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规定: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让德育走进现实生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规定: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这一规定体现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这一点,在德育上尤其突出。让德育走进现实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德育,已经成为现在德育教育的必须。
在传统的教育形势下,我们队学生德育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
教育形式要求道德教育回归生活,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少说空话,应将道德教育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思想品德课堂应面向整个生活世界,从教材扩展到所有对学生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生活的其他生活空间,组织有效的活动,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开放性,注重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性。
比如,在教育学生“自律”这一问题时,我打开班级的多媒体,进入班级贴吧,这里有五花八门的主题,天马行空的回帖,为一些老师和同学盖起了一座座高楼,里面一些语言犀利,甚至很没有礼貌。我问同学们:“如果换一个环境,你还会这样肆无忌惮的评价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吗?”很多同学都低下了头,我接着说:“生活,给我们出好了一张张立体的试卷,这场考试无人监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懂得自律,要时刻保持自己的道德底线。”接着,我布置了实践作业,回家在网上,或者在生活中自己找到老师和同学道歉。
以上案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中介,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和技能,体验生命的意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实生活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归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现实的或未来的生活质量,真正的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适应并超越现实的生活,创造未来可能的生活。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成新的德育内容。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现实生活状况,了解学生的道德基础状况,这样的道德基础是在什么样的现实生活背景下形成的,然后帮助学生确定可行的发展目标,并在这种把握中寻找到学生品德发展的最佳生长点,针对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指导,帮助。最后在帮助学生适应生活的同时,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对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高的追求。
第二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的认识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的认识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目的是要以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从方案的设计到主题选择、活动实施,都应把学生的兴趣需要放到首位,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选择余地和自主空间。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不能再作“讲师”,充其量只能是“辅导员”。教师的任务首先是创设一种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反思提高。学生动起来了,教师可以从旁指导:选什么样的活动主题更好,方案怎么设计更合理,活动实施中要及时发现新的生成点,引导学生调整方案,及时反思总结、深化认识,指导学生展示成果、交流评价等等。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面向学生经验的课程,因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在要求。这一基本理念强调了三点:一是强调生活的完整性,通过综合性的活动主题,引导学生接触完整的生活,解决学科教学分科太细、学科之间缺乏整合的问题;二是强调生活的现实性,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当前真实的生活,在现实面前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生活认识;三是强调生活的实践性,要把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与主动参与生活、改造生活结合起来,把落脚点放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生活、改造生活的实践能力培养上。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强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目的在于改造学生的学习方式,超越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倡导一种实践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的基本模式就是“实践——体验——感悟——再实践”,是以实践行动为主线的学习活动,是学科教学书本知识探究学习的必要补充,所以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提升,用实践中获得的感悟指导实践,提高实践的效能。
总之,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