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考计算机的经验之谈

时间:2019-05-13 00:2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跨专业考计算机的经验之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跨专业考计算机的经验之谈》。

第一篇:跨专业考计算机的经验之谈

零基础跨专业考计算机,谁的考研比我狂

我相信跨专业考计算机的人不在少数。我也是06年的一分子,虽然考的很烂。但是一路走来,也有些心得,写写出来。让象我这样水平的后来人长长经验。(高手可以出去了哦,不是给你们看的)

先说一下我的底子。我本科是学医药的。

1.对计算机的全部知识是:打游戏挺厉害,鼠标点的飞快,会装游戏,驱动,win98。除此以外,什么都不懂,只听说过c语言,从来没看过,对于编程完全没有概念,至于什么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根本没听说过。

2.英语:大学7月毕业最后一次四级考了32分(我现在还记得)。

3.数学:因为是医药,大学的数学的地位连选修课都比不上,考试就是划几道题背背的那种。看数学前,我只记得有导数,微积分这个名词,但是连x平方求导也不会做。至于线形代数,和概率论,我都不记得有没上过这门课。看数学一切都是从头来的。

4.政治:大家都差不多,不提也罢。

以上觉无任何夸张。我还记得第一次和我父母说要考计算机研究生的时候他们的表情。

考研的目的:我是真正的喜欢计算机,我觉得在这个领域我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觉得我能在计算机行业做好,而在原来的行业,我索然无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这一点,我非常满足。至于有没有钱的因素,我后来也想了很久,得出的结论是;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是不会超过我考计算机原因的1/10。

经常听到有些人说什么,一定要有兴趣,不然跨专业是为了钱很难考的取。好象谁说钱谁就很庸俗。对此我并不赞同。我觉得人类真的很奇怪,明明喜欢有丰富的物质享受,确要对钱装做很漠然,明明喜欢异性,却总要装的没什么兴趣,好象这样就很酷。其实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自然法则的规律(是上天安排的,还不够你臭屁的)。我认为每个人为了以后的生活美好本来就无可厚非,就算你认为学计算机有钱(虽然计算机现在不景气),光为了钱来考,也能考取,关键是看你能不能坚持的一步一步克服困难,这一点上,有兴趣的是有优势,但是如果你也能克服困难,考高分一样可以。

我决定考计算机大约是01年毕业的时候,当时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今年肯定考不取。就打算报浙江大学(不好,有飞刀来了,我闪),首先看看名校的考试感觉,其次也能长长考研的经验,还有看看考试要不要上机(当时我什么都不知道)。我最开始看的英语和c语言,那时单位太忙,根本没有时间,而且自己也没打算那年考取,进展非常缓慢,在1月份考的时候只考了2门专业课(其他3门没时间考,单位要加班),操作系统和编译,数据结构。2门总共考了20多分。当时复习的基础是把老潭的c看了一遍(就一遍,没做过任何题),浙大的编译看了1/3。当时在网上听了一个大哥的教导,说什么看完c看编译,然后在看什么什么。因为当时不知道计算机课程的学习顺序,那位大哥说话好象水平还挺高,我就把那篇帖子当作宝典保存到硬盘上了。现在想起来简直是找死。

时光飞快,转眼到了4月份,单位依然忙碌,专业课进展依然缓慢,唯一的长进就是英语提高很多(英语是看的最刻苦的)。当时4级是没问题了。我知道这样下去今年一样会死的很难看。于是就选择辞职。忙了一段时间5月份全心考研。现在专业课是重头,大概5.6月份听说科目5改4的时候,我选择改看老严的数据结构,我当时只是觉得它是计算机课程最最重要基础的部分,当时编译只看到代码的优化(自动机和那些杂7杂8的文法已经看完了)。看数据结构也有过一些困难,后来在考研时代网(anykao.com)上买了份笔记,参考着复习,觉得容易了不少,看的还算顺利。后来开始看数学了(大概是8月份),我才知道什么叫跨专业考计算机。数学的东西太多了,我又是从头学起,我记得当我好不容易把上下册高数

看完了(只是课本),才发现要看的东西还是茫茫大海,首先概率和线形代数就要还要费很多时间,其次,数一的深度是最难大的,当觉得自己很厉害的把课后的题目做完(我基本上把课后题目做了一遍),其实那个难度和考研的题目比起来有不少差距。我报了个南大的数学辅导班,但对我来说除了浪费时间没什么实际的效果。首先那个陈老我听他说话就很费劲(虽然很尽业),其次听那个最好要有些基础,老师上课只是讲题目。当时专业课,英语,政治压的我气都透不过来,辅导班隔天一次,一次3个小时,总共2个月吧,在另外给自己看数学的时间已经很少了。我从小就不怕数学,但是这次实在是没办法。我后来得出结论,象这种零基础的想03年考高数高分,最好一年前就开始看。几百个公式,定理,还要在3个小时内完成150分的题目,不经过考前的熟练太困难。我是做不到的,我考的不理想的科目中英语是没考好(虽然水平也不怎么样),但数学不是,我就那个水平,那几个月对我来说太短了(尤其报辅导班我觉得太失败了)。我现在还没法理解当初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不去早点复习数学。

作者:218.19.156.*2006-6-7 21:20 回复此发言

------------------零基础跨专业考计算机,谁的考研比我狂

政治复习和数学查不多时间开始的,政治应该是最简单的。我当时还想考高分,花了不少时间,最后也就那样了。我原来还以为5改4会把政治剪了,后来发现它的地位是最牢固的,最算哪天考研只考一门,那也一定会是政治。我觉得政治挺杂的,什么都最好看一下,毛泽东的一些文章,一些会议,一些大事。

03年考试,我报了一所在南京的我非常喜欢的学校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考了300多分,单课没上A类的线,但计算机140多分。本来我上了B类的线,有机会去读西工大的双证的软件工程硕士,但是我觉得太贵了,复试都没去。最后调剂到西部的一所学校。

经验:我这个人不擅长学习,没什么特别的经验,只能主要说些计算机方面的了。我觉得计算机的东西没有数学的难度大,数据结构的东西思路非常清晰,非常有逻辑性。应该比较好学。我老严的书看了大概有4.5遍,做过李春葆的C数据结构习题两遍。虽然那个挺简单的,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特别是对递归的题目。还有那个什么全真题解里面用c描述的题目我也基本上都做过。专业辅导班我参加了,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讲课的老师也在猜题,一天花了200块。他钩的题目都没考(什么二叉树叶子节点的一些计算),而且说什么匹配算法求next的东西肯定不考,但最后还是考了(不过我还是看了,嘿嘿)。我觉得最主要的历年的题目,我做了大概有十遍,还把自己的解法抄在本子上,看了也不下十遍。我觉得专业的辅导班不一定要参加,但可以找些学校的专业课课堂笔记,虽然不一定每点都会提示,但是他会让你对报考学校有个整体上的了解,有朋友师兄可以找师兄给你们找,省事的就到”考研时代”上去买。还有如果是跨专业的新手,最好能找个过来人问问(不嫌弃的话,找我也可以),我还记得自己一个人看的痛苦。第一次看到递归求汉诺塔问题的算法(就4.5行)的时候,我当时就傻了,看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懂,后来仔细看了看笔记才大概明白了。最可恶的就是看完C就看编译,我现在还不知道当时是怎么过来的。

至于英语和数学,我个人觉得没什么必要报基础辅导班,他是慢工夫,老师讲完到后来还是要看书。政治冲刺一定要上,我觉得文登的不错,千万不要上南大办的,简直是催眠,特别是讲时事的那个,无法想象,你去听了就知道。

还有英语虽然是慢工夫,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我考前2个月以为英语提高不了多少了就不太看了,就考的这个鸟样。有句话叫什么,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最好还要一个适应考试的习惯,考试的时候中午不能睡觉,我下午考的时候困死了,还要做英语,你想想这种感觉吧。

在讲讲我认为的所谓智力和勤奋的关系:

其实这个讨论很无聊,只是经常看见有人问什么学计算机是不是一定要聪明,什么编程和智力有没有什么关系等等。

我觉得,在现在的环境下,用功比智力重要的多,我们现在考试的,用的,都是前人的成果。我们所要做的只是COPY过来用就好了,你想想试卷上的东西有创新么,就算有也是别人创新的。我们学的课本也许寥寥几页就是全世界科学家几十年的成果。你觉得你聪明么,那你自己写个微积分的理论看看,最算你聪明如牛顿,算算要花多少时间弄出来。而你去学微积分要多少时间?1.2个月就差不多了。所以所有考试的东西都要看,你不去看是绝对不能无师自通的。也许聪明的人理解的快一点,但这个差别只是细微的。你觉得书上有什么东西你的智力永远无法理解呢,没有,绝对没有(如果大家智力无法理解的东西不会出现在课本上),只是你不用功去理解。很多人说什么学数学要智力,我觉得学考试方面的东西,要的是知识掌握的程度,做题的经验,数学题的知识和解法都是现成的,你要做的只是接触足够多的知识,公式,做足够多的题。在考试的时候你就copy, copy在copy那些解法。这不是我说的,是南大的陈老说的,你们可以去问问,他还举了个例子。我现在不想打了。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有些人不愿意去背东西,他们认为死记硬背很蠢。我就佩服记忆力好的人(我记忆力是很烂的),他们可以比你少花很多时间,你想想看,很多东西你可能当时理解了,但是到做题的时候又忘记了。对理科的东西没有理解的记忆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不去记忆你的理解绝对是吃白饭的。传说拿破仑能记住见过面的所有士兵的名字,想想是多么的酷,哪个会说他蠢?

你就算要靠你的智力去创新也要在前人的基础上,你要去学习,记忆前人的成果。不是吗?如果你一点也不去学习,你一辈子创新,你觉得能弄出多少东西,就算有也是几百年前已经搞出来的东西。牛顿自己也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人和人的差别也许就象两个计算机,一个CPU很快500M,但是硬盘只5G,一个CPU只有200M.,但是硬盘40G。也许第一台机器处理都能处理的东西速度稍快,但是对它硬盘里没有的东西他绝对处理不了。

最后在说几句,实话说,跨专业考计算机还是有点困难的,这个困难也许来自心理上,经常看见有些人说什么跨专业歧视啊,什么跨专业考400被刷了。。很遗憾,对这个问题,我现在还是不太清楚,不能胡说,不过据我说知,每个学校都会有一点的,但是不是象别人说的那么严重。你要决定了走这条路,千万不要犹豫,这些都是小问题(虽然我也吓的不敢在考了),我觉得大家一定要挺过去,不行就别上网自己吓自己了,网上很多都是假的,我亲眼见过一个帖子很有其事的说什么南京大学CS保送40多个,那时我刚好在南京大学租房上辅导班,看见学校的告示是10几个保送,你自己去想想那些人的居心吧。(声明一下我考的不是南大)

我说了一大堆只是想在给大家信心,什么同等学历啊,跨专业啊,只要认真,没有什么办不到的。原来考前就想考完了就发篇文章上来的,但是考的太失望了,就没心情发。这个周末心血来潮,给打了出来,想到那里就写到哪里,胡说了一堆,大家看看能长经验就好,对你来说都是废话就抱歉了,嘿嘿。

第二篇:跨专业考金融学

位跨专业金融学考研高人的经验

比起各位大牛,我真的是出身贫寒了,湖南师范大学法律系,离光华金融学真的遥不可及.于是就有很多的流言和压力.各位后来的师弟师妹们,如果你们也是这样的情况,那么就什么也不去管,相信自己的选择,然后也要尊重自己的选择,要为之全力的奋斗.不然的话连你自己都会看不起自己.下定决心之后,当然就要实质性的进入复习了.当然,如果你在决定考光华之前什么经济学也不懂的话,那就要认真的考虑你的选择了.毕竟,美好的愿望和残酷的现实永远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现在说一下我的考研情况,我大概是大三的时候开始接触经济学,从最基本的基础开始看起,基础一定要打好,千万不要偷懒.我用的是stigliz和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入门教材,认真的看进去了,真的不错.然后在大三的下半个学期看了中级的经济学.微观的看的是人大版的那本鲁宾菲尔德的书,范里安的现代观点宏观看的是多恩布什的那本.然后看了泰勒的那本,以为自己很牛了,就兴冲冲得去北大停课,一听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很慌张的再去看书.于是看了平新乔的那本微观经济学十八讲,收获很大,强烈建议大家看看.去光华听了于老师的课,但是因为还是在校学生,没有听多少.遗憾.于老师的讲义在当时是一定要有的,幸亏考友帮忙,弄到了很多资料.大家一定要多多交流.不要小家子气.然后,就参加了2003年的考研,一塌糊涂.数学惨败50分,政治67分,微观75,宏观54,英语还可以,80分.当然不会甘心,好歹还考了320多分,觉得希望很大.忙完了毕业乱七八糟的事情,就来到了北京.也没有找工作一心一意的考研.开始住在北航,后来住到表姐家里,离北航很近.离学校很近很重要,这样你才有自习的地方,才有那种气氛.我们在一起自习的四个同学,这次考上了一个清华,一个北大,两个北航

因为数学底子很差,在学校几乎没怎么学过,于是就去报了陈文灯的数学班,在北邮上课,数学突飞猛进.强烈建议象我一样跨专业数学没有基础的去听课,当然,在此之前也至少要看过陈文灯的复习指南那一套书.然后每天在北航自习,7月的时候得到噩耗,专业课改了.宏观不考了,考金融.天崩地裂.我完全没有接触过那些东西.于是差点放弃.幸亏认识光华上两届的师兄,开导了我许久,相通了.仓促得去考其他专业,不如拼了也许还会有结果.于是马上去北图买书.首先买的当然是指定的那三本教材,还有就是莫顿的《金融学》.就开始没头没脑的看起来.首先看的是金融学,看得很快,大概半个月就搞定了.当然是一知半解.然后看的是证券投资学效率市场和行为金融感觉写得好,也看懂了.而capm和apt基本一窍不通.也没去管它,就接着看《货币银行》,没什么本质上的困难.接着啃了《财务管理》,现金流看得很吃力.觉得这样下去必死无疑,于是就去北大听课.正好光华查人,很郁闷.没听到什么.就听了阳云红老师的《投资》,正好讲了capm和apt,茅塞顿开.有条件的xdjm一定去蹭课,当然要找对自己的路子.光华一般还是不怎么查人的.在听课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同道中人,学到了不少东西,还是那句话,一定要和考友多多交流.特别感谢green兄无私的帮助!谢谢!这也是大家共同的心声.转眼之间来到了11月了,专业课基本上过了一遍,对了,后来买了一些书.投资学用的是sharp的《投资学》,感觉讲得很清楚.要想弄明白capm和apt,这本书是一定要看的了.还有就是公司理财,用的ross的书,英文版,经典.e文不太好的同学可以去买中译版的.这个时候去听了徐信忠老师的金融学,也把他得讲义都看了一遍,期权方面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金融学的几个

核心部分差不多都能弄明白了.因为数学很差,所以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数学上了,也就是把陈文灯的那一套教材翻来覆去的作,还有就是听课的讲义,和模拟题.数学之耗半天下阿.呵呵…谁叫咱数学烂呢

英语一直不错,有点疏忽大意了.用的是经典的220篇,把它当翻译来搞.看进去了真的不错.然后作了一些阅读,的比较不错,和考研真题比较接近.作文也用的的考研班内部讲义.作了张锦芯的模拟考场,还可以.总之,我的英语花的时间比较少,大家千万不要这样.政治,整个就不用担心,看看高教司的那本书,任汝芬的系列教材,足够了.到后来的时候,去搜集所有比较有名的辅导班的讲义,综合一下,大功告成.少说也有65以上.辅导班就不用去了.只要有资料就行.大概就是看了这么些东西吧,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到处找人倾诉,特别是往届的师兄和现在的考友们.非常感激那段日子里面耐心的倾听我罗里罗唆的所有人.真的减轻了不少压力.然后就是吃好睡好,保持好的身体非常重要.千万不要功亏一篑了.这个方面我可是反面典型,考研前一个礼拜一直在打吊针.害的家里急的要死.最后,就是参加考试了.到了这份上,也就豁出去了.好在一切还算顺利.终于都结束了.虽然感觉不是很好.提前做好了再来一次的准备.痛苦的煎熬后,分数出来了.煎熬.边缘.政治70,数学109,专业100,英语竟然只有68.快要崩溃.天天盼着去查分.后来去查了,作文只有8分!无话可说.幸亏上线了.走运.马上杀到北京去准备复试,把原来的书统统看了一遍,又找到师兄拿到了曹凤岐老师的讲义,上网查了一下几个老师的观点.比如说曹老师的股市和国有企业改革方面.还拿到了史树中老师的金融经济学的讲义,写的精辟.虽然很多地方不懂.呵呵…复试的时候是徐信忠老师主持的,感觉很好.老师一般对你都很和蔼,紧张的情绪大可不必.自我介绍以后,问了几个专业题目.如black-scholes公式的详细推导中国股市的问题以及和nasdaq持续走低的区别,诺贝尔经济学奖去年的得主和贡献,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假设,还有就是capm和apt的假设的区别.mm理论的具体内容.三个老师轮流问,总之能多少就多少.千万不要自作聪明,不懂装懂.最后结果出来了.总算没有被刷下来.最后排在39,还算好.到这里,我的考研之路终于完结,也算有个不错的结果.也希望后来的xdjm也能有这么一天!特别是那些出身不好,又不是本专业的同学,相信只要有心,就有可能.Therecanbemiracleswhenyoubelieve!

首页上一页 1下一页尾页

第三篇:雅思--考雅思的经验之谈

上了10天的课之后,我就自己复习了。这段时间,除了每天看英语,其余什么都没干,因为时间不多,所以基础性的书我就省略了,直奔剑桥系列就去了。每天上午做一套剑桥的题,然后就是订正。注意:做题时间一定要与考试时间同步,九点开始听力!这样才能在考试的时候迅速进入状态!剑3-5我是做完了的(当然不包括口语和作文),总体感觉难度略低于真是考试,不过题型还是很接近的,所以还是一定要做!下面再说说各个部分的复习吧:

听力:因为词汇量比较少,上辅导班的时候我就把卢峭梅老师总结的听力词汇背掉了(实际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不过足以帮助你听力拿到7分了,如果想要更高的分,还是找本6级词汇来背吧)。每天坚持听一套剑桥的听力,订正之后反复听几遍,力求每一句都听懂。剩下的时间,我就听了些单项练习,如听数字、地址、人名等,这些不需要练太多,每种几十个就足够了!还有就是机经,只有听力机经还值得一看!不过,现在考试都很多新题了,所以背机经用处也没那么大了,不过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至少把上面不会的单词都背背,熟悉一下场景。另外,卢老师上课时的总结很重要,教的技巧要熟练,关键是要按老师说的练习方法去做,听力得了8分,卢峭梅地确是名不虚传。

阅读:雅思阅读真的跟单词量没多大关系,因为很多单词就算是单词量很大的人还是不认识。阅读中有太多的专业词汇,所以你绝对不要希望能够读懂阅读文章(以前我也不信,总觉得考了这么多年的英语,都是先读文章再做题的)。阅读需要很大的技巧,所以我认为辅导班的最大功效就在于此了,老师教了一些还算比较实用的技巧。不过,光听是不行的,还需要下来不停的练习这些技巧,总结适合自己的方法。

写作:这是最不容易提高的部分,所以我也没怎么练习,考前就写了一篇图表作文,还是为了适应用铅笔写作文。不过,准备一些特殊的句型还是有必要的。现在很多书上都有句型推荐,可以从中选几句开头、结尾、观点陈述。为了避免和他人重复,我就选了几句老师提供的(据说是他自创的,呵呵!)。口语:熟悉一下考试的流程,特别是第一部分几乎都是关于自己的,所以可以准备一些你认为比较好说的内容。至于第二部分,因为怕自己到时候无话可说,所以我准备了一些话题,这是有技巧的:准备一个话题,可以对付很多的相关问题。比如准备一个旅游景点,你可以说一次旅游、一件难忘的事、常去的公园、一张照片等等。我准备了20个左右的内容,每个也就100多个字,不用每个都去背,记住每个话题说了些什么就行了,到时候在临场发挥一点就足够说满2分钟了。

关于考试:考试之前一定要熟悉考试流程,做到胸有成竹。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时间,考试的时候时间总是不够。平时自己做听力,花2分钟就写好答案了,总觉得不用十分钟,不过考试的时候还差点没写完,把我急死了!还有就是口语,最好早点去考场,可以打听一下已经考了的题目,在心里大概准备一下。运气好的话,很有可能考到一样的题!

最后,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和别人交流,考试的时候保持好的心态,正常发挥水平就可以了!希望大家都能够考到理想的分数

雅思是个能力考试(a proficiency test),与人们所熟悉的 achievement test 不同。

所谓 achievement test,是指那些对学生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检测的考试。如每学期的期 中、期末考试。一般来说,在这样的考试前,学校都会安排复习,老师也许还会划定复习范围。这些考试都和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进度等有关。考试的内容一般不超出大纲规定的内容。以英语为例,大纲规定了词汇表,试题中如有超纲词要注明中文定义。所以,每当面临一个新的考试时,考生会很自然地问:看哪几本书?有没有词汇表?

一般来说,proficiency test 与教学进度、内容、教学大纲等无关,自然也与词汇表无关。市面上有“雅思词汇”

七、八本之多,均为出版社为了赚钱,雇人编写的,没有一本具有所谓“权威性”。稍好一些的有例句说明单词的用法,差的只给出中文定义。如果想背词汇,随便买本“托福词汇”、“

四、六级词汇”、甚至某本英汉辞典,效果是一样的。

其实,词汇的最好学习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学习,而这种大量的阅读正是雅思考试阅读部分所侧重的。备战一个 proficiency test 时,最好的准备方法就是:考什么,准备什么。考阅读,就通过阅读准备,而不是通过背词汇表准备。

常有考生问:考雅思需要多大的词汇量?很多人把词汇量看成是能力的标志,这又回到proficiency test和 achievement test 问题上。如果能从知识和能力的方面划分考试的话,对词汇量的测试是知识型的测试。有些考生可以得很高的知识分,但能力欠佳,即所谓“高分低能”。换言之,词汇量不是能力标志。从另一个角度看,词汇量的统计也有问题。以下这些词怎么算:

act, actor, actress, action, active, activity, react, reactive, reaction, counteract, interact, hyperactive 等等,这到底算几个词。

那么该用什么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达到了挑战雅思的水平呢?很简单,做

一、两套模拟题就可以了。拿体育作比喻,如果你想知道自己跑一百米需要多少秒,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跑。而不是分析自己的心脏情况、血压、体重等。当你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再去做相应的准备,去有针对性地练爆发力、步幅、节奏等。

在作听力和阅读试题时,三分之一的正确率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经过一学期的脱产培训,在考试中获得6段是有可能的。如果起始正确

率能达到三分之二,也许不用参加培训,考自己多做几套模拟试题,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成绩。如果正确率在三分之一以下,那就不应该上雅思培训班,而应该上一个不和任何考试挂钩的培训班。这样的班更好地解决打基础、提高能力的问题,因为大部分雅思培训班都花很多达到时间琢磨应试技巧,而顾及不到能力的提高。

如何自测口语和写作呢?看一看雅思口语和写作的题目,你自己离议论这些题目还差多远?要想在口语和写作考试中获得有意义的分数(6段),应该能达到“侃”的水平。如论述“大城市面临的交通问题的原因、现状、出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惩罚’的作用”;“很多人感到越来越忙,没有闲暇时间,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办?”。这几个题目是去出现过的雅思作文真题(task 2)。口语题的难度也相差无几,如“论教育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雅思考试与我们所熟悉的许多考试的区别之一是,雅思没有语法和词汇题。于是有人认为不懂语法、不认识几个单词也可以考雅思。考过之后才感叹,难!于是赶紧四处打听“有多大的词汇量才能挑战雅思”。

中国学生的习惯是,所有的考试都可以通过“准备”来通过的。

我想说的是,proficiency tests 是不能“准备”的,至少是不能以“期末复习、考试”那种形式来准备,更不能靠达到“五千”或是“八千”词汇来

准备的。

很多雅思教师都考过雅思,有的了两次、三次,可是谁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词汇量。什么人关注“自己”的词汇量呢?英语学习还不入门的学生,英语教学还是新手的教师。还是那句话,考什么,你就应该能够做什么。比如,留学类的阅读的三篇文章都出自原文报刊,如“New Scientist”,那么考生就应该去看和这类杂志在难度、长度、题材有可比性的文章,通过阅读来学习词汇,而不是去背词汇表。读懂这样的文章靠什么?语法、词汇、背景知识等等,但这些都是次要的,主要的、乃至最重要的是:靠日积月累达到的量。

读有难度、长度的文章比背词汇表痛苦的多。背词汇表可以让人有“feel good”、“我没闲着”的感觉,因为可以通过“量化”来衡量自己的投入与产出。所以,背词汇表的人多,脚踏实地、靠阅读量来学习的人少。

听听womo于2003-3-17在51ielts.com上怎么说的:“环球说得6000-7000,不过我现在手里有三本雅思单词书,发现他们不仅说雅思该有的单词量不同,就连选录的单词也差很远,背完新东方再看环球的,一堆不会。背完环球再看杨凡的,一堆不会”。

第四篇:跨专业考行政管理的心得体会

考研终于结束了,心中的一块石头也总算可以落地了。在此,写下我考研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享。从XX年年冬天着手准备到2010年4月30日复试结果出来,跨度了三个年份,近二十个月,不过真正静下心来针对性看书备考的时间也就是从2010年10月1日到2010年1月10日这三个多月的时间,其余时间基本都是一些选择、准备的工作。

记得我是从XX年年10月份开始选学校和专业的,人生最痛苦的就是选择了,经历过考研的人感触尤其深。考研路上的第一个选择就是专业问题,在专业问题的选择上我想兴趣还是最重要的吧,经过一番考虑,我最终选择了行政管理,定下了专业算是迈出了考研路上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最头疼的选学校问题了。

从XX年年11月份我就开始大量收集研招信息,主要有以下内容:

1、找到所有招收行政管理专业的院校机构,2、对这些院校分省统计,3、找到这些院校的招生目录和参考书目,4、找到这些院校往年的报考录取比例及分数线,5、分区情况,211院校,985院校,34所自主划线院校,这个工作的任务量非常大,我花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然后根据以上收集到的信息结合自身情况最终确定了以下几条择校标准:第一,地理位置,毕竟是自己选择学校报考,当然要好好考虑自己比较喜欢哪些地方,根据个人喜好我最终确定了13个自己比较向往的省份;第二,必须是211,由于自身本科院校是个地方二本实在拿不出手,所以我当然不能再考个有这种感觉的学校(觉得考研是个难得的自我提升的机会,也是对高考缺憾的弥补吧),(个人感觉像行政管理这样的文科性专业学校还是比较重要的),现在看来当初的这个选择还是对的,经历过考研的同学都知道,万一分数过了国家线而没有进入复试需要调剂的话,很多学校都要求什么本科院校要是985的,211的,或者是第一志愿报考的是985或者211的院校;第三,招的人不能少于10个,越是好点的学校推免的比例越大(尤其是全国56个有研究生院的高校推免比例最大,这点很多人不知道),减去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减去单考生,再减去一些关系户(有些关系硬的不仅可以提前弄到专业试题,甚至还可以在试卷上做记号,此类人有,但很少),所剩给我们这些绝大多数统考生的名额就不多了,所以这点也必须注意;最后还有些需要参考虑的因素,比如1往年的报考录取比例,这个很多人是找不到的;2参考书的数目,对于准备太晚的人,或者选校后后期又打算换学校的人这点不可以不考虑;3考试的题型,有些学校出题基本全是按书上的回答就可以了,有些则不是,灵活度很大。根据以上标准我最终选择了一下几个学校:中国政法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招14人);中国地质大学(2本书武汉40多人);中国石油大学(山东3本10人);中国海洋大学(山东4本参考书30人);华东理工大学(上海4本参考书30人);中国传媒大学(北京5本参考书16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5本30人左右);郑州大学(60人左右)。

有了这9个学校再选择就容易多了,下面要做的工作就是联系些这学校的同学,学长等,以了解这几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最终选择。这个过程同样很恶心人,我加过这些学校的qq群,论坛,校内上联系过学长,但结果并不理想,经常遭遇冷漠,经常是没有人理,经常被 “请出”qq群,甚至还会有人打击你不考。当然了也不乏有好心人会给你些建议。我实在是受不了种种次次冷遇,甚至打算报一个没有怎么考虑过的郑州大学(不是说郑大不好,相反它的这个专业挺好的,只是我想去外省而已,因为有个非常好的哥们在这个学校,他本科就是行管专业的,以前也去过郑大,买了些书,复印了几本他们班一个推免生的笔记),不过回来后还是不怎么想考省内学校。现在看来,我觉得这个过程能做好就做,做不好也没有关系,自己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并没有某些辅导班渲染的那么重要,毕竟那些辅导班的老师他们考研时的情况和我们现在已经不一样了。最终选择中国地质大学,也是考虑了很久的决定。

大三过完到了暑假,考研的同学多没有回去,都说这个时间比较重要,可我回去了三次,夏天比较热,学习效率并不怎么样,又有奥运会的直播,真的很难静下来。就在同学们都在上暑期辅导班的时候,家里农忙我再次回了家,帮家里干些农活。之所以说这些,是想告诉10年即将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暑假学习效率低不要太担心,偶尔想放松一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9月份开学那段时间学习效率也不怎么高,9月20几号就开始了应届本科生预报名,我这时才真感到时间越来越紧了,是时候开始专业课的学习了,同时启动政治的复习,英语也结束背单词,转向真题。正式的全身心复习也就是从10月1号开始了,我拟好了10月1号到12月31号的复习计划(附后),努力按照计划执行却总是有些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打乱部分计划,出去玩过两天,参加过几次同学聚会。不过,这期间的复习还是效率最高的,因为这时有了时间的紧迫感。天气越来越冷,早上也越来难起来了,不过想起就业的困难,想起那份期待,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终于熬到了1月10号,感觉自己好像很多东西还不会,不过没有办法,我想这也是大部分人的想法吧,只有时间越来越紧,学习效率才会越来越高,如果再给你半年时间可能会觉得时间还多,又不会那么努力了吧。

2010年1月11号下午5点考试正式结束,漫长的考研道路算是暂告一段落了。对于所有坚持到最后的考研人,不管结果如何,能坚持下来这绝对是一次成功。在我看来,考研无所谓成功与失败,而是人生的一种经历,日后回忆起来心中将满是充实,感动!读研也许不是最明智的选择,但备研绝对是门值得我们每个学生去修的课程!

最后,感谢所有在考研路上给过我帮助的人,我的室友,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愿备考研究生的学弟学妹们心想事成,马到成功!事在人为,加油,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第五篇:跨校跨专业考北大法学

跨校跨专业考北大法学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一)从决定考法硕开始

我也算是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学生,本应安分守己考本系研究生,毕业以后当大学英语老师或做翻译,过滋润的小资产阶级生活。只因为自己太理性太逻辑,再加上天生的好奇和一点点野心,我从大二就决定跨专业考研。几番摸索之后,我骑着自行车去了中国政法。凯程在2014年北大法学考研中录取8人,其中2人勇夺细分方向状元,3人复试第一名,北大法学院作为国内最好的法学院,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包括总理,凯程对法学的理解,具有独到的优势,三级法是北大法学考研的法宝,并且北大法学专业课6+1,凯程都有全面而应试性的辅导,集训营提供了最强的专业课和公共课保障,也是凯程法学成功的保障。第一次去中国政法读者服务部,我显得极为羞涩胆小,要知道我对法律可是一无所知,看着琳琅满目的法律书籍,我真不知如何是好。无意中看到人大编的《法硕联考指南》,说是针对非法律专业的,如获至宝,欣喜若狂。我战战兢兢地结了帐,抱回寝室慢慢嚼。

因为英语专业也特别多,整天写paper做representation,学习法律的时间非常有限,断断续续,花了半年多时间才把联考指南看了一遍,懵懵懂懂的。其间去北大听了一次民法学课,未料旁听的人比北大本校的学生还要多,夏天酷热难当,又要长途跋涉,身心都十分疲惫,于是便不再去,自己在图书馆闭门造车。后来才知道,法硕指南编得实在太滥:为了划清与法学的界限,编者企图通过删减内容使其简单化,其结果是体系不完整,说理不充分,逻辑性不强,我们这些外行人看起来味同嚼蜡。理解起来及其困难,只好死记硬背,又没有老师教,学得非常痛苦。

到大三上学期结束,法硕的书已经翻得很烂,新鲜感已然没有,剩下的工作就是把它背起起来。没想到期间发生了很大变故。先是听说考法硕的人奇多无比,后又传来某名牌法学院法硕专业不受重视:上大课,学的都是本科的内容,而且听说法硕毕业的不能考博(我现在也不知到底能不能考)。再到后来,哀风四起,法硕的名声每况愈下:几乎没有公费,学费太高,不能贷款。我自己后来看到法硕的考研题,确实十分幼稚,实在没有什么挑战性(现在也许不同了)。本来一起考法硕的同学纷纷转行,最后系里只有我一个人死守阵地,骑虎难下。放弃法律,十分不甘心,因为我毕竟花过苦功,而且我真得很喜欢法律;考吧,又觉得法硕这个专业实在没什么前途,充其量也只能吓唬一下门外汉(当然,这只是当时的形势和我那时的看法)。一句话,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当时我怎么也没想到改考法学:现在想来,应当是潜意识里对自己没有自信,认为一个从未接受过法学教育的人是不足以与听了四年法律课的法律专业本科生竞争。

(二)去年五一,决定改考北大法学

据说决定跨专业考研的人,一般有三种情况:上届有师兄师姐考上的先例;有认识的倒是或研究生;或者其大人介绍。其实总结起来,考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偶然性很大,并非总是很理智。据说理性的方法实现作一定量的泛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专业,然后才确定学校,询问书目。我去定专业时,倒是理智的,选择学校却是较偶然的。有一位师姐认识北大法学院一位师兄,也是我们学校考过去的;当时她跟我提起,正值我被法硕纠缠得十分痛苦时候。我那时候想,反正考上法硕自己也不会快乐,为什么不博一下呢?要考就考个最好的,北大法学院声名远扬,就是她了。

五一期间的一个阴沉的下午,我按学兄开的书目,到北大一个书店把书都买了。总共有十几本教材(加上后来买的专业课专著,总共将近二十本),沉甸甸的,放在我那破箩筐里,沿途摇摇摆摆,好不容易才拉回宿舍。这是距离2002年考研只剩半年多的时间了。

(三)经验之谈

考北大法学最难之处在于综合课考的科目太多,主要法律都考到了(法理,宪法,法制史,宪法、行政、民法、民诉、刑法、刑诉,再加上专业课),而且没有指定书目(其实内部是有的)。直到暑期北大法学考研班开课,我也没把书看完一遍。不过我悟性还不错,上课倒也还听得懂,做笔记也没落下。

跨校跨专业已经很难,选择北大法学,可难上加难。从第一次买法律书时开始,我就意识到自己走上了一条极其艰苦的道路。跨专业考法学是很痛苦的,到最后就已经不是兴趣的问题了。首先是法律材料浩如烟海;其次是法律书籍更新速度太快,书又太贵。而且很多书匆匆看还行,买回来细读,才知道倒买错了,可是不少教材大同小异,却各有所长,为了安全起见,你又不得不尽数买回来。

没有接受过正式法学教育,而仅仅通过自学参加考研,毫无疑问是很吃亏的。很多东西我看不懂,有没有老师可以问,我只好查看多个版本、不同作者的书,斟酌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的分析和论证,以此来加强自己的理解。这个方法很费劲,却颇有效,很多疑问,我都是通过这种方法弄明白的。

没听过法律课的另一个超级大劣势就是不知道那些内容是重点,哪些是法律考试中喜欢考的,哪些是有争议一般不考的。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合同发愤论,后来听说北大不考合同法分论;我绞尽脑汁要把刑法个罪名的法定刑记住,后来才听一位学兄说法定刑在法律考试中一般不考。毕竟,谁记得书那多数字呢(当然,对于一个学法律的人来说哦,研究合同法分论和记住法定刑都是应当和必要的,但对于像我这样分秒必争跨专业的考生来说确实极大的浪费了)

如果说经验的话,我始终觉得自己的学习策略是正确的。学法律我先从法律开始,法理理论性很强,而且不具体,学起来很费劲,所以很多人自学者宁愿先学民刑等部门法学。我先学法理,很多东西并不理解,完全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搞定。后来一个接一个地写部门法,很多记住但不理解的法理迎刃而解;而且法理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具体部门法的理解上,大有裨益。我部门法学的很快,大概归功于先学法理的缘故。部门法的学习,我都是先看目录,在短时间把全书浏览一遍,然后再仔细研读个章各界,而且每完成一部分,我都要回到目录上,研究其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地位,以及其和其他章节的关系。一句话,学法律要善于从宏观上把握,注意建立一个逻辑体系(结构图,知识树),然后宏观微观交互进行。想来很多学友都有相似的看法。

(四)备考历程

我五月份决定考北大法学开始买书,八月份参加了北大法学院的法学考研辅导班。我是个喜欢闭门造车的人,从来不相信什么辅导班,培训班。不过有考上的师兄极力推荐我报,说是信息量十足。据说报北大法学考研班的未必能考上,但不报是肯定没戏。一起上北大法学考研班的就有一千多,坐在我周围的很多人是第二次考北大法学了,很令人佩服。据说有考三年的,参加考研班的笔记都有好几个版本,真可谓契而不舍,百折不挠。上考研班的时候,我每天6:30起床,坐公交车到北大,上一上午的课,中午稍一休息,下午继续上,过得很routine,并不像许多学友所说的有那么多的感触和想法。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其间认识了几位考友,后来一直保持联系,互通信息,交流心得,从中受益非浅。

我并不认为考研的过程有多么的心理痛苦,这或许是因为我本来对法律很有兴趣的缘故吧。不过我依然保持规律的生活,有节奏,每天都有新的目标和计划,心无旁鹜。为了考研,我这学期放弃了很多东西。英语从大三起就没有什么突破,学了两年日语,连假名都没认全,说起来别人都不相信。我一时平生第一次知道什么叫混。每次日语考试我都是考前的几天猛攻一下,最后都能得个七八十(虽然排在倒数几位,但是我已经很满意了),考完以后全部忘光。因为期末考试之后就是考研,我根本不敢花时间准备这场无关大碍的学期考试,最后只好作弊。我从小到大考试都很诚实,这一回一路作弊下来,倒也没失过手。有什么办法呢,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了集中精力实现某一目标,有时就的作一些不合法却颇合理的事了。

有人认为北大法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结构不合理。批评得最多的是其“通才培养模式”,对考生的要求过于苛刻。我不同意这种看法。首先,认为北大要求通才的观点本身就不恰当。2001年北大考核三门

(一)所报考的专业

(二)综合课1(法理、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三)综合课2(民法、民诉、刑法、刑诉)。除了所报考的专业课外,考生还要准备另外其他八个科目,这些科目都是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基本部门法,对于一个要从事法学研究的人来说,涉猎本专业外的其他部门法知识当然是必须的。很难想象预科对刑法民法等部门法知识结构不清楚的人在法律方面会有多深的造诣。法学各个学科之间虽然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范围,但法学作为一级学科,其各个二级学科之间是有内在的共同的原理和研究方法,是可以相互借鉴的。有比如说你研究宪法,如果光埋头研究宪法条及相关宪法文献,我认为也是不够的,宪法专家应该适当涉猎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才能全面看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纸上空谈。当然这种要求对考生来说有点过分,操作起来也很困难。实际上北大对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的考生也没有这种要求。我完全相信,某些人对某个法学学科有偏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但如果法律各学科没有学全,那么他的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对他将来的学术研究是很有坏处的。你也许会说,我所有法律都学过,只是觉得考研不应该考。那么我要说,既然你都学过,怎么还怕别人考你呢,这证明你根本就没学好,所以心虚。如果考研试卷中没有该学科的考题,我相信不会有人会花时间去准备的,所以本学科以外的法律知识也不会很牢固。其实专业课考不好,上北大也没有希望,因为毕竟专业课所占的分值最大(100)。北大专业课外的综合课的考题虽然也不是很容易,但考的都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广而不偏;题目虽然灵活,但只要熟练掌握教材,也不至于不知道从何下手。

我自己是非法律专业的考生,准备综合课耗费了大量精力,但始终不敢因此而怨天尤人。其实最后的失败,也是由于专业课的缘故。我学法律的时间很短,考前半年还没有决定报考的专业,上考研班的时候,只学过法理、刑法、民法,其他科目从来就没学国,刚开始想考法理,后来学了行政法,很有兴趣,到十月份(据考试还有四个月)才决定改考宪法与行政法;而且因为要准备综合课,专业课投入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只略比综合可多注意些罢了。我是南方人,一直都不是很适应北方的气候,特别是北京的风沙粉尘多,搞得我很难受。我经常欢宴几,长期要地眼药水。医生说我疲劳过度,眼睛才会患病的,我听了很我很无奈。不过到考前一个月,我确实在拿身体健康做赌注了。

考北大法学最难之处在也考试的科目太多,而且每本书都要达到熟背的程度(当然不是死记硬背)。不管你喜不喜欢法律,要把这么多本书稿定都是极耗时间和精力的一件事情。民法、民诉、刑法、刑诉、行政法与行诉、宪法、法理、法制,再加上政治,要半年内搞定,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我每天七点起床,十一点半休息,中午休息到一点,下午到晚上十一点除了吃饭,就没有停下来过。我喜欢运动,但最后也只好放弃。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饭量小,又缺乏运动,我知道长此下去,身体肯定会吃亏。但有时候你不得不作一个选择。我想,如果要倒下去的话,希望等到我考完最后一科再倒下吧。

虽然身体不支,我的精神却是没有问题的。我思维仍然清晰,干劲更足了。会出现这种状态,连我自己都觉得奇怪,或许是因为我在这种做自己喜欢的事的缘故吧。

(五)决战北大

从报名到拿到准考证,一切都过得比较顺利。我的学校离北大较远,每天打车或打的是很不保险的,所以我决定住旅馆,没想到人满为患。后来经过几重关系,住到了北大历史系研究生的宿舍。学兄们都很照顾,因为他们已经放假,所以专门给我们开了一间宿舍。同住的都是考北大的,有考经济研究中心的、考传播学院的,也有考中文和计算机的。考试的顺序是政治、英语、专业课法学、综合课法学

一、综合课法学二,第一门考的是政治,虽说背的东西多,但到了考的前一天晚上,大家已经无暇看书了,只是互相交流自己所认为的考试重点,结果当然出奇的一致。“三个代表一定考”,“以德治国一定考”(某考研导师的口头禅)。考试的结果证明这些预言都是错误的,今年考研避开了热点,考的题目虽然不难,却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考政治的前夜我睡得很香,政治的考题做得很顺。巧的是,论述题的第一题居然考的是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评价。考试前夜关灯睡觉前,同考的朋友偶然提起他能把《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评价背诵出来,他背给我们听,我很感叹,只是觉得考的考的可能性不大,没想到居然考了。想来他的答案应该和标准答案无疑了。中午休息了半小时,喝了溶咖啡提神,赶赴第二场考试:英语。听力做起来还算顺,只是到了笔试精神便恍惚起来,浑身开始冒汗。我心里想,完了,准是感冒了。这回要死在英语上了,奇怪的是流汗过后,居然浑身舒畅起来,我早早就把选择题做完,翻译和写作都打草稿,争取做到完美。交考卷的时候,我是踌躇满志的。

当天晚上,我几个月以来自虐式的学习终于得到了惩罚。我开始头疼,发烧,虽然思维还算清晰,复习已经不可能了。这对考法律的人来说是致命的,因为要背诵的内容太多,如果不能在考前浏览一遍以恢复记忆,几个月辛辛苦苦记住的东西很可能会突然想不起来。从理论上讲,这是由于缺少“线索提示”而出现的所谓“信息提取失败”现象,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材料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付他的最好办法是考前复习一遍,把知识点窜起来。简单的说,哪怕只是看一眼,也是有用的。

第二天的两门考得都不是很有感觉,专业课出题很出乎我的意料。考完就知道不好。下午的综合课虽然全部都做了。但有好几道题是胡诌的,我根本就没背到,但估计及格应该是没问题。

当天晚上我身体好了许多,一直复习到凌晨两点,把几本大书都看了一遍,才安心入睡,第二天考试果然碰到好多看过的题目。(顺便提议下,我把大部分书都搬到北大,装了满满一行李箱,大家都不以为然,觉得考前一天不可能复习得了那么多书;我只好告诉他们这只是学科特点不同而已。事实上,考试前我确实把书看了一遍,虽然每页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一秒,但是因为先前已经背得烂熟,只是恢复一下记忆,所以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最后一科考完我几近崩溃,考得好不好我已经无所谓了,总之一切都结束了。我当时唯一的想法是: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六)反思前的我思——后记

人每时每刻都是在作选择,然而最痛苦的选择莫过于放弃唾手可得的好处去追逐渺茫的希望。放弃英语专业,选择法律,我始终没有后悔。学习法律,我才明白了人类知识可以如此浩瀚,社会与国家可以这样运行,思维可以如此逻辑和严密,历史文化可以如此积累和生成。每学习一个新的部门法,我都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的,很多书都是五六百页,字典一般,需要一页一页看完。有时竟也对自己的毅力感到差异,因为那么多的书都是在短时间,在没有任何人的指导下弄懂的。即使将来没有从事法律工作,学习法律过程中培养的超强自学能力也将使我终身受益。

一个人不经历重大的失败是很难成长起来的,世界上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于你竭尽全力,历尽艰辛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却不可得。当初选择考北大法学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就是抱着经历失败的态度:考上当然是好事,没考上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自学法律不到两年,跨学校跨专业,每门课都及格,仅以两分之差没有上线,我不应该有什么后悔的了。备考的时候虽然豪情满怀,今日的失败也不是毫无意料的。打电话询问录取结果的时候,法学院教务处办公室的老师问了我的分数,还很仔细的查了一番,然后对我说,“很遗憾,没有。”当时我出奇的平静。后来我才知道,法学院今年的复试分数线各个专业都不同,320到处330不等,宪法与行政法就是最高分数线330。如果当初我选法理学不改,现在就能参加面试了。对我来说,法理还是宪法与行政法是无所谓的。

平静是一时,而后是持久的,缓慢的郁闷。其实我的身体很虚弱,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我没再看法律书,每天看一些闲书,打球,上网,好吃懒睡,努力使自己强壮起来。回想自己四年来就没怎么休息过,大一大二学英语,大三大四学法律,节假日打工挣生活费,整天忙忙碌碌,早起晚归,一点空余时间都没有。来北京四年,居然没有去过故宫和天坛,想来很是遗憾。最后一学期我经常自己一个人出去玩。一个地方玩一天,读景物介绍,一个人慢慢游荡,仔细品味,感觉很不一样。这样过了几个月,身体恢复起来,心情自然不同,于是又重新踌躇满志了。

我现在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你做什么样的选择,千万不要在自己脆弱的是后做决定。那样的话,等到身体强壮,心情恢复如常以后往往后悔。我考第一次的时候是绝对没有想过要考第二次的;现在翻以前旧书,买新的法律书,一年前是怎么也没有料到的,有时自己都感到惊讶,暑假第二次上北大考研班,很多面孔是熟悉的。我旁边做的一位,也是第二次考了,他告诉我他认识的俩个考宪法与行政法的女生,今年都考上了。我听了很是佩服,自叹不如。然后他说:“你知道吗,人家一个考了两年,一个考了三年。”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现在已经在一所普通大学教书了,课很多,空余时间有限。今年考试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我考的专业综合课增加了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平白有多了五六本书,单位让不让考,放不放人姑且不论,边工作边考研有多少把握就很难说。我现在心情很平静,每天看新书,复习旧书,看论文,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学理论水平。第二次考研,已经不像第一次那样浮躁,每天平静地学习和思考。其实我们在努力之的时候,没有人向我们保证必然功成名就。怀着必胜的信念去追逐极难达成的目标,过程可能是快乐的,却未必是持久的。我真的不知道一个新的环境会给我多大的影响,但我是始终坚信,一个人可以变态,可以另类,可以冒险,但总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

祝全体凯程考研人成功!

下载跨专业考计算机的经验之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跨专业考计算机的经验之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考公务的诀窍(经验之谈)[最终版]

    一、 准备求职2005年暑假,作为一名即将走进大四的学生,我明白自己马上就要面临残酷地求职生涯,并且着手收集有关就业的信息和资料。当时,我查到教育部统计的一组数据:2001年全国......

    经验之谈

    “经验”之谈某日,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个商人专门卖草帽。有一次因为太累了,就在一棵树下睡着了。等他醒来时,手中仅有一顶草帽。他一看,原来是被一群猴子拿去玩了。他想尽一......

    经验之谈

    这次能过,我觉得对我个人来说,沪江网校和沪江的老师作用最大。我参加了多次六级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这次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名沪江网校学习课程。而且我是10月下旬报名的,一开始疯......

    经验之谈

    题外话: 手头的事情忙得差不多了,终于可以静下来写一写自己的经验了,刚从返回郑州,看到论坛上新出现不少经验贴,我今天也写下来,希望对大家也有帮助。 复习的时候,我每隔两个月就会......

    经验之谈

    初次接触成功后(一般指拿到电话),接着就是要约出来見面了。至于能不能约出來,就得看女孩子的心态。 她对你有意思,不见得会和你出来(可能有男朋友)。对你沒意思,可能也会和你出来(混......

    跨专业自荐书如何写

    自荐书是向学校管理机构或用人单位自荐谋求职位的书信,后者是踏入社会、寻求工作的第一块敲门石,也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第一次短兵相接。如何让你的才能、潜力在有限的空间里......

    2017考研跨专业:十大专业跨考难度分析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2017考研跨专业:十大专业跨考难度分析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

    电大网考计算机

    共56 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题库第1 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大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 不能输入到Excel工作表的单元格中的是________答案:B A、="20,12" B、=20,12 C、20,12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