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操场上》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操场上》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比多比少”的一节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在第二单元学习了比较,其中包括比多比少、大小、高矮、长短与轻重等,这些比较的内容主要是从形的方面进行比较,比较直观,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解决减法问题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10以内的加减法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解决加减法问题,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解决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图片观察和学生操作直观教具,初步了解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形象的比较,才能理解和掌握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难点的依据: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较抽,通过图片观察和学生操作直观教具,初步了解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评价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3—5分钟)
大课间时,我们的操场上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踢球的等,可真热闹。看!在这个操场上老师正在和同学们一起玩踢毽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操场看一看。
设计意图:通过在操场上进行活动的场景,在形象比较的基础上,以便学生可以用数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2、探究新知:(30分钟)
(1)小组合作交流。
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提供观察、动脑思考、交流的空间,进行自主探究。体现了课堂上生生主动学习、互相学习的浓厚的学习气氛。
(2)全班汇报展示。
请学生汇报观察的数学信息与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动手操作。
利用学具摆一摆,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能比较清晰地看出“多多少”与“少多少”。
教师有2人,就摆2个小圆片,学生有8人,就摆8个小圆片,让学生清晰地看出“多多少”与“少多少”是指哪一部分。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能形象地理解这一类问题的本质特点,指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学具进行分析。
(3)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所摆学具,列出算式并解答。
算式:8-2=6,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据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把实际情境和减法意义联系起来,并列出算式,不要让学生机械地套用比多比少的接替类型,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积累直观经验。
(4)完成书上44页试一试。
先摆一摆。再填空。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多多少”与“少多少”的解题方法。
3、巩固练习。
完成书上44页练一练第1、2、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练习解决比多、比少的减法问题。
4、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通过观察、操作,你们理解了有关多多少、少多少的问题,并能根据图意提出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能尝试解决问题。既锻炼了观察能力,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5、板书设计:
学生有()人,老师有()人。
学生比老师多()人。8–2=6
老师比学生少()人。
6、布置作业。
完成《课时达标》19页。
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一册《操场上》说课稿
一、教学分析
《操场上》这篇课文是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部分的第四课,本课是以体育活动为主题,有一幅图、六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其中第一行的活动以手为主,词语中的动词都带着提手旁;第二行的活动以脚为主,动词都是足字旁。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告诉小朋友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壮。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词语部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认识“足字旁”“提手旁”。
2、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这14个字。
2、教学难点:能够熟练运用。
四、教学理念。
1、通过出示课件用比较形象的图画引出词语,学习词语。
2、通过各种活动进行词语的复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新的词语。
1、从球入手,先教学球。用一个“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引出球,从球的图象到球字的出现。拼读球,个别拼再集体拼。从图象入手,可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加深印象。让同学说说你认识这些球吗!(出示各种各样的球)
2、从球再引入到一些关于球的运动。先从打乒乓球、打篮球、打排球的图象导入,让小朋友看着这些图片说话,这里关键是说完整的话,告诉小朋友乒乓球、篮球、排球我们都是用打的,我们都称它们为“打球”,拼读“打球”。
3、我们再看看别的球类运动。用图象分别引出“拍皮球”、“踢足球”,让同学说完整的话,一起教学“拍皮球”、“踢足球”,拼读个别读,再集体读。
4、用图象引出“跳高”、“跑步”、“拔河”,说话他们在干什么?再集体拼读。
(二)、复习。
1、把词语放在一起,让小朋友带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再打乱顺序读。
2、“你做我猜”,让他们再次熟悉这些词。先老师示范,然后分组表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集体表演,在表演中感受这些词语,熟记这些词语。
3、换角色,老师在上面表演,让小朋友把事先准备好的词语小条举起来,把词语跟动作结合起来。
4、把事先准备好分好类的小条进行分类,引出按提手旁分类和按足字旁分类,教学提手旁足字旁,重点是教学足字旁。
5、把词语放进句子中,让小朋友读,训练小朋友把词语放进不同的语境。
姚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