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焦杨老师建立固定联系点支教的事迹材料
关于焦杨老师建立固定联系点进行支教的事 迹 材 料
新课程改革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以来,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课堂,如巨大的冲击波搅动着宁静的校园,专业化、个性化成为广大青年教师追求的目标。
焦杨,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池州市青年骨干教师。她心系党的教育事业,不仅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而且还把我校作为固定的联系点,帮助薄弱学校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2011年9月以来,焦杨老师将我们施桥小学作为固定联系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把握重点,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支教活动。
第一、进行理论探讨与研究。如:怎样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怎样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怎样开发与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更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怎样有效备课?如何有效评课?„„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我校教师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不断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将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紧锣密鼓地开展教育活动。作为一名青年骨干教师,焦杨老师在本校所承担的任务甚为繁重。但她能克服困难,尽量挤时间到我校听课。听后本着诚恳、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授课教师进修交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建议,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此外还开展了其他多项教研活动,如公开课、观摩课、专题研讨等。在教研活动中,焦杨老师更
加强调教师的亲身体验,强调案例分析,强调分享与参与等等。通过一系列教研活动的开展和焦杨老师的悉心指导,我校教师不同程度地提升了教科研水平。
第三、重视自身的示范作用。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我校地处偏僻山区,学生视野相对狭窄,见识较小。教师年龄老化、结构严重不合理。五十岁以上的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的75%。老教师观念陈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相对较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理论与行动相脱节,“穿新鞋走老路”,学生苦,教师累。为改变这种状况,焦杨老师经常来我校进行示范课教学。在示范课上,焦杨老师显示出了扎实的教学功底与高超的艺术。她注重用案例来说明问题,娓娓道来,往往使听者豁然开朗,让大家充分领会到了新课标的精髓,了解国家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切身感受到青年骨干教师个性课堂的无穷魅力。
焦杨老师自将我校作为固定联系点支教以来,她勤奋踏实地工作,似一只辛勤的蜜蜂,乐于奉献,为我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上学年度我校教学质量检测,整体成绩名列前茅。她的这种不计个人得失的人生态度,勇挑重担的精神令人钦佩。她的言传身教犹如沙漠中的绿洲,给人一种清爽之感。我们认为,焦杨老师充分展示了一位青年骨干教师的学识与才干,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了真正的带头作用。
贵池区里山街道施桥小学
2013年4月6日
第二篇:学习焦玉兰老师事迹
学习焦玉兰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焦玉兰这个名字,对于一个在颍上教育战线刚刚奋斗五年的年轻的我来说,在10月18日之前是陌生的,但10月18日一场突来的变故,让我们每一个教育战线上的同仁首先了解了她。随之焦玉兰的名字,响彻淮河两岸,响遍大江南北。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对她不顾自己安危、勇救学生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星期一下午全体教职工例会,我们学校组织学习了她的先进事迹,感触颇深,让我深刻领会到平凡中的伟大。
壮举和平凡辉映,真实的故事让媒体再次聚焦颍上,在感动和震撼中把握管子故里人的精神支撑。一名普通乡村女数学教师,在他面对危难的时刻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身边的学生,抱起一个、推开一个,她的双腿却被车轮无情的碾过。她在学生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用舍己救人的壮举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美德,她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人间的大爱。
焦玉兰是平凡的,但她的伟大在于他尊重自己的职业、具备起码的职业操守、拥有基本的人际善意、认真履行对服务对象应该负有的责任,对我们每一个教师来说,这都是一条退无可退的“职业”底线。倘若每个教师都能像焦玉兰一样,对得起自己的职业,相信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必将向前迈进一大步。到那时,受益的终将是我们每一个人。
焦玉兰的伟大还在于他在“职业”的意义上做到了极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也许一辈子都成不了“英雄”,但是,只要心怀感恩、心装善念,在未来的日子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最美乡村女教师”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就像路边的野花一样,太过平凡可能引不起人们的关注。但是,正是因为具有草根的特性,平凡的美丽与平凡的伟大,顽强而坚韧地绽放在你我身边。同时,也恰恰是千千万万平凡的、恪守良知的、履行己任的人,确保着社会的有序运转,推进着国家与民族的不断向前。谁又能说,我们中的一些人在未来的重要关头不会做出与“最美乡村女教师”同样的选择?不要因为灰暗的存在,就不相信光明的照耀。只要怀着良善之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并且融入践行其中。
焦老师,你是好样的!祝您早日康复!
201
第三篇:杨天素老师个人事迹宣讲材料
杨天素老师事迹宣讲材料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在工作中忠于职守、以身作则,在具体的教学中,深入理解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自己在备课、批改作业、讲课板书时也十分认真。平日里,每天中操与学生一起出操,大扫除和学生一起劳动,从不早退、迟到、旷课,常常带病坚持上课,喉咙发炎、嗓子嘶哑、腰椎劲椎疼痛也没有请过一天假,有时学校里的老师看到我病得实在拖不起了,都催我去看医生,有好几次医生建议我住院治疗,可我一想到班里的学生,不忍心丢下孩子们,怕给孩子们落下课程,病痛里的我仅仅只是调一下课,赶到医院买点药,然后又急冲冲赶回学校上课。一心扑在教学上的我却疏忽了自己的孩子,那是2006年,临近高考,我的孩子生病了,正是需要有人照顾的时候,我却只是带着孩子到医院做了病情诊断,医院要求输液治疗,此时的我,心中还是舍不得丢下班里的孩子们,于是留孩子一个人在医院独自输液,然后又急匆匆赶到学校上课去了,每每想到这件事,我心里就有无数个歉疚,我对不起我的孩子。
我爱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每天早晨到校进了教室,便开始检查学生的到校情况,给孩子们开窗通风,每逢下雨天,都要一一检查孩子们的衣服有没有被雨淋湿,有没有孩子感冒等,当有孩子衣服淋湿了,我总是第一时间通知家长带衣服来校为孩子换下,又或是想办法让孩子们把淋湿的衣服烤干。实在与家长无法联系的时候,让孩子早读课在办公室一边烘烤衣服,一边读书。在学校爱心食堂还没有建成以前,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总要先把学生从家里带的冷饭热好后,再去吃饭。
我对孩子们的爱,转变成了孩子们对我的信任与爱,在一次作文竞赛中,题目是“我敬爱的老师”,班里参赛的同学都写了我如何带病给他们上课、如何辅导他们学习、如何教育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和错误、如何给他们讲做人的道理等等,我心里倍感温暖和幸福。
我爱学生,特别是思想表现差、学习困难的学生,我都从不歧视、从不放弃他们,反而更加地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帮助,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促膝谈心,及时对他们予以心理疏导,消除他们心理的种种担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时时为他们创造机会表现自己,将优点和长处展示出来。我还根据孩子们个体差异,课堂上给他们设置一些难度不同的问题,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轻松回答上来,也根据孩子们的能力,设置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让孩子们能顺利完成,就这样渐渐地,他们纷纷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找到了自信。
我带完毕业班后,学校让我接四年级,当时班里的许成成、江林等同学,在课堂上总是习惯性乱哄乱跳、不学习、也不听招呼,作业从来不做,家长拿他们没有办法,纷纷跑到班里来找我拿主意。我想,每个孩子的学习成因跟孩子的个性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经过我一次次了解他们心理想什么,找到症结所在,并耐心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疏导心理,同时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关心和帮助,慢慢的,孩子们心扉打开了,渐渐地变得听话了,上课时不再瞎起哄,不再干扰别的同学上课,自己也变得专心起来了,常常举起手与老师互动,回答提问。班里的许成成同学,因父母离异,无人照料生活和学习,最后成了在班里是最有名的调皮匠,学习是班里倒数。当我知道他中午回家没有人给做饭,自己为弄吃的常常迟到时,我就带着他到学校食堂和我一起就餐,他再也不用回家没有饭吃而迟到了,慢慢地,他上课也变得专心了,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或许这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吧,他们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报我。
几十年如一日,我总是把学校的工作放在首位,顾全大局,服从安排。比如:由于学校教师变动,导致数学教师欠缺,自己教了三十年的语文,毫不犹豫之下就改教数学。对于自身的情况,我是很清楚的,对数学教学道路上的困难我也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就当是一种挑战吧。在教学中,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教学技能,我想,经验不足干劲补,只要自己不断努力,相信自己能教好数学的。就这样,起初刚接到这个班的时候,班里的数学成绩在全镇排名都是靠后的,经过与孩子们一起生活和学习,使孩子们深深喜爱上了我的数学课,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今年的小学毕业文化监测,我班的学科平均分达80分,全班38人,240分以上达19人,全科成绩名列全镇第一名。想着孩子们的成绩,我由衷感到高兴与自豪。
2000年,丈夫不知为何弃家外出至今未归,作为一名普通的妇女,身上肩负着为人妻、为人媳的使命和责任,我一个人承担起了赡养公公、婆婆和抚养儿子的重任,家里的日常开支和老人的生活所需成了我教学工作之外的全部。近年来,公公患上了严重的冠心病,常常需要住院治疗,也因此,我的工资总是入不敷出,有时候还要向亲戚借钱度日,可我从来没有抱怨过,身边有许多人对我说:“他们家儿子都把你和孩子撇下不管,你又何必为他尽孝道,照顾他父母呢?”虽然心中对丈夫有许多的抱怨,但我还是觉得这是我的义务跟责任,我必须坚持照顾好两位老人。有时候,常常一个人暗自流泪,觉得这样的担子好重,好想放下来歇歇。可是一想到自己也是一个母亲,当自己年迈时,生活需要有人照顾时,我的孩子是不是置我于不顾呢,想到这里,我只能用行动践行一个儿媳应许的承诺!
我只是教师大家庭中的一员,我的工作也仅仅是重复着在座老师们所做的工作。今天,在这里,我感谢大家给予我与之交流的机会,我想,我的报告之外也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恳请在座的老师们给予我更多帮助和支持,谢谢大家!
第四篇:“最美”老师钟杨事迹学习心的
“最美”老师钟杨,为国家科研、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
钟杨老师是著名的植物学家、复旦大学研究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博导、中组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全国先进工作者,他为国家科研、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人民会永远记住他。
钟杨老师十六年跋涉在雪域高原,他不但采集和保护植物种子,也播撒下了人才和科学的种子。钟杨老师有高原反应,但为了科学研究他始终坚持在一线。
钟杨老师身高1米8,体重100公斤,患有高血压和痛风,他最高上到过海拔5400米的高原,他和他的学生们采集了上千种特有植物,4000万颗种子,这些都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储备资源。
2015年钟杨老师突发脑溢血住院抢救,医生禁止他再上高原,可仅仅只过了十个月,他瞒着家人又来到了西藏,为的就是想多做点事。
钟杨老师自愿申请了第六批、第七批援藏,他培养出了一批藏族科研人才,为西藏大学培养的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如今已成为了教授。钟杨老师帮助西藏大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申请到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培养了藏族第一个植物学博士扎西次仁,带出西藏第一支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将藏大生态学科送入“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更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
“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道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这是钟杨老师视频中说的一段话,当我看到视频,听到这句话时,心中万分感慨,眼中留下了泪水,敬佩他为科学研究、为教育事业宁愿忍着伤痛,冒着生命危险也要继续下去的精神。
2017年12月25日,钟扬同志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钟杨老师人虽离去,但他的精神会永远传承,他的事迹会被人们永远传唱。
第五篇:宣讲稿-杨俊峰老师事迹
从小草到大树
——杨俊峰同志事迹宣讲稿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小草依偎着大地,每日汲取阳光和雨露,每日、每分、每秒都在努力的成长,每棵小草都在仰望大树,每棵小草都有颗成长的心,他们不断的吸收大地母亲的养分,终于,在那片绿色中,有棵小草脱颖而出,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杨俊峰老师正是这样一位从小草成长为参天大树的人,他凭借刻苦的钻研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出色的工作成绩和强烈的责任心顺应教育发展潮流,积极参与教改实验,很快成了雁塔区信息技术学科改革的一颗耀眼的新星。正如他在自己的QQ签名中写到“我曾经是一棵小草,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会长成大树”。
尊敬的领导,各位朋友,今天,我要把杨俊峰老师的主要事迹向大家进行宣讲:
杨俊峰,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小学一级教师,1973年4月出生于雁塔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93年毕业于西安师范学校,现执教于雁塔区明德门小学,任3~6年级信息技术教师。
杨俊峰老师勤于思考,善于学习,不断总结,“亲其师,信其道”是他的工作原则,凭借自己的“爱心”、“诚心”、“耐心”和学生们平等相处,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感情,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成果更加突出。
在课余,他没有满足自己原有的基础,不但继续攻读信息与技术本科,而且还报名参加了国家计划培训。在工作中,他还秉承虚心请教的作风,不但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还从他人身上汲取了更多的精神力量;日常教学中,杨老师就学生的认知如何得到拓展,掌握知识如何更迅速,以及追求更理想的教学质量和化复杂为简单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钻研,总结出了“多、快、好、省”这样一套独特的教学模式,正因为这样,不仅使自己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赢得了更多知道学生完成作业任务的时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百分之百的掌握每节课所学的知识。同时,杨老师还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对学科的知识结构、所教授的内容重、难点和每个班
级学生的情况等信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使自己上课时就像一个指挥家般的游刃有余,真正做到了师生愉悦。
杨俊峰老师对自己更是高标准严要求,他善于钻研,不断拓展自身。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他带领10余人的队伍完成了陕西省“十五”课题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学科新授课方法、手段研究》的研究工作,既提高了自己课题的研究能力,又为学校的教科研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还为学校赢得了省教育厅授予的“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实验基地”荣誉称号。同年,他还被省教育厅聘为资源建设专家,在随后的“十二五”课题研究中,随着杨老师大量课题研究的先后结题,所产生研究成果在学校乃至雁塔区的教学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杨老师还牺牲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积极参加省市教研活动,不断向教学、教育领域的行家里手学习。在市教研室领导的推荐下,他与省市名师们一起编写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制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且该教材已于2015年9月通过审核并在全省投入使用。基于勤于思考,不断总结,杨老师撰写的《教育活动中如何因势利导》等论文均发表于国家刊物《中国教育学刊》上。
记得冰心曾经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杨俊峰老师博爱无私让爱洒满校园。他乐意与同事们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在担任省、市教学评优评委时,他还发现并激励了大批优秀青年教师,使得这些教师成为了雁塔教育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深知,教师任重而道远,正如小草一般,只要心怀成长的信念,它就会一步步实现成为大树的梦想,杨俊峰老师经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探索,赢得了领导的肯定,同事的赞同,先后获得“西安市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雁塔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就这样,他一步步成就着自己的梦想。我们祝福,这棵大树更加郁郁葱葱,更加辉煌灿烂!