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桃林中学参观后的思考-马思军

时间:2019-05-15 15:1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赴桃林中学参观后的思考-马思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赴桃林中学参观后的思考-马思军》。

第一篇:赴桃林中学参观后的思考-马思军

赴桃林中学参观后的思考

下堡中学马思军 6月12日在教育局统一组织下,我校全体教师赴会宁县桃林中学深入课堂参观学习了他们高校课堂的成功经验。可鉴之处总结如下:

“先学后教,当堂作业”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学,对新知识获得丰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发现问题,带疑听讲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目标一致,同步和谐。教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这样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效地克服了学生自学中的盲目性。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能较好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更正。这样,教师教的内容少而精,讲的时间就少了。由此可见,教的过程,是学生自学环节的延续和深化。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操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养成动脑、动口、动手的好习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有效地起到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因材施教,又要有灵活的方法,收效显著的教学措施,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堂改革呼唤着学习方式的转变,桃林中学从2010年建校就实施教学改革,风风雨雨已走过了四年,成功的喜悦与艰辛的探索仅凭我们一次参观只能是窥其一斑!要搞好高效课堂并非一朝一日就能立竿见影的。但是思想的撞击确是深刻的:重新审视自己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打造高效率的课堂。

第二篇:赴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学习的几点思考

赴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学习的几点思考

瓦世贤

2011年12月,我们一行35人在中心学校的安排下去了六朝圣地的江南,怀着朝圣的心情,拜访了泰州的洋思中学和南京溧水县的东庐中学,实地考察学习感受颇深。回到学校以后,我校6人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对两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精髓和当前课程改革理念的方向一致。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洋思中学有一条标语: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同学们紧张地自学的过程。不仅“先学”、“当堂训练”这两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后教”这个环节,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所谓学就是学生自学、教师引导;所谓教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所谓练就是提高课堂效率,检查学生自学和互相学习的效果。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是回归传统,不是应试教育,而是学生紧张地自主学习。和课程改革理念的方向是一致的。

2、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洋思中学,每节课开始老师就把当堂课的学习目标、内容,用语言或幻灯片的形式告诉同学们,接着用幻灯机投影出3-5个问题。让学生用6-1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看完课本,让学生自己或互相讨论解决幻灯片上投出的问题。

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能力薄弱,自学时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我们可以借鉴东庐中学的学案在自学前为学生写出引导提纲,引导提纲就是把与教学要求相关的提纲都写出来,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把教学参考书、课本等材料研究透。引导提纲的指导形式不能始终使用,在每单元选择一课,详写引导提纲,单元其他课开始压缩引导提纲内容,不再写那些明显的知识点,只写同学们看书时容易忽视的问题,上课多问学生该掌握的知识有哪些?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难点?这样会使学生自已阅读文本的能力得以基本养成,学生看书的能力也会随之大大提高。

3、课堂要培养学生讨论问题的好习惯

通过自我阅读,总是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的课堂并不是死气沉沉的,对于比较难的问题,教师还是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辩。他们的讨论问题,不是形式,好像很随意,信手拈来。同桌两人或四人一组讨论,然后用提问的方式来让学生解答问题,一个同学回答完毕后,另一个同学觉得不妥会立即起来在回答,老师马上再叫第三个同学,或所有同学判断他们两个的正误。速度很快,效率很高。

这是长期形成的一种课堂讨论思辩的习惯。

这种课堂讨论绝不是多余的,一旦养成了习惯,对培养学生的素养大有裨益。有时会使学生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有时还会弥补老师没有想到的情况或方法。这也许正是他们处于封闭管理状态下学生不厌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4、课堂要追求高效率的提问

在洋思中学,上课提问已经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学好的必用方法。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要同时问四五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在提问的过程中,还经常使用甲提出的问题,乙回答问题,或

者甲回答完问题由乙评判正确与否。在提问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因为不知何时,就会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

我们的上课提问比较费时间,学生从老师叫他的名字到他开始说第一个字,大约需要5-20秒的时间,这点时间对于我们可能习以为常,但在洋思,对于小问题,这段时间至少可以提问2-4个同学。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训练学生回答问题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时间。提问一个同学,3秒过后没有回答,赶快叫第2个同学,如果第2个同学3秒后还不回答,再叫第3个同学,直到达到要求为止。训练的时间长了,同学们就会形成快速回答的好习惯。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评判正确与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在提问过程中,一定存在着甲同学回答问题时,乙同学没有听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采用“连环问”的形式,即甲同学回答问题,让乙同学评判并补充,再让丙同学判断是甲的正确还是乙的更好。高效率的提问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训练。

5、正确理解“当堂训练”,走出训练误区

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其训练都分两类:第一类是同学们在读完教材后,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练习的过程。第二类是同学们在学了解题方法后,进行的作业或小考。“当堂训练”中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不得少于15分钟。训练的形式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成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而他们的“当堂训练”主要侧重理科。但能力的训练和素养的熏陶和理科不完全一样,不能仅局限于“当堂训练”,课外拓展延伸、课外阅读体验、阅读信息量、课外语体实践不可忽视。

学科当堂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创造性地“做”。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是训练的内容。所以说,课堂时时刻刻都是在进行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训练。课的训练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训练的实质应该是学生素养的训练。

6、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引导、点拨的水平

虽然“先教后学,当堂训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但教师的引导和点拨非常重要。一堂高效率、有效果的课没有老师的组织、引导、点拨是不会成功的。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非常注重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规范训练。归纳起来有:

一、教师的基本教学素质的训练,如课堂语言、板书、作业批改;

二、加强集体备课,如东庐中学的学案,采取一人负责一课,先写出初稿,然后备课组集体讨论,反复修改取舍,最后才形成定稿。

三、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拟订的目标、重难点、学习方法要做到同一,不过多地它移,做到各班教学均衡有效。

四、教师教学引导、点拨的环节基本一致。

不论是新课改还是洋思、东庐等学校的有效经验,它们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真理,那就是:课堂不应该成为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而应该成为教师导演下的学生自演天地。

下载赴桃林中学参观后的思考-马思军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赴桃林中学参观后的思考-马思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