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论坛上的发言稿
从优秀到卓越
在各位专家面前谈学生的特点和班级管理,实在是有些班门弄斧。没有什么经验,只有一些有关特优生的粗浅认识和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特优生特点
1、一难——难于影响
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特优生一般都比较有思想,对事物有自己的独特认识和看法,而如果你的理解和认识不能得到他的认可,就很难影响他;
其二,特优生成长的背后,往往有一些优秀的家长和曾经培养教育过他们的优秀的教育同行,如果你要想影响他们,而你又和他们的心中喜爱的老师相去甚远,他往往不信服;
其三,特优生,特别是重点中学的特优生,都是被小学、初中到高中一直宠上来的好学生,他们身上的缺点,都一直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包容甚至是支持的,无法轻易改变。
所以,作为高中教师,教给特优生知识不难,但改变他们在成长中待人、处事等的方法态度却不容易。
2、两好——学习好、纪律好
(1)学习好
在这里,特优生之所以被称为特优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品行如何优秀,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理由是他们成绩拔尖。所以很多老师都是比较喜欢教实验班,因为实验班的学生往往一学就会、一点就透。按照华师大李政涛教授的话说这叫没有成效,他们“本来就好”,我们的教学应让他们“好上加好”。如果师生的这个观念不改,这就是蕴含在特优生培养背后的突出问题。
(2)纪律好
特优生除了学习好外,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那就是纪律好。按照我的理解这主要得益于特优生自身对环境的要求——在高效的学习中,他们相对一般学生更喜欢较安静的环境。
二、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1、无为论——特优生是天生的宝物,可望不可求,不是后天的努力所能培养的;
2、无用论——特优生很聪明,根本用不着老师去培养,或者说,培养起不了多大作用;
3、有害论——老师培养不出特优生,如果去培养的话反而会影响特优生的健康成长。
以上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老师培养特优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确立正确的观念,我们才可能坚定不移地做好特优生的培养工作。
三、培养方法
1、选苗
我认为,特优生不仅要学习好,更要素质高。这一点听起来像是唱高调,实际上并非这样。老师们想想,从重点中学实验班走出来的学生,以后做的肯定是不平凡的工作,如果思想不过关,贪汅受贿,当官不能造福一方百姓,说不定若干年后,我们反会受这些“高智商”的伤害。如果真是那样“养虎为患”,我们反而成了罪人。
我就听说过这样一个事:一位学生毕业后分到了交警队工作,有一次他的高中老师开车出了事故,正好是他出的现场,他老远地看到是高中老师就溜号了,没去现场。这样的学生,我认为就是素质低下的表现,你不帮老师可以,但你不能亵渎了你的工作——说不定你晚到现场就会有更大的事故,更不用说不出现场了。
另外,特优生的“选苗”工作不能仅仅把“宝”押在几个人身上。要让特优生形成群体。
2、管理
(1)因人而异
不客气地说从小学到高中,大部分特优生是在“温室”里渡过的。但是我认为要想让特优生更优,决不能放纵特优生,也不能把他们管的太死。我们不能硬把每一个特优生都塞到同一个班级管理的模式中来,应该针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所以我带的班内没有明确的班规,只有相对的纪律。
(2)发挥“特长“
任何一个特优生都有他的“过人”之处,我们必须将他的长处发挥出来,才能带动他个人的全面发展。我对特优生培养的一个原则就是“用其所长”。我带的班内,每科都是两个科代表,一个是单科成绩最好的特优生,另一个是管理能力较强的。
(3)要鼓励,更要激励
“赏识教育”提了很多年,但要真正做到由衷地赞美学生,我发现还是很难的,因为中国人习惯于追求完美,习惯于恨铁不成钢。但在高三我们必须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这是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种手段。但对于特优生有时候这样的表扬显得苍白无力。俗话说“劝将不如激将”,针对个别学生,我有时就有故意贬低他们,抓住把柄把他们贬得一无是处,利用他们不服输的心理,激发求胜的斗志。只要火候掌握得当,效果还特别明显。比如去年的一个学生叫马延友,在一模考试结束后,成绩不理想,精神颓废。我就叫他到办公室,狠批一通,对他放下狠话:你就这水平,你也不用自责,你也与张同会不是同一个档次,你也比不过人家……。这话听起来像挖苦,但从后来的结果来看,我的这番话确实起到了激励的作用,马延友去年高考以总分647分位居全班第三名。今年寒假同学聚会时他还提到这事,从他的言谈中我能感到他对我的感激。他说要不是我当时那一番话他可能还会颓废下去。
(4)特优生之间要不断思维碰撞
把特优生放在群体中才显出他们的优秀。我带的班内有个特优生小组,要定期组织讨论,有专人负责记录。让他们之间相互讨论,以引起共鸣。一来可以解决一些困惑,再则也可以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对特优生培养的一点粗浅认识。由于我对特优生的认识和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当然,以上烦言碎语间如果能有一两处可供各位班主任同行参考,则是我的最大快乐。
从优秀到卓越
在各位专家面前谈学生的特点和班级管理,实在是有些班门弄斧。没有什么经验,只有一些有关特优生的粗浅认识和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特优生特点
1、一难——难于影响
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特优生一般都比较有思想,对事物有自己的独特认识和看法,而如果你的理解和认识不能得到他的认可,就很难影响他;
其二,特优生成长的背后,往往有一些优秀的家长和曾经培养教育过他们的优秀的教育同行,如果你要想影响他们,而你又和他们的心中喜爱的老师相去甚远,他往往不信服;
其三,特优生,特别是重点中学的特优生,都是被小学、初中到高中一直宠上来的好学生,他们身上的缺点,都一直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包容甚至是支持的,无法轻易改变。
所以,作为高中教师,教给特优生知识不难,但改变他们在成长中待人、处事等的方法态度却不容易。
2、两好——学习好、纪律好
(1)学习好
在这里,特优生之所以被称为特优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品行如何优秀,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理由是他们成绩拔尖。所以很多老师都是比较喜欢教实验班,因为实验班的学生往往一学就会、一点就透。按照华师大李政涛教授的话说这叫没有成效,他们“本来就好”,我们的教学应让他们“好上加好”。如果师生的这个观念不改,这就是蕴含在特优生培养背后的突出问题。
(2)纪律好
特优生除了学习好外,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那就是纪律好。按照我的理解这主要得益于特优生自身对环境的要求——在高效的学习中,他们相对一般学生更喜欢较安静的环境。
二、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1、无为论——特优生是天生的宝物,可望不可求,不是后天的努力所能培养的;
2、无用论——特优生很聪明,根本用不着老师去培养,或者说,培养起不了多大作用;
3、有害论——老师培养不出特优生,如果去培养的话反而会影响特优生的健康成长。
以上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老师培养特优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确立正确的观念,我们才可能坚定不移地做好特优生的培养工作。
三、培养方法
1、选苗
我认为,特优生不仅要学习好,更要素质高。这一点听起来像是唱高调,实际上并非这样。老师们想想,从重点中学实验班走出来的学生,以后做的肯定是不平凡的工作,如果思想不过关,贪汅受贿,当官不能造福一方百姓,说不定若干年后,我们反会受这些“高智商”的伤害。如果真是那样“养虎为患”,我们反而成了罪人。
我就听说过这样一个事:一位学生毕业后分到了交警队工作,有一次他的高中老师开车出了事故,正好是他出的现场,他老远地看到是高中老师就溜号了,没去现场。这样的学生,我认为就是素质低下的表现,你不帮老师可以,但你不能亵渎了你的工作——说不定你晚到现场就会有更大的事故,更不用说不出现场了。
另外,特优生的“选苗”工作不能仅仅把“宝”押在几个人身上。要让特优生形成群体。
2、管理
(1)因人而异
不客气地说从小学到高中,大部分特优生是在“温室”里渡过的。但是我认为要想让特优生更优,决不能放纵特优生,也不能把他们管的太死。我们不能硬把每一个特优生都塞到同一个班级管理的模式中来,应该针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所以我带的班内没有明确的班规,只有相对的纪律。
(2)发挥“特长“
任何一个特优生都有他的“过人”之处,我们必须将他的长处发挥出来,才能带动他个人的全面发展。我对特优生培养的一个原则就是“用其所长”。我带的班内,每科都是两个科代表,一个是单科成绩最好的特优生,另一个是管理能力较强的。
(3)要鼓励,更要激励
“赏识教育”提了很多年,但要真正做到由衷地赞美学生,我发现还是很难的,因为中国人习惯于追求完美,习惯于恨铁不成钢。但在高三我们必须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这是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种手段。但对于特优生有时候这样的表扬显得苍白无力。俗话说“劝将不如激将”,针对个别学生,我有时就有故意贬低他们,抓住把柄把他们贬得一无是处,利用他们不服输的心理,激发求胜的斗志。只要火候掌握得当,效果还特别明显。比如去年的一个学生叫马延友,在一模考试结束后,成绩不理想,精神颓废。我就叫他到办公室,狠批一通,对他放下狠话:你就这水平,你也不用自责,你也与张同会不是同一个档次,你也比不过人家……。这话听起来像挖苦,但从后来的结果来看,我的这番话确实起到了激励的作用,马延友去年高考以总分647分位居全班第三名。今年寒假同学聚会时他还提到这事,从他的言谈中我能感到他对我的感激。他说要不是我当时那一番话他可能还会颓废下去。
(4)特优生之间要不断思维碰撞
把特优生放在群体中才显出他们的优秀。我带的班内有个特优生小组,要定期组织讨论,有专人负责记录。让他们之间相互讨论,以引起共鸣。一来可以解决一些困惑,再则也可以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对特优生培养的一点粗浅认识。由于我对特优生的认识和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当然,以上烦言碎语间如果能有一两处可供各位班主任同行参考,则是我的最大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