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教育理想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
《我的教育理想》第23页这样讲述道:“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老师。爱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我们有很多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但是他从没有在教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没有涌起一种爱的热潮,这样的教师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远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
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现象力和全部能量、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事业。这还不值得去爱吗?
教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只有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是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们教育中的民主精神还不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太少。我们经常抱怨社会还缺少一些民主,谈不上社会的民主。民主精神的培养,要从小开始。民主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教师与学生讲话、交流的方式,似乎是小事,但都体现着一种民主。中国的学生上课都是正襟危坐,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学生都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在外国教育家看来,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一个问题怎么可以齐声回答?”
读了这段话,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我会尽量地去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也会尽可能地去尊重每一位学生。”
这句话透出了一个有爱心的教师的真谛——学会辨证地严格和去爱一个学生。
于是,我便联想到一天下午,我带领本班级的同学观看的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一听片名“放牛班”,就可初步感受到这不是一般的班级,是的,这是叫“塘底”的一个班级,这个学校是问题儿童的寄宿学校。这个班级里千姿百态:有为了报复老师,故意设计陷阱让一位职员眼睛差点失去的莫郎,有偷窃成性的鸡蛋头,有无依无靠的皮比诺,甚至包括因心理压抑而导致自杀的羊皮„„1
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天里,班级也有着更加恶劣的软环境。但音乐老师马图老师却给这个班带来了春天般的温暖,让这所学校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那么,马图老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呢?
他就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受学生尊敬的老师。《教育学》认为一个老师做到热爱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心热爱学生。
这是教师的更高的精神境界,教师要让学生信赖你,乐于接受你的教诲,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2、尊重信任学生。
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人”,我们应尊重和信任,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相互平等的。教师应以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为社会树立道德理想榜样。3、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我们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公正平等。
4、对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和生活全面关怀,做学生的贴心人和知心朋友。
下面,我就担当一个导游的角色,带领大家去观赏这部奥斯卡大奖的教育影片。一起去感受一下马图老师的无穷魅力!
首先,故事的以莫郎报复老师而设计陷害为引子,接着描述了塘底这所学校是如何处理学生的,他们称之为“行动回应”——也就是粗暴的处罚方式,还进行捆绑式的处罚。在这里,老师们已经不会笑了,可恨的是那位校长,无礼傲慢,简直就是个教条主义。可又能怎么样呢?这种管理模式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效果。相反,学生们愤怒的眼神令人毛骨悚然。还有一位叫羊皮的孩子被逼而自杀。因此,马图老师向校长建议:1、撤消集体受罚 2、处罚减轻 3、为学生保密。
可这个校长认为是不可理喻,而用异样的眼神瞧了一眼吗图老师。
马图老师并没有放弃,继续他的实验。原来他想用他的音乐去感染孩子的心灵。
一开始,学生并不容易接受他,并不停地搞恶作剧:在黑板上画他的漫画、喧嚣课堂、偷他的乐稿,甚至还有一个学生骂他个混蛋。可他是怎么处理的呢?
他用扎实的简笔画征服了学生、让莫郎去管理班级、指导他们成立合唱团、充分地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
更可贵的是他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在合唱团演出时,他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实在没有音乐细胞,就允许他当个乐谱架,最小的皮比诺做指挥棒,这时他突然发现了一个音乐天才就是莫郎。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后来的莫郎成了指挥家。
我们再来看校长是如果对待孩子的呢?在他的钱被盗以后竟诬陷蒙丹,并打了他近一个小时。后把他送进了监狱。就在校长抢夺了马图的功劳,快要领取勋章时,意外发生了:有人纵火,幸亏马图竭力要求出去游玩而幸免一死。知道这火是谁放的吗?对,就是蒙丹!
通过这个故事,难道我们教师不应该有所启发吗?
作者姓名:孙瑞红
作者单位:东海县牛山镇英疃小学
联系电话:***
通信地址:连云港市东海县牛山镇英疃小学
邮政编码:222300
电子邮箱:544536092@qq.com
第二篇:我的教育理想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体会
最近,拜读了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为其思想之深邃、理念之新颖、见解之独到而折服。朱教授在这本书中指出“要想具有人文情怀,读书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不读书的人,不可能有人文情怀,要培养人文精神,首先要从接受人类文明的最精华的东西——书开始入手。”
今天的教师为什么要读书,已经无需讲太多的大道理了。因为社会各界对我们所从事的职业和对我们自身的要求都越来越高了;因为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因为教师专业发展别无他途。——任何一条理由都要求教师必须读书,读万卷书。
然而,十分可悲的是,愿意读书,每天都坚持读书的教师少之又少,简直可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了。
显然,目前要想让教师们在教学之余回到书桌前读书,关健恐怕不是在告诉教师们读书如何重要,更不是告诉教师们应当如何读书,而是要设法激发教师们的内在的阅读动力。这就犹如要想学生认真学习,教师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样。
我们有必要对教师的职业特点作一个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一、教师们每天都在规范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质量目标和考核指标(这些质量目标和考核指标有些是不及实际和蛮不讲理的),老师们被逼得喘不过气来,只好整天在领导“强化质量意识”的喊叫声中,把自己的弦绷得紧紧的。教学方法陈旧,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牺牲时间和体力和学生“同归于尽”,什么创新精神,什么创造能力都统统见鬼去吧!TMD!
二、教师狭隘地生活着。每天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两点一线,周而复始,渐渐形成了不变的生活轨迹。虽说这样的生活仿佛远离了 社会的喧嚣和浮躁,但又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校园的陈腐和慵懒。我们心不甘情不愿地看守着自己狭隘的生活,让自己变得更加广博似乎根本就事不关己了。
三、教师们重复地生活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今天的你我还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机械地重复使我们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惰性,甚至是职业的倦怠。读书苦,读书忙,读书有个啥用场?
四、教师们忙碌地生活着。备课,批阅作业,还有其他的各种中心工作需要完成。我们已经分不清八小时以内和八小时以外了。另外,成家后,还有许多的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缠身,真是让人感觉好累好累。唉!
面对着当下我们教师的生存生活方式,我们要创设这样一个前提:让教师愿意读书。
创设这个前提,不是说说就可以行得通的。所谓强按牛头不喝水。但这确实又是一件极为关健的事。可以这样认定,什么时候教师们发自内心地想读书了,我们的教学改革,我们的教学质量,我们的教育对象就都有了希望。
那么,怎样让教师愿意读书?
最根本的途径当然是从制度上提高优秀教师的社会地位。如果我们确信读书是优秀教师必须经历的成长途径,那么我们首先就要使更多的教师愿意成为优秀教师,愿意为此而努力。
让教师体验到读书的欢乐也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毕竟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教师的精神生命也需要发展、事业需要成功。因此,如果能够让教师从读书中体会到欢乐,那么教师也会逐步地重拾书籍,回到书桌前来的。有针对性地读书是最能体验到读书的欢乐的。
第三篇:我的教育理想
我的教育理想
——中心学校“校长”演讲
如果大家一定要问我:你的教育理想是个啥?请原谅我不能在第一时间立即回答大家,因为在担任校长的这几年里,似乎很少真正地思考过这一问题。有时,偶然地会有一些想法灵光一现,比如:我做一个有情怀的校长,要办平实自然的乡村教育,我要让校园和诣起来,我要创建书香校园,要开展社团活动,让校园里有读书声、有笑声……但这些好象又都很浅显,不能自成体系,当然也就不能称之为教育理想。有专家是这样界定教育理想的:所谓教育理想是主体通过教育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依据其内在需求和外部条件,来塑造自我,塑造社会上所设想的关于教育的有可能达到的完美状态。归根结底,教育理想是人的理想在教育中的体现和反映。而我所理解的,教育理想则是一种信仰,是植根于内心深处,与学校工作实际相结合的一种追求。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分享几位校长的讲话,这几位校长有大学的,也有中学和小学的,对我而言,他们都是神一样的存在,须仰视才见。
第一位是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他说道:大学是一个需要宁静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的职能越来越多,社会也越来越喧嚣浮躁,大学在当下,尤其要强调远离世俗利益的诱惑,驱除急功近利的障蔽,真正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万物得其本者生”,大学必须牢记并笃行育人的根本任务,将精力和资源集中到人才培养上。
大学需要一个安静美丽的校园,校园的风貌体现了大学的品位和境界。在我心中,清华园的美丽景象还应该包括:繁花落叶间教授行走在去教室的路上,藤影荷声里同学们在长椅上读书,墨韵书香中校长与师生谈心论道。我相信,宁静的清华一定会孕育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二位是武汉外校的王治高校长:
对精准的追求,使德国人表现出工作行为为“一丝不苟、做事彻底”。几乎所有赴德国参观的中国商界代表团成员,回忆时都有同感:德国工人对待产品如同对待孩子一样,生产线上的一个注塑工,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产品,然后一通忙活,再看看,努力让下一个更好。原来德国制造就是在这种认真中产生的。
虽然不是人人都会成为工艺制造者,但工匠之心是人人该具备的,我所理解的工匠之心是怀着敬畏,把一个简单工艺重复成千上万遍而产生精纯。这份精纯来自于“责任与认真”。
第三位,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学校一位老师的女儿待嫁,朋友介绍了一个企业高管给她。男孩登门拜访时,老师发现这个孩子是她曾经的学生,还是当年的班长。“这个孩子当时的成绩特别好,是我最优秀的学生。”老师回忆说。
但这位老师用挑女婿的眼光看曾经的优秀学生,却怎么也看不上了。“戴着厚瓶底般的眼镜,弱不禁风的模样,坐在沙发的一角不好意思说话。唉,不行。
在丈母娘眼里,学习成绩和金钱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还要有朝气蓬勃的精神劲儿,强健的体格来保护家人,以及良好的性格和品行。大家说素质教育是什么?丈母娘的眼光就是素质教育的眼光。
仔细品味几位校长的讲话,我深受启发。我沉浸在邱勇校长所描述的那种藤影荷声、墨韵书香的校园中,真切地感爱到王治高校长所崇尚的那份“责任与认真”,还有张基广校长所倡导的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准,还要有良好的品行。他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在一所学校,不管这所学校是大还是小,是大学还是中学、小学,我们在办学思想上要摈弃什么,又要倡导什么、坚持什么。
作为一名乡村小学的校长,我也有很多美好的憧憬,但也领略到了其中更多的酸甜苦辣。我是2014年调任一所小学担任校长的,一开始很惶恐,很低落。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很颓废,有点不思进取,另一方面,咱们农村学校基础建设,教师队伍很多方面有很大差距。2014年暑期,干部调整人事调动,退的退,走的走,学校四名干部就剩了我一个光杆司令。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工作开展非常难。
还好,这几年,随着国家扶持乡村教育和改造农村薄弱学校的相关政策的实施,学校有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教师队伍也得到一定的补充,学校慢慢度过了难关,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学校所有的老教师,是他们不计报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支持和感染了我,使我有了工作的动力和信心,他们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责任、担当,还有认真。
我想说的是,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坚守,一直坚持在宁静中创造学校的美好未来。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校园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变化,学校的主要位置突出了以“善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主题,确立了以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文明礼仪、传统美德教育多方面并举的德育教育体系,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润物无声中养成好习惯,守住教育本真,引领正确的教育价值导向,培养孩子具有纯真、友善、诚信、负责的品质,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培养更多丈母娘眼里的“好女婿”。建设书香校园迈出坚实的一步,得益于上级的关部门的扶持,学校建设了农村最高标准的图书室,价值13万元,超过6000册的图书也马上配送到位,我们要制定师生读书计划,开展好系列读书活动,要让读书成为每一名师生在校园中最朴素、最自然的生活方式。当然这些还远远达不到藤影荷声、墨韵书香那种境界,但我们自已看起来多少还有点“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的感觉。
同时,坚持办有情怀的教育。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来对待,关爱生命成长的历程,洒向校园都是爱。在“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导下,转变教师观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探究者,师生关系平等和谐、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发表观点自由开放,就是“课堂上有笑声、掌声和辩论声”。
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办最本真的乡村教育!办有情怀的乡村教育!办有思想的乡村教育!
我们的教育理想则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校园里自由地呼吸,幸福地成长,美丽地绽放!
为追求这一理想,我们永远在路上!谢谢大家!
第四篇:我的教育理想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六岁那年,一个爱做梦的我,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地方。我喜欢唱歌,喜欢画画,更喜欢我的幼儿园老师,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爱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可以不断地挖掘,好似泉涌。因此我的理想是要当一名幼儿园老师,毫不吝惜地将我的爱播洒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沐浴在爱的泉水中,愉快地学习、生活。我的格言:“用爱撒播阳光;用真诚待孩子。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孩子的引航,教师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更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然而幼儿教师是孩子最重要的的启蒙老师。记得爱尔维修曾经说过:“人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非凡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人。” 所以,我希望成为幼儿园老师,为了祖国的更加美好而贡献一份力量。并且,我还要当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具备一名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品质
首先,幼儿教师要有宽容,仁爱之心,幼儿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需要我们细心地呵护。由于幼儿能力和经验有限,他们经常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一颗宽容仁慈之心,要心平气和地接受幼儿的错误。
其次,教师要活泼开朗并且快乐常溢于言表,幼儿年龄小他们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特别是容易受到教师的情绪的影响。
第三,教师要有耐心,要沉得住气。有些老师喜欢在小朋友不听话时,会冲着孩子大吼大叫,这种发火将会使得我们的“发火相”深深地印在小朋友们的脑海里,使得小朋友们觉得老师真可怕,会让小朋友长时间处于心理不安、恐惧的状态。
第四,要有责任心。幼儿教师要有责任心,时刻关注孩子是否来上课了,是否学会了,孩子在什么地方,只有这样才能教出负责人的孩子来。
第五、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我们老师应该努力发现每个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让每个幼儿都经常有受到表扬和奖励的机会。
最后,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沟通。不管是家长和老师还是孩子和老师等等。如果一个老师对沟通技能方法的掌握非常好,与孩子示来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紧密相联。
幼儿教师,要自然而然的从生活、游戏中延伸,从生活、教学中产生游戏,让生活经验、教学内容为游戏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并真正通过游戏的形式展示生活的、教学的内容。并且应该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保教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第五篇:我的教育理想
我的教育理想
在我的教育教学思想中,所思考的就是学校、教师、学生三个主体,定位什么样的学校,培育什么样的教师,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我认为,学校应该是乐园型的,孩子们乐学,老师们乐教,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人都感觉到温暖,个个都神采奕奕,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充满笑容。教师应该是学习型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学习是第一位的,而带动学习氛围形成的主要是教师,教师的正面影响力对孩子而言是巨大的,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让孩子们在不断更新的知识海洋里畅游。学生应该是自主型的,主动的获取,自主的选择,有主见的学习,在孩子们眼睛里能看到闪动的灵性,在孩子们脸上能看到满足的笑容。所以,我提出了打造和谐纯净的乐园型学校、轻负高效的学习型教师、乐学高能的自主型学生的目标,这9个词来既是我们所追求的方向,也是不断衡量、对照、总结、提升的办学标准。下面我用3个关键词来诠释我的教育教学思想:
关键词一:和谐
学校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教育环境问题,我们常说的学校风气就是教育环境的主要体现。在这一问题上,我主张用和谐一词来概括。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我在2005年提出了“家园”的办学理念,把打造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作为学校全面成长的基础。
家园所体现的就是一种和谐,学校、家庭的和谐,学生、教师的和谐,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的关系需要一个具化性的载体,那就是家园,在家园的诠释上,我确定了三个更加具体的目标方向,家园教育、家园文化、家园精神,把感恩、承担、分享的育德教育和表达、思考、创造的育智教育作为家园教育的核心内容,把爱的文化、美的文化、情的文化作为家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把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团结合作作为家园精神的核心内容,形成明确的办学理念,指导学校工作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劲往一处使,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二:实用
我们培养的人才,最重要的不是现在能考多少分,更重要的是将来孩子的发展走向,我们应该把教育的眼光放得长远,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明天的成才,这也是我们实施教育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应该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孩子们将来能够在社会立足、能够不断发展的基本能力我认为就是三个:表达、思考和创造能力,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合作、沟通的必备素质,也是呈现、释放、展示的基本条件,小学阶段是人表达能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应该在各科教学中都要进行培养;思考是一个人做出选择和判断而付诸于行动的前提,也是一个人以上中作重要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则是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素质,我觉得,我们应该从小就有意识培养孩子们的这三种素质。也许我们所需要的素质很多,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看到孩子们所需要的核心素质,所谓花多不艳,我们关注的多了反而都不会精致,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所侧重,有所明确,更好的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三:规范
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是兴趣和习惯,兴趣需要保护,需要我们创造培育学生兴趣的空间,习惯需要养成,需要我们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体系环境,所以,学校教育很重要的就是做事情的规范,也就是一个依赖的标准,学校的管理需要一个标准,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一个标准,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活,也需要一个标准,如果我们按照标准去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孩子们的兴趣就能得到培育和保护,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习惯就会健康的养成。
我觉得,规范一方面是一种条文式的规定,反映到实际就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则是一种体系化建设,让学校工作的每一个方面都能够形成一个系统,一种体系,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一种自动运行的机制,学校这个大系统就能自动健康的运行,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就能够自觉自愿的接受良好的训练,得到健康的发展。
制度化建设,我觉得包括制度、规范、办法三个层面,制度是具有约束力的,学校这样的环境,更多体现的是人性化的教育,在于引导,允许犯错,不易用太多的制度去约束,我更倾向于制定规范,就是告诉孩子们对与错、好与坏、丑与美、从小建立起道德的标准,引导孩子们在不断自我判断、自我修正的基础上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体系化建设则是趋向于工作的习惯,在学校,德育体系、教学教研体系、艺术教育体系、文化建设体系、学校管理体系是主要的内容,在各个体系中,又要形成多个系统,就德育体系而言,就要形成德育培育系统,让德育教育者能不断更新知识和方法,不断增加教育的技术含量;德育活动系统,从班队会、大型活动、常态活动等方面形成相对稳定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避免各种变化对活动效果的干扰;德育媒体系统则是一种宣传表扬、承认肯定、正面引导的有效手段,相对固定的专题、形式、选题方向、宣传取向都是这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评价系统更是弘扬正气、健康行为的重要方面。
也许用这样短短的时间难以把我20多年来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表达全面,但只要抓住核心、具化内容、科学操作、长效坚持,我们的教育理想一定会成为自己教育人生中开得最艳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