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色德育使生命之树生根发芽
特色德育使生命之树生根发芽
——大柳河镇中学德育活动汇报材料
在许多人看来,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矛盾的,二者难以兼顾,但是,在大柳河镇中学,这二者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自主高效课堂成果突出,教学质量高超,学业成绩多年稳居咸阳市首位,成绩逐年上升;素质教育蓬勃开展,特色德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全面开花结果,学校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素质教育实验学校、陕西省示范高中。彩虹学校这种教育现象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媒体做过专门宣传。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彩虹学校,领略渭水河畔这道素质教育的亮丽风景。
人生最重是品质,莫忘修身养美德。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而迫切。大柳河镇中学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德育。经过不断的实践摸索,创新完善,走出了一条具有大柳河镇中学特色的德育之路。首先是全校师生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本真到位。不管是校长还是教师,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认识到德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性。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原则。校长经常讲:我们要办真教育,不办功利教育;我们要重视德育,不能办应试教育;我们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不办短视教育。在大柳河镇中学,处处体现着“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人人育人”的四育理念。走进大柳河镇中学,你不仅会看到悬挂的励志标语,教室内外布置的文化艺术墙,操场上师生共锻炼的身影,还会看到那角落里的温馨寄语,学校面积不大,却处处精心别致,孕育着强大的文化力量,体现着全方位的教育内涵,彰显着学校在德育方面的良苦用心。
其次,得益于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创新。学校以德育为首,制定德育构图框架,即德育目标(一体)、内容(两翼三建设)。“一体”即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凸现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教育系统,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把学生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两翼”:养成教育和励志教育。养成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生活能力,培养学生文明礼貌习惯和君子风度,培养学生大气、开放、包容的领袖气质等方面。励志教育包括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三建设”:“三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德育课程建设。这些制度和内容紧扣中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成长特点,依据学校办学特点,教育目标具体明确、内容充实丰满、实施措施操作性强。形成了“一体两翼三建设”特色德育模式。
再其次,借助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利用广播室、网络、展板、板报等,全方位宣传优秀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引领高尚行为;有规范的升国旗制度,通过每周一早晨国旗下演讲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创新主题班会形式,拓宽主题班会内容;设有法制副校长,并请警官走进校园,以实际案例让学生接受法制教育;充分利用每年校园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设有心理健康室,不断完善心理健康引导教育机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大力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借助与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
阳光体育让生命之树健康茁壮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体育工作的认识不够,学校体育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十分严重。但大柳河镇中学坚持贯彻大教育观,把体育工作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放在了应有的位置,各项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学校先后在县级体育活动中获奖。
学校狠抓体育课教学的过程管理,领导定期和随机检查教案,随时走进操场听课和评课,坚决杜绝无教案上课和“放羊式”教学。
学校设立有体育兴趣小组,精心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走进大课间的柳中校园,学生整齐划一的课间操、跳大绳、踢毽子、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校园充满阳光快乐,洋溢着健康和谐。校内定期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各类阳光体育活动,融运动、健康、趣味于一体,学生感受到成功和愉悦,培养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
乒乓球队、篮球队、等各种运动队按计划按时间开展训练活动,积极参加各级比赛,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捷报频传,特长生人才辈出。
学校连续四年在县运动会获奖。
在大柳河镇中学,体育课是名副其实的“主课”,它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让每一位体育特长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空间,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个性发展得到尊重,学校把学生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丰厚的基础,让学生纯真的生命之树健康茁壮。
艺术教育让生命之花绚丽绽放
彩虹学校校艺术教育实行“三结合”的指导原则,一是普及教育与重点培养相结合,二是环境熏陶和课内外活动相结合,三是艺术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教育管理科学规范,建立起艺术教育管理网络,成立了校级、部处、教研组三级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并各负其责。学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开设音乐、美术等学科,做到开全学科、开足课时、定期考核,艺术课从来没有因考试、复习等安排而被挤占。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设了多门艺术类选修课。
每学期举办学生艺术作品展,为艺术特长生搭建展示平台。摄影、书画、剪纸、小制作等各种艺术作品展,面向全校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征集,对参展作品进行评选奖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艺术实践。艺术节每年五月如期举办,已走过十七个春秋。文化艺术节将比赛与展示内容相结合,涵盖了歌唱、舞蹈、戏剧、相声、小品、茶艺、书法、绘画、剪纸、摄影等多种艺术门类,学生参与率达到80%以上,成为学校规模最大、涉及人数最多、影响最广泛的艺术活动,可以说,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都是一次艺术教育的普及。
艺术社团是彩虹学校课外活动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时代炫舞社、APAC动漫社、电影艺术社、魔术活动社、音乐戏剧社、摄影艺术社、摇滚音乐社、剪纸艺术社等艺术社团占全校社团总数的一半以上,学校在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和经费方面给予了充分的保证。
彩虹学校艺术特长生在各种艺术表演和竞赛活动中屡获奖项:2008年12月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我爱我的祖国》大型校园文化艺术展演活动,荣获二等奖;曹晗、胡斌、韩静怡同学2009年12月参加陕西省文明礼仪优秀特长生选拔赛获一等奖,2010年2月参加全国优秀特长生总评选获金奖;2010年12月在陕西省文明礼仪优秀特长生选拔赛上四名学生获特等奖,6名学生获一等奖。在2013年第十三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上,彩虹学校情景朗诵《中国奇迹》,在全国百余参赛学校选送的节目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2013年7月彩虹学校学生艺术团应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组委会邀请,赴香港参加“星光耀香港·2013魅力校园综艺盛典”,为学校争得荣誉。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中法青少年友谊合唱交响庆典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之一,于2014年2月正式在法国拉开序幕。2014年2月8日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演出。在这个以开幕式、闭幕式、特别音乐会、指挥大师班、专场音乐会、论坛、校际交流、音乐之旅为一体国际综合性合唱艺术庆典中,彩虹学校天使之城合唱团以青少年组合唱第一的成绩,在《踏雪寻梅》的歌声中拥抱着友谊、传达着文明、载誉而归。
艺术教育把学生的知识、创新、特长、爱好、兴趣、才智、能力、爱心、健康激发出来,让他们的个性发展多样化,在培养和满足学生当前发展需求基础上,更奠基了学生终生发展需要,使艺术在学生生命的发展中起到了浸润作用,从而实现学校“使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得到发展”办学目的,铸就彩虹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品牌。
各类学科竞赛硕果飘香
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人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成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咸阳彩虹学校作为陕西省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竞赛捷报频传,硕果飘香。咸阳彩虹学校自2001年起就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成立了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这种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既是该校素质教育、生本教育、校本教学的特色,更是陕西省中学特色教育的首创。近十年来,该校研究性学习开展得有声有色,指导教师已有70多位,研究课题成果累计800多个,其中获优秀研究成果150多个,先后编成2册优秀成果集。
2011年,彩虹学校启动了中学生科技创新节,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素质教育渠道。科技节参与学生达3000余人,教职工达100多人,科技创新活动的领域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每个学科都有科技创新兴趣小组,有专门负责的辅导教师。学生不再只重分数、只会做题,而是从生活出发、从社会出发,关注生活技术、关注当前科学技术,学生对动手实践、发明创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自觉地将科学素养作为生命的养料。
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以来,小发明小制作硕果累累。2008年—2013年,校级科技创新奖励610项,获得区级以上奖励70项,市级以上奖励51项,省级以上奖励28项。王禹晨同学在2013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陕西赛区)中获一等奖,被中国化学会表彰奖励。孙嘉庆同学制作的磁化杯盘在第二十五届陕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张博同学制作的无线输电演示模型在第二十八届陕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之后晋级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得银奖。2014年2月张博同学被中国科协选拔参加今年7月底的“2014年伦敦国际青少年科学论坛”。2014年伦敦国际青少年科学论坛名额全国只有5个,陕西省仅咸阳彩虹中学张博同学一人。
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持练当空舞。彩虹学校坚持“为每个孩子创造成功人生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以海纳百川之心、精诚敏毅之为、大气开放之魄坚守素质教育,让多样化的特色教育,一流化的教育教学成果,在咸阳古都的这片热土上绽放出了千朵奇葩,挥舞出了万道彩虹。
素质教育,风景这边独好!
第二篇:生命之树
生命之树
生命之树生命需要绿色,绿色夹带着纯净,绿色的家园更是孕育着人们成长的土地,只有绿,绿的透彻,才能体现其存在的真正意义。环保刻不容缓。绿,并不只是一味通过植树使其在看似的数量上达到一定的水准。其实,更实在是怎样将这种绿一直留存下去。因此,我们需要秉持着先锋环保的态度来进行保护。
想必上海的苏州河的焕然一新必定是一次彻底的洗心换面。那从前又脏又臭的水质好比绿中的大片大片的深灰,顿时失去了绿色的光彩。而在生态中,无疑地展现着他的丑陋。通过先锋环保的坚定决心去整改其样貌之后,水质变清了,流动得是那么静谧。往后,当我每每经过那儿之时,都会为它的新样貌动容,这才是生命之树真正的意义。
还记得从前抬头不见蓝天,是我的心情也暗沉了下来,空气中许多悬浮的细小颗粒不经意间也一并干扰着你。即使再鲜艳的花朵,在碧绿的树叶,青绿的草坪,也会少了几分应有的姿色,也就是因为这样,之后的净化空气,减少污染的措施一一落实,快节奏的生活,舒缓的身子,仰天,是天蓝色的布景,还漂浮着棉花般柔软的白云,心为之一怔,用两手比出一个方块映衬到天空,宛如那些艺术家为记录此刻湛蓝的天空而拍下的风景。于是,我心豁然开朗,扫荡的不仅是一天的忙碌所带来的沉闷,清楚地更是那少见的持续蓝天与次次期待却又落空的阴霾心情,树的绿叶,那几步台阶,或是移步换景眺望远处的房子,也犹如城堡般,因为有弥足珍贵的蓝,又有那些勃勃生机的绿,一切都像注入新鲜生命般涌动着鲜活的血液。生命之树,也在那一刻重新更新了自己,环保的一段落也得到众生命的肯定,也让我找到了绿色和生命的许许多多的共同之处,使他们紧密相连,互相依存。
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那句耳熟能详的标语“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也的确体现出了警示人们应时刻环保的理念。作为国家的新鲜血液,更是应在环保的基础上,更全面地落实“先锋”二字,也因此,生命之树也将被一如既往地生存下去。尽管有些枯黄的树叶无法在唤出它本来的样貌,可仍然通过让生命之树长出更多的绿叶来填充那些已经枯黄的颜色。
绿色家园,生命之树,环保先锋在继续。
上海松江区上海市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初一:杨诗颖
第三篇:生命之树
生命之树
生命是一颗绿色的大树,每一片新叶都弹奏着快乐的音符,粗壮的树干支撑起季节的天空,岁月记录了成长的脚步,我们是骄傲的电力人员,忠诚与自己热爱的事业,更加真爱我们自己生命,财富可以创造,生命不能重来,是我们永远谨记的座铭。
生命是颗绿色的大树,有时却十分脆弱。屡次发生的三违现象,种种不安全隐患的存在。当事故飓风一且袭来,生命这颗大树就会被摧毁,甚至走上死之归宿,我们不要这样的惨剧,劳动保护是我们防身武器,规章制度是我们的操作标准,零事故是我们追求的高目标,我们互相帮助,互相监督,生命之树一定会枝繁叶茂。根深蒂固。
我们是骄傲的电力人员,我们脚踏实地,我们团结进取,让光明黑暗的角落,点燃曾经璀璨的星空,让电能温暖寒冷的冬日,燃烧奉献着的激情,我们电力人员会如既往的在平凡的岗位上。
微笑着前行
生命是颗绿色的大树,每一片新叶都弹奏着快乐的音符,坚固的安全的安全防护带已经筑起。
就让我们的生命尽情的享受生活的春风,阳光和雨露,最后提醒山东明瑞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所有人员,珍惜生命。从小事做起。起到防患于未然。
放电车间王振兴
第四篇:生命之树常绿
生命之树常绿
现年87岁、和硕县政协原副主席、离休老干部韩文明同志,出生于甘肃省卓尼县柳林镇官落村一户贫寒的农民家庭。他1949年8月参加革命,同年随王震将军进疆。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2月作为军代表被组织上分配到和静县工作。1954年12月转业和静县工作。1956年4月调和硕县工作,至1984年1月光荣离
休。韩老离休不离党,他仍然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坚定信念,继续为和硕的稳定发展献计献策,发挥余热。先后受到自治区、自治州、县的荣誉奖励和物质奖励十几次。1985年10月特授自治区党政荣誉证书和金星奖章一枚,1992年9月和硕县老龄委员会和教育下一代委员会奖给“老骥伏枥、功德长存”横幅金匾一块。1990年4月,和静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功臣”的金字横匾,中共和硕县委自1996年以来连续5年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沤心沥血勤政为民
韩文明在他的《我的平生》一文中引用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样一段话“‘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我参加革命50多年,走到哪里就要在哪里开花结果,对党对人民做出有益的贡献,这就是我加入共产党的梦境……”。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西地乡(今清水河农场)、红旗公社任书记时,下村总是自带干粮,渴了就喝渠里的水,从来不打扰群众,生怕给群众添麻烦。
1956年9月至1957年8月任和硕县二区区委副书记时,深入各社,用党的方针政策、毛泽东思想教育群众,发展生产,巩固农业,加强对党团员的教育,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1957年9月至1958年9月在西地乡任党支部书记时,西地乡只有120户人家,210口人,其中30的居民住的是草棚、地窖,百姓生活十分困难。耕地只有3000亩,干旱缺水。生产资料只有木犁35架,木轱簏车20辆。面对百姓的困苦,韩文明同志心里十分难过,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穷困的面貌。他紧密团结各族干部、群众,带领大家不分昼夜大干苦干,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砍倒大小榆树3500株,开荒、修田间干道,规划防风林带,植树5960棵,平整土地3200亩,修防渗渠道25公里。为提高土地肥力,发动群众自发从黑疙瘩背回肥料施肥,使农业生产获得丰收。不幸的是,1958年7月27、28日天降暴雨,山洪暴发,以82立方米/秒的流量直泻而下,冲毁农田,把刚收割好的麦捆冲到水里,眼看劳动成果被毁掉,他不顾自家四壁洪水,家人命在旦夕,昼夜与各族群众奋不顾身打捞麦捆,疏通渠道。就这样苦战五天五夜,战胜历史罕见的洪灾,获得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丰收,进一步鼓舞了各族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州委、州人民政府当年在西地乡召开了1000多人参加的现场会议,给该乡颁发了“艰苦创业、战胜灾害,取得农业丰收”十四个大字的一面锦旗,号召全州向韩文明同志及其所在的乡村人民学习。他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辛苦劳作,改变了老百姓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生活日渐好转。1957年粮食总产量为173万斤,上交国家50万斤;油料为0.58万斤,上交国家0.28万斤;牲畜总头数为7586头,上交国家活畜600头;1958年粮食总产量为296万斤,上交国家100万斤,油料为0.66万斤,上交国家0.32万斤;牲畜为7820头,上交国家活畜713头。
1958年10月到1972年3月,他任和硕县红旗公社(今塔哈其、曲惠、西地)党委书记、贫协主席、民兵教导员。那时人民公社刚刚成立,各族群众1999人,劳动力只有671人,耕地5000亩,牛232头,马238匹,双铧犁29架,单轮木犁27架,铁车32辆,木车37辆,牲畜6474头。而曲惠、塔哈其、西地三队的土地都是沿戈壁一带的冲沙地区,土地不平,十年九旱,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粮食亩产只有100至120斤,打场脱粒用牛踏,骑马撒种。百分之七十的农户居住面积不足25平方米,有的三至四代人住一间不到25平方米的小屋,人民群众生活很艰苦。
为了彻底改变贫困面貌,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于是韩文明就带领乡领导和水利干部调查研究,踏遍了曲惠沟、克日古提沟、博斯腾湖的山山水水。由于当时没有科学的依据,他就自己想办法,采取查看榆树年轮宽窄规律的方法,为挖泉眼、修防渗渠道取得第一手资料,他充分发动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开荒造田、植树造林、开挖渠道、兴修水利。他日夜操劳,三过家门而不入,带领广大群众艰苦创业。经过8年苦战,规划条田210块,修防渗渠55公里,修建居民点25处,小学校5所,卫生所3个,种植防护林带2000亩,修道路20公里,种植梨树380亩,兴建民房28700平方米,新修各类牲畜棚圈58处,修水磨12盘,做到了“人离草棚,畜有棚圈”。1959年全社粮食总产量是352.3万斤,牲畜20931头,到1966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43.1万斤,牲畜存栏数达到39540头,被州委、州人民政府授于“大寨式人民公社”的光荣称号。
1972年4月,组织上派他到清水河农场任党委副书记(后任党委书记)。1973年至1979年期间,组成千人劳动大军,风餐露宿,带领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9次,共投入劳力537968个工天,完成土
方2840000万立方米,兴修引水渠288条,长达229公里,兴修各种水利工程建筑物198座,打机井30眼,开荒15000亩,植树造林2950亩,其中果树2150亩。兴建道路49公里,其中沥清路面7公里,修大桥2座,架设高压电线29公里,已基本实现山水田林的综合治理,使农场的面貌初步改观。在此基础上,1977年至1980年继续挖排碱渠82条,长达11000米、挖土66万立方米;修灌渠58条,长达81100米,挖土48万立方米;开荒4000亩,平整土地6000亩,挖土21万立方米,极大地改善了自然条件,经过7年(1973-1980年)苦战,扭亏为盈,为今后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7年总产值206.8万元,盈利17万元。1978年总产值216.9万元,盈利28.4万元。1979年总产值258.4万元,盈利37.9万元。1980年总产值287.5万元,盈利12万元(因调整工资减少盈利)。全场1979--1980年粮食产量由上年的740万斤,增长到889.9万斤;由1972年亏损29.3万元,到1979年盈利37.9万元。1972年—1979年,粮食总产量为384.6万公斤,上交国家111.8万斤,油料5.3万斤上交国家2.99万斤,牲畜15430头来上交国家,1979年粮食总产量889.8万斤,上交国家285.9万斤,油料总产量22.6万斤,上交国家14.7万斤,牲畜15831头,上交国家活畜812头,巴州在农场召开全州主要领导参加的现场会。把农场建成了“大寨式国营农场”,被自治州评为地方国营农场先进单位,他本人受到表彰。
1981年3月至1983年12月任和硕县政协副主席,专门从事统战工作,为落实和硕县“三反”、“五反”和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深入农场调查了解,平反了167起冤假错案。
历经风霜心不离党
“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许许多多的好干部、好群众在这场浩劫中蒙受冤屈,惨遭迫害,韩文明没有幸免于难,有幸的是他劫后逢生。当时他为尽快实现“五好”农村,缩小城乡差别,下决心改变环境面貌。他不顾慈母的生死离别,白天劳动,晚上办公。但当时被造反派夺权,带着“现行反革命牌子”游街批斗,以“唯生产力论”的典型为由,与四类分子一起批斗,被打成残废,受到非人的折磨,妻子儿女也受到迫害。
虽然韩文明在文革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受到造反派的百般残害,但始终怀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我没有做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群众的事,历史终会还我清白的”。1972年4月被组织上解救出来,重新安排了工作,先后任清水河农场党委副书记、书记、革委会副主任。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他努力工作,以此报答党的恩情。他常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使我减少了为党为人民做贡献的机会。我将加倍努力工作,报答党的恩情。”历经风霜,仍不改的是对党的忠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痴情。
老骥伏枥功德长存
1984年1月,韩文明光荣离休了。他经常说:“离休了,我还要继续关心党的事业,关心国家的建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党、为人民做出新的贡献。”他从不打扑克、玩麻将、下象棋,他把整个身心都用在忠诚党的事业上,努力看书、学习,认真调查研究、写作。用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尚的革命情操,继续关心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为促进和硕县“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离休后,他一是写作。他不顾高龄和“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派打断肋骨、打坏的腰伤,不图个人经济收入,担任了和硕县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副组长。他自费多方查证,反复核实,共查阅资料365卷,写出了3.5万字的党史材料,为和硕县组织史的正式出版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还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写出了十几本20多万字的文字史料和生产发展史料,为和硕县史志工作做出了贡献。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编写出如下历史资料:
1、1949年--1987年和硕县组织史料。
2、1958年--1966年和硕县红旗公社史料。
3、1972年--1980年和硕县清水河农场发展史料。
4、1949年--2000年和硕县农牧业发展资料。
5、赴北方三省农业发展资料(北游记)。
6、赴南方六省名胜古迹资料(南游记)。
7、《我的平生》(回忆录)等可贵的文字资料。
二是宣传教育。离休以来,到机关、学校作革命传统报告(自己整理的报告材料40多篇),平均每年2次,共38次之多。从不用公车,近的走路去,远的搭车去。
韩老虽然年事已高,可他那颗对党、对人民的炽热深情丝毫未减。却愈来愈感到在有生之年为党、为人民做的贡献太少了。所以,他时刻关心着党和人民,关心着和硕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当我到他家里,他还在看2001年和硕县的《政府工作报告》。
当他得知全县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时,他到县委组织部找到刘新华部长,要求到各单位讲课,并领回“三个代表”学习的相关资料,认真学习起“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不顾自己年老多病,先后到特吾里克镇、县公安局、林业局、塔哈其乡等单位作报告,以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如何真正实践“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向广大党员、干部授课,受教育人数达450余人。他的每一次报告、讲课尤如春雨滋润万物,荡涤着人们心灵深处的尘埃。
2000年7月,康农公司二分公司职工20余人准备集体到县政府上访,索要所欠工资,声称如若不然,就砸了县政府大楼。当他看到在街上边走边喊的群众时,就上前问明情由。得知这一原因后,他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主动劝阻了那些职工,给他们讲党的政策,讲法律知识,劝他们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妥善解决问题,这些职工听了韩主席情真意切的话语,心服口服,停止了上访行为。为了表达对韩老的感激之情,20多名康农公司二分公司职工于2000年7月6日捧着一块“黄金如粪土、情义值千金”的横匾来到韩文明的家里,一起跪下答谢他真挚的教诲。
在谈到对“法轮功”的看法时,老人说:“共产党人信奉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唯物主义。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神’。李洪志‘法轮功’企图利用邪教组织搞分裂、破坏活动,说什么通过练功就可以升入天堂,享尽荣华富贵,那是不科学的,骗人的歪理学说。我们今天富了,但这‘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求神拜佛取得的,而是在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改革开放得来的,是牺牲了无数革命先烈取得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心中的‘神’”。
说着韩老就说起了他最喜欢《为人民服务》。流利地说出了歌词:为人民服务是我真诚的付出,为人民服务是忘我的投入,是用生命注解的书,是用心开拓的路,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用赞颂党的歌词表达了对党的信念: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你是亲人,你是方向,领导我们胜利前进,人类一定解放……”。
清贫如洗毫无私心
韩文明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没有一点私心杂念。正如他常说的那样“共产党人的宗旨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是人民大众的牛,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要在一切行动上不骄不躁,谦虚诚恳,和广大群众相依为命,大公无私,严已律已,宽以待人,毫不利已,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韩文明同志为官几十年,吃的是百姓饭,穿得是百姓衣,起居非常简朴。在任西地乡党支部书记时,他一家人住在不足40平方米的一座破烂不堪的土坯房里,没有床铺,地上铺些麦草当床防潮,办公、睡觉、做饭等都在这个土屋里,但他不因条件艰苦而放弃工作,而是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至今他仍是粗茶淡饭,起居简朴。银行里没有一分钱存款,唯一的财产是现在居住的80平米楼房(是从他两年的工资里扣除的,至今才付清了房钱)。组织上看他家里没有电话,准备给他装一部,他坚持不让。又怕组织上给装电话,于是急忙自费1500元装了一部电话。他家里至今还是一台80年代12英寸的电视机。
他的爱人巴叶同志是1950年参加工作的,196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政府要精简机构,他爱人本不是被精简的对象,但他为作表率,给爱人做工作,被精简下去劳动,直到1997年被组织上落实了政策,恢复了待遇。
他在任红旗公社党委书记时,家里没有吃的,经常吃野菜籽度日。他唯一的女儿韩桂花才四岁,吃了野菜籽做的饼子,大便不通,就哭着说:“爸爸,你当书记吃的还不如社员,不如我们去当社员去,再不要当什么书记,好么?”他听了之后,教导孩子:“爸爸是共产党员,是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生活不能搞特殊,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然就会脱离群众……,那就不是一个够标准的共产党员”。韩文明10岁丧父,母亲含辛如苦养育他,母亲因思念他而哭瞎了双眼。他在任红旗公社党委书记时,其母因饥饿,发电报来要他回家探亲,给她带回去一些票。可是从关内逃荒来的社员灾民800多人,其中30的灾民患有黄胆性肝炎需要安置、抢救和治疗,没有回去。没有答应母亲最后的要求,母亲含泪离开了人世。他身在边疆,一心扑在工作上,没能回去送终。韩文明把对慈母的衷悼、悲痛化为人民服务的力量努力工作。有一次,他下队去劳动,中午休息吃饭时,到渠边吃着从家带来的梭梭籽做的烤饼,喝着渠里的水,被社员刘兰英看见,急忙到家里取来一个玉米饼,要换他的烤饼,掉着眼泪说:“韩书记,我们从内地逃荒来到这里,您收留我们全家六口人,发救济,给住房,不然我们活不到今天。您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前后收留关内逃难的灾民850人,您顾全大局把仓库里库存的储备粮万余斤,振济灾民。我们以为您的生活一定比我们好,没想到您吃的比我们还差,我请求您把手里的梭梭籽饼换给我,拿回去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永远记住我们共产党书记的伟大。”
其实,他身为公社书记,手里有权,仓库里有几十万斤粮食,如果自私贪污的话,完全可以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完全可以拿出粮食换粮票给家中的老母寄去,也不至于老母被饿死。可他没有那样做,而是把粮食拿来救济灾民。他说“我是共产党员,是领导,我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我不能因为自私自利,而毁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他不占国家一分钱便宜。今年3月,韩老从银行领回工资,发现多了15元,立即到单位查询原因,当他得知是医药补助费时,就说:“我的医药费都是实报实销的,不应该再给钱,不能多占国家一分钱”。最后,他坚持把15元钱退掉。
还有一次,他有病需要到县医院去,老干局副局长吉建军要派车送他去医院,他说啥也不坐车去。他说“车是公家的,要烧油的,那是浪费国家的钱财,我自己可以走到医院去,不能给国家再增添任何麻烦”。他有病坚持不住院,他说“县上财政困难,住院花费大,自己有离休工资,能过得去,不能再给县上增加负担”。1998年和硕县拓宽修建东风路,本身有病,需要缴医药费。当他得知要修建马路时,他还是只留下本月的生活费,捐款500元。他还不好意思地说:“如果不是生病,还可以多捐些”。
他的子女没有任何的优待。当年他在位时,领导干部的子女有保送上大学的名额。他没有让一个子女去上大学,把指标让给了下乡的知识青年。其子中学毕业后就参加劳动。他的唯一的女儿韩桂花高中毕业后,到县医院当清洁工。二儿子下岗,自谋生路,当问到他“为什么不找找政府,帮助解决子女问题时”,他说“共产党员不能只顾自己的家人,要是顾早就顾了”。当年就是为了顾大家,不顾小家,以至于两个儿子相继夭折。
请看摘自他回忆录中的一首诗:“党性生涯八十秋,沤心沥血苦埋头。晚情岁月知珍惜,瀚墨飘香伴旅游。官守言清两俱无,闲去野鹤一身轻。莫言白发根根在,迟暮仍须报国心”这首诗是他辛勤笔耕、爱国爱党的生动写照。
2000年、2001年在全县“三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他深入县机关、学校、农村三级干部讲革命传统报告18次。2001年2月17日,他到塔哈其乡作“三个代表”报告后,坐车晕倒三次,被汽车驾驶员武治峰同志耐心护理关到家里,三个小时后脱离危险……韩老誓师用江主席“三讲”、“三个代表”的理论和中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彻底改造人生观教育群众,为本县繁荣昌盛坚持最后一分钟。他在《我的平生》序言中写到:“我始终坚持一生落个两手清风去见马克思,这就是我一生的理想”。
这就是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他的一生永远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他用责任心书写自己的人生,用公仆对人民的赤诚书写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真正做到了在其位、明其责、尽其能、务其实。他的一生都在践行党的“三个代表”。愿生命之树常绿。茫茫戈壁变成良田、不毛荒野出现绿洲、渺渺西海成为“塞外江南”。韩老,是因为有您在挥洒汗水,浇灌心血,奉献青春。是您为和硕经济的腾飞贡献余热,为和硕的发展更上一层楼献计献策。愿一轮轮红艳艳的夕阳永远映照您的身影。
第五篇:生命之树常绿
生命之树常绿
现年87岁、和硕县政协原副主席、离休老干部韩文明同志,出生于甘肃省卓尼县柳林镇官落村一户贫寒的农民家庭。他1949年8月参加革命,同年随王震将军进疆。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2月作为军代表被组织上分配到和静县工作。1954年12月转业和静县工作。1956年4月调和硕县工作,至1984年1月光荣离休。韩老离休不离党,他仍然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坚定信念,继续为和硕的稳定发展献计献策,发挥余热。先后受到自治区、自治州、县的荣誉奖励和物质奖励十几次。1985年10月特授自治区党政荣誉证书和金星奖章一枚,1992年9月和硕县老龄委员会和教育下一代委员会奖给“老骥伏枥、功德长存”横幅金匾一块。1990年4月,和静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功臣”的金字横匾,中共和硕县委自1996年以来连续5年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沤心沥血 勤政为民
韩文明在他的《我的平生》一文中引用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样一段话“‘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我参加革命50多年,走到哪里就要在哪里开花结果,对党对人民做出有益的贡献,这就是我加入共产党的梦境……”。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西地乡(今清水河农场)、红旗公社任书记时,下村总是自带干粮,渴了就喝渠里的水,从来不打扰群众,生怕给群众添麻烦。
1956年9月至1957年8月任和硕县二区区委副书记时,深入各社,用党的方针政策、毛泽东思想教育群众,发展生产,巩固农业,加强对党团员的教育,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1957年9月至1958年9月在西地乡任党支部书记时,西地乡只有120户人家,210口人,其中30%的居民住的是草棚、地窖,百姓生活十分困难。耕地只有3000亩,干旱缺水。生产资料只有木犁35架,木轱簏车20辆。面对百姓的困苦,韩文明同志心里十分难过,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穷困的面貌。他紧密团结各族干部、群众,带领大家不分昼夜大干苦干,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砍倒大小榆树3500株,开荒、修田间干道,规划防风林带,植树5960棵,平整土地3200亩,修防渗渠道
1958年10月到1972年3月,他任和硕县红旗公社(今塔哈其、曲惠、西地)党委书记、贫协主席、民兵教导员。那时人民公社刚刚成立,各族群众1999人,劳动力只有671人,耕地5000亩,牛232头,马238匹,双铧犁29架,单轮木犁27架,铁车32辆,木车37辆,牲畜6474头。而曲惠、塔哈其、西地三队的土地都是沿戈壁一带的冲沙地区,土地不平,十年九旱,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粮食亩产只有100至120斤,打场脱粒用牛踏,骑马撒种。百分之七十的农户居住面积不足
为了彻底改变贫困面貌,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于是韩文明就带领乡领导和水利干部调查研究,踏遍了曲惠沟、克日古提沟、博斯腾湖的山山水水。由于当时没有科学的依据,他就自己想办法,采取查看榆树年轮宽窄规律的方法,为挖泉眼、修防渗渠道取得第一手资料,他充分发动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开荒造田、植树造林、开挖渠道、兴修水利。他日夜操劳,三过家门而不入,带领广大群众艰苦创业。经过8年苦战,规划条田210块,修防渗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