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理教研论文
把握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
教师: 唐华
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阶段第一学期的前半期尤为重要.
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自豪,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而且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起始阶段的教学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上下功夫.
一、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激发学生动手动脑
初二学生一开始的那种自豪感和迫切心情毕竟是短暂的,当他们进入课程教学后,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2006年使用的新教材较原教材能比较容易达到这一目的.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重新安排切合学生的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我们发现,学生对课本上那些具有现代气息、形象直观的插图看得很投入,我们就因势利导,让他们回答这
幅图是什么意思,那幅图说明课文中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深了,便产生了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中的“想想做做”、“科学世界”等看得很认真,教师可暗示他停止,但在下课前要提示学生课后去做,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参与,下一堂课进行新课前提问或交流结果,并把“想想做做”等内容稍加宣染,引起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兴趣。
新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分组实验、想想做做及课外小实验较原教材多很多.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前半学期的实验,一定要认真做、全部做、帮助学生做,而且要做得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投入.如“前言---科学之旅”中的演示实验4,趣味性很强.在演示这个实验时,为使实验效果好,选用的漏斗应为透明的,并且为稍大的,让一个同学用手指托起乒乓球,另一个同学手握漏斗,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的同学快速地将手指移开,这时,在一旁观看的同学们各种猜想都有,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乒乓球会落下来,结果却表现为乒乓球并没有掉下来,学生一阵紧张后又兴奋起来.又如第一章第三节的演示实验,若用一般的橡皮筋来做既看不出振动快慢,又听不出音调高低,如用钢直尺来做,把一端压在桌子边缘上,拨动另一端,钢直尺的振动快慢非常明显,音调高低非常清楚,效果很好.不仅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做好做成功,还要帮助学生把实验做好.第五章第五节分组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若
按书上的要求及步骤做,学生的表现为两只手不是该如何开始连接导线、就是怕电而不敢动手.对于一个初学物理做实验的初二学生来说,很难做好.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就必须一组一组地指导,告诉学生我们现在用的电是安全的,可以用手直接接触,然后开始用导线将电源的正极与开关的红色柱连接起来,并将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接下来依次再用导线将开关的另一接柱与电流表或与小灯泡L1、L2接柱等一一串联起来,最后用导线连接到电源的负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教师随时走动进行检查并纠正,告诉他们错误的操作会出现短路或损坏电源、电流表等,应如何操作才是正确的,当学生做好实验每一步成功时,学生高兴地笑了,对后面的实验充满了信心.
二、疏通教材,排除难点
新教材注意联系实际,适当降低了难度.但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中还是会感到有困难的,他们一遇困难一般都会产生为难情绪.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钻研新教材,备好课,力求讲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使他们不感到物理知识难学,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现在初二学生对新教材中声、光、热、电等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都感到很亲切,不觉得它深奥.但也不排除他们在学习中有为难之处.如第二章第五节“光的色散”,学生对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的实验,这里只需用实验来证明的确可以用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七色可见光,说明太阳光等不是单色光,不需要过多地解释棱镜分解太阳光的原理及规律,这样疏通教材,使学生不觉得这
个地方有困难.另有第四章笫一节的“温度计”中“从体温计说起”,由于新教材写得好,简洁明了易懂,生活中又常用到,知道如何使用就行,教师就不要再拓宽加深了,学生一般学习都较平稳.只有在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教师才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全面的概念,使学生有一个彻身体会,能正确地使用温度计来操作,并准确地读数和记录结果,这样处理教材,使已经降低难度的新教材显得更平坦了,学生踏上这个轨道就会感到轻松自如.可以在操作中准确地感知、熟练使用。
三、了解学生,信任学生
初中物理教学从一开始就应注重了解学生,充分信任他们,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而且也能使教师自己看到希望.
对学生的了解,一方面从课堂教学、书面作业去进行,另一方面通过接近、谈话来进行.初二学生开始学物理犹如小学生启蒙时的情景,只要老师接触他们,就特别爱说、爱问.他们问得最多的话是:“物理好学吗?”“物理怎样学?听人家说,物理难学,是吗?”那种迫切要求学好物理的愿望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及时给他们解释,积极给他们鼓励,并且要认真回答问题,不能敷衍他们,要让他们有信心学好物理.
开始几周的课堂教学和书面作业,学生往往因语文水平有限,口头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不高,对说理题的回答总感到力不从心.觉得有话写不出,有理讲不准,口罗口罗嗦嗦.教师对这种现象
首先要理解学生初学物理时的困难,然后作出示范性的答题.开始几周不作过高要求,只要他们答题时能用“物理语言”回答清楚就行,以后慢慢引导,要求也逐步提高.这样学生回答问题时胆子就大了,脑子也开动起来了,即使学生回答得不尽人意,也要鼓励他们,肯定他们能动脑筋的一面.有位学生在回答第一章第四节“想想议议”中“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燃放鞭炮引起的噪声?”时说:“到人少的地方去燃放等”、还有位学生问:实验室的温度计为什么不做成和体温计一样,离开被测液体仍能读数呢?教师对学生这样的回答和问话,应表扬肯定他们动脑筋的一面,同时给他们予以纠正和解释,学生们高兴得不得了。
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前期,应着重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害怕心理上下功夫,不必担心这样做会降低标准,影响教学质量.只要我们不放松要求,坚持目标,随着学生思想品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深层次变化,不但不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反地可以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稳固扎实的基础。
第二篇:物理教研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田 青
情感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健康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教育活动的非智力因素,与学生的智力活动、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有密切的联系。情感教育心理学认为,所谓情感教育,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把情感因素引入教学当中。许多事实证明真挚、平等地与学生对话,是与学生沟通感情、交流思想最重要的手段。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今日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还是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物理学的许多基础理论。而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又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学生恰当的尊重、平等、理解、关心、信任、期待,往往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感召力,能使得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措施得到更好地贯彻执行,并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接受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有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只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进行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是乐意还是厌倦,这体现了物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教师只要用真诚和爱心在师生之间架起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桥梁──哪怕“最坏”的也给予尊重、给予关爱,报以微笑,学生就会视教师为亲朋好友,便会推心置腹的对老师说心里话,与教师交流思想感情。这样一来,教师就会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因为学生愿意听他的课、渴望听他的课;教师也会热爱上物理这门学科,因为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同时,自己也会不知不觉地爱上物理这门学科。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化解学生们的情感困惑 物理教学若只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势必会造成“学而无乐、学而无用”的结果。为此,注重教学中认知线和情感线的双线结合,情知互动,才能达到“学乐俱得、学用兼收”的最佳效应。情感教育的核心,便是控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使之处于最佳状态。教师要耐心细致、打动心扉,鼓励他们多和同学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并有意让他们担任活动中某个重要角色,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和乐观开朗的性格。这样一来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什么情感困惑就会告诉教师,以便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也会非常配合教师的教学。
四、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要培养学生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发挥他们的自觉性,使其能够明辨是非,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自己的情感发生转移。把学好物理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促使物理的学习活动积极地开展起来。教师也要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修养。言为心声,情动于心而形于色,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哪会有讲课时津津乐道的热情和笑容可掬的神情呢?又哪会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呢?教师应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物理教学工作中去,不断完善自我,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这样就会对学生学习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感情,也就谈不上传播知识。使学生沐浴在爱的春风里,身体和心灵都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使学生的素质更加完善,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在物理课堂上探究自然规律是一种最快乐的精神享受。教师要有机地运用情感的作用,有意识地进行情感交流;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涵养,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增加情感投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被尊重、理解、信任和关爱以及平等民主的环境中去学习。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情感教育已成为学科教学的终结目标。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发挥情感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恰当运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乐于上进的学科情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运用情感教育和挖掘情感教育对师生的影响,让它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实实在在的问题。
正如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涉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深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物理课堂中良好的情感氛围,能极大地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对学生多投入一些情感教育,学生对我们的课程就更热爱一些。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第三篇:物理教研论文2
浅 议新课改下的 初 中 物 理 教 学 反 思安徽省怀远县火庙中学 周启清***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前、课中的基础之上,课后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审视自己,以追求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和完美性。
一.课后反思的意义。当代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有这样一句话:“埋怨环境天昏地暗,改造自我天高地宽。”积极做好课后反思正是改造自我的最有效方法。课后反思会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熟,也会让老教师焕发青春,让物理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只强调备好课、上好课,但是,自我反思意识淡薄,对上完课之后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完美的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好的课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课后反思,因为它是加速度教育理论和实践过程的沟通,是教育理念和课程结构的桥梁,更因为它是优化课堂教学,实施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教师成长的阶梯。
首先,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教学反思的实践过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不断的自我审视的过程中,养成教师良好的教学习惯,更有助于教师查找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其次,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转变古老的教学方式,形成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总之,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使师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共同进步。
二、课后反思的方法。课后反思的方法很多,如传统的评课、自我提问、案例研究、教师间交流和写教学反思日记等。而写教学反思日记已经成为比较盛行的一种方式。
我也尝试着把一天工作中的心得和收获以反思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今天为学生做了什么,有哪些态度是可取的,哪些需要调整、改进的,学生有哪些变化,自己获得了哪些感受等等。在繁忙的一天中总结自己、认识自己,并提高自己。
如一天的物理实验课上,一名经常捣蛋的学困生,上课时左顾右盼,也不拿书,以往我会很生气,加以批评,那天我并没有生气,而是采取友善的态度,和蔼地跟他说:“实验很简单,你一定能做好,而且要小组讨论和合作。”XX顿时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于是我边讲解,边指导他做起实验,果真实验效果很明显,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课后主动找到我说:“老师,以后你的课我一定认真听。”那天晚上,我把这一经历写成了反思日记,体验着这份快乐和幸福。
三、课后反思的研究。学会反思是每个教师成才的必由之路。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的感受更为深刻,结合作业批改,更能从中体会到该课的“得与失”、“成与败”。
如在《透镜》一节的教学中,做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题,发现大部分学生真实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实线,并且作图不用尺子等毛病。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只反复强调三条特殊光线折射后的传播方向,而未强调作图中的细节。在批改作业时,均以红笔加以改正、强调,而后在课堂中得以改正和完善。
课后反思就要求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结合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找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进一步的进行实践。
四、课后反思的交流。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教师应该更好利用组内教研和校内教研的机会,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学成功笔记、遗憾之处,共同讨论怎样上好一堂课,每一位教师都对教学流程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各抒己见,大家集思广益,必定会从中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总之,教育是服务的行业,教师是为广大学生服务的,教师应树立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才能符合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而做好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业务的有效途径。
怀远县初中物理教研会
教 研 交 流 论 文
主题:
浅议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怀远县火庙中学
周启清
2008年10月
第四篇:物理教研小论文
物理教研小论文
-----唐文星
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时,我们发现,确实可以取得如同一些文献中所述的预期效果.然而,当我们设计一些新的情境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决问题时,令我们十分吃惊的是:学生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程度却又非常之差.这使得我们困惑不解.为何对同一教学策略教学的结果的评价出现如此之大的偏差?是教师教的原因,还是学生学的原因,抑或两者兼而有之.这促使我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进一步,我们从学生的认知心理上,对这一规律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常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一般是按教材编排顺序,先进行演示实验引出课题,然后通过讲解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争论,消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错误观念,进一步通过做斜面小车实验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最后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为了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情况,我们曾用这样一道题目来检测学生.题目如下.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上抛,问当钥匙落下来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全班56名同学在试卷上皆答:落在手后面.问其原因,皆曰:汽车在走,而钥匙抛出后不再向前走了.怎样更好地改进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效果,使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效果真正是实实在在意义上的令人满足.我们认为,囿于一般形式上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已是隔靴搔痒,而必须深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考察学生产生错误认识的根源.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物理概念、规律时所形成的错误,常常是由于其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
所谓前科学概念,是指儿童在学习物理课程以前的生活实际中,对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反复建构所形成的系统的但并非科学的观念.比如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如此.在物理教学中,那种认为只需要“正面”传授知识,学生就能接受,如果他们仍不理解,可以多讲几遍就能达到目的的想法,实践证明是过于天真了.因为在有些学生的经验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这样,当他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之后,就可能把定律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牛顿第一定律实际上成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代名词.让他们解释用手推车、用脚踢球等一些不易暴露错误观念的生活实例时,他们也能解释得头头是道.但当解释用手抛钥匙、飞机扔炸弹的例子时,他们却又运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去解释,其错误观念暴露无遗.这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所在.
2012年7月
第五篇:物理教研心得体会
物理教研活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教研之后受益匪浅,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正确熟悉物理课程、注重学习。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我刚开始教物理,对物理这门课程知之甚少,从这学期刚开始我就亦步亦趋的随着老老师学习教物理。通过教研活动之后,我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要想教好物理,首先要学好课标。小学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物理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物理素养为宗旨的物理启蒙课程。” 学习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及内容标准。在学好课标的基础上再学习教材,研究教材,专研教法,才能目标明确,不偏离正确航道。在学好这些的基础上,再象老老师指导的那样继续深进学习。当然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但要注重吸收式学习,还要积极参加各级论文、案例等评选活动。更重要的要积极参加各级部分组织的教研活动,以研促学。
活动后我感慨很多,学到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语言点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爱好、课堂学生学习评价、探究活动等方面。我感受到:(1)进步学生学习物理课的爱好是尤为重要。(2)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应多注重实验探究的层次性。应多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学习物理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方可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上课应贯串物理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理念。我以为尤其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材料的预备和组织上,应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观察材料—— 实验材料——拓展材料。
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是物理教学的关键。要想达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必须整合,没有其他学科整合、其他学科的教学没有做到有机渗透,学生的物理素养就不能得到有效的进步。只有与其他学科整合,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从而有效进步学生的物理素养。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小小的见解,现在我对物理这门课已经产生了浓厚的爱好,今后我会在物理学习的道路上继续学习,努力耕耘,在各位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进步。
-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实践,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都将带来较大的变化。同样,教研工作的职能和方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提出并实施“以校为本,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思路,立足“四项”引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丰富多彩的平台,为新课程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我们的作法是:
一、立足“行家”引领,抢占更新观念的制高点
有人形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会像“五.四”运动一样,引起教育界中的一场革命,这样形容一点都不夸张,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师――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实施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仍坚持以往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将会给新课程改革和实施带来巨大阻力,甚至会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为此,在新课程实施之初,我们着力于让教师转变观念,开展了一系列的“洗脑”活动,解开教师的思想枷锁。
1、聘请专家,传经送宝。2004年秋季,我校七年级正式启动新课程改革,为在全体教师中形成强大的思想震撼,我们专程到县教研室,请教研室专家到我校开展专题讲座,他们深入到课堂,对部分教师的授课形式进行了现场指导,提出了合理改进意见。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为全校教师作了专题报告,会后,一位老教师说:教研员讲的每一个理论都是紧密联系教学实际的。既是他们在基层教学实践中的亲身体会,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没有半点浮华,为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作法和经验,给了我们一把度量尺。
2、外出学习,取经学宝。在转变教师观念的同时,我们着力提高学校领导一班人参与实施新课程的基本素质及管理能力。
3、内部挖潜,互学共进。2004年初,我们投资六、七千元购回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保证从事教学工作第一线的教师的需要。经过学习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当一次中心发言人,要求教师结合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谈体会、谈感想、交流思想、交流信息、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思想认识。为保证教师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我们设立了“新课程教师成长档案”,每一位教师均建立一份成长档案,由教务处每学期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并分阶段组织实施,对教师阶段学习的学习体会、学习笔记、测试成绩等一一归档。行之有效的培训措施保证了教师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立足“业务”引领,启动研训一体的发动机
1、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能力,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以下活动:一是采用新老挂钩师德结对的方式,要求每名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每学年必须结对帮带2名年青教师,同时要求教龄不足5年的教师必须拜一名老教师为师,全面学习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敬业精神,在教师之间形成互学互助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学科指导组,本学期我校在七年级建立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历史、生物等学科指导组,各学科指定素质较高,接受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组长。同时,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要求各学科成员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并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序开展,形成了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2、开展“同备一节课,共研一堂课”的教研活动,推动教研组工作扎实开展。为丰富校本研训的活动形式,提高教师的参与率,使活动真正起到帮助教师成长、帮助教师提高的作用,我们在全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同备一节课,共研一堂课”的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拟出详细规范的公开课教案,报教研组讨论审阅,针对新课程精神每位教师提出1-2个修改的建议,然后集中同科教师进行研讨,寻找解决的方法,将每一次研讨的结论都用校本教研卡记录下来,一个学期下来,我校就集成了厚厚一本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校本研究成果簿。
3、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设宽松的培训环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给教师的学习培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我校在新课程业务知识的培训中,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师创设了开放性的培训环境,一是充分利用学校电教室资源的优势,对教师开展培训。我们从外地购回关于新课程课堂教学实录的光盘数十张,每天利用上课时间进行滚动播放,没有课的老师随时观看学习。二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观摹活动,我校有一批年青教师对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一定的研究,为充分展示多媒体教学在推进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在校内安排一批年青教师在全校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观摹活动,使大家亲身体验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愉悦,尝到多媒体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变化,在我校掀起了一股学习计算机、研究多媒体教学的热潮。
三、立足“考核”引领,构建评价教师的天平秤
对教师的实绩考核,就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在新的课程体系下,如果我们还拘泥于以往的评价方式,教师的教学很显然又会走回到原来的老路上,为此,我校在对教师的考核上花大气力进行改革,以此推动教师主动投身到新课改的实践中去。
1、变学校评价为主为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对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实绩的评价,坚持以学生、学校和社会评价相结合,改变以往单一的学校评价模式。在学生评价上,我们每学期分期中和期末两次由学生对所有的任科教师进行评价,由学校教导处根据新课改精神制定具体的评分标准,学生统一时间进行填写,学校根据学生的评价情况进行汇总,然后将结果在全校教师会上进行通报,并记入教师新课改成长档案中,年终纳入教师考核。2004年11月,我们对在学生评价中80%以上属于优等的教师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了通报表扬,并主办了一期“新课程、新师资”为主题的墙报,将受表彰的22位教师照片放大张贴在橱窗里,将他们的主要事迹和研究成果刊登出来,让全校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此举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一名老教师深有感慨地说:面对新课程,谁不学习谁就会被学生所淘汰。在社会评价上,今年元月,我校成功的举办了一次“百人家长交流会”,我们邀请了在校就读的,涉及各行各业的学生家长代表共计一百余人,到我校进行座谈,我们将学校实施新课改的作法及取得的初步成绩向家长汇报,把在推进新课程中遇到的挫折及困惑告诉家长,以求得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为我们今后的课改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2、变单一性学生评价为多元化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对学生的质量评价。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在学生的质量评价上,存在两个错误的偏向,一是在对学生质量考评上偏向于少数学生,尖子生,使得大多数学生游离于教师考评之外。二是在对学生的质量考评上往往偏向于期中和期末两次大型的考试,只重视了终合性评价而忽视了发展性评价,如果让这两种现象在新课程体系仍然存在,将会极大地挫伤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为此,近年来,我们针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了改革,在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我们将所有学生的学业成绩均计入教师的教学业绩中,彻底消除以往把学生分为抽考生和非抽考生的作法。在学生考试上,我们坚持三个同等:考试标准同等,不制定两套试卷;考试环境同等,将所有学生编定考号统一编定考室,年级之间班级之间交叉;考试试卷批阅同等,考试试卷一律密封,流水阅卷。严格的考试制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在学生的评价方式上,我们更注重了发展性评价。我们坚持“以活动促训练,以赛事促提高”开展了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在本学期,我校相继开展了广播操比赛、队列技能训练赛、理化生应用知识竞赛、数学能力知识竞赛、篮球联赛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我校涌现了一批艺术特长生、理科特长生、文学创作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等。我们因势利导,在校内组建了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利用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开展活动,并要求每一位教师担任一门兴趣小组辅导员,在活动时间内,打破年级和班级界限,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兴趣小组,在兴趣小组的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互学共进,共同成长。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自身的业务管理水平,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当前的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学校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教育局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教研室工作要求,紧紧围绕课程改革,以科研为先导,素质教育为核心,教学案例分析为突破口,发挥校本教研作用,提高校本教研管理水平和校本教研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把学校构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扎扎实实地搞好校本培训,探索一条新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抓好教育教学管理,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使我领悟了教育思想,更新了教育观念。在先进教育理念与千变万化教育实践之间沟通桥梁,使先进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并产生积极成果。努力把教师从单纯的课程被动执行者角色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创生者。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成为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升教研水平。
三、具体措施:
1、加大管理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以教导处、教研组为主体,建立教师多学科互动参与的教科研网络,为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2、建立科研管理网络,发挥校本教研优势
学校教师教研活动由教研组、教导处分层把关,层层负责。树立合作意识,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个环节教研功能。
3、用课题带动校本教研,组织要求每位教师结合本校教学实际确定课题,在研究中,选择周期短的课题,课题要与教学工作平行,在课题进展中要抓紧时间,迅速获得研究所需要的资料、数据,不要拖拉、等待,以教学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排除管理与教学中的困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研究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
4、利用我校互联网优势、图书资源、资料室、微机室等优良的教研环境,加强教师个人或集体教研活动。利用业务活动时间或平时课后自习时间不定期进行专题讲座,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师思想认识,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从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5、在学科教研日举行学科教研活动,保证教研活动充足的时间,使教研组教研过程做的踏踏实实,而不流于形式。组织召开全校优质课评比,定期召开全校型教研经验交流会,使老教师的教研经验能给新教师以启发,促进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
6、定期开展各种教研公开课,本学期各教研组都要在教务处的安排下组织公开课,讲公开课的教师必须提前一周将讲课时间、讲课内容报给教导处,以方便调课。全体教师必须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各位教师听课任务至少为10节,听课要有记录。避免学期末部分教师因为听不够课出现抄听课记录的情况出现。
7、加快年轻教师的培养,以传、帮、带的形式,尽快让年轻教师成长起来。在适当的时候,将组织年轻教师开展成长汇报课,以提高年轻教师的业务素质。
四、教研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倡导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
1、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思考、省视、分析,自定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培训计划以及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并形成研究性论文。
2、同伴互助:
以学科小组为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批评,各抒己见;以教师产生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
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名刊及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积极参加全乡的教研活动,另一方面将专家、教研员请进学校,引进他们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教研活动的管理
1、教导处组织教研组制定学期教研计划,并由教导处审核。
2、教研组做好教研活动过程记录和教研活动总结。
3、教研实行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结果制度。
4、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教研并实行考勤。
5、各教研组活动情况应及时汇总反馈。
八年级物理教研组校本研训工作心得体会
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实践,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都将带来较大的变化。同样,教研工作的职能和方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八年级物理教研组响应上级号召,开动脑筋,创造性的开展校本研训工作,从教师教学实际需要出发,确保校本研训工作的实效。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做法:
⒈内部挖潜,互学共进。
教研组每一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当一次中心发言人,要求教师结合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谈体会、谈感想、交流思想、交流信息、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思想认识。
⒉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能力,我们教研组开展了以下活动:采用新老挂钩师德结对的方式,要求每名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每学年必须结对帮带2名年青教师,同时要求教龄不足5年的教师必须拜一名老教师为师,全面学习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敬业精神,在教师之间形成互学互助的良好氛围。二是实行“推门听课制”,要求教研组成员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并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序开展,形成了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⒊开展“同备一节课,共研一堂课”的教研活动,推动教研组工作扎实开展。
为丰富校本研训的活动形式,提高教师的参与率,使活动真正起到帮助教师成长、帮助教师提高的作用,我们教研组开展“同备一节课,共研一堂课”的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拟出详细规范的公开课教案,报教研组讨论审阅,针对新课程精神每位教师提出1-2个修改的建议,然后集中进行研讨,寻找解决的方法,将每一次研讨的结论都用校本教研卡记录下来
⒋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设宽松的培训环境。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给教师的学习培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我教研组在新课程业务知识的培训中,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师创设了开放性的培训环境,一是充分利用学校电教室资源的优势,对教师开展培训。我们利用从县教研员处借来的关于新课程课堂教学实录的光盘数十张,每天利用上课时间进行滚动播放,没有课的老师随时观看学习。二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观摩活动,我教研组有一些年青教师对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一定的研究,为充分展示多媒体教学在推进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在组内安排年青教师在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观摩活动,使大家亲身体验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愉悦,尝到多媒体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变化,在我教研组掀起了一股学习计算机、研究多媒体教学的热潮。
⒌变单一性学生评价为多元化评价
在学生的评价方式上,我们更注重了发展性评价。我们坚持“以活动促训练,以赛事促提高”开展了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在本学期,我们八年级物理教研组在教学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实验评比,手抄报展览,我来当考官试题征集等活动。每项活动都记入学生学习档案中作为学生学习情况的过程性记录登记下来。我们因势利导,组建了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对学生给予指导。在兴趣小组的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互学共进,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