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赏识、激励是一门教学艺术
赏识、激励是一门教学艺术
湖北省安陆市陈店中学沈 伟432613
激励理论认为,人的积极性是以合理的需要得到满足为基础的、是由受需要制约的动机推动的。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生理的,也有社会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激励就是激发鼓励,也就是管理者采取有计划的措施,设置一定的工作管理环境,满足人们的需要,对人们施以刺激,使之产生所期望的行为反应,以达到组织的预定目标。激励理论是我们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种重要理论。
作为一名教师,做好赏识激励学生工作,是提高学生成绩很重要的一环,有时它甚至比教师知识水平对学生影响还大。赏识激励,一方面要努力找出学生可赏识,可激励之处,激励到点子上,用多种方式进行赏识激励: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缺点和失误尽可能地给予宽容和谅解。我个人认为,对学生的赏识、激励教育,就做好以下几点:
一、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要教好学生,就应该了解学生,熟知学生,你的学生在想什么,希望做什么,爱好干什么,你都要心中有数。要认识到:当学生有了进步时,最需要得到的是认可;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最需要给予的是赞赏;当学生受到委曲时,最需要给予的是安慰;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最需要给予的是宽容;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最需要得到的是鼓励;当学生有某一兴趣时,最需要得到的是支持。只要这样做,赏识、激励教育才能产生预期效果。作为教师,无论在教学中或是管理中,很有必要换位思考一下,要站在青少年学生这个年龄段上换位思考。要想真正了解学生,就要喜欢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感到你的可亲,可信、可靠,这样,他们才能对你敞开心扉,使你真正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内在需求。很多老师对眼中的所谓“差生”,总是把批评指责挂在嘴上,把严字写在脸上,甚至还有过激的行为,这样往往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这点我是有体会的,我的小孩智力应该还不错,但由于太顽皮,有时还和同学打闹,不是老师心目中的听话学生,经常罚站,有时还是站在办公室。于是他变得越来越不喜欢老师,然后变得不想学习,甚至不想上学,成绩一落千丈,考试经常不及格。有一天,孩子对我说:“今天我要早点去上学,我拿着班上的钥匙呢!”后来我才知道,是他叫班长把班上的钥匙给他拿着,也就是在他心中,他还想当班干部,想为班级做些事,想表现自
己,这应该也属正常。可被班主任老师知道后,在班上狠批了他一顿,让他更对学习没信心了,甚至不想看到这位老师。这本是一个多么好的激励、帮助学生的机会呀,可这位老师没把握住,可惜啊!
二、赏识、激励,努力寻找学生闪光之处
赏识激励要有针对性,力求在平凡,普通中捕捉搜寻闪光点,把握学生的常态内力,使其扬长避短,在成功中品味、赞扬其优点、优势,以促进个性特色形成。
作为一名教师,更作为一名学生家长,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表扬,对学生多么重要。对学生的表扬从哪些地方入手呢?例如:学生好的习惯,一次好的作业,考试中的微小进步,这些都是老师可以表扬的方面。我们也做过学生,都知道,学生对成绩非常关注。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这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好的思维方法,都应给以肯定。前面提过,我的小孩天生顽皮,在五年级以前,语文成绩一直较差,老师头疼我也非常头疼。到六年级后,遇到了一位老师,她对学生的激励做的非常到位。孩子到她班上后,她先对孩子作了些了解,知道他其实很聪明,就是有些管不住自己,再就是爱表现。知道这些后,她让小孩当上了小组长,让他帮助检查本组学生的作业、背诵等,同时告诉他检查别人,首先自己应做好。这给了孩子动力和压力。每当孩子有了微小的进步时,她都能发现,并能给予适当的鼓励。当孩子回答对了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时(也许对成绩好的同学并不难),她对孩子伸出了大拇指,孩子笑了,回来还告诉了我,看起来他是真的高兴,他多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当孩子的作文中出现了一句好的句子时,老师为他画上了红线,并给了鼓励的话。一段时间后,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自信心也变强了,他又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孩子对老师的印象好了,他第一次对我说了“语文老师真好!”。就这样我的孩子现在的语文成绩已经了有很大的进步。寒假时,他读书以来第一次得到了“五星级学生”奖状,他跑着回到家,对妈妈说:“妈妈,我得了五星级学生奖状,你一定非常高兴,是吧?我还把学校奖的一支圆珠笔送给了语文老师呢!”。别提,此时此刻孩子是多么高兴,全家人都笑了。多么懂事的孩子呀!谁说我的小孩不听话。同时,我也看了老师对他的评语,写道:“老师喜欢你,是因为你的聪明可爱,还有你上进的那股劲。但每当看到你的字时,老师会很伤心,其实你可以写好的,用心去练,好吗?”多么温
馨的提醒,孩子有理由不认真练字吗?此情些景,我觉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
对于学生,有时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处理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可能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而亲身感受这种体验的学生却一辈子也忘不了。赏识激励就象沐浴学生心田的阳光和雨露,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永远需要这种特殊的养料。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表扬、夸奖、赏识和激励。
三、潜能生更需要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包容
在老师眼中,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哪个老师都喜欢,溢美之词不绝于耳;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学生,总是招人讨厌。而恰恰就是这些学生更需要多一点赏识,多一点激励,甚至还应对他们的缺点乃至错误给予包容。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放纵吗?为什么还要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予以包容呢?一般来说,人,包括我们自己,谁也不会喜欢或保留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只要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所察觉,都愿意克服和纠正,就人之常情说,谁也不愿意让人当众揭老底,即使有失误与犯错,大都希望能得到相关人的谅解。本应该受到责罚,反倒没有给予责罚,本不应该谅解的,反倒得到了原谅,此人定会心存感激,会更加自责、内疚,这样心理情感人们都可以理解。
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些学生上课听不懂,根本跟不上课,却仍然静静地坐在座位上,陪着其他学生听课,常年累月,不敢捣乱造次,现在想想,这容易吗?那几乎是一种受罪的感觉,提问他们,答不上来,甚而大发雷霆,拿他们当出气筒,现在想来,真不应该。然而偏偏是这样的学生,每次见到我,总先打招呼、问好。毕业出校后,见到我,总问:“ 老师,我现在在哪工作,出差时到那儿玩,需要什么说一声。”看,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仗义!此情此景,常使我心中内疚不已。也许广大教师有和我同样的感受,这说明什么呢?真是值得深思啊!我在教学中试着和一些所谓 “潜能生”交流,其实,他们也渴望成绩提高,渴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只是长期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慢慢地失去信心了,于是“破罐子破摔”,不想学了。后来我不断鼓励他们,试着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当他们做对了时,脸上都会流露出兴奋的笑容。多次尝试后,他们大都能重新拾起学习的信心。
四、在运用赏识、激励时,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确实,“夸”是一种赏识,一种激励,在我们这样一个对孩子吝于肯定、褒奖的国度,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对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但
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赏识、激励才能增进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如果只能表扬,不能批评,那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就差,经不起失败;一般来说,学生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此时应以适当的批评和惩罚,但又要把握好“度”,既要让他明白自己的过失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又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在激励学生时,对他们的要求定得切合实际,客观合理,既不能过高,高得不可及;又不能定得过低,否则,缺乏激励作用。要循序渐进地激励其上进,切忌操之过急,欲速而不达。
有人说“孩子是宠大的”,这也许有一定的道理,每一位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老师是“风”,要时刻鼓起学生前进的“帆”,实践表明,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它能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和谐的学习状态中,教学环境中茁状成长,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二篇: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教师们如能不断地从这一角度和高度来认识总是和解决问题,定会有利于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事半功倍地
提高效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多功能的艺术家。他不是什么“教书匠”,就是“匠”,还需要“匠心独运”呢。他不是演员,但高于演员,理所当然,也完全能够导演出声情并茂,惟妙惟肖的话剧。身为教师,就要“好为人师”,这里的“好”,主要指导珍惜自己光荣的称号,钟爱自己崇高的职业,这里的“好”,内函为师德高尚,业务精通,风格自成,颇有建树,深受学生的尊敬和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这样的“好师”,当然是优秀的艺术家。
教学有法,无而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和“三位一体”。科学而又精妙的方法,既是使教学到达艺术彼岸的桥梁和渡船,又是教学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思以往课堂教学的历史,预测未来课堂教学的趋势,当前要着力注意以下四点。
首先,注重整体设计。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复合的整体。自觉进行,整体设计,才有可能整体优化,收到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在整体设计中,要力求新、巧、精。新。要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常讲新常。巧,包括设置悬念,引入胜境;环环相扣,推向高潮,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详略得当,张弛相间;有时让人初听意料之外,细思情理之中。精,如导言,片语居要,先声夺人;议论,要言不烦,恰中其中;板书,简明扼要,醒目易记。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讲清热点。要预留“空白”,便于学生发挥。总之,要执简驭繁,以少胜多,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体设计中,要塑造好自我形象,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亲,从而尊其师,信其言,行其道。
其次,要活跃要课堂气氛。生龙活虎的学生渴望生动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最怕“雅雀无声”。课堂教学是开放的、有序的动态系统。讲得传神,听的不易走神儿。活教,才有活学和活跃的气氛。操作方法,一、是以理服人,用自己科学道理折服学生,不能指望学生相信自己不相信的东西。
二、是以情感人。化作者情为教师情,感染学生,进入角色,使其感情获得必要的表达和演泄。但,教师又不可“忘情”,因为教学的艺术化决非戏剧化。
三、是用色彩指导人。根据需要和可能,适当选择和高速服装、粉笔、教具等有关物品的颜色,表现对比,强调的意蕴。
四、是用“位移”影响人。教师的站位,有时有讲台中心点或黄金分割点,有时在台下或学生中间。以造成或严肃郑重、或亲切自然的印象。
五、还有,用精彩语言吸引人,用优美环境陶冶人。这样做绝不会乱,只会出现生活活泼而又
秩序井然的和谐气氛。
再次,讲求语言技巧。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力求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的完美结合。无声语言主要表情达意的目光语,充满爱心的微笑语和得体适度的手势语。有声语言指口头语言。言为心声,精彩的口头语言必然准确、鲜明、生动,必然情真意切、悦耳动听、谈谐幽默,犹如妙语联珠,令人心旷神怡。掌握语言技巧,非下苦功不可。它要求教师学好、讲好普通话,象作诗填词一样地“练句”、“练字”;减少乃至消灭“嗯”、“啊”、这个之类的废话,出现之类的废话,无疑是教师思路的中断,才华的不济和对黄金时间的浪费。
最后,要激励学生参与。课堂不是“一人堂”、“一言堂”。师生都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和内因。教学活动是现生的双向活动。动员和激励学生参与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应有之义,必须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根本,这是重要的课堂教学艺术和
科学的教法。
课堂教学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成功的课堂教学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创造性很强的综合艺术。搞好课堂教学,对教师来说,不仅是完成一项工作和任务,还是恒久的科研课题的执著的艺术追求。
第三篇: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
下午第一节课,我正经过一(6)班的走廊,只听课堂上不时发出阵阵笑声,仔细一看,原来是王老师在上写字课。教学生写捺呢!王老师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捺”好像是河里的泥沙,在注入大海之前,由高处往下滑,坡度由急变缓,线条由斜变平。注入大海后,还向前滑进了一点点。他边讲边做出滑行的动作来。孩子们跟着动作移动着身体。在这过程中自然领悟到书写捺笔的运笔变化。由于捺笔呈流沙状,所以总的趋势是向下滑,最高是落笔处,最缓是收笔处。王老师形象生动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引得学生们阵阵笑声。讲“ 斜钩 ”时,王老师很潇洒地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并对学生说,圆是大自然图形中最美的图形,并能承载很大的力量,用你的手掌捏一个鸡蛋是永远也捏不破的。我们的“ 斜钩 ”其实就是大圆的一段孤,从落笔到钩之前,都是在弯曲,积富弹性,有力量之美。经他这么一说,孩子们写出了一个个颇有力度的斜钩。
王老师的写字教学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写字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还为孩子们打开了想像的大门。
王老师写出“横钩 ”,让孩子们自己去揣摩和想像。有的说:“横钩犹如一把挖地的锄头。”
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一只漂亮的小鸟,它站在枝头上,正低着头用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
“这真是一只爱美的鸟儿呀!”王老师来了一句很有抒情味的补充。
听着这堂生动的写字课,我想:教学的确是一门艺术,小小的“撇、捺”也能上得如此精彩。
第四篇:教学是一门艺术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上完一节课后,静静的坐下来回味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再认真的听专家的点评,对于自己的教学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感觉教学和课后
反思才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在教中学,学中用。
《卧薪尝胆》故事所讲述的内容和孩子的生活比较遥远,要想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本节课属于第二课时时,意在通过个别字词和句子的揣摩来深
刻地体会勾践的那种锲而不舍,忍辱负重的可贵精神。依据这样的主旨,我从卧薪尝胆这幅图入手,让学生先学习第四自然段,随后围绕勾践为什么卧薪尝胆教学第三和第二自然段,自认为
这种教学过程能直奔主旨,使教学过程浑然一体,当我关注学生后,其实并不是很理想:
一、导入仓促,接受困难。
我在复习导入后,直接出示卧薪尝胆这幅图片,让学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没有进入情景,一下子直奔主题,因此并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前要把学生也作为一项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不够,缺乏延伸
在看图介绍“卧薪尝胆”时,一个学生说:“那一个苦胆勾践吃了二十多年,不早就吃完了。”另一个学生稍加解说后,我即一笔带过,没有多做引导。在这个细节
里应该展开探讨,借
此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卧薪”和“尝胆”的含义。在本环节中,本人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发言并在班级展开讨论,老师教学时,不能草率的对待学生的回答,要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成效。
三、练习说话,安排不妙
我的教学思路是把说话练习安排在教学末的,但当课文学习到“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我没有多做考虑,引导说句子练习就脱口而出,泼出去的
水是无法收回的,只好顺着往下走。这样做的结果是显得课文的教学出现了一个断层,缺少艺术的安排。
四、引导主题,有待推敲
现在孩子们学习这些年代久远的故事,就是从中习得一种精神。在课文走到末端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自身,联系现在的生活来进行拓展的理解。比如:可以引导说我国坚持不懈地申请
举办奥运会,终于成功的例子;我国的航天事业的突破;我国男足的新突破等,以此为鉴来进行运用。
反思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教学必备手段,是教师不断成长的催化剂,只有在教中思,在思中变,在变的教学中,更加灵活的组织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一种良性发展。
第五篇:激励是学校管理的一门艺术
激励是学校管理的一门艺术
由某种特定意义可以确认,管理就是以群体科学、有序、高效的劳动去实现组织制定的目标,因此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又因为学校工作的重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的主体是教师。所以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调动起教职工倾心合力的积极性,恰当地运用激励机制是重要的策略之一。
正确认识激励,走出误区
理论上,激励有助于降低成本和道德风险,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绩效。但有些措施效果显著,有些却没有任何进展,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走进了激励的误区。
误区一:激励就是“奖金”
说到激励,很多人就会想到“薪水”和“奖金”。确实,丰厚的薪酬和巨额的奖金确实能够激励教师。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单一的物质激励会造成“激励的边际效应”,它的效果会逐年逐次递减,最后这个方法就再难起到最初的效果。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着这个职业本身独特的内涵需求。他们多层次,多方面的不同需求,在激励方面构设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对于教师的激励就要具体分析,逐一观察,切实找到他们工作中需要激励的部分,这样才能通过激励这一手段达到工作提升的目的。
误区二:只要制定好激励制度就可以
没有任何的制度从制定之初到进行中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发展,很多方式的实行都要紧随具体情况,激励制度也不例外。几乎每个学校为了鼓励教师都会建立激励制度,但是却不是每个学校的激励制度都取得了想要的结果。有些学校过于强调激励制度的一贯性,却忽略了师资环境的变化和教师队伍需求层次的转移,结果长期不变的激励政策与现实的教师需求频频发生冲突,致使激励与学校发展的前沿相脱离,工作人员的种种积极性和创造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调动。
误区三:激励就是“平衡”
评估是激励的基础。有了准确的评估,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从而使激励手段更为有效。如果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部门职责权限不明朗,工作标准不完善统一,没有系统科学的评估,对下属的业绩考核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最终将会导致激励过程中产生“平均主义”。那么原本的激励因素,就有可能在实现过程中出现偏差,使组织成员产生不满情绪,导致抑制和消减了教师的努力程度。这样一来,原本先进的也没必要先进,原本不先进的也没必要改善。长此以往就会使得那些贡献大的教师失去积极性,先进不再带头,激励不再让人动心。
激励的方式应多样化
一提到激励,也许很多人会以为就是发钱发物质或者委以重任等那么几种,其实不然。有时候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东西,只需要了解这名老师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灵活多变,真正能够满足教师的需求,才能事半功倍。校长在制定激励政策时,应考虑:
一是校长要注重行为的“垂范激励”。作为学校的掌舵人和领头雁,校长的一言一行,每个举止、动作甚至做事的习惯都会成为教师的学习对象。因此,校长应该首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处处做教师的楷模。身教胜过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是校长要注重增强亲和力,即“融通激励”。人都是有感情需求的,而教师又特别希望从校长那里得到尊重和关爱,如果校长能够平日对老师多多关心,让教师体会到校长的平易近人,当教师的这种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必定会以更大的努力投入工作。
三是校长在布置工作时要注重“责任职务激励”。责任是教师身上最为宝贵的东西,教师应该在乎和担当这个责任。这份责任不仅仅是一个收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校长的信任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对于那些要求进步、工作积极、确有能力的教师委以一定的职务和相关的责任,让他们得到心理满足,从而调动教师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责任职务激励”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四是校长在决策过程中要注重“参与激励”。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参与程度越高,其积极性越高。尊重教师的意见,就是要教师自己作出承诺,并努力实现他自己的承诺。校长在事件中的参与程度也会决定教师的参与程度。
五是校长要注重教师发展的“目标激励”。大多数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将工作做得更好,使自己更具有发展潜力。校长若在其中起到督促、鼓励的作用,帮助他们不断超越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全面提高教师的质量水平,也会影响激励机制的开展和结果。
六是校长要注重“后院激励”。家庭和学校都在争夺教师的时间,为了维系家庭感情和创造学校绩效,更好在家庭和学校学生之间建立一个均衡,在这双重负荷下,教师们都应努力平衡自己的精力、体力和宝贵的时间。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个人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是区分于别人的主要标识,不是一个固定模式,针对于此种情形,学校的激励也应该相应地配合多样的形式,满足教师多样化的需求。只有了解教师的需求,并真正满足他们的自我发展欲望,才是激励的最高境界。教师是教育发展的中流砥柱,学校必将继续坚持贯彻教师激励这一最有效的手段,为学校发展及教育跟进不断努力!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西北示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