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想
“一个拥抱一个世界,你的世界是我们的拥抱……”随着谭晶阿姨甜美的歌声《世界》,《开学第一课》落下了帷幕,可我却陷入了沉思……的确,美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美不仅是绚丽的花朵、漂亮的衣服、豪华的汽车、房子,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美的心灵。如果没有刘洋姐姐的勇气与付出,我们就不会知道浩瀚的宇宙中蕴藏的哪些不为人知的密密;如果没有吴斌叔叔顽强的意志,就不可能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24个家庭甚至更多家庭的快乐和幸福;如果没有奥运健儿的努力拼搏,就换不来2012奥运会上的累累硕果,还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最美妈妈……他们都失去了自己最珍贵的健康、甚至生命,却给我们人类留下了千古流传的美的赞歌。
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黎明,当我们还在酣睡时,妈妈早已悄悄起身,在厨房为我们准备早餐,等我们起床,热气腾腾的早餐已经摆在桌上;当我们匆匆地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心里想着该如何渡过这漫长的一天,却不曾留意到,这时的路已经变得十分干净,远处还有清洁工那忙碌的身影;当我们为自己取得优异的成绩欢呼、跳跃时,有没有留意到课堂上、办公室里老师那匆忙、辛劳的身影;当有个同学不小心摔倒时,便有人去跑过去扶他,并送到医务室;当有同学忘带文具时,其他同学都争着给他帮助……我们的生活并不缺少美,但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不仅能发现美,我们还能传递、传播美,就像歌里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XX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想
“知礼行天下”。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讲“礼者敬人也”,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一种交往的艺术。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XX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想
又到了新一年的开学季,XX年春,石家庄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开学第一课》也随之而来。“文明伴成长、知礼行天下”是这档节目的主题,我坐在电视机前看得津津有味、兴致盎然。
《开学第一课》先从“文明”这个话题展开。我们都知道,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是文化的升华,文明还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知文明、懂礼仪的好习惯。“知礼仁爱才能博学进取”,文明不能只是口头承诺,而要成为我们的品格。我印象最深的是节目里秦老师说的一句话:“外出一定要文明知礼,留下的是我们文明的足迹,带走的是我们美丽的记忆。”看到这里,我也联想起了我们学校上学期开展的一项主题中队活动——“静下心、说好话、上好课”活动,这一活动的宗旨其实也是让我们做一名文明的小学生,我们评出了“定力神功好学生”、“文明礼貌好少年”,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安静地听讲,尊重老师的课堂,礼貌地问好,尊重一切师长,文明礼让,把同学视为手足,规言矩步,把文明带到学校之外。我们最后都自豪地承诺,要让我们学校的学生,成为一面面文明的小旗帜,走出学校,一言一行见风范,让所有人一见到我们都竖起大拇指,夸一句,“这个学校出来的孩子就是懂文明讲礼貌!”
“知礼行天下”。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讲“礼者敬人也”,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一种交往的艺术。它们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开学第一课》里的文明礼仪情景剧里也讲到:“文明礼仪,是心灵世界的反映,我们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下文明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上的收获。”从中我也知道了,从小要养成知礼的习惯,这礼仪会像阳光一样,照亮我们的前路,让我们成为一株株茁壮健康成长的小树,枝繁叶茂,而不会旁逸斜出。
知礼、懂礼、行礼,将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贯穿到生活当中,是我从《开学第一课》里学到的切身感悟。至圣先师孔子也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这个学期,我要以“礼”的标准来自觉约束自身行为。“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将用在《开学第一课》上学习到的知识、汲取到的营养,来滋润自己的心灵,开启我美好崭新的一学期,做天天向上、文明知礼的好少年。
XX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想
对于长征,我的了解是不多的。除了以前课本上的介绍,其他的几乎都不知道了。不去年12月份我在华中科技大学听到一次讲座,使我对长征和抗战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讲座的老师是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高华老师。他连续讲了两场讲座,一场是关于抗战历史的几点问题,另一场就是关于长征研究的若干问题。而我现在所说的一个人与一本书就是他谈到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自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这支军队就突然神秘的消失了,当时的南京政府,苏联中央,共产国际以及一些西方国家都不知道这支军队去哪里了,去干什么了。红军的内部也没有留下任何照片,材料的相关资料。可以说现在我们说的伟大的长征在当时是一件神秘的事情。而“红军长征”的历史是怎么传下来的?以及“长征”这个词是怎么出现的呢?
红军到达陕北后,1935年12月,毛泽东在报告中首先用“长征”一词,他说:“讲到红军,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成长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传队,是宣言书,是播种机,是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结束”。从此,“长征”一词进入史册。
1936年下半年,毛泽东就开始号召写红军长征的回忆,直接起因很现实,就是争取外国人对红军的物质援助。1936年7月初,燕京大学美国讲师、记者斯诺在上海中共地下组织和宋庆龄的联络和安排下前来陕北采访,这是一个向外宣传红军和争取外部援助的极好机会,这样,征集长征史料的工作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时下有许多纪念“长征”的活动,其中大部分都是说二万五千里长征很难走。实际上我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亲历记》并没有看过多少掉队的、艰难的描述。我想“长征”精神应该是时间上的坚持,而不是距离上的到达目的地。陕北可以走到,“共产主义”不容易走到。当一个人以“陕北”为目的地的时候他注定很难超越了。由此想到黑格尔说过一句话: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人的一生都是在“长征”中,对于共产党人,这个“长征”是多少代人都不一定走的完的。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没有作好长期的准备,这个“长征”是注定失败的。而在我们党员中树立长期革命的意志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我们当下要反思的。
XX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想
九十五年前,在那风雨如磐的旧中国诞生了中国共 产党,她象一盏明灯冲破了漫漫长夜的黑暗,象初升的朝阳给沉睡的大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神州大地就有了一群引路人,中华民族就有了更加挺拔的脊梁骨,这个坚强、光荣的集体在黑暗的灰烬中 爆出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九十五个风雨春秋,九十五年的奋斗不息,中国共 产党历经沧桑,经历了初创时的艰难、北伐战争的洗礼、土地革命的探索、**战争的硝烟、解放战争的炮火,又历经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十年 文革、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共 产党一次次面临历史的重要关头,又一次次实现历史性的抉择。
不管是雪山草地大渡河的霏霏雪雨,还是井冈山太行山的腥风血雨,不管是延安窑洞的斜风细雨,还是改革开放的惊风急雨,中国共 产党同全国人民始终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与中国命运的脉搏一起跳动,从单薄走向厚实,从年轻走向成熟,从二十年代走来,驶向一个新的世纪。
我,生在红旗下,沐浴着党的雨露,度过幸福的童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进知识的海洋,党把我从一个无知的乡村孩童,培养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孩提时代,我心目中的党是神圣而伟大,可亲又可爱。我学会唱的第一支歌是 没有共 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支歌伴随我长大,并随着岁月的流逝,我越来越能理解其深刻的内涵。
当我从一名少先队员成为一名共青团员时,共产主义成为我的理想信仰,她犹如心灵的翅膀,催我奋进。加入共 产党成为我的人生路标,她犹如夜航的明灯、天空的星斗引导我走向理想的彼岸。我默默地为之努力,我知道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涓流,无以成江河。
只有信仰,能使生命充满意义,唯有奋斗,才使生活更加充实。1989年4月,在我研究生即将毕业前夕,我终于站在党旗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 产党 此时此刻,我心中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我想起了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的刘胡兰,想起了慷慨悲歌、从容就义的吉鸿昌,想起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周恩来,想起了蜡炬成灰、春蚕到死的蒋筑英 这一刻我也陡然意识到了为什么要把党比作母亲? 因为这一生我将和她同荣辱、共命运。
我们的党哺育了成千上万的优秀儿女,也曾牺牲了无数的优秀儿女,才使 日月变新天,如今我们母亲生息之地的繁荣昌盛,我们儿女义无反顾,责无旁贷。真正的党员,要挣挣铁骨,耿耿正气;真正的党员,要先天下忧、后天下乐。
从这一刻起,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国共 产党党员。我就象一滴水融入了长江、大河,去奔向浩翰的大海。在共 产党的大集体中奋斗,心灵获得充实,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毕业后,我来到上海电力学院社科部工作,站在三尺讲台上,为党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在这个优秀分子辈出的海洋里,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因追求进步而来,是为追求进步才来。裹足不前就意味着落后,落后就意味着被淘汰,唯有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更多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推荐:年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范文 3.观看XX年开学第一课感想 年观看开学第一课感想范文 年的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00字
年学生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00字精选4篇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年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10.开学第一课XX年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