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报告
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报告
商志瑞
2010年10月15日我来到齐齐哈尔大学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国培计划”农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置换脱产培训学习。这个国培班由来自全省各地的50名初中语文教师组成。本次“国培”主要采取“集中研修与实践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分为“集中研修——实践观摩——总结反思——再研修再观摩——再总结再反思——再研修”六个阶段。采取目标驱动、项目学习、观摩实践等方式,开展集中听课、评课、听报告、听讲座、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教案设计、自我感悟、经验分享、观摩实践、观摩优秀课和优秀教学成果等培训活动。
具体说来,一共12周的培训时间,4周集中授课,听取齐大中文系八位教授的专业课程解析和传媒学院八位教授心理学等方面的的讲座,8周实践研修,到齐市6所初中听课。
整体看来,安排合理,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过实际操作过程也有很大的弹性。一路走过,应该说耳目一新。下面我将从思想理念、教学行为、自我反思三个方面来总结所获所感。
一、思想理念
1、刻苦学习,时不我待
这个想法应该是我这次培训最大的收获。这个想法的形成来自于我的同伴、同行和老师。国培班中鸡西的吴宏伟最近在为报社做编辑,黑河的孙淑梅是位业余作家,大庆杜蒙的杨英成擅长科研,经常语出惊人,不同常人。在培训结束之际,同伴们这样写道:“一卷秋书随雁远,万般别意落君前。”“零落成泥都不能阻绝 这最后的一眼 不能转身的回望 这无极而终的 发现 是一片云对另一片云 隔山界海的叮咛 万千飞绪了无痕 注定灰飞烟灭的一句 珍重”他们的才华令我羡慕不已,尤其是写作能力。
实践研修过程中,我有幸参加了齐市初中语文教研月活动现场会,活动以作文教学为主题。其中一节“动作描写”作文公开课,课上有一个练笔的环节,一名男生到前面做了一个九十度鞠躬和向右转的动作,学生当场成文。且不说学生几百字文章的洋洋洒洒,就说老师的下水文就足让我佩服。不仅佩服教者的文采,更佩服教者的勇气。能够俯下身来和学生一道成长,如果没有一定的积淀是不敢尝试的。最起码我不敢。由此我想,作为语文老师欠缺写作能力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甚至是缺陷。我培训回来后马上开通了微博,也尝试记录每天的点滴,算是练笔的开始吧。
担当培训的授课老师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古文字学博士—寇占民,教我们古代汉语。他的课几乎是被安排在最后,是在我们归心似箭、难以坚持的时候。初接触也没什么,他个子高而瘦,声音略带嘶哑,有点文弱书生的感觉。可是讲起课来却满是激情,明明是穿羽绒服的教室,他却只能着一件毛衣。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经他的演绎便有了灵气。如果说我喜欢上了方块字的话,还不如说我是因为喜欢这位古文字学博士而喜欢古文字。我喜欢他的敬业、纯粹、更喜欢他的奋斗史,足够给力。他自己曾调侃:“除了幼儿园没教过,哪个学段都教过了。”是的,他从一名初中老师做起,边做边学,一路走来,从不放弃努力。从最初的一名专科生走到现在的博士。我一直记得他的一句话:“当别人站在你前面的时候,你要有超越他的想法。你也可以。”
周围人群这样的出色,大学里学术氛围这样浓厚,都让我觉得自己荒废了以前的时日是多么的浅薄,且不说学识可以提高修养和提升气质,单就是作为业务者本身,也没有理由懒惰自己,因为处在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如果不更新自己,真的是驾驭不了课堂。我们不成为名家,但至少应该缩小距离。幸好现在我能有这样一种意识,让自己去学习,也幸好我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把我的这种想法和大家分享。
2、永葆激情,教学必须
在学院统一安排的内容之余,我利用晚上和周末旁听了几次中文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利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地充实自己。虽然收获的知识是零散的,甚至有些对于初中教学是没有多大用处的,但是所获得感受却是刻骨铭心的。
在这里主要说说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韦华的课堂吧。她的课堂幽默风趣,语言娴熟。不夸张地说,一节两个小时的课,不用讲稿,语言不重复,可以一气到完,感觉那些内容那些话语从嘴里一个劲儿的往外蹦,像是不用思考一样。讲到动情处,眼睛也说话,四肢也舞蹈,浑身上下都溢射着激情,仿佛这不是在课堂,而是作品的世界。在讲《汤姆 索亚历险记》里小汤姆被姨妈罚刷油漆时,她竟然真的在我们面前左一下右一下地刷起油漆来,那绘声绘色的场景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一句话,因为她,我喜欢上了这些作品。我想,她的成功主要来源于她对这门学科的热爱,她的课堂因为有了她的激情而鲜活。我曾和同伴开玩笑说,我会把韦华的照片放大一张放在自己办公室的醒目位置,以在自己职业倦怠的时候提醒自己释放教学激情。哦,忘了介绍,这位韦华老师是吉林大学的研究生,现正在攻读博士,今年只有35岁。
另外在齐市三中和外国语学校听的众多课中,我也有很深的感触。同样的课堂,同样的授课内容,同样的文化底蕴,且不排除老师讲课技巧的因素,单就老师课堂的教学态度来看,就可以影响整节课的效果。一个是冷面杀手,严肃质问,一个是面容和气,鼓励质疑,自然前者课堂一潭死水,后者则是鲜活生动,不断生成。
试想,一个连老师都倦怠的课堂怎么能够有机智的生成!
3、热爱工作,不致倦怠
在这里我只给大家讲述一下我的所见。齐市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刚成立两年的全日制私立学校,发展速度很快。学校以英语教学为特色,聘有外教,倡导“互动、发现式教学”、愉快式教学。教学模式主要模仿山东杜朗口中学,没有讲台的教室,布置了前、后和侧位三面黑板。生源主要是本市公立学校淘汰下来的学生,所聘老师由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和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组成。我来这所学校听了三节课,其中两位是年轻教师。一位哈师大毕业,一位黑大研究生毕业。这两位在试用期的工资不过800元,试用期满后也不过1600-1800元左右。与其相比,论学识自愧不如,论教学态度也没有他们努力,可是却拿到了比他们还多的收入。同伴感慨说:我们如果晚生十年,将没有饭碗,还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这份工作?
这位研究生,在生源基础不好的情况下,把课堂上的学生完全调动起来,并且让他们都有所获,这是我们所望尘莫及的。探其原因,一是因为教学理念上对学生的尊重,更主要的就是老师的责任心,不放弃。
看来,我们真的没有理由不热爱这份工作,首先它能够让我们生存,而且生活得还算不错;最主要的就是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懵懂的人,如果我们不热爱,就没有激情,就不能钻研,就不能进取,甚至误人子弟。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是那样的用心良苦,反过来我们的家长对我们的期待又会少几许呢?
二、教学行为
在这方面所获得收获主要来自实践观摩。我们所去的六所学校有两所是名校、大校,在校生人数达到4000左右,一所是城乡结合部中学,质量稍差,另外两所比较薄弱,最后一所就是刚才提到的私立学校。总体上看,6所学校基本上涵盖了或者代表了齐市的所有学校类型。我们听课观摩采用所说的“影子”教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都做了相应的调整。下面我把我在 实践观摩、听课评课中在老师教学行为方面的感悟总结一下:
1、教师要多放手。
教育的变化不在于教师的变化,而在于学生的变化。新课改要求老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这一提法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可是这一做法并没有完全深入到我们的课堂。一大部分课堂老师基本上还处于主体地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索然无味。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体会,感于文章而发乎心,而不是教师把自己的所有想法都告诉学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像品茶一样,关键在一“品”字,品的是茶的盈口余香,如果只是一味的大口灌下而不辨其味,那是糟蹋了好茶。
听课过程中发现,名校名师做的特别好,课堂上放得开,关键之处又收得恰到好处。同伴认为他们的成功得益于他们的学生,好学生不用教也会。我不这样认为,一是因为放的越开课堂就越难驾驭,二是因为好学生也需要引领。同样是28中的七年级《春》课堂赏析课,一节精彩纷呈,生成不断,一节学生不知所云。究其失败的原因,是课堂只有“放”而没有“领”,教师首先应该提供例句指导语言赏析的方法、角度、注意的问题等,也就是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赏析标准。要做到有目的地放,放的同时要有指导、有引领。
当然我们要想做到真正的放手,还要考虑到学情等因素,可以一步一步来,只要有这种意识就好。
2、要多安排专题课。
不知是巧合还是必然,我发现在几所名校听课过程中,他们很多都安排专题课,比如28中的刘丽老师讲《春》利用2节课集中进行语句赏析训练,三中的两名八年级老师集中进行说明文体中品语言类题训练。这种课型有利于专项内容的突破,避免了平时授课过程中的蜻蜓点水,学生可以获得清晰系统的感知。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以点突破。当然,这种课需要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前需要进行极其充分的准备,对知识点不能有所遗漏,否则还不如不讲。另外操作起来还有课时的限制,我们可以把专项内容训练与课文讲解结合起来,关键是把握好课文训练的重点。
3、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要重视评价。
无论我们在哪所学校听课,我发现他们的课堂教学无论哪一个环节都很重视评价。这包括检查预习的评价,主要是字词的评价。朗读课文后的评价,主要包括字音的正确与否、声音的大小、语气、语速、语调、感情、节奏、是否有填字、落字、改字现象、是否流畅、清晰等方面。评价后要给出建议。课堂讨论等合作学习的评价主要是以组为单位进行。课堂练习的评价及建议。课堂小结的评价及建议。总之,无论哪一个环节,都少不了评价、建议,而且评价、建议是以学生评价、建议为主,教师的评价、建议为辅。当然,我们上课时也很注重评价,不是厚彼薄此,但给我的感觉是我们听课的几所学校适时评价恰当评价有效评价已经深入他们的课堂教学。这可能也是他们这一地区的课堂特点吧。
4、重视积累。
包括课前积累、课上积累、课后积累;或者说包括文字积累、生活积累等等。我们都知道语文这一学科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但问题是:怎样积累?积累什么?积累了很长时间感觉效果却不大怎么办?就我们听的几十节课来说,有两个方面给我的印象较深。一个是课前积累,我们强调以读写为主的文字积累,我们也不要忘了学生的听说为主的口语积累。这一点我们也都在做,而且每个人的做法也各有各的特点。从内容安排看,有的背古诗词;有的课前演讲;有的讲名人名言;有的讲成语故事;有的背诵好词佳句或好的语段等等。关于课前口语训练的积累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选什么样的内容,同伴特意查阅了这方面的资料。大的方面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从小的方面来积累,比如以积累字、词、句、段等等为主的口语训练;二是从大的方面来进行,那就是很多大家都认为背诵整篇文章更有效。说法不一而足,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我们都知道,不能搞一刀切,我们必须根据每节课内容的不同来安排课前口语积累的方式和选用恰当的的内容。不能把课前积累与每节课的内容割裂开来。如果每课的课前积累是我们教学内容的延伸,这种积累可能显得更自然也更有效。比如如果本节课的内容为古诗,课前积累与古诗有关会更好。不过,这也和我们的个人喜好有关。在齐市外国语学校听课时,就有一位老教师让学生大量积累古诗,因为他本人就喜欢古典诗词,而且能大量背诵并写了大量古体诗词。但问题是我们都知道积累有用,也都强调积累,但见效真的是太慢。为此,我们语文教师承受很大压力,那就是费了很多力,我们也很难鱼和熊掌兼得。
从时间安排来看,我们走进教室之前就已经书声琅琅了。就这一点反思,我们的课堂真的是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如果把课前的时间利用好,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积累,还能有利于良好教学秩序的建立。
另一个积累就是文字积累。我们每个人都在做。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那就是如何让学生的积累更有效或者更见效。还是那些问题:到底积累什么更好?学生的积累怎么觉得没见效?是积累的量小还是积累的时间不到?实际上我觉得我们无论从哪一点出发,从哪一点突破都是正确的。关键是时间上的坚持和我们对真语文的坚守。
5、关于诵读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我们听的课中,诵读都很到位。尤其是古诗文教学中,变串讲为诵读,以此来疏通词句;变分析为诵读,以理解文意。诵读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个读、齐读、散读、听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男女生轮流读、男女生合读、师生合读等等。叶圣陶说:“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朗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他们以读为教法,以读为学法,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我认为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用在朗读上,还是值得的。记得一位名家说过:语文课是要有读书声的。
6、关于古诗词教学。
听了很多节不同的或者相同的古诗词课。经过反复比较、斟酌,我把他们古诗词的教学法归纳为五个字:知、读、品、悟、析。知:就是知背景、作者;读:反复读,不同方式的读;品:品内容、品意象;悟:理解情感、内涵、思想;析:赏析写法、艺术特色。重要的不是模式或者课堂的环节,重要的是作为“导演者”要充满激情,“演出者”要富于想象。尤其是古诗词的教学,这样才能与诗共鸣,才能体察诗人的内心。如果只是为了考试而简单的把古诗词教学定位为背诵默写教学那就真的是不仅糟蹋了我们的古文化,更糟蹋了孩子们的审美情趣。
7、对习题课和复习课要提高认识。
有一周由于是考前所以听的复习课较多。其中齐市外国语学校高老师和冯老师的复习课令我受益匪浅。高老师做的是文言文复习课。单就复习内容而言并无创新,无非也就是作家作品简介、一词多义、通假字、句子翻译、文章写法等。但抢答和开火车的复习方法却令人耳目一新。冯老师的复习课是以讲练习试卷为主,形式也并不陌生。但在内容上他能够以每个题为依托,由点到面,生发开去。比如改病句一题,他先讲初一能接触到的病句修改有几种类型,然后一一归纳为6种,逐一讲解。再比如古诗文默写一题,他归结为三种类型:背诵型、理解性型、专题型。对于专题型他又分为“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水,”“哲理”,“立志,”“牺牲精神”等等。综合探究类的实践活动又归为四类。他的复习思路是以中考为目标的,把中考的考点化整为零的分解到每一学段,这在仍以把考试的评价作为升入高中的主要评价的今天是有实际意义的。习题课忌枯燥,复习课忌以题代讲。
三、总结反思
1、如何看待语文教学中的“标准现象”?
我们现在已经接受了“对于同一个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见解”这个理念,这是语文教育的一大进步。但同时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对于学生各有千秋的个性化理解怎么办?是追求唯一的标准答案,还是允许答案的丰富多彩?学生提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理解与获得比较一致的标准答案是否矛盾?对于文本的阅读理解,应该有一个相对确定的解释或相对客观的标准答案。同时我们又要承认只要是理解就有不同。阅读是一种体验,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尤其是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和我们教者不同的独特体验。怎么办?我觉得首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地个性化地理解文本,形成教师、学生和文本(实质是作者)三者之间的“对话”。但是,不能因为“对话”的教学理念而陷入相对主义的操作中。在关系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上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对话”之后,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文本之后,并不意味着他的个人理解就一定是正确的,也不意味着否认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就个人的内心体验和个人视角而言的。但就文本传达的信息来说,我们并不能说一千个哈姆雷特都切近文本的“理解”。我们完全可以暗示学生哪一个是比较贴近课文的、比较“标准的”理解。或者直接告诉学生哪一种或哪几种理解更具有说服力。采用这种既发散又集中的方式,既照顾到了我们考试时的“标准答案”,又让学生充分的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总之,教师应当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一个比较一致的“标准”。遇到多样问题时,教者绝对不能模棱两可。
我们在二十八中听课遇到这样一个课例:刘丽老师在领学生分析“嫩嫩的,绿绿的,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一句子时,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叠词运用得好;有的说:口语用得好;有的说:反复这一修辞运用得好。刘老师给予这些孩子不同的肯定后说:最好把你们几个人的答案综合起来那就更全面更准确了。这时突然有个孩子举手示意老师,他问:作者为什么用“瞧去”而不用“看去”,难道仅仅是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吗?对于这一突然的提问,刘老师马上组织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出的结果同样是各有千秋。有的说:作者这是在散步时随便随意地看;有的说:这是作者有目的的看;还有的说:这与作者的语言风格有关,要是鲁迅肯定不这么写。就这三种意见全班表决,结果是赞同第一种意见的居多。这时刘老师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她也是更倾向于无目的的看,随意的看。因为这样更显春草之多,到处都是。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案例:某课堂,教师问学生“孙悟空、白骨精和唐僧三人,你欣赏谁?”其中一名同学说喜欢白骨精,因为它屡败屡战。真的能喜欢白骨精吗?不!白骨精屡败屡战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吃唐僧肉、吃人肉!如果我们赞同学生的观点,也就成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的人,这跟糊涂的唐僧没什么两样!更糟糕的是模糊了学生的是非观念。并不是学生说了真话,教师就一概认为对,因为“真话”未必是正确的。
2、语文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那就是我们备课时精心预设好的东西可学生怎么也答不到点子上,有时甚至不挨边。应当说我们备课时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但我们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我觉得预设之网逮“大鱼”,生成之网逮“小鱼”。对于不往这两张网里钻的“鱼”,我们要善于观察、呵护、引导、点拨,从而催生新的精彩生成。预设是有目的的计划,生成是现实的生发。他们是一对对立统一体。备课时我们关注的是“教”,预设则注重学生的“学”。预设与生成应该是动态的平衡。我们要善于捕捉非预设性的生成资源,也要抓住生成点,比如:质疑点、闪光点、失误点、争论点、燃烧点、意外点等等。像上面《春》的例子就生成于学生的质疑点。
3、语文课堂上的引领与叫停
要想使得我们的课堂高效,必须有老师的引领。这里的问题是怎样引领?引领的时机如何把握?引领可采用哪些方式?该不该叫停?如果不叫停可能就完不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如果叫停那哪有生成啊?就引领而言,诗歌教学我们引领更多的是激情;对于难度大的课文我们要引领信心、思维、方法、技巧等等。贯穿我们语文教学始终的是要引领习惯,这包括诸多种,比如:认真听的习惯、写字的习惯、阅读的习惯、发问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等。关键是要把握好引领的时机。比如可以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引领;可以在学生的讨论偏离目标时把他们领导正确的轨道上来;可以在学生的思路出现障碍时恰当点拨他们。
4、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学生熟悉文本。
整体感知文本是对的,但不是读一遍课文就整体感知了。听了这么多阅读教学课,感觉学生阅读文本不够,很多课学生都没有充分阅读文本。如果阅读不充分,学生的理解只能是一知半解,何谈深入探究?相反,如果学生的阅读充分,然后我们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分析便不是问题。
5、关于多媒体的运用。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的要求要靠联想、想象等形象性思维,而不是具象的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但我们也不要忽略工具性的一面。比如字词教学,比如文学性较弱的说明文教学,采用多媒体不但直观、课容量大而且易于学生接受。但对于其它文体的教学我觉得更多的是为教学步骤、教学程序服务的。因为文学不能缺乏想象力,不能少了“悟”。我们现在的孩子写作的形象思维很差,我觉得与他们的生长环境有关。因为他们这一代是看动画片长大的,而我们是听评书、看小人书长大的。我们的读书兴趣是从小人书开始的。语文课如果采用多媒体过多或者不适当,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语文不只是积累想象力,所以有时我们的学生即便是写他们所擅长的想象作文,也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运用自己平淡的文字来埋没自己奇美瑰丽的想象。总之,要因文而用,不可不用,不可强用。
6、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点拨”“全解”之类的参考书。
在听课过程中,包括我自己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回答问题前总是先看这类书,或者小组讨论时,学生所谓的讨论绝大多数是依靠这类书完成的。语文的阅读理解类似于我们猜谜语的过程,注重猜的过程,而不是谜底本身。如果直接指导谜底便会觉得索然无味。现在不是用与不用的问题,萨特曾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是怎么用、怎么指导用、何时用的问题。实事求是的讲,对于一部分学生我们要默许他们的投机取巧,否则他什么也讨论不出来或者说有时虚荣心也是一种动力。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久而久之对于另一部分学生而言,容易使他们也沾染思维的惰性。
7、如何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
总之,收获很多,反思不少。“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重要的是不仅仅学习成功之处,也为了发现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这样,方能:总结反思心态平,理论实践大提升。
在这里,感谢各位,耽误大家宝贵时间了。我以上尽量为大家呈现原生态的画面,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切磋。
第二篇:骨干教师培训总结报告
骨干教师培训总结报告
2019年3月27日至7月7日,带着几分激动,带着几丝憧憬,我参加了由江西师范大学承担的教育部“国培计划----高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此次学习收益很大,老师们讲课精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经过紧凑而充实的十天学习,教育教学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礼,教学知识上得到一次强劲的“充电”,特别是一些同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更让我们学员的眼睛为之一亮。现总结如下: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如师大文学院的院长赖大仁教授讲的《语文教育与文学教
育的关系》。赖教授站在社会科学的角度剖析了当下高中语文教育中出现种种问题。特别谈了当今的语文教育为什么拒绝文学的原因:
1、社会实用主义风气的影响;
2、应试教育的导向;
3、工具论观念的影响。以及面对这种现状,语文老师应有什么作为,赖老师以自己为现身说法,认为语文教师一定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一点人物传记,以获得人格的力量与人生的启迪;多读点历史、哲学、宗教,有利于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这些观点与提法无疑对很多处于迷惑中的老师是一种警醒。
又如:福建师大的张荣伟教授作《基础教育改革的反思与启示》报告。张教授首先介绍了一下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大重大问题:
1、历史背景:政府的选择与推动;
2、核心思想:专家策划与引领;
3、教学方式:教师的习得与创新;
4、课堂变化:学生的体验与发展;
5、三级课程:学生的开放与转型等。张教授站在新课改的前沿,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施现状给老师们一个全面的梳理,让老师们可以以一个新的高度全面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
又如:江西师大的孙庆民教授讲的《对中国教育的批判与反思》,从德育与智育的辩证关系的角度当对下的高中教育进行解读。指出:中国教育的现状是教书为主,育人为辅;甚至是只教书,不育人。孙教授强调,育人比教书重要一百倍,因为教育 的本质是对人的品质的塑造,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的。接着引用孔子、老子、荀子、苏格拉底、洛克、蒙田、爱因斯坦等人的名言,最后得到结论: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育人教书。此报告无疑是对当下教育弊端的一次警钟,更是对一线教师理念的一次纠正。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越来越朝着急功就利与速成的方向。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纠正与更新,使我们的教育不离其本质。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远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语文老师,他应始终站在时代文化前沿的号手,把住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他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为语文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一次新的补充。
如江西师大熊大治教授讲的《语文教学艺术》专题报告。
熊老师用幽默生动语言,借很多实在的教学实例形象生动地简述了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些方法与技巧。熊老师长期从事教学法研究,长期扎根一线研究,也常客串中学讲坛,有理论有实践。很多提法值得学习。熊老师讲语文教学要讲究艺术,语文教师不但要有高尚的情操,更要有高雅的格调与健康的思想。实在是太有道理了,我举双手赞同,因为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又如江西师大附中谭立义讲的有关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方面的做法:
1、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高中三年,有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计划,一般借助《考试大纲》构成阅读教学的框架。
2、每篇课文的设计要集中解决一两个突出的问题,不要面面俱到,否则会造成浪费与欣赏的审美疲劳。而每一堂课又集中解决两个问题为宜,让学生一课堂下来有所得。
3、对文本的处理,强调教师要独立解读文本以形成对文本的独到认识。同时要充分注意尊重学生的阅读,并注意引导,以提升他们的认知与感悟能力,甚至有的时候要肯定学生的精神,引导他的方法。要依据文本的特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选择其最显著的特点进行深入地剖析。谭老师是省名师,又是师大附中的语文台柱子,“另类”教师,几十年的教学“摸爬滚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对我们无疑是新的启发。
杭州
第三篇:2012年骨干教师培训总结报告
2012年全省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培训总结报告
2012年7月8日至14日,在即将开始暑假的日子里,我满怀热情的来到了有福之州--福州,来到了美丽的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热情的期望与渴盼,欣喜的加入到2012年福建省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生活中来。虽然只有七天的培训,但也正是因为这短短几天,让我深感收获巨大,受益终身,感受到了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此次我们的学习地点是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经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以工科为主、工商结合,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全日制高职院校,于2008年还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优美的环境,以及学校为了此次培训也做出了巨大的付出,这也才使得我们有这么好的机会和条件能好好接受和吸纳知识。此次培训主要以专题讲座、交流探讨等多种形式进行,老师们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水平、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感染了我们每一位学员,激励着我们往更高的知识水平努力进发。通过大师们的言传身教,我了解了很多本专业领域的新理念新知识,开拓了眼界,也很好的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
这些天来,福州的天气虽然一直较为炎热,学习起来有点辛苦。但一回想这段时间里能聆听各位专家、教授的报告,回想这几天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受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而我的那一点辛苦与疲惫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几天来,分别听取了王效杰、郑淑慧、董基良、彭亮、倪栋、刘星等专家的不同风格、别具精彩的报告,收益颇多。可以说,每一天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的启迪。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受益匪浅、感想颇深。他们的讲座为我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现根据这几天的学习感悟,总结如下:
一、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
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习的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的实施是新形势下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而教师是使新课程顺利实施,从而迎来各科教学科学昌明的美好明天的桥梁。一句话,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最直接的依靠力量,也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对教师来说,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因此教师必须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才是财富,“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已经远远不够了,教师甚至要用抽水机不断地向学生排水,才能满足现在的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的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身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教育需要。人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只占一生所需知识的很少部分,很多知识要在学校后教育中获得。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那点知识而企望它管用一生。xx主席说过:“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一切知识 „„„„„„„„
三、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艺术类教师,这个职位应始终站在时代艺术前沿的号手,把住时代艺术发展的脉博;所以,身为教师,我们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一次新的补充。
如彭亮老师在《艺术设计教学的国际资源整合与精品课程建设》专题报告中提出的,高职高专院校应该以培养21世纪企业需要的人才的观点,当今国内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弊端是,培养出来的人才都属于半成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却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所以高校办学要以高质量教学为目标,把企业作为最好的客户,充分去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老师,更应该跟进世界的脚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最新最前沿的东西及时交给学生,这才能对学生将来毕业工作给与最大最实际的帮助。
四、开拓了教学新视野
通过学习,使得我提高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教学水平也有了长足的提高。同时,通过学习,我也进一步了解了多媒体与游戏设计行业,学习了行业的新知识、新规范,感知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为今后研究改革专业课程结构、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培养现代企业所需的专门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专业依据。也认识到,我自己也必须加强学习,追踪行业发展新动向,掌握行业,否则我们的知识就要落后,我们培养的学生就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五、提高了组织教学能力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在听了许多专家精彩报告的同时,尤其是郑淑慧老师在《台湾影视与数位媒体创新教学模式与互动活动》的专题讲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正淑慧老师提倡的课堂也需要交互性等一些观点,听后也使得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组织教学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的审视。虽说课改已经有几个年头了,但一些传统的观念仍根深蒂固的影响着自己教学。课堂中教师为中心,满堂灌,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等现象时有发生。这次学习,更新了我的观念,课堂教学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我有意识的用专家们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将来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节课,注意关注学生个体,关注学生实际水平,给学生充分的 动脑、动手的时间和空间,落实课堂教学常规,讲究教学艺术,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加强了对师德修养的理解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有机会领略了众多名师的风采,深深为他们的高尚人品,精神的理论知识,执着的敬业精神所折服。从他们成长的历程中,我看到了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所要具备的师德修养,我也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反省。工作不顺利的时候我会认为当老师太苦,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也不高,没有什么幸福感可言,多多少少也有了些倦怠,加上艺术学科总是更新换代快,新知识产生快,自己有时候会疲于应付,跟不上变化,也打不起精神进行教育教学。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教师这一职业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更加的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更加热爱教育事业,也使得自己的专业成长目标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提升。我深切领悟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无止境”的真谛,也明确了好教师的标准。今后我也将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师德修养,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争当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
很感谢给我这次培训机会的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也感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及诸位优秀的老师,让我这一趟培训收获满载。“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作为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科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学习是我自身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我将用终身学习来引领自己的专业成长,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四篇: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总结报告
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总结报告
2011年7月11日至8月9日,带着几分激动,带着几丝憧憬,我有幸参加了由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的四川省中职学校汽修专业骨干教师培训。这次培训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集中学习阶段;二是在职研修阶段。为期30天,老师们讲课精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在职研修阶段,我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公开课,做讲座,设计研究课题等等,很好地将学校的教研活动带动了起来,受到了师生的好评。现总结如下: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教师是一个永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专业老师,他应始终站在时代文化前沿的号手,把住汽车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他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为专业老师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
三、观摩了专家名师风采。此次培训活动的一大特色就是理念联系实际。不仅聆听了专家的解读,而且近距离地学习了名师的教育教学艺术和班级管理艺术。
四、教师自身的成长。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的成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的软实力来自己于拥有一只业务能力强,团结敬业的教师队伍。对于个人而言,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适当现代教育的需要。此次培训,很多专家与同仁重点谈了教师如何规划自己的成长之路,成为名师,成为教育家。
五、结识了全省教学名师。此次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培训的都是全省中职教学一线的精英、名师,对教育教学都是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此次培训又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7月15日上午的沙龙开得很成功,大家将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互相交流。下午的说课比赛又展示了各自的风采。同时,还是建立友谊的纽带,平时只能在报刊杂志见到名师的老师,通过此次机会,终于可一睹尊容,亦为乐事。创办的QQ群,成为了大家各在一方时交流的平台。
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是自己成长路上的一次重要经历,我格外珍惜。记得在师训中心集中培训时,我总是坐在前排,笔记也格外认真,生怕有所遗漏,而造成遗憾,辜负上级的期望。我觉得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锻炼。我相信,通过这次培训,我在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的大路上一定会走得更稳更远。
总结人:陶金2011年8月10日
第五篇: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凌海市温滴楼小学
李亚男
2015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辽宁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培训,经过了一周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我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等得到了更新。这次培训的内容相当丰富,有渤海大学的教授的精彩现场讲座,还有吉庆小学非常精彩的六节研讨课。非常感谢教授和一线教师给我们创设了共同交流学习的平台。现就将本次培训的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提高教育教学思想觉悟。
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最大的感触是及时。及时于自己思想觉悟的感悟,及时于自己教学理念的充足和提升。听了各位教授的讲座,我的灵魂受到了震撼,思想和理念得到了更新。我充分理解了教师的敬业精神的内涵,它不仅表现在对教学工作的职守,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以尊重、信任的态度关怀学生,而且更重要的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和不断完善上。要求我们在奉献自己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汲取,不断地超越自我,要有勇于创新与创造,锲而不舍的追求的精神,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科学施教,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步完善自我,以便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做一个有德的教师。
渤海大学的张晶教授讲的非常精彩,也很幽默。她具体阐述了师德的培育与生成。是啊,师德是教育的灵魂,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学生,有才无德,有德无才都是不健全的,唯有德才兼备才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是不容忽视的,好苗结好果,好苗要靠教师辛勤的培育。如何具备良好师德,我想就是要做一个有良知的教师,对学生要关心,更不会打骂学生,不歧视差生。教师也是普通人,在工作中也会有各种失误发生,但只要坚持良知,让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就是成功的。
三、高效的课堂,友善的老师。
一周的培训中,我还领略了锦州市教研员、一线教师的风采。他们分别为我们培训了课程标准以及展示了课堂上的风采。他们教育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接受新知识、新理念非常敏捷,使我看出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他们可以算是得心应手,教育教学魅力无穷,教学效果非常好。他们的教学经验、方法使我一辈子无法学完的。
四、同行的交流,同事的互动。
本次培训,汇聚了锦州、阜新、葫芦岛、营口地区的多名农村骨干教师,每位教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每位培训人员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进行交流,了解并注意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在培训中,大家一起研究教育教学,一起吃饭,勤学守纪,吃苦耐劳,传承和发扬着农村教师的优良品质。
从宁静的乡镇到热闹的城市,我们得到了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招待与服务。一周的学习也许并不能改变我的人生轨迹,但它自始至终都给我一种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的感觉。我将以这次培训为新起点,认真工作,用优异的成绩向学校交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