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体会
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体会
洋河镇洋河小学高玉英
首先我感谢学院师训处给了我们这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培训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教育专家、优秀骨干教师的精彩报告。专家们所阐述的教育观点,风格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都是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全面的叙说了教育教学经验和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具体措施,以及新时期教师工作的技巧和应该具备的素质。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教育方法,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参加这次培训会后的一点感受。
一、更新教育观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育人先要育心,只有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老师要善待、关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人,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多与每一个学生接触,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切实走进学生心灵,做学生最信任的引路人。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用爱去交换爱,用真情赢得真情。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老师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教师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来威慑学生,以维护自己“神圣”的地位。教师要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这样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老师,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二、用无私的爱去关心每一位学生。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塑造美好心灵的力量。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还要抽时间和他们谈心、交流,共同活动,缩短师生距离。有了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只要处理时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也就喜欢上你的课。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
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只有注入了爱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最佳的效果。老师如果能够给予学生以足够的爱,那么你就会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你才能走近学生的心灵,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的世界观、品德、行为、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我希望我的学生成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尽力做好任何事情,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而我首先就要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新时期的教师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
学生是具有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并在某些方面进行模仿,所以老师在学生面前必须有模范的作用。记得在一次大扫除中,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我首先拿起一块抹布,带头擦玻璃,并力求擦的干干净净;拿起拖布,认真拖地,并力求拖的地见本色。行动是无声的语言,不需要任何鼓动性的语言,就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都自觉地按照老师的分工,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事实证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告诉学生要尊重他人,语言文明,自己却满口粗言秽语,学生也就不可能的到好的纠正。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得到满意的效果。
四、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信任更是
推动其上进的力量。作为老师,对于这些特殊学生,首先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帮助,尽快提高学习成绩。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进行因材施教。对学生要注意语言分寸,多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做到你尊重他,他才会尊重你。这样才能搞好师生关系。
短暂的培训很快就过去了,但作为老师的我感到自己今后责任的重大。我们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一个个学生,它联系的将是一个个家庭的全部;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教师的工作神圣而伟大;任重而道远。要做好一个教师,就必须勤学习,多思考,多交流,多反思。在工作中只有讲究科学、创新、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我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第二篇:丰台区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外出参观学习体会
丰台区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外出参观学习体会
王志玲2007.11
非常感谢教育分院、学校领导给我提供去上海学习的机会,这是我一直渴望的事情。在课改的大潮中,其他学校尤其是走在前面的学校到底是怎么做的,他们有什么更新的理念,有什么更实用的措施,我很想学习、借鉴。两所学校的观摩,四节课的聆听,我觉得真是不虚此行。
我们一行首先来到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立达中学创办于1996年5月。由黄浦区教育局主管,现任校长张浩良(原大同中学校长,上海市首批特级校长)。学校坚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有所长。” 立达中学结合社会的需求与学校自身优势,确立的办学理念是:尽最大努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学校的定位为:经过立达四年的学习,在保证每位学生都合格的基础上,学生整体发展水平优秀,为高中阶段进入资优学生的行列奠定基础。
随后我们又来到中远实验学校,中远实验学校是一所现代化、国际化、优质化的民办实验学校。该校由中远两湾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斥资1.7亿元建造的。学校占地28亩,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拥有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生活设施、体育设施。学校于2002年9月正式开办,目前实施九年制的教学。有招收外籍学生的资质。由著名特级校长杨安澜先生任校长,由特级校长宋珠凤女士任副校长。学校以市、区级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并特聘高、特级教师、专家执教与指导,形成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学校办学以来,已取得显著成绩在社会上取得较高的声誉。
在参观校园、听评课、教师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两所学校的先进理念,扎实的办学实效。
收获一:教师要率先实践。
一节作文课下来,那位年轻的语文老师的一篇篇下水作文让我折服。1
我更加的体会到:作为语文老师,要适时适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以最轻松最快乐的情绪来引领学生步入写作殿堂。想让孩子们爱说话,说好话,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生动形象、风趣严密的语言能力;想让孩子们热爱作文,教师自己要真正热爱作文。许多成功的文学家,在谈到自己如何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时,共同的影响是来自他们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饱含激情的声音,善意而智慧的掩饰,巧妙的引导和鼓励,都可能是引领学生走上文学道路的“魔咒”。
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在要求学生写作的时候自己只是一个袖手旁观者,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实施的是“拿来主义”。自己都懒得写点什么,自己都没有创作的激情,怎能要求、指导学生对写作热爱起来呢?
收获二:指导学生要务实。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很多,让学生注意这个,教给学生怎样做那个,说得多,但谈到落实,却有些不到位。以至于教师讲了N遍,强调了若干回,学生做的还是不理想。
中远实验的老师在落实要砸实这一点上做的很好,让我有很大启发。收获三:教研备课成系列。
加强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了落实“加强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校领导和教学处深入各教研组和备课组,了解活动情况是否做到四定——定主讲人、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并把了解到的情况记录在案,作为今后评选优秀教研组、备课组的依据之一。
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常规。教的常规:(1)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做到系统性、结构性和适切性。(2)理解教学内容,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于转化。(3)有效教学方法,要求做到示范规范、启迪思维、设计问题、教法互动。(4)精心设计练习,教师主导作用转化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
(5)有情意的应用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本、词典、图片、实物、环境音乐等。(6)教学评价及时反馈,课堂中要关注每个学生学习,批改作业及时反
馈、及时纠正,小结要简明扼要,知识点要完整。
学的常规:(1)激发兴趣。(2)良好的阅读习惯。(3)良好的听、说、读、写、算、议的能力。(4)具有发问、争辩、求知的欲望。(5)具有良好的知识整理习惯。(6)订正的习惯、改错的习惯。
此行收获很大,让我深深地反思自己,我要将兄弟学校的经验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教学实效。
第三篇:外出学习体会
学习心得
10月20日至24日,我校一行5人和各完小校长及教委所有成员共33人在教委张主任和县小教部徐主任的带领下前往全国教育名校杜郎口中学和河南永威学校参观学习。
我们一行于21日早8时到达杜郎口中学,进入教学楼楼道的左侧是一个点子大屏幕,动态滚动的公布着上周全校五个大教研组和三个年级组及各科任教师的教研活动、日常教学工作的评比情况,既有对工作优点的充分肯定,又有对工作不知的指正,这种及时、公开、透明的教学信息的反馈必然对全校教师的业务成长有极大的帮助。教学楼楼道的右侧是及时更新的各项教学信息的大黑板,其中有一个板块是学生给教师提出建议的栏目,充分的体现了师生思想交流的互动。在教学楼的楼道摆满了各科教师的教学反思的小黑板和学生的知识归纳的手抄报,教学反思写得详细朴实,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说明,体现了杜郎口中学教学的严谨和务实。
当我们走进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时,我们的心灵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震撼!一个办学条件很落后的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的形式真的如人们所说的:“学生反了,课堂散了,老师也不管了,四周全是黑板了。”每个教室的门都敞开着,外来听课者挂上听课证,这个教室进,那个教室出,走动听课。每个教室都一样,课桌分六组集中排列,学生对面而坐;教室的三面全是黑板,室外走廊上还有一排黑板……学生上课时的表现更是热闹极了,有站着的,有趴着的,有坐到课桌上的,有在室内黑板上写的,也有在室外黑板上写的,有走来走去无拘无束的。最生动的是,看到一个女生站在黑板前指着板书,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这时候,同学们都挤在黑板周围,因为空间有限,竟然有三四个同学蹲在讲桌的下面!而老师此时却一声不吱地站在学生背后。在这样一个乡村初中的教室里,真是生气勃勃,活力四射,令人震撼!如此开放的课堂,学生成了课堂的主宰,成了真正的主人。他们的课堂怎么能有很高的教学效率,怎么能取得很高的课堂教学质量的呢?1合理分组,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充分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实现双兵双赢的目的。
2.自主管理,班里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他们都有班务公示,公示栏里有表扬有批评。我仔细分析笔迹不同,说明谁都有权来评析,充分体现了他们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自主性
3.值日班长职责,每天晚自习对本班情况做好总结,并写成一百字左右材料反馈给老师。
4.巧用评比:评比无处不在,学习小组之间、班级之间评比,正是这种比学干帮超的氛围,他们比出了学习、生活的热情,比出了不遗憾的自觉性,比出了公正、和谐,比出了开心!
5.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班级文化,走进教学楼不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名人像,名言警句,代替他们的是学生的照片和自编的激励性语言,“试一试,我能行” “拼一拼,我能赢”“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没有华丽的包装,但句句催人奋进,尤其是教室门上都悬挂着教师和学生的家庭合照,让每位学生都有归属感。当然,这样的课堂形式也不是说有就能有的,那里的教师在每节课后都有反思,就放教室的楼道里面,每周都会更换,我在楼道里看了好几篇,每一篇反思都没有太客套的话,精简而扼要,总结课堂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我想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借鉴的。从面提高每一节课的上课质量。.永威学校严格有序的学校管理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永威学校创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学、实践的过程,从而有效地实施了素质教育,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确立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观念,坚持从一年级开始,从最后一名差生抓起,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确保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也坚持管理创新,人人是管理者,人人是被管理者,管理与教育融为一体”。现在的永威学校是一所文化气息浓浓的学校,到处是励志标语,进入大门,映入眼帘是“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长进”,令人为之一振,来到永威学校小学部听了二节课,一节语文,一节数学。它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相同,主要都是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指导思想,基本步骤如下:
1、揭示教学目标;
2、自学前的指导;
3、自学;
4、后教;
5、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不少于15分钟。包括:①布置课堂作业。②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③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的作业。注意点:①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②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③尤其是后进生的操作,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④要注意矫正学生的坐姿,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继续探索:
1.杜郎口和永威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在校时间长,课时多,都是寄宿制学校。这是我校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何结合我校的实际,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好预习、展示和反馈以及永威的四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2.如何在课堂上用好导学案进行分组学习?
老师在课堂上能够做到游刃有余,究其根源就在老师备课的充分。备课要备好目标和重难点;备好每一环节的时间和预见性问题;备好检测和反馈内容;预习课还要备检测的内容、展示的方式,穿插巩固怎样进行?巩固什么?采取哪些措施?还要备好弱势群体。所以我们在学习杜郎口模式和永威模式的同时,切忌不可忽视他们的备课,实际上功夫在课外,我深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借这次外出学习的东风,力争使我校课改稳步提升,结出累累硕果。
第四篇:外出学习体会
观摩青年教师大赛心得体会
我有幸观摩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此次比赛共包括三个项目:教师基本素质:粉笔字;语文教师学科技能:美文诵读;课堂风采:优质课的展示。三天的活动,使我感慨很多,同时收获也颇多。这次参赛的教师是三十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他们大多是刚刚踏上教师岗位,且有几位已是准妈妈。他们那份执着,令我感动。同时我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下面我就谈一谈在本次活动的一些体会:
1.课堂教学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
参赛教师精心准备,课堂教学精彩纷呈此次22节参赛课不同程度的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真正实现了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把课文当作教语文的载体,注重了学习识记汉字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把“读书权”、“思考权”、“发言权”开始还给了学生,我们发现学生非常投入,积极回答问题。
王双景老师所执教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她首先明确本节教学目标,接下来围绕目标将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整理、概括、归纳,处理得当。给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无可挑剔;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课堂效果好。最后目标检测,水到渠成,完成教学任务。2.教学基本功扎实
参赛的22堂优质课真是精彩纷呈,参赛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都很扎实,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得当。教学基本功主要表现在:板书——设计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教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自然,仪表端庄,富有亲和力;语言——生动形象,准确清楚,有启发性,语速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得当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合理,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师生互动,教学效果好。3.激励学生尝试,鼓励学生探究。
参赛的22节课,多数教师都有“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问题”的环节,教师无一例外地使用了各种激励性的话语,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毫不吝啬使用赞美性语言,“很好”、“真棒”。学生的学习成果被及时地得到肯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又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及时的、科学的充满智慧的评价,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4.主体回归在课堂上有了明显的体现。多数参赛课的课堂都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搭建学生展示的平台,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上不断听到教师对学生的赞赏,加大了学生的活动量和参与度。课堂中教师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创设了各种问题情境,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活动,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5.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处理能力。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而课堂生成是精彩课堂的催化剂。这些青年教师能够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抓住生成资源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服务,呈现了课堂“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6.注重对学困生的激励和评价。
部分教师教学中出现对学生错误答案能够及时矫正、对有价值的观点摄取和激励,评价有效。教学语言和问题设计巧妙。导学过程中问题设计新颖,导入自然有趣。课堂上关注全体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重视和鼓励对学习参与不主动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倡导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因材施教,分层落实。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学法指导和重点关注,不让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在课堂上掉队。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因此,我们应善于主动性地学习,不让自己陷入被动。
这次活动,使我实在的感受到我在教育教学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也感受到竞争,压力与进步并存。但我坚信只要虚心没有越不过的坎;只要勤奋没有趟不过的河;只要坚持没有翻不过的山。也许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我要做最努力的;也许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要做最坚持的!以后我将不断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五篇:外出学习体会
外出学习“文学课堂”心得体会
10月15日到10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第二届 全国语文教师“文学课堂”展评决赛暨观摩研讨会,共听了10节鉴赏课。此次学习受益匪浅,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语文课堂需要语文味,语文教师更需要文学素养。
首先,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幽默,睿智。名师每每都是面带微笑的面对学生,用他们的智慧启迪学生,他们的课堂是轻松愉悦的。
其次,我感受到了他们浓厚的文学素养。他们可以作诗,可以作词,谈吐中尽显文化底蕴。语文课有了文学味。特级教师李前尚借诗歌《关雎》既而书诗一首《读你》,名师赵慧借《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有感而发,书词一首写意了李清照的一生。
再次,他们的多才多艺诠释了精彩人生。特级教师何夏寿让我“震撼”。何老师自身残疾,却绽放出异样的光彩。何老师自信的微笑,证实了自我,他字正腔圆的唱腔,更是迎来了阵阵掌声„„
我不禁反思:我们和名师之间差距多少?
名师的课尽显教学技巧,我们需要学习的很多很多„„
一、语文课堂是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学中应以教材为蓝本,学会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文化课堂”中十位教师向我们做了诠释。不是为了教教材而教,而是创造性使用教材。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李晰原老师执教的《再读<西游记>》为例,我来谈一下自己的理解。本堂课李老师并未拘泥于文章的内容,而是借助文本教给学生反复叙事的写作方法。他先让学生从“三打白骨精”这个“三”中体会反复叙事的写作方法及表达效果,再类推到《西游记》整本小说(如三借芭蕉扇,黑松林三众寻师),最后推及到我国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如三顾茅庐,三打祝家庄)。这样学生不是在学教材,而是通过教材这一平台,举一反三,学会了鉴赏文章,掌握了阅读和写作的方法。
二、语文课堂是“写作”的主阵地。
作为一线教师已多年,平时总是抱怨学生写不出好文章,不懂得布局谋篇,不会遣词造句,其实我们应该反思。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给予了学生多少写作指导,拿出多少时间让学生练笔?观看名师的课让我知道了语文课堂中练笔无处不在。学以致用不就表现于此吗? 特级教师李前尚在展示《关雎》课堂时,让学生写写文中的画面,他是这样引导的“我通过()画面,仿佛看到:(),”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诗歌的意思,还能发挥想象力和创作力,给他们提供了练笔的机会。李老师以身示范,在课堂结束时也展示了自己的写作功底。试想节节如此学生会有多大地进步?赵慧老师在执教《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时,也同样给学生提供了练笔的机会。还有特级教师何夏寿、康婧,他们的课堂为我们指引了方向。我们和名师差距多少?差距在我们吝啬时间,不懂得取舍。
三、以学生为中心,打造生本课堂。
赵慧老师令我佩服,即使是这样的全国展评课,她也牢牢树立“生本意识”。前半节课很顺畅,中间似乎出现了波折。学生有疑惑点,赵老师并未草草了事,而是和学生共同探讨,帮学生解决疑惑点。诚然这节课不顺畅,出现了“意外”。但在我看来,这正是名师的魅力所在:她们懂得对于学生来说,生成性课堂比预设性课堂更实用!然名师就有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机智,这种“学生的疑惑”会成为她们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与名师的距离还有多远?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四、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
备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对文本的把握。上课前读读课文,看看参考书,找找题,改改课件,一堂课备出来了。所以,我们无法成为名师。名师的课是作者的自述:他们能透过文本,看到问题的实质。他们能与作者对话,与作者产生共鸣。他们不仅能够准确无误地解读文本,还能挖掘出文字背后的东西。我感觉他们是在用“心”备课,用“一生”来备课。特级教师丁卫军执教的《皇帝的新装》不得不令人佩服。是呀,文中的皇帝、大臣、百姓、小孩,既没有朝代也没有姓氏,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把着眼点上升到社会层面„„
五、细节决定成败
名师的课需要品,细细品,慢慢品,大到教学设计,小到一言一字。“文学课堂”的文学味首先来源于教师自身,名师讲究语言艺术。教学中的一字一句都要细细琢磨,力争语言与课堂浑然一体。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份教案不同的人执教,会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一节课的成败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
三尺讲台,一支粉笔,我们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
白云山学校
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