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语文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四年级语文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四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分为三大题。
一、积累运用。
二、阅读理解。
三、习作展示。第一大题有七小题,总分为50分。分为:
1、根据拼音写词语。
2、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改错别字。
4、选词填空。
5、按要求改写句子。
6、判断对错。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可以看出,第一大题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核。检验学生对字词句的书写、理解和运用。涉及的面很广,而且题型灵活。例如,第一小题改变了以往看拼音写词语的模式,将应填的词语用一段话串联起来。第四小题选词填空中,既有填形容词,也有填关联词的题型。第五小题按要求改写句子,有写拟人句、排比句,还有修改病句。特别是第七小题,要求填关于长城的民间故事,超出了课本内容,考察了学生课外的阅读信息量。第二大题“阅读理解”分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考察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分值为20分。第三大题“习作展示”考察学生的写作水平,分值为30分。要求学生用所给的五个词语编童话故事。看似简单,但能将这五个词语合理应用,发挥想象,将童话故事编得合情合理,写得具体通顺有一定难度。
二、考情分析
本学期四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参考学生423人,总分为36869.5分,年级均分为87分。年级最高均分89.98分,最低均分为85.34分,相差4.64分。全年级合格率100%,高分率有五个班均在70%以上。全年级80分以下的学生有42人,占总参考人数的9.7 %。
将题目的出错率进行分析,完成最好的是第一大题的二、三、四、五小题。出错率不到5%。其次完成较好的是第一大题的一、六小题出错率不到10%。可以看出基础知识还比较扎实。第七小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总分为6768分,共丢分782分、出错率为11.5%,主要错在“恺”字不会写,“厉声呵斥”词填错,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不知道。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不够。同时也提醒老师们在课堂上注重对课文内容的拓展。不仅让学生了解长城,还要讲讲长城的历史故事。第二大题阅读理解是本张考卷丢分最多的。总分是8460分,丢掉2349分,出错率为27.7%。“课内阅读题”主要错在画线题,应画三句话,很多学生没画完整。近义词填空,写作方法,对诗句的理解不透彻。“课外阅读题”错在“嚷道”没写完整,对“痛快”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词意理解不准确。最后一个问题:“鸡蛋明星醒悟到什么?”学生回答不充分。只答出“它不该洗掉身上的白霜。”没答出“它不该不听同伴的劝告。”学生理解短文内容,完整答题的能力有待加强。第三大题“习作展示”出错率为11.3%。要求学生用所给的五个词语编童话故事。可有一部分学生用词不完整,只用了两、三个词。均分落后的班级有十几个学生漏词,甚至有学生自编童话故事。对于给材料习作练习,教师要讲述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此次考试出现的状况,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深思。
三、改进措施
(一)、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拓展。
通过此次考试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字词句的完成情况较好。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但对课文的拓展内容了解不够。2011年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这要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不能生搬硬套地教教材,要将知识点融会贯通。
(二)、扩大阅读量,增强分析理解能力。规范答题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语感,逐步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对于问答题,要有问必答,把话说完整。不能养成偷工减料,能省就省的学习习惯。
(三)、加强对给材料作文的训练,掌握方法。
对于给材料作文,要认真审题,减少失误。掌握以下几点:
1、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
2、立意准确,力求新颖,立意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
3、使用材料,恰当巧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地引用材料,不能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也不能将材料胡乱堆砌,滥竽充数。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我们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我想,无论教学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只有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及时地发现问题,弥补缺漏,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四年级语文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分析
1、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
试卷共分四大部分:卷面书写、基础积累、阅读理解、真情习作。八个单元的内容都有所覆盖,容量不多但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偏题现象。
2、试卷的特点等方面
本张试卷突出显示了以人为本,回归本色语文的特点。以课本为载体,辐射相应的训练项目。这份试卷命题坚持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试卷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三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整体水平分析情况 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等。
本试卷有一定的难度和较大的区分度。如:“基础积累”第3小题看拼音写一写,选一选。这种题型比较新颖,学生没有接触,导致出现陌生化错误。第5小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比较灵活,会背、会写还不够,还要转个弯概括性的运用。
三、学生答题分析
1、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
平均分为78.2分,考试成绩不大理想。学生主要失分集中在基础题和阅读题,而真情习作的答题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写成长过程中的一件事,在单元习作中已经涉及到,这就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2、典型错题情况分析
(1)基础积累中的3、4、5题学生失分严重。第3题看拼音写一写,选一选,在后面打钩。个别字出错率高。如:敏捷的“捷”、“耀武扬威”等;之后的概括性选择错误也挺高。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字形的分析不够,对词语的练写也不够,同时说明学生的词语积累不够,就较难加以选择
第4题选择划线词语的意思。从学生的答题反馈来看不尽如人意。学生不理解词语的意思,也就胡乱填一个答案。从中可以看出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还应加强对一些关键词语的解释。
第5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对于一些耳熟能详的内容学生知道答案,但还不能将字写正确。如:缝隙、颤动出错率还是挺高。截取的《呼风唤雨的世纪》的片段,内容有些偏,导致大部分学生都有所失分。
(2)课内阅读。学生没有认真审题,认真阅读文本就仓促答题,导致第3小题失分。
(3)课外阅读。学生对“物美价廉”的意思理解不够到位,对引号的使用方法不明白以及平时类似的题目没有加以训练,导致这题瞎猜乱填的很多;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有限,不能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深层意思,以至于第4、5小题答题情况不容乐观。
四、思考与建议
1、对教学的启示
(1)注重语言积累的灵活性。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但是比较机械,死记硬背的现象严重,忽视理解记忆。随着年级的升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逐渐加强意义识记,这既是基本的认识规律,也尊重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熟背的内容还要求学生会写。
(2)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准确性,多写多练。(3)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小笔头的练习,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不光要从生活中选材,还要对写法及时指导。
(4)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全面了解文章的内容,并多教“设身处地想”、“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授之以渔。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国荣九校2014-2015第一学期小学四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质量分析
教师:付玉露
本学期,我接了本校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过去了学生基本上适应了我的教学方式,本班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好,但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本套试题中含有以前的阅读原题,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也比较理想。在此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以利于今后的教学,现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如下:
一、考试基本情况
参考人数69人(其中2人为智障,不参与期末考核),总得分4837分,平均得分72.19分,及格57人,及格率约为85%,优生人数36,优生率约为52%。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题型多样,题量适中,难度适宜,覆盖面较广。试卷紧扣语文训练基础知识、阅读、作文,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书写习惯进行考察。试卷满分100分,其中语基部分及阅读共70分,作文30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试卷答题中可以看出:字、词、句基本功不够到位,同音、形近字不能正确辨析,该掌握的基本句型也容易出错,对要背诵的部分学生不能准确记忆。
2、阅读积累方面,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够强,缺乏对一篇文章整体意思的把握能力,对部分含义深刻句子不能准确领会,特别是语言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欠缺,缺乏从文字中提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习习惯不好,本班学生的书写习惯不是太好,部分试卷卷面又乱又脏;写字不注意笔顺,不规范,潦草,不清晰;答题时不能认真审题,仔细思考,有丟题漏题现象,还有的理解不了题意。
四、今后教学的几点措施
1、重视字词教学,夯实语文基础要学好语文,首先要识字,并掌握一定数量的字和词。从本次检测中,我很明显地感觉到,基础知识对小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性。试卷中从字音、字型、字 义考察学生,设计了多样的题型:形近字、多音字、近反义词检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在教学中应重视词语听写,词语抄写和组词的训练。作业设计更科学、合理,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同时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训练和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掌握。
2、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答卷情况分析,学生阅读的能力还不强。虽然本次试卷的阅读题并不难,只要学生认真阅读短文,是很容易找到答案的。
3、家校结合,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有问题的防微杜渐,有进步的及时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千方百计、家校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总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落脚点,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终必须要坚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2015年1月8日
第四篇:四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级语文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分析
1、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
试卷共分四大部分:卷面书写、基础积累、阅读理解、真情习作。八个单元的内容都有所覆盖,容量不多但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偏题现象。
2、试卷的特点等方面
本张试卷突出显示了以人为本,回归本色语文的特点。以课本为载体,辐射相应的训练项目。这份试卷命题坚持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试卷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三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整体水平分析情况 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等。
本试卷有一定的难度和较大的区分度。如:“基础积累”第3小题看拼音写一写,选一选。这种题型比较新颖,学生没有接触,导致出现陌生化错误。第5小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比较灵活,会背、会写还不够,还要转个弯概括性的运用。
三、学生答题分析
1、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
平均分为78.2分,考试成绩不大理想。学生主要失分集中在基础题和阅读题,而真情习作的答题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写成长过程中的一件事,在单元习作中已经涉及到,这就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2、典型错题情况分析
(1)基础积累中的3、4、5题学生失分严重。第3题看拼音写一写,选一选,在后面打钩。个别字出错率高。如:敏捷的“捷”、“耀武扬威”等;之后的概括性选择错误也挺高。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字形的分析不够,对词语的练写也不够,同时说明学生的词语积累不够,就较难加以选择
第4题选择划线词语的意思。从学生的答题反馈来看不尽如人意。学生不理解词语的意思,也就胡乱填一个答案。从中可以看出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还应加强对一些关键词语的解释。
第5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对于一些耳熟能详的内容学生知道答案,但还不能将字写正确。如:缝隙、颤动出错率还是挺高。截取的《呼风唤雨的世纪》的片段,内容有些偏,导致大部分学生都有所失分。
(2)课内阅读。学生没有认真审题,认真阅读文本就仓促答题,导致第3小题失分。
(3)课外阅读。学生对“物美价廉”的意思理解不够到位,对引号的使用方法不明白以及平时类似的题目没有加以训练,导致这题瞎猜乱填的很多;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有限,不能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深层意思,以至于第4、5小题答题情况不容乐观。
四、思考与建议
1、对教学的启示
(1)注重语言积累的灵活性。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但是比较机械,死记硬背的现象严重,忽视理解记忆。随着年级的升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逐渐加强意义识记,这既是基本的认识规律,也尊重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熟背的内容还要求学生会写。
(2)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准确性,多写多练。(3)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小笔头的练习,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不光要从生活中选材,还要对写法及时指导。(4)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全面了解文章的内容,并多教“设身处地想”、“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授之以渔。
2009年1月13日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测试的基本情况
本学年回民小学四年级有2个教学班。参考人数为94人,参考率是100%。学生的分数段(90——100)33人;(80——89)40人;(70——79)14人;(60——69)5人;(60)以下的2人。
学生语文考试总分为7985;人评84.95;及格率97.8%;优秀率77.7%;综合指数为0.869.二、试卷命题分析
本次试卷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也体现了襄州区的“二五五”及“六推六让”的教学理念。整个试题既面向了全体学生,又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将语文与生活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试卷主要从拼音、字、词、句和段的阅读与写作等方面,全面考查了学生一学期以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基本能力状况;考查了学生的生活常识与语基相结合的能力和初步的阅读积累与习作的能力
此外,试题的命题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一)积累与展示
这一大题共28分,学生应得2632分,学生实得2162分。
a、学生得分的原因
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的比较扎实。如(1)看拼音写词语,学生掌握扎实,做起来得心应手,做错的少;(2)在加点的字正确读音下画横线,学生对常用的多音字掌握的比较好,失分现象少见;(3)照样子连一连学生对课文中的文学常识记的牢,故没有失分想现象。(4)按原文填空,完成练习。由于学生对本册的古诗词、歇后语、日积月累的内容学的扎实再加上复习时又多次强调,这体学生做的很好。
b、学生失分的原因
部分学生对笔画多一点的字容易写错;对不常见的字的读音把握不住,如“蚀”;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差;个别学生对课文的背诵还记的不是很牢。
(二)实践与运用
这一大题共19分,学生应得1786分,学生实得1436分。
a、学生得分的原因
这一大题的(2)结合语言环境,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在横线上写四字词语(3)照样子写句子(4)体会句子的感情这几个环节学生掌握的还是好的。从这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学生的记忆、理解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可以看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扎实。同时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外生活中的现象、问题注意了观察,并能熟练运用。
b、学生失分的原因
(1)找出每组词语是正确的在()里打“√”。很有一部分学生失分,原因是学生对易混淆的字把握不准照成的其余几题有少量失分也是错别字的原因。
(三)快乐阅读
这一大题共23分,学生应得2162分,学生实得1974分。
a、学生得分的原因
这部分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课内阅读,二是课外阅读,从卷面上看学生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学生知道要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分析和感悟,这充分说明了“二五五”及“六推六让”的教学理念,在导学中不可估量的作用。
b、学生失分的原因
虽然学生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有时学生对某些问题是明心不明口,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者表达意思不全面等。
(四)轻松作文
这一大题共30分,学生应得282分,学生实得2313分。
a、学生得分的原因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第一次×××》。从作文来看,学生能认真审题,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选择的内容比较广泛,用词准确,语言通顺流畅,字迹工整。
b、学生失分的原因
个别学生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有错字、别字现象;文章不够生动、感人。
四、改进的办法及措施
1、综合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核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词义、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核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我在导学中注重教材的系统的导学。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类、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的能力,失分较多。有各别学生审题能力差,有的不读题乱答一气,有的没能真正领会句子含义,更缺乏理解的深度。
2、生学的太“规范”。
从学生答卷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学的太“规范”,如:阅读中的根据上下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有的学生无从下手,不知所措,根本没有认真的去读短文,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的回答。
3、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在导学过程中,应加强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受之以渔”的重要作用。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导学中,我将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
5、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展思维。
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内外知识点交融渗透,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