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课堂细节注重有效教学──结合案例反思思想品德课教学
关注课堂细节-------注重有效教学──结合案例反思思想品德课教学
2008年9月底,笔者在南京师大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培训期间,一位教授的讲座引发了我对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思考。记得当时她列举的一些教学片段,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教学片段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新课导入:
教师:一个三口之家要买房这样一件家庭大事是怎么做出决定的呢?
学生(众):父母商量。
学生(个别):好像是爸爸做主。
教师:这一般是以一家三口坐下来共同商讨的方式做出决定。那么,一个国家遇到大事该怎么办呢?13亿人一起坐下来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就有了一个制度,叫做?
学生(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思考:你如何评价这节课的导入?
乍一看,这位教师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从小家到大家,由具体到抽象,导入新课自然流畅。可仔细想想:(1)我们家庭买房子都是一家三口坐下来商量吗?这贴近生活吗?不贴近,可这位教师全然不顾学生的回答,而按照自己的预设直接引出课题。这是以学生为主体吗? 教学片段2: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尊重别人是我的需要》时,教师组织开展了一个给同学写赠言的活动,并说比一比看谁得到的赠言多。当学生将写好的赠言送给同学后,教师统计:请收到三张以上的同学举手;请收到两张和一张赠言的同学举手。最后教师说:“还有好多同学一张也没收到,没收到的同学一定很失落吧?”
思考:你如何评价这位教师的点评?
教师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同学的友情。收到友情卡的学生一定很开心,而没收到友情卡的学生的内心可能会有一些失落和自卑感。这位教师的点评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将这种失落感强化了。感受尊重的教育,却变成了对学生心灵的伤害……
人们说,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应该说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教师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想尽一切办法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课堂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由于一些教师对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思想动态、内心世界、需要、兴趣等了解得不够深入,关注得不够具体,在教学细节方面有时会出现一些与思想品德教育和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现象,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挥。基于此,我想就《关注课堂细节 注重有效教学》这一问题与大家交流探讨。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课堂细节。课堂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关注课堂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课堂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味与追求。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特别是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更大的生命活力,才能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细节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如课题如何导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的设计,板书的设计,如何就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作出相应的评价或点拨,乃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等都属于细节。
下面我想结合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仅从两个方面简单地谈一谈,通过反思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寻找贴近生活的细节,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
先看一组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3:《学会合理消费》
教师在讲《学会理财 合理消费》之前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你买彩票中奖了,得了500万,你会如何消费?”
学生1:“我把它全部捐献给国家。”
学生2:“我一部分捐献给国家,剩下部分自己用,如买房、买车。”
学生3:“我用它讨老婆。”(全班大笑)
学生的回答出乎了教师的意外,游离了教师预设的目标,教师匆忙收场,不了了之,不顾学生反映,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上课。
教学片段4:一位教师讲《难报三春晖》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家长做家务的辛苦,由此引导学生多关心、体谅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课堂上开展了这样一个活动。教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在工作之余还要忙家务,照顾我们的生活,是非常辛苦的。下面我们就来体验一下父母的辛苦。
【多媒体显示】家务劳动大考验
1.洗衣服2.缝纽扣
教师:你做了这些家务劳动后有何感受?
活动结果:让教师大出意外的是,参与家务活动的学生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且班级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帮助父母承担家务已经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并没有感到这两项家务的辛苦。这已经远远背离了本环节的教学目标,使教师的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思考:以上这组教学片段让您想到了什么?
启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现实,哪怕教学过程的脉络再清晰,课堂教学活动再丰富,课堂气氛再活跃,课也是禁不住推敲的,热闹的背后,学生是一头雾水。很显然:教学片段3设置的情境脱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导致学生信口开河;教学片段4虽然以活动为载体但由于不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使活动缺乏有效性。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过:“影响学生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教学就是要引发学生最多的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使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寻找贴近生活的细节,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刚刚结束的第五届全国大赛课可谓精英荟萃,异彩纷呈。那些让学生感动让老师们称赞的课其主要原因在于把思想品德课融入了生活,注重引用活生生的现实来丰富课堂,充实课堂,升华课堂。
例如:荣获一等奖的天津的参赛教师北辰区李禾老师讲《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一课,一上来先展示该班级的一些师生同乐、关系融洽的生活照,教师特意突出灿烂清纯的笑脸,就是这样一个细节,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迅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为了达到我知我师的目的,教师设置了猜老师活动──由教师出示了事先搜集的该班几位教师的生活素材,特别是习惯动作、口头语等,让学生们竞猜,把生活细节变成课堂细节,这一活动不仅增进了学生对老师的了解,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江苏省的程老师为讲好《换个眼光看老师》一课,更是创设了几组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如开展了“师生对对碰活动”并邀请老师揭示答案,这位老师的精彩点评一下子烘托了课堂的气氛,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老师了解,而且使学生更加的爱戴这位老师;点击该班级老师对同学们的留言,升华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事后听说这位老师为搜集这些素材提前几天到所在学校,了解所教学生,走近任课老师。正是因为程老师创设了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注重搜集师生交往中的一些细节,走近学生的心理,才真正架起了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一节课获得成功,离不开课内外一系列细小的关节点的落实。
从以上正反五个教学片段的分析引发我们的思考,要实现高效的课堂,就如朱熹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强调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人。生活即课堂,就学生而言,只有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认识,才是鲜活而深刻的认知。
所以教师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生活经验,选取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素材,设计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汲取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剖析,架起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感悟的桥梁,使课堂教学成为活的生活,让学生在真实、主动思考、平凡、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接受教育,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捕捉精彩细节,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在整个教学进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
1.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
教学片段5:一位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礼貌显魅力》一课,出示了“孔融让梨”的案例,然后提问:如果你也有三个梨,你会怎么做呢?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先把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小的留给自己”;“先让爸爸妈妈吃,再自己吃”……教师颇感满意,突然一个声音传来:“我要先挑大的,在选小的。”此时,教师装作没听到,马上把话题一转,进入下面的教学。下课了,听课的老师饶有兴趣地上前询问学生,为什么你要先选大的呢?学生天真得抬起头:“我要先尝一尝,如果是甜的,我就留给爸爸妈妈吃;如果不甜,就我吃,让爸爸妈妈吃甜的。”……如果这位教师听到这样精彩的话语,肯定会感到十分遗憾!
教学片段6: 李老师在上《畅想青春》这一课时,课前组织学生根据 26 个字母的形状,描绘自己眼中的青春。课堂上,李老师安排学生 5 人一组,在自己创意的基础上,各小组展开讨论交流。在走下讲台了解学生交流探究的过程中,李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在聚精会神地画一只乌龟,以为他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就提醒他要参与小组活动。
热烈的讨论结束后,学生们踊跃在黑板上用图画表示自己的创意并进行讲解,有的学生说青春是一个小写的“n”,是一扇又一扇的门等我们用智慧去开启;有的学生说青春是大写的“M”,是一座又一座的山,我们要用坚强的意志去跨越它;有的学生说青春是大写的“Y”,是一个人生岔路口,我们要用理智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还有的同学说青春像大写的“J”,是一把萨克斯乐器,能奏出悦耳、动听、浪漫的音乐……
这时,刚才画乌龟的同学的手也举起来了,李老师犹豫了一下,还是请他上了讲台,他就在黑板上画起了乌龟!老师有些失望,台下的学生在窃窃私语。当他停笔后,老师问:“你认为青春只是一只乌龟吗?”学生们哄堂大笑,他红着脸说:“我认为青春是一只乌龟,一只安详的乌龟,虽然爬得慢,但是一步一个脚印很踏实地走着人生的路,而且乌龟是长寿的,所以它是健康的,有活力的,就像我们的青春。”听着学生诗一般的话,这时的李老师也忘情地说:“老师也愿意做这只健康、有活力的乌龟。”,每个老师,讲课时都在盼望亮点、追求亮点,众里寻他千百度,美丽的明眸,往往就在不经意的回首之间。热闹可以制造,亮点则需要捕捉。
但在以往的课堂中,很多教师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在教学中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是一个被动的倾听者和学习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本案例的成功就在于老师能借助学生自我体验,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创设机会,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升华为更高的追求。
2.正确处理学生的“误点”。
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动态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情况,教师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偶发事件,甚至会出现比较尴尬的问题。但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这样的细节,一个劲地奔向自己的教学目标。
教学片段7:《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教师谈到人是万物之灵,充满智慧,因此我们应该为自己能够作为人而骄傲。
学生:“是动物多好啊,不用写作业,不用工作,多安逸啊!”
教师:……?
教学片段8:《珍爱我们的生命》
教师:“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学生:“坏人的生命就没有价值。”
教师:……?
教学片段9:《珍爱我们的生命》
教师:“请同学们列举一些不珍爱生命的事例。”
学生:“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是不珍爱生命的表现。”
教师:学生的回答让这位老师措手不及,于是把这个例子写在了黑板上,并说一会解决。可惜这个问题一直悬到最后,也没有是非答案。
本来是一节节设计精美的课,但由于教师在动态生成中没有及时解决学生的误点,而影响了整节课的效果。虽然是一点瑕疵,但体现的是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
教学片段10:在教学“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问题时,一位教师列举了“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的事迹”。老师讲得生动感人,情到之处不禁问道:“如果是你,你是选择在城市生活还是去边远的农村从教?”被指名提问的学生竟然响亮的回答:“我会留在城市!”老师目瞪口呆:“啊?”……
怎么办?面对学生意外的回答,此时教师如果一味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让学生一定要接纳无私奉献的价值观,而限制学生的思维及回答问题的合理因素,这节课就显得很可笑。既然“问题从学生中来,那就在学生中解决”。于是这位教师直面这个问题,将持“留在城市”“选择农村”观点的学生分成两组,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辩论,在辩论过程中老师注意调控。现将课堂对话摘录一二:
学生1:通过读书,改变我们的生活状况,是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的正常心理。如果放弃城市的生活,重新回到农村,十几年的书不是白读了吗?(不要绝对否定,承认其合理性)学生2: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进而为社会作出贡献,如果在贫困的农村更适合发挥我们自己的才能,那样的人生不更光彩吗?!(及时肯定)
学生3:我不否认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但是面对十几个农村的孩子,你一生会平平淡淡的度过,何谈价值呢?如果你在城市,也许会拥有自己的企业,创造巨额的财富,再向盖茨那样把他捐出来,那才是真正的选择(盖茨创造了一个时代,也留下来一种精神)学生4:我们这个社会离不开轰轰烈烈的创业者,更离不开默默无闻的风险者,选择农村也许会使城市里少了一个政府官员,或者CEO,但能让一方热土摆脱贫困,走向文明。所以用知识改变农村的面貌,会时我们的人生焕发光彩!(你说的太棒了,全班鼓掌)
课堂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精彩,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充分的认识了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精彩之处在于抓住了一个误点,通过矛盾尖锐的辩题题达到一个共赢的结果。可见,对于课堂教学中的误点,教师应怀有一种豁达、宽容的心境,允许学生犯错误,原谅学生的过激行为,创造性的运用心理学和教学规律,对教学中出现的偶发情况进行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挖掘其中的“问题”,成为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这是对教师把握课堂能力的考验,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锻炼,也是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外化和生华,是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
3.善于抓住教育的“着力点”。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动态生成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因为这些资源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及时加以利用能够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特别是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思想品德教育永远无法指望某种标准化的手段,去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教师要抓住针对不同人进行施教的特定时机,选好触发学生心泉腾涌的着力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当学生思想升华的催化剂。
教学片段11:在教学《尊重别人是我的需要》一课时,老师组织开展了一个给自己欣赏的同学写赠言的活动,并说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得到的赠言多。小梅是一个自尊心特强的女孩子,因成绩好、家庭条件也好,待人有些傲慢、尖酸,在班上人员不太好。老师发现没有一个同学写给她,就拿起笔给她和另几位成绩纪律差的同学写起了赠言。
交换赠言后,一个学生喊道:“小梅没有。”小梅的脸色非常难看。这时老师扬手中的纸条说:“老师这里还有未送出的赠言,是送给同学们的惊喜,同学们猜一猜是写给谁的?”同学们瞪大了眼睛。“你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儿,我欣赏你用一首漂亮的书法给班上写的座次表,用精彩的演讲给班集体带来荣耀,……我相信,你已经充分体会到了理解、尊重、帮助别人会给他人更给自己带来快乐!”“理解、尊重、帮助”三个词读得很重。同学们马上七嘴八舌地说:“是小梅的,是小梅的。”她接过纸条时,眼里已满含泪水。
特定的时机,特殊的手段,一段轻盈的点拨,消释了平时说教几乎无法溶解的坚冰。可见,在细微处见真情,教育让学生感动。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应该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关注学生,抓住机会感化学生,让平凡的教育在学生心中落下深深的烙印。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关注教学细节,就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关注教学细节,必须用心倾听,用情去感受,才能及时捕捉与提炼,把有价值的生成信息纳入自己的预设过程,使之成为课堂亮点;只有对价值不大的信息进行及时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的轨道上来,在科学的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从而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才会百花齐放,绚丽多彩,春意盎然!
第二篇:关注课堂细节 注重有效教学(模版)
关注课堂细节 注重有效教学
──非校长之论坛,一位村小学教师的拙见
会宁县焦河小学教导处
人们说,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应该说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教师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想尽一切办法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课堂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基于此,我想就《关注课堂细节 注重有效教学》这一问题与大家交流探讨。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课堂细节。课堂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关注课堂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课堂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味与追求。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特别是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更大的生命活力,才能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课堂细节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如课题如何导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的设计,板书的设计,如何就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作出相应的评价或点拨,乃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等都属于细节。
下面我想结合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从几个方面简单地谈一谈。
一 一节优秀的课,必定有一个优秀的教案设计,怎样的教案设计是优秀的呢?
1、有智慧(内容精到),体现有效性。教案在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切合学生发展需要,反映学科前沿动态(关注课程最新资源)、体现先进教学理念(学科思维方式)。
例如李晓娟老师的《Tian’anmen square》一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师
“书读百变,其义自见。”充分说明了读的重要性。阅读能力包括: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对文章所包含的领悟能力和主题的发掘能力以及对文章的欣赏能力,等等。可见“读”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学生如果能不读或只读一遍就能学透,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多读,多品才能对文章有更好的理解。几个语文教师都很注重这个。
四 课堂提问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一些问题:如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提问随意,想到什么提问什么,有些过于简单;提问过多,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一次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师问生答,使学生处在应付状态等等。
提问选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之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之处;选择能触动学生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思维方向的问题进行提问。对高年级的学生,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 “对不对”、“是不是”等),多用疑问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学得新知。同时尽量根据教学要求,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设计富有趣味的问题。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果课堂环境能配合课堂提问随时变化,那课堂的气氛将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把握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五 态势语
态势语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教师态势语实际上是教师展现课堂教学艺术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教师教学意图的重要方式,是教师完成和学生
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二是操作时要想到后进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臵起来,臵之不理。三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
八 锤炼课堂语言,打造高效课堂
相信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听有些教师讲课,就是一种享受,他们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师生间的交流有如行云流水,并时常能碰出智慧的火花。尤其是那精妙的课堂语言,那诗意的课堂,那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让听者沉浸其中。
课堂教学中,“嗯。”“好。”“不错。”这样含糊而又廉价的语言太多,学生从中感受不到教师的激情鼓励,长此以往,他们便会丧失了回答的兴趣。
老师亲切的语言,鼓励的目光,温暖的抚摸,热情的期待,可以使学习变成了一件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也使课堂教学更加契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师与学生之问形成良性互动。
刘洋老师的课堂语言就比较好,如“帮老师找„„” 九 教学方法
小学教学有很多教学方法,关键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认真研究总结,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找出最适合学生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从实际出发,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刘洋老师启发、诱导运用多,李晓娟老师演示法多,谢文华谈论法多,王珂老师使用实验法。
十 内容的细节处理
谢文华老师的《珍贵的教科书》一课对课文中指导员说的三句话中省略号的讲解深入浅出。刘洋老师的《山沟里的孩子》一课最后两段的讲解,我建议,6-
第三篇: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
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让生命焕发光彩》是思想品德七年级人教版第二课珍爱生命的第三框。本节课对于七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初一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学生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许多学生感觉生活不快乐,主要是学习考试的压力。他们知道时间的宝贵,但他们又不知道如何去抓紧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在情绪上往往出现较大的波动,有些学生意志力薄弱,经不住失败和挫折的打击,会把自己珍贵的生命轻易地抛弃,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乐观的心态,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所以这一课时主要围绕“在平淡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生命的美丽”、“珍惜时间,让生命创造价值”、“让生命在迎接挑战中焕发光彩”三方面开展教学。
学情: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发现生活中许多学生感觉学习生活不快乐,而要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不是易事,所以我把这一内容作为教学难点。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观看视频资料,交流讨论、自由辩论、寻找快乐宝藏以及“生活在线”的课后拓展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感悟生活的快乐。针对学生意志力薄弱,经受不住挫折和失败打击这一状况,把“怎样培养学生的受挫力”作为教学重点,教学中把学生的烦恼以案例形式呈现,通过讨论交流、心灵咖啡、对比名人事例、写回信等环节达到明理导行的作用。初一学生不懂得时间的宝贵,体验不到时间对于生命价值的意义,所以通过设计学生的生活情景为切入点,通过教师设问、学生讨论交流,做生命计算题、与名人对比反思、制定合理作息时间表等环节对学生进行行为上的引导。
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情创设生活化情景。依据“注重营造情景,努力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的理念,以问题提出与解决为主线,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教学方式。以体验式、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贯穿教学始终,做到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个性得以充分展现。
二、教学反思:
1.新课标强调要关注学生生活和体验,让课堂贴近生活。
我在教学设计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教学过程从学生的现实世界中,寻找教育教学的最合适的切口和教育点。根据学情创设小军同学不珍惜时间和李辉同学在生活中遇到的烦恼等生动直观的生活化情景,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的主体设计思想,使教学走进学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个性得以充分展现,并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优化教育教学效果。如:“心灵咖啡”这一环节让学生说出印象最深的一次挫折,同学们畅所欲言,掀起了教学活动的高潮。但在上课中发现分析“珍惜时间让生命创造价值”这一环节时,运用鲁迅等名人事例不怎么贴切,距离学生生活太远了,在以后教学中尽量树立校本资源的典型,或者用更好的方法把经典事例与学生的事例相衔接,使学生能产生情感上的震撼。
2.关注过程和方法,用多样化手段激发学生热情,引导学生行为
组织多种教学活动,期间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和交流为主,如:采用问卷调查、自由辩论、生活在线的经验分享,算一算生命长度、心灵咖啡、感悟生命等环节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的激情,学生各抒己见,甚至出现了激烈的辩论,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学习活动的高潮,使学生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升华,并最终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体验探究的教学情景,既增加知识的容量,又加快了课堂节奏,优化了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从网上自主收集资料,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利用视频、图片、音像等教学形式,将课堂要掌握的知识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去感受、去体会,去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由于自己水平有限,对于新课标的把握难免有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以及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第四篇: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试论点滴体会。关键词:思想教学;反思;素质 品生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品生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曾听学生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没兴趣,我喜欢你上课,我才对思品产生兴趣”,教学反思《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电视新闻,心理访谈等。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经历丰富,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才有如此效果。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讨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记得那天,我上倮时学生悄悄地说了一句:“老师,不能再这样了”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是教学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不足。“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记下。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记得有一次,社会实践时,要求学生走路,我一直与学生在一起。学校要求师生说普通话,我一直坚持说,有学生当第一次听我说地方话时都觉得别扭..当我说普通话发音不准时,学生能及时指出.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我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提建议,凡是学生提意见的我评作业时,写一句“谢谢你给我提出这么好的建议。”学生有什么意见才会直接说。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范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一次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犯错误没关系,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说完,有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高兴,不用我去一个个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
专题征文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第五篇: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篇一: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成为一条江”。“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过去有一种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可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仅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了,教师应该成为一条源源不断的江水”。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不断学习。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绝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给自己“充电”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为了充电,我经常上网,浏览时政要闻,了解思想品德教学的相关知识。
2、敢于反思。老师不仅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敢于面对和改进自己的偏差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互相尊重。其实,不了解对方,不宽容对方,是很难以做到平衡的“尊重对方”的。你的敌意,只会迎来敌意,而不会正面帮助。课堂之上,同时是知识与语言,情绪与情感的交流,没有如此明确的任务和结果,互动就是一句假话,教学就毫无效果。故而在上课的时候既要授课,讲完学生应该记下的知识点,还要与学生进心灵的沟通。下课的时候也要多于学生交流,让学生在心灵深处接受老师,认可老师,进而尊重老师。
4、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点,通常认为学生尊重老师是应该的,但往往要老师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就难了。
篇二: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反思过去,许多感慨,酸甜苦辣一应俱全。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思品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结合自己的教学,浅谈几点反思体会。
一、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绝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知识是相关的,互通的。因此,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尤其现实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所以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跟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有学生对我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是没兴趣,喜欢你上课,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为了充电,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历史,经济,心理访谈等。尽可能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丰富经历,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也许才有如此效果吧。
2、勇于反思。老师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敢于面对和改进自己的偏差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几乎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有时不用多。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学生的每一句话我都会在意。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有个学生悄悄地对我说:“老师,您以后能把一节课内容讲完吗?”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除了随机加的内容之外,关键在于我语言还不够简洁。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本身就是教学要求啊!“吾日三省吾身”,很难做到,但常反省自己还是可以的。
3、为人师表。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①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不成熟。②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比如,我的普通话不是很好,语速快,讲课时我就提醒自己注意。当我普通话发音不准或有错别字时,学生能及时指出帮助我改正。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犯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记得一次在初三(2)班上课,有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犯错误没关系,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说完,就有个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高兴,不是学生犯错,而是不用我去一个个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更重要的是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4、老师要尊重学生。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点,学生尊重老师是应该的,但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认为自己是为学生好,而常常忽略学生的权利。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小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甚至自己做法欠妥当,也不敢面对。记得上学期,有一次上课时,也许因现在中考思想品德课只50分,学生不太在乎。一个成绩还比较好的学生觉得听课没兴趣,就抄写英语。我提醒了一次,她仍然我行我素。当时我特生气,将她的笔记本当着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很安静,因为大家知道我一般情况是不会生气的。在一片沉寂中,继续将内容上完。课后我与学生谈话了解她的想法,我给她道歉,学生也承认了她的错。再次上课时,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这位学生道歉。有学生不理解,说上思想品德课写英语就是不对啊!对此我没多解释,主要说明了教师也会犯错误。记得很清楚,当时班上同学给我鼓了掌。这样,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很多学生有什么心理话经常找我说,甚至请我为他们出主意。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近。这也许是作为教师比较>幸福的事了。
5、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次上课时,两位学生在座位上因一点小事吵起来。当时我也很生气,脸沉下来,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学生都说,老师请别生气,生气会老的。我乐了,赶紧调节好情绪继续上课,课后又单独找学生谈了话,解决了问题。因此,我与学生的关系相处是比较融洽的。因此在学期结束时,学生给我打的分,还是蛮高的。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因此,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是与学生活学习有关的,我几乎都要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引导他们学着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初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中学的学习有很多不适应,我在讲完“学习新天地”的内容后,还经常问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就是学到相关知识的时候,让学生结合社会调查采访,联系自身和同学的实际,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写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追求,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例如,针对学生厌学,在讲“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时,考虑学生去落后农村不方便,我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上网搜集落后学校条件的相关内容和图片,加上自己搜集的,做成课件,通过和我们学校的条件对比,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农村尤其山区学生不容易,学习条件不好甚至恶劣,生活环境那么艰苦仍然努力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
反思带来的收获我感受颇深,如今也尝到了一定的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我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三: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随着课堂改革的实施,思想品德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认真审视、研究课堂教学,剖析近段的教学行为,有如下反思:
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另外,小品剧的出现,的确让学生动起来了,让课堂活起来了,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学生过多地批评表演者的演技和>剧本的小漏洞,而忽略了本质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