不多,放出的二氧化碳也不多。子实体发育阶段呼吸水平大大提高,要求大量氧气,也放出较多二氧化碳。
五、光照:蘑菇菌丝体不含光合色素,生长过程不需要光照。性味:微寒、性凉、味甘、入肝、胃经。适宜于老年人、糖尿病、白细胞减少症、传染性肝炎、高脂血症、维生素B2缺乏症等患者食用。
药理作用一:抗菌作用
蘑菇的培养液(28~30℃培养22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
菌及大肠杆菌,此培养液对豚鼠无毒,人口服250毫升亦无副作用
常食用蘑菇的种类
榛蘑、肉蘑、草蘑、菘蘑等十多种可食用菌种,总体产量2吨,经济收入约7万元。
板栗:
原产于中国,生长于海拔370-2800米的地区,多见于山地,已由人工广泛栽培。
板栗雄花、雌花异体,有的雄花带有雌花的花穗,雄花整个开花过程约10~15天左右。带有雌花的花穗比单雄花的花期晚5~7天左右。
雌花没有花瓣,观察雌花开放过程主要以柱头的生长发育情况为标准。开花过程可分雌花出现、柱头出现、柱头分叉、柱头展开、柱头反卷5个阶段。
从雌花授粉到坚果成熟采收,需要3个月。燕山地区6月中旬为盛花期,完成授粉受精的过程。7月中下旬为幼胚发育期,8月中上旬,幼胚的重量不足1克,随后缓慢增长,成熟前增长速度最快,据测定,栗果采前10天的生长的生长重量占总重量的30%以上。所以,板栗采收一定要完全成熟后再采收,否则严重影响果品质量和产量。
板栗是中国栽培最早的果树之一,已约有2000~3000年的栽培历史。叶披针形或长圆形,叶缘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为葇荑花序,成熟后总苞裂开,栗果脱落。坚果紫褐色,被黄褐色茸毛,或近光滑,果肉淡黄。果实含糖、淀粉、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宜于山地栽培。适合偏酸性土壤。多行实生播种,也可嫁接繁殖。木材致密坚硬、耐湿。枝、树皮和总苞含单宁,可提取栲胶。板栗历史悠久。我国的劳动人民早在六千多年前就已栽培板栗
活动总结: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调查、访问、网络查阅等方法,了解了家乡。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活动反思:
1、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及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研究主题,有机融合,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对于课程的管理与评价,如何做到科学、有效、持续,需要我们的思考和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3、如何调动学生全员参与面?如何把评价工作做得公正、全面?操作起来简单可行?这都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南林学校
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
活动内容:关于水污染的调查
活动目的:了解水污染的危害,保护水资源 活动准备:记录本、摄像机、照相机、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老师把学生分成组,利用活动时间去学校附近的小河测水质,把污染水和干净水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污染水中生物的活动情况,发现污染水中的鱼虾已经绝迹了,同时向当地人们询问20年前的水是怎样的,寻找造成水污染的根源,提出解决办法。活动收获:使学生对水源污染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内容:关于吸烟问题
活动目的:让青少年了解吸烟的危害
活动准备:记录本、摄像机、照相机、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老师把学生分成五个组,让他们回家去调查研究,比较吸烟人健康还是不吸烟人健康,同时要求学生从书籍、网络上寻找一些关于吸烟的危害的资料,最后教师把学生集合在一起,让他们展示他们搜集的资料,同时观看有关吸烟的危害的录像片,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吸烟危害有更深刻地了解。
活动收获:学生认识到吸烟有害将康,自己不吸烟,并动员家长不吸烟。活动课题:珍惜水资源 活动目的:
1、了解水的作用
2、了解我国面临的水资源问题
3、工厂排放的废水调查
4、为水资源出点力 开展过程
1、进行选题。
2、接着再举行开题仪式。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和确定小主题,分为四个大组:水的作用、我国面临的水资源问题、工厂排放的废水调查、我为水资源出点力,接着小组设计活动方案和时间安排表,并进行讨论。
3、接下去的时间,学生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双休日进行查资料、设计、讨论、调查、采访、写体会、画画、写总结、出手抄报、编节目、排练、阶段性成果展示等一系列的活动。
4、写心得体会和展示成果。评价标准
1、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的精神
3、活动中掌握技能情况
4、克服活动中困难和挫折情况
5、收集和整理资料情况
6、活动成果的独创性
活动内容:农业知识学习活动地点:田地 活动对象:小学生
三、活动的目标
1、情感目标:在实践过程中,亲身感悟科技给农业带来的效益和生机,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的感情,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
2、认知目标:了解有机农业和循环经济的模式,认知“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了解农业基本知识,并参与实践。如:除草是因为杂草的生长会给农作物带来病虫害,并与作物争肥争光,造成减产,所以要除草。而前期除草事半功倍,后期除草事倍功半,等等
3、技能目标:在教师和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发表宣传作品,培养初步吸收一部分农业科普知识并向家庭宣传推广的能力。
活动主题:保护家乡的环境活动意图: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身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引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认识垃圾的危害与我们日常生活环境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使学生懂得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要自觉保护家乡的环境,争做环保小特使。活动目的:
1、让学生调查周围及附近一些污染存在问题,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2、利用假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废物回收活动,对周围村民进行环保知识宣传。
3、丰富科技制作活动,探索科技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和能力。
4、通过小制作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环保科技意识。
5、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的危害,了解学校及家乡还存在的环境问题。
6、通过实践解决一些环境问题或提出解决办法。
7、培养学生观察、调查、发明等综合实践能力。
8、以“爱我家乡呵护绿色”为重点组织学生学习有关环保知识,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激发学生树立环保意识。针对学生情况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活动形式:
组建假日小队、撰写分发宣传单、废物回收、废物小制作、书写张贴倡议书、设计广告标语、写心得体会、设计手抄报等。活动准备:
1、自愿组合。
活动主题确定后,让学生们自愿组成小组。在建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成了“抢手明星”,有的则成了“无人要的弃儿”,有的刚过了半天就改变主意重新组合。这是学生交往合作过程中正常现象,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合作交往教育的一个良好时机。要抓住这一教育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育,和学生们分析,为什么有的学生很受欢迎,大家都愿意和他合作交往;为什么有的学生不受欢迎,大家不愿和他交往合作;怎样做才能受别人欢迎;在和别人交往合作中有哪些技巧等。通过老师的引导,一个个研究小组组成了。
2、设计名片。
研究小组组成后,学生们为了联系方便,互相抄录电话号码和家庭地址,由自己设计个人名片,发展到设计小组名片,讨论给自己的小组提个名字、设计口号。3信息收集。
学校征求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意见,通过发动、宣传,使教师和家长都愿意做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导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双休日在家庭导师的指导下开展调查研究,首先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同学可以去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处寻找。可以通过书报、上网查阅,可以拍成照片。各个小组还可以在小区内实地观察,在公园、广场等地方对群众进行了采访和宣传。
活动过程:
一、提出实践课题。
(话题导入,如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垃圾废物带来的困扰,谈一谈对垃圾知道多少,如何处理这些废物的方法等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1、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课外欣赏《地球风光》。参观我们的学校、家乡、祖国最新变化的图片。了解我市绿化美化、空气质量等环境状况,有条件的可写一份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的考察报告,办环保方面的小报。
2、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认识垃圾对人类的危害性。
2、巧用小棍做游戏 活动思考:
“创造力人皆有之,创造力可以培养”,是创造学的的基本原理。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掌握思维的规律和技巧,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巧用小棍做游戏”的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寻规律、善于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巧移、巧用、巧创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巧用小棍建大厦”的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准备牙签、棉签、塑料棒、吸管等小棍棒,无毒橡皮泥(或无毒手工泥、无毒劳动泥等)。
2、学生自由结合,组成研究活动小组,建议每小组四人。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活动内容与方法
1、做一做:巧移小棍变换图形
巧移小棍变换图形的游戏,由三组九个游戏给成。其中,属于平面变换的有三个:
(1)小燕向相反方向飞行。
平行移动3根小棍的位置,小燕就向相反方向飞行了。(2)小鱼向相反方向游动。
移动3根小棍,小鱼即向相反方向游动了。(3)用12根小棍摆成5个正方形。
为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巧用小手建大厦”的比赛。用无毒橡皮泥做连接物,用小棍插接各种建筑模型;要求作品宏伟、美观又结实。
活动专题:月饼盒回收活动 活动地点南林学校 参加人员全校师生
目的要求中秋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但是在我们欢度节日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月饼盒,并在节后被大量丢弃。这些被丢弃的月饼盒其实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回收,将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起到一定作用,达到减少废物产生目的,为了加强对公众的环境宣传,进一步倡导绿色消费,让市民共同参与可循环再生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培育绿色文明意识,建设节约型社会,市环保局、团市委、市文明办决定联合组织开展月饼盒回收活动,并向每个家庭发出倡议: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为我市创建国家环境模范城市作出贡献!
活动过程
1、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书。2、同学到社区收集月饼盒。3、学校少先队部收集同学们的月饼盒。4、把收集到的月饼盒集中运到城区指定回收的地方。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信
息
技
术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有关目标,根据省,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创新学习的形式,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实践的乐趣。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特色教育活动。
二、课程目标
(一)1.让学生获取亲自参与探究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通过研究活动,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2.形成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应用与交流,增进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与文化,生活与实践的了解,为以后在社会中应用信息技术打下基础。
3.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他们学会探究,学会运用
所学动手实践,学会学习。
(二)阶段目标
初中年级的学生,基础薄弱,但学习积极性比较大,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通过实践探究,为谈们今后学习更多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使他们在校内学习之余丰富更多的课外知识。
研究课程前的准备工作
1.能进行上网浏览,熟练地使用网络工具进行资料搜索,整理、分类,并综合性地加以应用与利用。
2.能独立思考研究课题,自主选择,确定研究内容。
3.以小组为团队,进行分组研究,只有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加成功的完成研究任务。
4.小组评比,以小组团队成绩为共同成绩,是共同努力所得。
5.主题实践活动完成后,进行展现研究成果,展开成果展示会,供学生学习和参观。
三、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的安排上,采用单周课堂辅导,双周实践指导两部分,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
四、实施策略:
(一)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使学科教学彻底深入,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三)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么一样的成就,我们在组织实践的同时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在多种探究方式下,学生既从人文方面学到了知识,也同时从社会自然中学到了知识。
(四)与学校工作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团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在一起,相互借鉴。相互渗透,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五、具体安排
(一)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活动的主题选择,主要结合课本知识,将实践活动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形成既能发散思维寻找校外知识,又不偏离主题,紧扣课本知识。
首先可以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将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作为主题,进行实践操作。
其次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这样既能够吸引学生去实践,也能够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初步打算:
1.每班以小组为中心,进行团队合作学习,每一组由6组成,每组4台计算机,一个内存卡,并由小组组长带领团队进行实践操作。每班大概有11-12组组成,每6人一小组,6人每人分工如下:1.版面设计。2.文章收集。3.图片收集。4.文章撰写与整合。5.文章撰写与整合。6.小组实践进度的回报,人员的管理与监督。(组长)。小组组长由小组人员投票推荐。组长将本小组人员分工一式两份,交予教师一份,组长保管一份。
2.实践活动主题以电子小报为主,题目由各小组讨论决定。由组长将各组题目汇报于教师。教师先教授实践要领,便于实践操作。
3.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要学会团队配合,尊重同学,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敢于
面对各种生成的问题能力。
4.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实践者、设计者、体验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实践,主动探究。
六、评价与展示
教师将每组的实践进度记录在教案,并进行打分,在最后成果的展示中进行评比,选择出优秀作品进行巡回展示,并参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展示,从而鼓励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