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2013下学期初一同课异构课教案
2012-2013下学期初一同课异构课教案
新左旗阿一中英语组小燕 2013年5月23日
TeachingTime:2013.5.233/1,4/1Thursday Teaching Topic: Unit 7It` s raining.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Learn some words about weather and cities.2.Learn two sentences about asking weather.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1.New words about weather.2.Sentences about weather.3.Make a weather report.4.Listening practice about weather.Teaching Methods: reading writing listening speakingTeaching Aids: recorder, projector, color chalk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ⅠThree minutes` talk.Cross the river------Zhang Guoqing
Weather report------Suriya
Step ⅡRevision:
1.Review the 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Let` s chant.)
2.Review how to use the 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 and the forms.Step ⅢLeading :Looking at th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and lead to the new lesson.In Unit 6, we` ve learnt about activities, and in this unit, we` ll learn about weather.Step Ⅳ New words:
rain windy cloudy sunny snow weather Moscow Toronto Boston
¤ Listen and repeat.→Lead reading.→Read and write.→Learn the key sentences.→ Look at th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and playing guessing games.LookStep Ⅴ 1a.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a –e).¤ Ask students to do it by themselves first and then 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and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s.Step Ⅵ 1b.Listen and write these city names in the boxes above.¤ Ask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Listen to the tape twice and finish 1b.→Ask and answer.Step Ⅶ Make weather report.Look at the map and the sample on the screen and ask students to make weather report.Step Ⅷ Exercise:
Exercises on the workbook.(P 61)
Step Ⅸ Summary and board design:
StepⅩ Homework:
1.New words.2.Grammar focus.StepⅪ Notes after class:
优点:1.课前三分钟讲演,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2.重难点突出,学习目标明确。3.通过各种活动充分练习了重点单词和句型。4.注重学生的发音并即使给予了改正和指导。5.板书和总结简洁明了。
缺点:1.时间安排欠佳,前松后紧。2.应多采用学生小组活动。3.应加强课堂用语。
新左旗阿一中英语教师宋小燕提供
第二篇:同课异构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
设计者:周长柱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64页。教学目标:
1、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理解。
2、提高学生的口算准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教学用具: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做做题,看谁能算的又快又好,好不好?
1、开火车口算(课件出示)20+20=
20+7= 60+30=
30+5= 30+50=
60+8=
2、师问:比较两组算试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比较两组算式形式的不同,并引导学生发现在解答两组算式时的不同计算规律。
二、引入新知: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的都不错,下面我们来解决新的问题,看一看这张图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写字)(课件出示情境图)
1、师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有用的信息?(学生看图回答)小林说:我已经写了25个字,还要再写2 小红说:我才写了20个。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小林要写多少个字?(2)他们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3、师问: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谁会列式?展示大家列的算式:
25+2=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之一:“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三、探究新知: 1.教学25+2
提问:会算吗?瞧,你的手边有小棒,能不能利用它们来帮助算一算呢?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一:摆小棒
提问:哪个小组能把计算的过程用小棒摆出来的?上台演示。(一组里找两个同学上台演示)教师提问:
先摆哪个数?(25)然后呢?
追问:把2摆在哪一边?把5根小棒摆这一边,你们同意吗?这样摆有什么好处呢?
(引导:它们都是单根的小棒,这样摆看得很清楚)提问: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一共有多少根?(27)
追问:你是怎么一眼就看出来的?(2个一和5个一合起来是7个一,2个十和7个一合成27)方法二:口算、数的组成
提问:如果不用小棒,你会算吗?谁来说一说。先算2+5=7,再算20+7=27。方法三:计数器
教师提问:谁能给老师说说用计数器怎么计算25+2的?给老师说说,让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方法四:相同数位相加
教师提问:除了这三种方法,大家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回答)
归纳算法: 回顾一下,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和口算,都得到了25+2=27。想一想,这两种方法在计算时都先算了什么?(都是先算5+2=7,再算20+7=27。)
2、教学:25+20
师问: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谁会列式?展示大家列的算式:
25+20=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之一:“两位数加整十数”)
25+20会算吗?自己尝试着做一做。你是怎么算的?你能用小棒来验证一下吗?自己动手试一试!
提问:2捆小棒为什么要摆在这里?(先算...再算...)
小结:先把2捆小棒和2捆小棒合在一起,就是4个十,再加5个一,就是45。
3、课件展示回顾摆小棒和数的组成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4、对比总结
提问: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相同点:都有25,它是两位数;都用加法进行计算;
不同点:有加一位数的和加整十数的;计算顺序不同,25+2先算的是5+2=7,再算20+7=27(先算个位数加个位数,再和十位数相加),25+20先算的是20+20=40,再算40+5=45(先把整十数相加,再和个位数相加)。
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也就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四、梳理知识,巩固提高 算一算。34+4
42+3
62+7
86+2
23+30
47+20
64+30
76+10 你有什么发现吗? 五:学习总结;
1、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
2、师:课后请每个同学也去找一找,看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知识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
设计者:姚成来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页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寻找数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探索的能力,分小组合作学习并交流体会,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计算。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课件出示)。
3+6
40+5
20+6 30+60 40+50 20+60 比较每组题的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2.4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3.根据数的组成填空。
45=()+()
38=()+()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一、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显示:
小林和小红在练习写字,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小红已经写了20个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弄清图意,说说可以得出哪些加法问题:
(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2.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生独立从画面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各组分别列出两个问题的算式。
①25+2
②25+20
二、研究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
1、比较,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生:25+2是两位数加一位数,25+2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
2、小组讨论这两道题怎样算?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甲同学:通过摆小棒计算这两道题。a.计算25+2时,先算5+2=7,把单根的和单根的合并。再算20+7=27。
b.计算25+20时,先算20+20=40,把整捆和整捆的合并。再算40+5=45。
乙组同学:用分解的方法计算这两道题。
a.计算25+2时,想25里面有2个十和5个一,25加2也就是再加上2个一,把5个一和2个一合并7个一,再用2个十加7个一是27。所以25+2=27。
b.计算25+20时,想25里面有2个十和5个一,25加20也就是再加上2个十,把2个十和2个十合并是4个十,再用4个十加5个一是45。
丙组同学通过讨论,发现:
25加2就是在25的个位上加上2,25加20就是25的十位上加上2。
3、让学生比较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4、师生小结: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在计算方法上不同: 加一位数是加几个一,在个位上加这个一位数; 加整十数是加几个十,在十位上加几。(课件出示)
【学习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问题?做这样的题目要注意什么?
(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4页“做一做”第1题(幻灯出示)。
(1)学生独立计算。
(2)比较上下对应的两题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材第64页“做一做”第2题(幻灯出示)。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比较上下对应的两题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答案:
1.8
40 38 88 93 45 2.80 90 80 90 88 94 89 97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
设计者:聂春宇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4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发现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利用所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学具辅助、算式比较等方法,逐渐丰富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理解算理,得出算法。
3.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计数器; 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一)复习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数字卡片:每张苹果卡片中都藏着一个数宝宝,你能说出它表示的意义?
1.先出示22、5
教师引导:说数意义时可以按照这样的句式,如:
这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4表示()个(),个位上的()表示()个()。
2.再出示53
教师:如果用小棒你怎样摆出这个数?
3.最后出示40、4、20 出示“40”和“4”
教师:如果在计数器上,你怎样拨出这个数?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再出示“20”
教师:这个数与“40”相加是多少?表示几个十?
(二)课件出示:口算题(开火车)
40+20
50+30
40+2 50+3
(三)新课引入
教师:看来小朋友们对数的意义知识掌握很好。在写字课上,小林和小红两位小朋友也在谈论着完成的作业情况。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64页主题图:
教师:从图片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请学生回答,教师摘要信息并板书;
小林:我写了25个大字,还要写2个; 小红:我才写了20个。
教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完整表述,摘录可探究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3.尝试列式,比较“一共要写”和“已经”的含义。
教师:解决这些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依次板书出:
25+2=
25+20
师生分析,肯定算式。
三、自主探究,直观建模
(一)尝试计算,触发疑问
教师:这两个算式结果是多少?
可能有学生会计算,请学生说出结果,教师可用粉笔轻轻写在算式的后面。
并追问: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检验吧。
教师:我们准备了小棒,可以通过这些学具摆一摆,把过程清晰展现出来。
(二)借助学具,实际操作
(1)小棒演示,学生板演。
算式25+2,先摆出“25”,摆出2捆再摆出5根,再摆出2根表示加上2。
算式25+20,先摆出“25”,摆出2捆再摆出5根,再摆出2捆表示加上20。
师追问:
为什么他俩摆完25之后,一个摆了2根,一个摆了2捆?
师生归纳,用摆小棒的方式验证这两个结果是正确的。
教师:你会用计数器拨一拨的方式计算吗?
(2)计数器直观呈现相同数位相加的特点。
学生板演。
教师:请学生演示先拨出25,在增加2个,在个位上再拨出2个,最后是27个。
教师:如果加20在什么数位上拨?拨几个?表示什么?
(课件演示过程,并提出问题)
这两题中,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用语言表征过程中简化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
(三)过程呈现,理清算理
师生回顾,计算过程,板书呈现,直观感悟。(课件演示)
(四)学以致用,鼓励多种方法。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鼓励个性化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一)小猴摘苹果。(书上纠错题)课件呈现
请学生观察,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判断理由。
师生小结,归纳计算方法,突出本课重点:“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并彩色粉笔板书。
(二)我来试试。(课件呈现)
5+3= 2+6=
35+3=
2+46=
35+30=
20+46=
让学生在练习卡上直接写出得数,指名汇报结果。
四、创造发现,回顾点题
课件再次出示苹果卡片上的数字。
创造算式,比较大小
教师:老师把苹果卡片张贴在黑板上,根据这些数字,一起创造符合条件的算式。
(课件呈现)条件
(1)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式 可能会有: 22+40
53+40
追问:你能比较出这两个算式的大小吗?
(2)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可能会有: 22+6
53+6 22+5
53+5
追问:你能比较出这两个算式的大小吗?
五、学生总结
教师:在今天学习的计算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评价?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
设计者:王慧波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页例1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看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问题,这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数的计算。因此本节课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获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真正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另外,学生用点数等方法进行计算也是允许的,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相同数位的数相加时,经常出现看错数位的问题,所以要注意变换练习形式,突出计算的正确性。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计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复习题 1.填空:
(1)4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
2、口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20
40+2
50+30
50+3 3.比较以上两组题中前后两算式的不同点。
【探究新知】
1.看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学校要举行书法比赛了,你们瞧!小林和小红正在练习呢。
课件演示教材第64页例1的情境图。显示小林与小红的对话。
师:从这幅图上,你们能看到什么?
生1: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
生2:小红才写了20个字。„„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生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课件出示问题)
2.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这个问题好不好?谁能列出这个问题的算式来呢?
学生独立写出算式:25+2 师板书到黑板上。
师:结果是多少呢?现在可以独立思考,直接在头脑里想,也可以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习因难的学生。
小组汇报。
小组1:先摆5根小棒,加上2根得到7根小棒,再和2捆小棒合起来是27根。
小组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25根、26根、27根。不利用小棒直接计算。
小组3:先算5+2=7,再计算20+7=27。
小组4:用点数的方法算:25、26、27。
3.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棒啦!自己就用这么多方法算出了25+2的结果。
现在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请你再用刚才的方法来解决吧。
学生独立试做。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生1:先摆2捆加2捆是40根,再和5根合起来是45根。生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25+20:25、35、45。
生3:先算20+20=40,再算40+5=45。
4.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异同。
师:以上两题的不同计算方法哪一种比较方便? 学生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意见,板书计算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课件出示):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个位加个位,十位不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十位加十位,两位数个位是几,得数个位上就写几。
【巩固练习】
1.口算(课件出示)。
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进行计算。
2.完成教材第64页“做一做”(幻灯出示)。
引导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独立进行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学习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快与你的同学说一说吧。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
设计者:李海云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数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分小组合作学习并交流体会,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能直接相加计算。
教学教具:
课件、图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课件出示)。
1、填空。
88是有()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3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57是由()个一和()个十组成的。
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4,这个数是()。
十位上是7,个位上是4,这个数是()。
2、口数下面各题。
5+3+40=
2+6+70=
60+20+5=
3、计算下面各题。
34=30+()34等于几十加几?(34等于30加4)
65=5+()65等于5加多少?(65等于5加60)
如同上面的方法,26=()+()。(26=20+6或者26=6+20)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题 1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上看到什么?
(我看到了小林和小红在比赛写字,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小红才写20个字。)
课件出示两个问题:
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老师提问:我们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仔细观察画面,要想解决每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我可以从画面上发现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把已经写的25个字和还要写的2个字合并起来,列式:25+2)
板书:25+2
(要想求“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把小林已经写的25个和小红的20个合起来,列式是:25+20)
板书:25+20
2)研究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
(1)比较两道题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小结)
25+2是两位数加一位数,25+2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
(2)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甲组同学通过摆小棒计算这两道题。
25+2=27 先算5+2=7,把单根的和单根的合并;再算20+7=27.25+20=45 先算20+20=40,把整捆的和整捆的合并;再算40+5=45.乙组同学用分解法计算这两道题。
25+2=27 25里面有2个十和5个一,25加2也就是再加上2个一,把5个一和2个一合并是7个一,再用2个十加7个一是27.25+20=45 25里面有2个十和5个一,25加20也就是再加上2个十,把2个十和2个十合并是4个十,再用4个十加5个一是45.25+2=27
25+20=45
丙组同学通过讨论,发现:25加2就是在25的个位上加上2,25加20就是在25的十位上加上2.(3)让学生比较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在计算方法上不同:加一位数就是加几个一,在个位上加几;加整十数是加几个十,在十位上加几)
三、学习总结(课件出示):
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时,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就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
四、课堂练习
让学生进行计算,订正结果时说一说计算方法。在让学生比较上下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1、教材第64页“做一做”第二题。
2、计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
43+5=
24+60=
23+70=
32+20=
77+2=
35+50=
91+8=
80+9=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
设计者:左宝铸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发现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利用所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学具辅助、算式比较等方法,逐渐丰富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理解算理,得出算法。
3.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数的组成(课件出示)
1.44中十位上的4表示()个(),个位上的()表示()
个()。
2.由5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
(二)课件出示:口算题(开火车)40+30
50+30
40+5 60+3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64页主题图:
1.了解信息。
师:从图片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问题
(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3.尝试列式,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依次板书出:
25+2=
25+20
教师:这两个算式结果是多少?我们准备了小棒,可以通过这些学具摆一摆,把过程清晰展现出来。(小组合作)
4、小组汇报
(1)小棒演示,学生板演。
算式25+2,先摆出“25”,摆出2捆再摆出5根,再摆出2根表示加上2。
算式25+20,先摆出“25”,摆出2捆再摆出5根,再摆出2捆表示加上20。
师:为什么他俩摆完25之后,一个摆了2根,一个摆了2捆?
指定学生表述过程(课件演示)。注重引导根数与根数相加。也就是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捆数与捆数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师:你会用计数器拨一拨的方式计算吗?
(2)计数器直观呈现相同数位相加的特点。
学生板演。
师:请学生演示先拨出25,在增加2个,在个位上再拨出2个,最后是27个。
师:如果加20在什么数位上拨?拨几个?表示什么?
(课件演示过程,并提出问题)
师:这两题中,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师生回顾,计算过程,板书呈现。(课件演示)
(3)师小结:
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时,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
三、练习巩固
(一)改错题(见书上65页)请学生观察,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判断理由。
师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并彩色粉笔板书。
(二)完成课本做一做1、2题,练习十五第3题(幻灯出示)。
四、拓展
课件出示卡片上的数字。师把卡片贴在黑板上,根据这些数字,一起创造符合条件的算式。
(课件呈现)条件
(1)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
(2)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式。
师:你能比较出所写式子的大小吗?
五、学习总结
教师:在今天学习的计算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吗?
第三篇:同课异构y_w教案
同课异构《拼音与识字9——y w》
一年组
张宇飞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y,w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练习直呼y,w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2.学会 yi,wu,yu三个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重点:声母y、w的音形和认识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同学们,我们这几个星期在拼音王国中游戏、学习,多快乐呀,现在我们来比比赛,看看谁认识的拼音宝宝多!活动:拼音操和摘苹果
(二)引出课题:
1.过渡:听,轰隆隆,打雷了,马上就要下雨了,小朋友们都着急的往家跑,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动物们和我们一样忙碌着,有一首儿歌正是写这些小动物的,老师给大家读一读。
(三)学习y w 1.同学们看图上画了3只小————蚂蚁(你们真认真观察)蚂蚁的“蚁”和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拼音宝宝y 的读音很像 教师领读
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2.看看这个y像什么?你能自己编一句顺口溜记住它吗? 3.学习W的方法同上
4.指导书写,描红,随堂作业练习书写 5.练习声母yw与单韵母相拼
(四)通过学习,完成本科学习目标
(五)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 1.通过故事以及多媒体课件直观的展示yi 2.区别声母y与整体认读音节yi的发音及用法 3.练习四声组词
4.同样的方法学习wu和yu 5.总结出示儿歌激趣放松 6.通过多种练习,巩固新知
(六)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初中英语同课异构教案
初中英语同课异构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0-07-28 09:29:14 Tags: 作者:佚名-同课异构 Module 8 Unit 1 There are stone animals.Teaching aims: 1.Knowledge target: Words: stone,animal,elephant,horse, Sentences: There are stone animals.How many stone animals are there? There are 24.There is a camel.And there is a horse.2.Skill target: 根据图片介绍场景,向他人介绍描述教室,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3.Emotions: Let Ss learn to share with others.4、模块分析:本模块虽然只有一个核心句,即:There be 句型,而教材却是在两个话题情景中呈现和运用的。本单元通过描述一个地点,使学生理解掌握“There be”句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言描述客观存在。Main points: To master the basic words and sentences.Difficult points: use these words and sentences in activities and daily life.Teaching aids: Radio , cards , multimedia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 Warm up 1.Greetings Step 2 Presentation: 1.show a pictureof Changhai Zoo.Try to guess “What animals are there?” 2.Show some animals horse: 强调or的发音,并与house进行比较,用填空的形式进行拼写单词。_or_ _.It’s a horse.板书 a horse.elephant: There are two big teeth.And there is a long nose.学生猜测是一种什么动物。并在四线三格中写出 “ele”.指出an elephant的用法。
tiger/lion: 听声音 “roar”学生可以猜测是老虎或是狮子。It’s a tiger.It’s a lion.monkey and camel 3.Here we can also say“There is a /an…”用此句型来描述动物园里有的动物。学生会描述一种动物,就引导学生使用并列的两个句子。“There is a…And there is a …”
4.The zoo is so small.I want to enlarge it.用魔棒将动物园变大。由一个动物变化成多个动物。How many…are there? There are …板书,并练习此句型。引导学生 用”How many…are there?”进行提问。
5.区分There is 和There are句型。伸出一只手指代表”There is” 伸出两个手指代表”There are”并进行反复练习。
6.出示一个铅笔盒,进行练习巩固。不断用There is /There are来描述,使学生充分感知体验There is /There are的含义。
7.设置Magic show的活动,将这些动物变化成石头,出示 stone animals.学说拼写单词,并纠正发音。
8.There is a famous place in China.There are many stone animals there.Do you know? Step 3 New-teaching 1.It’s the Ming Tombs.介绍明十三陵。(CAI)show a picture of ming tomb.请学生观察明十三陵
T: There are some stone animals.2.Ss listen to the tape recorder,then answer questions: CAI T: How many animals are there? Ss: There are 24.T: What animals are there? Ss: There is ….3.Open the books and listen to the tape, then underline the sentences.Judge the sentences.There is a lion.()There is a camel.(_)There is a tiger.()There is an elephant.()There is a horse.()There is a monster.()4.Check the answer and ask “Is it a real monster? It’s a scary animal.” 5.Read after the teacher.6.Practice to read.Step 4 Consolidation
1、CAI show some presents:Yesterday was Thanksgiving.I’ve got some presents.Can you help me to open them? Direct Ss use “There is/are …” to describe these pictures.2、Activity Book.练习巩固。Step5 Homework: 用所学内容描述自己的文具。Step6 Blackbord design Module 8 Unit 1 There are stone animals.How many stone animals are there? There are 24 stone animals.There is a horse.And there is an elephant.
第五篇:同课异构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对同一节的内容采用不同构思备课并上课。“同课异构”是基于师本教研的考虑,以教师发展为着眼点,以课题研究为着力点,以教学案例为着手点,以教学评论为着意点,以课程的教学为理论支撑点。“同课异构”大多是做研究用的,只能偶尔为之,但在同课异构参与的过程中,不管那种形式,“同课异构”无疑是提高授课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钻研教材、独立分析处理教材、课堂教学设计意识、教出个性的一种高效教研方式,也是提高语文教师驾驭新教材的佳径之一,值得尝试。
。“同课异构”是教研组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采取的一项新举措。这一活动的开展,给教师了一个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讲课与听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同时本学科的所有教师都来听课,课上完后,大家对这一节课进行评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
老师们思想上高度重视,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同一节课的教学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画面。
活动亮点:
一、授课教师导课形式多样,显现教师各异风采。
二、练习题的设计具有全面性、层次性,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台阶》同课异构评课稿
肖开平:
昨天和今天闫琪老师分别在八(2)班和八(1)班上了两节生动活泼的“生命课堂”示范课。这两节课闫琪老师施展自己所长和特色,向我们展现了既符合“生命课堂”理念而又娴熟高效、精彩纷呈的展示课。这两节课在两个班上,而又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这属于典型的同课异构,又是闫琪老师对自己的大胆挑战,从这两节展示课的实际效果来看,充分展示了闫琪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力和个人教学风采,显示出了她深厚扎实的文学基本功。
这两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闫琪老师能娴熟地掌控整个课堂节奏,可以说是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八课《台阶》这篇小说,篇幅长,容量大,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比较含蓄,需要读者反复阅读和揣摩才能清晰地理解父亲形象和性格特征。闫琪老师对这两节课的处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台阶”和“父亲”的辩证关系为主线。这两节课我总结了有如下几个特色:
一、钻研教材、解读文本的能力强。我们凡是听过闫琪老师课的,无不佩服闫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驾驭掌控能力。为什么她能在课堂上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我认为是闫老师对文本独特而敏锐的把握,注重挖掘语言训练点,引领学生对主人公的情感层层深入的感悟。例如在八(2)班上的那节课,在探讨父亲是看重台阶的实用功能还是看重台阶的象征意义这个问题的时候,闫老师要求学生从父亲的外在表现去捕捉父亲的心理活动,而且要求在分析时有理有据。这里闫老师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去剖析文本,思考父亲为什么那么重视台阶,让学生深入揣摩父亲内心的情感。
二、教学设计有新意,有突破。闫老师的两节课设计上有亮点,更加注重整体性和层次感。整体性体现在不管是开篇导入,还是梳理文章结构,合作讨论,闫老师的两节课都始终围绕主要问题以一贯之;而层次性体现在教学流程分为若干环节,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不仅有“热身”“头脑风暴”“大显身手”,“拾级而上”等环节创设,还有归纳提炼。例如在研讨父亲的性格特征时,闫老师先是追问父亲为建台阶做了哪些准备?这些准备有什么共性?从中又反映了父亲什么心理?能不能结合文本提炼出父亲特征的关键词?一路下来,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三、化解重难点的能力强。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读,有感情朗读是重点,如何让“有感情朗读”这一技能得到有效的训练,闫老师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少了理性与机械,多了感性与灵动,少了程序与呆板,多了想象和意境,特别注意将指导朗读与感受、体会、想象、点拨、相结合。例如在八(!)班上的那节课,在研讨第一部分中哪些事件和场景是紧紧围绕台阶和父亲展开的问题,闫老师让学生先默读1—9段,再让学生挑出重点段落朗读,让学生揣摩第二段中的“一下子”、“还没”、“太”,五段中的“轻飘飘”等字眼,从中逐渐提炼出“台阶见证了父亲的劳累和幸福”的结论。这样的处理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也体现了以读解疑,以读会义,以读悟情。
翟博云:
(一)能把欣赏文章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努力打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闫老师能很好地把握“导”的尺度,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创造力。不论把握情节,还是赏析形象,探讨主题都注意了学生的活动。就是很小的细节,比如课堂回答问题都给学生以课堂展示的机会。
尤其是能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如“本文为什么以台阶为题”这一既有过渡又有深度的问题,来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抓住全文关键的一句“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引导学生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本文的主题和父亲形象的典型意义,让合作探究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能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进行恰当的点评。
这节课闫老师始终都在巧妙使用“点评”这一有效的教学手段。利用点评,她完成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利用点评,她与学生一起对精选的段落进行了分析,完成了对父亲这一典型形象的把握;利用点评,她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主题,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利用点评,她帮助学生完成了对本文作者对父亲的思想感情的把握。点评帮助她实现了与学生的对话,可以说恰到好处的点评“点”亮了她的课堂,让她展示了自己的教学功力与魅力。
彭爱娟:
听了闫琪老师的《台阶》,我真的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综观教学的全过程,有许多令我佩服和思考的地方:
一、过硬的业务素养令我折服
首先同样一篇课文,闫老师在不同的班级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授课,这种同课异构的形式本来已经是个挑战了,但是她还要在从没接触过的班级教授,这是更大的挑战!但是,她做得让我倍感新颖、十分佩服。我想这绝对不是几天充分的准备就可以达到的教学境界,应该是闫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对教学潜心研究的结果。这种素养需要积淀,需要智慧的思考!
两堂课,不论哪一堂课,也无论是在怎样的班级,她都是把学生的心拿捏得很准,整个课堂教学游刃有余,特别是追问和点拨方面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我想这不正是生命课堂的最好诠释吗?很佩服老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而产生的智慧火花,这是对生命最好的体会和思考。
二、游刃有余的教学过程令人叹服
听闫老师的课,感觉时间过得好快,整个过程都是在欣赏学生被老师引导、点拨后的精彩呈现,整个课堂师生间思维的碰撞不仅仅是星星点点的相遇,而是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且能回到文本中找到依据。
整个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设计了独学、群学这样的环节,既给了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也教学生养成了互助合作的习惯。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在闫老师的课堂上有了非常成功的实践,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作用。
三、贯穿课堂始终的新理念令人信服
闫老师的课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贯穿始终。我们可以看到,整堂课老师没有什么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总是引导、点拨学生自己思考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对文本的理解不是灌输式的说教,而是采用了“读”“思”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由读、思到悟到理解,润物细无声。
以上便是本人的听了闫老师课之后的一点感悟,不到之处还请大家指点。
廖一鸥:
1、极富亲和力,思维活跃,颇有诗意,声调平和,感情细腻,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
2、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打造富有个性的课堂;
3、懂得欣赏欣赏,极力营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
4、课文篇幅长32自然段,主题深涉及到当时中国农民生存状况和思想状况,闫琪老师引导学生理顺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有利于学生领悟主题;
5、闫琪老师让学生先走进父亲,然后感受父亲,最后理解父亲,充分的展示了闫琪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智慧教学素质和教学才能。
建议:
1、如果能够引领学生更深的走进父亲的心灵世界,加深对父亲那一辈人的理解,并思考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及其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效果会更好一些!
同课异构话语文 评课就是评自己
——《太阳是大家的》评课稿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
大家上午好。十分感谢学校给予我参与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机会。在这半天的学习之中,一个个思考的瞬间,一次次感动的刹那,源于两位老师和孩子们带给我的太阳般的温暖。
套用王崧舟老师的一句话:“评课就是评自己。”因为,在评课之中,我们在评论课的价值取向时,掂量的其实是自己所秉承的课程宗旨;我们在评议课的实施策略时,反观的其实是自己所拥有的教育智慧;我们在评价课的生成效果时,最终检验的其实是自己所信奉的质量内涵。所以,我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现针对两位老师的《太阳是大家的》第一课时教学谈谈自己肤浅的一点看法,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从两位老师的整体教学流程来看,课前进行了细致的文本研读工作。两位老师都抓住了诗歌的第2小节和孩子们一起进行精心地赏读,注重了重点词语“洒、拔”的理解,在赏读之中进行想象说话的训练。从周老师的课来看。诗歌的第一小节只是作为赏读的引子,第三小节是过渡,第4小节是全诗情感升华的高潮点。特别是周老师运用一篇多带,给学生们了拓展了《地球只有一个》这首小诗,升华了诗歌主旨之处,还开拓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而这正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运用教材、拓宽教材的一个体现。
二、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当下的语文本体已由“写的什么”转向了“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也正是这个。两位老师显然十分明确这一点,课堂并没有在引导学生理解感受诗歌内容之中止步,而是抓住了诗歌第2小节的文本留白之处,让学生进行了语言的训练,从而内化了文本的表达形式。
“瞧,太阳在一天中还做了哪些好事?”让学生展开想象,激发语言内存,知道用诗歌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种语言是经过加工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正是在这样的语言训练中提升的。
崔峦曾指出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即在培养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思想修养的同时,落实听、说、读、写,也就是语言的积累与语感的训练。透过两节课,两位老师都注重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思维品质的训练。让课堂的当下展现出学生的生命张力之美!
三、润物无声的细节智慧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教学中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体构思与设计,而是对细节的处理,是一句机敏的话,一个得体的动作。”今天,两位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了细节处理的智慧。
比如,孟老师在课堂中,始终运用温柔细腻的语言在引导着学生们学习。“举起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这篇文章很美,老师想把它读给你听,行吗?”“我觉得你们一定读得更好。”
比如,周老师的“我相信这节课,你们一定会有不同凡响的表现。”“清楚了吗?开始吧!”“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发现你们特别的团结一致,心都是齐的,要读一起读。”“将这个字在你书上的空白处工工整整地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幽默的语言中暗含期待,评价之中饱含要求。还有周老师丰富的肢体语言,让我们明白,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往往让课堂更加的简洁、干净,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四、商榷之处。
两位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第2小节中的“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这句中的关键词“洒”的理解与朗读时,老师们从太阳的角度,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值日洒水与浇花去理解体会“洒”的意思。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两种生活中的“洒”与文本中的“洒”所表达的意蕴是在同一个层次上吗?我想文本中“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透过“洒”让读者体会万物受太阳普照的恩惠,感悟太阳的温暖、无私、慈爱。这个教学环节是否可以处理的诗意一些呢?
总之,一节好课,如同一篇好文章,有开篇之新颖,有重点之突出,有过渡之自然,有高潮之迭起,有结尾之余音。感谢两位老师呈现的精彩课堂,让我在评课之时,评价了自己,反思了自己。
谢谢大家!
2012年5月17日于长丰庄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