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活用新教材_体会数学课堂的“色、香、味”(梁燕群)
《活用新教材,体会数学课堂的“色、香、味”》此论文参加2009年高要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荣获(小学数学)壹等奖。
活用新教材,体会数学课堂的“色、香、味”
高要市宋隆白土中心小学梁燕群
【内容摘要】:事实证明,只有给教材注入生命的活力,教材这棵参天大树,才能生生不息,枝繁叶茂;只有不断地对教材加以改进,才能散发出时代的气息,才会四季飘香。活用新教材,丰富教学资源,让数学课堂更具特“色”。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调动他们的嗅觉——数学课堂教学的“香”。活用新教材,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数学的“味”力。我认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真实课堂应是一盘可口而又富有营养的家常菜,让学生“吃”得有滋有味,使学生在“乐”中求知。
【关键词】:活用新教材体会色、香、味
【正文】 本届六年级是首次使用新教材,迎着这股课程教材改革的“清新之风”,觉得新教材更具数学独特的魅力。事实证明,只有给教材注入生命的活力,教材这棵参天大树,才能生生不息,枝繁叶茂;只有不断地对教材加以改进,才能散发出时代的气息,才会四季飘香。教师好比是厨师,一堂课就是一顿饭,必须端出一道道美味,精心烹调,巧妙搭配,如何让学生享受课堂的美妙气氛?更要让学生从数学课堂吸收充分的知识营养?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在使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也在不断尝试活用教材的简单做法。自己在教学中小有积累,略陈己见。
一、活用新教材,丰富教学资源,让数学课堂更具特“色”。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材,教师的教学也离不开教材,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旧教材中应用题以文字形式呈现,形式比较单调。一道菜要吸引食客,让人看见就想吃,“色”是第一位的,怎样吸引学生的眼球一见就想把这道题“吃”掉?课堂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调起他们的胃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做出改变,如用图表、动画、声乐、对话、或实际演示等。例如:我在教完分数应用题例5后,设计练习这一环节,一方面通过上网查找资料与数据,找到了与这节课相关的人体数据,然后编成与本节课例题相同的题型,另一方面又通过学到的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来分析、计算,了解人体中的数据,强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人体知识的合理应用与数学知识的巧妙结合,使得一节抽象的分数应用题的学习变得鲜活起来,让数学变得有声有色。
又如:我在教学第十八页第二题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放映野生丹顶鹤的资料图片,以及出示全世界仅存数量统计及分布的统计表,让学生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并从中选取一些信息,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并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学习,显得格外精神。通过改变应用题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全方位地接受信息,对数学产生一种美感。觉得学数学也是一种享受,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
二、活用新教材,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调动他们的嗅觉——数学课堂教学的“香”。
数学教学何来“香气”?我想起了一个古代著名的典故:“踏花归来马蹄香”,高明的画师仅仅绘出两只动感十足的蝴蝶围绕着马蹄飞舞,就把这个“香”字表现得淋漓尽致。数学老师们难道不可以从中受到有益的启发么?不容乐观的事实是:一部分教师的讲述仅仅停留在教学的三步曲,复习---讲授新知---巩固练习,机械化的训练,习惯了真是久闻不知其香,要让课堂教学体现新意,散发“香气”以吸引学生殊非易事。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和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人们对理财的观念和感悟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我在教学合理存款时,课前先让学生作一个社会调查,了解现时的教育储蓄存款的利率情况,并设计一种合理的存款方式,看看怎样存得到的利息是最多的。学生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体会到“数学是于生活的,用于生活”绝不是一句空话。
三、活用新教材,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数学的“味”力。
在学习圆的认识后,我把课本第61页第9题作为兴趣作业,1:先让学生进行图片欣赏:欣赏美丽的图案,2、小创作:小小设计师.三部分的内容将课堂知识扩展提高,延伸到课外的广阔世界中。不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也体会到数学与艺术的密切联系。用数学的美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震撼学生的心灵。还有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上面提及的课程内容都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完全能够被学生理解与接受,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总之,活用教材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要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要结合学校的现实情况。我认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真实课堂应是一盘可口而又富有营养的家常菜,既要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需要,色香味俱全,让学生食欲大开,容易消化和吸收,又需要教师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烹饪水平。让学生“吃”得有滋有味,使学生在“乐”中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