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构建“十佳”和谐文明镇先进事迹材料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海岛实际,紧紧围绕建设管理科学,社会和谐,环境独特,居民富裕的现代化海上新市镇的总体目标,深入扎实地开展构建和谐文明乡镇活动,努力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和全镇的文明程度,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加强班子建设,形成创建整体合力。
创建和谐文明乡镇活动开展以来,我镇党委、政府按照市、区有关指示要求,成立了镇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创建和谐文明乡镇活动领导小组,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切实抓紧抓好。一是坚持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实行“管一线,包一片,抓一点”的责任体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党委成员和干部身上。定期召开机关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和谐文明乡镇创建工作会议,了解创建进度,解决存在问题。同时,以村级换届选举为契机,选拔一批年纪轻、作风正、能力强的群众党员充实进两委班子,健全了村级配套组织,降低了年龄,提高了学历,为全镇和谐文明乡镇创建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做好宣传发动。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全镇构建和谐文明乡镇动员大会,对创建文明乡镇、文明村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图板等形式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大力营造创建氛围。三是镇党委、政府把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效能建设作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镇、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狠抓机关效能建设,严格规范办事程序,实行政务、村务公开,推进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着力树立政府新形象。2005年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期间开展的群众对镇党委及机关干部“满意度”测评中满意率达到100%。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开展创建活动以来,我镇切实以提高人民群众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学习制度。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各项学习制度,确保做到“六有”(有学习机构、集中学习讨论记录、学习出勤登记、个人学习专用笔记、学习体会文章、年度学习总结),充分发挥中心组的示范和龙头作用。同时,通过党委成员到挂钩村支部上党课,举办辅导讲座、渔业技术培训班等形式向干部职工、广大渔民群众宣传党的理论、科技文化知识。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提高群众参与意识。二是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工作中,我镇注重联系各部门实际,开展“道德新风与你同行”、“当公仆、办实事”和以“十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堡垒工程”(即讲一讲方针,传一传致富经验,带一带科学技术,访一访天灾病热,抓一抓计划生育,管一管迷信赌博,劝一劝邻里纠纷,帮一帮贫困家庭,督一督安全生产,议一议村里大事),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三是大力开展移风易谷活动。重点突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这一主题,深入揭批各种伪科学和各种歪理邪说,引导群众移风易俗,自觉革除封建迷信等陋习。同时通过举办科技知识讲座,加强宣传教育等形式,将群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学知识、增素质”的轨道上来,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文明新风的树立。
三、创建平安XX,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为了给构建和谐乡镇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社会秩序保障,在工作中,我镇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社会安全稳定。按照“四五”普法规划内容和依法治理工作要求,及时开展宣传活动。加强村级综治网络建设,健全了以村支部书记为主任,治保调解主任为成员的村级综合办工作机构,形成了级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针对我镇流动人员多,周边环境复杂多变的特点,2005年镇政府出资15万元建立了电脑监控系统,对全镇各交通路段,主要建筑,重点目标实施全天候监控,取得良好成效。近年来,全镇没有重大恶性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黄、赌、毒现象,无集体上访事件。连续两年被评为“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达标先进单位”。
四、加强环境卫生建设,营造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
整治镇容镇貌,改善海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是我镇开展构建文明乡镇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的前提条件。工作中,我们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了《XX镇关于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使全镇渔村环境卫生得到较大改善。一是创新市政管理体制,不遗余力地加大对市政建设的投入,通过培训市政管理人员,增设环卫设施,张贴环保宣传画等措施加强了城镇功能建设。二是协调各部门解决镇村街道卫生管理问题。以镇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的形式明确了各部门责任,成立了保洁队,建设垃圾堆放场1处,定期对生活垃圾进行清理。三是规范卫生秩序。对镇机关单位、个体经营户和居民户全部实行门前“三包”制,签订保洁责任书。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四是以“创卫”工作为契机,全民参与,集中整治环境卫生。2005年,我镇在争创省级卫生镇活动期间,镇党委成员亲自动手,组织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集中清扫环境卫生,搬迁厂房,整治码头,使得镇容镇貌大力改观,被评为广东省“卫生镇”。由于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镇容镇貌的改观使得我镇旅游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2005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万余人,旅游综合收入1800万元。
五、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针对我镇以渔业养殖、捕捞为主的特点,开展了以渔业养殖实用技术为内容的科普知识教育,举办渔产品养殖技术培训班,成立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主动上门为渔民解决养殖方面的问题。有效地调动了渔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渔民收入。二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近年来,镇政府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入15万元用于镇文体活动设施建设及添置文体器材。先后修建了网球场,百米跑道,今年投资600万元的海洋文化中心大楼和XX文化广场已动工兴建。坚持每年举办镇运动会、春节联谊活动,保证了群众性文体活动的持续开展。三是广播电视做到了村村通,用户达350户,覆盖了镇区所在地75%的用户,其他海岛渔村也安装设有卫星接收网络,满足了全镇广大群众的收视需求。四是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举办培训班3期42人次。目前,全镇育龄群众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率达96%,知晓率98%以上,极大的转变了群众婚育观念,提高了我镇计生工作水平,并连续两年被评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近年来,我镇通过构建和谐文明乡镇活动的开展,既提高了全镇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改变了镇村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工作的发展。2005年我镇政府财政总收入2006万元,同比增长21%;渔民人均纯收入10412元,同比增长2%,有力地促进了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步伐。
第二篇:镇构建“十佳”和谐文明镇先进事迹材料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海岛实际,紧紧围绕建设治理科学,社会和谐,环境独特,居民富裕的现代化海上新市镇的总体目标,深入扎实地开展构建和谐文明乡镇活动,努力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和全镇的文明程度,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加强班子建设,形成创建整体合力。
创建和谐文明乡镇活动开展以来,我镇党委、政府按照市、区有关指示要求,成立了镇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创建和谐文明乡镇活动领导小组,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切实抓紧抓好。一是坚持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实行“管一线,包一片,抓一点”的责任体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党委成员和干部身上。定期召开机关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和谐文明乡镇创建工作会议,了解创建进度,解决存在问题。同时,以村级换届选举为契机,选拔一批年纪轻、作风正、能力强的群众党员充实进两委班子,健全了村级配套组织,降低了年龄,提高了学历,为全镇和谐文明乡镇创建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做好宣传发动。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全镇构建和谐文明乡镇动员大会,对创建文明乡镇、文明村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图板等形式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大力营造创建氛围。三是镇党委、政府把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效能建设作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镇、村干部目标治理考核的重要内容,狠抓机关效能建设,严格规范办事程序,实行政务、村务公开,推进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着力树立政府新形象。20xx年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期间开展的群众对镇党委及机关干部“满足度”测评中满足率达到100%。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开展创建活动以来,我镇切实以提高人民群众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学习制度。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各项学习制度,确保做到“六有”(有学习机构、集中学习讨论记录、学习出勤登记、个人学习专用笔记、学习体会文章、学习总结),充分发挥中心组的示范和龙头作用。同时,通过党委成员到挂钩村支部上党课,举办辅导讲座、渔业技术培训班等形式向干部职工、广大渔民群众宣传党的理论、科技文化知识。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提高群众参与意识。二是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工作中,我镇注重联系各部门实际,开展“道德新风与你同行”、“当公仆、办实事”和以“十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堡垒工程”(即讲一讲方针,传一传致富经验,带一带科学技术,访一访天灾病热,抓一抓计划生育,管一管迷信赌博,劝一劝邻里纠纷,帮一帮贫困家庭,督一督安全生产,议一议村里大事),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三是大力开展移风易谷活动。重点突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这一主题,深入揭批各种伪科学和各种歪理邪说,引导群众移风易俗,自觉革除封建迷信等陋习。同时通过举办科技知识讲座,加强宣传教育等形式,将群众的注重力转移到“学知识、增素质”的轨道上来,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文明新风的树立。
三、创建平安XX,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为了给构建和谐乡镇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社会秩序保障,在工作中,我镇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社会安全稳定。按照“四五”普法规划内容和依法治理工作要求,及时开展宣传活动。加强村级综治网络建设,健全了以村支部书记为主任,治保调解主任为成员的村级综合办工作机构,形成了级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针对我镇流动人员多,周边环境复杂多变的特点,20xx年镇政府出资15万元建立了电脑监控系统,对全镇各交通路段,主要建筑,重点目标实施全天候监控,取得良好成效。近年来,全镇没有重大恶性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黄、赌、毒现象,无集体上访事件。连续两年被评为“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达标先进单位”。
四、加强环境卫生建设,营造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
整治镇容镇貌,改善海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是我镇开展构建文明乡镇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的前提条件。工作中,我们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了《XX镇关于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使全镇渔村环境卫生得到较大改善。一是创新市政治理体制,不遗余力地加大对市政建设的投入,通过培训市政治理人员,增设环卫设施,张贴环保宣传画等措施加强了城镇功能建设。二是协调各部门解决镇村街道卫生治理问题。
第三篇:乡镇十佳环境优美乡镇先进事迹
清流县龙津镇
十佳环境优美乡镇先进事迹
龙津镇地处城区,是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便捷,永宁高速公路清流段互通口设在境内,距县城约为2公里;204线省道贯穿全境;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全镇总面积213.2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总户数12379户、总人口34450人。
近年来,我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09年全镇实现农林牧副渔总产值16300万元;工业总产值92410万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7103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900元。初步成为清流县工业发展较快,经济实力较强的工业重镇。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我镇大力开展以人为本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07年获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获得三明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平安三明”建设“平安乡镇”称号,2008年获得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我镇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果,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我镇不断把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引向深入,通过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保管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城镇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100%,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1%;地表水、声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1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6%,农业生态环 境良好,森林覆盖率84%,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几年来,我镇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挂帅,镇党政领导成员任副组长,成员由项目办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村委会书记、主任组成,认真抓好环境创建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领导亲自抓、各单位积极配合和各工作组具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政领导成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积极带头参与,为创建工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有效推动了创建的深入开展。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镇政府同1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23余家企业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
二、创新载体,强化宣传
几年来,龙津镇始终把强化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企业法人和公民的环境意识作为环保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结合我镇“庙会新风”、夕阳红踩街活动、“六.五”世界环境日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发放各类宣传品1万余份,解答法律法规咨询100多人次等。聘请县环保局专家来镇政府会议室上环保课,提高镇、村(居)领导干部、企业法人、村民代表和广大村民的环保意识。书写了固定标语20余幅,并在重点地段悬挂宣传横幅,各村(居)设立了环保宣传栏,把环保理念引向社会的各个角落。
三、严格执法,综合整治
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督促建设项目及时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确保“先 评价、后建设”制度的贯彻落实,同时严禁新上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项目,做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上,实现总量控制平衡,执行清洁生产,确保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并要求新上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协助县环保局抓好建设项目跟踪管理和竣工验收,确保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稳妥处理信访案件。对群众的来信来访认真对待,随时出现,随时受理,随时出击,随时制止,有效地制止了环境违法行为,几年来均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污染纠纷和生态破坏事件。
四、加大投入,改善环境
结合县委、县政府把我县建设成为“城市最美、旅游最旺、产业最优、环境最好”的工作思路,近年来投资5000多万元对龙津河岸流域彻底改造,河道两旁绿化美化,河堤坡石砌,并建设聚健康休闲、娱乐、人文为一体的九龙景观工程和沿河景观工程,既提高了防洪能力,又绿化美化了城镇环境。投资3000万元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城区范围内新增设垃圾收集箱、果壳桶共计300余个,并实行定时定点收集垃圾制度,公共场所和主要街道实行全天候保洁,随脏随扫,清扫率达100%。垃圾坐到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全部垃圾均运往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进行卫生焚烧处理。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污水处理厂并投入使用。
五、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加大宣传,发动群众,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积极落实新农村建设“132”计划。重点抓好一个市级示范村(南岐村)和两个市级推进村(大 路口村、城南村),结合旧城改造和永宁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规划设计并组织实施了黄泥子坑农民安置点和松子塘农民安置点精品村建设;并以“家庭清洁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开展以“三清六改”为主的村容村貌整治。投资4000万元完成通村、组道路、危桥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确实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完成了11个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投资 300万元完成县经营性公墓建设,实现火化率达100%的目标。
通过几年不懈努力,龙津镇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但是有的地方还存在薄弱环节,我们将以这次争创十佳环境优美乡镇活动为契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着力改善和提高城镇环境质量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树立“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城镇建设步伐,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龙津镇人民政府
二0一0年四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武篆镇构建“和谐乡镇”工作总结
东兰县武篆镇创建“和谐乡镇”工作总结
东兰县武篆镇人民政府
2010年11月18日
武篆镇位于河池市东兰县西南部,距县城32公里,是中国早期三大农民运动领袖、全国百名英模人物之一韦拔群的故乡,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领导人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全镇居住着壮、汉、瑶3个民族,下辖15个行政村,267个村民小组5979户,总人口2.6万人,总面积371平方公里。近几年来,我镇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革命老区人民群众提供安居乐业的生产生活环境。
一、创建平安武篆,走和谐发展之路
平安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科学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镇、村、组三级综治信访维稳组织,落实工作经费,配齐办公设备,先后投入综治信访维稳经费达11万多元。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镇社会和谐稳定,平安村、平安单位达100%。2005年以来,东兰县先后在武篆镇召开综治平安工作现场会3次。
一是在镇一级建立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从综治办、司法所、国土所、水利站、林业站等与农村工作有密切关系的镇直部门抽调6名工作人员,由分管综治工作的副镇长牵头,组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具体负责全镇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同时,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圩日值班接访制度,做到群众来访有领导接待、信访事项有专人负责,使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二是在村一级设立治保组织和调解委员会。村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重要力量。通过制定《村干部工作目标量化考核办法》等制度,在村一级设立治保组织和调解委员会,明确村干部抓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职责,执行“一岗双责”制度,形成了村一级综治信访维稳的骨干力量。
三是在组一级落实调处人员。把调解网络延伸到组,明确村民小组长是调处本级矛盾纠纷的第一责任人,当本组发生矛盾纠纷时,要及时介入,组织调解,切实把好农村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四是建立四级调处机制。针对农村纠纷点多面广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农村矛盾纠纷“四级调处”机制,即发生一般的矛盾纠纷,先由村民小组首先组织调解,调解不了的,呈报村级处理;村级处理不了的,写好汇报材料并告知当事人向“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申请处理;“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接到案件后,根据案情由镇党政主要领导审签后,交由相关部门进行调处,部门也解决不了的,写好汇报材料报送“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通过联席“会诊”的办法解决。通过实行“四级调处”机制,使农村矛盾纠纷都能通过调解方式得到有效化解。
二、树好老区品牌,走科学发展之路
武篆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厚重的革命历史,丰富的红色资源是加快武篆科学发展的潜在优势。镇党委镇人民政府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提出了“大力弘扬拔群精神,打造红色旅游重镇,发展高效生态产业,共建平安和谐武篆”的发展思路,使全镇工作在好的思路上创新,在好的基础上突破,在好的势头上前进。
(一)调整产业结构,夯实和谐经济基础。紧紧围绕“保桑、强蔗、兴果菜”的工作思路,建立无公害果菜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推广粳米、墨米、博优、正大619等10多个品种的种植。据统计,今年全镇粳米种植925亩,如上圩村大力发展粳米种植,面积达320亩,占水田面积的30%,亩均产量达900—1000斤,亩产值3500—4000元,农民人均粳米收入518元;墨米680亩。糖蔗650亩、桑养蚕1036亩、无公害蔬菜蕃茄种植1240亩。今年蕃茄亩均产值超万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1450元。
(二)依托红色资源,打造和谐旅游重镇。武篆镇红色资源丰富,发展红色旅游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推进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先后投资兴建武篆中和至东里三级路建设、20米商业大道以及江平月亮河生态养生基地、3个红色旅游景点游客中心,使红色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镇政府驻地形成“三纵二横一环道”的交通路网。2010年共接待县外游客21000多人。
(三)推进社会事业,促进和谐发展。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协调推进社会事业。2006年7月、2007年6月我镇分别通过自治区、国家“普九”检查验收,2007年11月被评为河池市实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2010年分别被评为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三等奖、二等奖。
三、推进社会管理,巩固和谐社会成果
结合武篆实际,找准切入点、运用结合点、把握着力点,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千方百计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
一是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充分发挥计生服务所和派出所的职能作用,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失控、漏管、违法犯罪。全镇没有发生流入人口违法犯罪行为。
二是做好特殊人群的管理。针对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等高危人群,安排力量帮教、管理,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到不漏管、不失控。
三是做好弱势群体的帮扶。高度重视解决五保户、残疾户、低保户等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物资,确保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住所、有病能及时就医。
四是抓好安全生产。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发展的理念和安全第一的原则,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几年来,全镇没有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第五篇:××镇创建运城市文明和谐乡镇汇报材料
××镇创建运城市文明和谐乡镇汇报材料
××镇位于平陆县城北约14公里处,距运城市18公里,北与盐湖区、夏县相邻,南接圣人涧镇与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镇现有行政村15个,其中市级文明村2个、县级文明村13个。在推进文明和谐乡镇创建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拓展服务、繁荣文化、优化环境、维护稳定,全面提升和谐创建水平,为文明创建打好坚实基础。
一、加强班子建设,形成创建整体合力。
创建和谐文明乡镇活动开展以来,我镇党委、政府按照上级有关指示要求,成立了创建和谐文明乡镇活动领导小组,把此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切实抓紧抓好。一是坚持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实行“管一线,包一片,抓一点”的责任体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党委成员和干部身上。定期召开机关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文明和谐乡镇创建工作会议,了解创建进度,解决存在问题。同时,以党委换届选举为契机,选拔一批年纪轻、作风正、能力强的群众党员充实进两委班子,健全村级配套组织,降低了年龄,提高了学历,为全镇和谐文明乡镇创建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做好宣传发动。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全镇构建和谐文明乡镇动员大会,对创建文明乡镇、文明村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 1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图板等形式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大力营造创建氛围。三是镇党委、政府把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效能建设作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镇、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狠抓机关效能建设,配备了指纹签到机实行签到签退制度,严格规范办事程序,实行政务、村务公开,推进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着力树立党委、政府新形象。
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建平台
自2007年至今,我镇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一年一个台阶,今年新建了安沟、枣园两个村,实现了全覆盖。活动室内按照县委组织部的“十统一”标准,桌、椅、版面、窗帘等硬件设施全部配齐。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定期播放政策理论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使其成为党员教育的阵地,村民了解致富信息的窗口;定期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我们狠抓新农村建设,按照“四化四改”和“五个一”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采取镇抓督导协调、村抓组织实施,2007年完成了以风口、横涧、凹里三个村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2008年启动了××、农场两个重点村的建设,完成巷道硬化6.7公里,安装路灯80盏;2009年完成了西牛、前滩2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2010年完成岭轿、后滩两个重要推进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其中,岭轿村完成主巷道硬化1.1公里,硬化小游园1600平方米,改厕20户,新建沼气池30个;横涧村投入资金27万元,硬化九龙沟道路2000余米,新建窑洞28孔,为横涧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积极拓展农村服务领域。
一是开展新农保工作。我镇总人口为17051人,16岁以上为12683人,60岁以上2390人,16—59岁为10450人,其中学生、军人、企业参保为672人,全镇应参保缴费为9778人,实参保缴费为8492人,缴费总额为1025600元,全镇参保率达86.8%。二是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和帮扶困难群体。目前全镇共有低保对象1032人。办理大病救助24人,发放救助款4万元;优抚对象136人,发放优抚款283500元;为13名现役军人发放优待金13000元;全镇五保对象67人,入住敬老院26人。并对低保户实行跟踪管理,确保惠民政策的落实。三是全面优化人居环境。根据张政字(2010)9号文件《关于在全镇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我镇集中半个月的时间对全镇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彻底改变了我镇脏、乱、差的环境状况,为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努力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
全面落实综治工作责任制,加强反邪教工作,创建“无邪教村组”;大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落实领导干部接待和联系群众制
度,加强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坚持安全发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坚决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强化护林防火工作,各村都组建巡逻队24小时值班。
几年来,我镇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和谐乡镇”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制意识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社会治安实现稳定好转,农村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更加完善,两个文明建设在新的征程中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有效的工作措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