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上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精心设计活动优化课堂教学
---网上继续教育学习《上好课—高中地理》心得体会
黄岩第二高级中学地理组严群燕
以学生活动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新教材在设计上,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教材中增加了“活动”的教学内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活 动”栏目按能力要求分为“思考”、“探 究”和“实践”三种类型。《地理I》、《地理II》、《地理III》三册必修教材共 有“活动”193处,其中“思考”类 活动60处,占必修教材“活动”总数 的31.1%.“探究”类活动107处,占 必修教材“活动”总数的55.4%,“实 践”类活动26处,占必修教材“活动” 总数的13.5%。如何设计好“活动”内容,是一节课的关键,决定着教师能否起到宏观调控作用,学生的多端发散思维、创新能力是否能得到全面发展。如何避免地理课堂小组活动中的无效教学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平时的学习与观摩,笔者悟出了几点小组活动的有效性策略,将在下文结合几个课堂实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一、从活动设计上看,小组活动是否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案例
1【情景再现】:学习了洋流模式简图与全球洋流分布及名称后,教师设计一个活动:[合作探究] ——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学生前后4人围成一组进行讨论。除少数学生看书外,大部分学生在认真的讨论,学生的讨论很激烈。3-5分钟后,学生站起来回答。可是我们从学生回答中发现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多数学生能看懂洋流模式简图,心里也知道洋流的大致分布,但他们都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
【分析与探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材料导入: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曾两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新航线。有趣的是哥伦布第一次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第二次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只用了22天,为什么?
二、讲清洋流概念。
三、复习大气环流模式图,画出全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分布,由此推导出洋流模式简图。
四、结合全球洋流分布图,认识洋流模式简图上每一个箭头代表的洋流名称。
五、归纳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教师在前半部分的处理相当到位,导入新颖,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但是没有复习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的范围,对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学生在回答时要么答案不完整,要么范围不清楚。教师在讨论前给予的铺垫、帮助太少,致使讨论流于形式,讨论学习效益差,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只是被当作标签随意张贴而已。
【方法与对策】按照有效学习理论、学习内容对学习者越有价值、越有意义,学习的效果就好。根据这一观点,在地理教学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要努力使学习内容兴趣化,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而来自学生身边的问题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最直接发源地。地理活动设计应在有趣的前提下进行,要保证活动设计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的设计中考虑活动的可行性,这些活动贴近学生实际,同时在进行活动前要保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认真研究问题,考虑学生可能提问的问题,并对问题充分的考虑研究解答.在设计课堂小组活动时,教师除了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抓住重点,吃透难点,还应当备好学生,对学生实际的能力有正确的估量,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本环节前,教师应在讨论前给予一定的铺垫和帮助,为学生有效讨论搭建合适的交流平台。比如,学习了洋流模
1式简图与全球洋流分布后,教师可以提供下列填空形式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既能降低了难度,明确讨论方向,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又能规范答案使学生掌握回答该类为题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合作探究]——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
1、南北半球中低纬海区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时针流动,南半球时针流动
大洋东侧流,西侧流
2、南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北半球时针流动
大洋东侧流,西侧流
南半球40-60度.二、从活动形式上看,每个学生是否有效参与了活动?教师的参与度有多高?
案例
2【情景再现】: 一位教师在教《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在利用各种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之后,开展了这样一个小组活动:角色模拟:怎样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分5个角色:政府、工矿企业、科学家、公众、学生)学生分5个小组展开了热烈讨论,三四分钟后由学生陈述观点:
第一组:政府制定相关法律
第二组:工矿企业通过一些技术,减少CO2的排放
第三组:科学家开发新能源;科学的预测气候变化;树立科学发展观
第四组:公众人人参与,同心协力加强宣传
第五组:学生保护植被
在将近六七分钟的发言里,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给予了及时评价,课堂教学进入高潮。
【分析与探讨】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有关措施的话题讨论。从课堂实际看,由于内容贴近生活,教师的问题确实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将知识教学、情感教学、价值观教学完美地体现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讨论很激烈。可是我们从学生回答中还是发现了问题。学生陈述的大都是个人感受,也就是说,是学生个人看法,而不是小组讨论后的结果。在很多课堂
讨论中,我们会发现:能力强的学生往往会代表组内其他同学发言,而能力弱的或懒惰的学生也乐于有人代劳,全然不知自己失去了锻炼的机会。本节课中,该教师在小组间来回走动,偶尔询问讨论情况,表面上起到了监督与指导学生活动的作用。
【方法与对策】在地理课堂中,常见的小组划分是就近结合:把座位相邻的学生组成一组,如同桌的两人组合和前后排两桌的四人组合。而我们知道,分组最好遵循互补的原则,这样分组使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此,在分组时教师应尽量考虑学生各个各方面的因素,如学生的个性、学习风格和与同学的关系等。可以安排性格内向又不善于主动发言的学生与性格直爽又能扮演提问者的学生同组;不要安排好朋友在一组,避免组员之间过于熟悉很容易使讨论变成闲聊;也不要把顽皮的学生安排在一起,防止他们的嬉闹干扰讨论的进行。为了避免能力强的同学主宰语言实践活动、弱者没有机会发言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轮流担当发言人、记录者、信息提供者的角色,提醒能力强的学生在其他同学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经过一段时间后,教师还要重新分组,以保持活动小组的“新鲜度”。
三、从活动评价上看,小组活动是否有利于今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案例
3【情景再现】课堂活动开始时,教师一声令下,学生七嘴八舌,热闹非凡。几分钟后,教师又是一声令下,几个优等学生或活跃学生发表短暂发言,教师给予一个微笑,或是一个点头,或者仅仅是简单的“很好”、“很不错”,然后活动结束,进行下一教学环节。
【分析与探讨】评价是地理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虽然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们深化了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太大的改进。据笔者观察,上述现象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很普遍。大部分教师比较重视小组活动的设计、过程,轻视活动的有效评价,常用的评价手段仅限于课堂的口头评价和考试或随堂测验。口头评价也以随意居多,不够具体、到位。像上述的口头评价比较单一,没有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有针对性的具体评价,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甚至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由于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联系不紧凑,前面的活动花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很多教师为了扭转前松后紧的局面,节省课堂时间,直接省略了评价环节,长此以往并未能有效地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发言主动性,反而打击了表现优秀的学生的积极性。
【方法与对策】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构建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注重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就是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评价是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师尤其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教师要把学生参与学习与实践活动时表现出来的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评价的重点内容。教师尤其要重视课堂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1)教师的语言准确,有激励性和启发性;(2)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3)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4)根据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5)能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对教学过程和难度进行调整,合理处理临时性情况;(6)及时采取积极多样性的评价方式。、避免课堂活动中的无效教学现象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途径。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是我们每一位课改实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要考虑的。
第二篇:继续教育网上学习心得体会
继续教育网上学习心得体会
十几天的学习,让我收获了许多,思考了很多。现代继续教育资源以极其丰富的教育教学优势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合作、创新的平台,我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把继续教育研修作为提升自身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学习方式,刻苦学习“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我在对学生进行课文教学方面都有很深的感触,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也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下面我想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特点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与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改革与创新。它体现了当前教育教学与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它以实现各个学科的课程整合为首要任务,构建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解决了课程理念和目标设置的一致性问题,宣告了“知识+技能”时期的终结,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二、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更具学科特点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语文学习渠道。
三、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更加需要创新型教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创新的精神寻求优良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想,要做一个创新型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使用教材上要创新。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学习的情况,对教材的顺序做出适当的调整,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和不断补充扩展。我们要依靠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
2、教法上要不断创新。在积极进行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要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活动,积极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用,在运用中不断学习。
3、要有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创建民主、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之间要有互动,既互相帮助又互相鼓励,形成一个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新局面。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更加认清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通过语文学习了解世界,为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尽一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尽一份心。
今后我会在看似平凡、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找到突破口,挖掘出自身职业的生命动力。相信在经过无数细节的精打细磨之后,自己必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三篇:教师继续教育网上学习心得体会
此次教师继续教育网上学习感觉不错,方式灵活多便、省时省力,大家能自行安排时间,随时听课学习,随时评论、随时互动交流、答题,从学习中不断获得知识,充实自我,效果挺好,学习也挺快乐!在此简单谈一谈对教师职业的理解。
教师不是像其他职业那样要使用什么工具,而是要用教师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在和学生共同活动中去影响学生。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正是教师职业的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示范性。教师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能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能不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影响。还要有奉献精神,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能甘于清贫,不受物质世界的诱惑。
我是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回首二十多年来的从教历程,我的感觉是幸福、快乐的。美国学者诺丁斯在《幸福与教育》中说过:“一个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学生幸福了才会成长与进步,教师们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一种满足、收获一份感动、收藏一份纯真。这种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也是只有教师才会拥有的一种财富。一名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认可、热爱、信任,不管在哪里教书,自身价值能得到体现而被周围认可,就是一种幸福。
第四篇:网上继续教育学习总结
网上继续教育学习总结
经过这几个月的网上学习,作为年轻的教育工作者我受益匪浅,天哦哦那个过于大家的互相交流,以及视频学习,同事之间的讨论与总结我的进步很大,相信我会将这些方法营运我的课堂,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从中让我更加热爱淳朴的孩子们,并且和他们一起分享我的她们的快乐。以下是我本次学习的一些个人的体会总结:
1、和学生在交流中,让学生和狗用流利的书面语言对话,并且练习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内容。
2、积累知识,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并能够够应用知识。在生活习惯中学会感恩,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写作水平。教学生善于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并把它们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感悟其中的美。从写作感受不同的恶写作形式所带来的不同美观。
4、从中理解在教学中不仅仅是教课文,更应该是教语文,教技巧,在老师放手后学生能够自己用这些放法和技巧学习语文知识。
5、我自身感悟教育工作要有足够的热情投入生活中,和学生做良师益友。
上面是我本次学习的一些自我感悟和体会,感谢能给我们这些年轻的教育工作者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供我们学习和交流。
第五篇:网上远程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网上远程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老年教师,由于实际工作中遇到很多问题,再加上知识老化。我非常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深造的机会。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开通后,我首先进入学习网站,不影响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开阔了视野,除了去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外,还对新的知识产生兴趣。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开始重新构建知识,是一件非常实际、非常好的事。因此网上学习是我最好的选择。通过一段时间的网上学习,我感受良多,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网上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前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以老师教学为主,学生的学习感到很被动,学习兴趣不是很大。现在通过网上学习,从以教师为主的教学主义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有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体现,学习兴趣提高了。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网络既是一种学习的工具,也是一个信息的海洋。
二、网上学习方便,在网上学习方便,可以随时学习,师生可以分别做自己目前紧要的工作,有空时发贴及回贴,教师通过网络实现了资源丰富,能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等等。总之,计算机网络远程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主要趋势,对教育质量的提高,确保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在网络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且揉合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优势,将有利于增强学者学习的兴趣,培养学者的信息素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者素质的全面发展,能为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