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优美句子摘抄和赏析
1、总之,由于上面那些缘故,小豆豆和妈妈现在正朝着一所新学校走去。
当新学校的大门清晰地呈现在母女俩面前的时候,小豆豆站住了。因为她以前上学的那所学校的大门有精致的混凝土柱子,校名也写得很大。
而这所新学校的门柱却是两棵挂着树叶的小树。
2、这就是小豆豆第一次见到校长小林宗作先生那天的感想。
而且难得的是,校长当时也和小豆豆一样有着相同的感想。校长领着小豆豆去看大家吃午饭的地方。
校长告诉小豆豆:只有中午,大家不在电车里,而是“集中到礼堂里去”。礼堂就在小豆豆刚才登过的石阶上头。
走进去一看,学生们正吵吵嚷嚷地把桌椅在礼堂中间摆成一个圆圈。
3、小豆豆这回才好不容易明白了什么是“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
她有点担心,照这个样子,今天早上妈妈忙忙给自己做的饭菜能合格吗?然而,当小豆豆把饭盒盖打开时,差一点“哇哈”地叫出声来,她甚至把嘴捂上了,因为这饭盒里装的太棒了!黄色的炒鸡蛋、青色的豌豆、茶色的鱼肉松、粉红色的炒得松蓬蓬的咸雪鱼子,各种各样的颜色,就象花园那么漂亮。
4、小豆豆这时尽管还不会看表,但她似乎也感到讲了不少时间。
如果看看表的话,她一定会感到吃惊的。而且也肯定会感激校长。
这是因为,小豆豆和妈妈是八点整到达学校的,等到在校长室里让小豆豆把话全部讲完并决定收她入学时,校长看了看怀表说:“啊,到吃饭的时间啦!”这就是说,校长听小豆豆讲了四个小时。
5、用真电车作教室,小豆豆感到很特别,其次感到特别的是教室里的座位。
在以前那所学校,谁坐哪个位子,旁边是谁,前边是谁,都是按规定排好了的。而这个学校却是坐在哪里都行,可以根据当天的兴致和其它情况,每天换一个自己喜欢坐的地方。
6、有的孩子在写片假名,有的孩子在画图画,有的在读书,也有的在做体操。小豆豆旁边的女孩子好象已经会写平假名了,正在往笔记本上抄。
小豆豆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稀奇,心里根本平静不下来,无法和大家一样立刻进入学习。
7、有一天,小豆豆穿上了连衣裙。
小豆豆的连衣裙一般都是妈妈亲手缝制的,但今天穿的却是买来的。之所以穿上买来的连衣裙,这里面也有一点原因。
8、站在门口送小豆豆的妈妈差一点就要流出眼泪来了。因为她想起了眼前这个朝气蓬勃、天真烂漫、十分懂礼貌的小豆豆,竟在前几天被学校“开除”了。
妈妈内心里祝愿着:“但愿在新学校里能一切顺利……”
9、照这个样子,岂不是和一边学习一边旅行相仿了吗?既有网架,窗子也和原来的一模一样。所不同的只是,驾驶员的座位上放着黑板,电车上的长椅子已被拆掉,按电车行进的方向并排放着学生们的课桌和椅子,原来电车上的皮拉手也没有了。
剩下顶棚和地板都还是电车原来的老样子。东东脱鞋走进教室,在别人的课桌前坐了一下。
虽然是和以前学校一样的木椅子,但她却感到这椅子坐上去很舒服,以至想一直坐在上面。
10、这个人头发稀疏,门牙已经脱落,脸色很好,身材虽不太高,肩膀和胳膊却很结实,整整齐齐地穿着一身已经陈旧的黑色西装。
11、小豆豆稍走开一点,瞧着检票员叔叔。叔叔身体很胖,戴着眼镜,仔细看去,还显得很和善。
12、小豆豆感到奇怪。她想,这个学校简直太新鲜了,真有意思。
不知道这里吃午饭时竟是这么快活!小豆豆一想到从明天开始自己也要坐在那些桌子边让校长看饭盒里面的“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简直高兴极了,乐得差一点喊出声来。
13、象小豆豆他们这些一年级学生,虽然还没有上自习的课程,但在从自己喜欢的科目学起这一点上,却是同上自习课完全相同的。
14、无论哪辆电车都很安静,好像刚刚开始上第一节课。在那并不很大的校园的周围,种上了各种各样的树当作围墙,花坛里也开满了红、黄等各种颜色的花朵。
15、妈妈眼前仿佛浮现出小豆豆淘气的情景:她坐在从未见过的课桌前,正好奇地把桌盖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关上。
16、妈妈没有回答。说实在的,妈妈现在心里非常不安。如果马上要去的这所小学不收留小豆豆的话……妈妈的比帽上插着朵小花,她那漂亮的孔现在变得有点严肃了。
她看了看小豆豆。小豆豆正一边在路上蹦跳一边嘴里像机关枪似的说着什么。
17、妈妈并没有把退学的事告诉给小豆豆。妈妈知道,即使说了她也弄不清自己哪儿不好,再说因为这些事让小豆豆背上思想包袱也不合适,还是等长大了再告诉她吧!
18、就在这时,小豆豆后面课桌的男孩站起身来,手拿笔记本朝黑板那个方向走去。
老师正在黑板旁边的课桌那儿给其他孩子讲解什么问题,他好象就是要到老师那里去的。从背后看到那孩子走路的小豆豆,一下子不东张西望了,两手托腮目不转睛地盯住了那个男孩。
这个小男孩走路时拖着一条腿,一瘸一拐的。特别是走起来时,身子一摇一晃的。
开始,小豆豆还以为他是故意做出来的,然而,看了一会儿以后,小豆豆明白了,不是装的,本来就是那个样子。
19、而且,正象小豆豆第一次见到时觉得非常羡慕一样,吃午饭的时候,校长瞧着同学们饭盒里的饭菜,口里问道:“有海里的和山里的东西么?”孩子们对校长一个一个地查看自。
《窗边的小豆豆》赏析
一、关于作者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黑柳彻子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黑柳彻子,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代表大使。她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之后,不仅在日本,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截至2001年,日文版累计销量达938万册,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
该书已被译成了33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英文版在美国出版后,《纽约时报》发表了两个整版的书评文章,这一“殊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该书的英文版仅日本国内销量就达70多万册,至今无人超越。1984年,联合国的官员在读完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后,认为“这个人这么了解孩子的心理,再也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因此任命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二、关于人物形象
这本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大段的教育理论,作者只是用平凡的笔触,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调皮、好动、充满好奇心的八岁小女孩豆豆,面临了人生带给她的第一次危机被迫转学。可转到新学校的巴学园中,却让小豆豆享受到了无私的爱,尝到了爱的真正滋味。
巴学园校长是一个特别与众不同的教育者,在小豆豆与他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巴拉巴拉讲了四个小时校长却没有一点不耐烦,一直面带微笑地倾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的老师常常严肃得令我们不敢发表意见--有多少老师、家长会像小林先生那样安静地坐下来,保持微笑的面容让我把话讲完?
在这本书中,小林校长说,无论哪个孩子,都具有优良的品质。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发现这些品质,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他还说:“不要硬把孩子塞进老师设计好的模式中,要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因为孩子们的梦想远比老师计划的还要远大。” 在小林校长看来,这种看来“乱糟糟”的上课方法却很管用:随着小学生们年级的升高,老师就能逐渐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他感兴趣的方式,对问题的思考方法等。由此,老师能够清楚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于老师而言,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是最有效果的上课方法。巴学园的上课方式,它不同于传统学校按照每个时段有顺序地上课,而是一种自由的学习过程。
小豆豆的妈妈黑柳朝把小豆豆看作是上天赐予的宝物,怀着感恩之心关爱、理解和培育孩子。在这个妈妈眼里,小豆豆在学校里第一个星期上课不停地玩桌盖是因为家里的抽屉不一样;不听老师的话等行为都源于孩子自身的好奇心、自尊心,是完全正常的。同时,在小豆豆由于被认定为“让人头疼的学生”而被退学时,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受伤害,为她保守“被退学”的秘密知道她成年才找机会告诉她。
黑柳朝非常有耐心的等待孩子成长,充满爱心的为孩子寻找合适的学校,为孩子准备每天的午餐盒饭,不仅美味而且漂亮。她知道孩子不愿意听大人教导是因为有自己的主意,小孩都喜欢新鲜的东西,也能够和动物说话,这些宝贵的天性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如果小孩的调皮与成人世界的规矩相悖也应该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成长。
三、关于读者
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教育报刊总编审张秋生说:不要把孩子放在与成人对立的强制的轨道,成人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解放孩子,做到真正从儿童出发,倡导儿童本位。
巴学园的电车教室学习氛围是自由的,但是不涣散的,在这样的课堂里没有教育的浪费,相比于传统教育,自由学习的模式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巴学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毫无顾忌、不受拘泥地真正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这种课堂是无疑吸引人的,小豆豆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就算当“放学铃”响起,每个学生也不愿回家而更愿意在巴学园内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读这本书开头的时候大部分人是惊讶的、不解的:为什么这种学校会存在,家长怎么会把孩子送到这个学校?带着一个个疑问继续阅读下去,就慢慢发现这个学校的有趣之处——午饭中要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每天都要“散步”
每一个阅读《窗边的小豆豆》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都会不自觉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学校并与小豆豆的进行对比。大家对这本书会有一种让人感觉亲切和熟悉的气质。在亲切的情感氛围中,在浓郁的生活情致、活泼的儿童情趣中,《窗边的小豆豆》伴随着感同身受的眼泪和欢笑,一点点进入成人和儿童读者的内心,并长久地留存在他们的记忆深处。
四、关于文本特征
虽然本书只是讲述作者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但是这里面要含着教书与教人极深的教学理念:
1、教书首先是为了教人,从学生的角度教育人
2、教书教人中尊重学生,甚至配合学生
3、教书教人之效————生敬师爱校
从体裁角度来看,《窗边的小豆豆》属于教育小说的范畴。宣扬、倡导现代先进儿童教育观是这部作品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其核心价值所在。本书表达了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对孩子的尊重、对孩子的理解、对孩子的关爱、对孩子的认可。真正的教育从来都不是理论,也不是成套的方法和大道理,而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心灵的沟通。小林校长和他的巴学园的实践,反映了现代社会儿童和教育观的发展和进步,代表者人类的教育理想。
作为教育意义上的文本,《窗边的小豆豆》非常值得注意,它给了我们一个不同于一般的界定标准,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显然,小林先生不赞同只专注在学习成绩上的教育,他始终认为,“心灵”才是唯一的圆心,要是偏离了这个圆心,无论孩子将来的圆圈有多么灿烂,多么庞大,在小林先生眼里都比不上纯洁却小巧的“心美”的圆。巴学园自由、开放、宽容的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保持了“人之初”的优良品质,在这里成长的孩子们一步步实现着校长的教育理想。如果没有进入巴学园,小豆豆无论做什么,都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吧。有一颗善良、热枕的心,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善于发现身边的美,教育的目的难道不应该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