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推荐)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为了更好地搞好《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激情上来,让学生通过调查,交流,查资料等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规律、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三、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动情用理,辩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存在问题及原因:由于是新教学,所以在教学中也没什么经验可参考。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不断改进,以后一定会想到更好的方法的。
四、一学期来,通过讲解、交流、调查、看课件等多种形式,学生认识了自己,知道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了与人交往,了解了许多明星成长的经历。了解了很多历史名人和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认识了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达到了预期目标。
五、改进措施,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新的学科,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以后,我会注意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的。情绪不断高涨。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华桥完小2014年2月
第二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2015——2016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学生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需要为根本。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具体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1.激活教学新观念。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成绩和整体素质。
2.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3.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4.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课标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通过一学期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魏旗小学五年级:周旭
2016年元月3日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2015——2016学)
魏旗小学五年级:周旭
2016年元月3日
第三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主田镇莲花中心小学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科任:杨文娇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学生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需要为根本。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具体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1.激活教学新观念。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成绩和整体素质。
2.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3.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4.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课标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通过一学期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新宅里完小 蒋和平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为了更好地搞好《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基本情况:五年级共有学生38名,参加考试的38名,总分3154分,均分83分,最高85分,最低63分,及格率100%
二、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激情上来,让学生通过调查,交流,查资料等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规律、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三、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动情用理,辩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存在问题及原因:由于是新教学,所以在教学中也没什么经验可参考。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不断改进,以后一定会想到更好的方法的。四、一学期来,通过讲解、交流、调查、看课件等多种形式,学生认识了自己,知道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了与人交往,了解了许多明星成长的经历。了解了很多历史名人和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认识了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达到了预期目标。
五、改进措施,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新的学科,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以后,我会注意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的。情绪不断高涨。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2016年下期
第五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坪坝学校六年级
(一)班家访记录
彭小蓉
家访时间:2012月10月19至20日
家访老师:彭小蓉
被访学生:六年级 田昌华
家访地点:大寨村
家访内容:
1田昌华是一个内向,腼腆的男孩子,你表现出色。但是,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更大进步,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还不够,希望你在书山学海中,勤奋+努力,找到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2.孩子学习环境和学习习惯非常差,在家的性格也很压抑,不像一个孩子。家庭关系复杂而紧张,没有温暖。
为了孩子,老师请家长做一些必要的牺牲,给孩子一个宽松、温馨的环境,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不要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
家访时间:2011年6月12日
家访老师:彭小蓉
被访学生:六年级 向秋吉
家访地点:亚家村
家访内容:
他家里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爷爷在家,爸爸妈妈打工,很辛苦。我跟向秋吉的爷爷谈了半个多小时。
一方面,我向秋吉的爷爷交流了向秋吉近期的表现。期望能得到家长的大力配合,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
另一方面,从跟家长的交流中得知,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欠缺恰当的教育方法。只注重孩子生活上的细节,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重视的不够。导致孩子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通过跟家长推心置腹的交谈,首先解除了家长心中的误解,老师平时批评孩子是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并不是讨厌孩子,是想帮助她赶快进步,希望家长能理解。然后,再跟家长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做事要专注,不能三心二意的。还要训练孩子正确的坐姿和自制力。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至于学习,由于家长文化水平很低,辅导不了孩子,只有在学校有老师抓紧,尽量抽出时间给孩子多辅导辅导,希望通过家校共同的努力,让张张欣宇早日进步。
家访时间:2012年10月21
家访老师:彭小蓉
被访学生:六年级
向海峰
家访地点:溪口村
家访内容:
老师认为向海峰是位头脑灵活的学生,然而你不是把你的聪明用在好的地方;老师知道你的性格很坚强,但你不是用在对待困难上;老师包括班里的同学知道你是一个非常懂事,非常孝顺也非常想进步的同学。但是光想是没有用的,贪玩和得过且过只是懦弱的表现。你想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小男子汉吗?你想为自己和家人争口气吗?你想让别人刮目相看吗?那么你愿意从现在开始有所改变吗?但这不能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己,你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表明你的决心。认真努力吧!
家长十分感谢老师的培育,表示今后仍就会大力支持老师和学校的各项工作。责备老师在外面吃饭而不在他家吃饭,希望老师把他家的家作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