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安县金桥中等职业学校为迎接市民办职业教育年度评估的汇报材料
东安县金桥中等职业学校为迎接市民办职业教育年度评估的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首先让我代表金桥学校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莅临我校指导教育教学工作表示热情地欢迎,同时真诚地希望各位领导在这次检查中,对我校工作多提出宝贵的意见,给我校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以指导我校做强、做大。
下面,我想就我校的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金桥职业学校是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现有校园面积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根据市场需求,并结合我校的实了际情况,我校开设了计算及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商贸英语、畜牧兽医等多个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27人,其中本科学历者20人,专科学历7人,专业教师15人,文化课教师15人,其它公共课教师3人,员工4人。学校现有5个教学班,共有在校学生285人。三年级已外出顶岗实习。
自2010年以来,东安县县委、政府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扶持力度,我校从过去的每届招百来人发展到现在的每届招200多人,专业从“单打一”的计算机领域发展到今天的计算机及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商贸英语、畜牧兽医等多个专业齐头并进。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为改善我校的办学条件,学校董事会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添置了多媒体教室一间,学生电脑室2间,多功能电子电工基础实验室一间,PLC与单位片机实验室一间,添置了学生餐桌,修建了学生宿舍楼,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实验实训的需要和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极大地
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东安金桥学校本着“为学生一生的成功奠定基础”的办学宗旨,朝着“环境优美、管理规范、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办学方向前进。学校管理严格,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从起床、早自习到上课、晚自习,都有老师跟班管理。严禁学生奇装异服、烫发、染发;严禁学生带手机进入课堂。由于管理到位,一直以来,学校没有发生打架、斗殴、酗酒、偷盗等现象。
老师和学生关系非常融洽,既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关系。老师一切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一切为学生的人生幸福着想,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方式非常了解,在生活上像一个真正的朋友那样去关爱学生。因而学生非常稳定,流失率极低。
学校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拥有一大批知名的骨干教师。他们都毕业于重点院校相关专业,曾在省、市重点中学相关课程教学中把关多年;他们理论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他们爱岗敬业,教学严谨。非常重视对口高考,新生入学,针对有弱科的学生,实行弱科培训,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每月一大考,每周日一测试,并及时总结,奖励先进生,特别关注后进生的成绩提高。这已成为我校教学常规,由于措施得当,2012年高考,我有44名学生参加对口高考,上本科线31人,一本上线4人,高考本科人数列全县第二国,医卫类考生全市
场状元也在我校。我校教育教学赢得社会的一致好评。
第二篇:东安金桥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规划
东安金桥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规划(2013-2016)
“十八届三中全会”时期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宝贵战略机遇期,也是我校改革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众志成城,追求卓越,全面开创我校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努力实现我校历史性的新跨越,现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校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1、我校近几年取得的主要成绩(1)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办学初期我校位于原东安劳动局内,仅有两亩地,现我校校区占地面积35.5亩,各类房屋建筑总面积12115平方米,拥有标准教室20个,实验实训教室4个;图书馆藏书1.3万册;学生宿舍公寓化,配备卫生间、阳台,专用储藏柜。(2)办学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大。
2004年,我校开始招收全日制职业高中学生,仅招生计算专业两个班不足100名学生。学校现有教学班7个,在校生325人,设置4个专业(计算机应用、文秘、医卫专业、商务英语)。(3)教育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校狠抓教育质量和专业建设。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初步形成。近三年学校参加永州市级统考合格率为98.9%,优秀率为65.2%;初级职业技能考核合格率100%,中级专业技能考核合格率为67%。就业率达98%。(4)办学声誉获得了良好的评价。
学校声誉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2011、2012、2013年连续被评为“优秀民办学校”。
2、影响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1)硬件设施无法满足办学需求。
随着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的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要求,特别是资金匮乏和学校周围无地可以征用,已成为制约我校发展的瓶颈。(2)专业教师资源匮乏。
我校是社会力量办学单位,教师资源先天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极度匮乏,尤其是专业的理论课教师很少,缺乏与现代科技接轨的高素质技能型实训教师。目前的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办一流学校的战略目标。(3)专业设置滞后,校企联系不够。
学校目前还是以计算机系列专业为主,和企业联系较少,专业设置缺乏主动性和瞻前性。因而如何走向专业的转型,提升专业品牌的竞争力以及品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的出台。永州市人民政府也相应地制定了《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不仅高度关注公办职业院校的发展,也加大对民办职校的扶持力度。如在土地征用、银行存款、经费补助、教师待遇等方面保障民办职业学校在教育中的地位。构成了民办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持续扩展的极为有利的宏观势态。
(2)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任务。国家确定将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明确了“四个面向”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四个计划”、“六项工程”等一系列紧迫任务。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达到1:1。(3)竞争激烈的新格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贯彻落实,一些配套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使民办学校获得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永州经济发达,民间资源充裕,一些民办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特别是本市公办职高顺应时势,“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纷纷征地基建,欲扩大招生规模,同时,近几年附近市县来我市抢夺有限的生源,使民办职校面临其群体挤压的巨大压力。日趋复杂的生源、师源和其它教育资源的激烈争夺,将使我校先发优势面临相对弱化的潜在危险。
总之,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居安思危,切实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迎接挑战中抢抓新的机遇,在扬长避短中争创新优势,在参与竞争中实现新跨越,努力开创我校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二、发展战略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建省一流中等职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铸校,和谐兴校”发展战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激发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后劲,努力保持先发优势,逐步扩大比较优势,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追求卓越,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
2、发展定位
(1)办学层次定位: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适度发展不同形式的高等教育,形成以中职为主体、各类短期职业培训等多种教育形式和谐发展、互相促进的格局。
(2)办学水平定位:达到省一级重点职业高中办学水平。(3)专业发展定位:瞄准城市化进程需要和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制造业。优化现有的专业结构,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力求建设2个特色鲜明的重点专业。
(4)服务面向定位:立足东安,面向全国。
3、发展战略(1)质量立校战略。以育人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转变学校发展方式,摒弃只求招生数量,不问育人质量的粗放型和原始积累型增长方式。从偏重量的扩张转向注重质的提升。(2)人才强校战略:人才是最高贵的资源,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竞争力。我校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尊重创造”,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筛选机制,构筑人才高地,建成“一个核心”,即一个能够熟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规律,雄才大略,深谋远虑,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领导核心;造就“三批骨干”,即一批忠诚于民办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才华横溢的教学科研骨干;一批勇于进取,善于协调,联系群众,执行力强的管理骨干;一批乐于从事后勤工作,精通业务,热心服务,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后勤服务骨干。
(3)文化铸校战略:文化是学校之魂,是学校健康发展的支撑和保证。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引导、鼓励、支持师生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确定校训、校徽、校歌,凝聚情感,增强荣誉感。搞好校园美化、绿化,提高学校文化品位,促进育人环境的整体优化。
(4)和谐兴校战略:和谐万事兴。和谐是学校兴旺发达的基础和动力。要努力营造内和外顺,政通人和,同舟共济,稳定有序的发展环境,实现学校各部门全面协调,充分发展,良性互动和整体优化;实现学校与社会之间、学校内部各类人员之间、全校师生员工与自然环境之间以及每一个成员的自我世界的和谐发展。围绕建设“和谐学校”,努力打造“平安校园”、“绿色校园”。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6年,把我校初步建成办学理念先进、内部管理规范,基本设施完整,以中职为主体,多元办学并举,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的省内一流中等职业学校,使学校成为区域经济的技能型人才的重点培养基地。
2、具体目标和措施
(1)校园建设:适时争取向教育局收购茶源中学该校资产,扩大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以满足办学要求。同时改造校园环境,扩大校园绿化面积,更新教室和多功能室内部布局,翻修校园大门,使有限的空间成为精致有加的求学场所。
(2)办学规模:通过办学调整,逐步把学校办学规模控制在12个班级1000名在校生之内。
(3)学生培养目标:面向企业(单位)生产、管理,服务基层一线,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
①精心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加强健全人格的认知教育;增强学生的人格建构意识,培养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优良人格特征;积极组织学校参加交往活动、竞争活动、公益活动、爱心活动、“保护性吃苦”锻炼和各种社会实践,扩充人格认识,加速人格完善;将人格培养成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努力养成现代的生活方式、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心理倾向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改革施教方式,尊重学生人格的自主性、独立性,灵活运用诱导式、启发式,日常化和无形教育方式;对有人格缺陷的学生加强心理咨询,调整、诱导和各种救助。
②全面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大力推进课程综合化改革,腾出足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学习一个专业的数门主干课程;适当吸纳通识教育理念,注意开发右脑潜能,理工类专业要渗透人文教育、艺术教育,人文类专业要加强(自然)科学教育;从14级新生开始试行学分制和选修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倡导和推行讨论式教学、研究型教学、案例型教学、讲练结合,有引导的自学等教学方法;奖励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从待建品牌专业着手,组织编写各专业系列课程教材。③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保证各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实践教学总时数占40%,最后一学期集中实习、实训;确保各专业学生熟练掌握对口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并取得一张以上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改革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除达到教学合格评估的实验课开出率标准,还要开出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竞赛;努力探索工学结合、校企结合、产教结合的各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企业接收我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制度;积极联系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我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提高我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
④试行“校园之星”培训计划。要从2014级学生开始,按每届“百里挑一”选取一批综合素质优秀,优势能力突出,可塑性强的尖子生,进行分类重点培养,精心打造一批能集中展现学校育人成果,代表学校人才培养最高水平的“名牌学生”,投身建设后能迅速崭露头角,为母校增添光彩的璀璨之星。(4)实习实训基地
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满足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要求为前提,重点建设好学校主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基本形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力度,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①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争取到2016年建立2个特色鲜明,配套设施先进的专业教学实验室。
②校外实习基地,在稳定现有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争取到2016年建立6个相对稳定的与我校专业建设对口的专业教学和实训基地。
③加快实验实训设备更新,提高技术含量。到2016年,在满足专业教研所具备的数量需求的基础上,骨干专业实训基地的设备达到技术较先进,品种功能较齐全的要求,各专业均有部分较先进的仪器设备。
④建立校外实习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校外实习实训教学的质量。
⑤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满足教学、科研、培训和对外技术服务需求,结构合理,技术精良的实践教学队伍。(5)专业建设
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结构调整和专业建设为重点,采取全面建设和重点建设相结合的方针,强化传统优势专业,培育品牌特色专业,论证开办新型专业,促进我校专业建设向多科性发展,每个专业至少建立4-5个长期稳定的,互利互惠的校企合作点。①对传统专业进行升级和改造。对传统优势专业要不断适应人才市场需求,通过积极组织调研和专家集体论证,适度调整其专业结构和内涵,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有计划地完成对传统专业的升级和改造,使其保持旺盛的活力,充分体现我校品牌专业的特点和优势,以此引领和支撑学校整体的专业建设。
②适度培育新型专业。开办新专业,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科学的预见性,要符合我校的办学条件和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要认真做好开办新专业的前期调研和科学论证工作,把握好新专业的建设方向,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积极培育新的专业增长点。
③加强专业调研。每年进行一次专业调研,建立毕业生回访制度,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专业布局,修订人才培养计划。(6)学校管理
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制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构建“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人事管理和科学、高效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共创和谐校园氛围。①建立各指挥系统,使各项工作的管理在组织上得到保证。完善在党组织领导下,以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领导和管理体制;建立校长领导,教务处负责,教研组组织实施的教学工作管理系统。
②完善现有岗位酬金制度。体现优质优酬,实现职、责、绩、利的统一;建立健全优秀人才、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和考核机制,并尽可能提高他们的待遇。重奖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
③后勤社会改革。坚持为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方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引进社会资金建设校园的发展路子,建立即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又适应学校发展的后勤服务管理体系。保持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7)师资队伍
到2016年,专任教师与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的比例达到1:15,全部教师达到规定学历要求,专兼职教师中中级职称以上的比例达50%以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占15%。每门课程均有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专业课教师占专任课教师总数不少于50%,配有满足教学需求的实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比例不低于30%。
①对在岗教师进行培养。根据专业发展与建设的要求,对在岗教师进行专项培训进修,使他们具备高学历和双师素质,以适应教学工作的需求。
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使教师获取专业技术资格及相关技能证书。
③学校每两年选拔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对被确定为专业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的人员,按规定进行培养。
④着实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每年必须到企业单位进行不少于二个月时间的顶岗工作。
⑤大力开展教研和科研工作。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或参加市级以上科研(教研)课题。
⑥加大引进和聘用教师的力度。实行开放的教师招聘工作,拓宽面向社会招聘教师渠道。向企业和社会招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招聘专业对口的非师范学校毕业生来校任教。
⑦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行业协会活动,了解行业最新动态。⑧加大经费投入。要切实做好经费收支预算,确保引进教师、在岗教师培训进修,外聘教师等能够按计划实施。(8)教科研工作
教科研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①力争在3年内承担省、市科研课题研究。
②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探索职教新课程体系。具体是专业技能的评价考核体系,文化课教学,英语的评价考核体系。
③加强教研组建设,积极发挥教科研作用,进一步明确教研组长职责,建立教研组长考评制度。(9)德育工作
学校“以德治校,育人为本”为理念,以文明班级量化考核为依托,以学生操行评定和文明规范教育为突破口,努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校风校纪建设。①继续实施校园封闭式管理,教师下夜班管理,“文明班级”竞赛,“星级寝室”评比。
②进一步加强班主任月考核制度,同时要逐步推出班主任学期考核体系。
③努力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制,加强“德育导师制”的建设。④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通网络管理制度,让学生家长更多地投入到学校管理中,真正体现对学生的互动教育。
⑤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育人从小事抓起,进而转变思想观念。
⑥每年举办读书节、技能节、艺术节、体育节,以四个节为驱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规范实施的组织和保障
1、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加强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我校实现历史性跨越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2、取得上级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为了强有力的取得永州市总工会职技校可持续性的发展,我们一方面要与上级政府取得紧密配合,以他们为后盾,作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加大自己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认识并认可,取得一定力量加支持和帮助。
3、强化目标管理,加强目标考核
坚持全体教师工作会议制度,校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支部工作会议制度。开好一年一次的教代会。健全各项师生奖惩制度,进一步明确处室工作职责和分管领导工作职责,更科学合理的制订分配制度。
4、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合作和交流
合作是发展的伙伴,交流是发展的桥梁,学校的发展只有通过合作和交流,才能取长补短,才能促进自己的提高和发展,教育教学合作与交流,管理上的合作与交流,专业上的合作与交流等,都对我们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经费保障
(1)学生学费是我校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必须完成每年学校制订的招生任务。确保生源数量和质量。
(2)主动向主管中心和财政部门争取经费做办学支持。(3)勤俭节约,坚持反对和杜绝经费乱开支和浪费现象,在保证教职员工基本工资福利的基础上,把有限的经费投入到学校建设和发展上。
第三篇:开原市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开原市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尊敬的省督导检查团各位领导各位好!
开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原职业教育的发展,始终坚持职业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把职业教育工作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全市职业教育事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根据《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细则》,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自查得分为92.5分。
一、履行政府工作职责,确保职业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领导重视,保证职业教育优先发展: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从组织上、制度上为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职能 加强调研,积极协助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有关问题,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发展外部环境。我市将职业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及综和评价考核细则,并列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推进就业准入制度,严格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发挥集团的优势,大力发展我市的职业教育。
加强市场调研,优化专业结构设置: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协助职业学校走特色之路。在专业设置上,坚持“自力更生、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在实用”的原则,围绕我市经济发展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增设新专业,拓宽、改造老专业,形成各自的专业特色和专业集群优势。采取“专业型、阶梯式”模式办学,适应市场需求,重视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努力提高实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建立健全了校企合作领导与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构建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积极开展了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委托培养和半工半读等培养模式,大大推进了职业学校“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技创新效力。
二、有明确的办学思路、办学模式
学校的办学思路:依据我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定位,市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思路:即:树立一个理念、明确一个目标、实现三个定位、做好三个加强,形成三个特点的发展方向。
树立一个理念: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为了所有学生的成功,创设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乐园,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办学宗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对学生的今天负责,为学生的明天着想。积极探索,破解困扰职业教育难题。
明确一个目标: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良好社会公德和职业品质、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实用人才。
实现三个定位: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中心的三个层次定位:一是发挥合作办学优势,将学校建设成为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职教系统的现代化示范学校;二是发挥职教特色,将学校建设成为融学历教育与业余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化培训基地;三是创设条件,将学校建设成为多种职业技能(资格)培训基地。
做好三个加强:一是加强专业化建设的力度;一年规范化、两年科学化、三年集约化(特色专业)并结合发展趋势开设一到两个新型专业,参与市场竞争;三是加强社会化培训力度,转变观念,探索针对社会化培训的教育教学改革,改变生源结构,成为有一定影响的社会培训基地与考核基地,办成一所区域及省市外有一定影响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学校。
形成三个特点:开放(开放的办学思想)灵活(灵活的办学模式)特色(具有特色的专业建设)。
三、取得的成绩
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在2012年至2012年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国家级论文发表10篇,省级论文20篇,获铁岭市优秀课18人;杨丽等8人获铁岭三好学生、崔岩等10人获开原市三好学生、刘欢等三人获铁岭优秀干部、刘东等4人获开原市优秀干部称号刚坤同学代表辽宁省参加国家服装技能大赛,荣获三等奖,2012年职教中心83名学生参加高考,全部达到录取分数线,上线率100%,并有30名考生升入二本院校,升本率达38%,在全市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乔景龙老师被铁岭市评为学科带头人,韩兴刚等三人被评为铁岭市教学新秀左平等五人被评为铁岭市骨干教师,韩兴刚等4名教师获开原市优秀教师,服装组教师获省服装技能大赛教师集体奖,2012年在铁岭师专举行的铁岭市首届“市长杯”教师技能大赛中我市参赛选手大获全胜,其中开原市职教中心参赛选手孙新、吕红老师获得中职组第一、二名的好成绩,闫宝国获开原市教育先进工作者,校长许多辉被开原市、铁岭市评为 2 先进教育工作者、名师、骨干校长、名校长,铁岭市教育专家。职教中心曾多次获开原市教育局先进单位、市政府先进单位,被铁岭市委市政府评为 “师德建设示范校”、“文明单位”,被教育部评为“优秀科研集体”,中国社会经济调查所信誉调查部,评为“东北社会信誉知名学校”,四、描绘职业教育未来新篇章
在开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职教中心移址新建工程正在稳步进行。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精神,新建学校按高职院标准建设,把开原职教中心办成规模最大,设施完备,省内一流的示范性职教中心。新校选址滨水新城,占地面积206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可容纳3000-5000名学生就读,同时涵盖短期培训、中职教育、高职教育。
确立了新校专业设置,规划7个专业群为:计算机类、机械加工类、电气工程类、农业机械和汽车类、苗木花卉类;服务类、学前教育及艺术类。新校园布局模式除生活区、运动区、拓展训练中心、综合楼外,主要由“四馆两中心”构成,即现代农业馆、机电馆、艺术馆、现代服务馆、信息中心、短期培训中心。还拟建创新型苗木花卉、农业机械制造实习工厂、餐饮服务酒店管理、学前教育专业生产实训基地。
目前,开原市委市政府以正式下发了《关于研究职教中心移址新建会议纪要》,国家发改委的1000万建设资金已拨付到开原市财政局。一期工程用地49771㎡已通过审批,市规划局正在审改规划方案,定稿后将于近期出土地规划白图,同时地面以上建筑施工设计方案正在进行审改。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工作打算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职普比例不平衡,招生困难,离国家对高中阶段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市财政困难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投入不足,致使学校实习实训设备相对落后,办学条件、水平与职业教育先进地区还有较大差距。
工作设想: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市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努力开创开原市职业教育发展新局面:一是高境界引领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重视和了解职业教育,选择和关心支持职业教育,采取有有力效措施,加大对职业学校招生的调控力度,把高中阶段教育增量部分主要用于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上;,加大对初中职业招生的督导考核力度,努力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规模,3 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是高投入保障政策支持,严格落实各项经费政策,不断加大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列支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努力争取国家、省、铁岭市专项基金的扶持。全面落实农村中职生免费就学政策、严格执行中职生资助政策,推动全市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向开原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开原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许多辉
2013年5月
第四篇:商城县职业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汇报材料1
商城县职业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汇报材料
商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96年。2006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30000平米,建筑面积22000平米,现有教职工160于人呢,学历教育在校生2500余人,2010年被评为市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受到县市两级的表彰,是全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是市级文明学校。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技能为主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坚持两面向的教育思想,落实“两个工程”、“三个转变”、“四个服务”的办学理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探讨职业道德教育、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的途径、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探讨和构建符合“两个基础”(打好文化基础和专业课基础)、“三个接轨”(与就业接轨、与行业接轨、与高职接轨),落实“四个服务”(为经济结构和技术进步服务、为县域经济服务、为“三农”服务、为就业再就业服务)。保证了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学校制定了三年目标和五年规划,力争3—5年内使学校办学规模和效益达到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的各项标准。
二、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
1主线,以深化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加大教学改革,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及课程设置上紧跟市场需求。目前学校开设了电子、旅游、机电、烹饪、种植、养殖等12个专业,毕业生升学率和就业率都达到90%(其中08年为83%,09年为92%,10年不97%)。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2008年学校招生580人,09年招生800人,10年招生1250人,职业学校与普通招生的比率正逐年扩大,职业教育的功能正逐步加强,学校在全日制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和农村的职业教育。08年培训1931人,09年培训834人,10年培训1733人,11年培训1875人。学校积极参与“阳光计划”、“雨露计划”、实施绿色证书制度。
三、加大就业指导,积极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学校设置招生办公室,做到“四有”(有专人负责、有专门办公室、有专款、有专职教师)。做到升学与就业并举,推行双证书制度。2008年双率为87%,专业对口率57%,09年双证率为90%,专业对口率为62%,10年双证率为93%,专业对口率为65%。
四、狠抓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现有教职工160余人,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优秀班主任8人,省级骨干教师15人,市级优秀班主任18人,市级骨干教师25人,中学高级教师30人,中学一级教师60人,“双师型”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的40%,本科学历达标率达96%。教师专业知识广,教学经验丰富,管理方法科学。强大稳定的教师队伍,使学校
教学质量蒸蒸日上,连创佳绩。本科进线人数早在2005年就已经突破100人大关。对口升学也取得新的突破。近几年,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学校教师在CN级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150余篇,有50余名教师获得省级以上论文奖,80余名教师获市级优秀论文奖,12名教师获省级职业教育优质课大赛一等奖,30余名教师获市职业学校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全市评选中获奖18次。学校先后派出二十余名教师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河南科技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学校进行培训,每年安排上万元资金用于教师的学科教研、课题研究。
本校双师型教师刘健任“学英语报”编委、作者;张国基、谭永立老师为“高级网络工程师”:李晓霞老师为信阳市“音乐协会”会员;张建国、付立兵老师为电工类高级技师;陈永旭老师为信阳市律师协会会员。
五、电子实验室、计算机房设备利用率为98%。学校与江苏思拜克公司、苏州圣美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签定顶岗实习协议,每年都选派一个级段近300名学生到企业实习。
学校组建了校园网并接入国际互联网,制定网络管理制度,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网络备课。学校现有计算机300余台,有4个标准化多媒体教室,拥有图书10万余册、报刊杂志100余种,借阅率高,为学校提供文献信息多,管理规范。充分满足需要。
体育专任教师3名,配备较合理,有300米环形跑道,体育设施、器材齐全,体育活动开展较好。学校教学、生活、运动设施符合卫生
要求,有卫生机构及专职人员,食堂条件好,学校从来没有食物中毒事故。
学校近3年分经费来源:
六、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
1.办学模式,学校先后与郑州鹤立教育集团联合创办学前教育专业;与山东福缘来建筑装饰公司成立“福缘来”定向班;与商城县农机高科有限公司联合成立“高科农艺班”。学校高度重视产教结合工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专业教师参与的产教结合领导小组,学校每年选派专业教师到福缘来公司、圣美公司、思拜克公司等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的学习。学校实行弹性学制,长短班结合办学模式;实行了学分制,富有成效。
2.学校实行内部激励机制,健全了各项制度,如改革了课时方案,实行了班级量化考评制度,教师职称评定积分制度等。校长、教学副校长具有本科学历、高级职称;中层队伍人员精干、结构合理,形成以信阳市名校长韩蔚为核心的团结干练的领导班子。
3.学校每年拔付专项培训经费20万元,选派近20名教师到省、市相关院校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每年选派1至2名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共培养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60多人,效果显著。
4.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和德育课教学,注意改革工作方法和教学方法,尤其注重养成教育、成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安全教育工作,每年举行教师节晚会、歌咏比赛、诗歌朗诵、运动会、武术表演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学校环境优美,育人气氛浓;校风校纪好,学生无犯罪记录,学校无安全事故。学校专门成立招生就业办公室,有具体工作责任目标,明确就业方针和指导思想,学生就业率高,达到90%。
5.专业建设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重视紧缺人才培训和相关的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体现长线和短线结合,以短补长;学历与培训互补,多元结合。如09年电子专业被评为“市级示范专业”。课程改革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能力观、基础观、过程观,并根据商城县县域特点开设了地方课程。教学方法上,体现了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由重共性向重个性转变,由重理论向重实践转变,由重教室向重现场转变。考核方法上体现由选拔考试向达标考试转变,由考记住什么向考会做什么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材管理规范、严格,选用高质量教材,供应渠道正规、及时,保证教育教学规格和质量。从不用盗版教材。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成立了专门的教学业务机构;注重常规教学和教学各环节的监控,多次获得“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第五篇:迎接市卫生局检查评估汇报
元氏县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大家好。欢迎各位来我县指导工作。
今年我们 在县委、县政府、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较好的完成公共卫生各项工作任务。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为农村育龄妇女免费发放叶酸21180瓶,占全年叶酸发放量的67.03%;服用叶酸妇女5665人,服用率达74.61%。
(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补助住院分娩产妇4119人,发放补助164.76万元,占全年任务数6285人的65.54%。
(三)居民健康档案项目。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107569份,建档率26.24%。
(四)孕产妇保健管理项目。保健覆盖6591人,覆盖率98.14%;早孕建册6591人,建册率98.14%;系统管理6055人,系管率90.16%;筛查高危孕妇898人,管理898人,管理率100%;住院分娩6685人,住院分娩率100%,产后访视6326人,访视率94.62%。
(五)儿童妇保健管理项目。3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17311人,覆盖率97.14%;建册15926人,建册率92.00%;系统管理15241人,管理率88.04%;新生儿访视6313人,访视率94.00%。
(六)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为20877名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纳入健康管理,占全县28253名65岁以上老年人的73.89%。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按照重大妇幼卫生和基本妇幼卫生各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一是成立了“元氏县妇幼卫生综合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协调、解决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二是成立了“元氏县妇幼卫生综合项目技术指导组”,负责综合项目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三是成立了“元氏县妇幼卫生综合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方案、项目宣传、项目培训、项目督导等日常工作的制定和落实。同时,乡、村两级均建立健全了相应领导组织,负责本辖区的项目工作。
2、强化措施,完善制度
为使各项目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处于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之中,制定了《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方案》、《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实施方案》、《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实施方案》、《孕产妇和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实施方案》、《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实施方案》、《“降消”项目实施方案》、《公共卫生督导考核方案》和项目宣传、培训计划等一系列相关的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工作计划等,确保项目各项工作规范运行。
3、深入宣传,广泛动员
为使妇幼卫生各项政策深入民心,调动广大民众的参与意识,按照制定的宣传计划,编制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明白纸”、“关于住院分娩补助告全县孕产妇的公开信”等宣传材料,制做了电视宣传片。利用电视、村广播、板报、墙体广告、发放宣传材料等进行了多层次、广角度的宣传、发动。共计印发宣传材料6万份,书写墙体广告230条,制作板报2期计150块,实施村广播400余次,播放电视专题片10次30分钟。
3、加强培训,严格督导
为提高项目工作人员的素质,保障项目工作的高起点、高效率、高质量,举办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各种培训班七期,参训人员达600余人次。
为总结项目实施中好的工作经验,同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按照督导方案,对全县15个乡镇的项目工作进行了现场督导,共督导60余次。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项目工作实践,目前我县项目工作存在主要以下问题。一是增补叶酸项目在我县启动时间较晚(2009年12月启动),且无专项经费支持,乡村两级项目工作人员重视不够,缺乏工作积极性,制约了项目进度。二是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任务数较大,由于上统计报表中农业、非农业、外籍出生人数没有有效区分,导致上报出生数偏大、底数过高,直接影响了我县发放补助率的提高。三是居民健康档案项目统计人员由于多为兼职,对统计工作缺乏专业素质,概念模糊,导致上报数据的不及时、不准确,漏报、错报、重报等现象较多。
今年,在全县广大妇幼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妇幼公共卫生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但距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所以今后的工作任重道远,但我们有信心,更有决心,以更大的魄力,更高的层次,更优质的服务,使我县的妇幼公共卫生各项工作迈向新的台阶。谢谢大家。
元氏县妇幼保健院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